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考题

纪录片考题

填空题:

1、纪录片的创始人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2、真实电影创立者——法国人让·鲁什《夏日纪事》

3、纪录片按题材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和自然科技类纪录片两大类。

4、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全方位地遵循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

电视纪录片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常见的纪录片结构有版块结构和线性结构两大类。

线性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多线结构三种。

简答题:

一、重现与再现的区别:

重现是指由于拍摄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为了弥补观众想看过程的心理,由当事人本人重新把当时的情形演一次的做法。重现的事件应该是发生过的,而且应该具有非单一性。

再现是由非当事人在摄像机镜头前扮演当事人,将事件的经过再重演一遍的做法。扮演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回忆和重现过去,使用这个手法的时候应该向观众说明真相,不要让观众产生误解。

二、纪录片选题的来源: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

2)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网络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充分利用观众和电视的直接关系,吸引他们现身说法或者讲出自己的故事和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3)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而发现的基础就是创作者的人生体验。

三、决定纪录片结构的因素;

1)生活事件本身。结构受生活本身自然流程的制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逻辑。包括事件的时间流程、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结果、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等。

2)现场取材方式。取决于编导在现场拍摄时凭借经验所获取的素材的可编辑性。

3)主题的需要。围绕主题组织结构,结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4)编导的观念。结构涉及观念问题,编导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四、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1)专题片习惯性的模式是“主题先行”,纪录片则是先拍,拍的过程或者是拍完之后再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生活的流程里去发现主题。

2)纪录片的主题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更接近人类最学和民俗学。专题片则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的功利效果,重在说明问题,阐释政策观念。

五、跟踪拍摄能大程度地体现事件的现场性和真实感,也体现了拍摄者对于被摄对象的尊重。这种拍摄方法把拍摄者人为的因素降到最小,甚至只起一个单纯纪录的作用。跟踪拍摄的目的是要跟出东西来,因此,被摄对象或事件是否含有或可能含有有价值的东西,是摄像与编导判断是否使用这一方法的依据。

六、普遍性

1)体现在与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问题上:生态环境问题、各种社会问题。

2)体现在我们所持有的观念上:能用新的材料证明或推翻社会认可的观念的题材是有价值的。

3)体现在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方面: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题材是有其价值的,比如独特的人生经历、不寻常的事件、独特的文化形态等。

七、纪录片叙事和故事片叙事的区别:

1)故事片故事一般都曲折离奇,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悲欢离合的

故事,而纪录片故事的情节却比较平淡,纪录片更强调的是能表现人物的“细节”。

2)故事片的重点是在人物命运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时刻,而纪录片的故事是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状

态。

3)故事片的故事素材是完整的。素材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指故事所需要的全部素材都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拍摄出来。而纪录片叙事素材是不完整的。一方面,纪录片是对生活的纪录,生活中事件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有许多事情可能只是一个局部的片段,并不一定有结局,另一方面,纪录片的拍摄特点是一次过,决定了纪录片故事的素材往往是不完整的。所以,纪录片的故事是相对完整,不必过于追求情节的连贯和故事的完整,只要做到故事大致完整,叙述流畅即可。

论述题

一、真实与纪实:

1)真实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它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中。“真实性”构成了纪录片的生命,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必然失信于社会,失信于观众,当然也就失去了这类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实”存在。真实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是人们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的理性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解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是无法由人的实验或观察来证明的,科学也只是用某种假设近似地去描述世界。其次,在我们日常经验中所使用的“真实”的概念,是依附于一定条件之下的,没有这个条件,也就无所谓真实。?3)真实相对于“变化”而言,也相对于“运动”而变,世界的属性是运动和变化,同样,在纪录片中,真实的属性也是随着观众的认识而运动和变化着的。在纪录片中,存在的只是人们对真实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切身感受。因此,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不断理解真实的过程,想象真实的过程,建构真实的过程,逼近真实

的过程。

4)纪实仅仅是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之一,纪实并不等于真实。真实是纪实影像的本质属性,它要求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而纪实则是一种美学风格。所谓风格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观照的方式,是艺术形式的组织类型。它带给人们的不是现实本身的信息,而是经过创作者选择后的现实信息。不同的创作者,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纪实性与艺术性:

1)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再现艺术。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根本特性,纪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纪录片对于现实客体,要求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的真实。

2)虽然纪录片从本质来说,应是纪实的,但它仍然是一种艺术的创作,纪录片不同于新闻,它是一种艺术作品。纪录片创作中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但是也不应当排斥艺术化的表现;纪录片不应该排斥“戏剧性”。

3)纪实性与艺术性这二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为纪实性艺术的纪录片,只有坚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充分调动我们摄像机的功能,讲究画面美与声、画、情并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形象的直观性及同期声、解说、字幕、图表、特技、美工、动画乃至适当的音乐等手段,以增加感染力与揭示现实的深度,让纪录片好看、耐看,这才是纪录片一条可行之路。

三、关于组织拍摄:

从纪录片的拍摄实践看,有两种情况使得编导不得不出来指导,一种是被拍摄对象没经验,不知道如何配合拍摄,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另一种是编导知道什么效果是最好的,这种效果既是片子需要的,也是对象的真实情感,但被摄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偏偏表达不出这种情感。组织拍摄的正确做法应当是:设定场景让人物行动,也就是说组织一个适合人物自然流露感情的场所,引他们进入他们某种自然状态中去自然地行动,该做什么做什么。给对象提供一个真实的时空让

其自然地表现自己。在拍摄中,只要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符合人物的真实情况,人物表现出来的确实是自然流露的真实感情,组织拍摄和适当诱导应该是允许的。

河南编导艺考影片真题

历年编导艺考影片真题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记录片<被山隔住的地方> 一结合自身感受谈感悟 二细节分析 三谈对社会的思考每问不低于200字 2006年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 看片分析1. 电视散文<匆匆> 一:作者是谁?年代?其他作品?主要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解释相关名词(共40分) 二写800字以上的分析立足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60分) 2006浙江传媒学院文艺编导专业笔试(影视作品评析) 电视作品名称:电视散文《小橘灯》 2007年吉林艺术学院广电编导专业影评:《廊桥遗梦》 2007南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二.评论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007天津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默评: 《小兵张噶》《广岛之恋》《功夫》任选其一500字以上 2007年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电视作品分析《大国崛起》第一集 2007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作品分析《再说长江》第十三集水火山城 2007年山东聊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看片分析《故宫》第一集 2007年湖南编导专业考试试题2003年抗击非典的影片《非常抗击》第五集《平民英雄》。分析该片主旨、音乐、表现技法等。 2007年中国戏曲学院影视编导专业考试试题影片分析片子是《马背上的法庭》 2007年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纪录片评论:《我的小学》 2007四川大学金锦城学院影评《黄昏的忏悔》 2007平顶山学院影评:一。评论人物:(五选一) 1.《宝贝计划》中的人字拖 2.《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3.《亮剑》中的李云龙 影评《红高粱》 2007年济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评:《青花》 2007年临沂师范学院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评论:《阿甘正传》 2007年山东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科理科) 电视作品分析: 《再说长江》《实话实说》 2007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电视分析《实话实说—留守儿童》 2008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内蒙古定向考题 影视评论: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拜年》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传播方向考题 二试是影片分析。《站直了别爬下》 2008年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题电视栏目分析《新闻联播》《大家》 2008年上戏戏文考题笔试:影视评论 小品《邻里之间》某年春晚蔡明、郭达、牛群的小品。 3小时,1500字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三试考题电影《香巴拉信使》 2008年云南艺术学院济南考题导演专业电影:《暖》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2008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试题 观看影片《海中女神》,请从摄影构图、光线、色彩、节奏、影调等方面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题目自拟)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影片分析考题片名《情书》 2008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北京考点影片分析考题片名:《父子》 2008年重庆大学美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北京考点考题 初试:影片《青红》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专业影视与传媒方向考题影象作品分析:德国短片<脆弱>

中传真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试试题 笔试:影视作品分析 影片是《大雪封山之前―当兵的儿子在北极》 问题一:“有人说岁月静好,那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问题二:影片中最吸引你的两个细节,为什么 问题三:冰雪交加寒风凛冽,你如何看待这部作品记者或编导的工作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广播电视编导考试试题 看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2季《互联酷生活》回答问题 1、短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 2、选取两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或细节从声画等方面进行分析 3、具有的社会意义。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永远的萨克斯》 1.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这一主题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2.你怎么解释片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3.写出片中2~3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细节?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编导类校考真题 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节目分析:《寻找“炎黄”》 1、节目主题是什么?对于现实社会有和意义? 2、选取2~3个细节讲讲它对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3、对主人公的评价?由故事想到什么?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编导类校考真题 纪录片《北京记忆》第四集《日日夜夜》 1、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其主题意义 2、选两个印象深刻的细节谈感受 3、谈谈媒体记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11年中传广播电视编导节目分析试题: 观看影片《俺爹俺娘》一遍 1、本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结合影片谈谈反应的社会意义。 2、说出片中最打动你的细节,为什么?

3、分析“爹”和“娘”的人物性格特征。 2010年中传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考试试题: 复试:《北京记忆》第二集《金梭和银梭》 1、片子的主题是什么?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本片的现实意义。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编导制作真题 笔试:观看新闻节目《双汇风波始末》 1、简述主要内容。 2、本片表现手法的优点和不足,具体说明。 3、该片的现实意义和反应的社会现象。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试试题 看了央视的纪录片《一个人与一座城市--凤凰于飞》。看了一遍再用一个半小时答卷。 1、总结电视片的主题思想。你喜欢银川吗?为什么? 2、列举片中的细节,讲讲它们在片中的叙事作用。 3、结合个人经历,谈谈看完这个片子的感想。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笔试试题 看影片《被山隔住的地方》,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自身经历与片中人物对比,谈谈感受。 2、写出两个以上你认为最感动你的画面,为什么?这样处理的好处。 3、结合本片,谈谈对社会的思考。 2009年南广广播电视编导笔试试题 纪录片分析:《花儿努力地开》

中传南广编导类专业往年真题

①②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济南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面试:自我介绍; 回答考官提问:1、背诵《声声慢》。 2、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3、初唐四杰都有谁? 即兴评述:1、关于“女生节”的论述。 2、如何看待网络上对刘谦所表演的魔术的揭秘? 3、谈谈你对小学生文具使用过多的看法。 4、谈谈你对“全职妈妈”的看法。 笔试:观看纪录片《黑颈鹤栖息的地方》 1、描述影片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达的主题。(300字) 2、请以你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场景(片段)为例,分析其画面、声音的特点。(500 字) 3、谈谈该片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400字)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郑州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笔试:观看纪录片《六十年后,我送你回家》,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影片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述的主题。(300字) 2、请以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场景(片段)为例,分析其画面和声音的特点。(500 字) 3、谈谈该片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南京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笔试:观看电视栏目《眼界》之《聚集索马里——追击海盗》。 1、谈谈这期节目的主题和内容。(300字) 2、在片中找两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从主题和画面两方面进行分析。(500字) 3、谈谈这期节目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编郑州考点考题 面试无文艺常识,图片+相片问答(非常简单),文艺编导加个才艺表演 笔试(2个小时,包括放片20分钟) 放了一段关于中国第一批女歼击战斗机飞行员,参加国庆典礼的电视栏目,主角叫张晓佳。 问题:1、主题是什么?300字 2、分析两个场景的艺术特色。500字 3、问题三从张晓佳身上学到了什么? 300字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济南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面试:自我介绍 即兴评述:

纪录片《故宫》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郑州考点导演管理戏文笔试影片分析考题 短片 片名:口香糖(CHICLE) 其它片名:GUM 导演:JOSH HYDE 主演:Javier Ramos,Alan Cuba,Quinn Schmalenburg 片长:12分钟 年份:2005年 类型:剧情片 国别:秘鲁 语言:英语 / Quechua | Spanish 制作机构:A LOFU 题目: 1:概述影片故事内容(500字以内) 2:续写本片结局(1000字以内) 纪录片《故宫》分析 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它的历史,那恢弘的建筑,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本片为清晰,客观的将这伟大的奇迹展现给观众,在制作上独具特色。高超的特效,完美的声画处理,精彩的镜头语言,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以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为例,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讲述故宫的修葺过程。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镜头慢慢向后拉,由细小的人物一直到俯拍故宫的全景,瞬时造就了一种大气磅礴的基调。精彩的特效便是本片的独到之处之一。片中多次出现电脑特技、三维动画等技术进行历史的还原,情景再现。当历史还原到建文帝朱允文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难之役”时,逼真的特效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空旷的天地下一阵寂寥的箫声奏起,给人十分真实质感。 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对光线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动的浮云,表现出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具有运动感,动静结合。 片中还善于制造悬念,伴随那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声音,我们会思考,那大量的木材是如何运送到目的地的?那些沉重的石料又是怎样运输的?然后再运用特效将历史还原,俯拍的河流中飘满巨大的木材,仰拍众多的采石矿工,逆着阳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付出的艰辛。不同角度对各种工匠的特写,突出了故宫建造工程的浩大与难度。正是因为这无数的人的自我奉献、牺牲精神,才有了我国建筑,文明史上的奇迹。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是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宏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抑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飘渺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使得影片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那个极具表现力的解说词,也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

2012年部分院校编导专业艺考影评真题列举

2012年部分院校编导专业艺考影评真题列举 2012年湖南省编导专业联考题目《建党伟业》 2012年中传南广戏文/导演笔试真题(南京考点)观看影片《片刻温暖》 2012年南师大编导专业笔试(影评、编故事)题目电视片《广告人李蔚然》2012年哈尔滨师范广播电视编导考题《最后的山神》 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笔试合肥考点影评写作考题记录片分析《俺爹俺娘》 2012赣南师范广播电视编导高考郑州考点试题《孩子王》《国王的演讲》《天云山传奇》 2012年湖南考点云南艺术学院戏文考题文艺电影《非·常爱》 2012年福建省编导类考题《在你背后的伤愈》 2012福建师范广播电视编导考题看动画片《是的,弗吉尼亚》 2012编导考题云南艺术学院河南考点电视作品分析看《说不出的爱》(泰国感人广告短片) 2012广西民族学院石家庄考点考题张以庆《听禅》 十一的时候,看了三部关于佛山的纪录短片,梁碧波的《佛山潘玉书》,孙曾田《梁启超变》,张以庆《佛山听禅》。据说,这是佛山投资拍摄的十部纪录短片中的前三甲。一部说人,一部说政治理念,一部表达诗意的感受,都是十几分钟的短片。 因《听禅》是诗意的内容和诗意的表达,是最难效法、掌握和摸透的,花时间拉了一遍片。 下面是大体结构: 【引子】 古老与现代,噪杂与安静 【题目】 印章:佛山听禅标题:听禅 【段落一】

度:公车上书 康有为故居 广东越剧学校陈家欣 粤曲《渔歌唱晚》“渡” 渡口渡人,自行车自渡,东平大桥 西樵山宝峰寺僧侣“渡” 公车上书“普度” 诵书女童揉鼻镜头结 【段落二】 浮生:陈家欣坐唱 康有为成立不缠足会,自梳女不嫁 清晖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 烹饪大师民以食为天,食以茶为先。食在广州,厨在顺德“五色五味,人生亦然”“浮生若茶” 康有为故居陈家欣枯坐 【段落三】 遗存:佛山是黄飞鸿、叶问、李小龙故里 太极拳师马建超京剧鼓点 佛山是粤剧发祥地

2013、2012、2011重邮广播电视编导试题及部分答案

2013年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真题 选择题 1、下列电影中有一部电影反映的历史时间与其他三部的差别较大,请选择: A、《全金属外壳》 B、《野战排》 C、《现代启示录》 D、《辛德勒名单》 其它3部都是反映越战的 2、2012年创造了收视纪录的《中国好声音》是哪个电视台的栏目 A、江苏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浙江电视台 D、安徽电视台 3、下列表述不属于新闻节目特征概述的是: A、主观性 B、时效性 C、形象性 D、真实性 4、2012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正者无敌》中饰演冯天魁的演员是: A、陈坤 B、陈宝国 C、陈建斌 D、王志文 5、从电视剧的类型划分来看,下列哪部电视剧作品与《家有儿女》差别最大的是? A、《爱情公寓》 B、《武林外传》 C、《我爱我家》 D、《大男当婚》 6、举世闻名的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 A、《在那遥远的地方》 B、《茉莉花》 C、《送别》 D、《太阳出来》 7、下列影片中,不是电影大师黑泽明作品的是: A、《乱》、B《广岛之恋》 C、《罗生门》D、《影子武士》 8、号“稼轩”的宋代文学家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辛弃疾 D、苏东坡 9、导演了电视剧《北京青年》的赵宝刚,还导演过下列哪部电视剧作品? A、《神雕侠侣》 B、《北京人在纽约》 C、《新结婚时代》 D、《奋斗》 10、重庆邮电大学位于重庆市的哪个区南岸区 11、“白马素车”的故事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伍子胥 12、电影《四大名捕》是根据哪位文学家的作品改编温瑞安 13、卓别林导演的电影《大独裁者》讽刺的是哪位历史人物阿道夫希特勒 二、填空题 1、讽刺戏剧《钦差大臣》是一部世界名著,它的作者是(果戈里)中文填人物姓名 2、2012年上映的中国电影《黄金大劫案》的导演是(宁浩)填人物姓名 3、“陈白露”是曹禺的戏剧中的主要人物,这部戏作品名称是(《日出》) 4、青年演员文章在电影《失恋33天》饰演的人物姓名是(一个又娘又贱的娘娘腔王小贱) 5、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他的国籍是(印度) 6、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李商隐)《无题》 7、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和(《史记》) 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8、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作者是(曹操)曹操的[短歌行] 9、纪录片《带摄影机的人》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作品,他的创作者是(吉加·维尔托夫) 10、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导演是(郑晓龙) 11、导演过《樱桃的滋味》等影片的阿巴斯是(伊朗)国的艺术家。 12、为中国代表团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唯一一块拳击项目金牌运动员是(邹市明) 13、“许三多”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主要人物。 14、《王临川集》的作者是(王安石) 15、电影《芙蓉镇》的导演是(谢晋) 三、简答题: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

历年电视作品分析考试真题集锦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A卷) 观看纪录片《长江大桥》第二集《千年建桥梦》,回答下列问题: 1、本片中出现了一段歌曲,请分析这段歌曲在片中的作用。 2、本片的主题是什么? 3、本片是怎样表现钱塘江大桥从建设到炸毁这一情节的?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4、1930年、1936年国民政府两次准备在长江上建桥这两个情节在镜头上是怎样表现的?寓 意是什么? 5、用不超过200字为本片加上导语。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B卷) 观看《再说长江》之第一集《大江巨变》,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本片在编辑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编辑手法在片中是怎样表现的? 2、本片是怎么表现首尾呼应的? 3、分析音乐的特点及其在片中的作用。 4、本片有两幅关于长江流域的图,说明其内容以及作者的用意。 5、用200字写一个导语。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试题 欣赏电视片作品《水边的乌镇》,回答下列问题: 1、此类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作品?又有什么特点?(8分) 2、片中提到了茅盾,谈谈你所知道的茅盾。(5分) 3、介绍片中所提到的杨乃武和小白菜,并说明他们在片中的作用。(7分) 4、修改片头,并说明理由。(10分) 5、从片中的某一个角度或者全片写影评,要求1000字左右。(70分)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杭州考点)招生考试试题观摩电视片《北京的记忆一日日夜夜》,回答下列问题: 1、这部电视片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o (300字以上) 2、你对片中哪两个细节印象最深?请说说你的感受<>(300字以上) 3、结合本片内容,谈谈媒体记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00字以上) 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南京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观看纪录片《李白在安陆》第一集《别有天地非人间》,写一篇评讼文章 要求:1、从主题、人物、艺术技巧等方面综合分析。 2、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 2012年西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电视片分析 电视片《大明宫》片段。 2012年重庆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北京考点)招生考试试题

电影历史与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影历史与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答题:请概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技术发明和实验。它最 早以无声电影形式出现,通过在银幕上投射动态影像来模拟真实生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电影逐渐演化为有声、彩色以及三维的形式。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风格,例如实验电影、纪录片、动画片、戏剧电影等。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备了其他 艺术形式的特点,如绘画、音乐、戏剧等,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可视、 可听的特性而具备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 2. 选择题:以下哪部电影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作品? a)《肖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b)《孩子王》 (Child King) c)《400击》 (The 400 Blows) d)《让他们受苦》 (Let Them All Talk) 答案:c)《400击》 (The 400 Blows) 3. 简答题:请解释电影理论中的“视听转换”(transmodalization)概念。 视听转换是指电影中音频和影像元素之间的转换和互动。它强调了 通过音频来改变观众对影像的认识和解读,或通过影像来改变观众对 音频的感受和理解。电影导演可以利用视听转换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

达和叙事效果。例如,在一部惊悚电影中,通过音频的刻意使用可以 增加紧张感,从而有效地传递恐惧和压力给观众。 4. 判断题: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中的导演是最重要的创作者,编剧的贡献相对较小。 答案:错误 5. 简答题:请概述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在20世纪初迅速兴起,并成为世界电影的主 要生产中心。这一发展得益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和优秀人才的聚集。好莱坞工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生产线式的电影制作流程、明星系统的建立以及强大的电影发行和宣 传网络。好莱坞电影工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经典电影,同时也塑造了电 影工业的商业模式和艺术风格,对世界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选择题:以下哪位导演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a)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b) 苗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c) 贝尔特·布鲁赫特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d) 吴宇森 (John Woo) 答案:c) 贝尔特·布鲁赫特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7. 简答题:请解释电影中的“主观镜头”(POV)概念。

2014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考试第二场考题

2014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考试第二场考题(学生回忆版) 一、影视作品分析:纪录片《黄土高原》 1.请简述描写陈哲创作《黄土高原》这首歌曲时的经过,并分析着=这首歌在本片中的作用。 2.本片的开头和结尾用了陈哲一行人在山路上的镜头,试分析作者的创意。 3.在本片的配乐中有一段反复出现的音乐旋律,请分别说明作者是在叙述什么样的内容时使用的,并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如此使用该旋律。 4.结合本片内容谈谈你对陈哲坚守梦想.......他就像孤独的标杆一样,立在山谷中, 这段解说词的解释。 二、文学常识: 1、“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孟子》),文章作者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后来形容作者的孤单无依、 3、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他的:(《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李白诗歌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窦娥冤》第三折窦娥冤临邢罚下的三桩誓愿是(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大旱三年) 6、(沈从文)的《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恋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没和人性美! 7、(《一千零一夜不》)是阿拉伯着名的民间故事集,也译作《天方夜谭》,其中代表作有(死神和富有的国王、钱商和小偷)。 8、唐代的(吴道子)被后世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是作品之一,他笔下的人物神情生动逼真,衣袋飘飘若飞,人们称之为(“吴带当风)” 9、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是名誉世界的杰称!

纪录片考题

填空题: 1、纪录片的创始人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2、真实电影创立者——法国人让·鲁什《夏日纪事》 3、纪录片按题材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和自然科技类纪录片两大类。 4、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全方位地遵循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 电视纪录片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常见的纪录片结构有版块结构和线性结构两大类。 线性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多线结构三种。 简答题: 一、重现与再现的区别: 重现是指由于拍摄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为了弥补观众想看过程的心理,由当事人本人重新把当时的情形演一次的做法。重现的事件应该是发生过的,而且应该具有非单一性。 再现是由非当事人在摄像机镜头前扮演当事人,将事件的经过再重演一遍的做法。扮演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回忆和重现过去,使用这个手法的时候应该向观众说明真相,不要让观众产生误解。 二、纪录片选题的来源: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 2)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网络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充分利用观众和电视的直接关系,吸引他们现身说法或者讲出自己的故事和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3)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而发现的基础就是创作者的人生体验。 三、决定纪录片结构的因素; 1)生活事件本身。结构受生活本身自然流程的制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逻辑。包括事件的时间流程、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结果、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等。 2)现场取材方式。取决于编导在现场拍摄时凭借经验所获取的素材的可编辑性。 3)主题的需要。围绕主题组织结构,结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4)编导的观念。结构涉及观念问题,编导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四、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1)专题片习惯性的模式是“主题先行”,纪录片则是先拍,拍的过程或者是拍完之后再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生活的流程里去发现主题。 2)纪录片的主题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更接近人类最学和民俗学。专题片则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的功利效果,重在说明问题,阐释政策观念。 五、跟踪拍摄能大程度地体现事件的现场性和真实感,也体现了拍摄者对于被摄对象的尊重。这种拍摄方法把拍摄者人为的因素降到最小,甚至只起一个单纯纪录的作用。跟踪拍摄的目的是要跟出东西来,因此,被摄对象或事件是否含有或可能含有有价值的东西,是摄像与编导判断是否使用这一方法的依据。 六、普遍性 1)体现在与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问题上:生态环境问题、各种社会问题。 2)体现在我们所持有的观念上:能用新的材料证明或推翻社会认可的观念的题材是有价值的。 3)体现在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方面: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题材是有其价值的,比如独特的人生经历、不寻常的事件、独特的文化形态等。 七、纪录片叙事和故事片叙事的区别: 1)故事片故事一般都曲折离奇,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悲欢离合的故事,而纪录片故事的情节却比较平淡,纪录片更强调的是能表现人物的“细节”。 2)故事片的重点是在人物命运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时刻,而纪录片的故事是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状

影视纪录片编导课程考试试题

《影视纪录片编导》课程考试试题 本学期《影视纪录片编导》期末考试将采用“实拍作品”和“实践报告”的考核方式。 一.实拍作品 实拍作品的片名统一为《公园纪事》,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短片中拍出你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时间不长于10分钟,此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70%。 ●作品要求: 1、主题定位准确、鲜明; 2、同期声,声音空间完整连续; 3、镜头的表现力强;细节的应用感人、配音的处理得当; 4、解说词的写作要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 ●制作方式 1、将作品刻录成光盘提交,制作采用vcd或dvd格式; 2、将作品装在光碟袋中封口。制作光碟袋时用下面规定光碟包纸,按照下面的提示将封面、及实践报告装订在一起。 二.实践报告 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对自己编导计划及摄影创作的实践做全面的小结。此项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 ●内容要求 1、对作品的立意、主题思想等进行阐述; 2、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素质以及命运进行分析阐述; 3、阐述自己的编导计划; 4、总结拍摄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 ●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 2.报告要有体现主题思想的文章标题; 3.报告的内容要全面并符合要求。 ●提交方式 1.将封面与光碟以及实践报告装订在一起,在规定时间交到学习中心。 2.按照下面的提示,打印出统一的封面和打印出统一的光碟袋包纸,自己做成光碟袋。

注意事项: 1、考生须在答卷封面上写明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并与答题内容装订在一起。答卷封面见下页(请考生下载打印,并按照此封面样式完成答卷)。 2、请考生务必于本学期课程考试时(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将答卷交到当地学习中心,逾期不交者,考试成绩以0分计。

艺考必备纪录片片单

近三年编导艺考考试真题(纪录片片单)。 2015年 1、西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看见台湾》(郑州考点) 2、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倘塘黄豆腐》 3、渤海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敦煌》 4、大连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皇城边的村落》(广州考点) 5、长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活力中国》(河北考点) 6、陕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记住乡愁》第57集《宰荡村——以歌养心》 7、哈尔滨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敦煌》第八集《舞美敦煌》 8、宜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敬礼,老兵》(安徽考点) 2016年 1、鲁东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京剧》(河北考点) 2、大连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故宫》(哈尔滨考点) 3、赣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海豚湾》 2017年 1、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我在故宫修文物》 2、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记住乡愁》(福州考点) 3、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食在八方》(贵州考点) 4、成都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渔人》、《在路上》 5、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远方的家》、《记住乡愁》 6、大连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老姚的北京》(济南考点) 7、广州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游戏人生》(江西考点)

8、赣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我在故宫修文物》、《归途列车》、《圆明园》、《复兴之路》、《*的山神》(山东考点) 9、湖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历史的拐点下西洋》(甘肃考点) 2018年各省份统考影评片目 1、广西统考:纪录片《印象·丝绸之路》。 2、安徽统考:电影《摔跤吧,爸爸》、《甜蜜蜜》、《疯狂的石头》、《我的父亲母亲》。 3、江苏统考:微电影《功守道》。 4、黑龙江统考:系列纪录片《我从汉朝来》第一集《家的记忆》 5、河南统考:纪录片《常香玉》 6、湖北统考:微电影《心愿》 7、江西统考:纪录片《本草中华》 8、天津统考:电影《战狼2》 9、浙江统考:纪录片《西湖》第一集《西湖云水》 10、福建统考:电影《第三十六个故事》 11、甘肃统考:电影《自杀热线》 12、贵州统考:纪录片《我是艺考生》第一季(第一集) 13、辽宁统考:编导类微电影《酸菜》、导演类《醉美人生》 14、湖南联考: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一集《使者》 15、山东统考:默评《战狼2》、《卧虎藏龙》、《大圣归来》、《秋菊打官司》

电视画面编辑考题

填空题: 1、“现场”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的构成元素。 2、电视语言是“多元共生的形态”,在其视听系统中,包含了多种基本的语言元素,它们可以共同作用。具体来说,包括:(1)听:同期声、效果声、解说、音乐;(2)视:画面影像、文字字幕、图表、动画、特技效果和镜头剪辑效果等,在某些场合下,主持人或出镜记者的行为方式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元素。 3、“库里肖夫的实验”证明了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点: a 单个镜头不具有独立的明确的叙事功能,不同镜头的组接产生不同的意义; b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这是影像语言及其语法规则的构成基础。 (2)长镜头,从剪辑角度被称为是镜头内部蒙太奇或者机内剪辑。 4、时间停滞是主观化的时间形态,它通常通过定格、音乐音响的烘托或者剪辑中的重复方式来实现,其中,定格(也称为静帧)是最常见手段。 5、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共同构成了屏幕空间,一般来说,通过画外音的烘托和画内外运动来显示画外空间,激发观众想象力。 6、选择恰当的剪接点位置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以剪接点位置的选择理由为依据,一般剪接点类型可分为:叙事剪接点、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 7、一个镜头必须有能够保证让观众看清内容的基本时间长度,它被称为是“低限长度”。 8、具有明显的强调性和暗示性的景别是特写;全景被视为是“定位镜头”,因为它可以交代场景面貌、空间范围和人物整体状态。中景是电视中运用最普遍的景别。 9、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主要有:主体的运动、摄影机运动和镜头连接形成的运动(即剪辑率)。剪辑率高,则镜头数量多,节奏快,反之。 10、选择动作的相对静止点作为镜头的转换点,是保证动作衔接的流畅的常用方法之一。 相对静止点一般是在动作的起点、落点以及动作动幅的最高点(动势的最大点),这也是动作速度、景别转换的契机处。 11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反之。 11、从镜头连接的内容关系划分,镜头连接主要有连续构成与对列构成两种情况。 13、镜头转场主要有技巧性转场(利用特技)和无技巧性转场(直接切换)。其中,直接切换包括:利用相似性因素、利用承接因素、利用反差因素、利用遮挡元素、利用摄影机运动(也可称运动镜头)、利用主体动作、利用景物镜头、利用音乐音响、利用解说词、利用特写、利用主观镜头、利用字幕、利用情绪因素等。(要了解五种以上) 14、对比剪辑除了画面内容上的对比外,还体现在画面造型的对比、声画的对比、内在节奏的对比等方面。 15、积累蒙太奇也被称为是主题蒙太奇。也有称之为“移情剪辑”或“概括剪辑。 16、电视作品的节奏是受内在的叙述性节奏和外在的造型性节奏共同作用的。其中,叙述性节奏体现为电视片内容及情绪发展的快慢缓急,它与内容及素材性质、段落结构有密切的关联。 17、节奏的动静转换有两类方式:渐变式和突变式。 18、“动接动”、“静接静”是实现前后镜头连接流畅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固定镜 头后接一个运动镜头,采用的是“静”接“静”的方式。 简答题: (一)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由两方面因素来决定的。 1、技巧层面的剪辑因素,它要求制作者掌握基本的电视用画面和声音来表达的方法。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声画剪辑不是简单地堆砌镜头,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项结合了艺术与技术的富有创造活力的工作。 2、内容层面的创作因素,它体现在制作者驾驭节目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因为剪辑只 是节目创作中的一个环节,而内容的选择、主题的开掘甚至观念的创新等,这些对于节目质量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是单纯靠技巧和技术所能解决的,它与编导的综合素质相关联。 1.编辑意识就是用声画组合的方式思考节目的创作。 2. 电视编辑意识应该贯穿在整个节目创作过程中。 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电视创作者要擅长于以形象的画面声音组合、而不是文字叙述的方式来思考节目的创作,无论是前期的策划

重庆高校在线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格里尔逊使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阐明了纪录片的两个本质属性,即真实性与()。 C 文献性 C 社会性 C 文化性 创意性 从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纪录片短片()算起,电影纪录片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历史。C 《火车进站》 《工厂的大门》 C 《水浇园丁》 C 《婴儿吃奶》 为中国多民族国家架构提供历史参照与合法性说明的纪录片是()。C 《理想照耀中国》 C 《平衡》 施 《丝绸之路》 C 《英和白》 从微观层面来说,跟踪拍摄通常使用()呈现。 长镜头 C 蒙太奇 C 特殊效果 C 画面效果 纪录片能否讲故事的决定因素在于()。 C 拍摄环节 C 剪辑环节 选题环节

C 包装环节 纪录片创作者调研预访的第三个任务是()。 C 获得拍摄许可 C 熟悉拍摄环境 确定拍摄重点 C 广泛收集更多信息 中国纪录片导演黎小锋夫妇于2007年创作完成了纪录片()。 C 《空山》 C 《山里的日子》 C 《大河沿》 金 《无定河》 指纪录片能够反映那些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或者接触很少的事件及情境的是(C 时代性 金 新颖性 C 故事性 C 形象性 长时间的与被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纪录片拍摄方法是()。 交友拍摄 C 隐蔽拍摄 C 现场拍摄 C 多机拍摄 在纪录片声音剪辑中,使人物同期声在开始时由低过渡到正常的剪辑方法是()。 声音逐渐提高

镜头前于声音 C 声音前于镜头 C 声音插入镜头 纪录片《望长城》之“霍县考察”段落采用的组接剪辑点类型为()。 动作剪辑点 C 情绪剪辑点 C 节奏剪辑点 C 时间剪辑点 善于使用()是提升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法。 C 解说词 金 潜台词 C 描述词 C 语气词 1922年,美国纪录片大师()正式向全世界公映他的纪录片处女作《北方的纳努克》。 罗伯特•弗拉哈迪 C 吉加•维尔托夫 C 约翰•格里尔逊 C 华尔特•鲁特曼 学生纪录片创作团队成员最多不超过()。 C 4人 C 5人 6人 C 7人

全国高校影视编导专业笔试试题

1.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新闻学专业: 影评《功夫》 命题散文写作:《母亲的期待》 2.成都理工大学广编专业 笔试部分 一、电视片分析 通过观看纪录片《百姓书记》回答三个问题: ①本片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反映党员的什么精神) ②本片后期剪辑有什么特点?(艺术手法) ③本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个人感悟) 二、广告创意(三选一) ①保护地球 ②为“海豹公园”作推销产品的广告、饮料广告 ③假若你是成都理工的一名毕业生,请设计一个推销自己的广告。 口试部分(命题演讲故事) 假如你一个人在大森林中孤独地走,突然前面出现一窃匪,而你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你会怎么办(限三分钟)? 3.新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根据《一声叹息》、《天下无贼》、《甲方乙方》或其他影片,重点分析作品思想性、创作风格、拍摄手段(1000字左右)。 或:张艺谋与冯小刚影评(选一) 4.天津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津沽学院.) 一、名词解释:1、长镜头;2、诗歌 二、议论性散文 三、人间传奇 5.西南师范大学导演专业 朗诵作品、评价任一导演、即兴表演(就三道口试题) 重庆大学导演专业 初试 一, 朗读,《来生愿为你变成一只蝴蝶》 二.命题表演小品,五个人一组,《公共场所》,《考场上,艺考生在考试》 复试 一, 命题编讲故事:《一件难过的事》、《借刀杀人》 二.影片分析:《无极》

6.沈阳大学考题: 命题作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考题: 面试:朗诵 笔试:《和路易丝的午餐》回答主题、音乐的特点、暗线的作用、故事发生的环境。 你最喜欢的戏剧电视剧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西安外国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题: 初试:面试、编写故事、考官提问 复试:影评《白色山岗》 戏文专业考题: 初试:自我介绍、考官提问、编写故事 复试:影评《红高粱》. 2008年全国高校影视编导专业笔试试题 中国戏曲学院影视编导 初试是口试。从两张照片中,任选一副,一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作个分析,编讲一个故事,用五分钟的时间说。考试一共六分钟。 复试是写影片分析《马背上的法庭》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笔试试题 观看电视散文《边城印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对片子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500字) 2、片子中出现了一个寻访者的形象,你认为他有什么作用?40)字)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试题 1.给你一些照片让你起名字。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说的是什么? 3.四大名著是什么? 4.说出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五个。 5.水浒的军师是谁? 6.四书五经、诗经、红搂梦的有关知识。 7.贯口活应注意什么? 8.山东作家(近代)由谁?作品? 9.传统的东西为什么现代很多人喜欢?如孔子儒学等。 10.最近的茅盾文学奖的知识。 11.儒家思想有多少年的历史?为什么推崇、封杀呢? 12.中韩流行音乐有何区别?你对大长吟主题曲的风格有何看法?对填写的中文歌词有何看法? 浙江传媒学院文艺编导笔试试题 一、电视片分析: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内容是关于《千手观音》的。

电影考题

【艺术综合】模拟题 (2010-04-07 14:12:58)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艺术学综合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3、《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4、莫奈的名画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 5、提出“童心说”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6、《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7、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 8、话剧《秃头歌女》的作者是。 9、美国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拍摄于1940年的现代主义电影代表作是。 10、电影《霸王别姬》的导演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样板戏 2、八大山人 3、期待视野 4、类型电影 5、易卜生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谈谈对“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看法。 2、结合某一艺术门类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3、何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经验只知道特殊,艺术才知道普通”。 2、美学家宗白华在谈到艺术发展规律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话“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请结合具体艺术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艺术学综合模拟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昨夜西风凋碧树 2、席勒 3、冼星海 4、日出印象 5、李贽6、吴敬梓7、卡夫卡8、尤奈斯库9、《公民凯恩》又名《大国民》 10、陈凯歌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样板戏 样板戏指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及《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等以戏剧为主的文艺作品。这是 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宣布的八个革命样板。 它们的酝酿、创作成型在1964年~1966年间。样板戏的出现、发展和传播与“四人帮” 之一的江青登上政治舞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