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调和理论

调和一词来自于希腊语,是希腊时代美的形式规律,可以理解为一种代表完整性的形式秩序。我们这里调和的概念是指两种以上色彩在质与量上有着某种共同特征的画面效果,注重色彩结构的整体印象是否达到调和的感觉。“调”有配合得均匀合适、排解、化解、妥协、让步的含义,“和”有和谐、平和、融洽、和睦、适宜等含义。色彩的调和可以理解为色彩之间配合得协调、适宜、有秩序、有条理,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等,也就是达到了和谐,和谐产生美,而和谐来自于对比和调和。

配合得是否协调适宜,从形式上有不同的表现,一种是不同事物间具有的共同的特质和属性而呈现的协调;另一种是性质上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为使之达到协调而进行调整、妥协和让步的组合。即统一中又有变化、多样统一的形式规律。

调和在色彩的形式美上体现了统一律和变化律的辩证关系。也有不同的表现,一种指有明显差别的色彩,或不同性质的色彩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协调与和谐的画面关系,这个关系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位置诸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另一种是有矛盾的、对比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效果而进行的调整与组合的过程;调和是对比的对立面,但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互动互生的辩证关系。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调和与对比都是构成色彩美感的要素。

有人认为色彩的调和是秩序、是类似、是视觉的生理平衡等,我们这里从色彩的质与量上来研究色彩的调和规律,把色彩调和的基原理分为秩序性调和、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1、秩序性调和

1)孟塞尔秩序调和法

色彩面积对比的调和方法

孟赛尔的面积对比调和理论来自于他的色彩体系,以色彩量上的平衡与否来衡量调和关系。其色彩体系中任意两色若它们之间的连线穿过中心轴,那么被认为是调和的。蒙赛尔认为要实现色彩的平衡,最主要的是各色面积的大小比例,色彩强度高的面积应小,色彩强度低应该占据大面积,由明度和纯度共同构成色彩强度。这样的配置才能达到平衡和调和的目的。

把一组色彩搭配全部混合或置于混色转盘上,如果得到明度是5级的中性灰,孟赛尔的色彩调和论认为它们均为调和色。使用单色相,只变化明度和纯度的画面,全部色混合后不能出现中性灰,是要是得到该单色相的明度第5级、纯度第5级,也可以认为它们是调和的。

孟赛尔把色彩的强度分量用数字来衡量。我们选择一对补色关系来分析:红与青绿,它们在色立体中的位置表示为R5/10、BG5/5。这样一对补色,明度相等,纯度上红色是青绿色的两倍,红色要比青色绿鲜艳,如果把这两个颜色等两相混和,就不会出现中性灰色,那么为了使两色配置平衡,就需要减少红色出现的面积。孟赛尔为这样的色彩面积平衡提供了如下的数字关系:

A色明度×A色纯度=B面积

B色明度×B色纯度A面积

即画面色彩要达到平衡,各色的强度和面积呈反比关系。根据这样的公式,色彩面积的均衡变为以明度和纯度的数字乘积的比例而定。

那么上面的红色和青绿色的面积就可根据公式换算为:

R5×10(50)BG面积(2)

BG5×5(25)=R面积(1)

即红色面积应为青绿色面积的一半。

根据孟赛尔面积平衡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在对比各色属性不变的条件下,色彩的平衡可以通过变换各自的面积的方式来实现;在对比各色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根据画面的效果需求,可以通过调节各色属性的数值来实现平衡。如上面的红与青绿的平衡可以调节为:

R5×5(25)BG面积(1)

BG5×5(25)=R面积(1)

即减弱红色的纯度到5级,或者增强青绿的明度和纯度,来获得相对的平衡。

R5×10(50)BG面积(48)

BG8×6(49)=R面积(50)

该公式不仅适用于互补色相、对比色相,同样也以解决邻近色相的或单色相的面积平衡。总体规律是色彩强度高的面积要小,色彩强度低的面积要大。

定量秩序调和

对于色彩的调和,孟赛尔还有“被定量的秩序关系,才是调和的基础”这一法则。孟赛尔色立体中,无论什么方向,以什么样的色彩序列选择配色,在规则的范围内有一定间隔的色,可以看作是调和的色。

单色相明度序列的调和

该序列可以得到垂直方向单色相的明度变化。

纯度序列调和

该序列是水平方向的色彩明度相等、纯度变化。

色相变化序列的调和

该序列色彩明度和纯度没有变化,色相发生的变化。

斜内面方向色彩序列的调和

该序列是色彩明度、纯度发生变化,色相不变。

斜横内面方向色彩序列的调和

该序列是有色彩明度、纯度变化的类似色相或邻近色相。

螺旋形方向色彩序列的调和

色立体上任意的螺旋形可以得到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色彩序列。

椭圆形色彩序列的调和

该序列可以取得纯度相等的补色对。

2)奥斯特瓦德秩序调和法

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的秩序调和建立在其色立体的框架基础上,选定一色后根据奥斯特瓦德色相环、等明度序列、等纯度序列可以得到理想的调和色。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纵剖面是由两个补色关系的等色相面构成的互补色相面,总体为菱形结构,垂直方向为等纯度序列,水平环状方向为等明度序列,由纯色到白极为等黑量序列,纯色到黑极为等白量序列。可以选择单色相调和、双色相调和以及多色相的调和。

1)、单色相调和

等白量序列调和

由等色相面三角的纯色顶点到明度黑极顶点的色彩序列组成,各色距离越远越呈现对比效果,越近越呈现调和效果。

等黑量序列调和

由等色相面三角的纯色顶点到明度白极顶点的色彩序列组成,各色距离越远越呈现对比效果,越近越呈现调和效果。

明度序列调和

选择与色立体中无彩色纵轴平行的色彩序列均可以得到单色相的明度序列调和,该序列各色纯度相等。

2)、双色相调和

等黑白量的互补色相调和

非等量黑白的补色对调和

交叉互补色相的调和

非补色对的调和

3)、多色相调和

设计实践中常用到多色相的调和,从色彩三要素角度分析可以在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中得到如下几种形式的调和:无彩色序列列、将色立体纵向剖开的等色相面、互补色相面各色,水平剖开的色相同心圆序列色相调和。

在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上选择任意色ic,通过ic点对色立体作一个水平剖面,那么这个剖面上的任何色彩都是调和的。这种调和方式被称为奥斯特瓦德环星调和。

由于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上的纯色到明度轴之间的色彩序列建立在严格的黑白含量上,色相环上的纯色均位于锥体顶点,但纯色色相的明度各不相同,所以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水平方向没有表示色彩的等明度关系。在色立体上所显示的调和秩序主要通过含黑白量色阶的对应关系及色相的环状结构来实现。熟练掌握和利用这些秩序,就可获得丰富多彩的色彩调和效果。

二、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强调色彩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感。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

同一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称为同一调和。当三种要素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双性同一调和。

单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度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

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

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

显然,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一致性,同一感极强。

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有某种因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

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

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

近似色相、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

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

三、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色彩的变化而组合的和谐效果。这种调和中的色彩各要素都可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这种色彩效果更加活波生动,若要达到某种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和谐美。就需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所以也称秩序调和。下面介绍几种秩序调和的形式。

赋予同质因素的调和

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使对比变得柔和。

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

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互相置放小面积的对比色。

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

几何形状的调和

几何形状的调和是美国色彩学家伊顿的色彩调和理论。

二色调和

凡是通过色相环中心的两个相对的颜色(互补色)都是可以组成调和的色组。

三色调和

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相。也可将这些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或任意不等边三角形使其三点在图中自由转动,可找到无限个调和色组。

四色调和

凡是在色相环中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色是调和的色组,如果采用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也可获得无数个调和色组。

多色的调和

凡在色相环中构成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的五、六、八个色是调和色组。伊顿认为“理想的色彩和谐就是要用选择正确的对偶的方法来显示其最强效果”。

色彩调和与面积

调和是对比的反面,色彩面积的调和方法也就是减弱面积对比的方法。在色彩面积对比中,对比各色的面积越大,调和的效果越不明显,面积越小,调和的效果越强,也可以说是对比各色面积的悬殊大小造成不同的对比效果。我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色彩面积的调和。

色彩调和 规律

第五章色彩调和规律 第一节色彩调和的规律 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事或物配合适当、相互协调、和谐统一。色彩调和规律即如何使不同性质或有差别的色彩达到调和的原理与方法。它不仅指性质相近的色彩相配所给人的视觉愉悦感,更含有追求不同特征、不同属性的色彩相配而达到的美妙效果。和谐也包含着力量的平衡与对称。当然,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我们的艺术视野的开阔,色彩调和会有更多的内容。比如,现在我们普遍承认色彩的调和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地理背景、个性、以及此时此地的情绪相关。很多时候,有人说某个配色很调和,而另一个人则可能觉得刺眼。色彩调和是相对性的,但并不是说色彩调和无规律可循。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接受“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本质规律,同样它也成为整个艺术领域包括色彩艺术的本质规律。色彩调和规律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对立性是指色彩的差异性,如果说色彩对比探讨的是利用色彩的差异性来表现色彩的丰富与夺目,是利用不同性质的色彩对视觉神经系统的不同刺激从而影响人的情感的波动与思想,这实际上是色彩的本质魅力的一个方面。而当我们能找寻到不同的色彩在某方面性质的一致时,其对比性就会减弱而趋于调和,使人在心灵上感到和谐与愉悦。(图5-1-1~图5-1-5) 所以我们说调和与对比如同一个事物相互依存的两种性质,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大自然中,在我们的艺术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着这种色彩的调和,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晴,就可能随时获得这种视觉上的享受。(图5-1-6~图5-1-9) 第二节色彩调和的方法 根据色彩调和的规律,其方法有如下两大类:统一性调和与对比性调和。 一、统一性调和:强调色彩各要素中的某一种接近或一致,从而达到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它包括类似调和与同一调和这两类调和都是以强调共性取得的和谐,这是因为当不同的色彩明度、纯度、或色相接近时,其对我们的眼晴细刺激趋同,其对比性自然减弱,我们会把它们看成同种程度性质的色彩,因此觉得相互适应。物以类聚就是这个意思。 (一)、同一调和 1.同明度调和 不同的色形,当它的明度一致时,素描意义上的深浅关系消失了,即使其有色相与纯度上的差别,都相对是和谐的。(图5-2-1~图5-2-3) 2.同色相调和 相同的色相,虽有深浅与鲜灰的差别,但其家族出身相同,拥有相同的色彩属性,而容易调和起来。(图5-2-4~图5-2-6) 3.同纯度调和 各色彩处在相同的纯度级别时,特别是同处较低纯度时,即使它们的色相与明度有所差别,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协调的色彩。(图5-2-7~图5-2-9) (二)、类似调和:在色彩的三要素中,使其中的一个要素接近,其他的两个要素可以有所变化,称之为近似调和。与同一调和相比它有稍多的灵活度。在色相环上相邻近 的色相是可以协调的,如红和黄,即使两者的纯度与明度方面有些差别,其协调性 我们还是较能感受到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色彩的弱对比关系就是一种调和 关系。

《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反思

《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 兰广亮 课题:色彩的调和 课时:两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技能目标: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揭示课题 板书:色彩的调和 二、讲授新课: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十四页,自学。 2、学生汇报,读定义。 3、欣赏感悟:《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

么色彩调和的方法? 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分组研究,讨论。 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1)、起稿。 (2)、选择水粉色。 (3)、调色、着色。 学生观看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 设计意图: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掌握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 2、学生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色彩调和的概念

色彩调和的概念 “调”是调整、调理、调停、调配、安顿、安排、搭配、组合等意思。“和”可做和一、和顺、和谐、和平、融洽、相安、适宜、有秩序、有规矩、有条理、恰当,没有尖锐的冲突,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等解释。 我们知道,和谐来自对比,和谐就是美。没有对比就没有刺激神经兴奋的因素,但只有兴奋而没有舒适的休息会造成过分的疲劳,会造成精神的紧张,这样调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此看来,既要有对比来产生和谐的刺激——美的享受,又要有适当的调和来抑制过分的对比——刺激,从而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对比——和谐——美的享受。概括说来,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对比是一种刺激,这种在视觉上的对比如同在触觉上的刺激相类似。触觉的痒痛,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使得细胞破裂,破裂得少,产生痒的感觉,破裂得多则产生痛的感觉。而痛感与快感实际上也是刺激细胞破裂的多寡所致。我们所寻求这种美的手段,恰恰就是寻求这种如同触觉中的快感——恰到好处的刺激——痛快。 “调和”一词有两种含意:一种指对有差别的,有对比的,甚至相反的事物,为了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而进行调整、搭配和组合的过程;另一种指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之后所呈现的和一、和谐、有秩序、有条理、有组织、有效率和多样统一的状态(或称多样统一)。 色彩调和这个概念和一般事物的调和概念一样,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指有差别的,对比着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所进行的调整与组合的过程;另一种是指有明显差别的色彩,或不同的对比色组合在一起能给人以不带尖锐刺激的和谐与美感的色彩关系,这个关系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组合的“节律”关系。(在后面第六章中详述)(1)调和是对比的反面,与对比相反相成。 (2)调和就是近似。 ( 3)调和就是秩序。 (4)调和感觉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是视觉生理的平衡。 (5)调和是形象感受的需要,是色彩关系与形象的统一。 (6)调和是色彩布局的完美。 (7)调和是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一。 (8)调和是色彩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9)调和是色彩与审美需求的统一。 (10)调和与对比都是构成色彩美感的要素,调和是抑制过分对比的手段。

《色彩的调和》教学案例

课题:色彩的调和 课时:两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技能目标: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揭示课题 板书:色彩的调和 二、讲授新课: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十四页,自学。 2、学生汇报,读定义。 3、欣赏感悟:《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 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色彩调和的方法? 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分组研究,讨论。 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1)、起稿。 (2)、选择水粉色。 (3)、调色、着色。 学生观看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 设计意图: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掌握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 2、学生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第89-92课时:色彩的调和构成设计

课题:色彩的调和构成设计 教者:廖志江 教学目的:色彩调和的概念和调和的具体方法 重点难点:色彩的对比和调和的具体运用 课业类别:理论课、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小组讨论法和课堂作业点评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卡纸、拷贝纸、直尺、圆规、水粉颜料、花枝俏、扁头羊毫笔、水桶、调色盒等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维持课堂纪律、观察学生思想动态。 2、检查学生绘画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旧课复习 纯度对比的概念、基调、特征和降低色彩的纯度的方法。 三、讲述新课 1.色彩调和的概念 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在调和的概念中,对比也是一个重要的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对比,就无所谓调和。所以,对比与调和是构成色彩美感的两个基本要素。期中对比强调的是冲突、反差;而调和强调的是协调、统一。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合理地选择和组合色彩关系,使色彩产生一定的对比度;二是使色彩形成有变化的和谐统一。有对比的和谐统一就是调和。 过于刺激的对比配色则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于暖味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调和。

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暖味的配色容易产生模糊、朦胧,以致分辨困难,同样也会导致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 配色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有关。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用于警示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因此对比强烈的色相配置是适合的。生活环境的色彩一般选用柔和和明亮的配色,避免实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的色彩。 2.进行调和的具体方法 进行调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秩序调和。 1)、共性调和构成 在多种色的构成画面中,必然存在色彩的对比、差别,如果说差别是色彩对比的本质、那么共性就是调和的根据。选择共性很强的色彩组合,或增强构成画面中对比色各方的共同性,是避免和减弱过分刺激的对比而取得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使用共性一词,是因为它包含“同一”和“近似”的概念在内。 ①色相统调调和 色相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一色相,使对比色的色相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调子。如,画面中同时混合黄色或绿色,构成黄色调或绿色调,同时混合红、橙色或蓝、蓝绿色,构成红、橙暖色调或蓝、蓝绿冷色调。在明度和纯度要尽量保持与原状近似,这样原来强烈的对比被消弱了,形成了在混入色相基础上的统一和谐,同一色相注入越多,越能感到调和,只要把握好明度和纯度的关系,画面将成为雅致而统一的色调。

第二课 色彩的调和

第二课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板书:色彩的调和 二、讲授新课: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书本第十四页,自学。 2学生汇报,读定义。 3欣赏感悟:《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色彩调和的方法? 看书,我们一起来研究。 分组研究,讨论。 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1)、起稿。 2)、选择水粉色。

色彩的类别及调和方法

烟台设计公司--友道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ed2034872.html,/ 色彩的类别 间色所谓间色即两个原色相互混合所产生的“中间色”,简称为“间色”。间色的调配方法是将三原色分别等量相加,得出三间色:橙、绿、紫。如果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它就会产生色相的层次变化;如果再加以明度调节,它可以调出上千种色彩层次;如果是在电脑中调色,那就只需改变两色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大色相越艳丽,数值越小色相越淡雅。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色彩关系的需要调配出不同的层次变化。 复色复色是指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即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的色彩,也称之为“三次色’’或“复合色”。复色的色相特征是纯度较低。如果两个间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产生许多梯度变化;如果在电脑中调色,在色相调配框中可以看见三种色彩的数值,可单独改变某一色域内的颜色,也可分别调整三个色域;如果同时改变纯度和明度作色彩的梯度变化,就会发现色彩种类成几何倍数增长,构成成千上万种梯度变化。 同类色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蓝色色相中有深蓝、钴蓝、湖蓝、蓝灰、蓝紫等,都属于IS类色关系。同类色的特点是在和谐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 两种以上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有较大的差别,会形成色彩的对比关系;与之相对,两种以上渡的方法则会形成色彩的调和关系。色彩的协调关系是要使色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呼应,构成和谐统一f画面效果达到和谐、丰富、雅致的效果 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最常用的方法是选定一组邻近色或同类色,通过调整纯度和明度来调节色彩效果,如面积调和法、间隔调和法、纯度调和法、明度调和法等。 面积调和法将色相对比面积反差拉大,使画面中的某些色彩面积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些色彩则在面积上处于属关系,使画面主次分明。 间隔调和法在组织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饱和度色之司插入两色的比邻色或黑、白、灰等色彩进行过渡,用以降低对比度,产生缓j中效果。为751、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饱和度各要素之间的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因此,用间隔调和法处理,能获得较明朗的色彩效果。 纯度调和法高纯度的色显得更鲜艳,低纯度的色显得更雅致。在色相对豫,的情况下,为使其构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往往在对比之中相互加入对方的色素,以降低对比色的纯度,达到协调之目的。 明度调和法如果色彩的明度对比过于强烈,可削弱明度对比,即以减少色差的方法减弱色彩冲突,增强画面的调和感。 烟台设计公司--友道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ed2034872.html,/

《色彩的调和》教案教学内容

《色彩的调和》教案

《色彩的调和》教案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教材上两幅同名的范画《池塘》。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有哪些方法呢?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1)、同色相调和。 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 (2)、不同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相互搭配,若想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必须采用多种色彩调和。用同一色调统一使色彩变得和谐。可以采用带有某种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如红调子、绿调子等,也可用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等方法。 3、《池塘》这幅油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红色。 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组研究,讨论。 (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色彩构成 -色彩调和

色彩构成 -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的意义:一是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所必须经过的调整;二是使之能自由地组织构成符合目的性的美的色彩关系。 A、同一调和构成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因差别大而非常刺激不调和的时候,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使强烈刺激的各色逐渐缓和,增加同一的因素越多,调和感越强。这种选择同一性很强的色彩组合,或增加对比色各方的同一性,避免或削弱尖锐刺激感的对比,取得色彩调和的方法,称作同一调和。 1.同色相调和 同色相调和指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同一色相页上各色的调和。由于同一色相页上的各色均为同一色相,只有明度和纯度上的差别,所以各色的搭配给人以简洁、爽快、单纯的美。除过分接近的明度差、纯度差及过分强烈的明度差外均能取得极强的调和效果。 2.同明度调和 同明度调和即在孟塞尔色立体同一水平面上各色的调和。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色只有色相、纯度的差别,明度相同,所以除色相、纯度过分接近而模糊或互补色相之间纯度过高而不调和外,其它搭配均能取得含蓄、丰富、高雅的调和效果。 3.同纯度调和 在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同纯度调和分为;同色相同纯度的调和及不同色相同纯度的调和。前者只表现明度差,后者既表现明度差又表现色相差。除色相差、明度差过小过分模糊,纯度过高互补色相过分刺激外,均能取得审美价值很高的调和效果。 4.非彩色调和 非彩色调和指孟塞尔、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中轴即无纯度的黑、白、灰之间的调和。只表现明度的特性,除明度差别过小过分模糊不清及黑白对比过分强烈焰目外均能取得很好的调和效果。黑、白、灰与其它有彩色搭配也能取得调和感很强的色彩效果。 5.最常用的同一调和方法 (1)混入白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刺激)混入白色,使之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混入的白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美感,离不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离开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成立。绝对的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刺激,绝对的调和会显得乏味,而刺激和乏味是难以产生美感的。因此,在色彩应用的实践巾,运用对比的手法时,要特别重视找到调和要素,反之在运用调和手法时,不能忽视辅以恰当的对比。使对比与调和保持有机化,才能呈现充满生机的状态并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 一、对比 对比,总是由差别产生的,将相对的要素配列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以达到二者抗拒的状态,称为对比。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本身受其他色彩的影响而产生与原来单独看时不一样感受的现象。色彩学领域中的对比现象极为丰富繁杂。通常我们不会只看到单一的色彩,往往因周围其他色彩的作用与之比较,使人产生冷与暖、强与弱、浓与淡等各种不同的对比感觉。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属性均有对比现象;而三者之中又可能相互出现在同一造型之中;另外,在色彩的知觉反应中.还有同时对比与继续对比关系。总之,我们是在色彩的对比现象中感觉色彩的。 (一)同时对比 将两个以上颜色并置在一起时,因色彩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就叫同时对比。即同时出现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时,由于视觉残像的作用,两色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对方色彩上。如大面积红色背景上的黑字会呈现略带绿味的灰色;如果背景是绿色的.黑字会呈现略带红味的灰色;红背景上的绿色块,红的显得更红,绿的显得更绿.这些现象均为两邻接的色彩同时对比所引起的。 同时对比的相邻两色会产生的效果有: 1.愈接近邻接线,彼此的影响愈显著,甚至引起色渗现象。 2.并置的色彩为补色关系时,两色纯度增高,并显得更为鲜明。

初中色彩的调和教案

初中色彩的调和教案 【篇一:色彩的调和-(完整的教学设计)】 色彩的调和 教师:王德彬 学校:哈拉道口学区中学 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活泼、感性,这样细致的色彩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然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工具要准备齐全。学生只要有经过实践,就能发现从自己的笔下可以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色,体验创造的成就感。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与不同色相的调和。 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彩的调和方法,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 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课堂练习稿、水彩笔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同色相和不同色相的调和。教学难点:应用两种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 板书设计 1同色相调和 色彩的调和(色彩效果:和谐舒适)不同色相调和 【篇二:七美下教研组听课5.色彩的调和教案】 第5课色彩的调和 时间:2015年4月16日周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七(4)班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实践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学具:铅笔,美术本,教材、色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色彩的调和,播放教学课件:小游戏导入新课。(1)色彩与季节:屏幕上的四幅图案的色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一一对应。 (2)色彩与味觉:屏幕上的四幅图案的色彩,分别代表酸、甜、苦、辣,请一一对应。 (3)小结:色彩的联想特征。我们可以利用美的色彩,带给我们美 的享受。 2、通过色彩让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味道。这些都是色彩带给观众的心 理感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色彩的知识。 三、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定义:来自不同颜色间存在的比较关系,它形成色彩艺术 的真正动力。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 比(对比色)。 色彩对比强调鲜明醒目的画面效果。 1.色相对比:是将色相环上任意两三种颜色并置在一起,造成的色彩 对比现象。 色相对比应用广泛,你能举出几种色相对比的例子?学生:年画、 农民画、摄影作品、儿童玩具等。 2.明度对比:是通过调节颜色的亮、暗造成色彩间的比较关系。图片:摄影作品、海报广告等。 3.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我们称之为纯 度对比。图片:商业摄影广告等 4.色彩的冷暖:是人类生理和心里本能对色彩的反应。图片:室内 设计、美术作品等 四、色彩的调和:什么是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 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赏析美术作品:这幅画的色彩对比强烈么? 小结:色彩调和强调柔和统一的画面效果。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最新资料推荐------------------------------------------------------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设计过程中,配色是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色彩能直接地表达设计需求。 在配色过程中,有几个要点是必须注意的: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感觉。 在配色设计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例如网页设计中,用做主色的颜色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种。 主色存在于视觉的冲击中心点,是整个画面的重心,它的亮度、饱和度和色块大小等都直接影响辅助色的存在形式及整体的视觉效果。 而辅助色在整体的画面中则应该平衡主色的冲击和减轻观看者所产生的视觉疲劳度,起到一定的视觉分散的效果。 可以简单理解为: 主色需要对比,辅助色调和对比。 色彩对比提到对比,首先得理解一下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亮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聚散对比、位置对比和面积对比。 共七种对比。 色相对比在配色中,有个色环的概念是必须要理解的。 在色环上可以分为 12 个区域,每个颜色占了 30 度。 同类色相对比就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 15 度以内的对比。 1 / 11

色相间在 15 度到 45 度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在 130 度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在 180 度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 可以看到,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对比,而邻近色相对比是较弱的对双,对比色相对比则是中等对比,而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对比。 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应用到设计中去。 网页所用颜色一般采用邻近色相对比和对比色相对比。 一般邻近色相对比容易使颜色搭配得看上去舒服,而对比色相对比就相对较难,不过只要搭配得法,一样可以美观大方。 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又称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主要因素,它的对比效果可以说是最强烈的。 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是领先色彩的亮度对比来表现的。 据色彩专家估计,色彩亮度的对比所产生的力量至少要比饱和度对比大 3 倍。 将色彩的亮度变化做成一个标签,从 0 度到 100 度,共分为 11 等分,每 1 等分的亮度差为 10 度,亮度相差 3 格以内的为弱对比,相差3到5格的称为中对比,相差 5 格以上的为强对比。 在设计中多采用中对比。 饱和度对比。 饱和度对比,也就是纯度对比,它是指比较鲜艳的颜色与

《色彩的调和》教案

《色彩的调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2、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协调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的比较协调的色彩感觉。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色彩的和谐关系表现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你知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吗? 生:自由交流、汇报 师:小结(变色龙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而调整自己身体颜色的有趣动物,它随时随地都在保持着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调和,这样不容易被其他的动物发现。)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 生:观察,小组交流动物是如何利用色彩伪装自己的。用了什么颜色?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情况? 师:小结(色彩之间的距离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相对对比关系弱,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我们可以把呈现这类对比关系的色彩称之为相互调和的色彩)师:指导学生利用彩纸,剪出一个形象在不同的彩纸上放置,看看哪种不易被发现? 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师:小结 师:播放光盘:“绘画色彩调和”。 1、你看到画中应用了哪些色彩,感觉怎么样? 2、如果你创作一件作品,你想表现怎么样的情节,应用什么样的色彩? 生:欣赏自由交流、汇报感受。进一步感受绘画中的调和的应用效果

师:指导要点 1、主题明确。 2、色彩应用合理,体现调和的特色。 3、师演示表现 生:自由创作 师:巡视指导 师:展示特色作品,指导评价。 生:自由交流,汇报感受。 师: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要应用到合适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合理的应用,把自己的生活装点的更加的美丽。

《色彩的调和》教案

《色彩的调和》教案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教材上两幅同名的范画《池塘》。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有哪些方法呢?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1)、同色相调和。 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 (2)、不同色相调和。 不同色相相互搭配,若想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必须采用多种色彩调和。用同一色调统一使

色彩变得和谐。可以采用带有某种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如红调子、绿调子等,也可用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等方法。 3、《池塘》这幅油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红色。 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组研究,讨论。 (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分组介绍。

浅谈色彩调和的方法

浅谈色彩调和的方法 色彩的调和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则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能使人产生愉悦、舒适好看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无所谓调和,两者即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色彩在配置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调和。色彩的调和就是在各色的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当两个或以上的色彩搭配组合时,为了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使色彩关系组合调整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这就是色彩调和。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色彩调和的方法。 一、同一调和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对比效果非常尖锐刺激的时候,将一种颜料混入各色中去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改变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使强烈刺激的各色逐渐缓和,增加同一的一致性的因素越多调和感越强。 例如,当两色面积相等,而且成为补色时,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由于强烈的对比刺激而不和谐。但如果彼此双方都调上灰色,都有了灰色的色素,由于有了同一的因素,从而削弱了对比度,使强烈的对比的画面得到缓和,鲜艳的红色和绿色变成了灰红、灰绿,从视觉上得到了调和。 同一调和包括: 1、混入同一白色调和。 2、混入同一黑色调和。 3、混入同一灰色调和。 4、混入同一原色调和。 5、混入同一间色、复色调和。 6、互混调和 7、点缀色同一调和 在对比的色彩双方,互相点缀对方的色彩,其效果是使有差别的各色增加了同一的因素,使互相排斥的色彩多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其远效果则与同时混入同一色的效果近似,其区别则是互混调和,是一种颜料地直接混合,点缀调和是一种视觉的空间混合。 8、连贯同一色调和 当画面中使用的色彩过分强烈或色彩含混不清时,运用中性色黑、白、灰、金、银或同一色线,把形象的各个色域进行勾勒,使之既相互贯联又相互隔离,而达到统一调和。如荷兰画家皮埃特·蒙德里安(1872-1944)的作品《构图1928》,就是利用黑色的分割线而使多彩的画面达到和谐而明朗清晰。连贯色可以是很窄的线,也可以是较宽的色线,可以是同一色线,也可以是同一色组。同一连贯使用的面积越多,线越宽,其效果越调和。总之,在使用中要根据

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调和理论 1.色彩调和的原理 原理(一):和谐来自对比。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和是调和的,因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种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互补色的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旋转盘上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他曾用各种名画做过色彩分析试验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从前一节色彩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有调子的倾向性,就不能产生五级灰。 原理(二):秩序产生和谐。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如:光线照射着一个物体,必然会产生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常和谐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断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是一种色彩的秩序。色立体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系列是按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圆、椭圆、螺旋形……都是有方向的,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图33) 原理(三):和谐产生节律。 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的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配色好像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则平板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则杂乱、反常。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由于过分接近模糊,以致分不出颜色的差别,同样也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原理(四):变对比为平衡产生和谐。 配色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有关。不同的颜色知觉度也不同,按照歌德的纯色明度比数,用黄与紫两个纯色来构成图案色彩的话,面积比是1∶3。用红与绿两纯色来构成图案的话,他们的比是1∶1。但孟塞尔认为,色彩和谐的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如: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盘上旋转混合不会得到无色相倾向性的正灰(见图19),这显然是红的纯度高,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将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这证明红与青绿相配,如果明度相同,红的纯度等于绿的两倍的话,那么绿的面积应是红的两倍。因此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它的面积,较弱色要扩大其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创造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色相调子)。 原理(五):卯榫对比是需求与满足的关系,满足需求就是和谐。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所处的社会条件(如***、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等)与自然环境不同,从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格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在色彩方面则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有时一种新颖时髦的流行色是人们所追求的配色;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情调。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那么人们将感到色彩和谐的愉快。因此,色彩设计,必须研究不同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原理(六):实用即是和谐。 配色必须考虑到实用性和目的性。用于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突出,因此对比强烈的色彩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柔和明亮的配色,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等由于实用功能各异,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除上述以外,色彩的调和还与色彩的形状、位置、组合形式、表现内容等因素有关。总之,色彩的调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2.色彩调和的概念

色彩的调和原理

色彩的调和原理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17:47 (一)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 个方面: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1、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强调色彩的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 (1)同一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同一调和;当三要素中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双性统一调和。
A、单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相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 B、双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 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 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 (2)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三种要素中,有某种要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近似调和,由于统一的要素由同一变化为近似,因为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如: 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 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 近似色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 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 无论同一调和还是类似调和,都是追求同一的变化,因此一定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处理好二种对立统一的要素组合关系 2.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的色彩。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三种要素可能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色彩更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这样的色彩关系要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和谐美,主要不是依赖要素的一致,而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我们称为秩序调和。下面介绍几种秩序调和的形式。 a、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的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此结构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 b、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 c、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

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4册第5课 课题:色彩的调和 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4册中学美术课本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色彩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就是调和的基本道理。通过体验色彩调和的美感,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学生了解调和色表现的基本特征,分析和体验色彩调和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会赏析色彩调和在作品及生活中美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使画面和谐、沉稳,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调和才让生活变得如此多彩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赏析色彩调和的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复习旧知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色彩知识? 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 出示图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 出示课题——色彩的调和 2、讲授新课 (1)、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色彩调和现象,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调和现象。 (2)、解析课本《池塘1》提问:使用的什么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就是指各种色彩的搭配取得和谐的意思。 调和具有变化和统一的特征。 (3)、同色相调和 组织小组交流,分析课本中的练一练,找学生做色彩分析。

第五课 色彩的调和

第五课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与前面两课都是色彩基础知识课,而且也与后几册的的色彩知识有相互联系。色彩知识是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类型的色彩知识。本课的色彩调和也是色彩知识中重要的一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会同色相调和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技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活泼、感性,这样细致的色彩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 索的欲望,当然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工具要准备齐全。学生只要有经过实练习:为花瓶上颜色。2 1.欣赏同色相作品图片,结合色相环,说出图片有哪些颜色,作品给人有何不同的1、教师根据课本的蓝调作品通过投影仪示范色彩调和、要求作品的色彩和谐舒适开源导流 开源导流感觉。2、临摹色彩:绿调调和 根据课本示范,将水粉调成三种绿色,在课堂练习稿上用上绿色调什么叫色彩的调和 欣赏同色相作品图片,结合色相环,说出图片有哪些颜色,作品给人有何不同的感觉。 什么叫色彩的调和 践,就能发现从自己的笔下可以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色,体验创造的成就感。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调的调和,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 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色相环、水粉颜料,学生课堂练习稿两份等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同色相,学会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教学难点: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首先学生通过图片进行了解调和的色彩,接着教师示范如何将色彩进行调和,再开始自己创作色彩,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这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欣赏同色相作品图片,结合色相环,说出图片有哪些颜色,作品给人有何不同的感觉。什么叫色彩的调和引入课题 二、实践体验、理解知识 1、教师根据课本的蓝调作品通过投影仪示范色彩调和 2、临摹色彩:绿调调和 根据课本示范,将水粉调成三种绿色,在课堂练习稿上用上绿色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调色 三、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1、根据课堂练习稿,发挥想象,运用水粉调色,自己创作同色相色彩。 2、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