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

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

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

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

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

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

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

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 7 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 7 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

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

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

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

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

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

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

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

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

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

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

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四):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

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

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

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 年 3 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 月 3 日,人们把缴获

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

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

争的第一页。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五):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

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

榜样。我们就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

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 年,毛泽东回到了

阔别 32 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

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 60 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

祝贺。信中说: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六):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

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

厚民风。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

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

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

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七):

中华美德: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应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中,

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

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此刻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持续肃穆

恭敬的态度。之后,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

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此刻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

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

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

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

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

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

孝的故事。古人十分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

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

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

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

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礼貌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

时,却不能蒙混一世必须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

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完美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

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

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到达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必须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此刻众生平

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

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

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持续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

生取义证明为了重信义能够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

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

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

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

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

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

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用心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八):

严慈有方,中华传统美德父母教子故事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她

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务

必报告大中公而后行。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

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

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必须要其改过才罢休。

中华传统美德父母教子故事:严慈有方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

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

怎样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

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

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样得了呀!孩子要是

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

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

绝无恶言骂人。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

弯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

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

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

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人

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

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

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

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

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

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

发事件,并且替自己寻找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成功。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

你的 !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领悟会使你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

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篇

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宽容》。 数千年前,有这样一场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对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时间飞逝,几千年如白驹过隙,可就是这样一句话,在经历了数千年整个世界的沧桑巨变之后,依然高高矗立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巅,俯瞰着人间冷暖。 宽容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豁达,一种气量,一种将军额前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广胸怀。 有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位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位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越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位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虽然身处异地,可她依然坚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明,她将宽容带出了国门,带到了世界。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是一种美。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他听,并加以指点。过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也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

中华美德小故事

中华美德小故事 中华美德小故事----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的欺诈。“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诚实守信的品质( 孔子也是一个例子:在2000多年前,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孔子一直遵守着他的这句话,所以他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子是孔子的一名弟子,大概是受孔子的教育(他从小也十分诚实守信。一次,曾子的妻子去集市上买东西,孩子哭着喊着要和她去。曾子的妻子就骗他说:“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就不闹了,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时,发现曾子在杀猪,就连忙阻止他,曾子却说:“你现在如果不杀猪,孩子长大了会对别人也不守信的”。然后就把猪给杀了,孩子长大后,果然十分诚实守信。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小事在感动着我。一次,我在朋友罗缓丹家里玩,不小心把语文书落在她家忘了拿回来。我就在电话说请她帮我拿来,可不,一会天空下起了大雨,我以为她不会来了,可我万万想不到,她和她妈妈冒着狂风暴雨把书送到我家里来了,书完好无损,可她们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她诚实守信的精神让我感动。还有一次,我口袋里放了3第一百元的钞票打算交学费的,一路上蹦跳,一点也不知道钱掉了。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声音:“小妹妹,停一下,你的钱掉了”。我一摸口袋一看真的不见了就接过来连声说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她是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姐姐,她笑了一下说:“不用谢”。她笑得是多么灿烂,是啊~她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不占为己有的诚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诚信,千年来就是人所具有的美德。诚信,源源不断的财富。它还是立身、修德、处事之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待人以诚,人也会投你实。不仅如此,诚信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千言万语就汇成一句话:“中华之诚信,为人之美德”。 小学生童话故事 春天来了,有一只嫩嫩的小羊离开了羊妈妈,独自去玩。 走了一会儿,小羊看见了许多的小草,高兴极了,跑过去正要吃,突然,一只凶恶的大灰狼从草丛中蹦出来,吓了小羊一跳。 “哈哈~我有好几天没吃东西啦,正饿得发慌,你正好可以填填我的肚子。”说完就恶狠狠地扑过来。 聪明的小羊眼珠子一转,赶紧抱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哎哟哟,我好疼啊,我得了禽流感,难受死了,你快来吃掉我吧。” 大灰狼吓一跳:“你得了禽流感啊,” 哎,这一下大灰狼不知道该怎么办啦,到底吃还是不吃呢,肚子是挺饿的,可是禽流感好象太可怕啦,要是吃了小羊,也得了禽流感,那可怎么办,好象听说会死的吧, 大灰狼左想想右想想,为难极了,小羊还在装摸作样地叫唤着滚来滚去,大灰狼一跺脚:“算了算了,你死我还不想死,对不起,我才不吃你呢,你自己慢慢等死吧。”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 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劳,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当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 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 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 诗曰: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 的人造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①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臧氏就叫自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 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公子称逃了出去。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 周朝的天子杀了伯御,立公子称,后来成为鲁国里的孝公,鲁国人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就 叫她“义保”。 【注释】①懿:yì,美,好,多指德、行。 诗曰:杜后治家,夙有礼法,教子君难,得绵宋业。 宋太祖赵匡胤①的母亲杜氏治家严谨,并且很有礼法。宋太祖是她的五个儿子中的二 儿子。后来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后,太祖就在宫殿里拜母亲,臣子们跟着道喜,可是这位杜太后却变了脸色,心上并不觉得欢喜,左右的人就问她:“我们听说做母亲的 因为儿子显贵而显贵。现在你的儿子做了皇帝,真是富贵极了,为什么你的心里还感觉着 不快乐呢?”杜太后说:“我听古话说,做皇帝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皇帝的位置居在万民 之上,若是他把国家治理得不错,那么这个位置,当然是很尊贵的;若是没有做好,失了 驾驭的方法,那么就是要想做一个平民小百姓,也是办不到的,这就是我所以忧愁的原因。”宋太祖恭恭敬敬地接受了母亲的教诲。 【注释】①胤:yìn。不饮酒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 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诗曰:礼圭尊祭,率教严恭,乱中宗表,见必侍从。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篇1 《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六十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故事,它们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其中,《学痴王冕》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冕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他就在放牛时跑去学堂外听先生讲课,并默默记住;到庙里打杂时,夜里就借长明灯读书到天亮。正是由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 我们小学生现在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篇2 这天,我在家中看书,突然翻出了一些纸,我整理好,刚要放回去,却看到了《中华美德故事》这几个字,这些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便拿过来细细读起来。 里面共有五个故事,五个故事的内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只介绍其中一两个吧。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各种美德中孝敬父母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

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他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光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一粒米,怎么办呢?子路就想到亲戚家去借点米,那样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于是,子路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走了几十里路,终于在亲戚家借到了米,做上了一顿香喷喷的米饭给父母吃,当他看到父母脸上满足的笑容时,忘记了所有的疲劳。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惭愧不已,反思自己做过孝敬父母的事有几件呢?也只是帮忙做了几次家务,倒到茶水,叠叠被子之类的事,但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自己的事情。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就可以发现他们。中华传统美德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美德。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先秦时代,讲了当时年过七旬的愚公认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十分不方便,常常碍事,自己的好友春田也从山由摔下来死了,他决定带着儿子、孙子一起移山,尽管村民们对愚公冷嘲热讽,但愚公丝毫没有动摇…… 这篇文章我连续看了好几遍,它对我的启发很大。在那个时代,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美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

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 诗曰:刘平避乱,贼欲烹之,乞归食母,诣贼不欺。 东汉时,有一个叫刘平的人,扶着母亲逃难。有一天出外去寻求食物,遇见了一伙饥 饿的强盗,就要把他煮熟吃了,刘平叩着头说:“现在我为了母亲去寻些野菜,让我把野 菜给母亲送回去吃了,再回来给你们煮吃。”强盗们听了,也很可怜他,就把他放了。 刘平回到家里,把野菜给母亲吃了,禀告母亲:“儿子和强盗们约了把野菜送回来, 我还要回去,是不可以欺骗他们的。”说完就又回到了强盗那里,强盗们大吃一惊!他们 互相说:“从前听说有烈士,现在亲眼见到了,你走吧,我们是不忍心吃你的啊!”于是 刘平保全了性命。 言而有信,至诚之心,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 诗曰:彦光立学,招致大儒,焦通礼阙①,令其观图。 隋朝时,梁彦光在相州今河南相州做刺史,相州地方的人性情向来是阴险偏颇、变化 多端。所以梁彦光就招集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在每一个乡村里,设立一个学校,不是圣 贤人的书不讲。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励,相州地方的风俗有了很大的改变。有 一个姓焦名通的人,对双亲没有礼节,被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子 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画像,焦通悲痛惭愧, 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叫他回去,焦通终于改过了,成为 一个品行良善的人。 【注释】①阙:quē,过失。 诗曰:居仁主敬,以敬名斋,居丧守礼,骨立如柴。 明朝时,有一个理学家,姓胡名居仁,表字叔心,是馀干人,师从吴与弼读书,他的 学问是以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把一个“敬”字放在心里,所以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他平常对着妻子像见了严肃的宾客一样,他的父母亡故了,居丧时 候非常悲泣,以至骨瘦如柴,只能拄杖行走,整整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他和人家说话, 从不讲到利禄上去。后来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地自守,终身 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不迁怒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 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诗曰: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②未离。 南宋时,有个著名的大学者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 廷里讲话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视中看见许多饥民外逃,经调查是州官盘剥百姓太厉害了。他六次写奏章向皇帝报告。可是,前几次奏章都被小人给扣下了。皇帝看后,便免去了州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那你知道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程妻守鞋诗曰:程鹏举妻,相夫心坚,易鞋卅载,破镜重圆。 元朝程鹏举同他的妻子本来都是被张万户掠来的。后来强迫他们两人结婚,妻子叫程鹏举逃走,程鹏举疑心她是来试探自己的志向,就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把程鹏举的妻子打了一顿。过了几天,她又叫程鹏举逃出去,程鹏举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发怒了,把她卖给了别人家。程鹏举的妻子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一只绣鞋,换了程鹏举一只鞋子,并且对她的丈夫说:“将来我们拿了这只鞋子相见。”程鹏举到了此时,才知道妻子的诚意,非常感动,于是就逃走了。程鹏举的妻子把纺纱织布的钱积蓄下来,偿还了被卖的身价银子,就到庵里去做尼姑。过了三十几年,程鹏举虽然富贵了,但是不再娶妻。后来打听到妻子在庵里做尼姑,就拿了她的一只绣鞋去迎接她回来,从此两个人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申国家规诗曰:申国夫人,严于教子,事事循规,必恭敬止。 宋朝的荣国公吕希哲,他的母亲申国夫人教导儿子样样事情都要

循规蹈矩。吕希哲只有十岁的时候,无论寒来暑往,整日站在他的母亲身旁,母亲不让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衣冠整齐才能见长辈。平常在家里,不管天气怎样热,在长辈身边,也不准脱去头巾和鞋,衣服必定要整齐,更不准到茶坊酒馆里去,所以市井上不正当的言语,不正当的声音,吕希哲的耳朵里并没有听到过;不正经的书本,吕希哲的眼睛里没有看见过。因此后来吕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与众不同的大人物。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天祥衣带诗曰:宋文天祥,涕泣勤王,惟义是尽,衣带名扬。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在他降生的时候,文家屋顶上云霞笼罩,故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文天祥二十岁那一年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一个千百年来有着我们自己的传统美德的国家,因此,便有了许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正如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说,尊敬师长便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我国最早开始私人教学的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其次便是谦让,因为谦让可以让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为乌有,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一个千百年来有着我们自己的传统美德的国家,因此,便有了许多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正如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说,尊敬师长便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我国最早开始私人教学的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

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如张良桥头真诚拜师等等。其次便是谦让,因为谦让可以让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为乌有,而且,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真是何乐而不为呀!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很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不禁赞叹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瞧,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去亲身感受吧!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关于仁的故事: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 巨伯轻生重义: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 乐天做诗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游览仙游寺。游完寺庙,在一块饮酒的时候,说起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慨不已。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如果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才来加以描写润色,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将来就不再会有人知道了。乐天兄善于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如何?”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著名诗篇《长恨歌》。 3. 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1、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 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 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寸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形容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春晖:象征母亲的慈爱。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 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结草衔环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这位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 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 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 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 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 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那你知道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彭陈辞姻诗曰:陈氏有子,巨商爱之,欲纳为婿,婉言以辞。 明朝时彭鹤祯的妻子陈氏,是广东番禺①县人,很早就守了寡,她抚养孩子守着贞节,并且教子有方,凡是志向所在总要处处符合义理,所以她的儿子受了母亲的教化也很贤明、很能干,并且讲究德行。那时候,有个富商想用几千两银子,叫她儿子去做上门女婿,被陈氏辞谢了。有人劝她说:“你把儿子给富商做女婿,那么就可以长久享受富裕的生活,比现在常常处于贫穷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吗?”陈氏说:“骤然得到了钱财,并不是吉祥的事,并且娶媳妇是应当讲德行的,哪里可以讲钱财呢?”终于竭力拒绝了。 【注释】①禺:yú。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乐妻婉谏诗曰:乐羊子妻,激耻指迷,夫还所拾,姑弃其鸡。 汉朝乐羊子的妻子为人很有操守。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人家遗下的银子,就拿回家来给妻子。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

人,有志气的不肯饮盗泉里的水,就是因为那个泉的名字不好;廉洁的人不肯吃嗟①来之食,就是因为他呼唤得太没有礼貌了。现在你为什么去拾人家遗失的东西,拿来污辱自己呢?”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惭愧,就把拾来的银子丢在田野里。有一天,邻舍人家的鸡走到她家的园里来,婆婆就把这只鸡杀了准备吃掉,乐羊子的妻子对着鸡流着眼泪不肯吃。婆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她是什么缘故,乐羊子的妻子回答:“我自己悲伤着家里贫苦,不能够做好的菜来供养婆婆,以致婆婆吃着别人家的东西。”她的婆婆听了很是惭愧,就把这只鸡丢掉了。 【注释】①嗟:jiē。 中华儿童传统美德故事:御妻求去诗曰:齐相御妻,窥夫拥盖,意得气扬,羞其骄泰。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的驾车人给晏子张了伞盖出来,他的妻子在门缝里看到自己的丈夫很洋洋得意的神气。过了一会儿,驾车人回来了,他的妻子就要求丈夫和她离婚。驾车人觉得很奇怪,就问妻子:“你为什么要我和你离婚呢?”妻子说:“晏子身体还不到六尺高,可是在齐国里做了宰相,名誉传遍了天下的诸侯。但是我看他出来的时候,他的态度是那样谦和,常常好像自己不及他人的样子。现在你的身子有八尺高,只是个给人家驾着车的奴仆。但是你出来的时候,趾高气扬,很有得意的神气,你只能做着卑贱的人,因此我要离开你。”从此以后,驾车人就很谦恭了。晏子觉察他的行为忽然改了,心里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缘故。驾车人把这件事的原委老老实实地告诉了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4篇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4 篇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上来就论及公主的

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学习。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_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 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 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 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 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 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 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 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 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 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 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 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 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 更绝伦足可矜。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 中华美德,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散发出光芒,于是中国有了 &squo;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祖逖避难【祖逖避难】 祖逖避乱。亲党共之。车载老疾。躬自奔驰。 【原文】 晋祖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京师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难淮泗。以车马载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元帝用为刺史。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心。卒尽复晋土。 祖逖义举。不胜枚举。劝督农桑。克己务施。收葬枯骨。为之祭醱。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泣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卒时百姓如丧考妣。其得人心如此。盖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姓祖名叫逖的人。他的天性是无拘无束。度量很大。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义侠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了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乱

事。祖逖就带领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所有的车子马匹。都载了那些老年的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着。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的官。祖逖因为国家的山河破碎。前途很是危险。常常存着振兴恢复的心思。终于后来尽数恢复了晋朝失去的土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公义变俗【公义变俗】 慈母公义。欲变岷俗。舆病置厅。拊摩情笃。 【原文】 隋辛公义、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孝义道绝。病者多死。公义欲变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舆置厅事。迎医疗之。俟愈。召其家人亲族。谕之曰。设若相染。吾殆矣。众感泣。此风遂革C 合境呼为慈母。 许止净谓疫固有传染者。然弃之不顾。孝义道绝。则良心先死矣。何若尽看护之责。以死生听之天命。为心安理得也。公义尽将病者迎置厅事。而己亦无恙。岂非疾病虽有传染。而死生终有天命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辛公义。做了岷州地方的刺史官。可是岷州地方的风俗。每逢一家人家、家里有一个人生了疫病。全家的人都避了开去。孝义的大道理。都没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为没有人去服侍。所以多半是死了的。辛公义要想改变这个坏风俗。就下了一个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轿子抬到衙门里大厅上来。再叫了医生来替他医治。等他病好了。辛公义就叫了他的家里人和他亲族的人来。对他们说道。假若疫病要传染。那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关于仁的故事: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 巨伯轻生重义: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集锦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 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 进取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里, 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 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美德是什么?曾看过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是呀,生命如火柴擦出的火苗,很快就熄灭了,而美德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会流传至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心中,会越传越远。可是,美德,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美德,是心灵上的东西。它的真实的,不会虚伪、造作。美德,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读了第九课《穷人》,我就在桑娜和渔夫身上看到了美德。他们虽然物质上十分贫穷,但精神上却很富有。他们宁可自己挨饿、受苦,也要帮助西蒙的孩子们,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茁壮成长。从桑娜矛盾的内心活动,我看出了她金子般的心灵。我想,美德就是精神上的富裕,就是乐于助人的美好质量。美德,是什么?我认为它可能是一句善意的谎言。一句美丽的谎言,也许会引导人的一生,会改变人的一生。就像《唯一的听众》中的“我”,如果没有了老妇人那些善意的谎言,“我”也许就不会重新获得信心;如果没有了老妇人那些鼓励的话语,“我”也许就会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方向。一句善意的谎言,就像一盏引航灯,在黑夜里,指引我们向前。我想,美德也许是一句善意的谎言,一句鼓励的话语。美德是什么?它也许是一片爱心。你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给老人、病人、幼儿让座,给灾区捐款,这些都是爱心,都是美德。从某些意义上来说,美德就是一个人的美好质量。在街道上,我们经常看见有清洁工人在工作,他们也都有一颗美 要在小事中体现个人的美德,荣辱就在举手投足间。比如说,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帮家长倒一次水、陪弟弟妹妹玩……这些细微之处,都能显现一种美德。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得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随处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不是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 说到乱扔垃圾,我就会想起它的

4诗歌朗诵之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道德故事”诗歌朗诵会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 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

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