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图谱,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简介

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整体平衡观念: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阳虚则外寒。阳虚——寒症——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泻)。阴虚则内热。阴虚——热症——功能亢进,症状表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邪正斗争,阴阳失调。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邪入时灰病进!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无病防病(病前)、既病防变(病中)、愈后防复(病后)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治病求本。急治标、缓治本。黄帝内经》。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

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藏和排泄尿液。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五行学说简介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

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中医五行与四季养生

春季:宜养肝、不动怒;多吃绿色食物:青菜、韭菜。

夏季:宜养心,注意控制情绪!勿大喜。多吃红色食物:红署、蕃茄、胡萝卜、红辣椒、西瓜、瘦肉或红色肉类。

秋季:宜养肺、忌悲伤。白色和秋气相吻合。多吃白色食物:梨、莲子、白萝卜、白菜、山药(横栽直长、益肾润肺补脾)。

冬季:宜养肾、防惊恐,固本扶正。多吃黑色食物:黑木耳、黑米、葵瓜籽、坚果、紫菜、黑菇、海带等。

四季作息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早睡早起;地气上升、万物复苏处于上扬趋势!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时在于晨!寅时肺经最活跃,闻鸡起舞、闲庭信步,春通肝气、舒肝明目!

夏天:迟睡早起;夏至过后,昼长夜短,顺应天时,夏通心气、以利养心补气。迟睡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夏天的气和人体运动的气非常吻合。

秋天:夜卧早起,与鸡俱兴。收获之季,多采气聚气、强身健体。秋通肺气,宜滋阴养肺利皮毛。冬天:早睡晚起!

冬季早晨的雾、霾等各种瘴气处于下降趋势,不宜早起!特别老年人!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冬通肾气、应固精化气。冬天如果不补养一年消耗、损伤的气血和细胞,次年春天到来,各种疾病必将复发。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映;自然界中有阴阳五行,人体也有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相辅相成。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

五行相生相克表

五行相生相克表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又分阴五行和阳五行。用天干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为阳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为阴五行。阴阳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力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性相克会厉害,就是说阳五行克阳五行、阴五行克阴五行,可较厉害。而异性相克则轻一些,比如阳五行生阴五行,或者阴五行生阳五行。这些属于深层次的知识,兹不赘述。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按语:五行并相生为吉,相克为凶,均要适度为宜,过则为忌。下面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比如金太旺,反而需要火来相克;土能生金,土太多了,反而把金埋住了,如此种种,需用心体会。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五行之性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

阴阳五行与养生

阴阳五行与养生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木、火、水、金、土五种元素即能相生,又能相制。 五行中的“木”与青色相对应。那么人体脏腑所对应木的是肝胆。 五行中的“火”与红色相对应。那么人体脏腑所对应火的是心和小肠。 五行中的“土”与黄色相对应。那么人体脏腑所对应土的是脾和胃。 五行中的“金”与白色相对应。那么人体脏腑所对应土的是大肠和肺。 五行中的“水”与黑色相对应。那么人体脏腑所对应土的是膀胱和肾。 很多人知道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还对应着五脏,五味什么的,挺复杂的。 三,五行说和中医联系密切,对养生有好处的,而五种颜色对应着特定类型的食物;五行在中医里面对应着五脏;而巧的是,五种特定颜色的食物正好是补充五脏的营养的。比如下图的例子。 看了上图,了解了五行和颜色,四季的对应关系,还是有养生好处的,在特定的季节里,应该多吃某些食物,少吃某些食物,这样才能保健身体。这是中医里面关于食补的养生理论,它和五行说有很大关系呢。要记住,食补大于药补哟。并且应该付诸于行动!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自,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 土(脾、胃 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 呬) 水(肾、膀胱六字诀吹)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

“希”字功。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

人体阴阳五行八卦

人体阴阳五行八卦 图解,阴阳学说认为,天体宇宙界一切事物及其运动状态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升浮为阳,沉降为阴;运动为阳,静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 进而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也分为阴阳两点,如:体表为阳,内里为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腰背为阳,胸腹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功能的为阳,形态的为阴;亢进的为阳,衰退的为阴;洪数实大为阳,细小沉迟为阴等。 阴阳的各方可再分阴阳,如前面所述胸腹为阴,则胸为阴中之阳,腹为阴中之阴;五 脏为阴,而心属阳性,居于阳位,有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之说;肺属阴性,居 于阳位,有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之说;肝属阳性,居于阴位,有鸡鸣至平旦, 天之阴,阴中之阳之说;肾属阴性,居于阴位,有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之说。 阴阳的对立和统一学说概括了宇宙界的一切事物,是唯物论的观点,辨证法的思想, 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以各自的对方作为自身存在的依据。 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记载阴阳五行分为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 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对自然界无数次的观察、而产生的自发的辩证。阴阳学说把 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类 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应用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可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 五行学说与人体: 自然界的五行与人体的五行: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 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 联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及人体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自己所属的五腑、五体、五官等,从而把自然界及机体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以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的以五行 五脏为中心的体系,体现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 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后为生长、升 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引申后为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引申后为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引申后为肃降、变革、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引申后为

阴阳五行及其生克规律

阴阳五行及其生克规律 中国预测学的源头在于阴阳与五行,阴阳与五行是命学的基础,所以要学好预测学,必须深刻理解与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然后熟练运用,从中引伸出论命理论与论命技巧,再加上大量的实践与总结,才能进入到高层次的预测殿堂。总得来说,学习之初,首先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好越熟练,以后学习起来进步越快,断命越精准。 命学从建构过程看,阴阳与五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阴阳讲究的是更宏观的东西,把世间万物概括性是分为对立而统一两个的方面;五行讲究的是五组不同的阴阳对形成一个既相生又相克的轮回循环系统。然后阴阳与五行的配合,把五行细分为十干。然后再把十干与天时十二地支两两结合,形成六十花甲子循环(见下图所示),这样命学的基本框架就形成了,五行的生克转化为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然后结合天时、地理区域,给示天干地支的定义,再类比人事、社会活动(十神),就能进行人生命理运程的分析。 2) 1,阴阳概念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静等,所以阴阳的概念,一般有两种意义上的运用: 一)是就个体来看,一体两面,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比如五行金做为一个个体,它的阴阳两面为庚金与辛金,我们称之为阴阳体;每个五行都是一个阴阳体。 二)是泛指宇宙间两种相互对立和作用的势力或性质,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立,比如五行金与五行木相对对立,我们称之这阴阳对。

如果阴阳体是表达一个个体内部的对立面,那么阴阳对代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外部的对立面,或说成为阴阳对是阴阳体与阴阳体的对立。一个代表内部的对立与统一;另一个代表外部的对立与统一,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阴阳体用来表示自身的状态,要分阴阳,比如阴生阳死,阳生阴死等,为地利。主要应用于天干在十二宫位的生旺死绝上,表示天干相对所在地支的自身气数的厚薄,不衡量五行的旺衰。比如单柱为一对干支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一个阴阳体,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相对所在地支的状态,表示自身的气数。 阴阳对是表示两个阴阳体的对立,主要用来表示五行相对于天时的旺衰,五行不分阴阳,比如生于春天:木旺不论是甲木还是乙木;金衰不论是庚金还是辛金,讲的是天时的旺衰。 所以阴阳体与阴阳对的区别在于,一个讲自身的气数,主内部(地利);另一个说五行旺衰,主外部(天时),各有不同的应用范围。简单而言,一个讲地利,一个讲天时。 2,阴阳性质 阴阳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理解与吃透阴阳性质,可以从中引伸出许多论命技法;阴阳学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一)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对的概念就是从阴阳对立中引伸出来的。我们常说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去理解呢?利用一组阴阳对五行就容易理解,比如金木互为阴阳对,金中的庚金与木中的甲木对立,但金中的庚金又与木中的乙木相合,就体现出金木对立又有统一的性质。 二)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阴与阳的每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同时存在于一个太极之中,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有小人才有君子,没有君子也就看不到小人;有黑道才有警察,没有黑道也就没有警察,其道理是一样的。 三)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系辞》有云:“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所谓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白天变黑夜,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暑的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阴阳消长主要讲阴阳旺衰,比如阴盛阳必衰,阳盛阴必衰,所以如果谁说论命不看旺衰,说明其人不懂命理,阴阳是命学的根基,阴阳消长的性质说明五行是讲旺衰的。 阴阳消长的性质最主要的要点是,它讲的是阴阳旺衰量的变化,记住是量的变化,后面说阴阳转化,是阴阳旺衰质的变化,以后论从格,论反断,就是根据旺衰的情况、量或质的变化来决定的。 四)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消长讲的是阴偏旺阳偏弱,或阴偏弱阳偏旺,阴阳旺衰还处于“中”的状态,这就是日主中和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其他天干中和分析的理论基础; 而阴阳转化讲的是阴太过而阳不足,或阴不足而阳太过。阴太过阳不足则阳从阴;阳太过而阴不足则阴从阳,这就是从势格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其他天干从势分析的理论基础。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3)-----相生相克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3)-----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图:外圆是相生关系,内五星是相克关系。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一、五行相生 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花草树木靠水来滋养,所以说“水生木”; 木材可以燃烧,产生火,所以说“木生火”; 火燃尽化为灰烬,归入土壤,所以“火生土”; 土里含沙,沙里淘金,可以提炼金属,所以“土生金”; 金属融化成为液态变成水,所以“金生水”。 水可以灌溉、滋养树木,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生自然界就会风调雨顺,我们把她叫做良性循环。 相生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即木(肝)生火(心) 、火(心)生土(脾) 、土(脾) 生金(肺)、金(肺) 生水(肾) 、水(肾) 生木(肝)。 换句话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母子关系——《难经》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肝为心之母,心不好调肝。心为脾之母,脾不好调心。脾为肺之母,肺不好调脾。肺为肾之母,肾不好调肺。肾为肝之母,肝不好调肾。 肝生心,肝功能助长心功能,因此肝是心的妈妈。 脾生肺,心生脾,心功能助长脾功能,因此心是脾的妈妈。 脾功能助长肺功能,因此脾是肺的妈妈。 肺生肾,肺功能助长肾功能,因此肺是肾的妈妈。 肾生肝,肾功能助长肝功能,因此肾是肝的妈妈。 举例:金(肺) 生水(肾)。有一次我有一个朋友全身发烧,呼吸不畅,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循环往复 五行相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环而相复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 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

(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 即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生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正常规律。五种基本物质正因为具有这种生克关系,物质世界才会生生不息,因此在自然界属于正常情况,在人体维持了正常的生理活动。 五行相生关系示意图 (1)相生:相生即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资生、互相促进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资生,循环无端。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称之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把五行相生关系又叫“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是木,木能生火,故木为火之母;我生者是土,火能生土,故土为火之子。其他皆可以此类推。 (2)相克:相克即有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

约的关系称为五行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克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 五行相克关系示意图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中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是水,则水是土之“所胜”。其他皆可以此类推。 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同时存在。以金为例,“生我”者为土,“我生”者为水,“克我”者为火,“我克”者为木。 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中,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生化,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变化和发展。五行之间就是通过这种生克制化关系,防止了各行的太过和不及,也就使任何一事物受到整体性调节,以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也可以阐释自然界季节气候的正常变迁、自

中医五行表速记法,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

中医五行表速记法,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 说到中医五行表速记法,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讲的五行原理都有什么?求解!,另外,还有人想问为什么中医理论和五行有联系呢,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基础理论–五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季分别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五行表速记法 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为火、木、土、金、水;对应的五色为红、青、黄、白、黑;对应的五季为:心对应夏四、五月,肝对应春正、二月,脾对应三、六、九、腊月,肺对应七、八月,水对应十、冬月(均以农历为准)。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中医五行表大全。 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色用于疾病的治疗: 1、指导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药物的五色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的,即:青色多入肝,赤色多入心,多入脾,白色多入肺,黑色多入肾。 临床脏腑用药时可依照此理论。比如朱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石膏色白入肺经以清肺热,白术色黄以补益脾气,玄参色黑入肾经以

五行相生相克表

五行相生相克表 转载]五行相生相克表(转) (2021-05-23 13:16:30) 转载原文 标签:转载 原文地址:五行相生相克表(转)作者:凌风 所谓五行,即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生就是有益,促进,帮助的意思。同时这五者之间又存在着相克的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 谓相克就是损害,不利的意思。 十二生肖中,属木的为虎兔;属火的为马蛇;属水的鼠猪;属金的为猴鸡;属土的为 牛龙羊狗。 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但休蛇虎婚配如刀错兔见龙王泪交流金鸡玉犬难躲避猪与 猿猴不到头. 属鼠人: 宜配:龙、猴、牛大吉,心心相印,富贵幸福,万事易成功,享福终身。其他属相次之。忌配:马、兔、羊,不能富家,灾害并至,凶煞重重,甚至骨肉分离,不得安宁。 属牛人: 宜配:鼠、蛇、鸡大吉,天做良缘,家道大着阵,财盛家宁。 忌配:马、羊、狗,吉凶各有,甘苦共存,无进取心,内心多忧疑苦惨。属虎人: 宜配:马、狗大吉, 配属猪的吉凶各半,同心永结,德高望重,家业终成,富贵荣华,子孙昌盛。 忌配:蛇、猴,夫妻不和,忧愁不断,无成功之望,有破财之兆,空虚寂寞。属兔人: 宜配:羊、狗、猪,功业成就,安居乐业,专利兴家。 忌配:龙、鼠,家庭难有幸福,逆境之象,事业不成,灾祸之致,历尽痛苦。属龙人:

宜配:鼠、猴、鸡大吉,缔结良缘,勤俭发家,日见昌盛,富贵成功,子孙继世。 忌配:狗、兔,不能和睦终世,破坏离别,不得心安。属蛇人: 宜配:牛、鸡大吉祥,此中属相相配为福禄鸳鸯,智勇双全,功业垂成,足立宝地, 名利双收,一生幸福。 忌配:猪、虎,家境虽无大的困苦和失败,但夫妻离心离德,子息缺少,灾厄百端, 晚景不祥。属马人: 宜配:虎、羊、狗大吉,夫妻相敬,紫气东来,福乐安详,家道昌隆。 忌配:鼠、牛,中年运气尚可,病弱短寿,难望幸福,重生凶兆,一生辛苦,配偶早丧,子女别离。属羊人: 宜配:兔、马、猪大吉,天赐良缘,家道谐和,大业成而有德望。 忌配:牛、狗,夫妻一生难得幸福,多灾多难,一生劳碌,早失配偶或子孙。属猴人: 宜配:鼠、蛇、龙,此中属相相配为珠联壁合,一帆风顺,富贵成功,子孙兴旺。 忌配:虎、猪,灾害多起,晚景尚可,但恐寿不到永,疾病困难。属鸡人: 宜配:牛、龙、蛇,此中属相相配祥开白事,有天赐之福,并有名望,功利荣达,家 事亨通。忌配:狗,金鸡玉犬难逃避,合婚双份不可迁,多灾多难。属狗人: 宜配:虎、兔、马大吉,天做之合,处处成功,福碌永久,家运昌隆。忌配:龙、鸡、牛,灾害垒起,钱财散败,一生艰辛,事与愿违。属猪人: 宜配:羊、兔、虎大吉,五事其昌,安富尊荣,子孙健壮,积财多福。忌配:猴、蛇,猪猴不到头,朝朝日日泪交流,比能共长久,终生难于幸福。 注:属相以农历年初一为下一年属相,除夕为上一年属相。十二生肖与五行的关系 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所构成的。这五种元素有着 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生肖金猴、鸡木虎、兔水鼠、猪火蛇、马土牛、龙、羊、狗五行具有下列特征: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征;火:具有炎热、向上的 特征;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征;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征;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征。 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情,意味着畅顺、吉祥。如:木 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 储存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五行相克

脏腑经络与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与阴阳五行 【提纲】: 1.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及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2. 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 3. 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及生克 4. 经络穴位的作用 5. 特定穴的应用 1.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及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1)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五脏:六腑:(属阴,为里)(属阳,为表)肝←→ 胆心←→ 小肠脾←→ 胃肺←→ 大肠肾←→膀胱三焦 (2)五脏六腑与经络的对应关系:十二正经:三阴经(身体内侧):太阴(前):手太阴、足太阴厥阴(中):手厥阴、足厥阴少阴(后):手少阴、足少阴三阳经(身体外侧):阳明(前):手阳明、足阳明少阳(中):手少阳、足少阳太阳(后):手太阳、足太阳 脏腑:经络:(木)胆足少阳胆经(木)肝足厥阴肝经(火)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火)心手少阴心经(土)胃足阳明胃经(土)脾足太阴脾经(金)大肠手阳明大肠经(金)肺手太阴肺经(水)

膀胱足太阳膀胱经(水)肾足少阴肾经(相火)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手厥阴心包经 2.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 1)五脏的基本功能: 2)六腑的基本功能: 六腑:胆:贮存、排泄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降浊;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主持诸气,通调水道。 3. 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及生克: (1)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 肝、胆→木(木曰曲直,具有升发、生长、舒畅、条达的特性)心、小肠→火(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的特性)脾、胃→土(土曰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肺、大肠→金(金曰从革,具有清洁、清肃、肃降的特性)肾、膀胱→水(水曰润下,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