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以迅速、准确补充氯化钾为主要措施,但氯化钾使用不当,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1 临床缺钾的3种情况

1.1 缺钾伴血清钾降低在血浆酸碱度正常的情况下,血清钾浓度低于3.5m mol/L,反映机体缺钾,血清钾浓度越低,机体缺钾越严重。

1.2 血清钾浓度不降低性缺钾此时机体总钾量不足,由于脱水血液浓缩,致血清钾浓度不降低,甚至轻度升高。如休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等。此时,对缺钾的估计更要慎重。

1.3 失钾倾向机体有继续失钾的病因存在或在治疗过程中、利尿开始、胰岛素及负离子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等,均有失钾或低血钾的可能。

2 补钾应按病情进行

2.1 重度缺钾血清钾<2.5mmol/L,心电图改变明显,并有肢体软瘫,应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可达0.6%~1.0%,12~18g/d,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中静滴,严禁静脉推注。

2.2 中度缺钾血清钾2.5~

3.0mmol/L,心电图改变轻微,临床仅感软弱无力、肢瘫较轻,尽可能采取口服钾制剂。若需静脉补钾,浓度不宜超过0.6%,每日5~10g。

2.3 轻度缺钾血清钾

3.0~3.5mmol/L,心电图及临床表现不明显,一般口服给药,采用保钾利尿剂或含钾食物等。若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为0.3%~0.4%。

2.4 预防性补钾有失钾倾向者一般主张口服钾制剂或含钾高的食物补之。

3 静脉补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补钾浓度可先高后低,随着症状的改善和钾浓度的上升调整液体的浓度,但以不低于0.3%为准,否则血钾浓度被稀释,血钾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临床症状恶化。(2)滴速不宜过快。血钾浓度骤然升高可抑制心肌,甚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尤其浓度超过0.6%时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变化,必要时应心电监护,测定血钾浓度,记录尿量,保持尿量在30~40ml/h以上。(3)对于低血钾同时伴有低血钠的患者,应在低血钾纠正后再予以补钠治疗,防止血钠上升钾离子细胞内转移而加重低血钾表现。(4)静滴氯化钾的稀释液以等渗盐水为宜(若需稀释液较多可加用少量5%葡萄糖液),因为它没有葡萄糖转移性降钾的作用。此外,低钾血症常伴有低氯性碱中毒,等渗盐水的Cl - 浓度(154mmol/L)高于血浆浓度(96~104mmol/L),其pH7.0,低于血浆p H值,所以,等渗盐水还能纠正低氯性碱中毒。(5)钾在酸性环境中游离度高,反之则降低。因此对于酸中毒的患者,碱性药物的给予应在低血钾彻底纠正后进行,否则会导致血钾进一步降低。(6)对于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的病人,应同时补钾,防止钾离子丢失过多。(7)高渗葡萄糖在体内转换成酶原时需要钾的参与;而胰岛素可使糖原合成增加,钾消耗增多,致血钾下降。糖皮质激素加速糖原的合成,促使肾小管排钾增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也需要钾的参与,使血钾进一步降低。(8)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氨水平升高,在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增高的同时,也可引起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增加了钾由肾小管排泄,导致血钾浓度降低。(9)补钾的同时给予大量维生素C酸化血液,减少钾的细胞转移。ATP

可为Na + -K + 泵提供能量,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平衡,因此,补钾同时给予ATP有利于低钾血症的治疗。

高钾血症(非常实用)

高钾血症的诊断 1.血清钾﹥5.5mmol/L。 2.有导致血钾升高和(或)肾排K减少的基础疾病。 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心率减慢、四肢无力、感觉异常、麻木等表现。 4.ECG可作为诊断、判定,高钾血症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5.必须注意:(1)血钾水平和体内总钾含量不一定是呈平形关系,K过多时,可因细胞外液过多或碱中毒而使血K不高;反之,K缺乏时,也可因血液浓缩和酸中毒而使血K升高。 (2)采血时止血带过紧过久,反复握拳或局部拍打,抽血或向试管放血不当,均可使RBC 内的K释出,或血标本溶血均可致“假性高K血症” (3)确定高K血症诊断后,还要寻找和确定导致高钾血症的原发疾病。 高钾血症的ECG表现 ECG是诊断高钾血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1.血清钾﹥6mmol/L时出现基底窄而高尖的T波。 2.血清钾7-10mmol/L时P-R间期延长,P波渐消失,QRS渐变宽;R波渐低,S波渐深,ST段与T波融合,Q-T间期缩短。 3.血清钾﹥7-10mmol/L时,以上改变综合后可使ECG呈正弦波形。 4.进而心室颤动。 5.由于许多高钾血症常用时合并代酸,低钙及低钠等,也对ECG改变有影响,因此有时必须仔细加以分析,始能确诊。 高钾血症常见病因 1.少尿型急性RF,为临床上高K血症最常见原因。 2.CRF伴血容量不足和肾前性少尿,高K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3.长期使用保K利尿剂,ACEI(ARB) 4.摄K过多,在少尿基础上PO或静脉摄入K过多或输大量库存血。 5.代酸,组织破坏(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K由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 6.浓缩性高K血症。 7.I型DM时血糖突然升高,可出现“反常性”高K血症。 附:高血钾型RTA,多见于老人,多具有RD(以糖肾及慢性间质性肾炎最常见)并已发生轻中度RF(GFR﹥20ml/min).临床上以高u代酸(AG正常)及高K为主要特征。其酸中毒及高K严重,与RF程度不成比例。 高钾血症的处理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威胁是心脏抑制,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有些患者可无症状而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治疗原则是保护心脏,迅速降血钾,RF患者血钾﹥6--6.5mmol/L、ECG出现高钾表现(见后)、心率减慢、四肢无力、感觉异常、麻木等时,必须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 ⑴、首先用10%药葡萄糖酸钙20ml+10%GS20--40ml缓慢○v。10分钟见效果,作用可持续1小时。 ⑵、继之用5%碳酸氢钠100-200ml快速静滴。(注意先补钙,后纠酸,NaHCO3与Ca2+不见面)。5分钟见效,作用可持续2小时。 ⑶、然后50%GS 50ml+10%GS100ml +RI8--10u(按每4gGS给予1u RI静滴)。半小时见效,持续4小时。 ⑷、排钾措施: A、聚苯乙烯磺酸钠交换树脂30g,冲服;20%甘露醇100ml,口服;或大黄粉3.0g,冲

低钾血症的观察护理

低钾血症的观察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低钾血症临床特点、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低钾血症诊治、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63例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成功的对63例低钾血症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低钾血症观察护理 低钾血症是一种较复杂的临床表现,常伴随其他疾病共同出现,也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春、夏两季。低血钾所致临床表现以肌无力,瘫痪,呼吸困难及心律失常多见。2005年3月~2007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横栏医院共收治63例低钾血症患者,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低钾血症患者63例,男56例,女7例,青壮年居半数以上,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其中甲亢10例,周期性麻痹17例,无明显诱因第一次发作者36例。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在病后2~7 h入院,以四肢或双下肢无

力为主。入院后即查血清钾及心电图。血钾浓度在1.25~3.0 mmol/L,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心律不齐,见表1。表1 低钾临床症状与血清钾浓度情况 2 护理 2.1 静脉补钾的观察护理 2.1.1 补钾液的选择补钾稀释液的一般选生理盐水,因高浓度葡萄糖可在内耗钾合成糖原不利于血钾的监测,又因血钾的监测主要是细胞外液的钾水平,对细胞内钾水平不能反应。 2.1.2 补钾浓度、速度、量的确定补钾以缓慢、持续补入为原则,浓度一般为0.3%,对于重度低钾者,补钾浓度为0.6%~1%,输入速度应快速1~1.5 g/h,每日补钾量3~6 g/h;轻度低钾者,补钾浓度为0.3%~0.4%,输速<0.75 g/h,每日补钾量为1~3 g。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静脉补液中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适当控制液体滴速在50~60滴/min,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 2.1.3 补钾的护理观察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补钾时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 h尿量,中度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 h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朱蕾(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沈勤军(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邹建芳(主任医师)山东省职业病医院职业病科 百科名片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5.5 mmol/L。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K+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情况下,机体具有调节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没内不能逆转的各种因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有:①钾的入量过多,②排除减少,③组织破坏,④分布异常。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和呼吸肌功能的严重损害,需积极处理。 西医学名:高钾血症 英文名称:hyperkalemia 主要症状:心律失常 主要病因:血钾过高 目录 急性高钾血症(acute hyperkalemia) 慢性高钾血症(chronic hyperkalemia) 浓缩性高钾血症 转移性高钾血症(shifted hyperkalemia) 常见疾病的高钾血症 急性高钾血症(acute hyperkalemia) 有两种含义,广义上是指短时间内血钾迅速增多而超过正常值上限。狭义上是指血钾浓度急性升高、而细胞内浓度不降低的的高钾血症,其原因主要有钾摄入或输入过多、肾脏排泄钾减少(机体钾含量增多)和组织破坏(机体钾含量正常),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因素。若不特别说明,一般是指后者。容易导致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肌无力。[1] (一)原因主要有钾摄入或输入过多、肾脏排泄钾减少和组织破坏,分述如下。1、摄入或输入钾过多在机体调节功能(细胞内外转移和肾脏的排泄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消化道摄入过多一般不会导致血钾明显升高,但短时间内摄入太多,也会发生明显的高钾血症。因细胞内外K+的平衡需15 h左右,肾脏排泄更慢,故短时间输入较多的K+,可发生致命性高钾血症。目前单纯输入氯化钾等电解质溶液发生严重高钾血症的机会不多,但因“隐原性”原因输入高钾溶液导致高钾血症的机会并不少见,如输入库存较久的血液。库存血的血钾浓度与储血时间呈正比。有报道库存血2周后血钾浓度可升高4~5倍,3周后可升高10倍之多。因此有高钾血症倾向者不宜输入库存过久的血,尤其是大量输血者,同时也应避免发生溶血反应。含钾药物如青霉素钾盐,在输入量过大、速度过快的情况下也可发生明显高钾血症,尤其是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肾脏排泄钾减少这是导致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肾脏有强大的调节K+的能力,一般不容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肾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就容易发生高钾血症。1)肾功能衰竭(1)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或无尿,通过以下机理导致高钾血症:①肾小球滤过率太低,进入远曲小管的Na+太低,钠-钾交换减少,K+排泄减少。②肾小管和间质损伤,K+分泌减少。③常存在高分解代谢状

【疾病名】高钾血症

【疾病名】高钾血症 【英文名】hyperkalemia 【缩写】 【别名】hyperpotassaemia;kalemia;kaliemia;高钾血;血钾过多;血钾过多症;血内钾过多症;高血钾症 【ICD号】E87.5 【概述】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 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 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 解质紊乱同时存在。 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 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 搏骤停。 【流行病学】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病因】 1.摄入过多 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化钾)或输入过多的库存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钾释放于血浆中)。用静脉补充钾盐以 纠正低钾血症时,若缓慢滴注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因为钾可从肾脏排出, 除非:①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②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2.排泄减少 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和 阿米洛利。其他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非甾类 抗炎药,长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复方新诺明(b a c trim),喷他脒 (pe n tami d i n e)及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药和环孢素。肾功能不全少尿和无 尿的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羟化酶缺乏、选择性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综合征。 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 见于: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

补钾原则(汇编)

低钾血症治疗方法 (1)一般采用口服钾,成人预防剂量为10%氯化钾30~40ml/d 3-4克(每g氯化钾含钾13.4mmol)。氯化钾口服易有胃肠道反应,可用枸橼酸钾为佳(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 (2)静脉输注氯化钾,在不能口服或缺钾严重的病人使用。每g氯化钾必须均匀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静脉推注 (3)补钾注重点:a.尿量必须在30ml/h以上时,方考虑补钾,否则可引起血钾过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过高或肝功能损害者,可考虑应用谷氨酸钾,每支6.3g 含钾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内静滴。C.静脉滴注的氯化钾浓度太高可刺激静脉引起疼痛,甚至静脉痉挛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过快,血清钾浓度忽然增高可导致心搏骤停。e.K 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很慢,约15h才达到细胞内、外平衡,而在细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钾的平衡时间更长,约需1周或更长,所以纠正缺钾需历时数日,勿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补给。f.缺钾同时有低血钙时,应注重补钙,因为低血钙症状往往被低血钾所掩盖,低血钾纠正后,可出现低血钙性搐搦。g.短期内大量补钾或长期补钾时,需定期观察,测定血清钾及心电图以免发生高血钾

发病原因 引起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a.钾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不足,给病人补液时,长期未给补钾盐液体,或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液中钾盐的补充不足;b.钾损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消化道瘘,大量丢失消化液,长期应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及皮质激素等使钾从肾脏排出过多;c.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输注葡萄糖与胰岛素合用,或碱中毒时,都能使大量钾转入细胞内,出现低钾血症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和细胞内、外钾缺乏的严重程度相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低血钾发生的速度。血清K <2.5mmol/L时,症状较严重。短时期内发生缺钾,症状出现迅速,甚至引起猝死 (1)、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当血清K <3.0mmol/L时,可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低于2.5mmol/L时,可出现软瘫,以四肢肌肉最为突出,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可引起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症状为精神抑郁、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因 1.肾排钾减少 ①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衰竭晚期。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③保钾利尿剂。 2.细胞内的钾移出 ①溶血、组织损伤、肿瘤或炎症细胞大量坏死,组织缺氧、休克、烧伤、肌肉过度挛缩等。②酸中毒。③高血钾周期性麻痹。④注射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后,由于细胞内脱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细胞代谢,使细胞内钾移出。 3.含钾药物输入过多: 青霉素钾盐大剂量应用或含钾溶液输入过多、过急。 4.输入库存血过多 5.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过量可致离子泵活力降低,影响钾进入细胞。 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血钾升高的程度和速度,有无其他血浆电解质和水代谢紊乱合并存在。 1.心血管症状 高钾使心肌受抑心肌张力减低故有心动徐缓和心脏扩大,心音减弱,易发生心律失常但不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且与血钾升高的程度相关。当血钾大于5.5mmol/L时心电图表现为Q-T 间期缩短。T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而呈帐篷状;血钾为7~8mmol/L时P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以至P波消失。 2.神经肌肉症状 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疼,肢体苍白湿冷。血钾浓度达7mmol/L时四肢麻木软瘫,先为躯干后为四肢,最后影响到呼吸肌,发生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3.其他症状 由于高钾血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故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由于高钾对肌肉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停止。所有高钾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可加重高钾血症。

补钾原则

“补钾”的原则和策略 【对于低血钾的处理,明明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里常规都可以用15‰(甚至更高)的浓度通过中心静脉补钾,而且这已经是国内外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常规,但在每一版的外科学教材上却置之不顾,非要明文写上“静脉补钾浓度最高上限是3‰”,可又不注明这只是外周静脉输液的标准,也不说明这个浓度限制的意义是什么,弄的刚毕业的医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正确补钾,真是医学教育的一大怪景。当年为了应对一位患者家属(某医学院附院的护士)拿着第四版《外科学》指着我的鼻子说我没学好外科学“补钾把病人补死了”而提请的医疗鉴定,逼得我四处查找资料文献写“答辩状”,以下是从一些中文经典书籍中摘抄出来的东西,这种经验真是终生难忘。】 一、关于钾的代谢1、消化道内的正常代谢: 成人每日摄取钾盐2-4g即能够满足代谢之需。K在食道中不吸收;胃内有少量K穿过胃黏膜细胞;小肠(主要是回肠)吸收摄入K量的90%;其余10%左右随粪便排出体外。K被吸收的可能机制:①肠壁细胞由受体调节的“钠泵”主动转运②直接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间隙进入③K在空回肠腔侧细胞膜对K几乎不渗透,入血机制是通过细胞旁短路吸收。 在各种消化液中,小肠液和血浆K浓度近似,唾液、胃液、胆汁、胰液中K均高于血浆。成年人每日消化液总量为6-7L,正常情况下消化液中的电解质几乎全部重吸收,再加上摄入的电解质,消化道每日约交换K 150-200mmol左右(空肠以上部位以排K为主,回肠段以吸收K为主)。 消化道内K的正常代谢和K量的稳定是血浆K的起始因素,也是总体钾量、细胞内外K量恒定在一定范围的重要保证。 2、钾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钾摄入之后不停的被吸收,吸收量与摄入量固然成正相关,但吸收入血的速度应该认为是比较缓和的。] 有资料证明进食K后数小时当中,血K浓度变化并不大,并未见血K显著增高的现象,这虽然与肾脏进行排K调节有关,其中也可能存在着一种肠道吸收K的缓调节机制,进食后大量消化液分泌也是这种缓调节机制的组成部分。消化液的K浓度经常高于血浆K的浓度就提示着这种调节机制的存在。有时口服补K的剂量虽然比较大,但对病员总是比较安全的,其道理应该也在于此。另一方面从临床观察又发现,胃肠道对K的吸收并非随血K浓度高低调节其吸收量和吸收速度。在低血钾时,消化道总体吸收功能常受影响,因此此时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可以直接影响K的吸收;高血钾时,肠道也并未因血钾浓度的增高而对K不予吸收。 正常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钾在40-120mmol,变化较大。由于机体对钾的平衡调控较好,血清钾浓度不会改变:当每日摄入钾在15-20mmol时,经过4-7天后尿排出钾才开始减少,此时体内缺钾已达250mmol左右;当每日摄入钾1-10mmol时,尿钾和粪便排钾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减少,但仍较摄入的钾多,这种情况甚至能够持续21天之久。二、关于补钾: 1、在应用排钾利尿剂、肾上腺皮质醇类药物、胃肠减压、禁食、腹泻、呕吐等,都可引起钾丢失,应口服钾盐预防低钾。 2、大部分低钾血症的病人,血K浓度在3.0-3.5mmol/L之间,这样的血清K浓度一般说来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口服钾盐即可。(氯化钾:13.3mmol/g 枸橼酸钾:8.3mmol/g 醋酸钾:6mmol/g)。(引自A、B ) 3、若不能口服或缺钾量很大时,需静脉滴注补钾。(引自B ) ①无尿一般不补钾,除非血钾明显降低(1日无尿血钾上升0.3mmol/L)。(引自B ) ②常规静脉补钾方法是氯化钾1.5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若氯化钾浓度过高,因输液时静脉疼痛病人常不能接受;若需增加补钾量又不能大量补液时,可同时加31.5%谷氨酸钾

高钾病人的处理

高钾病人的处理 概述高钾血症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 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血钾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 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因(一)肾排钾减少 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衰竭晚期。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如 Addison病,低肾素性低醛固酮症,al--羟化酶缺乏症。 3.保钾利尿剂长期应用,如氯苯蝶陡,螺内酯(安体舒通),氨氯毗咪(阿米洛利)。 (二)细胞内的钾移出 1.溶血,组织损伤,肿瘤或炎症细胞大量坏死,组织缺氧,休克,烧伤,肌肉过度挛缩等。 2.酸中毒。 3.高血钾周期性麻痹。 4.注射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后,由于细胞内脱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细胞代谢,使细胞内钾移出。有报告应用盐酸精氨酸而发生高血钾,这可能是精氨酸进入细胞而钾排出所致。 (三)含钾药物输入过多青霉素钾盐(每 100万单位合K1.5mmol)大剂量应用或含钾溶液输入过多、过急。 (四)输入库存血过多。 (五)洋地黄中毒洋地黄过量可致离子泵活力降低,影响钾进入细胞。 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血钾升高的程度和速度有无其他血浆电解质和水代谢紊乱合并存在

1.心血管症状高钾使心肌受抑心肌张力减低故有心动徐缓和心脏扩大心音减弱易发生心律失常但不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且与血钾升高的程度相关当血钾大于5.5mmol/L时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缩短T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而呈帐篷状;血钾为7~8mmol/L时P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以至P波消失这可能是窦房结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也可出现“窦-室”传导(窦房结不经心房内正常传导系统而通心房内特殊纤维束传入心室);血钾升至9~10mmol/L时室内传导更为缓慢QRS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S波加深与T波直线相连融合;血钾11mmol/L 时QRS波ST段和T波融合成双相曲折波形至12mmol/L时一部分心肌先被激动而恢复另一部分尚未去极此时极易引起折返运动而引起室性异位节律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纤颤最后心脏停搏于舒张期 2.神经肌肉症状: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疼肢体苍白湿冷血钾浓度达7mmol/L时四肢麻木软瘫先为躯干后为四肢最后影响到呼吸肌发生窒息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3.其他症状由于高钾血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故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由于高钾对肌肉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停止所有高钾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可加重高钾血症 治疗 高钾血症起病急骤者应采取紧急措施,还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急性严重的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①对抗钾对心肌的毒性;②降低血钾。 2.轻-中度高钾血症的治疗 (1)低钾饮食,每天摄入钾限于50~60mmol(50~60mEq)。(2)停止可导致血钾升高的药物。(3)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减少肠道钾吸收和体内钾的排出。1mEq 的钠可交换1mEq的钾。如乙烯磺酸钠树脂(kayexelate)或多乙烯苯钠(sodium polystyrene)可口服,也可保留灌肠,但口服比灌肠效果好。口服剂量为40~80g,分3~4次服,同时服20%山梨醇10~20ml。灌肠时可将40g 树脂置于200ml 20%山梨醇液中作保留灌肠,保留1h 后解出大便。 (4)去除高钾血症的病因或治疗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 3、透析为最快和最有效方法。可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但后者疗效相对较差,且效果较慢。应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可以使血钾几乎在透析开始后即下降,1~2h 后血钾几乎均可恢复到正常.腹透应用普通标准透析液在每小时交换2L 情况下,大约可交换出5mmol 钾,连续透析36~48h 可以去除180~240mmol 钾。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如清创、排出胃肠道积血)及避免摄入含钾过多饮食(如水果、咖啡等)。如酸中毒为诱发高钾血症的原因,应尽快同时纠正酸中毒。停用可使血钾水平上升的药物,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日常饮食是比较重要的,日常的饮食不经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但是有时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对营养的吸收不好就会导致一些疾病 的发生,低钾血症就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用药治疗 1.急性低钾血症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而不管其病因为何;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补钾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 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病人 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病人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1g氯化钾可提供13.4mmol的钾。每次10~20ml,分次服。氯化钾(补达秀)(肠溶氯化钾制剂)可用于慢性缺钾病人,以减少氯化钾对胃肠的刺激。氯化钾对所有低钾血症病人均适用,可增加尿中重碳酸盐丢失以消除代偿性碱中毒,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除外。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则选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氯化钾味苦,片剂易引起肠溃疡出血和狭窄,可溶于冷水或橘汁中服,病人较易接受。对不能耐受口服氯化钾者,可改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每片重碳酸钾可提供25mmol的钾,1片/次,3次/d。前述3种钾制剂,每天服80mmol 的钾,可使血钾水平从3.2mmol/L提高到4mmol/L。枸橼酸钾中的钾的含量仅为氯化钾的69%,故剂量应比氯化钾大些。 在口服钾制剂过程中应监测血钾。口服后一般在72h后血钾即上升,如果服后96h血钾仍未上升,则应怀疑有镁缺乏。Mg2 缺

高钾血症

疾病名:高钾血症英文名:hyperkalemia 概述: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 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 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因:1.摄入过多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化钾)或输入过多的库存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钾释放于血浆中)。用静脉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时,若缓慢滴注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因为钾可从肾脏排出,除非:①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②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2.排泄减少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和阿米洛利。其他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还有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非甾类抗炎药,长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复方新诺明(bactrim),喷他脒(pentamidine)及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药和环孢素。肾功能不全少尿和无尿的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羟化酶缺乏、选择性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综合征。 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见于: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溶血,其中有些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加重了高钾血症。②药物,用盐酸精氨酸或赖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和代谢性碱中毒时常发生明显高钾血症,可能是精氨酸与细胞内钾交换,使钾移至细胞外;在麻醉过程中用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也有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作用。③癌症病人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时,可引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而引起高钾血症。 ④家族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此病属常染色体遗传病;继发性高钾性麻痹(肾衰病人服用螺内酯是其常见病因)。⑤酸中毒,包括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⑥高渗状态,重度失水、休克等均可使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 发病机制:1.钾摄入过多由于肾脏有很强的排钾能力,正常人即使摄入过多含钾食物,也不会产生高钾血症。常见高钾血症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含钾的静脉补液者更易发生。据统计大约4%接受KCl治疗者可发生高钾血症。2. 钾在细胞内外重新分布导致细胞内外钾分布改变而使血钾上升的情况主要有:细胞损伤、高渗透压血症、酸中毒、药物毒物以及高钾性周期性麻痹等。细胞损伤见于横纹肌溶解症、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溶解以及大量溶血等。高渗透压血症可以造成细胞皱缩,细胞内钾浓度升高,可达1~2mmol/L以上,有利于K+的外逸。甘露醇的使用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使用足够胰岛素都是常见的导致高渗透压血症的原因。代谢性酸中毒,特别是由HCl、NH4Cl等引起者最易诱发高钾血症;而由有机酸如β-羟丁酸或乳酸引起者则较少发生。两者的差别主要是对细胞内钾释放的影响不同。无机酸可以造成更明显的细胞内酸化,从而促使细胞膜明显极化,更多的钾可以释出;有机酸的溶解不如无机酸完全,因此对膜极化的影响相对较小,钾的逸出也较少。另外,酸中毒可以刺激集合管间细胞上的H+-K+-ATP酶,可促进K+重吸收。最近有报道酸中毒还可以改变集合管细胞上钾通道的开放率而使K+分泌减少,后者又可能与酸中毒一起促进氨的生成,进而再通过该机制抑制Na+重吸收,减少K+的排泄等。 洋地黄药物、Palytoxin或河豚毒素等中毒可引起严重高钾血症。高钾性周期性麻痹较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明显少见。本病是由于肌肉上对TTA敏感性的电压启动性钠通道基因突变而引起,常在运动后诱发。3.肾脏排泄钾障碍主要由盐皮质类固醇减少、原发性远端肾单位Na+输送减少以及皮质集合管功能异常等引起。盐皮质类固醇减少可以由低肾素性低醛固酮血症(常见于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性肾炎等)、选择性低醛固酮血症(常见于应用肝素后)以及Addison病等引起。原发性远端肾单位Na+输送减少引起肾脏潴钾多见于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Ⅱ型假性醛固酮减低症(Gordon综合征)等。Gordon综合征主要由于Na+在近端肾小管到皮质集合管部分重吸收过少,致使K+在远曲小管重吸收过多。噻嗪类利尿药对本病有效,可能与该段Na+-Cl-协同转运子畸变有关。皮质集合管异常可导致肾脏潴钠而产生高钾血症,主要见于Ⅰ型假性醛固酮减低症、小管间质性肾炎、梗阻性肾病、钠通道阻滞药及盐皮质类固醇受体阻滞药的使用等。其中Ⅰ型假性醛固酮减低症是由于上皮钠通道(ENaC)突变引起通道失活所致;钠通道阻滞药有氨甲咪、TMP和戊烷嘧啶,在肾移植患者中使用可能造成严重血钾过高。 梗阻性肾病常有高钾血症,可能与酸中毒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盐皮质类固醇反应低下有关。 临床表现: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血钾升高的程度和速度,有无其他血浆电解质和水代谢紊乱合并存在。 1.神经肌肉症状高钾使神经肌肉复极化减慢,从而导致应激性减弱,特别是急性起病患者。早期肢体感觉麻木, 极度疲乏,肌肉酸痛,四肢苍白湿冷。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发声和呼吸困难以及四肢松弛性瘫痪,浅反射消失。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2.心血管症状高钾使心肌受抑,心肌张力减低,故有心动徐缓和心脏扩大,心音减弱,易发生心律失常,但不发 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且与血钾升高的程度相关。当血钾大于5.5mmol/L时,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缩短,T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而呈帐篷状;血钾为7~8mmol/L时,P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以至P波消失,这可能是窦房结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也可出现“窦-室”传导(窦房结不经心房内正常传导系统而通心房内特殊纤维束传入心室);血钾升至9~10mmol/L 时,室内传导更为缓慢,QRS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S波加深,与T波直线相连、融合;血钾11mmol/L时,QRS波、ST段和T波融合成双相曲折波形。至12mmol/L时,一部分心肌先被激动而恢复,另一部分尚未去极,此时极易引起折返运动而引起室性异位

(完整版)低钾血症的原因及补钾原则

低钾血症形成的原因: 一、钾的摄入量过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所以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但是手术后的患者或因为体质原因较长时间禁食或少食,使得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g,并持续2周以上,就会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二、钾的排出量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儿童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消化液含丰富的钾(唾液含189 mmol/L,胃液含14 mmol/L,肠液6.2~7.2 mmol/L,胆汁6.6 mmol/L,胰液4~5 mmol/L)。另外,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也使得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因此,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透析等,均导致失钾。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因素有: ①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可发生排钾增多。 ②某些排钾利尿药的长期使用或用量使用,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③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症等。 ④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⑤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有钾,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1)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2)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3)胰岛素过量: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发生低钾血症。 (4)棉籽油,氯化钡中毒。 (5)低温疗法使钾进入细胞内。 四、稀释性低钾血症 细胞外液水潴留时,血钾浓度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和细胞内钾正常,见于水过多和水中毒,或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总结:低钾血症的原因较复杂,因此,明确发病原因对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低钾血症的健康教育

低钾血症的健康教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低钾血症的健康教育 正钾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心肌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血钾的正常值为~L,低于 mmol/L时为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表现,常伴随其他疾病共同出现,主要表现是肌肉对神经刺激的反应发生了迟钝改变,轻者体弱无力、口苦、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烦躁不安、情绪波动,重者有恶心、呕吐、嗜睡、定向力减退及神志不清等症状。当血清钾降至 mmol/L以下时, 患者可出现肌无力、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呼吸肌麻痹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短时间内发生的低钾血症可导致猝死,所以切不可小视。因此,出现上述症状应注意检查血钾。如果血钾低于正常指标,可及时采取补钾措施,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本病预防是重点,本病病因很多,特别是在临床治疗的过程。更应该注意本防止本病的发生,一是及时去除病因,二是对可能发生缺钾,如长时间禁食,体液丢失较多的伤病员,应及时补充钾。 一、饮食护理:避免进食大量糖类,避免大量饮清水,忌酗酒、暴饮暴食及进食不洁食物; 适当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的水果蔬菜(瘦猪肉、鳝鱼、花生、马铃薯、海带、橙子、香蕉等)等易消化的饮食。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饮用过量白开水或糖水,可适当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避免过饱、饮酒等激发因素。尽量调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调动患者的食欲,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根据病情适当进行静脉及鼻饲补充营养。 二、心理护理:低血钾使病人出现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病人多数为青壮年,在家庭中和社会中担当主要的角色,四肢出现的瘫痪会使病人出现焦虑、恐惧,甚至悲观、失望,担心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因此,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

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1、尽量口服补钾,对不能口服者可经静脉滴注; 2、禁止静脉推注钾,常用针剂为10%氯化钾溶液,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严禁直接经静脉 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脏骤停; 3、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h方可补钾; 4、限制补钾总量,依血清钾水平,补钾量为60-80mmol/d(以每克氯化钾等于13.4mmol/L 计算,约需补钾3-6g/d); 5、控制补液中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g/L); 6、滴速勿快: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 低钾血症症状 人体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一旦血钾低于2.5mmol/L以下时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软瘫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 1、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一般先出现四肢肌软弱无力,后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 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消化道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慢,有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等; 3、心脏功能异常: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为头晕、躁动、昏迷、面部及四肢肌抽动、手足搐溺、口周及手足 麻木。

高浓度补钾的护理 1、心电监护 采用高浓度静脉补钾有一定的危险性。当血钾过低时,患者临床表现四肢肌无力、软瘫、呼吸困难、窒息、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心电图提示U波改变、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当患者的血钾一旦降至2.0mmol/L,心电图上会出现T波,ST段下降,多源性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而致心搏骤停。而当血钾过高时,可出现QRS波群时限延长、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严重时会出现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宽的QRS波群。患者表现为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形成。通常以下肢出现较多,后沿躯干向上肢延伸,呼吸肌在极个别情况下才可累及。因此,对低钾的患者进行高浓度补钾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补钾期间进行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等改变,并准备各种抢救用物。 2、尿量的动态监测 尿量偏多,钾的丢失也多,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为预防血钾过低,应根据尿量的情况适当补钾,尿量>30ml/h后可开始大量快速静脉补钾。此外,尿量监测不仅有助于监测肾功能的状态,而且可以用来指导补钾。尿少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高浓度补钾,以防导致高钾血症。尿量过多排出的钾多,单位时间内经尿排出的钾大于经静脉补充的钾,因此,对补钾不利。补钾期间尿量>40ml/h属安全范围,尿量<1ml/kg时,要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3、血气分析 因酸碱平衡失调对血钾浓度有一定的影响,pH值每上升0.1就有0.1~1.1mmol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因此,在深静脉补钾期间也应动态监测血清钾、电解质和血

高钾血症的治疗

高钾血症的治疗 促进钾进入细胞内 (1)高渗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的应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①造成碱血症,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有酸中毒时效果更显著。②高渗作用,使细胞外液容量迅速增加,可使血钾浓度相对下降。③血浆和细胞内液Na浓度升高,激活钠泵,使K+向细胞内转移。④Na+直接对抗K+的毒性作用。 一般首先选择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11.2%乳酸钠的溶液60~100 ml 静脉推注,大约数分钟起效,然后继续用上述溶液100~200 ml缓慢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心电图和呼吸的变化。由于短时间内进入大量的钠盐,有诱发肺水肿的危险,对有高危因素者应特别注意。 (2)极化液疗法常用10~25%葡萄糖溶液200~250 ml加入胰岛素静脉滴注,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为3~4:1。葡萄糖在细胞内合成糖原时需K+参与,结果K+向细胞内转移;胰岛素激活钠泵,进一步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结果血钾浓度下降。短时间起效,一般维持2~4 h。 (3)其它措施如应用必须氨基酸、生长激素等促进合成代谢,也有利于降低血钾。

3、促进钾排除体外促进钾的排泄是治疗高钾血症的最有效措施。肾脏是排出钾的主要器官,应尽可能加强肾脏的排钾功能。一般情况下,由于脱水、休克、严重缺钠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输液、输血等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尿量增加,高钾血症逐渐缓解。肾功能损害本身导致的高钾血症,应适当使用利尿剂、或口服钾离子交换树脂,严重损害者应给予透析治疗。 4、控制钾离子的摄入一般钾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0 mmol以下。但事实上控制K+的摄入比较困难,因为食物中大都含有丰富的K+,只要患者开放饮食,就难以控制,因此应严格控制饮食,使钾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能量和蛋白质的供应应以静脉为主。 此外,高钾血症患者往往进食不多,热量和蛋白质的供应皆缺乏,分解代谢旺盛,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热量和必需氨基酸,保持正氮平衡。总之,高钾血症患者应静脉给予足够的葡萄糖、脂肪乳剂和氨基酸,必要时给予生长激素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5、治疗原发病和避免诱发因素这是治疗高钾血症的最根本措施。 编辑本段慢性高钾血症(chronic hyperkalemia)广义上是指短时间内血钾浓度逐渐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上限。狭义上是指血钾浓度逐渐升高、而细胞内浓度不降低的的高钾血症,其原因主要有钾摄入或输入过多、肾脏排泄钾减少(机体钾含量增多)和组织破坏(机体钾含量正常),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因素。因血钾浓度逐渐升高,机体有一定的代偿和适应,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逐渐趋向正常,故临床表现

补钾的原则

补钾本身是有原则的:1无尿一般不补;2不可静脉推注;3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0.75g;4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3-4.5g KCL可使血钾暂升高1-1.5mmol/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2.5-3.5mmol/L,但不久还可下降;5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 为宜;6注意补Mg;7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当然浓度太高(超过千分之五)只能用中心静脉补,不然对血管的刺激很大! 用微泵补钾容易控制速度,比较安全! 口服10%的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 补钾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所以,补钾也不要想一步登天! 其实对于危重病患者的补钾,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患者血钾非常低,甚至低于2.5mmol/L以下,此时是需要快速提升血钾浓度至相对安全的水平,而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可能又不能使用,常规补钾(0.3%浓度)需要带入大量液体,这在危重病人身上往往受到极大限制。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通过深静脉用微量泵直接泵入10%氯化钾,1g氯化钾在1~2小时内泵入,3~4小时复查血钾,而从未出现过血钾过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本人认为从深静脉补钾,受浓度限制小(因为对血管刺激小),而速度才是至关重要的。1gKCl/h相当于13mmol/h,这是允许的补钾速度(<20mmol/h)。故低钾病人紧急情况下、不能大量输液时,可以从深静脉泵入10%氯化钾。当然胃肠道补钾是最安全的。 安全补钾的关键不是浓度,而是速度<20MMOL/h(华盛顿内科手册第30版)。而具体的方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重度缺钾(血钾小于2mmol/L)应首选静脉补钾,尤其建议深静脉,采用静脉灌注泵。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之60。最常用KCL 1g-1.5g/50ml,(千分之20-30)速度不超过20mmol/H (1.5g/H)。由于浓度较高,应该进行持续心脏监护和测定血浆钾,避免严重高钾血症和/或心脏停搏. 如无条件开放中心静脉,尽管高浓度钾对静脉刺激极大,权衡利弊,仍应进行外周补钾,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子30,速度同上。最多就是静脉炎了。注意:此时仍应强调控制输入速度,必须应用微泵。速度同前述。 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口服和静脉同时进行。浓度超过0.6%的KCl 溶液直接刺激浅静脉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形成静脉炎,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由于局部高浓度K+离子的刺激,患者的痛感强烈。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常规内都严禁经过外周静脉输入超过0.6%的K+溶液,也就是说外周最高浓度是0.45%。一般来说,国内除ICU以外,基本上外周静脉补钾都使用0.3%的氯化钾溶液,补充速度虽然慢一点,但是安全系数则要高得多且不容易出现纠纷(国内的医疗环境,安全第一,无奈阿)。 口服补钾:10%的KCL,每次10ml,每日3-4次。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 tid。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KCL慢。 对于口服补钾的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口服补钾不会引起高钾血症,所以口服补钾同样要注意监测血钾。 3.还可以灌肠补钾,但应用较少。可用生理盐水20ml+10%KCL3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以上,1-2次/天,(间隔时间10-12小时)。危重病例不宜灌肠补钾(为什么?) 4.观察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是否有稀释性的低纳血症,查血气,纠正代谢性碱中毒,补钾的同时补点镁。 5.关于补钾所用液体:补充KCl,用葡萄糖液不是理想选择,因为随后增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