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成分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不同经济成分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不同经济成分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不同经济成分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黄景贵李丽

[摘要]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变的规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各国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势必出现趋同。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已被各国所认同,因而各国所有制改革和产权改革在所难免。通过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实证分析发现,产权的多元化能够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商品市场等方面的贡献率远远超过了国有经济。劳动、资本以及全要素在民营经济中的效率要大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应放在合理的产权安排上。

[关键词] 民营经济产权改革经济增长

一、有关产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政治经济学部分指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促进关系,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落后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先进的所有制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定的个人或社会组织对生产条件的独占或垄断。由于以所有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关系构成了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因此所有制的发展与变革实质上可理解为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与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西方产权理论主要研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结构及其安排对资源配置和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作用和影响,是“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流派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对传统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一些根本缺陷进行反思、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产权理论,即著名的科斯定理。70年代至80年代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诺思(North)、舒尔茨(Schultz)、斯蒂格勒(Stigler)、阿尔钦(Alchian)、德姆塞茨(Demsetz)和张五常(Steven Cheung)等人逐渐将该理论丰富和发展。产权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等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阐述了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统一。

西方产权理论不仅对具体的产权现象作了较多的研究,而且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运行机制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一系列比较科学的结论。我国在进行产权改革时,要合理借鉴,以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中写到,“产权是私人谋取自我利益的社会性制度约束,这项约束可以解释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增长的业绩,因为不同的产权约束对一个经济的交易费用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等的论文用19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历史证明,中国的改革始于分权,分权导致竞争,竞争导致产权的变革(民营化)。这表明竞争的压力导致先进的产权制度成为选择。

可见,产权的清晰界定或者说有效的产权安排能够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经济人理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产权安排能够保持经济运行的高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同所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由于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权安排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不断优化。在产权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经济成分中发挥的作用也存在着较大差别。

(一)民营经济对优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的贡献分析

1.民营经济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贡献

回顾改革开放25年的历程,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生产力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从而缓解了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期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表1 民营经济中不同经济成分的就业比重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版,第7页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7年中国宏观经济由短缺转为供过于求之后,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民营经济迎来了其快速发展的机遇。民营经济吸纳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其就业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全社会就业总量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社会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以个体私营经济的贡献最大。个体私营经济从1991~2002年,提供就业岗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1.8%,高于全社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0.7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在繁荣消费品市场方面的贡献度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短缺经济的特征逐渐被消除。特别是1997年之后,消费品市场出现商品供应由短缺转为充足甚至过剩的现象,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不断推新,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从1990~2002年,民营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6%,而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仅为14.2%。民营经济在消费品零售市场方面已经稳占半壁江山,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民营经济对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社会福利,是党和国家做出的符合全国人民利益的选择。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靠国有企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浪潮面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更是显得不堪一击,我国的财政收入的来源严重缩水。而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国家税收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最终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表2 各种经济成分交纳的税收收入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https://www.360docs.net/doc/ed1779472.html,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从表中可以发现,民营经济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不但高于国有经济,而且也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1995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上缴税收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社会总税收的增长速度。其中由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导向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呈上升趋势,企业的增多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加。通过测算,2002年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中,私营经济的贡献率最高达到0.8个百分点,其次是港澳台商和外商。

(二)不同经济成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分析

市场经济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而市场资源的配置又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也就是说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把资源配置到收益最高的地方,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大部分的资源是不能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的物,价格机制实现其调节作用的前提条件就变为将资源这一产权对象界定给产权主体,让产权主体去感应市场价格信号。因此,只要是市场经济,只要是用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就必须对资源进行产权界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在其运行方式上也应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就市场交易方面而言,同样需要以明晰的产权作为前提条件,正如樊纲所指出的“如果产权没有界定清楚就无法进行交易。”在中国的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通过国家政策指导,产权安排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反映在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上。而且改革的实践也证实了产权界定不断清晰的所有权多元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前后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市场经济创造更加良好的竞争环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

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总要推动力量,在各项主要的经济指标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从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改革时期,把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上,着手探索、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者以指导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在探讨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53~1978年为改革前,改革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可以分为:1979~1997年为改革初期,1993~2002年以后为地位提升期。根据1998年《中国会计年鉴》和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整理我们发现,我国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明晰产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而且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如图2)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打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不同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全要素)在不同经济成分中的作用比较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Cobb和Dauglas提出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 = AKαLβ(1)

可得 LnY = LnA +αLnK +βLnL (2)

根据表1、2的相关数据以及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用Y1表示全国国有企业消费零售总额,K1表示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1表示全国国有企业从业人数,α1、β1分别表示K、L的产出弹性;类似的以Y2、K2、α2、β2分别表示个体私营企业的相关指标,以Y3、K3、α3、β3分别表示民营经济中的集体企业的相关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LnY1 = -7.222 + 0.502K1 + 1.213L1 (3)

(-3.040) (17.475) (4.364)

R2 = 0.986 F 检验值= 563.531

个体私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LnY2 = -5.168 + 1.303K2 + 0.505L2 (4)

(-8.693) (1.769) (0.713)

R2 = 0.980 F检验值 = 399.457

民营经济中的集体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LnY3 = -1.848 + 0.735K3 + 0.491L3 (5)

(-3.338) (5.640) (3.549)

R2 = 0.974 F检验值 = 507.3844

从上述三式的回归结果看,模型的各项指标都通过了检验,并且R2值较高,说明模型的变量间相关性强,拟和优度好,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论:α1<α3<α2,β1>β2>β3说明国有企业的单位资本投入对产出的作用低于民营经济的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而劳动投入对产出的作用要大于民营经济。同时,在民营经济内部集体企业的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度低于个体私营企业。这一结果表明了由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相对于个体私营经济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公共资源的搭便车行为,从而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低效率。

常数项A表示出资本、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综合指标,称为全要素。它包括政府政策效应、管理组织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A1<A2<A3,说明国有企业的综合生产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3.不同经济成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比分析

前面分析了民营经济整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的优化作用,不同要素在不同经济成分中发挥了不同的效率,因而民营经济中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不同的。

(1)不同经济成分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

对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7~2003年的各种经济成分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取样,分析不同经济成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贡献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所谓产业贡献率是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①(《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中有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在三次产业创造的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2年内资民营经济(扣除港澳台和外商)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48.5%左右。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贡献度越为13个百分点,外资在其他产业方面的贡献度综合小于2%。由此可知,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对公民经济总的贡献度为14%~15%,全部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大约为64%。(如表4)

表4 按生产法计算的内资非国有所占GDP构成(2002年)

①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第 40页。

资料来源:黄孟复主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第9页。

(2)不同经济成分对GDP增长的投资贡献度

根据1990年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波特(M.Porter)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四阶段论,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国目前外贸出口处于已经由要素驱动阶段过渡到了投资驱动阶段,因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发挥着主要作用。基于这一特点,在对我国不同经济成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时,主要研究以不同经济成分的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的差别为代表来说明我国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产权安排调整的成效。

选取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1998年《中国会计年鉴》中1985~2002年的不同经济成分资本投入数额为样本,对不同经济成分的资本贡献度进行测算。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6)整理可得增量恒等式:△GDP=△C+△I+△G+(△X-△M)(7)进而推出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为: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净资本增加额/GDP增长额) *100% (8)表5 不同经济成分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版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表中的数字表明,我国民营经济中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国有和集体经济,并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国有和集体经济的活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平稳波动不大,徘徊在一定水平上。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了产权制度的清晰确立能够给经济带来活力,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表6 不同经济成分资本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2003年《中国经济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其中国固指国有经济固定资本投入的净增量;集固、私固也是同理;合资经营等其与指标都表示资本投入的增量。

根据表6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不同经济成分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私固>国固>集固>合作开发>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对外借款

这说明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所以加大私有企业投资力度最有可能引起GDP的迅速增长,间接说明了私营经济投资优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合作开发、合作经营、合资经营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也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独资经营的相关性较弱,对外借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没有相关性。合作经营之所以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适应为这种方式能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迅速缩小国内外的差距,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外商独资企业多为来料加工,技术保密型企业,其主要贡献在于较长时间的增加了国内就业,提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外借款既没有技术扩散效应,也由于还款期限的限定而不能长时期的增加就业,因而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弱。

(三)不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分析

中国改革25年来,民营经济不仅在整个国家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活动活跃,那个地区的经济就能在全国各区域的发展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陕西省、贵州省的各经济指标,代表在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在各省分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见表7)

说明:表中A表示全省的总量,B表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这里所指的非公有制是广义的,包括除国有和集体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成分。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通过对比表7的数字可以发现,中国各地区的民营化趋势都在加强,民营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增强。

从纵向看,各省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中所占比重及对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都不断上升,特别是在社会零售商品收入总额和吸纳就业人数方面的贡献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较快,这体现了我国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是在东部地区发展先对成熟之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结果,是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政策的体现。

从横向看,东、西、中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明显。东部地区由于开放时间较早,首先开始了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而在9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对本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苏和浙江使中国中小企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形成的著名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和改革范围的扩大,中、西部地区吸取了东部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加快了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在本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在吸纳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的迅速上升。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排除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客观因素外,制度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在1985~2004年《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②中列出的中国区域总体经济竞争力平均排名和变异系数表中显示,江苏、浙江1985~2004年总体经济竞争力平均排名分别为4.3和4.9,江西、湖南分别为21.2和17.7,陕西、贵州分别为20.2和26.6。四省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77、0.520、0.207、0.191、0.207、0.061。说明了所有制的改革使民营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增强了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证明了那个地区民营经济活动活跃,那个地区的经济就能在全国各区域的发展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中国所有制改革的结论

通过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清晰的产权界定与合理的产权安排。在我国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后,民营经济的活跃带动了整个市场和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民营经济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投资、繁荣商品市场等方面的贡献率远远超过了国有经济,对保障我国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劳动、资本以及全要

②肖红叶主编:《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1985-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2月,第44页。

素在民营经济中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全民所有制经济;而在民营经济中不同经济成分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也不同,从宏观上讲,将资本投于不同的产权经济所对整个国家来说获得的收益亦不同,投于私营经济要优于国有经济,投于国有经济要优于集体经济,投于集体经济要优于合作开发经济,投于合作开发经济要优于合作经营经济,投于合作经营经济要优于合资经营经济,投于合资经营经济要优于合资经营经济,投于合资经营经济要优于独资经营经济,投于独资经营经济要优于对外借款经济。同时通过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横向比较也发现,哪个地区民营经济活动活跃,那个地区的经济就能在全国各区域的发展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趋势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因而,今后我国在深化所有制改革和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积极鼓励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经济成分的发展,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

(二)政策建议

1.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都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当前市场经济是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竞争环境,改革的根本不是要实现私有化或是公有化,而是通过所有制的变革,产权的清晰确定与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产权安排,对所有制进行改革,使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2.制度保障,统一游戏规则

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寻求发展,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国际接轨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和执行国际游戏规则,形成统一的制度要求。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之前必须熟悉国际惯例,改革国内经济的弊端,创造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所需的各种体制和制度要求,以保证国内经济的正常与健康发展。

3.宏观稳定与微观改革

公平市场环境的营造和合理产权安排的确立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的改革。发展中国家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时必须把握好适度原则,坚持宏观的稳定与微观的改革并进。一方面,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来规范微观个体的市场竞争活动,为国内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必须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宏观环境,不断进行自身体制变革,转换经营机制,做到产权清晰,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借鉴发达国家的改革和经营经验,在学习中生存,在竞争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宽平主编:《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2.林樟杰、高惠珠主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苏令银著:《拨开所有制问题的迷雾》),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1月。

3.沈坤荣著:《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检验与分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4.周其仁著:《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5.肖红叶主编:《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1985-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2月。

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7.黄孟复主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7月。

8.杨哲英:《主要转轨经济国家所有制改革的比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月。

9.张小冲、张学军主编:《经济体制改革前沿问题:国际比较与借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10.道格拉斯·C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81年。11.[美]A.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纪玉山,张跃文:《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13卷第1期。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business ownership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unchangeable rul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very country that the productive relations must be adapt to the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requests. Along with the world economics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the various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ill be similar. The various countries have approved the high efficiency of market economy, thus the system of ownership reform and the property right reform is unavoidable. Through the positive analysis of ownership system reform in China,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multipliable property rights can create goo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market economy.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n alleviating employment pressure in our country, in increasing financial revenue, in prospering commodity and other aspects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state economy. The productivity of workforce, capital and total factor in private econom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tate economy. Therefore, the emphasis of our country’s future economy system reform should be put on the reasonable property right arrangement.

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property right reform; economy growth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