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doc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doc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doc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

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 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 默读2 6 自然段,填写表格。

实验次序

怎样试验

实验结果

第一次

蒙住眼睛

仍能自由飞行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实验结论:

(3) 比较4 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7 8 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

指名读第8 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3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9 自然段。

4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

(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2 .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 .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 .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

学们交流。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风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确凿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第96页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解放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有条件和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先求出大客车有多少辆? 在学生的质疑下,知道了要先求出大客车有几辆,再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并提示学生:这张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2辆车。 制作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再全班回答。 二、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语文实践。 3.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师贴设计夸张精美的太阳图) 2.跟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吧!(生打招呼) 3.真有礼貌,看,受到你们的欢迎,太阳公公,它眯眯笑了。(师给太阳公公贴眯眯笑的眉毛)谁来说说,太阳公公有什么本事?(生自由发言)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它发出的光叫阳光。板书课题:阳光

二、复习巩固生字 1.这节课继续学习《阳光》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阳光) 2.这金灿灿的小太阳可爱吗?大家能叫对这些小太阳的名字吗?(齐读生字词) 3.小朋友们可真不了起,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些可爱的小太阳,现在呀,可爱的小太阳要带领我们走进课文中去感受阳光。准备好了吗? 三、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阳光吧。(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故意把第1自然段读得更有感情) 2.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生举手指头评价) 3.你觉得哪一段老师读得最好?为什么?(生自由评价) 四、学习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读第一段。 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由红彤彤变得亮晶晶。(出示句子: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谁愿意读?这么优美的画面,你肯定能读得有感情。 2.学生个别读,指导朗读。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学生思考:如阳光和金子一样,都会闪闪发光,而且都很宝贵……)。“洒遍”有谁知道意思?(就是把每一个地方都洒到了。)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教学难点: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8节) 导入:一、谈话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新授: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讨论: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 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 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 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最新最新版PEP五年级下册Unit2教案

五年级英语学科第二单元第 1 课

请各小组就上节课Production环节对Let’s sing歌曲进行对话创建展示,评选出最佳团队。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白雪公主去救白马王子,经过一扇门须会打四个问题,问:我给你一天去和你心爱的人在一起,哪一天?答:有他的一天。问:那我给你两天?答:白天和黑天。问:我给你三天?答:今天、明天、后天。问:我给你四天?答? 请同学们帮助回答,引导生说出: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2、T:Now, we’ll learn the four seasons.利用PPT播放视频初步感知四个单词:spring, spring是春天,草儿绿了雪化了; summer, summer是夏天,知了叫了天热了; autumn, autumn是秋天,苹果红了麦收了; winter, winter是冬天,小熊睡了下雪了。 3、逐个讲解单词发音,并根据图片进行句型操练: ① ing→ring→pring→spring ② but→u→su summer teacher\father\mother→er→mmer ③ au+tu+mn=autumn ④ in→win→win+ter→winter ⑤ can后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后面跟动词原形。 4、Listen and repeat. 5、Read in groups.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我的季节我表达”: 请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最爱的季节及原因,仿照课本中句型拓展 2、Read and match:

五年级英语学科第二单元第 2 课

五年级英语学科第二单元第 3 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教案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1、沟通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课本、学校内外的联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认识二者关系密切; 2、练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3、写出自己独特感受,体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我们要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去,走进生活的阅览室,去观察社会,去观察生活;去感受语文,体验语文;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写什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写出对“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的感受 【怎样写】对这类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关键在于“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方面从严选材。 一是围绕和突出主题。从生活中选取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的需要。生 活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有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等 各方面,而我们此次作文的中心是“生活处处有语文”,那就要紧紧围绕“生 活与语文”来选取材料,其余的都必须舍而弃之。 二是真实而典型。真实,是指在所选的材料中不是片面的、偶然发生的事情,

而是要合乎事物的本来面目,符合事物的规律。真实是与典型相联系的,真 实而不典型,这种真实就没有多大意义。典型的材料,就是指那些能反映事 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材料。 三是新颖而生动。只有新颖生动,才有激励作用。什么叫“新”?大体说来, 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已发现已使用的能推出新意。只要我们独 具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如果选用的好,定能出奇制胜。

Unit2Robot教学设计

Unit2Robot教学设计Unit2robot teaching design

Unit2Robot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基础词汇 (n.) 1.洗衣服的活 2.推销员 3.定单 4.病毒 5.垃圾箱 6.混乱 7.洗涤槽 8.垃圾、废物 9.中午 10.电池 11.轮子、车轮 12.胸膛 (v.)

1.邮寄 2.熨烫 3.打扫、清扫 4.展开,扩散 5.倒空、腾空 (adj.) 1 脏的 2.每日的___________ 3.干的____________ (adv.) 自由地 二、重点词组 1.第一个做……的人 2.改变了许 多 _____ 3.为了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4.熨烫衬衫 _____ 5.结果 6.不 再 _____ 7.睡在床上 8.再多一小

9.洗衣服 10.洗盘 子 _____ 11.扫地 12.铺 床 ____ 13.下班回家 14.对……满 意 ___ 15.准备 16.出 错 ____ 17.感染病毒 18.制造许多麻烦 _____ 19.唤醒 20.把东西撞翻 _____ 21.发现房间一团糟 22.对 付 _____ 23.最后 24.太多的麻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ist ics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大客车有多少辆? (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

《阳光》教学设计(1)

《阳光》教学设计 一、概述:本课共2课时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课第8课。“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在朗读中识字;引导合作,在自主学习中会读和会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和写字学习中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拼音基础和一定的识字经验,对简单的笔画和写字的笔画顺序有了初步感受。但学习基础的差异也会直接反映在新课认读学习中。 五、教学资源 本册课本图文和制作的PPT课件,跨越式阅读资料。 六、教学策略 情景感染法;自主学习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初步感受课文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初步认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趣,创设情景联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太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文二:童年趣事 学习任务: 1、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件有趣的事。 2、确定中心,选定范围,正确选材。 3、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 习作要求: 1、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审题、确立中心及选材。 (一)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范围,正确选材。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比如,“我”肚子饿了,爸爸妈妈不在家,找到牙膏用力挤,亲口尝尝牙膏是什么滋味。)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比如,妈妈生病了,天天吃药很难受,于是“我”就偷偷替妈妈吃药,结果被送进医院。)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比如,麻雀啄烂了柿子,真可恶,怎么办?“我”竟从看见爸爸喝醉了酒东倒西歪的样子,突然想到并实施了“酒醉麻雀”的妙计。)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比如,晚上“我”偶然发现月亮在水盆里,马上把另一个脸盆扣在上面,大喊:“我捉到月亮啦!) 讨论: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童年趣事”?(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分析:哪一个内容最能体现童趣? 小结:一般说来是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努力去做的、富有情趣的事,是闹笑话的事。 (二)展开回忆,畅谈趣事。 回忆你的童年生活,什么事使你感到有趣?并简要说说为什么有趣?(标准是:这件事能否反映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 1、吃“棉花糖” 2、帮猫咪剃胡须 3、“洗菜”:小时候,妈妈让我洗菜,我 一看菜很多,就把菜丢进洗衣机里洗了起来。结果,菜都让我洗的稀巴烂。 4、味精与围巾:我出门帮妈妈买东西,因为读书入了神,结果把“味精”听成 了“围巾”,闹了个大笑话。 5、小小“医生”:小时候,看见布娃娃的眼睛总是“睁不开”(坏了),还以为布 娃娃生病了,于是开始想法设法为布娃娃打针…… 6、去外婆家抓鱼,但抓到的鱼都被家鸭给吃了。

Unit2教学设计表格版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 教学设计

hardly ever … He never ... Step 3 . Work on 1a. 1. Look at the pictur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Make a list of the weekend activities. 2. Let some Ss read out their activities. Let other Ss add more activities. Step 4 . Work on 1b. 1. Let a student read the words aloud. Make sure all the Ss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2. Tell Ss to listen and write the letters from the picture above on the line below. 3. Play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4. Play the tape for the second time for the S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5. Pair work. 1.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with a student. 2. Let S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in 1a in pairs. 3. Let some S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Step 6 Learn the new language. Show the pictures and ask and answer: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Twice a week. Step 7. Work on 2a: 1. Let Ss read the phrases in the chart. 2. Tell Ss that Cheng Tao is taking about how often he does these activitie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s listen and number the activities [1-5]. 3.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econd time for the S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8.Work on 2b: 1. Tell Ss they will hear the recording again. This time, listen and match the activities in 2a with how often Cheng Tao does them. 2. Ss listen and mat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hrases. 3. Check the answers. Step 9. Pair work. 1. Ask one student how often he/she watch TV as a model. T: Hi, S1.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S1: I watch TV every day. T: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 S1: Animal world. T: How often do you watch it? S1: Twice a week. 2. Let one student read the activities in the chart. Tell them these new words: favorite website (最喜欢的网站);favorite sport (最喜欢的运动) 3. Ss work with their partner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Step 10.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write about how often your partner do the activities. Example: ××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He reads English twice a week.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

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

我的奇思妙想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Starter Unit2教案

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 1. 学习字母I —R 2. 学习八个表事物的名词:map, cup, ruler, pen, orange, jacket, key, quilt 3. 学习辨认物品的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4. 学习单词拼写,使用句型:Spell it, please. 二、教学重点 1. 字母Ii —Rr 的教学。 2. 词汇map, cup, ruler, pen, orange, jacket, key, quilt等的教学 3. 元音字母a ,e,i,o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 三、教学难点 教材中单词的拼写和语音归类。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1a – 1c 第二课时:完成2a – 2e 第三课时:完成3a– 3d 第四课时:完成4a – 4d 第五课时:Self Check 第六课时:达标练习 五、教学步骤 The First Period (1a – 1c) 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 1. 学习map, cup, ruler, pen, orange, jacket, key, quilt八个表事物的名词。 2. 学会辨认物体: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Spell it, please. 3. 学习a/an的初步用法:a jacket, an orange Language points (语言要点) 1. 词汇:1)名词n.English, map, cup, ruler, pen, orange, jacket, key, quilt 2)代词pron.what, this, that, i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 统计调查 第二课时 教案.

10.1统计调查(2) 【学习目标】 1.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能指出它和全面调查的不同. 2.理解抽样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分别指出来.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计调查(2)(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能指出它和全面调查的不同. 2.理解抽样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并会在实际问题中分别指出来. 三、指导自学 (一)过渡语: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进行自学竞赛.比谁学得紧张、效果好!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53-155练习前)注意: ①“问题2”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②回答P154黄色书签中的问题; ③思考进行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如有不懂,立即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懂的请举手。 2. 检测题:P155: 1 、2、3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过渡语:请看黑板,找一找哪里做错了?能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鼓励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更正) (二)讨论: 1.评(1)是抽样调查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归纳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对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师板书) (2)总体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估计学生在说“总体”的时候会说是“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总体是什么?(是全体学生的平均身高) 个体、样本估计问题不大,样本容量估计有错,师引导学生说出样本容量只是数字不带单位。 (3)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使抽样调查的结果较好的反映出总体的情况。 总结:(1)样本要得当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2)样本容量大小适当。(师板书) 评2: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个体机会均等。(师板书) 评3: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引导生回答:优点是○1花费少○2省时○3不具有破坏性等。 缺点是:抽样调查的样本如果选取不当,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反映总体情况。 六、当堂训练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159:3、4 选做题:P160 : 8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七、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关于《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日出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揭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看了课题,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课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景象?)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细读理解,中心突破。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一)指导学习2、3自然段。 1、学法指导: (1)读。(自由读课文。) (2)找。(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划出来。)(3)思。(想一想所划句子该怎样感情朗读,并试着读一读。) (3)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或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先小组内汇报,再集体交流。) 2、重点理解: (1)、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并说话。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二)学法迁移,小组学习4、5自然段 重点理解: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必学一Unit2教学设计说明

Step 1. Lead in(导入) 头脑风暴: 教师提出问题:(借助世界地图) Q1. Which languag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the world? Q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English? Q3. Why do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Step2. Warming up Read the dialogues in the warming up and give more examples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设计意图:了解美国英语及英国英语的差别,并进而体会英语语言的多样性 Step4. Pre—reading Students discuss the first two questions on P9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合作能力,并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Step 5. 目标检测(汉译英) 1.你知道印度的官方语言是什么吗? 2.你知道世界上有不止一种英语吗? 3.我的外套与他的不同。 4.英语遍及全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重点词的情况 配餐作业:

请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1. Tom is _____ my neighbor. He is a close friend of mine as well. 2.He has two hobbies ,_____ collecting stamps and fishing.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_____station? 4. ______improve his spoken English, he gets up early to read and speak English every morning. 5. People go to the cinema because they want to see something ____ from everyday life. 6.They went home _______ yesterday. 设计意图:巩固和学会使用所学词和短语 Period 2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Step1. lead-in 1.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discuss countries that use English as their official language. 2.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guess the main idea. 设计意图:为阅读下面的文章做好准备。 Step 2. reading 1)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2)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exercise one. 3) Make a tim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4) Discussion: wh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

(完整版)四个太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颖 课文简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忙、伙”等11个生字,会写“阳、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复习巩固) (班长带读词语卡片) 忙着伙伴香甜照亮阳光香甜温暖冻僵季节因为 二、欣赏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种太阳》(班长在前面做动作)师:刚才呀这首歌里唱得是什么呀?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师板书:

4四个太阳) 三、感知并朗读课文: 1、这四个太阳里藏者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请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开始吧。(自由读、学生汇报读,师随机出示课文片段)师:同学们读得可美啦,连校园里的春姑娘也被吸引来了,她也想读读,可以吗?(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课文判断。) 3、同学们,《四个太阳》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齐读课文吧。 四、品读课文并想象: 媒体播放:(炎热夏天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看,夏天呀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热呀,连知了都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热得满头大汗。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你有什么愿望? 师:噢,大家都想凉快点。咱们课文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愿望,是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