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水设计标准

临时用水设计标准

二〇一四年九月

目录1.总则

2.扩初设计

2.1水源

2.2平面布置

2.3系统选用

3.加压设备

3.1水泵基础

3.2水泵选型

4.管道布置和敷设

5.管材、水表及附件

5.1管材选用

5.2阀门选用

5.3保温选用

5.4水表选用

6.排水设计

7.消防设计

7.1消防系统

7.2室外消火栓

7.3室内消火栓

附录A施工用水量计算

附录B水管水力计算式

附录C大样图

附录D技术指标

1.总则

1.1 为了加强华润建筑临时水设计管理、促进主体施工,规范华润建筑临时用水设计制定本标准。

1.2 凡华润建筑临时用水设计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地方标准。

1.3 本标准适用于华润置地内外总承包项目。

2.扩初设计

2.1 水源

2.1.1 根据工程所在地市政单位提供的市政接驳点选取两处,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以保障工程施工用水及消防用水的正常使用。

2.1.2 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施工用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应严格区分,避免误饮误用的情况发生。

2.2平面布置

2.2.1 依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地块总设计规划、建设时间规划来布置临时用水的总平面管道。

2.2.2 临时给水管道布置

2.2.2.1 基坑开挖阶段,从两处接驳点取水,沿基坑周围布置环状临时给水管网,满足土建施工方面用水。

2.2.2.2 主体结构出地面后,由基坑四周环状给水管接驳点处接入塔楼内水管井,每层设置施工用水接驳点以及消防用水接驳点。

2.2.2.3 临时水管横穿建筑物内部时,应结合土建、机电各专业图纸进行排布,避免后期带来不必要的拆改。

2.2.2.4 当临时给水立管设置在水管井内时,应提前完成管井内管道的排布图,将临时给水立管设置在不影响正式管道安装的位置处。

2.2.2.5 给水立管的设置应避开电梯前室所在的位置,以免因漏水而造成电梯损坏。

2.2.2.6 为生活区预留给水接驳点,满足人员正常的生活用水需要。

2.3 系统选用

2.3.1根据各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市政直接供水系统、单独水泵供水系统、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系统以及水泵水箱多级供水系统。

3.加压设备

3.1 水泵基础

3.1.1 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水泵安装不应小于0.1m,泵房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或管沟底面的距离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0.2m,当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不应小于0.25m。

3.2 水泵选型

3.2.1 选择给水系统的加压水泵应遵守下列一般规定:

3.2.1.1 水泵的Q-H特性曲线应是随流量的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的曲线。

注:对特性Q-H曲线存在有上升段的水泵应分析在运行工况中不会出现不稳定工作时方可采用

3.2.1.2 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

3.2.1.3 生活加压给水系统的水泵机组应设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宜自动切换交替运行。

3.2.2 市政水压力可以满足现场临时施工用水及消火栓用水时,不需要设置水泵。

3.2.3当市政水压力无法满足现场需要时,采用水箱、水泵联合供水方式供水,水泵的扬程、流量由现场实际需要选定。

3.2.4 当在建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物时,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中间层增设转输水箱、水泵。

4.管道布置和敷设

4.1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市政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环状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

4.2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4.3 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置阀门井或阀门套筒。

4.4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

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4.5 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6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变形缝、沉降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5.管材、水表及附件

5.1 管材选用

5.1.1 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称的允许工作压力。

5.1.2 埋地给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塑料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5.1.3临时供水管道采用PPR管材为主,热镀锌钢管、无缝钢管为辅。根据建筑物高度选管材见表5.1.3

表5.1.3

注:当管道需要埋地且埋地深度无法满足承重要求时,采用热镀锌钢管。

5.2 阀门选用

5.2.1 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及使用温度,可采用全铜、全不锈钢、铁壳铜芯和全塑阀门等。

5.2.2 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应根据使用要求按下列原则选型:

5.2.2.1 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

5.2.2.2 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

5.2.2.3 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球阀;

5.2.2.4 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

5.2.2.5 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

5.2.3阀门的材质应与管道的材质相同。当临时用水管公称直径大于DN50时,应选用闸阀门,当公称直径小于等于DN50时,应选用球阀门。

5.3 保温选用

5.3.1 冬季采暖地区,为保证临时水的正常使用,管道采用橡塑保温处理。保温厚度的选取见表5.3.1。

表5.3.1

注:根据实际需要可增设电伴热保温。

5.4 水表选用

5.4.1 市政接驳点的引出管上应安装水表。

5.4.2 水表口径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5.4.2.1 水表口径宜与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

5.4.2.2 用水量均匀的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给水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常用流量;

5.4.2.3 用水量不均匀的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过载流量。5.4.3 水表应装设在观察方便、不冻结、不被任何液体及杂质所淹没和不易受损坏的地方。

注:各种有累计水量功能的流量计,均可替代水表。

6. 排水设计

6.1 根据市政单位提供雨、污水排入点,设计排水平面总图。

6.2 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点,并向排水点处找坡。

6.3 在基坑底部设置废水提升泵,将基坑内废水排入至基坑周围排水点。提升泵的扬程、流量根据现场情况选用。

7. 消防设计

7.1 消防系统

7.1.1 临时消火栓系统采用给水加压泵与水箱联合供水方式供水,消火栓栓口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0.8MPa。

7.1.2采用消防用水管与施工用水管合用方式供水,消火栓阀门为常闭状态(禁止作为施工用水取水接驳点使用)。

7.1.3 当市政给水压力能满足室外消火栓用水压力时,室外消火栓可直接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水源。

7.2 室外消火栓

7.2.1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旁设置消火栓。

7.2.2 沿消防车道设置的消火栓,应尽量设置在建筑的一侧。消火栓距道路边缘不超过2m,距建筑墙边不小于5m。

7.2.3 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临时消火栓设置保护半径为30m。

7.2.4 室外临时消火栓干管管径设计值为DN100,消火栓栓口为DN65,并设有明显标识。

7.3 室内消火栓

7.3.1 室内临时消防用水要求满足持续供水时间1小时,用水量按20L/s计算。要求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可以覆盖建筑物内部任何部位。

7.3.2 要求供水干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消火栓栓口直径为65毫米,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

7.3.3 室内消火栓位置设计,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地方,如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

7.3.4 室内消火栓栓口安装高度为距地面1.1m,其出水口宜设置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墙面成90o。

7.3.5 同一建筑物内应设置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龙带、消火栓栓口,水龙带长度为25m。

7.3.6 临时室内消防水系统应与工程同步施工,与楼层施工进度差距不超过三层。

附录A

施工用水量计算附录A-表1

工程量用水定额附录A-表2

施工机械用水定额附录A-表3

不均衡系数取值表附录A-表4

消防用水定额附录A-表5

界限流量表附录C-表6

主干管管径(单管)计算步骤:

1、根据项目估算资料统计工程量,只统计混凝土养护量、模板面积、砖砌体量、抹灰面积;

2、统计施工机械工程量,只统计汽车冲洗用水;

3、统计施工高峰期现场人数以及生活区人数;

5、由计算工程量套定额计算非消防用水总量;

6、用非防用水总量和消防用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建设项目总用水量;

7、根据总用水量套用附录C-表1第7条计算主干管管径;

8、根据计算出的主干管管径对比附录C-表6选择标准管径;

9、如现场采用环管,环管管径可减小为单管管径的70%,但不得小于100。

附录B

给水水力计算式

1、钢管和铸铁管水力坡度计算式如下:

u<1.2m/s时

i=0.00912 (1+0.867/v)0. 3 v2/ dj1. 3

u≥1.2m/s时

I=0.0107 v0. 3 / dj1. 3

其中:i —水力坡度(mm/m)

u—管道内的平均水流速度(m/s)

dj—管道计算内径(m)

2、塑料管水力坡度计算式如下:

i=0.915Q1.774/dj4.774

其中:Q—计算流量(L/s)

3、局部水头损失,按管网沿途水头损失百分数采用:

①生活给水管为25%~30%;

②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管网20%;

③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管网10%;

④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15%。

4、由公式h=i×l 确定管道流速和管径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5、确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计算总水头损失;

6、确定水温、漏泄等其它修正系数(可以按1.05~1.1) 计算水泵压头。

附录C

附录C-1 裙楼水泵房大样图

附录C-2 塔楼水泵房大样图

附录C-3 水泵安装大样图

附录C-4 热水锅炉房大样图

系统配置:空气源主机,辅助加热器(电热管),水箱,增加泵,循环泵,自控系统

供水量:4m3/200~300人;

电功率:8.2kw/200~300人;

附录D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