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5T10:00:18.1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作者:李秀娟[导读]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加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李秀娟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550004)【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47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剥脱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7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107-01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的一种,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因血流障碍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主要是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损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患者的下肢表现浅表静脉扩张迂曲以及呈现出充盈过度的情况,容易出现破裂,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改变,出现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多发生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改变,出现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我院2013 年12 月~2015 年6 月选取47 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现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7 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男21 例,女26 例;年龄3

2 岁― 70 岁,平均52.5 岁;单侧下肢18 例、双侧下肢29 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准备护理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凝血和心、肺、肝、肾检查。空腹血糖,进行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VaIsaIva 动作(腹部屏气加压动作)时股静脉血液通畅状况[1]。对于合并有浅静脉炎者,给于迈之灵、抗生素治疗;皮肤局部硬结及粘连部分,给予局部热敷,待炎症消退后,再予以手术。合并溃疡者,清洁创面,局部湿敷,抬高肢体,待溃疡消失或者创面缩小,炎症消退时,及时手术。未愈合溃疡创面,可术中同时作清创植皮术,缩短创面愈合期[2]。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深静脉通畅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区备皮,无菌纱布覆盖。术前患肢及腹股沟皮肤的清洗和备皮避免损伤。术前1 小时让病人站立,用龙胆紫标志曲张的静脉。

2.1.2 术前诊视护理及心理护理护士于术前1 天访视病人,详细阅读病历,了解医生的手术计划和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病人由于患肢疼痛、酸胀不适,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希望技能高超的医生为自己手术,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时疼痛。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较突出。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交流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护士应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介绍手术及麻醉医生的资历和技术水平,教会病人一些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必要时给与镇痛剂,如使用镇痛泵,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处在适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3]。

2.2 术中护理2.2.1 巡回护士配合及护理将手术室内的温度调至22-24℃,湿度50-60%。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肢进行再次核对,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床号。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纱布、器械等用物,并详细记录。备好监护仪,电刀,负压吸引器,并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在病人上肢建立静脉通道。病人麻醉后将电刀负极置于病人臀部或健肢大小腿肌肉丰富处。医生消毒后铺上无菌单,予接上一次性电刀,调节好适宜的频数。保证病人安全。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穿手术衣、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 2.2.2 器械护士配合及护理提前20min 洗手上台,除准备常规剖宫产器械外。手术前后,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等相关物品。手术中保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无菌,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器械管理,及时准确地传递所需器械,切口选择部位选择,尽可能既最大限度清除曲张静脉组织,又能减少切口数量为宜。选择与大隐静脉适宜的剥脱器,剥脱过程中注意绷紧皮肤,增加皮肤与皮下组织张力,以防止创伤,用无菌单压迫3 分钟预防出血。手术完成后将皮下的残血充分挤出,加快术后恢复,用一号丝线缝合用弹力绷带包扎。

2.3 术后护理2.

3.1 术后患肢护理尽量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注意弹力绷带松紧度是否合适[4],患肢抬高30°,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24h 制动,24-48h 后可下床活动,但需用弹力绷带,不宜久站,活动量逐渐增加,以感舒适为宜[5]。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色温感觉运动等,若发现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肤苍白发凉、感觉麻木等,提示有动脉供血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伤口并给予止血,必要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4.1 瘀斑和血肿瘀斑多发生在术后3-5d,常因术中渗血所致,术后腹股沟切口或皮下血肿多数是自限性的,可能因为血管结扎接脱落等引起,皮下血肿有时在行走后才出现。对较小的瘀斑和皮下血肿的处理是抬高患肢和加压包扎。血肿进行性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手术探查,进行止血、血肿清除和引流。

2.4.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是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亮,小腿腓肠肌深压痛,多因为静脉切口缝合处发生静脉内血栓形成,术后卧床不动,血液循环缓慢而致。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等表现,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足背伸屈运动,鼓励患者术后24 h 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4.3 伤口感染观察护理术后数天后出现切口红肿疼痛,流脓。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坏,血液倒流,局部组织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迂曲扩张,手术是治疗该病主要治疗措施。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