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2.理解三峡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3.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条件和移民安置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好处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库区移民安置知之不多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法

六、讲授提纲:

一、移民概况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

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二、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1移民数量大:

现有两省市21个县的84万人口(1993年统计)需移民;预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时,移民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人口,但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人.

2.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由于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3.库区经济、科技和文化贫困落后:

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

4.移民思想复杂多样:

由于安置移民涉及量大、面广,如若安置不当,将会影响地区安定。

三、移民安置条件

1.库区有较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

2.移民大多可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3.移民安置有足够的时间

4.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四、开发性移民

1、基本概念

由一次性发放移民补偿资金变为补偿与开发并重,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除去一次性补尝,把部分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作全面安排。

2、开发性移民与一次性赔偿移民的利弊

一次性赔偿移民是按被淹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其利少弊多。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赔偿费用完后,移民生活往往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而开发性移民保证移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又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移民安置和长治久安。

3、桐树湾村的安置模式:"线上一条路、路边两排房。房后一片园”后靠安置模式。

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 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 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 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17.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题是河流的综合治理,选取三峡工程建设为案例,分三节课分别介绍了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以及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是三峡工程建设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课文自成一体,具有独立成章节的地位,但它与前后两节课的内容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一定关系,故该课在全单元中是重点。 2.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本课依次介绍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艰巨性、有利条件和基本模式,穿插了不少实际案例,意在通过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抽象、归纳和演绎等各方面的能力。 课文首先提出三峡移民的数量大,移民安置容量小,库区多属贫困山区,因此,移民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甚至可以说,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库区移民安置的诸多有利条件,说明如此艰巨的任务和世界性的难题是完全能完成和解决好的。顺理成章,最后则提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较好模式,并选取实例印证之,事实清楚、根据充分,说明开发性移民是可取的。 通过以上内容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了解国情国策,渗透国情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思路设计 1.教材内容简单、浅显,趣味性不强,要保证课堂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适当补充密切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相关资料,如百万移民及其安置的录像、库区居民移民前后的生活照片、移民心声的录音等等。 2.高三学生心智已渐成熟,思维层次较高,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式、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问题设置要有新意,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3.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地理事件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国家、为民族的昌盛承担责任的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 好处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大江东去,浪滔尽,多少风流人物,悲壮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建造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峡拉开了气吞山河的百万大移民序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达到120余万。到2009年,三峡库区将搬迁两座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世人担忧,中国有能力完成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移民吗? 这是一道费解的难题。难以割断的故土乡情,难以丢弃的良田沃土;还有那从祖辈手上就开始积攒的家园……移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崭新却又陌生的生活转换?世界注目,这些热恋放土的人们能否迁得出,安得稳,走上富裕之路? 时光茬苒,这一撼人心魄的工程至今历时过半。当记者下万州,过云阳,穿夔门,经秭归,至宜昌,耳闻目睹了库区人民不畏艰难、再造家园的丰富实践之后,更深切感到,百万移民决策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它给三峡库区带来了深刻丰富的变化,也给人类移民史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在移民外迁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常常打湿我们的眼睛……

就要登船了、上车了,告别的人还手牵着手,你一言我一语,话语滔滔:带上那祖传的泡菜坛子,家乡土地上的利,子,老屋前挖起的小黄桷树苗……乡情依依。故土难离,家园难舍。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去年移民外迁上海。县里的干部动员说,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里的生活比在云阳的大山里好,可不愿外迁的移民说:上海“有云阳这样好的脐橙树吗?”忠县九蟒村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庄,198户择岸而居的农民要外迁湖南郴州。他们问“郴州有大河么?”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白帆的三峡人,留恋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草一木和那浸透骨髓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舍小家、为国家的“搬迁”终于来临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举过了头顶。到今天,三峡库区已有近30万人“就近后靠”搬迁新地;1万多人远赴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丙、湖南、安徽、广东等11 个省市落户安家。从山区到平原,由种柑橘、苞谷变成种水稻、棉花;放下熟悉的背篓,拿起陌生的犁耙,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江苏省大丰市,移民李安春一家分得了耕地11亩。他种上了棉花、桑树、大棚蔬菜,栽了一片果园。李安春说,这叫“四保险”,即使有一两种销路差,还有一两种能保底。有的移民,承包了果园,办起了酒厂开起了火锅店,买车跑起了运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这是一次艰辛而动人的命运大迁徙;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家园大重建;这是一部凤凰涅槃的创业改造史。 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至2010年宣告结束。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终告破解。 回首迁建之路,下有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为;上有国家不断修正、完善安置政策,努力维护移民群众利益的举动,最终促成了这一百万移民顺利搬迁的壮举。 近几年来,在中央强有力的持续支持下,三峡库区人民负重前行,全力建设新家园,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大为改观,特色产业日渐兴起,百万移民逐渐走上安稳致富路。 “搬得出”成功实现 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的百年梦想。但三峡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避让搬迁、重建家园。移民能否“搬得出”,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自工程开建以来,库区人民无私奉献,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一部分移民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更有16万多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 涪陵南沱镇坪西坝依靠种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是三峡库区“首富村”。但为了建三峡,村民含泪刨掉了带来财富的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新创业!云阳县高阳镇红庙村50多岁的移民冉以奎,种了300多株佛手树、柑橘,办有小酒厂。政府动员他外迁,老伴哭肿了眼,他劝说:“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为三峡作贡献,值!”这个村26位冉姓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 为了清库蓄水,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但为了三峡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仅这个镇,十几年内就要迁坟几百座…… 为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18年来,国家根据移民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安置政策。搬迁之始,国务院在1993年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就明确提出“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并庄严承诺“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迁建过程中,面对库区人多地少、容量不足,基础设施欠缺等一个个“拦路虎”,中央分别做出“鼓励更多农村移民出县、出省(市)安置”“加大库区搬迁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增移民安置人口和投资概算”等多项重大政策调整。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共搬迁移民139.76万人,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参与移民工作近20年的国务院三建委原副主任甘宇平深有感触:“正因为有了移民群众的奉献、牺牲,有党和政府不断维护和发展移民的利益,三峡百万移民‘搬得出’的目标才得以如期实现。” 三峡移民外迁十年:在思乡情绪中扎根当地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总结与启示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总结与启示 长江三峡工程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19区县和重庆主城区,其中包括2座城市、10座县城、114个集镇;淹没陆域面积632 km2,其中耕园地2.79万hm2(41.83万亩);移民迁移线以下居住人口84.75万人,房屋3 473.15万m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按照三峡工程“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三峡移民工程分4个阶段连续实施。1993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式开始,2009年底,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任务如期完成,累计搬迁移民129.64万人,复建各类房屋5 054.76万m2,移民总体得到妥善安置;各项重建任务均已完成,库底清理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务院验收组阶段性验收,满足了水库分期蓄水要求[1-2]。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工作自1992年起至1997年止,历时6 a。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适应国家政策及相关规程规范调整的需要,解决移民搬迁安置中出现的突出问题,2006~2007年进行了移民安置规划及概算调整。移民安置规划阶段,共形成规划报告600余本,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为三峡百万移民顺利搬迁、三峡枢纽工程成功建成及效益正常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主要成效 (1)移民安置规划任务全面完成,有力支持了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三峡水库分期蓄水。三峡移民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移民人数最多的工程,其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为库区百万移民绘制了美好蓝图,并从技术上保障了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如期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讲课教案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2012-03-22 15:49:45)转载▼ 标签:黄万里三峡工程三峡水库三峡大坝三峡库区杂谈分类:教书育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

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长江三峡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必修3 授课课时:第1、2课时总课时:16 授课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常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及补充讲解,掌握字词音、形、义,完成“思考与练习1、2”; 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作者、三峡及背景知识;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 4、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三峡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及不同的写景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5、结合三峡风光图片及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音、形、义;2、掌握写景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紧扣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并【投影展示】歌词。相信大家在刚刚听过的歌曲中已经体会到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它的气魄,它的情怀,令人情绪高亢。 【提问】:对于长江三峡,大家知道是哪三个峡的合称吗?除了三个峡的名称,你们对长江三峡还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老师简单介绍,【投影展示】:“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这段文字是《辞海》上对“三峡”的注解。其实,随着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三峡瑰丽雄伟的美景已不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将要跟随刘白羽的叙述、描写,一起去领略老三峡的壮美风光。 首先了解作者简单的文学常识。

二、教授新课 1、作者、背景简介 【投影展示】补充资料,请学生朗读两段文字,并记下要点。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艺奖。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草原上》、《幸福》、《五台山下》等;散文集《芳草集》、《秋阳集》、《红玛瑙集》、《腊叶集》、《天籁集》等;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兰河上》;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投影展示】:《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录在《刘白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长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的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辉灿烂的图景。 2、通读全文,解决字词音、形、义 之前已经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希望大家通读全文,结合书上提供的注解,掌握本文字词的音、形、义。下面我们就利用课堂时间,请大家来分段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有关字词的两项练习。 请学生上黑板完成“思考与练习1”。【投影展示】: 启碇(dìng)绛紫(jiàng)夔州(kuí)瞿塘峡(qú)瑰丽(guī) 对峙(zhì)崆岭(kōng)草坂(bǎn)汩罗江(mì)秭归(zǐ) 抛锚(máo)滟滪(yàn)(yù)跋涉(bá)(shè)澎湃(péng)(pài) 请学生齐读两遍。 请学生结合书上注解,说出下列短语或成语的意思,教师补充讲解。【投影展示】: (1)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2)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 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人教大纲版选修2

§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理解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 2.了解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和特色,理解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3.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意义和模式,通过与一次性补偿的比较,理解实行开发性移民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对其进行印证和加深认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三峡移民这一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在社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并增长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三峡移民安置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看待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些大型工程措施。 德育目标 1.通过对三峡移民安置的全面了解,体会到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注,从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2.在移民安置条件的分析中,加强对环境容量的理解,进一步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与有潜在的环境容量、就地后靠的安置特点、工程周期较长、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等方面。 2.开发性移民。这是一种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的好方法,比一次性补偿有很多好处,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懂得其具体操作措施。 ●教学难点 对“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和“农村移民安置要立足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的理解。 ●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阅读各种位置图、景观图来分析认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和移民安置的条件等;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实现问题的探讨,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或将相关图表制成投影片供教学之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江苏大丰市认真落实三峡移民措施,使移民乐于新家乡的生活与工作”,由录像引出移民问题。 (承接)与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一样,长江三峡工程作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特大工程项目,将在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供水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与此同时,它不可避免地将引发一些不利问题,如三峡工程建设会造成水淹、占地损失和移民搬迁问题,因此也遭到一部分人反对。关键问题是要权衡利弊,及早预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控制负面影响。本单元第2、3两课将分别介绍两个问题。在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众

2019高中语文1.1.2(长江三峡)课前预习学案人版3

2019高中语文1.1.2(长江三峡)课前预习学案人版3 刘白羽 【课前导航】 〔告别三峡〕 三峡工程蓄水后,江水改走明渠,库区内主要人文和自然景观有39处被全部或部分淹没,小三峡内的古栈道将被淹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旅行社为了寻找三峡旅游的卖点,打出了“告别三峡游”的广告,什么“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以至于国内外许多人均认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昔日的景观不复存在了。 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神女峰依然秀丽,夔门依然雄壮,白帝城有幸保存。白帝城四面环水,景色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而新景更添秀色,三峡更具魅力。集幽、秀、奇、险、怪、美于一体的小三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妙佳境神女溪、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和库区成为人们更加关注和游览的景点。让我们一同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欣赏她靓丽的本色。 【随堂演练】 【一】课文基础 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B.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历程。 C.昨天,在下夜班时他被一辆货车撞倒受伤,然后逃之夭夭。 D.整天忙着工作,他已经快有一个多月没有回来过了。 BA项“粮食”前加“使”C项“逃之夭夭”的主语不明D项删去“快”或“多” 出的重点,虽然是“淡淡的印迹”,却被“深藏”。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 ○1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 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2.理解三峡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3.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条件和移民安置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好处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库区移民安置知之不多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法 六、讲授提纲: 一、移民概况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

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二、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1移民数量大: 现有两省市21个县的84万人口(1993年统计)需移民;预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时,移民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人口,但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人. 2.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由于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3.库区经济、科技和文化贫困落后: 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 4.移民思想复杂多样: 由于安置移民涉及量大、面广,如若安置不当,将会影响地区安定。 三、移民安置条件 1.库区有较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 2.移民大多可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3.移民安置有足够的时间 4.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四、开发性移民 1、基本概念

第5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案(高三地理大纲版).doc

•备课资料 宜昌移民安置模式 (1)调整责任田安置移民即:“调整责任田,延长承包期,一次包到位”;(2)城郊型安置移民形式,即:“籍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籍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 (3)生态农业安置形式,即:“由上林地风景,农田林果相间,田沟路场配套”;(4)高效农业安置形式,即:“统一开发建基地,发展科技增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5)庭院经济安置形式,即:“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配套水电路,自然连成片”;(6)后靠创业安置形式, 即:“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配套猪沼果,后靠建家园二(7)外迁移民安置形式。安置农村移民必须以农为主,以土为本。为此,我市在1985年至1992年移民试点期间,就注重高标准开发经济园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共完成改土建园 2672公顷,定植果苗1790公顷,为实现高效农业试验区蔬菜基地、脐橙基地、茶叶基地、板栗基地、花卉基地。引进培育了美国罗脐35号脐橙品种,发展了夏橙、血橙、枇杷、文妲柚、奈李、浅刺板栗、宜昌大茶叶等,形成了一山一品,一村一品。 耕归县移民情况简介 排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将淹没1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动态移民10 万人,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大县。儿年来,耕归县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对农村移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确立了“高标准后靠,大部分外迁,鼓励投亲靠友”的移民安置原则,确保移民搬迁有房住,生活能乐业, 开发有前景,致富有希望。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完成移民搬迁6.8万人,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稳定。 在外迁安置上,认真做好安置地的选址和规划,确定了有利于移民发展的安置地,并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移民积极外迁,同时切实搞好政策兑现。全县巳有农村移民1.5万人远迁到全国20个省市(其中湖北省内占98%)安家落广。安置地对移民的生产、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移民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环境,恢复了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没有出现移民返迁库区。 在后靠安置上,税归县按照“开发、配套、搬迁、销号”四统-的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狠抓改土建园,兴修水利配套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后靠移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全具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郭家坝镇桐树湾村在“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猪一沼一果农业生态一体化;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对水利设施实行“股份制投资, 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有偿化使用”的管理模式,达到了以水养水,以水兴水的效果;水田坝乡龙口村创立的“一户一个院,—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安置模式,使移民生活在花果飘香之中;沙镇溪镇创立的“线上承包,线下转包,分户调补,- 步到位”的调补责任田模式,使该镇21个村1626名后靠移民两头经营、双向收益;茅坪镇银杏沱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巳形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的特色经济。 拂归县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 全县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环境治理工作。累计治理水土流失而积1237平方公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观。2003年国家决定加大投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耕归县把移民资金视为“救命钱”。在具体管理中,坚持实行“集体决策到项,分工负责到块,一支笔审批到位,按进度拨款到帐,跟踪审计到据”的管理办法;坚持移民经费、任务双包干,采取限额规划、合理布局、计划调控、项目管理、政策兑现、进度拨款、验收销号等具体措施;坚持“源头”管理,创立了“村帐乡镇管,乡镇帐县监督”的管理模式。经过运作和完善,保证了移民经费的安全完整运行。 耕归县移民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近儿年来耕归县与全国各地广泛建立了友好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一、引言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流域的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移民管理工作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移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移民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应当是整个移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纲领。 本文将围绕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移民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三峡工程移民现状 1. 移民背景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和人力资源,而三峡库区内原有居民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移民的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移民工作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 移民问题 由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建设和运营,移民的工作安置问题是一项长期大规模的工程。移民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移民的安置与搬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与生计保障、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移民问题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足、安置房源不足、社区建设不完善、就业条件不稳定等情况。 3. 移民影响 三峡移民只是一个概念,其含义应该放在三峡大坝和移民地区的相互关系上来讲。毫无疑问,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家庭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身的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移民会直接影响社区的繁荣与稳定。移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也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三、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目标与原则 1. 目标

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外迁移民安置

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外迁移民安置 验收表填表说明 为规范外迁移民安置验收表的填写,依据《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外迁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方案》规定,特制定本填表说明。 一、验收表1—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外迁移民生活安置验收表 该表是以安置县(区)为单位,将三峡外迁移民生活安置状况填写到安置点(村、组)的验收表。 (1)支配生活安置户数、人数,依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移民开发局和安置省(市)及县(区)下达的支配文件填写。 (2)实际生活安置户数、人数,指外迁移民迁入到安置地时,实际完成生活安置的户数和人数。其中生活安置人数不包括随迁人口。 (3)宅基地划拨户数和总面积,指外迁移民迁入到安置地时,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宅基地户数和划拨宅基地总面积。宅基地面积是建设用地面积的一部分,系指房屋外轮廓线之间水平投影面积和移民户家庭院坝面积,不包括道路、宅前路、公用设施等公共用地面积。 (4)房屋建设(或购置)面积,指外迁移民迁入到安置地时,移民自建房屋、购置当地居民闲置房屋和当地政府为外迁移民统建房屋的建筑面积。砖混结构的房屋是指承重墙体为砖(石)、柱、梁、楼板和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的房屋。砖混结构的户数是指外迁移民的住房主要为砖混结构房屋的户数。 (5)户籍手续办理户数,指安置地公安机关已发放户口簿的户数或已办理入籍手续的户数。 此外,外迁移民生活安置其他手续办理状况在验收报告中说明。 (6)基础设施状况,指外迁移民饮水、供电、行路、电视等基础设施状况。 用自来水户数是指通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的户数;用井水或蓄水池水户数是指移民自行和由集体组织打井供水(或修建蓄水池,通过管道供水)的户数。 通电户数是指电力线路入户并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须要的户数。 通路户数是指居住在等级公路或等外公路或机耕道两侧,或距上述道路500米以内的户数。 用有线电视户数是指有线电视线路入户并能收到信号的户数。 用无线电视户数是指接收无线电视放射台(塔)电视信号户数和运用卫星设备接收电视信号的户数。 此外,对外迁移民安置点的通信、就医、子女上学等公共设施条件状况在验收报告中说明。 (7)验收评定填写“合格”或“不合格”。合格标准是指生活安置(人数、户数)、宅基地划拨、房屋建设(或购置)、户籍手续办理等支配任务全部完成,人均(户均)宅基地面积、房屋面积达到政策规定要求,安置点基础设施条件总体达到了当地同期水平。 二、验收表2—长江三峡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外迁移民生产安置验收表 该表是以安置县(区)为单位,将外迁移民生产安置状况填写到安置点(村、组)的验收表。 (1)支配生产安置户数、人数,依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移民开发局和安置省(市)及县(区)下达的支配文件填写。 (2)实际生产安置户数、人数,指外迁移民迁入到安置地时,实际完成生产安置的户数和人数。其中生产安置人数不包括随迁人口。 (3)承包耕地,是指外迁移民迁入到安置地时,当地政府通过划拨、购买、调整等方式用于安置移民的耕地面积。分别按水田、旱地面积填写。 此外,外迁移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手续办理状况在验收报告中说明。

【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五单元 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大纲人教版

第5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一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知识归纳 ⎪⎪⎪⎪⎪⎪⎪⎪⎩ ⎪⎪⎪⎪⎪⎪⎪⎪⎨⎧⎪⎩⎪⎨⎧⎪⎪⎭⎪⎪⎬⎫⎪⎪⎩⎪⎪⎨⎧民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开发性移民全国支援政府重视置措施 农村移民也要有具体安问题一般不存在重新安置的多数移民非农业人口大多数可就近后靠安置库区移民相对分散移民安置条件关系重大 难度大规模大可能的移民返迁影响乡土观念风俗习惯科教落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学法建议 1.学习本节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三峡移民艰巨性的表现及原因。 (2)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 (3)开发性移民方针的优越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比较分析开发性移民与一次性赔偿移民的区别和利弊: 区别:一次性赔偿移民即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开发性移民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利弊:一次性赔偿移民利少弊多,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赔偿费用完,移民生活往往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而开发性移民既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又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1. 学习本节内容要善于联系实例分析,例如分析湖北秭归县桐树湾村“猪一沼一果”良性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思路分析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高二地理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教案人教版

高中地理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教案人教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有关概况; 2.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三峡概述 1.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 km左右的河段。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参照课本图5.5)。 古诗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对吗?(不对。西陵峡最长而非巫峡。) 2、长江三峡地区 长江三峡地区是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其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3、长江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又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它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组成。其主要设施及规模如下表5-1所

工程工期: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二、工程的意义与作用 1.防洪 (1)长江洪水灾害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最为严重,仅20世纪就发生了四次特大洪水灾害(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造成长江水灾的原因如下表5-2所示: 问题: ①为什么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水从三峡进入平原后由于水流平缓,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人工又不断的加高河堤,致使部分河段水在“高处流”。长江上游洪水流出三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版 (2)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 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1.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2)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3)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4)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 知识结构: 发生区域正面效应(有利影响)负面效应(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主要在库区 具体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 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 防治;③有效控制洞庭湖的萎缩和 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 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 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造成 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可能诱发 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 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库区和库 尾泥沙淤积加重;⑦孳生蚊虫,影响健 康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洪 (2)开发性移民 (3)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2. 难点 (1)开发性移民与补偿性移民的区别和利弊 (2)“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 三. 具体内容 1. 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江河治理和水利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造成河流径流呈现巨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对主要大江大河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成就巨大,但一些主要大江大河的抗洪能力仍然较低,遭遇特大洪水危害的危险性日益增大。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江河治理,是持续稳定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 案优秀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 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2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 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 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提问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明确: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 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提问3: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 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明确: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 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 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 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因花了不少时间在整理字词上,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过重,后面处理得 较为仓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