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中的老寿星

动物中的老寿星
动物中的老寿星

动物中的老寿星——海龟

湛江师范学院生科院 11生本1班黄丽芳 2011574121 摘要:海龟是一种存在了1亿多年的史前爬行动物。不仅如此,海龟个体的寿命也是很长的,最长的可达152岁,它是动物中老寿星。本文将通过海龟的分布活动范围、种类特征、饮食习性、生长繁殖、生存威胁等几方面对其进行概述,并揭示海龟长寿之谜。

关键词:海龟寿星种类特征生长繁殖生存威胁

前言

海龟是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的动物总称,身长可达1米多,头顶有一对前额鳞,背甲呈心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11片。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前肢的爪大而弯曲呈钩状。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杂以浅色斑纹;腹甲黄色,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几乎都有鳞质的外壳,尽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几个小时,但还是要浮上海面调节体温和呼吸。海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龟壳。它可以保护海龟不受侵犯,让它们在海底自由游动。除了棱皮龟,所有的海龟都有壳。棱皮龟有一层很厚的油质皮肤在身上,呈现出5条纵棱。

正文

1、海龟的分布以及活动范围

海龟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产的属于日本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目前共有七种海龟,其中有四种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台湾、海南、浙江和广东沿海,我国群体数量最多的是绿海龟。大多数的海龟生存在比较浅的沿海水域、海湾、泻湖、珊瑚礁或流入大海的河口。我们通常在世界各地温暖舒适的海域发现海龟。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内部不同群体的海龟有着各自的迁徙习惯。一些海龟游到几公里远的地方筑巢并喂养幼龟。而棱皮龟迁徙得最远,它们要到5000公里远的海滩筑巢。而黑龟则喜欢在它们分布区的最南端和最北端繁殖和喂养幼龟。

2、海龟的种类特征

在海洋里生存着7种海龟:棱皮龟、蠵龟、玳瑁、橄榄绿鳞龟、绿海龟、丽龟和平背海龟。所有的海龟都被列为濒危动物。生活在中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4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有绿海龟、玳瑁、蠵龟、丽龟和棱皮龟。均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名录。其余两种是:大西洋蠵龟和太平洋蠵龟。由于雄性海龟和年幼的海龟不会上岸,我们很难知道生存在野外的海龟数量。海龟的数量计算一般是根据它们的孵化率。

绿色龟(Chelonia mydas)体大且重,背甲长约0.7~1公尺,体重约90~140公斤。最大的体长约1.2公尺,重375公斤。背甲宽而平滑,全身褐色或淡绿色,分布于全球各地沿海的温暖水域;主要取食海藻;并不像其他海龟有时上岸晒太阳。

蠵龟(Caretta caretta)大型,类似绿色龟,但头部较大。微红褐色或褐色,背甲长约0.7~2.1公尺。大标本一般重约135公斤,但有近400公斤重的记载。据传其性情凶恶,肉食性,遍布全球各海洋。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体较小。其学名根据背甲上覆瓦状排列的骨板而定。遍布全球海洋温暖水域。爱寻衅,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甲长约40~55公分(16~22吋),体重约13~45公斤(29~100磅)。

里达利龟属(Lepidochelys)是小型海龟,甲宽而圆。大西洋里达利龟(L. kempii)灰色,甲长约60~79公分。产于墨西哥湾,偶见于墨西哥湾流,北至新英格兰,东至大不列颠和欧洲。这种龟俗称「杂种龟」,此名源于人们误认为大西洋里达利龟是绿色龟和蠵龟的后代。太平洋里达利龟(L.olivacea)栖于印度洋-太平洋区的温水区域。体大于大西洋的种类,略呈绿色,以动植物为食。

3、饮食习性

海龟虽然没有牙齿,但是它们的喙却非常锐利,不同种类的海龟就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海龟分为草食,肉食和杂食。红头龟和鳞龟有颚,可以磨碎螃蟹、一些软体动物、水母和珊瑚。而玳瑁海龟的上喙钩曲似鹰嘴,可以从珊瑚缝隙中找出海绵、小虾和乌贼。

绿龟和黑龟的颚呈锯齿状,主要以海草和藻类为食。海龟在吃水草的同时也吞下海水,摄取了大量的盐。在海龟泪腺旁的一些特殊腺体会排出这些盐,造成海龟在岸上的“流泪”现象。

4、生长繁殖

每年4~10月为繁殖季节,海龟常在礁盘附近水面交尾,需3~4小时。雌性在夜间爬到岸边沙滩上,先用前肢挖一深度与体高相当的大坑,伏在坑内,再以后肢交替挖一口径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卵坑”,在坑内产卵。产毕以砂覆盖,然后回到海中。每年产卵多次,每产91~157枚。卵白色,圆形,径41~43毫米,壳革质,韧软。孵化期50~70天。多次,每产91~157枚。卵白色,圆形,径41~43毫米,壳革质,韧软。孵化期50~70天。说来也奇怪,一到产蛋期海龟就可以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

5、生存威胁

海龟的生存遭到了威胁,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孵化区遭破坏、天敌和非法盗猎、气候变暖。

孵化区遭破坏:海滩的发展大大减少了海龟筑巢的场所。母海龟不再上岸孵卵的原因很多:人类的活动和噪音及垃圾挡住海龟的去路,而且如果海龟吃掉这些垃圾它们可能会死亡;海滩的人造灯光让海龟误以为是白天,误导了它们的夜间孵卵,也会使刚刚孵化出来想要回到海里的小海龟失去方向。在印度奥里萨邦孵卵的橄榄绿海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非法盗猎:海龟壳被用来制成梳子、眼镜框、首饰和其他的一些化妆品,而且售价相当昂贵。海龟肥肉则被用来做汤,海龟卵也被认为是野味。

天敌:成年海龟的四鳍及头极易受到凶猛鱼类(如鲨鱼)的攻击,母龟在产卵后也可能成为鳄鱼,豹子,蚂蚁等陆生食肉动物的食物。小海龟出生时,鸟类也会以他们为食。到了水中,小海龟也会成为一些海生动物的食物(如:章鱼,鲨鱼,等食肉鱼动物)。

气候变暖:随着室内效应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海龟产卵沙地被上升的海水覆盖,生存环境缩小。

面对如此多的生存威胁,加强生态研究和推广保育宣导是拯救灭绝中的海龟族群的重要方法。在正确的栖地与族群保护措施的执行下.不仅海龟族群得以复原.而且相关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亦可获得适当的保育。长远而言.这些行为不仅可以改善海民的生活,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亦有实际上的助益。

6、海龟长寿之谜

自古以来,乌龟是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它与人的渊源远比其它所有的家畜、家禽更深。古人把龟、龙、凤凰和麒嶙当作四种吉祥动物,称作“四灵”。乌龟不但位居其首,号日“龟千岁”,而且是“四灵”中唯一确实存在的动物,因为后三种“灵物”只是传说中的虚乌有之物,不足为信!关于乌龟是动物界老寿星的记载,有案可稽确羞垒有不少。那么,乌龟长寿之谜何在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说法:

1 由遗传决定。一切生物体内都有一种由遗传而决定的“生物钟”,它限定了细胞分裂繁殖代数,这就大致决定了其寿命的长短。人体细胞可繁殖50多代,理论寿命约120—150岁;而乌龟细胞可达130多代,寿命应达300多岁。乌龟生命力十分强盛,其离体心脏竞能连续跳动48小时之久,是人体的几十倍。

2.与以素食为主有关。大多数乌龟都以“素食”为主,仅偶食荤,如印度洋热带岛屿上的象龟,专食海藻、仙人掌、苔藓和野果,仅偶食蛳螺、小虾等肉食,寿命长达三四百岁。而完全以素食为主的海龟,寿命则为一二百岁。由此可见,人类的饮食也应“素多荤少!”

3.与体内特殊物质有关乌龟不但从不患癌,而且移植繁殖力极强的癌细胞后也仍然安然无恙。几百年来科学家对此深为疑惑。近期发现龟体中含有一种生物界独特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极强的抗病、抗癌作用。中药“海龟胶”可治疗凶险的原发性肝癌,至少可使症状减轻。

4,与乌龟个性、习俗有关。乌龟个性爱静,活动很少,行动缓慢,“与世无争”,故新陈代谢慢,几无心脑血管病,此乃长寿一大诀窍也!此外乌龟还有一种高级的“节能术”,它对食物的需求不高,食性广,不挑剔。当饮食来源匮乏之时,乌龟能长时间耐饥、耐渴、耐旱,并通过“生物钟”使其新陈代谢明显减弱,以少耗竭体内养料。还有,乌龟有一副坚硬结实的背壳(龟背)自始至终遮蔽、保护

着它的身躯、头、尾和四肢,这可彻底避免凶猛动物的伤害侵袭。

5.与体内含有大量SOD有关。凡生物体内都含有“氧自由基”,它硬化血管、杀伤细胞,衰老人体,使人产生多种疾病?.乌龟体内有大量的SOD(超氧化歧化酶),可有效地消灭“氧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且降低新陈代谢。

6.与“龟息”(特殊呼吸方式)有关。乌龟无肋问肌,它呼吸为口腔下方一升一降的动作,且头、足一伸一缩、肺也就一张一收。正是这种“龟息”,才使它长寿。现有一种“气功”,正是模仿这种“龟息”动作,太极拳中也有“龟息”动作。

7、总结

海龟早在2.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那时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尚未诞生。然而海龟却逃过了7千万年恐龙灭绝的空前劫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动物。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向海龟学习,通过研究其生活习性等,得出长寿的秘诀,学以致用。同时,我们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感悟到大自然的奇妙,蕴育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海龟百度百科

[2].谁是动物远航的地图-奇闻怪事-2012年第1期 (2)

[3].云弓去问问海龟社区-2010年32期:45

[4].程一骏中国海龟的保护问题四川动物-1998年 17卷2期:74-75

[5].谭树辉为什么龟能长寿猕猴智力画刊-2010年12期 Q959.63:20-21

[6].陆基尔乌龟长寿对人类的启示现代养生-2007年5期 K282,.704.3:14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 1. bat 邪恶的bat与吉利的蝙蝠。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蝙蝠令人厌恶,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1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 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动物怎样运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动物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1.影像资料: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2.盘子、墨水、放大镜、条形透明玻璃片。 3.空地一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教师:在前面的两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等,那么动物要生存,要生活,还必须要干什么呢? 学生齐答:还要运动。 教师:对,如果不运动的话,它们就没有食物吃,就没有水喝。所以要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动物怎样运动) 二、深入探究 1.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最好选用动态影像资料观察。 教师播放各种各样的动物运动资料。 (2)学生交流:从影片中你观察到,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分组交流。集体汇报。 (3)教师引导概括。 教师: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一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1:有腹部贴在地面。 教师:这叫爬行。 学生2:有用自己的腿走动的。比如狗。 教师:这叫行走。 学生3:有的动物用腿的时候还奔跑。 学生4:还有的动物可以腾空跳跃。 …… 教师:刚才大家说的很好,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和游泳等等多种。 2.探究为什么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为什么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式和什么有关? 学生: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 教师:对,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3.室外观察 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准备的场地,观察事先准备的小动物。(要注意安全,不要使被观察动物受到惊吓。) 三、交流小结 学生根据观察事实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统一认识。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节课的观察成果 二、探究活动 1.观察猫和狗的运动方式 播放视频资料:猫狗的运动 学生交流。 2.自由观察蜗牛的运动。 三、拓展 教师:动物还有那些运动方式呢?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留心观察。 四、小结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 Diffent Connotations of “Dog”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作者:高书立(Slade gao)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内涵的不同。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差异中西方文化 [Abstract] Language is a cultural carrier,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ultur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Dog” is a commendatory term in English while it is a derogatory term in Chinese.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atafrom a large corpus to analyze the words signifying“dog”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their various connotations. [Keywords] dog;cultural connotations;difference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一,引言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深深根植于其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语言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作为同意实体的动物名称“狗”,其所包含的寓意及其文化内涵也迥然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额的狗文化观,本文主要从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动物运动的方式

动物运动的方式 篇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教学过程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

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 ④、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 1. bat 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 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幸福”、“福运”的象征,如旧式家具上的蝙蝠木刻、绣品上的蝙蝠图案等,表现的都是人们企盼吉祥、洪福的美好心愿。 狮子(lion) 1.Lion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

东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与翻译

东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与翻译 李君文 杨晓军 摘 要 本文应用文化翻译学中常用的历史和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系统论述了十四种常见动物(龙、凤、龟、牛、马、虎、狮、狐狸、狗、鼠、兔、猫头鹰、孔雀、蝙蝠)形象在东西方文化内涵中的差异,揭示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种种关系和内在规律。 关键词 动物形象 文化内涵 翻译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notative meanings of fourteen common animals(dragon、phoenix、tor2 toise、cattle、horse、tiger、lion、fox、dog、mouse、rabbit、owl、peacock and bat)through the historic and contrastive research methods.The author tries to seek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 ey w ords animal image,cultural meaning,translation 从文化视点来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沟通,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动物形象”既属于生态文化范畴,又交叉于各文化形态之间,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翻译理论要研究的重要范畴。 拉多(R?Lado)指出,每种文化构成模式的定型行为单位都有它的形式、意义和分布。这三者同时构成文化对比的三个层次,但三者并不孤立地存在。这里分布不仅指词语可能出现的环境,而且是指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因此文化对比可以通过形式、意义和分布三者的关系进行:(1)同一形式,不同意义;(2)同一意义,不同形式;(3)同一形式,同一意义,不同分布。随着语言学中新的学科不断建立和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对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古代有许多崇拜,如神灵崇拜、图腾崇拜、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等。在古代把动物尊奉为神,加以崇拜,是原始宗教中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古人崇拜动物?崇拜哪些动物?崇拜它们什么?在我国几千种动物种类中只有龙、马、牛、羊、虎、豹、猪、犬几种普通的常见的动物被神化,受到崇拜。因为对原始民族来说,这些动物是其生存所依赖的对象。古人崇拜动物主要是崇拜动物的自然属性和作用。比如,马、牛、羊、猪、犬,人们生存需要它们,以满足生活的需要;虎、豹、蛇等动物有咬人、吃人、伤人的属性,人们祈求不受伤害;还有,人们崇拜动物的能力,如崇拜某些动物的嗅觉、眼力,鸟类的飞翔,鱼类的潜游等,人们希望自己也具有这些超人的能力。 对原始民族来说,动物的自然属性对人的有用性和作用,就是动物的神性。所以人们把动物本身当做祈祷、祭祀的对象,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在西方文学作品中

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材分析: 动物运动对动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改变着自己身体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有利于有效逃避天地的危害,所以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也是通过动物的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动物运动与动物行为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分析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阐明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概述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4.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方法,尝试用语言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重点: 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难点: 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特点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动物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具准备: 水槽(最好是玻璃透明的而且是比较大的那种) 纸折的飞机和船模型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大屏幕播放视频资料:雁群的空中飞行;袋鼠的跳跃前行;丛林中老虎的漫步;黄牛拉犁劳作;水族馆里各色各样的鱼及水生动物的“闲庭信步”;奥运赛场上游泳、跳高、长跑、短跑...... 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既能走近“动物的运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忆不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2.各抒己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鼓励学生描述曾经见过的动物运动方式,如蚂蚁在地上树上是爬行;毛毛虫有许多“脚”也是爬行;蜗牛和蛇没有“脚”也是爬行;蜥蜴、龟、壁虎是爬行;宠物狗和猫既能走也能跑;山羊、马有时走有时跑;青蛙、蝗虫跳跃前行;鲫鱼、鲤鱼等鱼类在水里游泳......这样比较容易地认识了动物的运动,并触及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种多样。 3.概括总结:肯定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延续感性认识的思路,将动物的运动方式概括成几类。这样就会将学生对具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归纳到理论上的类型上来,使认识系统化、规范化。

动物词汇在不同地文化中有不同地文化内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对于如此有代表意义的文化,十二生肖的英译仍然得不到统一,在不同的词典及资料中有不同的翻译。在最新版的《汉英大辞典》中,十二生肖翻译成:rat,ox,ti?ger,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rooster,dog,pig;在《当代朗文英语字典》中,十二生肖翻译成:rat,ox,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rooster,dog,boar;在百度百科里,十二生肖翻译成:rat,ox,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boar;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英词典》编写组编写的《汉英词典》里,十二生肖的英译是:rat,ox,tiger,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hog。 : 动物词汇是东西方各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 所谓动物词汇, 是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 动物词汇的形成可以反映下列三个特点: ( 1) 动物的外形、生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 ( 2) 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 3) 联想的作用。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 一、动物词汇在中外文化中涵义的异同。 1、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例如“狐狸”一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它通常都包含“狡猾奸诈”之意。 2、不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相似的文化内涵。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即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牛与人类朝夕相处,关系十分紧密。于是,在中国人的思维里,牛往往与“忠厚、勤劳”的形象相联系,短语“老黄牛”应运而生。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因为“马(horse)”承担着大多数的日常劳作,因此“马(horse)”具有了和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含义. 3、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这么一类词:它们基本意义相同,但有时人们由此联想到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 德语中在许多成语和俗语中, 牛的形象主要是愚蠢和无能( 汉语中只有一个成语: 对牛弹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涵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涵差异。 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 1. bat 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 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幸福”、“福运”的象征,如旧式家具上的蝙蝠木刻、绣品上的蝙蝠图案等,表现的都是人们企盼吉祥、洪福的美好心愿。 狮子(lion) 1.Lion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

《动物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动物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共两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各种各样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教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可供学生交流讨论的话题“各种各样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但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了解估计是不完全的,因此,教材第7页提供了多幅动物运动的图片,这些动物涉及了鱼、虫、鸟、兽及软体动物。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爬的,水里游的,还有水陆两栖的。教材希望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多样的运动方式显然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有密切关联的,但每一种动物具体是怎样运动的,在此并不需要学生展开,他们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都弄清楚。 第二部分:仔细观察,猫和狗是怎样运动的。 这是一个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来认识身边熟悉的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过程。从虚线框的安全警示的内容来看,显然是一个室外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之前,教师必须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勘测场地、提供观察对象、提出纪律方面的要求,提出观察活动的要求,既不要伤害动物,同时也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这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对猫和狗运动方式的细节观察,即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从教材提供的学生观察图片上来看,不仅要细致地观察清楚,还要想办法来解决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如猫和狗奔跑时四条腿是怎样移动的?由于速度太快,学生可能一时难以观察清楚,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教材的图片上也出现了猫和狗的脚印,就是暗示学生通过观察动物脚印的方法来分析动物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特点。 学生在观察之后,教材安排了根据观察事实进行交流、讨论,意在梳理意见,形成统一的认识。要求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应鼓励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式,文字的、图画的、图文并茂的等等,只要能清楚地反映猫或狗在行走、奔跑时的移动特点都可以。 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 “蜗牛没有腿,它是怎样运动的呢?”教材在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之前提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内容简介: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一、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文化的差异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朝夕相处,密不可分。人类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渐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天性和生活习性,并把与动物的感情反映在自己的语言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一、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文化的差异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朝夕相处,密不可分。人类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渐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天性和生活习性,并把与动物的感情反映在自己的语言中。然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同一种动物的理解和情感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几种动物的不同理解为例。 1、龙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物之一。它象征着君王,体现 着权利,在人们心中是最神圣的。因此自古以来皇帝穿的是龙袍,祝福自己的孩子成功就叫望子成龙,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等等,这些词都是褒义词。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dragon是一 种凶残的动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大多数都做贬义词来使用,比如凶悍的女人就是a dragon of oman。而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龙又象征着邪恶凶险,在圣经中,把Satan比作是 the great dragon 。 2、老虎一词在汉语语言文化中一直是英勇威武的象征,因此我 们常说卧虎藏龙虎将等,然而在英美文化中,常常用狮子lion一词来表示勇猛,成为百兽之王,英国甚至将狮子当作国家的象征,British Lion 是英国的别称。

3、猫头鹰在汉语文化中被看作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害怕看到或者听到猫头鹰的叫声。然而,在西方社会中,ol(猫头鹰)却象征着智慧。在婴幼儿的故事中,ol的形象是个裁判,非常严肃,并且有头脑。 二、动物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1、历史条件不同的原因以狗为例,西方尤其是美国最早以渔猎、畜牧为主,主要食用牛羊,狗在当时是人类的帮手,所以西方将狗看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狗不仅仅是帮人看家防盗,还是人们的主要肉食之一,所以国内的大部分地方至今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惯。 2、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文明体系,属于黄土文明的中国和属于海洋文明的英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不同,使中英两个民族对有些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如: 英语国家多以牛肉为食物,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 3、宗教信仰不同的原因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英语里的很多词是源于宗教神话的,他们信奉的是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宗教里的一些教条也涉及到了对于动物的关爱,尤其是基督教的《圣经》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广泛存在,所以许多涉及动物的谚语、俗语等都与宗教有关。而中国以佛教为主,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则相对较少。中西方对动物词汇应用的不同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差异。由于《圣经》的影响,在英语中,sheep比喻好人,而goat比喻坏人,多数有关goat 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而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 4、审美价值取向不同的原因同一动物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意义与也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的好恶有关,与该民族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有关。喜欢一种动物,相对应的动物词就会具有

动物怎样运动

《动物怎样运动》 学习目标: 1、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知道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学习准备: 1、影像资料: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2、盘子、墨水、放大镜、条形透明玻璃片。 3、空地一块。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在前面的两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等,那么动物要生存,要生活,还必须要: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动物怎样运动)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播放各种各样的动物运动资料。 (2)交流:从影片中你观察到,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3)师生共同概括。 2、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一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3、大家讨论:为什么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式和什么相关?

三、展示互动 根据观察事实实行交流讨论,形成统一理解。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过程。 四、拓展应用 1、观察猫和狗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资料:猫狗的运动 2、自由观察蜗牛的运动。想想怎样留下蜗牛的足迹? 3、动物还有那些运动方式呢?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留心观察。 五、评价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和周围的同学共同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3、动物怎样运动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和游泳等。 猫的运动: 狗的运动: 蜗牛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教案

动物的运动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中西方文化下的词汇差异《动物篇》

语言与文化差异---动物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就学会了用马拉车、有驴驮运、用蜂酿蜜等。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成语和习语。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的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便导致了英汉习语中一部分动物名称的差异。另外,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影响,中西方在动物名称的使用及互译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词汇着手,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宗教神话的差异2、风俗习惯的差异3、地理环境的差异4、经济生活的差异 一、宗教神话的差异 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俗语等都和基督教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尤以佛教为主。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广泛存在,而在佛教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则相对较少。中西方对动物词汇应用的不同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含有轻蔑嘲笑色彩。而“猪”在佛教中并无特殊喻意。 类似的差异还有以下几种: 1.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罪孽”的化身。《圣经》中就多次把“龙”比作引起天下大乱的恶魔撒旦(satan)。另外“dragon”还含有“警觉、凶猛的看护人”之义,此义源于希腊神话,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而在汉语文化里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中国古代有四种神灵动物信仰,其中之一便有龙。“龙”也象征着“华夏儿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古人称君主为“真龙天子”,认为他们是“龙”的化身。同时,“龙”亦含有“祥和福瑞”“吉祥如意”之意。另外,“龙”还喻指“才能优异、杰出非凡的人”,如“藏龙卧虎”。总之,“龙”在东方文化中皆是褒义。 2.sheep、goat 由于《圣经》的影响,sheep和goat在英语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比喻好人,后者比喻坏人。英语中有关goat的成语,大多贬义。如:to play the goat=play the fool(瞎胡闹);to get sb's goat(触动肝火)等等。《圣经》说牧羊人要分辨绵羊和山羊,“把绵羊安置右边,山羊左边”。据说野山羊常混进羊群里,引诱绵羊,故牧养人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以免混淆。有一成语便来源于此: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别好坏,分清良莠”。 由此,人们用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这个成语,来比喻to divide good or useful people from bad or useless。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3.unicorn 英语中所谓的“麒麟”叫“独角兽”(unicorn),富有很强的宗教喻义。在基督教中,“独角兽”象征耶稣基督的圣洁和神圣,也象征基督教的福音书(gospel)。威严的“独角兽”也是苏格兰的象征,所以英国王室纹章的动物图像由雄狮(象征英格兰)和独角兽组成,称作lion and unicorn。在汉语文化里,“麒麟”历来是“祥瑞”、“高贵”的象征。另外,麒麟还有杰出人物的喻义,如:“人中麒麟”。汉语中还用“凤毛麟角”来喻指“稀罕可贵的事物或人才”。4.phoenix 英语中phoenix 寓意“纯洁”,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在中国神话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是百鸟之王,象征着皇权。人们用凤凰比喻皇后,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如“龙凤成祥”。

动物的运动的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 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形成爱惜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敬心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是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在板图的绘制过程中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应 附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 2、通过PPT(关节模式图)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个 感性认识,再通过绘图的练习,掌握此知识点。 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关节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运动系统的模型、图片和PPT

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骼(包括骨、关节)肌肉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四、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五、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教学反思:

西方文化中动物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西方文化中动物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摘要: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喜好,同样,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动物的不同文化内涵。 关键词:动物;狗;猫;蝙蝠;龙;孔雀 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这些内涵不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在翻译理论等方面时常引起误解或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无论学习何种语言都必须注意这些带有民族文化背景色彩的词汇,逐步掌握它们的寓意,进一步熟悉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晓语言,实现无障碍的交际。 1.狗(dog) 在日常生活中,狗总是与人相伴在一起,尤其是在西方。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无论是在西方小说还是电影中,狗时刻与主人相随,并在关键时刻帮助或搭救主人。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小说中,杰克·伦敦将它的爱犬圣伯纳德与半苏格兰牧羊犬的混血儿——别克的特征描写地惟妙惟肖。狗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养狗做伴,有的人养狗取乐,还有导盲犬帮助盲人等,在西方文学中对狗的描写都是正面的。英语词汇中有关“狗”的词语也多为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 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立功者受奖),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卖力),Let sleeping dogs lie(莫惹是非),A son never thinks his mother ugly, and a dog never shuns its owner's home however shabby it is(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死狮不如活狗/凡事讲求实际),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老狗不乱咬/老年人做事有经验)。其他的词语还有top dog(指经奋斗而居高位者;竞争中夺魁者,优胜者), a lucky dog(幸运儿), a dog's life(苦难的日子,潦倒), dog collar(狗项圈), dog days(三伏天),doghouse(失宠)等。 狗在中国自古就是看护家园的,如果不中用了,人们还要把狗杀掉吃肉,所以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给予狗那么好的评价。相反,与狗有关联的词语大都带有贬义,如明代学者顾起元《客座赘语》中便有“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唐汉,2003);以狗喻人多带有轻蔑、鄙视之意。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吃屎,狗急跳墙,狗皮膏药,狗头军师,狗尾续貂,挂羊头卖狗肉等。西方人也知道亚洲人不像他们那样宠爱狗,亚洲人,尤其是中国,韩国,越南等国的人经常杀狗吃肉。2001,英国Sky(天空)电视台专门播放了一期关于中西方对待狗的专题讨论。嘉宾一位是英国人,一位是越南人,双方各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来阐释对狗的看法。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