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青岛版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本部分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呈现两个小用彩色塑料管组装自行车模型的情境,引入对三角形的特性以及特征的探索,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奠定基础。通过经历抽象、推理、建构模型等过程,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画三角形的高。

2.经历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究过程抽象过程,在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中,提升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感受三角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证明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条、大头针、每组7*3根小棒

【课前活动】

1.课前观看微课《地震中的三角空间》,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空间是地震中的活命区域?

2.以4人为一小组,用学具盒中小棒拼组3个三角形、3个四边形。

3.课前探究单

1.请在空白格里画一个三角形,如果要向同学介绍你画的这个三角形,你会

说什么?

2.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或新想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你们找出出现最多的图形。(出示一组图片)

2.学生说完,在物体上画出三角形,闪动。

3师:现在你有什么要问的?(课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

4.师:那就让我们走进三角形的世界,一探究竟吧。板书: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师:拿出课前做的三角形看看,用了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

2.学生谈做法,提出“首尾相接”。

3.师:如果我想把三角形画在黑板上,需要几条线段?(三条)这三条线段怎么画?(首尾相连)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完善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回看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老师搜集了大家画的三角形,你们看一样?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6.(课件演示)认识三角形结构。

7.练习:判断是否是三角形。(课堂测评题1)

()()()()()()

8.汇报交流,说明理由。

(二)感悟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稳定性的验证

小组合作一:拉伸实验

(1)组长做好分工,3个操作者,1个汇报者。

(2)先认真观察课前摆出的3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再拉一拉,谈谈你们有什么发现?

(3)再认真观察课前摆出的3个四边形的形状、大小,也拉一拉,谈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4)指名小组汇报

2.小结:我们把摆出的三角形移动,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也就是无论怎么摆,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我们把摆出的四边形移动,发现它们不能重合,也就是摆出的四边形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角度发生了改变,形状会随之发生改变。

看来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

板书:形状、大小不变。

正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所以我们拉动三角形时,拉不动、不易变形,因此我们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板书:稳定性。

3.小组合作二:加固实验

(1)阅读活动要求,做好分工。

(2)先独立完成判断题,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课堂测评题2)

(1)(2)(3)

(4)(5)(6)

(3)组长带领组员交流各自的判断。利用板条进行验证。教师友情提示:使用大头针注意安全!

4.全班汇报交流,说明理由。教师注意评价全部完成拼组的,鼓励;表扬发现规律的小组。

5. 先学生列举应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小例子,再播放微视频。(课件:生活举例——地震生命三角空间、创意设计。)

(三)自学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

师:大家对三角形有了新的认识。老师这里有个难题,(三角形屋顶的房子)

师: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高度吗?指一指。

2.师:这条线段叫什么?这条线段是怎么画的,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学生自学什么是高、底。

3.汇报。你学到什么?(课件: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4.在自己的三角形中画出高。指出高、底。

5.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组高、底。

三、回顾总结

1.看书。

2.你学会了?

四、拓展作业:

扮演两种身份

1.研究三角形结构学者

2.设计制作三角形物品的艺术家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形状、大小不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信息窗5 1课时 复习 1课时 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或学 具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第1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能辨认从不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 观察物体。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会欣赏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 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谈话:同学们认识这里吗?这里的风景美不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 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之后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句。(课件出示)为什 么同一座山却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学生尝试回答)相信学习了 今天的内容后你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我们同学在小时候经常搭积木,现在老师用 3 块积木搭了一 个形状,请同学们用图中三个同学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谈话:我们就以图中三位同学的位置来猜测一下他们所看到的形 状。 (学生猜测,课件出示) (2)动手模拟,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按照图 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 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 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 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材

四年级下册: 教案报送进度与课题名称 (51课时) 1周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孙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孔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李令令 2周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王 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黄 第4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综合练习;-----------高 3周 第三单元快乐农场——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刘 第2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减法的性质;-------李佩第3课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张 4周 第4课时: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马 第5课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郝 第6课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除法的性质;--------侯 5周 第7课时:乘法的分配律;---------孙 第8课时: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孔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李令令 6周 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王 第3课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黄 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高

第5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刘 第6课时:梯形的特征;--------李佩 第7课时:多边形的综合练习;---------张 8周 第8课时:实践活动——图形的密铺;----------马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认识两位小数;-------郝 第2课时:认识三位小数;---------侯 9周 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孙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孔 第5课时:小数的比较与性质练习;---------李令 10周 第6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王 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练习;---------黄第8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高 11周 第9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练习;------- 刘 第10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李佩佩 第11课时: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张 12周 第六单元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马 第2课时:根据看到物体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 郝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侯 13周 第2课时: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孙 第3课时:小数连减、连加、加减混合;--------------------- 孔 第4课时:小数简便计算;-------------- 李令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计算器知识点 1、拿到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课本第3页)。 2、记住计算器计算的步骤。(课本第3页) 3、会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有规律的算式并找出规律。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1、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a×a简写成(a2),a+a可写成(2a),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求速度v=s÷t 4、正方形面积:s=a.a或a2 周长:c=4a 长方形面积:s=ab 周长:c=2(a+b) 5、用c表示总价,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计算总价可以写成:c=ax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点 1、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3、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a+b) +c=a+(b+c)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这种规律叫减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或a-(b+c) = a-b-c 5、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6、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叫除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 9、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减。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 2、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大家喜欢动物吗?知道哪些国家保护动物? 生:喜欢……大熊猫…… 师:老师这有几副大熊猫的图片(大屏幕),本节课我们以大熊猫爱吃的米粉为题材研究数学问题。(生读资料) 师:通过资料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能说出米粉重量与碗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米粉重量+碗重量=总重量 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式子。X+20=70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等式,我们用天平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知道这包方便面是多少克吗? 生:120克 师:观看图片2天平平衡吗?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图片3根据天平列等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 生:练习巩固。 资料二:(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人工养殖只数与野生只数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2、在天平上如何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3、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呈现资料2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资料3:东北虎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生总结出:2003年只数乘3+100=2010年只数。 生: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5个等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方程? 三、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方程,我们来做练习。课后自主练习1、2、3 四、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认识多边形》习题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习题1.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13厘米,一只蚂蚁沿三角形的边爬了一周,它爬了多少厘米? 3.下列哪条线段是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用蓝笔把它描出来。 4.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的打“×”) (1)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围成三角形。() (2)有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2厘米、5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3)如果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那么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5.有4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8厘米、8厘米。你能用它们摆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对于不能摆出的要说明理由)。 6.一条36厘米长的木条,要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做成的三角形框架的最长边最大是多少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 7.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1=42°,∠2=38°,求∠3的度数。 (2)∠1=37°,∠2=89°,求∠3的度数。 (3)∠1=44°,∠2=19°,求∠3的度数。 ⑷∠1=29°,∠2=62°求∠3的度数。 8.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打“√”。 (1)90°50°40°() (2)50°50°50°() (3)120°30°30°() (4)100°32°19°() (5)60°60°60°() 9.在三角形中,∠1=28°,∠2=52°,则该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底

10.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1、∠2是两个锐角,已知∠l=38°,∠2是多少度?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51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1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等边B.直角C.钝角 14.以线段AB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以C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作出高。 15.观察,正确计数。 在下图中,有()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 16.已知一个等腰梯形的一个角是60°另外三个角是多少度?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_青岛版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角 师:这是什么角?生:锐角 师: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样的角? (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2个锐角) 师: 有没有可能是两个直角或着两个钝角? 生:不可能 2、师:这一节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解“内角和”: 师画一个三角形,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是什么?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演示三角形的内角:这三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就是这三个内角度数的和。 2、量一量,发现内角和 师:要知道三个内角“度数”的和,要用到什么工具? 生:量角器 (学生活动:量角,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展示 生1:我画的是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是90度,一个角是30度,另一个角是60度。 它的内角和是90+60+30=180度 师:这位同学画的是直角三角形,有没有其他的三角形? 生2:我画的是钝角三角形,角1是22度,角2是31,角3是123度。内角和是176度。 师:有的同学量的结果不是180°。 生3:这是个钝角三角形,这个角是140度、另一个角是20度,这个角是0度。它的内角和是20+20+140=180度。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呢? 生:180度。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量的是180度,有的不是? 生:量错了 师: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有的同学的量角器中间的洞比较大,也会影响结果。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017)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 试题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一、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几个正方体组成。 ( )个 ( )个 ( )个 ( )个 2、摆一摆,填一填。 ① ② ③ 观察上面的三个物体可以知道:第①个物体从上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②个物体从正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③个物体从侧面看到( )个正方形。 2、从( )面和( )面看到三个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从( )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12分)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三、 观察连线。(6分)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8分) 1、如右图,数数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① 9 ② 10 ③ 11 ④ 12 2、 左图是四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从侧面看到的是() ①②③④ 3、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下面的图 形是从( )看到的。 4、下列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①②③ 5 的是()。 ①②③ 6 )。 ①②③ 五、仔细看图,填图号。(8分) ①②③ 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B C

六、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 在方格纸上画出来。(18分) 七、创新提高。(18分) 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上面看到的是,共有多少种摆法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2、下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若是由3个正方体摆放,该如何摆若是由4个正方体该如何摆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3、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如果从前面、侧面 是看到的形状都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吗试一试。 (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信息窗5 1课时 复习 1课时 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或学 具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20分) 1、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2、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3、3分米=()米4角=()元 2.5千克=()克 4、已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若a×10=b÷0.1(a、b都不等于0);则a()b。(填上“>”、“<”或“=”) 6、0.30是( )位小数;读作();它与0.3的大小()。 7、2.7×2.8的积;小数部分有()位。 8、0.25扩大它的100倍是();再扩大它100倍是()。 9、把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也就是把原来的数()倍。 10、把6.068去掉小数点;原数就( )。 1 / 38

二、小小审判员(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10分) 1、一个小数要扩大3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 2、近似数是5.38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3、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4、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5、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比较大小:3.105 ( ) 3.15 A、> B、< C、= 2、大于2.109而小于2.209的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3、把84.6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是0.846 2 / 38

A、10 B、100 C、1000 4、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 ) A、30个0.01大 B、3个0.1大 C、它们大小相等 5、≈( )亿(保留整数) A、75 B、76 C、75.54 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A、0.05 B、0.50 C、0.500 7、5.384中的“8”在 A、十位上 B、百位上 C、百分位上 8、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四、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 38

2017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初识WPS 文字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WPS文字的第一节,是对WPS文字的初步认识,是扎实掌握该软件的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学习对后续学习将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学生,之前学习的画图软件操作为WPS文字操作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悉了,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wps的界面并体验输入文字的乐趣,学会打开,保存文档,通过学生的练习,会很轻松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WPS 文字,认识WPS 文字界面; 2、掌握WPS 文字中输入文字的方法;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3、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输入、保存文本 教学难点:输入、保存文本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准备:微机室、多媒体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我们常常做黑板报,那大家会做电子板报吗?先来欣赏下列电子板报作品,看看都用到哪些素材? 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一个制作电子板报的软件《WPS 字》,先来学习第一节课《初识WPS文字》。(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启动WPS 文字 法一:单击系统桌面上的“ ”按钮,从弹出的列表找到“WPS 文字”。 法二:双击桌面上的“ ”图标 2.认识《WPS 文字》界面《WPS 文字》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等部分组成。 3.输入文本 (1)输入英文(2)输入汉字按主键盘上的“+”键和“-”键可向后向前翻页选取汉字。(3)输入符号(4)输入大写字母 4.保存文档单击“WPS 文字”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命令。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 认识多边形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利用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按照边和角两种形式给三角形分类,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来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 三角形的认识及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给定底上的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设计: 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用手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 2、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边,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的角,有什么发现? 3、你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怎样研究? 检查预习: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说一说是怎样研究的。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3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5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6、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7、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 9、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10 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11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 12 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第二单元 13 14、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15、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16、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17、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18、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9 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0、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21 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2、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第三单元 23 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24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25、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 26、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27、沙质土中的空气(多),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28 (1)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29 答: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使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使土质恶化。 30、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31 答:地表植被的破坏。 3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 / 2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卷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分米和分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分米B.分米 C.1分米 D.分米或1分米 2 . 能拼成三角形的小棒是()。(单位:cm) ①②③④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3 .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4 . 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B.不变C.变小 二、填空题 5 . ________叫做三角形。 6 . 有两根长度分别是4 cm和8 cm的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根小棒的长度最短是(____)cm,最长是(____)cm。(长度取整厘米数)

7 .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35°,另一个角是60°,第三个角是________度,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 三角形. 8 .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4°和75°,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9 . 有2cm,3cm,4cm,5cm长的小棒若干根。 (1)用其中的4根小棒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要(____)种小棒,最多要(____)种小棒。 (2)用其中的4根小棒围成一个梯形,最少要(____)种小棒,最多要(____)种小棒。 三、判断题 10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____) 11 . 将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就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______) 12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判断对错). 13 . 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________) 四、解答题 14 . 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表达出来。 15 . 求下列未知角的度数。 五、作图题 16 . 在点状图上画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并标出他的底和 高. 17 . 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分析 (一)名称、版本: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并能用三角板画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利用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按照边和角两种形式给三角形分类,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来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认识多边形 信息窗一 三角形的认识、特性及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给定底上的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设计: 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用手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 2、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边,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的角,有什么发现? 3、你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怎样研究? 检查预习: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说一说是怎样研究的。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深入探究,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 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 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 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 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