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根据近年来出题的实践,最近几年语句表达主要有3种出题方式。

1. 病句判断

这种题型通常是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话正确,其他三句都存在着语病,要求应试者找出正确的一句话来。综合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语病有:

(1) 用词错误

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用词不当,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弄错对象、风格色彩不协调、搭配不当等。

例题1: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已经把他改造成一个冷血动物。

【解析】在此句中,“改造”一词通常指将习惯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人,用在这个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将这个词改成“扭曲”或者“变成”,更符合题意。

例题2:小王这个人为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但也有粗心马虎的特点。

【解析】“特点”在形容人时一般是褒义,“热情大方”,“不拘小节”都可以说成是特点,但“粗心马虎”只能说成是缺点。

例题3:年轻人应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开拓自己的视野。

【解析】“视野”用“开拓”一词是不合适,如果把“开拓”改为“拓展”、“拓宽”等词更为合适。此病句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题4: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

【解析】“有种”感情色彩不对,“有种的勇士”可以改为“英勇的战士”

例题5:千年桐树树型高大,抗虫抗病,但有产量低、质量差等特点。

【解析】“特点”往往指特殊性,而“产量低、质量差”是缺点,所以“特点”要改为“缺点”。

例题6: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将会应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解析】“应用”的对象是原理、原则、方法、理论等,对“资源”来说,要用“运用”。

例题7:太阳和月球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星星也会东升西落。

【解析】有风格色彩不协调的毛病,“月球”用在书面语中,“星星”口语词。为了做到口语化,“月球”可改为“月亮”。

例题8:这种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句中的“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例题9:农民起义军割断了北京的交通,扳住了明朝统治者的咽喉。

【解析】“割断”同“交通”不能配合,可改为“切断”;“扳住”同“咽喉”也无法搭配,“扳住”可改为“卡住”。

(2)语法方面的错误

语法方面的错误种类很多,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归类进行列举:

1) 词性误用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形容词当动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副词当动词用等,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语病。可通过以下例子体会一下词性误用的错误。

例题1:网球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会喝点水,吃点香蕉,以强壮他们的体能。

【解析】此句中的“强壮”一词本应是形容词,如“身体变得强壮了”,一般不用作动词,句子中应当找一个能与“体能”搭配的及物动词,因此“补充”最为合适。

例题2:姐姐生了个孩子,才三个月,总爱冲着人笑,真是惹人可爱。

【解析】“可爱”只能做形容词,句子中应当使用一个动词,所以改为“喜爱”更为恰当。

从以上两例看,形容词和动词之间误用的情况很常见,考生应加以注意。

例题3:他学习别的功课都不开窍,只有学习计算机课程很悟性。

【解析】“悟性”是名词,这里在“很”后应用动词,可以在“悟性”前面加个动词,变为“很有悟性”。

例题4:她的这个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

【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例题5:吃进去的食物足以保证补充由于运动而消耗的能量,并用来发达我们的身体。

【解析】“发达”是形容词,这里当及物动词了,可以把最后一句改为“并且用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例题6:粘结法有胶带贴补与胶水修补两种,两种都必须先将薄膜表面清洁、干净。

【解析】“清洁”是形容词和动词的跨类词,在这里当动词用是可以的,但是“干净”只是形容词,就不能当动词用。把“将”改为“使”,“清洁、干净”就都成了形容词,可以合用。

例题7:我们北部山区蕴藏的这种矿产确实是十分丰富的,但如今都在睡眠着。

【解析】“睡眠”是名词,不能当动词用,可改成动词“沉睡”。

例题8:他对别的事不太了解,对学生却很有理解。

【解析】“理解”是动词,这里当名词用了,可删去“有”。

2) 代词使用不当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错了代词,一种是代词使用指代不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即使你的上司在工作上有什么失误,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们的上司。

【解析】在此句话中,出现了代词前后使用不一致的问题,使整个句意前后矛盾,正确的应为“也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责怪你的上司”,属于错用代词。

例题2:丽丽一向是个注重仪表的女孩子,可是昨天下午,他却蓬乱着头,满头大汗地冲进了教室。

【解析】在此句中,“丽丽”是一个女孩子,正确的指代关系词应该是“她”而非“他”,此句犯了指代不清的错误,应将后面的“他”改成“她”。

例题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话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才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例题4:齐晓霞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他很用功。

【解析】“齐晓霞”是女生,用“她”不用“他”。

例题5:几次投篮失败,体育测验不及格,他的心情是什么呢?

【解析】“什么”是问事物,这里是问情况,可以把“是什么”改为“怎么样”。

例题6:这些军人,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的情绪却十分乐观。来到我们军校进行军训,谁都会被他那种不怕艰苦的作风所感动。

【解析】前头用“他们”,后头用“他”,在数目上不统一,“他”也应改成“他们”。这是用错了代词的例子。

例题7: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人吃人的旧世界。

【解析】“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例题8:李政委来到七连后,时间不长,就发现这个连队的实际情况与原来自己以为的有利条件有差距。

【解析】“自己”似乎指“李政委”,又似乎指“这个连队”,也有歧义。

例题9:《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解析】“编辑部”是一个词,而“他们”不能代替其中的语素“编辑”。“他们”要改为“编辑们”。

3)介词使用不当在所给题目当中,介词使用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包括用错介词和介词同宾语配合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此句中介词使用错误,即“对……上”有误,属于错用介词,应改为“这篇文章,对揭露…法轮功?的本质起了重大作用。”删掉介词“上”或者也可改为“这篇文章在揭露…法轮功?的本质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例题2:临出发前,局长语重心长地向每一位同志握手。

【解析】此句中的介词“向”属于用词错误,可以说“向人打招呼”、“向每个人问好”、“向每个人敬礼”,故应将介词“向”改成介词“和”,或者也可以改成“跟”。

上述两例都属于用错介词的情况,下面再看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

例题3: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小康的大道上迈进。

【解析】此句的介词“向”与其后的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在小康的大道上迈进”。将“向”改为介词“在”。这样通顺一些。

例题4:小明恭恭敬敬地跟俞老师敬了一个礼。

【解析】“跟”应当是“对”。

例题5: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

【解析】“向”应该是“同”。

例题6:这样写,不仅为人生道路的探索打上了宿命论的印记,而且也给人一种荒谬、神秘的感觉。

【解析】的“为”应当是“给”,这是用错了介词的例子。

例题7:现在的中关村,在向现代化的大道上迈进。

【解析】这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的例子,“向”不能同“上”配合,可改为“在”或者删去。

例题8: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配合,可删去“上”。

4) 连词使用不当这里说的连词,包括关联词语。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请看连词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题1: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并且缺乏实际意义。

【解析】此句中的连词“并且”,使前、后句意思出现了不连贯的问题,不能准确表达句意,应将这个连词改为“但是”或者“可是”。

例题2:至于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连词“越”,作为一个连词,“越”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即“越……越……”成对地出现,此句之错误即缺少一个“越”字,应改为“至于越节食越瘦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例题3:只有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解析】该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例题4: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更是错误和有害的。

【解析】“越”应当成双出现,开头可以改为“至于越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

例题5: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呵!

【解析】“不仅仅”要同“而且”相配合。

5) 句子成分欠缺句子中最容易欠缺的成分是主语和宾语,尤其是主语的欠缺,表现得很隐蔽,难以察觉。现举例说明:

例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这样的表达,在很多人的言语中和文章中都见过。仔细分析,“使”在句中作谓语,“经过”之后是状语,因此缺少主语。有两种修改方式:删去“经过”,让“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做主语,或删去“使”,让“成绩”做主语。

例题2: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

【解析】这样的一个句子,有明显的缺陷,即缺少宾语,使句意残缺不全,正确地应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确的态度是,不要逃避,而是要战胜这些困难。”

例题3:看到农村里还有这么多的人靠卖血来维持生计这种现实情况,使我的内心变得沉重起来。

【解析】这个句子中,“使”作谓语动词。句子缺少主语,使句子变得不通。有两种改正的方法,一是删去“看到”,让“现实情况”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一是删去“使”,让“我的内心”作为句子的主语。

例题4: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解析】“使”作谓语动词,缺少主语。可删“经过”,也可删“使”

例题5: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视片,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

【解析】可删“看了”,也可删“使”。

例题6:剧中周副主席挥毫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时候,利用幻灯打出了气势磅礴的十六个大字。

【解析】“利用”之前也少主语,似乎是“周副主席”在利用幻灯,实际上不是。可在“利用”之前加上“剧组人员”作主语。

例题7:人民没有在恐怖的现实面前一蹶不振,而是要战胜。

【解析】没说“战胜”谁,缺少宾语,作者应当把宾语加上去。

例题8:听了张海迪同志讲述她身残志不残,努力学好各种知识,治好了许多病人,我们很受教育。

【解析】谓语“听了”,宾语应是“张海迪……病人的事迹”,这句宾语不完整。

例题9: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人民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

【解析】宾语不完整,句末要加上“的情形”。

6) 搭配不当词与词之间搭配不当是常见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一种是动词与宾语搭配欠妥,造成句子意义有误。搭配不当最容易出现的是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一个人如果保养好的话,他的寿命能活到一百二十岁。

【解析】此句中的后半句的主语“寿命”与句中谓语“活”并不是正确的搭配,正确的应为:一是删去“的寿命”,让“他”作主语;一是将谓语“能活到”改为“有”,这样主、谓语就搭配得当了。

例题2:看完这篇描写农村悲惨状况的报告文学,我的心灵不能平静。

【解析】此句的后半句“我的心灵”与后边的“平静”一词属错误搭配,正确的应为“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搭配不当很多都是因为措词而造成。

例题3: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到国外旅行的人数越来越增大了。

【解析】“越来越”后面应当搭配一个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所以,最恰当的表达是把“增大”改为“多”。这个病句同时也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

例题4: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伸长1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解析】后一句主语是“它的寿命”,谓语是“能活九至十年”,寿命只能论多长,谈不到“活”,所以主谓语搭配不当。可删去“的寿命”,让“它”做主语;也可以把“能活”改为“有”,让“有九至十年”做谓语.

例题5:就这样,知识补上了不少,也提高了不少。

【解析】主语是“知识”,同后边的“提高了不少”不能搭配,因为知识是谈不到提高的。“提高”可改为“增加”。

例题6:一些做题的学生,他们解题的能力往往生搬硬套。

【解析】主语“他们解题的能力”只能论强弱高低,同谓语“往往生搬硬套”不能搭配,可删“的能力”。

例题7:养鸭三载,王双贵已经积蓄了一些养鸭的经验。

【解析】“积蓄”,一般当名词用。作动词时,对象是“钱财、物品”之类,因此它同宾语“一些养鸭的经验”无法配合。“积蓄”可改为“积累”

例题8:义和团的斗争打破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企图。

【解析】“打破”同“企图”也不搭配,可以把“打破”改为“粉碎”,也可以把“企图”改为“美梦”。

例题9: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挑起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伟大事业,战胜一切困难。

【解析】“挑起”同“建设……事业”不搭配,“事业”后头应加上“的重担”。

例题10:在夜里昏暗的条件下,猫的瞳孔可以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解析】这是定语和中心词配合不当,“昏暗”不能修饰“条件”,应当是“在夜里光线昏暗的条件下”。

例题11:这一看似可笑的举动,包含着她心中的多少痛苦、孤寂和辛酸。

【解析】定语“多少”可以修饰“痛苦”和“辛酸”,但是不可以修饰“孤寂”,可以把“多少”删去。

7)句子次序颠倒句子次序颠倒分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语词的次序不正确,另一个是句子间的次序不对。

请看以下例子:

例题1:虽然她只有七岁,但是对于父亲的死,她格外显得冷静。

【解析】此句中的“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用来修饰形容词,因此,应把“格外”和“显得”之间次序颠倒,变成“她显得格外冷静。”

例题2:公安战士毫不费力地按照线人的指引找到了被绑架的小女孩。

【解析】此句之问题也在于词序不对,“毫不费力地”作为副词应置于动词“找到”之前,因为“毫不费力地”是用来修饰“找到”,而不是修饰“按照”。

例题3:老张进了村子,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村子里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

【解析】此句之病在于句子顺序安排不合理,第一句与第二句应交换位置,改为“老张因为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这里,走进村子,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了。”

例题4:花木兰在困难面前格外显得坚强。

【解析】“格外”是程度副词,应当放在形容词“坚强”前头,说成“显得格外坚强”。

例题5:经过文人删改过的民歌,有些可以从遗诗中找到,至今被删后而无法在遗诗中找到的民歌,还不知道有多少。

【解析】“至今”要移到“而”后头。

例题6: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枪猎手。

【解析】“顺利地”应移到“找到”之前。

例题7:有的猴类比较聪明,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就会用过去的方法试探着去做。

【解析】“甚至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同“再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应当交换位置。

例题8:我们进山以后,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走山路十分不习惯。

【解析】“因为”一句要放在最前边,“我们进山之后”要同它交换位置。

8) 杂混所谓杂混即将两种格式混淆起来。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病句,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其中一个格式。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这栋建筑有三十层组成。

【解析】这个句子的问题出在将“有三十层”和“由三十层组成”两个格式杂混起来,因此,即可以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栋建筑由三十层组成”。

例题2: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老张的体重比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

【解析】这是在人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病句。此句之病在于将两个格式“与四年前相比减少了20斤”与“比四年前减少了20斤”相混杂,把原句可以改成两个格式中的任意一种,但后一种格式更为简练。

例题3:太阳是一种炽热的气体大火球,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组成。

【解析】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有3层”,要么说成“它的外层主要由3层组成”。

例题4:我们厂年产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

【解析】两种格式是“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3倍”和“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3倍”。

例题5:鲁迅的《祝福》通过一个身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这个典型,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解析】两种格式是“一个身受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的祥林嫂”和“一个在旧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下的祥林嫂”。例题6: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解析】两种格式是“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和“他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3) 修辞错误

言语表达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句子生动、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因此,正确地使用修辞手法,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能力。修辞方面的错误,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比喻不当句子使用的比喻不贴切、不恰当。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小王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他经常对同事们讲,要像发疯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

【解析】热爱事业属于理智的行动,而喻体“发疯”常指人丧失理智、不能正常做事,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例题2:我们要像驴子一样勤恳地工作。

【解析】此句中的喻体“驴子”,通常情况下都含有贬义的色彩,将人比喻为“驴子”,隐含了人蠢的意思,所以比喻不恰当,应将“驴子”改为“老黄牛”。

例题3:这几天,王书记忙得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

【解析】王书记之工作忙,并不能用“陀螺”这样的喻体,因陀螺是在被抽打的情况下旋转,用在这儿,显然不够恰当

例题4: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巨大扇面。

【解析】本体是“烟幕”,要形容它怎样黑,应当用形容黑的喻体,可是这儿的喻体讲的是形状,这个比喻就不恰当了。

2)重复多余这里的“重复”是指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词语,为使句子简练,就应删掉多余而又重复的词语。但句中的反复修辞方法不属于多余重复的情况,对此应认真分析。

请看以下例题:

例题1:我们十分、十分地热爱伟大的祖国!

【解析】此句中连用了两个“十分”,并不属于重复多余,而是一种表达充沛感情的、一种必要的修辞方法。

例题2:面对洪水,吴镇人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团结。

【解析】此句中的“从未有过”和“空前”就属于多余的重复,可删去其一,使句子表达更加简洁、有力。

例题3:只有不断的努力,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的顶点。

【解析】此句中的“最高的”和“顶点”两个词即意义重复,可改为“你才有希望攀登最高峰”。

例题4:海水不断地掀起了前仆后继的巨浪,看得人们心惊肉跳。

【解析】此句中的“不断”和“前仆后继”属于重复,可删去其一,改为“海水不断地掀起巨浪”。

例题5: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了大量活生生的作品。

【解析】此句中“进行”一词属于多余,可删去,改为“多年来他坚持到祖国各地写生”。

例题6:电影院是影片制作的归宿,影片要在这里同观众见面。

【解析】“制作”多余,不用也完全可以。

3)过简该写的不写,过分简略,也会造成病句。过分简略句子必要成分,使句子出现意思不完整,造成了病句。

请看下列例题:

例题1:五中教师座谈会,教师们提了许多条意见。

【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逗号前后两句话不能有效地衔接,应将第一句话加上必要的成分,改为“在五中教师座谈会上”,这样才能前后连贯起来。

例题2: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做好这个工作。

【解析】此句的弊病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造成句意不完整,应该在句末加上一个“的”字,这样与前边的“是”协调一致。

例题3:他没有意识到,仍然一意孤行。

【解析】此句之问题在于缺少必要的成分,使句意不完整。“意识到”后缺少宾语,应改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例题4:万物的生长,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

【解析】“万物的生长”同后头没什么联系,前后脱节,把逗号改为“使”,就没这毛病了,可见这里少写了一个字。

例题5:北京大学教师座谈会,两小时之内老师们就提了几十条意见。

【解析】逗号前后不连贯,前头改为“在北京大学老师座谈会上”,加上点儿词语,前后就连贯了。

例题6:如果没有知识,是根本不可能搞好“四化”建设,不可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强国。

【解析】句末缺少一个“的”与“是”相呼应,句子不完整。

(4)逻辑错误

因为逻辑问题而出现的病句、错句、问题句,在实践中非常多。此处逻辑方面的病句,仅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病句。常见的逻辑方面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错用概念一般情况下,错用概念表现为错用实词,因为实词通常都能表达概念。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黄河谣》里有不少民歌,它大胆地吸收了民间音调中一些积极的因素。

【解析】此句中“音调”一词外延太窄,不能表达句意,应将其改为外延大一些的词,诸如“音乐”、“曲调”等。

例题2:他这个人一向为人忠诚、老实。

【解析】此句之病在于概念使用不当,其中“忠诚”一词使用不当,应将其改为“诚恳”。

例题3:写文章时,有些句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

【解析】说“句子不知该怎么形容”,“句子”的概念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语言使用单位,没有什么必要对语言单位加以形容。需要形容的是“事物”,因而这里用错了概念,应当改用“事物”这个概念。

例题4:为什么一月正是严寒之时,而七月正是酷热的岁月呢?

【解析】“岁月”指很长的时间,用在这里指一月,太大了,可改用“月份”。

2)偷换概念也称暗换概念,暗换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了某一个概念,实际上暗中用了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暗中更换概念。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陕西李自成的起义,均田免粮,英勇抗击明军的围剿。

【解析】此句中的“起义”这个概念,本是一种行动,不可能有后面的行为,有行为的是人,所以“起义”已经暗换成“起义军”的概念了。

例题2:陕西省渭南地区农民在夺得今年棉花好收成的基础上,不断掀起采棉、售棉高潮。

【解析】既然已经夺得了好收成,为什么还要“采棉”呢?这种自相矛盾是更换概念造成的。写“棉花好收成”时,“棉花”这个概念指已经采摘下来的“棉花”,到了写“采棉”时,“棉(花)”指尚未采摘下来的棉花”,写“售棉”时又用了前一个概念。这句后头可以删去“采棉”和顿号。因为既然已经“售棉”了,那棉花就必定采摘下来了。

3)大小概念并列句中将外延大小不一致的概念并列起来,大概念包含了小概念,有了大概念,小概念就不必要了。请看下列例题:

例题1:剧团演出了文艺节目、耍狮子、表演轻功等。

【解析】此句中的“文艺节目”是属概念,而后面的“耍狮子、表演轻功”为种概念,是不能并列的。

例题2: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妇女、大学生、中学生。

【解析】此句犯了将大、小概念、交叉概念进行并列的错误,应改为“参加演出的有男人、女人,其中也有一些大学生、中学生”。

例题3: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人、好男人。

【解析】此句将种属概念并列,应改为“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男人”。

例题4:当时一些中学设在各个工厂、企业、单位里。

【解析】“单位”包括了“企业”,“企业”又包含了“工厂”,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了。可以略为“设在各个工厂、农场或村子里”。

4)主词宾词不相应主词宾词不相应这是判断当中的毛病。一般情况下,主语相当于逻辑中的主词,谓语(包括宾语)相当于逻辑中的宾词。一般判断采取“主词十系词十宾词”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词和宾词必须相应,能一起构成一个判断。主词和宾词不相符合,造成病句的出现。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题1:幼儿教育是开发人的智力的最好时期。

【解析】此句中的主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跟宾语中的“时期”不是一类概念,用系词“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属不当判断,应把主语改为“幼儿教育时期”。

例题2:壮阔的天安门广场,真正成了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

【解析】此句中的主词“天安门广场”和宾词“盛大节日”不匹配。应将宾词“盛大节日”改为“欢乐的海洋”。

例题3:十月的长安街,真正成了无产阶级的盛大节日。

【解析】主词“十月的长安街”是街道,同宾词中的“节日”也不相应,把“成了”改为“体现了”,勉强可通。

例题4:免疫是身体的防御系统。

【解析】主词“免疫”是能力,不是什么系统,主词可改为“免疫系统”,才能同谓词相应,构成一个判断。

5)逻辑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即违背逻辑规律,语句中常出现前后说法不一,后边否定前边的错误,即自相矛盾。

请看以下例子:

例题1:整座大楼漆黑一片,只有小王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解析】此句中“漆黑一片”与句尾的“灯火通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应改为“整座大楼其他的灯已经灭了,只有小王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例题2:他跑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所有的山川河流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解析】此句中的“跑遍”、“所有”与“几乎”属于前后自相矛盾,应将“几乎”删去,以使句意逻辑关系前后一致。

例题3:运动之后,我们总会感到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解析】此句中“特别”一词与“一些”自相矛盾,可删去“一些”。

例题4:学校里的人数增加到差不多2 000人以上。

【解析】“差不多”同“以上”自相矛盾,可依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6)否定不当在表达否定的句子中,应当清楚,一次否定是否定,两次否定为肯定,三次否定又是否定。一般情况下,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进山之前,导游小姐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意外。

【解析】此句意即“不要发生意外”,但多用了否定词“不”后,反倒成了要发生事故,应删去否定词“不”。

例题2: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不承认我们国家还很贫穷、落后。

【解析】此句子中有三个否定词,其结果是表达的否定意思,与句意不合,应将“承认”之前的否定词“不”删去,以符合句意。

例题3:我们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体队员不高兴呢?

【解析】此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再加上一个表示否定的反问句,整句的意思变成我们不高兴,这不合原意,可将两个否定词“不”删去一个。

例题4: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解析】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反问,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就是不高兴,两个“不”要删去一个。

以上,介绍了可能测验的病句的一些类型,为了让应试者更好地提高诊断病句的能力,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些诊断病句的方法。

①语句紧缩法

查找病句最好的方法是“语句紧缩法”也叫“主干枝叶梳理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把句子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和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如果是一个复合句,除了一个单句一个单句地检查外,还应把单句配合起来,看看整个句子意思是否连贯,是否符合逻辑,关联词使用是否得当等等。

要做到能识别病句,提高识别病句的能力,就应当具备有关词、短语、单句、复合句等各项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事理知识,汉语表达习惯的知识,文体和语言风格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识别和修改病句。

②语感分析法

在判断是否是病句的过程中,可借助于阅读中培养出的语感,运用直觉来判断是否存在语病。语感分析法也叫“语感审读法”,即在分析过程中,借助阅读中的语感,从感性方面观察语句的毛病在哪里。一般说来,感觉到哪儿别扭,问题也就出在那里。另一种方法是大家都常用的“排除法”,也就是当语句之间各不相同、病句类型无明显暗示、难度较大时,就从感觉问题最多的语句入手,一个一个排除掉,最后剩下的一个语句就是你的选择。阅读过程中,但凡别扭、不顺、拗口、扎眼的地方,就有可能是有问题之处。当所给句子各不相同,病句并不明显时,可运用语感,逐一排除,找出感觉中有问题的那个句子,这也可称之“语感排除法”。

③逻辑意义分析法

所谓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句子本身所反映的事理上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不合理者即病句。分析判断时,从其概念使用是否恰当、判断推理是否准确严谨、前后是否呼应、句间关系是否和谐,句子所反映的“理”是否严谨、完整等方面考虑。

④造句类比法

造句类比法,即仿照所给句子的结构,造一些常用的、准确的句子,将两者进行仔细地比较、分析,看所给句子是否有语病,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把握不了是否有语病的句子。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仿照原句的结构来造一些平时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后,问题就清楚了。

⑤对号入座法

首先将句子进行归类,看其属于自己所掌握的病句的哪一类,然后对号入座,照方抓药。

这种方法,要求应试者将功夫用在平时大量记忆并类分病句上,这样在应试时才会“对号入座”。对号入座法在复习阶段,可以记住本书和其他书上列举的病句类型,每类记住一个病句。这样做,就是在脑子里分门别类地储存了各种病句。以后在什么地方见到一个句子有毛病,就会较快地看出其毛病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属于哪一类病句。例如,脑子里记住了“缺主语”这一类,记住的一个病句是“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座位”,并且有了“缺主语”这个代码。以后见到了“通过这次宣传,使我们区的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这样的句子,你会立刻看出其毛病所在,同时也给这个病句编个“缺主语”的代码。当然,判断病句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应试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技巧。

2.歧义辨析

在语句表达中,由于词汇的多种意义,一词多义是非常普遍的,这就使语句的表达因为结构顺序、理解者所站的角度不同,造成同一个句子却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些不同的理解中,有些是歪曲了原义,有些是误解了原义,造成理解的歧义。这种题型也就是先给出四个句子,其中一句有歧义理解的可能性,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题目要求应试者或者把四句中有歧义的语句找出来,或者把没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歧义辨析的考查目的,是使应试者在能够准确地把握词义的基础上,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的意思。

在语言实践中,造成句子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有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不明确

在实际的词语运用中,多义词是歧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题:她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解析】上句中的“走”既可以当作“行走”讲,也可以当作“离开”讲。

(2)层次不清

句子的概念层次之间交待不清,让读者产生歧义。

例题: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解析】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共同的“部分地区”。

(3)句法结构不固定

实际中,由于句法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亦很容易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题: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边都写得清清楚楚。

【解析】不知道句中的“领导群众”是指领导了群众(动宾关系),还是指领导与群众(联合关系),无法让人弄清楚。

(4)指代不明

句子中经常会出现代词和指向不明确。

例题:关心的是她的母亲。

【解析】原句中既可以理解为“母亲关心……”,也可以理解为“关心母亲”。

解答歧义辨析这类题目,应摸索出答题的窍门。只要掌握有关的方法,此类题目不难解答。那么要怎样来对歧义现象进行辨析呢?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供应试者参考。

①联系上下文法

利用上下文也就是充分利用句子的语言环境。是否产生歧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看出来。

例题:我父亲第一次见到我母亲时才十二岁。

【解析】这是一个让人产生歧义的句子,可能是“父亲”十二岁,也可能是“母亲”十二岁,此时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底是谁十二岁。

②当觉得一句话有歧义时,应试者不妨用适当的词来替换句中的词语,看能否通顺。

例题:我们要重视古代医学研究。

【解析】或者是,我们要重视古代的医学研究。或者是,我们要重视古代医学的研究。

③语序安排法

有时可以用重新安排语序的方法来辨析和消除歧义。当觉得一个句子可能有歧义时,应试者不妨将原句子的语序重新加以安排,来检查是否真有歧义。如: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不清楚,因为说起这事的这个人谁也不认识。可将其语序重新安排:“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这样很清楚地看到这个句子存在着歧义。

例题:那次火山爆发相当于投在广岛的3 500颗原子弹。

【解析】重新安排语序:那次火山爆发相当于3 5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④句式变换法

当觉得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时,可通过变换句式的方法来确定,如:我看见你时正在跳绳。

将句式予以变换为:“我正在跳绳的时候看见你”,或“我看见你时,你正在跳绳”,很明显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

例题:我看见你那年才6岁。

【解析】或者是,我那年看见你,你才6岁。或者是,我六岁那年才看见你。

⑤加置标点法

有些句子产生歧义,是跟句子标点符号不正确有关,其实是应该使用标点的地方没有使用标点,只要标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即可避免歧义。如“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如果没有合适的标点,即是一个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加上标点后即“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或者“下雨天,留客,主留客,不留”。

例题: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解析】或者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或者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⑥功能辨别法

不少语言单位有多种含义,可是用在句子中,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产生歧义。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不同的功能之中。功能不同,在句中的地位也就不同,所以一望便知究竟用的是哪种意义。有些词语的多种含义,用在句子中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在理解时就会产生歧义。如“准备了三个月的煤都烧完了”。此句即“准备用于三个月烧完的煤都烧完了,”或“用三个月时间准备好的煤烧完了。”

词语含义及作用(现代文阅读题型训练)

现代文阅读题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 ?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 ?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 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二)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三)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五)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六)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七)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二、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5)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网络新词 四、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 ?①修辞、 ?②结构、 ?③突出中心、 ?④写作方法 ?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例析:

?(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 ?好望角(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 ..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 ....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11)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形容语句优美的句子大全

形容语句优美的句子大全 【篇一:形容语句优美的句子大全】 描写家的 1、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 2、拥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是幸福温暖的。拥有一个灵魂歇息畅游的 港湾是幸运惬意的。 3、家,似船只停泊的港湾,似树木踏着的土地,似鸟儿停歇的巢儿,那是无论何时都会依靠的肩膀。它似花、似玉,清新淡雅,温暖四方。即使是《n次方》的,依然如故。幸福,便是心灵的家。 4、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蕴含着亲情的地方――家。她永远不 会离弃你,清晨,迎着朝阳,她送你出门;傍晚,踏着夕阳,她候 你归来。当你因失败而颓废时,她给你力量,引你走出黑暗。当你 因而喜悦时,她送你警钟,告诉你胜不骄、败不馁,勇攀高峰,不 断超越。当你受了委屈无处诉说之时,家是最好的聆听者。当你出 门远行之时,时时魂牵梦萦的是家。 5、家是什么?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家的和谐,家的静谧,家的 惬意家啊,是一个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 6、家是夕阳西下时可供飞倦的鸟儿歇息的地方,是风雨狂泄时可供 怜弱的鱼儿躲避的地方,是海外游子日思夜梦、有母亲温柔笑容的 地方。 7、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 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杯香茶;在这里, 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甚至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也 演绎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8、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家是港湾,是人生漂流休息的 温暖港湾;家是岸,是我们人生航行的起点和终点。 9、家,是一个最温馨的地方。在家,可以随心所欲,不用拘束、不 用害怕,自由自在。在社会上碰什么不顺利,就会发现--家,才是你 最温暖的港湾。 10、家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漫漫人生,家与我们 相伴永远。

阅读-词语表达效果-教案 (1)

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种题型: 1、请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下面句子中的……词改为……词语好不好) 2、请欣赏下面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下面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例文1:那个贫穷而温馨的季节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父亲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炖好了,用小碗分成二十份。分完,母亲要我们挨家挨户去送。我们有点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们。送完,我们回来吃篮子里的好东西。” 父亲这么一说,我们分头去了。每人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头在汤里一蘸,然后吮着指尖,感到十分香甜。 1、品味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蘸和吮的表达效果。 套路:生动刻画出了……,表现了…… 生动刻画了我们当时的馋相,反映了当时生活的贫穷。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 觅春天的第一双脚印儿呢?……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 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空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地,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 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 (二)词语的语境义 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 2、其他词的语境义: 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下面是方法技巧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 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

好词好记 形容很温馨的优美句子

形容很温馨的优美句子 1、家里有什么?家里有亲人、有温暖、有亲情……满满的都是温馨。是什么让我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是亲情。在家中,谁和我们是最亲的亲人?是爸爸,妈妈。 2、上帝派天使去寻找世间最相爱的情侣,天使在世上游了一天,空手回去。上帝问她为什么没有找到,天使说:他们很忙,一个在发信息,一个在看信息! 3、家是温暖的,它是传递爱的火炬。穿过温暖湿润的春天,跃过寒风凛冽的冬天,家永远是家,容纳爱的天地。我则是这片爱洋的的守护神。 4、当浮云遮掩了阳光,你还有多少温暖在心头?当群星隐没在夜空,你还有多少梦想,多少希望! 5、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念想,是你的温暖。 6、在我家里,每到吃晚饭的时候,就有筷子声在动来动去,这不是馋嘴,而是我们把菜夹给对方,让他吃多点好东西,这就是我家的幸福带来温馨的家庭。这个家庭生活给我感受到了家庭原来是那么

的温馨。 7、在我家里,每到吃晚饭的时候,就有筷子声在动来动去,这不是贪嘴,而是我们把菜夹给对方,让他吃多点好东西,这便是我家的幸福带来温馨的家庭。 8、由于有风,柳条得以轻扬;由于有雨,禾苗得以滋长;由于有花,天然才显芳香;由于有你,糊口才显阳光。法宝:你就是我的太阳! 9、这样美好幸福快乐的家庭温馨,您全能感受的到吗?这全都是我深深感受到的。家庭的温馨的回忆都是永远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而且我有时候每时每刻都想起了家庭的温馨是永远使这个家庭永远都是幸福的家庭。 10、这样美好、幸福、快乐的家庭温馨,您全能感受的到吗?这全都是我深深感受到的。家庭的温馨的回忆都是永远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而且我有时候每时每刻都想起了家庭的温馨是永远使这个家庭永远都是幸福的家庭 11、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在寒冷的日子里,牵起一双温暖的手,踏实地向前走的感觉。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重点词语”教师版10

考点解说: “重点词语”是指体现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对文章思路有提示性的关联词语、涉及修辞手法的词语等。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重点词语”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常见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分析“××”一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技巧: 1.透过字面意思,思考作者或文中人物使用这个词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整体考查”后再“比较质疑”。“整体考查”就是兼顾文中各种因素(客观事件、作者情感、作品背景等),“比较质疑”就是对有关词语作保留、删除、换用等变形思考,然后比较句子在意义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这用就可以看出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题格式: 一般答题格式是: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这三种意思应结合句子或上下文来选择)+表现了……的……特征。 中考真题: 天使儿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

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 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 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 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 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 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 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 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形容阳光的唯美句子

形容阳光的唯美句子 导读:形容阳光的唯美句子1 1、那种明亮,会让人觉得心里没有阴影。内心失落时,也会因此变得平静,感受到阳光的温煦心情愉悦时,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雀跃,想去拥抱阳光,融进阳光。在阳光中行走,慢慢感受阳光的温度,让思绪飘飞。 2、昏黄的日光照进车厢,照亮了整个车厢。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在车厢之中,独往车道在高空,俯瞰下去,整个城市笼罩在一层橙色披风,每个屋顶都镀了一层金。很和谐。 3、这个五月,正是春夏之际。阳光也是在此时才变得明亮耀眼,有些白炽。夏日的气息逐渐浮现,迎来一年中最灿烂最明丽的好时节。阳光炽热,驱走灰色,蒸腾阴霾。这是个令人遐想向往的季节,空气中都是如诗如画的气息,思绪也因此变得轻盈。 4、那是一片让人眼前一亮的颜色,清晨的精神振奋,也由此而来。 5、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下,慵懒的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那道金灿灿的线,暖暖的照进房间,把整个房间映成金色。 6、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7、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

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8、温暖的阳光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倘,漫长。紫檀的香味,弥漫在春日,把天地间一切空虚盈满,阳光下,是一道纤绝的尘陌,呢喃着天真,充盈着那抹曾经深不可测的孤清而飘逸的影。 9、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10、阳光暖暖地铺下来,心情忽而放晴,享受着阳光的时候,我却不爱说话了,只在心中默默祈祷,愿仁慈的主,赐我们一个快乐的生活。 形容阳光的唯美句子2 1、当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时,我有一种被幸福笼罩着的感觉。喜欢看天空,那种蓝色,像雨后的青石板,处处是清爽,透露出令人舒服、雅致的感觉。 2、一夜后的大地披着露水,安谧而凌峭。而正是那一束清晨的阳光,百草万木因它而苏醒,整个世界美如一首诗意的歌谣。我们,那一束清晨的阳光,唤起了勃勃生机,唤起了满园盛景。进取昂扬、风华正茂! 3、呼吸着六月的阳光,感觉身体是如此的轻暖,心情是如此的舒畅。呼吸着六月的阳光,发现天是如此的蓝,景色是如此的温馨,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享受着六月的阳光,我不由想到了一句话: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世上。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 ...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动词:准确生动的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了人物某种情感 形容词: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下面是详细分析 ①在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有他的表达意图,这种意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词语上。因此,分析词语的妙用,不能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看看这个词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点明文 章主题的作用。 ②在表现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那应该是 起到了描绘某种景色、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的作用;如果是人物,那就应该是起到了塑造某种人物形象、 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作用一般出现在说明文中,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运用某个词语, 表明语言的严谨、准确。 ④在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有的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词语一般都会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 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 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⑤在修辞方面的作用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词语的修辞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固 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 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回答此类问题的步骤大致分二步:1 、这个词语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含义?(在文中的特指意义)形式上有 什么特殊的地方?(是否运用了修辞等) 2 、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表达了,, }{ 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或修饰限制了某些内容}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 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 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 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 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如“听说,杭州西 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论雷峰塔的倒掉》)。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 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 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 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 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 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限制类别中副词 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 果往往大相径庭。还有给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加点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达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 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这时,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如“大自然,已到处发出 紧急警号”,“到处”是副词,表示范围广,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里运用“到处”说明野生动物锐减和生态 环境遭破坏的范围相当广,问题相当严重,已到了非重视解决不可的时候。又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 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都有拟人色彩,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在对这几乎个加点词语的解析中,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内容是基础,确定“到处”是副词、“卧”运用了拟人手法是关键,分析运用副词和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后的揉合及语言表述才是 我们的终结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 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汉语语言丰富多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因一个词语的换用,而使表达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能掌握一种 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方法,不仅便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更有益于理解汉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奥妙! 1

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

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 词语的考点 考点一: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考点二: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一、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 (一)贬词褒用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3、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4、《送春》作者说二月兰开得好放肆”,放肆”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4分) A.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 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6 ?说说文中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 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二)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 例子: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三)运用修辞,通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 例子一: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匚[、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匚|与匚|等等互相纠 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 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茵。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4分)例二:海水舔着你的脚丫 例三: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四)圈点词语,如果没有使用任何表现手法或者技法,如何分析 答题流程: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或者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子一:?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4分) 例子二: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2分) 例子:品味第二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五)化静为动例子一:山坡上卧着点雪例子:仿佛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⑥词性转化,比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例子: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 二、词的含义题例析所考的词语一般是比较形象、含蓄的,有时运用了一些修辞。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性;2、联系本义;3、联系语境。

描写时间飞逝的优美句子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 2、时间一直流,一直流,不会停下来等着我觉悟,悔改。日子怎么翻,我就怎么过。颓废似乎成了某种自豪。我厌恶着,鄙视着这样无趣的我,无聊的人生。总该学点什么啊。 3、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 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日月如梭,主冃春,为何,抹去我的岁月,却只留下 一条伤痕? 4、天生活在忙碌中想把你留住,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仍然走拉,没有一丝犹豫。秒针一点一点地走着,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只好无奈的二地叹息着。望着窗外那霏霏的小雨,想得到一丝安慰。 5、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6、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旧日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深意境的交错。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去,旧时的回忆依旧,只是少了几分忧郁,几分繁华,多了几分沧桑。 7、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每个人都会由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有纯真到心思慎密。 8、明知年华终将老去,而我站在青春的尾尖静静眺望,盼着风的微笑,盼着这颗心温暖到老。看那消逝的岁月在指尖滑过,依然明白,我与青春不止遇见。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 10、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 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词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些关键词语能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加以理解,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呢? 首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其次,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等。 例如:《观潮》 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一词在文中有三种解释: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2、形容情绪高涨。3,、形容喧嚣嘈杂。在文中应该选第三项解释。表达了人们看到潮来时的惊喜之情,以至发出喧嚣嘈杂的声音。 再如: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珍珠鸟》。 再三呼唤,就是指小珍珠鸟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呼喊它,但这仅仅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我们还要揣摩它所表达的感情。再三呼唤,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的父母对它的疼爱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之情。 第一次拥抱母亲 作者: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那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描写天空的优美句子精选(一)_优美语句

描写天空的优美句子精选(一) ★啊!春天的天空是最好的天空!好想在你那浩浩长空中遨翔,美妙而又清静,有鸟儿的悦儿歌声,陪伴着我,有云彩的轻柔身体,温暖着我,更有那美好的蔚蓝色彩,使我有一个甜美的梦。 ★伴随着夕阳西下,夜晚来临,此刻只愿化作自己,体味天空的洋溢着青春的媚姿,便想明月几时有?明月在属于我的天空,领带着星星点点的装饰,水映月,心中生忧愁,愿作相思泪,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傍晚时候,太阳回家了,天空变成了橘红色的,像是块金币,又像是堆稻谷。鸟儿又来了,它总是压抑不住自己,它总是被天空所吸引,它总是忍不住想吻一下天空。天空拥有了它喜爱的那稻谷般的颜色,天空是鸟儿心中的唯一,是鸟儿的归属。橘红天空是黄昏老爷的骄傲,是时间老爷的自豪。再吸一口气,暖暖的,柔柔的。云儿又来了,在它们衬托下的天空越发地橘红,越发得灿烂。 ★北京的晴空却不是如此,天色一碧到底。你能在地上对天注视一会,身上好像生出两翼翅膀来,就要一扬一摆地飞上空中去的样子。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天空,广东的天空是瓦蓝的;山东的天空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完美的碧天如水;青藏高原的天是苍穹的;黄土高原的天空,是深邃无垠的,仿佛亘古未变。 ★侧耳倾听,听天空奏响属于自己的交响曲;大胆地观赏,看天空露出美丽的脸庞;无虑的想象,想天空带来的五彩斑斓的视角;大声的呼喊,这片天空属于我……

★窗外是一片诡异的宁静,只有阳光透过树叶罅隙的沙沙响声,天空淡淡的云彩没有颜色,窗内是我拥着我的天空,在一盏茶之冥思中静静绽放我的文字。 ★春天,天空的颜色是浅浅淡淡的蓝,雪白的小动物们时常在这片蓝色的海洋之中嬉戏,玩耍,真是无忧无虑!偶尔,飞来了一只小麻雀,轻飘飘的在天空中盘旋翻飞,那婀娜的舞姿,映衬着蓝天,这个广阔无限的大舞台,显得舞姿是那麽优美,天空是那摩高深莫测,令人充满幻想。 ★此刻正是正午时分,正是阳光夺目之时,化作河边的花朵,用自己的身体紧贴着天空的体肤,好似春光乍现,却来得更加的强烈,竟情不自禁的随向日葵,向天空辽望,天空蓝得如此耀眼,防佛能看穿什么似的,天空上悬挂着洁白的棉花糖,游动着,抒发着自己的惆怅,是天空蓝色外套下的珠缨宝饰。身边的大树瞅准了什么?一个劲的往上钻,仿佛想要达成什么似的,鸟儿是踩在天空上的,一蹦一跳,扑哧着翅膀,上下的穿动,好似心中寄托着什么。天空是硫璃砖么,一段一段的拼接而成,那是一份怎样的心血凝结而成,阳光穿过,折射了这世间美好的七彩之光,顿时间,一切升华了…… ★大暴雨来到天空爷爷家做客,掀起了一阵阵风声。那是天空爷爷生气了吗?那是天空爷爷在落泪吗?不,天空爷爷永远都是快乐的。天空爷爷很喜欢这件灰棉袍,但是人儿不喜欢,天空爷爷忍久了就忍不住,所以就趁暴雨叔叔来做客,赶紧拿出来秀一秀呀!虽然灰色让人感到寂寞,让人感到孤独,让人感到心凉,但深深吸一口气,又是

(完整版)品析词语表达效果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 常见的题型有: 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解题要求:(六联系) ①联系词语的语境。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 ②联系词语的含义。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 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 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 ④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 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内容(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 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构(酌情) 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 1.贬词褒用:《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 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运用修辞: 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 ..了久违的笑颜。 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 题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请体会“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用法的妙处) 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咬”和”呻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残忍和树被屠戮时的痛苦。将树的碎屑比喻为“骨粉”,更突显了树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愤恨。 4.化静为动: 题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装,小村装卧.着点雪。 答案:用“卧”写村庄、写雪,形象地写出他们的状样、情态,使静物活灵活现。 5.用叠词: 举例: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注: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任何写作技法的就直接抓关键词分析。 阅读文章1: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

阅读训练之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阅读训练之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7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中考中考查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 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 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容易被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常考题型】 1.阐述词语的含义; 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更换或删除; 3.从某一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解题策略】一、词语的理解 中考阅读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为理解文中或句中的含义。这里的“文中”或“句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查找代词的指代含义,应从上句或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查找。 3.联系句段,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理解较难。要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可根据上下文中作者关于词语的阐述,而这些阐述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因此,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可从上下句中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内容,找到答案。 二、词语的赏析 1.从词性入手。不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还是叠词等,准确地运用这些词语,会为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会使句子韵味无穷。赏析词语可先从词语的词性着手,进行具体分析。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的使用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色彩,可从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分析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还会产生变化,应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3.从修辞角度入手。有些词语往往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能使句子更准确、形象、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从对人物的描写角度分析。有些词语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对其进行品析,可理解其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