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大事年表(五)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五)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五)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五)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五)

796年(佛历1340年、唐贞元十二年)

德宗诞日,御麟德殿三教论衡。始若矛盾,终则同归于善。

命皇太子于内殿集诸禅师定禅门宗旨,传法傍正。乃立荷泽神会为第七祖。

华严宗澄观奉召入都,命与般若、圆照等共同翻译《华严经后分》。德宗亲预译场,临文裁正。

799年(佛历1343年、唐贞元十五年)

授澄观“镇国大师”号,并进“天下大僧录”。命有司备仪辇迎入内殿,阐扬大经。

800年(佛历1344年、唐贞元十六年)

命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共三十卷。

804年(佛历1348年、唐贞元二十年)

闾丘胤造国清寺访寒山、拾得,得寒山、拾得诗三百余首,纂集成卷,并为之序。

新罗真鉴禅师随使来唐,问法于沧州神鉴大师,元和中于嵩山少林寺受戒,至太和四年回国,大弘禅教,并立六祖慧能影堂于其国。

日本僧空海来长安从惠果受密教。806年(佛历1350年、唐元和元年)回国,开创日本真言宗。

805年(佛历1349年、唐贞元二十一年)

密宗惠果(752—805)逝世。

日本僧最澄从道邃学天台宗义,尽写一宗教典以归。后开创日本天台宗。

806年(佛历1350年、唐元和元年)

诏天下有道行僧赴都阐扬法化。

807年(佛历1351年、唐元和二年)

以吐突承璀为左右街功德使,僧道隶焉。自是祠部不复关奏。复以沙门端甫录左街僧事,掌内殿法仪;沙门灵邃录右街僧事。

808年(佛历352年、唐元和三年)

诏马祖道一弟子怀晖禅师入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朝僚名士,日来参问。怀晖后以疾辞归。

809年(佛历1353年、唐元和四年)

江南西道观察使韦丹因僧灵澈之请,施俸及其妻田租,于庐山东林寺修造正、别藏经,总七目一万卷。

韩愈判祠部,按照《唐六典》的要求规范僧尼,常与担任功德使的宦官发生争执。

810年(佛历1354年、唐元和五年)

诏澄观法师入内殿谈“华严法界”大旨,并敕有司铸金印赐号僧统清凉国师。

诏般若三藏等于醴泉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沙门慧琳上所撰《一切经音义》百卷,诏入藏,并赐紫衣茶药等。

811年(佛历1355年、唐元和六年)

京城诸僧有请以庄硙免税者,宰臣李吉甫不许。谓寺院有交纳余力。且钱米所征,数有定额。如免除缁徒税额,必增加贫苦百姓的负担。

宰臣李吉甫奏谓:天宝以后,中原宿兵见在军士可计者已八十余万,其余去为商贩,度为僧道,杂人色役不归农桑者又十之五六,是天下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辈。

813年(佛历1357年、唐元和八年)

沙门鉴虚交结权幸,招怀贿遗。事发,狱成论诛。中外权要多为保救,宪宗宣令释放。御史中丞薛存诚不奉诏,杖杀鉴虚。

814年(佛历1358年、唐元和九年)

禅宗百丈怀海(720—814)逝世。

815年(佛历1359年、唐元和十年)

迁西明寺毗沙门神像于开业寺,宪宗命以骑军前后翼卫。

诏停寺观开讲,恶其聚众,且虑变也。

南海经略使马总上疏为禅宗慧能请谥,敕谥“大鉴禅师”。柳宗元为撰碑铭。

816年(佛历1360年、唐元和十一年)

沙门灵澈(?—816)逝世。刘禹锡称灵澈“以文章接才子,

以禅理悦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

818年(佛历1362年、唐元和十三年)

白居易为庐山东林寺经藏作记,谓:“功饰之美,虽两都四方,或未前见。”

819年(佛历1363年、唐元和十四年)

风翔府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内藏释迦牟尼佛指骨,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正月,宪宗遣中使帅僧众迎之,开光顺门迎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京师佛寺。王公士庶,奔走施舍,惟恐在后。

韩愈上表,谏迎佛骨。宪宗大怒,欲加极刑。因裴度等力谏得免,贬愈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773—819)逝世。

820年(佛历1364年、唐元和十五年)

穆宗命盛饰安国、慈恩、千业、开业、章敬等诸寺,请吐蕃使者随便游览拜观。

821年(佛历1365年、唐长庆元年)

穆宗亲制《南山律师赞》。

命龙兴寺沙门惟英充翰林待诏两街僧统。

幽州节度使刘总因杀父兄而不安于心,常供养僧人数百,昼夜祈攘。后以私第为佛寺,自剃发为僧。穆宗赐寺额曰“报恩”,赐总为“大觉禅师”,僧腊五十。

822年(佛历1366年、唐长庆二年)

汾阳无业(760—822)逝世。无业为马祖道一弟子,宪宗屡次遣使征召,皆辞以疾,不赴。穆宗遣左街功德使灵阜赴汾阳诏迎,无业集众说法后端坐而逝。

内侍梁守谦于大兴唐寺花严院修藏经一藏,计五千三百二十七卷,又修转轮经藏一所。

唐与吐蕃会盟。盟毕,于佛像前作礼,使僧讽文以为誓约。立碑于拉萨大昭寺。

新罗沙门无染禅师来华。无染留唐二十余年,归国后大见崇信。

823年(佛历1367年、唐长庆三年)

沙门道标(740—823)逝世。

824年(佛历1368年、唐长庆四年)

徐泗观察使王智兴以敬宗诞日,请于泗州置戒坛度僧尼以资福,许之。天下沙门奔走如不及,后因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奏而罢之。

杭州永福寺沙门惠皎刻石壁《法华经》。助刊者有白居易、元稹等。

南阳丹霞山天然禅师(739—824)逝世。

韩愈(768—824)逝世。

吐蕃遣使请《五台山图》。

825年(佛历1369年、唐宝历元年)

敕于左街安国寺、右街兴福寺建方等戒坛,以中护军刘规

充左右街功德使。选择有戒行大德考试僧尼等经。童子能背诵百五十纸,女童能背诵百纸者许予剃度。

826年(佛历1370年、唐宝应二年)

命沙门、道士四百余人于大明宫谈论设斋。

敬宗至兴福寺听沙门文溆之俗讲,甚赞赏之。

杭州龙兴寺沙门南操请灵德寺道峰禅师讲《华严经》,劝僧俗十万人,人各持《华严经》一部。十万人又各劝千人,人诵《华严经》一卷。每岁四季月,集会行斋。又于众中募财置良田十顷,岁取其利,永作斋用。

827年(佛历1371年、唐太和元年)

文宗诞日,诏秘书监白居易、安国寺沙门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入麟德殿内道场论衡三教。

泗州僧正明远得徐州节度使王智兴之助,广置戒坛,重建开元寺庙舍。明远共度僧尼三万余人,行化江淮达四十年。

828年(佛历1372年、唐太和二年)

征宗密入内,累问法要,赐紫。寻请归山。

石头希迁弟子药山惟俨禅师(751—828)逝世。

829年(佛历1373年、唐太和三年)

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下令禁止沙门贩卖佛像。

苏州重玄寺沙门清晃于法华院壁刻《法华经》等佛经八种,计十一万余字,白居易为撰碑记。

830年(佛历1374年、唐太和四年)

祠部令诸冒名非正度僧尼具名申牒,许以入籍。时申牒请入籍者达七十万人。

831年(佛历1375年、唐太和五年)

命天下诸郡造僧尼籍。

李德裕遣人至南诏求其所俘工匠,得僧道工巧四千余人,

复归成都。

835年(佛历1379年、唐太和九年)

因佛教无补教化而蠹食于国,乃命中外罢僧人讲说佛经,

并罢长生殿内道场。

翰林学士李训请沙汰僧尼。诏所在试僧尼,凡不合格者,

皆令还俗。禁止私自建寺及度僧。

“甘露之变”起,李训谋诛宦官失败,奔投宗密。宗密藏匿之,但终被仇士良捕杀。仇士良并欲加害宗密,后被中尉鱼恒志救释。

下诏免僧尼试经。

白居易将个人著作集《白氏长庆集》送至庐山东林寺,

收藏于经藏中。

836年(佛历1380年、唐开成元年)

京师大安国寺沙门端甫(770—836)逝世。端甫深得德宗、顺宗、宪宗等钦重,录左街僧事凡十年。卒后赐谥“大达”。

白居易与道俗等于苏州南禅院作转轮经藏,并为之作记。

837年(佛历1381年、唐开成二年)

新罗普照禅师入唐参问禅法。至五年始归。

838年(佛历1382年、唐开成三年)

华严宗澄观(738—838)逝世。

日本僧人圆仁、圆行、常晓、戒明、义澄、惟政、仁好等入唐求法。

吐蕃朗达玛废佛,吐蕃佛教前弘期结束。

839年(佛历1383年、唐开成四年)

诏停国忌日寺观行香。

日本僧人常晓等携经疏舍利等回国。

840年(佛历1384年、唐开成五年)

武宗初即位,重置内道场,设内斋,僧道献寿。

841年(佛历1385年、唐会昌元年)

宗密(780—841)逝世。

令京师诸寺开佛牙供养大会。敕左右街七寺开俗讲。

设内斋,命僧道论议。道士赐紫,僧人不得。

南天竺沙门宝月因未经有司,直接向武宗要求归国而犯越官罪,被责。

日本僧人惠萼等人唐求法。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杭州城隍庙: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寺庙对联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寺庙对联观音阁: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 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十分注重与中土原有的思想文化相适应。人们常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 汉朝:佛教初传中国 佛教初传中国,依附于黄老,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或者是看作当时民间流行的信仰或巫术之一。《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一方面崇尚黄老,另一方面又尊崇佛教,具有道家特点的黄老之学与佛教被人们相同看待。佛教的精深教理在当时也不为人们正确理解,灵魂不灭和轮回报应的思想是人们理解的最初的佛教义理。 从历史上看,佛教自两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国内地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它只是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一般百姓很少接触。到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社会上有进一步的流传。在汉代佛经的翻译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迎合特别表现在对儒、道思想观念和名词术语的借用上,因而汉代的译经儒化和道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汉译佛经的老庄化倾向不仅有利于佛教思想在中土的传播,而且也加深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影响。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玄佛合流的出现,都与此深有关系。汉代译经还十分注意对以儒家名教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迎合。 总之,这时佛教还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处于依附于道家或道教的情况。 三国两晋时期:走出依附的道路 两晋时,随着魏晋玄学的盛行,佛教也依附于玄学而得以大兴。这个时期,在佛经继续译出的同时,开始出现了一批从事佛教理论研究的中国佛教学者。随着佛教在三国两晋时的逐渐兴盛,佛道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朗化。佛道之争在南北

中国佛教简史

中国佛教简史 起源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佛教属于沙门思潮之一。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演变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场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由于佛陀生前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约在佛来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100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技末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一般认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和大众部在教义上有较大差别。两在部的主要差别是:①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法、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②对佛陀的认识。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极长期的修行而成,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认为佛说言语并非都是经教,也并不是一音说一切法。③对声闻和菩萨的认识。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声闻、缘觉所得解脱没有差异。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逝世后约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辩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逝世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尊基人是无著和世亲。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传播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2010年2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佛教协会。英文译名: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B.A.C。 第二条本会是全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佛教教义,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第四条本会主管部门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 第五条本会会址设于北京。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会主要工作任务: (一)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佛教徒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二)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

界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佛教有关规章制度,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和组织建设。指导、支持地方佛教协会(分会)及居士团体的工作;督导寺院完善自我管理、严肃清规戒律、开展正常法务活动;引导居士正信正行,护持三宝。 (四)兴办佛教教育事业,办好佛教院校,培养佛教人才。 (五)开展佛教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术研究,编印流通佛教书刊,做好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六)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利益人群。 (七)开展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佛教徒的交流,增进了解,团结合作。 (八)开展同国际佛教组织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领导人的产生和罢免 第七条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 (一) 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 选举理事,组成理事会; (三) 选举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 (四) 选举会长、副会长,礼请名誉会长;

中国十大名山排名

中国十大名山排名 第一名: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被尊为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景区内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共有植物144科,989种,植被覆盖率为79.9%。泰山风景区拥有连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古建筑群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历代刻石1800余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主要景观包括天贶殿、南天门、碧霞祠、日观峰、经石、黑龙潭等。 第二名: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黄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精华景区1154平方公里,集“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真可谓人间仙境。此外,还有云谷寺、松谷庵、白云溪、翡翠谷等游览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第三名:峨眉山 被称为“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乐山区30公里,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迷人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主要景观有“双桥

第十讲 中国佛教简史

第十讲中国佛教简史·传译时期 汉—晋时期(2B C-420) ?第一节佛教的初传 ?1、汉哀帝元寿元年(2B C)博士弟子景卢 ?2、汉明帝永平十年(67A D)感梦求法 第二节译经:(早期的译经) 1、《四十二章经》和《牟子理惑论》 2、安世高的译经:146年到达洛阳 小乘佛教禅数学 3、支娄迦谶的译经: 大乘佛教般若经 4、道安的译经 5、鸠摩罗什的译经 第三节求法: ?1、朱士行 ?2、法显 第四节佛教中国化的初步尝试 ?(1)试图依附中国本土文化: ?依附黄老 ?玄佛合流 ?依附儒家 ?依附政权 ?(2)贵族化的佛教 第十一讲中国佛教简史·融汇时期(南北朝时期) 一、学派化:学派与宗派的区别 ?齐:479年禁卫军首领萧道成自立为帝 ?宋:417年灭后秦 ?梁:502年雍州刺史萧衍灭齐 ?陈:557年部将陈霸先称帝 ?北魏(386-534)孝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 ?迁都洛阳;朝堂禁说鲜卑语 学派: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宗派:政治、学术、宗教方面的自成一派而和别派对立的集团

二、平民化: ?平民化的标志: ?1、凿窟造像: ?佛教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平民面前 ?石窟 2、疑伪经的出现 ?疑伪经的含义 ?疑伪经举例:《父母恩重经》 ?敦煌出土本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叙说父母恩之深重,为报其恩,必于七月十五日行盂兰盆供养,并应经常书写、读诵本经。一般认为是唐代以前或初唐之时所伪撰者。 ?流通于我国及日本,有关其注释之书甚多,日本文学作品中亦常引用本经经文,故本经堪称为儒教化的佛典之一。 三、地域化: ?地域化的明显特点:南文北质 ?北方重视禅修、造像、明显依附政治(法果的皇帝如来说) ?南方重视义理、建寺、表面疏远政治(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地域差别的形成原因? 四、冲突与融合的加剧 ?1、梁武帝崇佛:504皈依佛教 ?优待僧侣,奖励义学 ?广建佛寺,盛造佛像 ?扶持翻译佛教典籍 ?著书立说 ?制定戒律

中国名胜_四大名园、四大名山、七大古都、十大寺庙等

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这四个园林因此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分别为: 1、拙政园(江苏省苏州市)编号121-74 2、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编号122-75 3、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编号123-76 4、留园(江苏省苏州市)编号124-77 中国七大古都: 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 1、北京(战国时的燕“燕京”、五代时的前燕、金、元、明、清) 2、西安(12朝: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3、洛阳(九朝古都:东周、东汉、曹魏、武周、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 4、开封(七朝古都:战国魏惠王“大梁”,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汴京”) 5、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孙吴“建业”、西晋、东晋“建康”、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太平天国“天京”)(注:战国时称“金陵”,元末明初朱元璋改“应天”) 6、杭州(吴越、南宋“临安”) 7、安阳(殷墟,商“大邑商、天邑商、商邑”) 中国四大古城: 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还有另外一说法:终南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王重阳在此修道而得名)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有“金五台、银九华、铜普陀、铁峨眉”之称。 佛教四大丛林: 江苏南京栖霞寺、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国内佛教的“四大丛林”。 禅宗四大丛林: 宁波天童寺、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旻寺。 我国十大风景名胜: 1、万里长城 2、桂林山水 3、杭州西湖 4、北京故宫 5、苏州园林 6、安徽黄山

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时间略探

佛教初传内地的时间略探 弘玄 前言:佛教,始于印度,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对于悉达多,为世人所尊为佛陀。在佛灭后五百至一千年间,佛教传入了中国, 但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将近 的两千年里,几经兴衰,直至作为中国的三大传统文化之一的存在,一直所延续,传 承着。那么,对于佛教的传入中国,说法到底有哪些呢! 对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说法有很多,因为记载的不同,在历史上也很难进行 确切的考证。在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简史》里将其传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认为 在西汉哀帝以前,二是认为在西汉哀帝时,三是认为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说。虽然, 说法各有不同,难以考据,本文在此也将各种说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作为对读者的参考。 一、西汉哀帝以前佛教传入说 1、根据《列子》卷四《仲尼篇》中孔子所说的话“丘闻西方有圣人云云”。这个所谓的西方是指佛陀而言,那么也就是说,佛教早已在前秦时期便有在中国的出现,并为 孔子所耳闻,当然,同样没有更为具体的依据说明此西方圣人就是特指佛陀。所以, 此说法,不能作为肯定佛教在孔子时期就已有传入的一个证据,也不能作为佛教在先 秦时期就传入中国说的依据。不仅如此,作为引据的《列子》一书在学界上认为其为 伪书,所以不能作为可信的证据。在此,不管怎么说,在此将其引出作为参考。 2、在隋朝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一中说,秦始皇四年(前243)沙门释利防等十八个贤人带来佛经,但被秦始皇查经了。在唐朝法琳的《破邪论》卷下也载有同样的说法。日本学者则根据《史记,秦始皇本记》中“禁不得伺,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之异译,以此作为依据,也认为佛教在秦始皇时期就有在中国的出现,我国近代学者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同样主张这一说。但,不管如何,因为这一说法不够有具体的依据说明,仍然不能为人所确信。 3、根据北齐佛教收的《魏书,释老志》也有两种关于佛教出现于西汉哀帝以前的说法。一则前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讨伐时,得休屠王所供之金人,将其安置于 甘泉宫。对于此霍去病得金像的说法,在《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及《汉书》 卷五十五的《霍去病传》中也有提及,但对于此金人是否就是所特指的佛,却是是所 怀疑,同时也有怀疑此金人乃西域的天神,这也不可而知了,所以此说法,仍然有待 商榷。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简介 1.名称: 中国佛教协会(英文: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B.A.C) 2.组织与制度: 成立于1953年,首任会长圆瑛法师,第二任会长喜饶嘉措,第三任会长赵朴初居士, 第四任会长一诚法师,现任会长是传印法师。 本会最大权利机构为全国佛教代表会议。理事会系全国佛教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佛教代表会议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会务,对全国佛教代表会议负责。常务理事会系本会会务的领导机构,在理事会闭会期间,依照本会章程和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及理事会确定的方针任务领导会务。 3.会址: 北京市西四阜内大街25号 4.性质与宗旨: 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各民族佛教徒,倡导人间佛教思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5.主要的任务: (1)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政策,维护佛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文化教育机构自养服务事业的合法权益。

(2)支持地方佛教协会开展会务,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分会)在佛教教务上实行指导和检查。 (3)督导各地佛教寺院搞好自身建设和管理,树立优良的道风学风,开展正常的法务活动。知道和督促居士团体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团结,协调关系,精进学修,护持三宝,遵纪守法,服务社会。 (4)兴办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佛教人才,提高佛教界的整体素质;开展佛教文化学术研究,编印流通佛教书刊,保护佛教文物古迹。 (5)引导佛教徒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兴办符合佛教特点的自养服务事业,支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造福社会,利益人群。 (6)开展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佛教徒的联谊工作,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团结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和佛教事业的发展。 (7)发展同各国佛教界、国际佛教友好组织、国际宗教和平组织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6.下设的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下设办公室、教务部、国际部、专委会办公室、寺庙工作办公室、综合研究室、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金陵刻经处、《法音》杂志编辑部、《佛教文化》杂志编辑部等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证佛教各种工作顺利进行。 7.寺院与信众: 现在,大陆佛教界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3000余座,僧尼近18万人,其中汉传佛教寺院8400余座,僧尼50000余人;藏传佛教寺院3000余座,僧尼120000余人;南传佛教寺院1600余座,僧人8000余人。全国现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佛学院34座,佛教刊物近50种,各省市分别都设有不同类型的慈善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佛教信徒已经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杂说 2011-02-28 18:27:58来自: 广志(talkbox: ratmickey) 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 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

中国之最大全

中国之最大全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香港;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汉服; 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发明于中国 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建筑:长城; 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 世界上最著名的寺院:少林寺; 世界上线路最长的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发明于中国; 世界上对日全食最早的记载:《竹书纪年》记载:“懿(yì)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世界上最早揭示月食成因的人:东汉科学家张衡; 世界上最早的检测地震的仪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金刚经》; 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寺:敦煌莫高窟; 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建造的登封观星台;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广东省; 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引水渠:红旗渠; 世界上最高的塑像:高106米的炎黄二帝巨塑;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长的桥梁:全长42公里的胶州湾大桥; 世界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金刚经 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 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亳州市 中国最古老、建都朝代最多、影响最大的城市:洛阳 中国最长的城墙:长城 中国最有名的山:黄山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 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中国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中国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悬空寺 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赵州桥 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甘谷县 中国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最长的河:长江,长6300公里 中国最大的佛像: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 中国最高的木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中国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帝王陵寝:唐乾陵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中国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含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一、中国化佛教历史发展脉络 1. 汉末佛教传入阶段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这时的佛教学说大体上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 2. 东晋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原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佛教某些理论如思辨超过了中国文化,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以南北朝时为最激烈,有政治、经济利益,有哲学和宗教论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北方灭佛事件。一时门派众多,互相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东晋未年,佛家经典越来越多,讲经论经兴起,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论战。 3. 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4. 宋代禅宗教派与宋明理学 佛教到了宋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宋明理学,儒学是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 宋以后佛教的衰落期5. 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佛教对中国文学、风俗、艺术有极大的影响,佛教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与中国哲学有双向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单向的。 二、中国化佛教的特点 与印度佛教相比,简易性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迷惑,一旦万念俱灰,真智显露,就明心见性,内外彻悟、见性成佛。这派以慧能为代表,他把以心外佛变成了心内佛,把佛变成平常人。 2.顿悟成佛,与渐悟相对。提出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以禅宗为代表。充分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简易。 3.净土宗,提出:“称名念佛”的易行道。实行称名念佛为外因,实想念佛、观

本刊讯2008年11月11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

本刊讯2008年11月11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永修县人民政府协办的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建寺1200周年庆典活动于真如禅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国家宗教局、省、市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居士、信众共聚真如禅寺,庆贺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时刻。 出席此次庆典活动的诸山长老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主席瓦纳密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祜巴龙庄勐长老,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法师,韩国曹溪宗考试委员会委员长法山长老,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会副会长藤田隆乘,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本光寺主持冈岛南圭,印尼大乘佛教僧伽会会长学良法师,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秘书长帕洛及夫人、台湾佛光山住持心培法师,台湾中台禅寺见达法师、香港三德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真如禅寺方丈纯闻法师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居士、信众及社会各界人士。 出席庆典的领导有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钟起煌、江西省副省长史文清,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王林森,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陈安众,九江市委副书记、九江市长王萍,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凤凰卫视台长王纪言,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谢秀琦,江西省九江市委副书记张学军,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远秀等。 上午8点许,海内外诸山长老云集真如禅寺大雄宝殿共同祈福,随后庆典活动正式开始,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主持。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韩国大韩佛教天台宗总务院分别发来贺电。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纯闻法师在致辞中向社会各界对真如禅寺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并详细介绍了真如禅寺的悠久历史及今后发展等有关情况。 九江市副市长卢天锡在致辞中说,云居山真如禅寺隆重举行建寺1200周年庆典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九江的一件大事,对扩大真如禅寺的社会影响,促进与国内外佛教友好交往,弘扬佛教文化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著名的十大寺庙排行

中国著名的十大寺庙排行 如果你爱旅游、对佛教文化,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想了解更多的这方面的信息,那今天小编给你推荐的这篇文章就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为您介绍我国著名的十大寺庙。 第一名: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第二名:大昭寺-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

第三名:法门寺-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 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第四名:关帝庙-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 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

第五名:晋祠-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 第六名: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 称于世。)

第九名:塔尔寺-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40公里。 第十名:悬空寺-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 悬在半空之中。

浅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

浅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毋庸置疑,在当今世界仍有着不可否认的巨大意义。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最早、在中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发挥重要的影响,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息息相关。本文将捕捉佛教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剪影,并从整体分析其对中国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中国历史中的佛教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有五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即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由官方正式传入。丛汉明传入至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主要的佛教活动被称为“弘译”,即通过对印度佛教经典的翻译来传播、弘扬佛教的理论、信仰。从汉明帝时的迦叶摩腾、竺法兰,到后来的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一批来华梵僧为佛教经典的东传及翻译做出了突出贡献。综观这一时期的弘译,可分为二系:一为安世高小乘禅数阿毗昙系,二为支娄迦谶大乘方等般若系。其特色为大小乘兼备。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动乱的社环境下佛教有较大发展。但也应注意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行动中,有两次均发生在这一时期。三国魏地佛教以大乘般若为主,而南方吴地则有支谦、康僧会为代表的梵僧承安世高小乘佛教译注佛经。西晋时代,佛教活动仍以译经为主,竺法护为当时的代表,其中,《正法华经》的译介,使观音信仰普及於民间,为鸠摩罗什之前最著名的翻译家。南北朝时期,佛教几经各朝君主大力扶持提倡。在北方,后赵时期,佛图澄以神通智慧感化残暴嗜杀的石勒、石虎,佛法因而大行於华北,建寺八百九十所,受业门徒万计,何等辉煌。门徒中道安大师成为前秦时代最重要的高僧,被视为当时北方学界的领袖,有众多创举。此外还有以善用老庄等外学来理解般若义著称,创格义佛教的竺法雅。到了後秦鸠摩罗什东入长安,而佛教更加昌盛。罗什在后秦姚兴的护持下大兴译经事业,罗什译业贡献之伟,为整个中国佛教史开创一个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在南方,传教者有竺道潜与支道林,两者皆以擅讲般若而受到贵族士大夫的钦仰,为玄学式的贵族佛教及格义佛

宋明理学与佛教

宋代理学家与佛教关系略讲 潘敢(MG1001013)[摘要]佛教自隋唐盛极一时以来,经“会昌法难”、五代战乱,佛教急转直下,它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保护佛教的措施,佛教开始逐渐复兴,但是随着儒学家“道统”意识的重新确立,在思想上对佛教教义予以批判,在政治上进行打击,至南宋初,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净两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但是,宋代理学的兴盛在很大一部分上也是受到了佛道两家的影响,明道「出入于佛老者十数年,返诸六经而后得之」,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宋理学家受佛老的影响深刻。 关键词:佛教理学禅宗 一、简述佛教在隋唐后的发展状况 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思想得到了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且形成了对其他思想派别的排斥以吸收过程。东汉以来对于佛教,各代儒学者们对于他的态度是纷繁复杂的。六朝佛教学派成立与发展,隋唐佛教宗派更是如日中天,事实上,面对世俗政权的压力下,佛教始终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为了与中土的传统保持文化一致性,佛教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义乃至思维模式。《大乘起信论》撰著以后,佛教涅槃佛性学说成为了儒道共同接受的思维理论,借助于《大乘起信论》的体用相即和本觉心性原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禅宗思想风靡天下,成为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迹。①唐代儒家学者刘禹锡目睹禅宗的兴盛,不禁慨叹曰:“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寝息。”(《刘禹锡集》卷四)然而,面对佛家的强势,儒家站在其本位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了无情打击。韩愈在其《原道》中甚至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试图以行政强制手段彻底废除佛教,可见,当时佛教对于儒家正统思想的威胁程度。宋以降,欧阳修、李觏提出“修其本而胜之”,“佛所以为吾患者,乘其缺废之时而来,此其受患之本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王道不明而仁义废,则夷狄之患至矣”(《本论》)。继而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人进一步主张,通过“修”儒家学术之本,即从传统儒学中发展出儒家哲学体系,以彻底解决佛、道两家对儒学的威胁。宋明儒学者也并不是要求彻底地将佛学消灭之,以挺立儒家的思想学说。而是,第一、允许佛教存活但在空间上必须给予限制;第二、接续佛教基本精神、基本内容,但是有所删改、有所发挥、有所充实;第三、继续推动佛教的中国式、儒学式、人间化转变;第四、开掘出佛教中的入世、治世观念,以丰富佛教思想内涵和回应社会对佛教只注重出世的质疑;②在宋儒眼中确实佛教义理难以合乎众儒士之担当精神要旨“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同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近思录》) 二、宋明理学家对佛教的批评与实质 宋明理学家普遍以传承儒家正统自诩,以反佛或排佛、批判佛老相标榜,但又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或者直接与寺院僧侣交友往来。 首先、理学家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认为佛教有悖于伦理道德、纲常名教。比如二程认为,“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意思是说,佛教空谈心性而不不论治国平天下,这是 ①潘桂明:《中国佛教思想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第2页 ②李承贵:《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586页

全国著名寺庙对联大全

上联: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下联: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成都宝光寺) 上联: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下联: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甘肃兰州五泉山浚源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广东南华寺天王殿) 上联:乾坤容我静; 下联:名利任人忙。 (——普陀普济寺) 上联:净地何须扫; 下联:空门不用关。 (——福州涌泉寺) 上联:清华真佛地; 下联:庄严古洞天。 (——安徽九华山华严洞) 上联:退一步天高地阔; 下联:让三分心平气和。 (——河南登封法王寺) 上联:剪一片白云补衲;

下联:邀半轮明月看经。 (——甘肃兰州白塔寺联)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庙内无僧风扫地; 下联:寺中少灯月照明。 (——安徽凤阳龙兴寺) 上联:千古英雄浪淘尽; 下联:天下名山僧占多。 (——镇江金山寺)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日照天后祠联,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观音)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上联:大护法不见僧过; 下联:善知识能调物情。 (——鄞县天童寺) 上联:自在自观观自在, 下联:如来如见见如来。

2015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育明考博咨询电话400-668-6978 QQ:493371626 QQ:2890064351 2015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宗教学专业考博分析 一、招考介绍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招生18人,其中宗教学专业招生为11人。而此专业又分为10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藏传佛教、少数民族宗教、宗教学理论、汉传佛教、汉藏佛教比较研究、宗教与科学、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宗教与文化十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一个研究方向仅有一位老师,同时带一名博士生,但在今年基督教方向的博导带两名学生。 二、联系导师 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 (1)、欢迎报考。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佛教协会规章制度

佛教协会规章制度范本 篇一:寺庙管理制度 芦花镇寺庙管理制度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民宗、文物、园林、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指导。 2.寺庙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众自己管理;在教内,寺庙受佛教协会的领导。 3.寺庙是僧人修学、寺管会主任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庙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寺管会主任,须根据选贤任能原

则,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经本寺两序大众民主协商推举礼请之;寺管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除特殊情况外,寺管会成员一般不宜兼任。 5.寺庙适当安排讲经说法,提高信众的佛教基本教义水平及广学力行、爱国利民的积极性。 6.佛教活动须在寺庙举行,寺庙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须向上级宗教事务部门及佛教协会汇报。寺庙不得进行不属佛教的迷信活动。 7. 寺庙应安排时间,建立制度,组织僧人学习宪法和法 律,学习时事政策,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爱国守法观念。 8. 寺庙可以接受信徒自愿的布施(包括佛事收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向信徒勒捐。寺庙应在量力自愿的原则下,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但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向寺庙摊派财物。 9. 寺庙在涉外活动中坚持爱国爱

教、独立自主的原则。寺庙原则上不聘请外国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中的佛教界人士担任职务或名誉职务。 10. 寺庙文物,包括经像、法器、供具、古建、碑碣、灵塔、壁画以及字画古玩等,均应登记造册,确定级别,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对有重大价值的文物,应采取特殊措施,避免香火薰染和人为损坏。 11. 寺庙的文物、树木等属寺庙经管,不接受任何单位占用。 12.寺庙实行民主理财,凡大宗开支,必须经由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向常住大众公布帐目,接受大众监督。 13.寺庙根据国家治安条例,建立治保小组,制定具体措施,接受公安部门指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4.寺庙根据消防部门要求,建立消防组织,配置消防器材,落实消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篇二:山东省佛教协僧团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