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美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美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2012年第4期

2012年3月8日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美国统计质量控制和评估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设计管理司徐荣华张英花成金璟

目前,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注重从用户的角度来评价数据质量,强调用户对统计信息的满意程度;二是认为数据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应从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多方面来衡量。为尽快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统计质量评价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统计质量控制和管理办法,建立我国统计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统计设计管理司于2011年组织了统计质量控制体系理论与实践赴美培训团。

通过学习交流,我们对美国主要统计质量标准和美国主要统计机

构如何控制和评估统计质量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并深受启发。本文从介绍美国统计体制、主要统计质量标准入手,重点研究总结美国普查局控制和评估统计质量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旨在提出加强我国统计质量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美国统计质量标准

美国联邦信息质量指南。

(一)

(一)美国联邦信息质量指南。

美国是分散型的统计体制,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负责统计工作的协调管理组织,其主要职能有:1.审批主要统计机构的调查项目;2.处理主要统计机构的信息发布请求;3.协调各统计机构间的事务;4.向统计机构和合作项目推荐财政计划;5.实施和解释数据质量法案。

OMB为提高联邦各机构统计发布信息的质量,在2002年颁布了“联邦信息质量指南”,即“保证和提升联邦机构信息发布的优质性、客观性、有用性和完整性的指南”(Guidelines for Ensuring and Maximizing the Quality,Objectivity,Utility,and Integrit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ed by Federal Agencies)。在该指南中,OMB将质量(Quality)定义为一个合集,具体包括了客观性(Objectivity)、有用性(Utility)、诚信(Integrity)。

具体来看,客观性是指信息内容和信息发布是否准确、可靠、无偏。为保证信息的客观性,要求提供完整、准确和简明易懂的关于统计调查过程的文件资料,描述各种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误差来源。有

用性是指发布的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满足用户需要。通过内部评估、用户满意度调查、对统计需求的预期、开发新统计产品等途径,从具体专业数据用户、研究者、决策者和公众的角度,来考虑联邦机构公布的数据信息是否有用,保证联邦统计数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以此为标准来开发新的统计产品和服务。诚信是指信息安全和信息保护,避免信息被非法泄漏,避免在统计信息上的腐败和做假行为。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信息保护法规和行政条款,如隐私法、信息自由法、机密信息保护和统计效率法、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等,对外承诺联邦机构收集的个体信息资料只用于统计目的。

可以说,“联邦信息质量指南”不仅阐述了信息质量的深刻内涵,而且也为联邦统计机构提出了信息质量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即信息的客观性、有用性和诚信。

(二)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

在2006年9月,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力保证各联邦统计机构的信息产品符合“联邦信息质量指南”的要求。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在总结、推广和应用联邦统计机构的最佳统计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STATISTICAL SURVEYS)。这个标准化文件详细记录了所有联邦统计机构必须遵守的统计专业准则以及所有统计活动必须达到的质量水平和预期目标,是规范联邦机构统计调查项目工作流程、保证联邦机构之间统计活动一致性和协调性的纲领性文件,也是

用户了解联邦机构统计工作过程的重要文件资料。它对统计项目从调查目的、调查方法、汇总估计、质量控制到数据发布的整个过程作了十分具体详细的规定,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附有实现这些标准的最佳统计实践指南。

“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的制订是对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数据搜集、处理、发布等各环节的规范和约束,是调查数据质量的技术性保障。具体包括7个部分,共20条标准:

1.统计概念、方法设计部分,具体包括调查计划(Planning)、调查设计(Design)、调查回答率(Rates)、调查体系(Systems)等4个标准;

2.数据收集部分,包括制定抽样框(Frames)、填报者范围(Respondents)、数据收集方法(Methodology)等3个标准;

3.数据加工和编辑部分,包括数据编辑(Editing)、不回答的分析和回答率计算(Non-response Analysis and Response Rate Calculation)、编码(Coding)、数据保护措施(Data Protection)、评估(Evaluation)等4个标准;

4.估算和预测部分,包括估算和预测方法(Developing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1个标准;

5.数据分析部分,包括分析和报告计划(Analysis and Report Planning)、推理和比较(Inference and Comparisons)等2个标准;

6.审查程序部分,包括数据质量评估(Review of Information

Products)1个标准;

7.信息产品发布部分,包括信息发布(Releasing Information)、数据保护和避免泄漏(Data Protection and Disclosure Avoidance for Dissemination)、调查文档(Survey Documentation)、文档和公共使用的原始数据发布(Documentation and Release of Public-Use Microdata)等5个标准。

二、美国普查局统计质量控制和评估的经验做法

作为美国最大的统计机构,在遵循OMB和美国普查局的上级机构—商务部的信息质量指南基础上,普查局早在2002年10月就发布了自己的信息质量指南。近年来,在对OMB和其他统计机构的标准不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普查局于2010年5月发布了最新的统计质量标准,作为普查局各项调查统计质量控制和评估的依据。普查局在制定、使用这项标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一)细化标准分类,明确标准的质量目标。

秉承联邦“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普查局的统计质量标准也包括了7个方面20个具体准则。为了切实保证和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普查局将这些标准进行分类,并且与联邦信息指南规定的三个总要求相结合,明确了不同工作环节的标准应实现的信息质量目标。

首先普查局将统计质量标准分为两大类,一是流程标准(“A”到“F”),根据信息产品开发和公布的不同流程而组织制定。二是支持标准(“S”),作为流程标准的辅助标准。流程标准包括:A.规划与

发展;B.收集和获取数据;C.捕获和处理数据;D.生成估计和测量;E.分析数据和报告结果;F.发布信息支持标准。支持标准(S)包括:S1,保密标准;S2,数据和文件管理标准。

保证和提升统计质量有用性的标准有:规划数据项目(A1),开发数据采集工具和辅助材料(A2),制定和实施抽样设计方案(A3),获取和使用行政记录(B2),审查信息产品(E3),发布信息产品(F1),为增加信息产品的透明度提供支持文档(F2)。

保证和提升统计信息客观性的标准有:规划数据项目(A1),开发数据采集工具和辅助材料(A2),制定和实施抽样设计方案(A3),确定和实施数据收集方式(B1),获取和使用行政记录(B2),捕获数据(C1),编辑和输入数据(C2),数据编码(C3),为多种源头的数据建立连接(C4),从样本直接估算(D1),用模型估算(D2),测量和显示非抽样误差(D3),分析数据(E1),报告结果(E2),审查信息产品(E3),发布信息产品(F1),为增加信息产品透明度提供支持文档(F2),地址信息质量问题投诉(F3),数据和文档管理(S2)。

保证和提升统计信息诚信的标准是保密性(S1)。这是个目标性标准,因为所有统计数据质量标准都包含了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者发布的要求。

(二)严格规定统计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普查局的统计质量标准适用范围是所有由普查局发布的信息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的活动,包括向公众、赞助商、合作伙伴或其他客

户提供的统计产品。所有普查局的雇员和宣誓就职的特殊员工以及与普查局合作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这些标准约束的信息产品可以采用印刷、电子或数字格式(例如,网络、CD、DVD和磁带),具体包括:新闻发布稿件;普查局出版物;工作底稿(包括技术文件或报告);专业论文(包括杂志文章、书籍章节、会议文件、海报和书面的研讨意见);摘要;项目研究报告;对外(如研讨会、大型会议等)的公开讲义;用来演示的讲义;表格和自定义表格;公众使用的数据文件;统计图表、数字和地图;以及传播这些信息产品的文件。

同时,普查局对这些标准不适用的范围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用于普查局内部不向公众传播的信息产品;提交给商务部内部使用的信息产品;用于普查局和商务部管理、不向外部提供的内部程序或者政策手册;普查局行政或管理流程中的信息产品;为满足信息自由法的要求而发布的信息产品;仅用于普查局机构间、机构内部的交换文件或者用于普查局以外的个人但不包含数据、不涉及分析或方法论信息的文件等。

为了广泛用于普查局的统计项目和产品,统计质量标准描述较为广义,只列出标准的各项要求,没有列出达到各项要求的具体做法。同时,每种标准都有配套的关键术语列表,有些标准还附有事例。

虽然要求每个调查项目都必须执行所有20项标准,不过具体实施中,项目负责人还需兼顾统计数据质量和项目规模,这里的项目规

模是指满足所有标准要求时所涉及的预算、进度和资源等。如果项目负责人认为满足某个标准要求不可行,可以启动豁免程序。这时项目负责人要提交豁免文件,来论述此项目放弃执行某个统计质量标准的充足理由。豁免程序的出台,一方面保证了统计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为以后的统计质量标准修订,积累了处理标准外特殊情形的变通方法。

(三)设置统计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人员职责。

为提高联邦统计数据质量、改进统计工作实践,早在1975年美国成立了联邦统计方法委员会,由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管。委员会成员由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选定,由联邦统计机构的总统计师、经济学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包括:1.通报影响联邦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技术方法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和措施。2.收集、评估和发布关于联邦统计机构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工作实践的信息。3.对联邦统计机构中应用的统计估计方法、调查设计、调查误差、行政记录利用以及数据发布、数据质量等统计方法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4.为不同联邦机构的统计专家提供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推进和支持联邦机构之间统计合作研究。

美国普查局也建立了自己的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不同调查项目组统计研究和方法分部的负责人。美国普查局人员工作组织模式是跟着项目走的,主要有经济项目、人口统计项目或十年一次人口普查项目等。他们将一个项目组称为一个总部,将分别负责

项目规划、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等各个环节的机构称为分部。其中,统计研究和方法分部负责项目统计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外勤和信息技术分部负责调查中数据收集、传输和处理,其他分部为项目组提供各种的行政、后勤和战略支持。也就是说,美国普查局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分布于各调查项目组中。详见表1。

表1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成员分布情况

项目总部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成员

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总部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统计研究分部负责人

人口统计项目总部人口统计方法分部负责人

经济项目总部经济项目统计方法和研究办公室负责人

其他总部统计研究和方法论中心负责人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委员会有权对普查局项目的制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每个调查项目采用的统计方法和实施办法合理可行。具体来看,普查局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强化对普查局统计质量标准的认识和遵守意识。2.审查豁免请求,并就豁免申请是否批准向项目负责人提出参考意见。3.定期进行标准的审查和评估,即研究标准的执行好坏,并明确执行中的困难。4.对评估结果、豁免请求和普查局统计质量标准改进建议等内容进行存档。5.根据需要更新标准。

项目组的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成员(见表1)的职责包括:1.对负责和参与项目的标准执行情况提供指导意见。2.对负责和参与项

目的标准遵守情况进行辅助核查工作。

(四)建立质量审计制度,有效开展第三方事后评估工作。

如果说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成员是统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当事人”,那么审计则是对项目质量进行事后评估和改进的“第三方”。下面主要介绍普查局经济项目总部的质量审计项目(Quality Audit Program)。

1.质量审计项目的目的和内容。

质量审计项目(QAP)负责对普查局60项经济统计调查进行审计,每个项目每隔5年必须进行一次审计,每年需要审计12个项目。审计的目的是检查项目是否遵照执行了OMB的“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美国普查局的“统计质量标准”,生产的统计数据是否符合有用性、客观性和诚信的要求。

审计的内容包括统计概念、方法和调查方案,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编辑,统计产品的估计和预测,数据分析,程序审查,数据发布等7个方面。

2.质量审计项目的机构人员。

普查局经济项目总部的质量审计项目(QAP)由经济项目审计领导办公室管理,每个项目审计小组一般包括三类人:组长、统计分析专家和数学专家。审计小组人员必须是普查局的雇员,但要求没有参与过所要审计项目的前期调查。审计小组组长一般为高级审计师,负责撰写审计计划、安排审计人员分工、培训审计组成员、提出审计报

告等。

3.质量审计项目的实施步骤。

美国普查局经济项目审计实施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前期准备阶段,第二是审计阶段,第三是后期的项目整改阶段。主要工作步骤可参见表2。

表2美国普查局经济项目审计实施步骤

具体来看,前期先由经济项目审计领导办公室负责制定审计时间表,并提前6-8个月通知相关部门。具体的审计员会在审计开始前的2-4个月内挑选出来,审计开始前9周发布审计员聘用通知。被选中的审计人员要在审计开始前7-9周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OMB 和普查局颁布的质量标准、美国审计总署的审计标准和审计程序。

对一个项目的审计时间一般为4周。每个审计小组成员平均需要花费1-3周来独立审核项目文件。最后一周安排审计人员与项目组人员座谈,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审计报告初稿并最终形成定稿。阶段

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准备

阶段前6-8个月制定审计时间表经济项目审计领导办公室前2-4个月

挑选审计员经济项目审计领导办公室前7-9周

培训审计员项目审计小组组长审计

阶段

第1-3周审计小组成员审核项目文件项目审计小组第4周审计人员与经济项目组座谈项目审计小组整改

阶段未来6个月到一年

督促整改方案执行项目审计小组副组长

随后,审计小组会对调查项目提出整改计划(Program Action Plan)。项目整改计划不能改变项目本身的意义,而是促进项目的调查数据更加准确。一旦整改计划被审计领导办公室确认执行后,通常由审计小组的副组长,一般为助理高级审计师,在未来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督促整改方案执行情况,并且会逐年检查直至整改项目完全实行。

三、对我国统计质量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成立专门的统计质量管理部门。

美国虽然是分散型统计工作体制,但是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下设了专门负责统计质量管理的联邦统计方法委员会。该委员会职责明确,主要负责对主要统计调查项目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这为美国统计质量控制提供了机构保证。在美国普查局,统计方法和标准委员会的管理和组织模式,既保证了统计质量标准在各项统计中的顺利实施,又搭建了顺畅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我国对统计数据质量还没有集中管理,相应职能是分布到各个环节所对应部门中的。因此尽快形成适合我国统计现状的统计质量控制体系,在国家统计局成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统计质量管理部门,实行人员集中管理、分项目负责的组织模式,对监督统计方法制度执行和管理统计工作流程的质量很有必要。

(二)制定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

美国联邦信息质量指南、统计调查标准和准则是联邦政府统计工

作的法律基础和指导性框架文件,涵盖了统计工作各个环节,一方面,在事实上为提高联邦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感知上强化了公众对联邦统计数据质量的认可度,有利于维护联邦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普查局的统计质量标准又根据自身承担的统计工作,细化了标准分类,严格规定了适用范围和条件,有效保证了标准的贯彻实施。与美国不同,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模式,更有利于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紧对统计质量标准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目标,贯穿统计规划、制度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发布等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统计质量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在评估不同调查项目时,还应制定操作性强的、分制度的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并严格实施。

(三)建立统计数据审计机制。

美国普查局的质量审计制度,执行中严格按照联邦和部门统计调查标准,审计内容贯穿统计调查的全过程。这种事后第三方审计的工作机制极大的提高了美国普查局重大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对比美国,我国对统计项目的事后审计工作还较薄弱,对很多统计调查结果大多采取事后质量抽查的做法,而缺乏对统计调查全过程的审计,在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公信力强烈要求下,逐步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统计数据审计机制很有意义。因此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即统计数据审计领导小组,组织专门人员着手于重大统计调查项目的审计,例如大型普查和重点调查。另外,从事审计的具体人员应该因项

目不同而不同。因为审计属于第三方,应避免抽调从事某个调查的人员对本项目进行审计,而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内容和审计的周期临时集中审计人员。

(四)积极吸纳各方面专家参与统计质量评估工作。

美国普查局在数据发布前会对数据进行评审,这些评审人员既有本部门的也有外部门的,既有总部的也有来自各州的,评审中如果发现重大数据问题,会与税收、商务等部门联合进行修正,充分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有用性。我国统计工作任务较重,统计机构人员相对较少,在质量评估方面一直投入不够。因此,我们在开展统计质量的评估工作时,除了依靠本部门力量,还应积极吸纳其他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统计人才。这些人才作为统计数据的主要用户,参与到政府统计工作,既填补了专业人才缺口,又有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五)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

美国统计较早的使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输、计算、存储、应用,建立了完整基础数据库,九十年代初期就普及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现在,人口普查及各种经济信息已较大程度地通过互联网完成采集任务,统计信息的公布已基本实现由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在访问中,我们看到了世界银行数据库的精彩演示,听到了住户调查时GPS 工具的辅助功能。这些在数据采集等环节中计算机辅助运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收集质量,减少了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我国在各

项统计调查工作中也应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一、质量管理职责 1、组织领导。 2、总经理质量责任制。 3、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4、质量管理制度。 5、质量奖惩考核办法。 6、质量管理网络图。 二、生产设备、测量器具的管理 1、设备管理制度 2、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4、设备检修制度 5、检测仪器、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 三、技术文件管理 1、原料质量要求 2、包装材料质量要求

3、工艺文件明细表 4、技术管理制度 四、采购质量控制 1、采购原辅材料、通用包装的质量控制制度 2、委托加工品质量控制 五、工艺管理制度 六、产品质量检查 1、质量检验机构 2、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3、检验结果的处理 七、安全生产制度 一、质量管理职责 1、组织领导(总经理)负责全公司的质量工作 2、总经理质量责任制 (1)实行工厂方针目标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掌握生产动态的同事,要掌握质量动态,在检查生产任务的同时,要检查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以保证企业全面完成生产任务。 (3)组织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解决生产中遇到质量问题。 (4)审核公司检验报告,批准工艺文件,不合格原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退货。

3、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用户第一。 (2)质量目标:出厂成品合格率达到100%,努力实现产品的零投诉,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4、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方针贯穿于全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从原材料进厂、加工到售后服务,自始至终要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 (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良好的工作质量,通过不断提高工序质量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多满足客户要求的成品。 (3)总经理应重视质量,组织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分析质量工作情况:处理重大质量问题;表扬和奖励为产品质量做出显着成绩的员工。 (4)生产部主任负责组织生产人员实施总经理下达的生产任务,及时把有关质量问题反馈给总经理。 (5)采购人员要保证采购的原材料及外购件的质量,经检验或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把握好“进口”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及包装材料要上报总经理批准后退货。 (6)仓库保管员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及包装材料有权拒绝验收入库。 (7)生产工人应严格遵守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做好生产记录,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8)检验人员应及时按规定对主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认真做好质量检验的原始记录,对检验报告的数据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人为总经理。 (9)销售人员应及时把有关质量问题反馈给总经理。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环节的保证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从施工一开始就要注重提高每个参建人员质量意识,每道工序、每个项目都要坚持按规范、按程序、一丝不苟的进行,绝不允许留下任何质量隐患。 制定质量目标,开展目标管理。我们对该工程制定的目标是:一次检查合格率达标100%,优良率95%以上,争创省、部级优良工程。 一、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实行自检→抽检→验收签证→存档。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每个项目都严格按以上程序进行,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质量检查,实行奖优罚劣。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作用,用科学的数据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试验人员及试验设备,保证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及时检验,并及时反映质量动态,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1、项目部和试验室负责所有试验器材的鉴定与管理。 2、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3、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计量器具按要求定期进行校对、鉴定。 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原则,对各施工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逐级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 2、凡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纸施工,屡教不改或者发生质量事故,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停工、罚款直至驱逐出场。 3、凡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施工、质量优良,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4、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监理工程师评价等形式作为依据。 三、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与各施工队共同制定全段工程质量目标,提出要求,明确任务,落到实处。 施工队制定管理段工作创优措施,分期实行计划,落实任务,确保全段质量全优。 各施工作业班组,要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保证、精益求精。 主要措施: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发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银监 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节、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1) 第二节、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1) 第三节、岗位培训制度 (2) 第四节、技术复核制度 (2) 第五节、技术交底制度 (2) 第六节、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 第七节、材料采购、检验制度 (3) 第八节、混凝土、砂浆试块制作、养护、试压制度 (3) 第九节、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4) 第十节、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评定制度 (4) 第十一节、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5) 第十二节、成品保护制度 (5) 第十三节、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5)

第一节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一、项目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用户至上。 二、项目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设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管的质量安全科,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施工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部位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到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四、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层层落实,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坚持做到每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自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处理好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五、隐蔽工程施工前,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查验,经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后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六、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复试,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入隐蔽工程的施工。 七、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及时作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八、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第二节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一、图纸会审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按工程类别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查阅熟悉图纸、了解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参加图纸会审。 二、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由组织会审单位将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另出修改图纸),监理(建设)单位、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 统计数据质量是对整个统计工作最为公正的评价,是统计工作核心的内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准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多方的需求。综合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需要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问题表现 (一)质量控制规范缺位 由于质量控制的规范缺位,导致统计机构与用户及社会之间很难实现有效沟通,很多数据用户和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没有认识,关于统计对数据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以及控制结果缺乏了解。因此,即使我国的统计一直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统计数据的用户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仍然非常不满。 (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片面化 统计数据的全过程控制取得较大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集中在几个项目领域,应用范围狭窄。多数统计数据质量缺少全程控制,很多环节出现疏漏。对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较高,但是在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考虑较少,数据的相关性得不到控制。而在人员方面,对于统计系统内部人员控制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统计系统以外的,占统计工作人员的基层人员却缺少控制。 (三)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 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统计工作和研究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而经常性的数据质量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偏于事后分析评估,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分类预防控制措施不足,对误差模型的应用也很少。统计调查制度上对于事先控制措施,比如将填表要求中的逻辑审核关系、平衡关系应用于质量设计等内容比较少,而在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中,对于将评估的结果或者结论应用在下一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方面,也没有充分的体现,事后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数据的质量控制组织活动不能实现较好的结合。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虽然已经制定,但是缺少具体的支持措施,比如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职权、义务不清晰,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规范等。

(完整版)企业质量控制制度

企业质量控制制度 目的:规范企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完成使其在质量保证、质量检验、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文件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范围:适用于贵州三维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 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工程部。 内容 1 总则 1.1 为加强企业管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质量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1.1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企业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1.1.2 企业设立具有行使权力的技术工程部门,负责对各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与监督检查。 1.1.3 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行业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执行。 1.1.4 凡是企业开展的各项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2 企业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工程方案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 2. 1. 技术工程部门主要职责: 2.1.1. 全面熟悉和执行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等合同文件,提出设计图纸中明显的错误,予以纠正,并按监理工作管理办法报业主。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组建满足本工程需要的工地实验室,独立平行抽检频率不小于20%。 2.1.2. 负责审批承包人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分项工程施工计划、方案及材料的标准试验报告,报业主备案;审查承包人提交的现金流动计划,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检查督促计划的执行和现场人员设备的合理调配。 2.1.3 审查、核实、签认承包人的工程计量和支付证书,并报业主审核认可支付款项。2.1.4. 主持工地会议,研究和尽可能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1.5.控制和评价工程质量、搞好图纸复核,向承包人签发工地指令和图纸,对不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工程,有权指示承包人返工,情节严重或由于安全原因,可暂时中断工程进行。 2.1.6. 管好合同段的资料档案,如工地日志、记录、工程图片、报表、图纸等均有专人保管,建立必要的档案管理制度,审核承包人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和工序的划分方案,定期检查承包人内业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 2.1.7. 负责督促、审查承包人对已完成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写工作。 2.1.8.尽可能防止索赔。对发生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其中索赔、延期等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后,须报业主。 2.1.9. 负责工程变更的现场把关,对工程变更提出审查意见按程序上报业主。 2.1.10. 按期编写监理月报等有关报表。 2.1.11. 审核承包人的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质量验收单、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签认中间交工证书,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 2.1.12. 在工程出险时,应在合同条款允许范围内对所受的损失出具审查意见,使业主和承包人所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并能及时从保险公司得到相应的补偿。 2.1.1 3. 负责检查承包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使各项措施得到执行;检查施工队伍能力情况,对施工进度、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通知承包人调整或撤消。 2.1.14. 督促承包人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 2. 监理人员守则 2.2.1.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监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检查制度,做到科学公正、诚信守法。 2.2.2. 严格按照合同规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开展监理工作。 2.2. 3. 认真学习,不断提高监理业务素质。熟悉设计文件、合同条款及有关规范,坚持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工作态度。 2.2.4. 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反映监理情况,及时妥善处理问题。 2.2.5. 深入施工现场,搞好旁站监理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控制,及时做好工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对国家和用户高度负责,为了使设计文件,施工标准,合同约定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质量、工程品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特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下: 1.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标准运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 2.认真搞好项目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教育,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抓好职工培训,争创优质工程。 3.努力学习,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优化工艺提高功效,全面推行样板墙制度,以点带面,确保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对“四新”技术,明确重点,详细具体,注重可操作性。 4.在认真搞好图纸会审,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审查)管理,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强化组织技术交底,强化积累技术质量的全面、科学、准确、及时。

5.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材的质量,严格选择分包商,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信誉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验评价,各供方之间的比较,最后中和评价,选定工作关系,在使用前严格进行:1、书面检查,2、外观检验,3、理化检验,4、无损检验等四种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6.实施工序质量监控,通过对工序活动条件(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和工序活动效果(即工序的过程标准)两个方面监控,通过管因素、管过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过关、转向事前、事中控制。 7.及时准确留存质量过程成果,如砂浆、砼试块,钢筋焊接等施工过程试件,必须及时做好,专人养护、专人送试,及时留档。 8.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强化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俗称质量三检)和专业检查(施工组项时检查,项目部每月两次综评验测)工程隐蔽验收、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实施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班组个人奖罚分明,兑现整改坚决及时。 9.从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入手,加强成品保护,按正确流程施工,不颠倒工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按正确的施工方法,保护方法保护好前道工序产品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更,能源统计的变革。每一次制度改革,都关乎统计数据的质量,改革的好坏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统计改革的亲历者,抱着抛砖引玉态度,提几点自己对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甚至引出前辈、专家的大思考,对以后规模工业统计改革也能有所裨益。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的生命,我想从基层统计工作的流程入手,只有每个流程的质量都得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会有保障,通过流程解剖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从事的是规模工业统计,就以规模工业统计为例。就规模工业来说,一张报表的完成基本上要经历报表收集—录入审核—反馈修改—汇总上报四个流程,规模工业最重要和最常态的报表是产值报表和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行业通常所称的201表和202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报表的四个流程,以此来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流程是报表收集。201表省统计局要求的上报时间是下个月的4号中午12点之前,为了能够顺利收集各区

县和企业报表,我们市统计局要求他们分别在2号和1号之前上报,县统计局收集报表就更加靠前了,通常都安排在月底之前上报。然而企业断帐的时间却不尽一致,部分企业要到下个月的上旬才能出初步数据,有些集团公司或总厂由于要收集下面分公司或分厂的数据,就难免还要晚一点。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催着要报表,另一方面数据出不来,企业怎么办?要么先报个预计数应付一下,要么迟报或者拒报,但是迟报或拒报就会违犯《统计法》,面临处罚,所以通常企业都选择预计上报。众所周知,企业上报数据是我们统计数据的源头,源头上的数据把握不准,势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但是如果要保证数据质量就要牺牲一些时效性,如何既保证准确性又不失时效性呢?这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两难抉择。 统计报表的第二个流程是录入审核。这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县市和企业上报的数据准不准确,报表内有没有逻辑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有没有互相匹配和验证,都要靠我们这个流程来发现和纠正。这个流程的数据质量如何控制?就要靠我们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报表处理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有电脑审核还会有什么错误审核不出来吗?统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审核错误修改就是了,不需要太高的业务素养。其实不然,电脑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根据程序中的公式来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XX公司项目管理及质量审批程序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广告服务、工程咨询等项目的实施及质量管理,制定并颁布本规定(项目管理实施流程见附件1,项目文件质量把控流程见附件2)。 2.项目项目文件分类实施二级、三级审核程序,项目文件完成公司内审核程序后方可加盖公司章外送评审。 3.董事长/总经理可随时对任何一份项目文件进行抽查,并可要求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文件存在的重大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审核。 二、项目立项 4.合同签订后,各部门项目负责人将合同文本正本交总经办进行登记备案,并交由办公室建立经费核算帐号,即完成项目立项。 三、项目开工报告审核 5.项目承接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开工报告,并对开工报告的质量负责。 6.开工报告编制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广告可行性进行初步识别,识别出项目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初步解决思路。 7.项目开工报告实行部门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制。部门分管副总经理审批时,应对重点项目及其项目文件质量审查方式作出批示。项目开工报告

经部门负责人审查、部门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生效后,项目组据此开展后续咨询及研究工作,并报总经办备案。 四、项目服务成果文件审核 8.业务部门(服务)负责人应对服务报告的敏感问题、关键内容进行整体把控,并监督管理项目实施的整个流程,以保障项目文件编制质量。 9.项目负责人是项目文件质量第一责任人,对项目项目文件质量负主要责任。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对项目文件的各个专题及整体质量进行审核把关,确保项目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各类服务规范(一级审核),经部门服务负责人、总经办审核确认(二级审核)后交由部门分管副总经理进行项目文件最终审定(三级审核),广告服务报告表实施审核、审定二级审核流程。 10.总经办负责对项目文件的总体质量进行审核把关。其中重点项目将由总经办负责协调、组织1-3名外审专家函审/3-5名专家审核会议的方式对项目文件进行审核。重点项目是指国家广告服务部、省广告服务厅审批项目,广告敏感性强的地/县级市审批项目。项目负责人按审核意见,修改完善项目文件后,形成书面修改说明,一并交总经办进行服务复核。 总经办负责根据行业类别和广告要素,设立一个外审专家库。外审专家审核费用,统一列入业务部门项目经费管理。 五、重点项目项目文件会审 11.项目开工报告审批意见中批示为重点项目且要求会议审核的,项目负责人要提请总经办组织3-5名专家召开会议对项目文件进行审核。 12.重点项目审核、审定环节可合并实行会审,各审核人同时参加会议,减少审核流转时间。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10.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1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无锡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各分部工程质量目标计划,以保证工程总的施工质量目标计划的实现。详见下表10-1 。 表10-1 分部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表

10.2质量管理体系 10.2.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为保证本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兑现本投标文件确定的工程质量目标,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结合我公司以往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从组织机构、思想教育、技术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建立符合本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详见图10-1.

图10-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反馈 质量评定 经济兑现 奖优罚劣 制度奖罚措施 完善计量支付手续 优质优价 签定包保责任状 自检、互检、交接检查 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 接受业主和监理监督 加强现场试验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 检查创优效果 制度创优措施 明确创优项目 提高工作技能 改进工作质量 总结表彰先进 测量复核 应用新技术 质量计划岗前技术培训 熟悉图纸、规范 技术交底总结表彰先进质量工作检验 现场Q C 小组 改进工作质量制度教育计划 经济责任制 T Q C 教育 作业队质量小组 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 经济法规 创优规化 贯彻I S O 9001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领导层小组提高质量意识 实现质量目标 检查落实 为用户服务 质量第一 技术保证组织保证施工保证思想保证质 量 保 证 体 系 框 图 制度保证

10.2.2 质量管理机构 建立由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副项目经理、质检负责人员参与组成的量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工程质量管理、兑现本工程质量目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负责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组织机构,领导和组织项目作业队质量小组、质量自检小组和各质量QC 小组开展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攻关和管理活动。安全质量部是本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执行机构,在进行质量专检的同时,对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质量管理“一票否决权”。见图10-2。 班组质量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作业队安全质量检查小组 项目部安全质量检查员 项目部安全质量领导小组 图10-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0.2.3 过程质量管理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

附件一: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 (试行) 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第6号主席令)开展监管统计工作的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文简称“银行”)。标准的总体框架包含5方面要素,分别为: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若干具体标准,共61条标准。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 原则1 组织领导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本行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明确政策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落实各环节责任。 具体标准: 1.1银行董事会制定明确的政策,将本行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之中,并定期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1.2银行高级管理层确立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行数据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并有效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 1.3银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亲自或委派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简称“主管领导”)组织领导监管统计工作,对制度性变革等重大监管统计事项能够及时研究部署,在资源调配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和保障。 原则2 归口管理 银行对监管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工作。 具体标准: 2.1银行总行确定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授权其负责全行监管统计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2总行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授权负责制定全行监管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提出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监管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并发现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向主管领导报告。 2.3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确定相应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监管统计工作,在总行归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相关职责。 原则3 岗位设置 银行在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设立相应的监管统计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并配备能满足岗位履职所需的资源。 具体标准: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正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作

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工作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切实落实“以质量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的管理工作方针,建立质量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使公司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活动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公司建设工程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投资开发修建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园林工程、市政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等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第三条,公司实行工程分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协调有效地进行。 第四条,公司工程分管副总经理向总经理负责,对公司的工程质量、技术负直接的主管领导责任。 第五条,总工程师协助工程分管副总经理管理工程质量、技术,协调工程各专业之间技术矛盾,处理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和关键问题。 第六条,工程技术部在工程分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向工地派出甲方现场代表和各专业技术工程师在现场对质量进行控制,组织质量评价,研究和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对工程质量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七条,甲方现场代表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现场责任人,由土建结构工程师担任,在工程技术部领导下负责协调现场各专业技术工程师,监督参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供应商的质量责任行为是否符合合同和规范要求,检查设计图纸质量、材料设备质量、隐蔽工程质量、工艺工序质量,办理现场设计、技术变更和工程量收方事项,建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台帐,对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第三章质量管理方针、方法、标准和工作流程 第八条,工程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九条,工程质量管理实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第十条,工程质量管理标准 1、符合公司制定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书》的要求。 2、符合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商签定的合同及补充协议的约定和要求。 3、符合经批准的设计施工图和技术文件的要求。 4、符合工程建设各项规范和技术标准及政府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5、保证按项目任务书、设计图、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完成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实现使用功能。 第十一条,工程质量管理按下列工作流程实施: 一、确定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1、每个项目在可研阶段完成后,由工程技术部经理负责组织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根据公司的项目任务书和投资收益计划,针对工程技术标准、材料设备的规格档次、使用年限、工程规模、达到的使用功能等质量标准,协调工期、成本、质量三者矛盾,在一周内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质量目标。 2、质量目标报经工程分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主持的专门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定稿后报总经理批准下发给每个参与工程管理的人员,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

[管理制度]商贸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商贸有限公司质量管理 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质量方针目标 (001) 质量方针 (002) 企业各部门、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制度 (003) 首营品种资质审核的管理制度 (004) 购进及验收管理制度 (005) 保管养护管理制度 (006) 出库复核管理制度 (007) 效期管理制度 (008)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009)

技术培训、安装维修售后管理制度 (010) 质量跟踪和投诉处理的管理制度 (011) 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方案管理制度 (012) 职工培训管理制度 (013) 文件、资料、记录的管理制度 (014) 内部审核制度 (015) 医疗器械召回制度 (016) 质量方针目标 质量方针:以“质量第壹”为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逐步建立的客户提供壹流服务。

质量目标:依法运营,100%从合法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率; 100%入库质量验收; 科学储存,加强养护; 100%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合法企业; 100%保障售后服务。 质量方针 1.为明确本企业运营管理的总体质量宗旨和目标,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运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关联法律法规综合本企业运营实际制定本方针。

2.质量方针,是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制度且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实施和改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力。 3.企业质量方针由总经理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运营发展目标等信息制定,且以文件形式正式发布。 4.于质量管理组织的指导督促下,各部门将企业总体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且制定出质量目标的实施方法。 5.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程序分为策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四个阶段: ⑴质量方针目标的策划: ①质量领导小组根据外部环境要求,结合本企业工作实际,于每年 定期召开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研讨会,制定下年度质量工作方针目标。 ②质量管理组织对各部门制定的质量分解目标进行审核,经质量负 责人审批后下达各部门实施。 ③质量管理组负责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的考核办法。 ⑵质量方针目标的执行: ①企业应明确规定实施质量方针目标的时间要求,执行责任人、督 促考核人。 ②季度末,各部门将目标的执行情况上报质量管理组,对实施过程 中存于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⑶质量方针目标的检查: ①质量管理组负责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的日常检查、督促。 ②每年,质量管理组组织关联人员对各项质量目标的实施效果、进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工程质量控制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9486工程质量控制制度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项目部承包工程建筑工程,必须按基建程序开展工作,图纸会审、定位放线、开工报告须及时备齐并书面报公司技术质检科,公司及时派员参加定位轴线的核验,核验符合设计要求并盖章后方可破土动工。 二、工程开工后,公司质检员须到施工现场巡回查验成效;引导纠偏,监督项目经理执行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核验建材、成品及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质量标准,发现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三、项目经理对质检员提出的整改要求,不得推诿、扯皮,对整改要求有不同看法时,项目经理部要说明情况,以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为准。 四、公司质检员到工地巡查和公司组织的生产检查,采

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项目部自检面必须100%,发现与质量目标管理有偏离时,要求立即全面纠偏,直到达标位止,并做好记录。 五、项目部承建的工程,无论是基础、主体、单位工程验收,还是工程初检、俊工验收,都必须在公司技术质检科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方可正式通知有关单位来验收。 六、为交流质量情况,研讨施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公司技术质检科不定期召开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参加)。 七、质检员要公正、科学、学法、守法依法质检,如有失职、渎职行为,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严重的,要负经济及法律责任。 八、公司质检科每月对施工现场实施一次综合性检查,公司分管领导各有关部室、项目经理、有关施工队长或工长参加,检查后通报检查结果,找出差距,落实整改措施,会后各项目部必须及时指导纠正,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直到达标为止。

公司 项目 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第二条企业每年的质量目标作为年度质量工作的依据,适用于与质量相关之各项作业,各有关部门应负责分管的质量目标项目的制定和统计工作,遵循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第三条(制定与发放)技术工程部根据当年质量目标实施情况,于年底制定下年度质量目标,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可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直接呈总经理批准。经批准的“年度质量目标”应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做为当年质量工作的依据和努力方向。定量目标应规定数据收集和汇总统计部门。第四条(统计、核查与修订)定量目标的统计部门对分管项目定时进行汇总统计,并按季度将计算依据和结果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视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内部质量审核时亦做为检查内容之一。年度质量目标的修订,需经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报总经理批准。第三章质量策划控制第五条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等时机,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策划,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策划根

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品的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过程。 第六条质量计划是在质量体系框架内,针对特定的产品、服务、合同或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企业分管品质工作的领导主导产品的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研发产品部负责新产品的立项、设计文件的输出、部品承认 书的编制。技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及完善产品的检验规范、工艺文件,并参与产品的质量验证。相关部门配合执行质量计划。第 七条质量计划制定具体为: 1.研发产品部在新产品开发、 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时机,应由专人立项并编制“项目企划书”,企划书应对产品的性能指标、市场价位、目标成本、研发费用等 作出规则,确保研发阶段产品品质。企业分管领导组织项目可行 性评审。 2.项目立项后,须确定项目经理、制订“项目控制计 划书”。项目执行期间,企业分管领导定期检查项目进度。样机交 付评审时,应按规范要求输出齐套的设计文件,并通过样机鉴定 验证,必须达到EMC、安规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样机 设计完成后,企业分管领导会同项目组、技术工程部、计划部、 采购部、品管部及营销、销售等相关人员,必要时邀请顾客代表 参加,根据企划书对样机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样机软 硬件配置的合理性、结构的可靠性、产品技术水平的适切性、投 产的工艺性以及整机成本测算的盈利性等。根据评审结果,必要 时作出相应修改。 4.样机通过评审后,应制订试生产计划,选择 合格供应商,准备试生产相关的临时性技术文件、规范等。使新 部品进货检验和试生产顺利衔接。5.计划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安排部品的采购、齐套。 6.技术工程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和有 关设计文件资料编制各类检验规范、工艺文件,并主导产品试生 产验证以及工艺流程的完善和补充。 7.研发产品部项目组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