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的生物学作用

钒的生物学作用
钒的生物学作用

钒的生物学作用

铜仁市科技局主办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0171.html,/xxzx/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05

一、钒的性质

钒(V)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B族。钒的原子序数为23,相对原子量为50.9414,化合价有+5、+4、+3、+2,可以阳离子状态存在,也可以阴离子状态存在,最稳定的是五价钒的化合物。

钒属于高熔点金属,熔点1900±25℃,沸点为3000℃。金属钒呈银白色,很软,可塑,可于冷状锻制成薄片并拉成丝,容易磨光和擦亮。当含有氧、氮或氢时则变得脆、硬。是电的不良导体,在室温条件下,金属钒在空气中是最稳定的,当加热至高温,易于在空气中燃烧,但致密的金属钒在300℃以下不会被氧化,高于660℃时则很快氧化。金属钒不溶于水、碱溶液、稀硫酸及盐酸,但溶于硝酸和王水,浓硫酸和氢氟酸仅在加热时才与钒发生作用。熔融的碱、碳酸钾、硝酸钾可与钒作用生成钒酸盐。钒与氧反应有从+2~+5价的各种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V2O5(红褐色粉末状物),在650~675℃熔化,熔化后呈红色。V2O5具有酸性,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饱和的水溶液只含0.4% V2O5。钒还具有增强合金的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的特点。

二、钒的用途

由于钒具有许多宝贵的理化特性和机械特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工业技术中,是重要的战略物资。80~85%的钒主要用于黑色冶金工业中作加制剂、作合金元素,以制备特种钢。钒已成为我国发展新钢种所不可缺少的合金元素。我国主要含钒合金钢已达139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铁道、轮船、高层建筑、桥梁、输油(气)管道等制造多个领域。在化学工业方面,钒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和裂化剂,已广泛应用于接触法硫酸制造工业、石油炼制和有机合成工业中。此外,在特种玻璃、陶瓷、纺织、橡胶、油漆、照相、电影、医药、电池等行业中也用到钒的化合物。在有色金属合金工业方面,钛工业已成为钒的第二大市场,钒钛合金应用于喷气发动机的压缩机和飞机构件,固体燃料火箭、高速中子反应堆的结构材料等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大学Vnitech

公司开发的钒氧化还原电池专利技术,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有可能促使世界钒的需求量提高2倍甚至3倍,引发汔车用能源的革命。在医学方面,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分离出一种钒化合物,即二(malthaco)氧钒(IV),是潜在的胰岛素代用品,可治疗糖尿病。

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年第06期

钒与人体健康

钒是一种微量元素 ,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起人们就把钒看作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虽然发现较晚 ,但是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钒的生物学作用1 .1 在体内钒是参与血糖代谢、脂肪和胆固醇代谢过程中酶的辅助因子。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证明钒对Ⅰ

和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 ,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和血脂 ;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和糖酵解 ;抑制肝糖的分解和糖异生。1 .2 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和矿化。骨骼是储存钒的最主要组织 ,这可能是由于PO43 - 和VO43 - 结构相似 ,因而促进了骨中磷酸盐与钒的交换作用 ,导致骨骼中钒的沉积增加。1 .3 影响肾脏和膀胱的机能。1 .4 钒还与钠泵、肌肉收缩有关 ;调节能量水平 ,对体内某些生化反应的酶有抑制或激活的作用 ;钒与激素作用也有关联 ,有甲状腺功能 ,因此钒对治疗甲状腺机能不足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刺激激素分泌和神经介质的代谢 ;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一些动物试验表明钒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2 吸收和代谢从食物吸收的钒只有 5 %~ 1 0 % ,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钒主要储存在脂肪和骨骼中 ,一般成人体内含有 1 0(本文共

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年第02期作者:李青仁;王月梅;李晓波;

钒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元素,自1830年被发现以来,便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钒从1876年就进入了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Priestley和Gamgee报道了钒酸钠对青蛙、鸽子、豚鼠、兔和猫的毒性,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证实了钒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它的氧化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1978年Cantley等人发现钒酸根对ATP(三磷酸腺苷)酶的抑制作用,引起了大家对钒酸根抑制或促进磷酸根代谢酶的作用的兴趣,从而钒被确定为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其后Dubyak等人报道了钒酸根盐具有类胰岛素的作用,该工作开创了研究钒的激素样效应的新领域。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用钒的化合物治疗糖尿病、贫血、结核病、神经衰弱和风湿热等疾病,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钒在人体内的分布成人体内共含钒25 mg左右,约90%贮存在脂肪组织中,其余少量分布于骨、肝、脾、胃等组织中。国际生物组织认为,人体需钒约3μg/d,食物中的微量钒被人体吸收率很低,只有5%左右。因此,成人每天需摄取钒约为60μg/d。正常成人血钒含量为40μg/d,尿钒为0.046μg/d[2]。2钒的食物来源食物中钒含量丰富的有红薯、土豆、山药---

钒在人体内含量极低,体内总量不足1mg。微量元素分析仪主要分布于内脏,尤其是肝、肾、甲状腺等部位,骨组织中含量也较高。人体对钒的正常需要量为100μg/d。钒在胃肠吸收率仅5%,其吸收部位主要在上消化道。此外环境中的钒可经皮肤和肺吸收入体中。血液中约95%的钒以离子状态(VO2+)与转铁蛋白结合而送输,因此钒与铁在体内可相互影响。

钒对骨和牙齿正常发育及钙化有关,能增强牙对龋牙的抵抗力。钒还可以促进糖代谢,刺激钒酸盐依赖性NADPH氧化反应,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加快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和氨基酸转化及促进红细胞生长等作用。因此钒缺乏时可出现牙齿、骨和软骨发育受阻。肝内磷脂含量少、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甲状腺代谢异常等。

钒的生物学及毒理学研究始于1876年,并在20世纪的70、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发现,钒的化学性质是决定钒生物效应的基础。钒化合物毒性及生命效应的大小除同钒的总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受钒的化合特性及赋存形态的影响。

金属钒的毒性很低,但其化合物对动植物体有中等毒性,且毒性随钒化合态升高而增大,五价钒的毒性最大;VO2+为生物无效,而VO3-却容易被吸收。可见,不同的化学存在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生物效应。在环境体系中,钒可以以(-1)~(+5)的氧化态存在并通常形成许多的聚合物。在组织外流体和细胞内,钒的主要形式分别为钒酸盐(VO3-, V5+)和钒氧阳离子(VO2+,V4+),钒酸盐进入细胞后,被谷胱甘肽(C10H17O6N3S)及其它物质还原成钒氧阳离子,并同蛋白质、磷酸盐、柠檬酸、乳酸等配位体结合而稳定存在。

不管是钒酸盐还是钒氧阳离子,在适量时均对动物体的生理机能起促进作用,如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造血功能;影响组织中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氧化和合成,呈现出类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促进钾的吸收;降低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和蛋白质的降解等。

由于近年来钒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钒生物效应的研究主要还是聚焦于钒的毒理学方面。哺乳动物的肺、肝等器官对钒有明显的累积作用,如美国Alaskan鲸(Cetaceans)肝脏中钒的浓度从0.1ug/g升高到1ug/g,发生了明显的生物累积,累积浓度与动物的年龄和体形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这个结果在老鼠的肾脏素性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钒的累积对动物具有中~高等毒性,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及新陈代谢的改变,降低对食物的摄入、引起腹泻并使体重减轻;改变新陈代谢及生化机能;抑制繁殖能力和生长发育;降低动物的抗外界压力、毒素及致癌物的能力;甚至致死。如鼠的毒性实验表明,鼠对钒的中毒浓度为0.25 mg/L,致死浓度为6 mg/L。

在70年代早期,钒被认定为鸡和老鼠等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的同时, 也引发了钒是否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的思考。Nielsen认为钒是高等动物及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此时对高含量钒(1或2 ug/g)可能产生的影响仍然未知,所以仍然认为有关人类对钒的必需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钒共约25 mg,血液钒含量甚微,约为0.00078 mol/L。钒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每日饮食摄入,这也是其他许多微量必须元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由饮食摄入的钒为10~20 ug/d[,人及动物体最多需要的钒约为20 ug/d,但

有报道称美国由饮食撮入的钒已达到10~60 ug/d。二是环境中的钒经皮肤吸收和肺吸收进入人体,这种途径在其他大多数必需元素中是较少见的。

进入人体内的钒主要是在胃、肾、肝和肺中累积,也能在脂肪和血浆类脂类中贮存。此时尽管对钒的生物化学效应和功能有重要的认识,但对钒的新陈代谢过程仍缺乏了解,并且缺少数据来说明。为此,Sabbioni等采用RNAA法对人体血液、血清和尿中钒的浓度进行了测量,认为血液、血清中钒的含量约为1 nmol/L,而尿液中钒的含量约为10 nmol/L,且钒含量的多少同性别没有关系。但同时也认为由于尚缺少适当的文献参考值,所以以上的数据仅为试验条件下的正常值。

研究同时也表明,当元素钒在人体内的累积达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钒可刺激眼睛、鼻、咽喉、呼吸道,导致咳嗽;与钙竞争使钙呈游离状态,易发生脱钙;钒也是一种能被全身吸收的毒物,能影响胃肠、神经系统和心脏,中毒时肾、脾、肠道出现严重的血管痉挛、胃肠蠕动亢进等症状。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作者:————————————————————————————————日期: ?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 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 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 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 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 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 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 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 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 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 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 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 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 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 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 8、75%的酒精溶液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 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 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 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2、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 效果,如水利工程、森林砍伐、癌症患者增多。按引起的后果有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环境生物效应关系到人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3、分子杂交法:分类: 用DNA或RNA作为分子探针鉴别DNA的分子杂交称为Southern blot 用DNA或RNA作为分子探针鉴别RNA的分子杂交称为Northern blot 用标记的蛋白质或DNA作为分子探针鉴别蛋白质分子称为Western blot 三类分子杂交操作均可将被鉴定的大分子转移到硝酸纤维薄膜(ND)或尼龙膜上,在薄膜上分子探针与被签定的核酸、蛋白质分子发生反应。 4、胎盘屏障:由插入胚胎与母体循环之间几层细胞组成,阻止化合物进入胚胎,保护胎儿,其影响因素有物种、孕期。 5、指示生物:就是对环境中某些,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的产生明显的物质。 另定义: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的物质。 6、肾脏血浆阈:当一种化合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主动转运系统可呈饱和状态,即使血浆浓度再增高,XB在尿液中的浓度也不再随之增高,此时血浆中的浓度。 7、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内重要组成 部分,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甲壳类等。 常用的方法1969年由美国学者凯思斯等人发展和创立的聚氨配泡沫塑料块法,又称PFU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 原理:用PFU法得到的原生动物群集过程是群集速度随着种类上升而下降,集群速度与种类数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 8、一相反应:第一阶段:又称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 反应,目的是引入极性基团,将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使其可能进行结合反应 二相反应:第二阶段,结合反应(conjugation reation),是Ⅰ相反应产物与某些内源性化合物结合,水溶性上升,排出体外是一种解毒反应。 9、酶的诱导(induce) 有些XB可使某些代谢酶系统活力增强,或使酶含量增加,因此促进了其它化合物生物转化过程加速或增强 如:苯巴比妥、氯化烃类杀虫剂、多氯联苯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等。 10、酶的抑制(inhibit):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受另一化合物的抑制。有竞争抑制、非竞争抑制。 11、血脑屏障:机体阻止和缓解化学物由血液向脑和神经系统分布的一种机理。对外源化学物质的渗透性较小,对毒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阻止作用。 12、转基因生物:通过人为的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上进行外源基因的插入或移位改造等手段,使该生物体具有了编码某些新的人们所期望的生物学特性的基因或基因组,这种具有转入外源基因的生物称之为转基因生物。 13、活性污泥: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好氧微生物、夹带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与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呈黄褐色具有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 14、微宇宙法:微宇宙法又称为模型生态系统法(model ecosystem)。 包括自然微宇宙(natural microcosms)和人工微宇宙(artificial microcosms)两大类 利用微宇宙法可以系统地观察与评价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甚至生物圈对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所产生的反应。 15、DNA体外扩增: 1)95℃1min,双链单链 2)55℃1~2min,让引物与模板配对 3)72℃在TaqDNA多聚酶作用下,适当条件下四种单核苷酸配对。4)分离:电泳分离 16、矿化作用:指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是环境污染物降解的最佳方式,可以彻底消除有机有毒污染物的环境污染作用。 17、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大多数降解性微生物是通过共代谢作用来降解污染物的。 18、原位生物修复(in situ):就是污染现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处理污染的技术。是采取就地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无需将污染物转移。 19、最小生存种群:(MVP minimun viable population ):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目。 20、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microso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 system) 由多种酶构成的多酶系统。特异性很低,其特点是反应中需要一个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被还原为水,另一个氧原子与底物结合,故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主要分布在肝脏。 二、问答题 2、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四种贮存库 血浆蛋白:亲脂性的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大的亲脂性基团的有机酸、有机碱),结合可逆(主要是氢键、离子键、范氏键),并且平衡会被打破 肝、肾:浓度远超过血浆,肝脏富集毒物的能力与其主动转运系统和肝细胞内蛋白结合能力有关。举例含巯基蛋白 脂肪组织:脂/水分配系数大的毒物,如DDT、PCB 骨骼组织:骨骼是一种代谢活性较低的惰性组织,骨骼作为贮存库的两面性 3、转基因生物的影响 1)转基因工程技术过程的安全

实验一微生物拮抗作用

《生物技术大实验》讲义 实验一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加深对微生物之间互作的进一步认识 实验原理: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到体外的带谢产物能够抑制棉花黄萎病的生长 供试菌株(1) 拮抗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冰箱保存) (2) 病原菌株: 棉花黄萎病菌(冰箱保存) 实验步骤 1. 培养基的制作 (1)PD培养液:(2) PDA培养基:查氏培养液:按上述配方配制查氏液体50 ml及固体胶培养基 125 ml分别装在250的三角瓶中,121℃条件下灭菌30分钟。 2. 接种培养 (1)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棉花黄萎病菌接种在查氏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4天。 (2) 将枯草芽孢杆菌在PD培养液中28℃培养24小时 3. 抑菌试验 (1) 平板制备:将固体PDA培养基溶化后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2) 棉花黄萎病菌液涂皿:将棉花黄萎病菌液用玻棒均匀的涂布在查氏平板培养基上 (3) 枯草芽孢菌的接种:将圆滤纸片放置在平板培养基上,用吸管吸取少许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滴到滤纸 片上 (4) 培养:28 ℃培养箱中培养4天 (5) 观察结果 实验二酶联免疫法测ABA含量 仪器:酶联免疫仪 酶标板 752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本方法是一种固相抗原型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先将ABA蛋白质复合物与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结合,然后将待测的ABA(样品或标准品)和兔抗ABA抗体加入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竞争反应,接着弃去上清液,洗涤固相表面,加入酶标二抗使其与结合在固相ABA上的抗体反应,最后去除多余的未反应的酶标二抗,测定与固相结合的酶活性,酶活性和待测ABA含量呈负函数关系,即固相ABA结合的抗体与酶标二抗量(OD或B%)随待测ABA含量增加而减少,以一系列已知浓度的ABA的OD值制图而获得标准竞争性抑制曲线,对于未知样品B,只要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反应后的OD值,就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到ABA的量。 测定方法 1、包被:在微量滴定板内准确加入100μLABA包被液,37℃湿盒过夜。 2、标样稀释?:取8支试管每管加150μLDB,第一管中加入50μL(2000ng/50μL)标准液,充分涡 旋后,取50μL至第二号管中,同样涡旋后,取50μL到第三管;依次稀释到第六管,稀释后的标准ABA依次为1000ng、500ng、250ng、125ng、62.5ng、31.25ng、15.625ng、7.8125ng/50μL。 3、洗板:从37℃湿盒中取出滴定板,恢复到室温后,弃去包被液,用WB(洗涤缓冲液)洗涤三次,甩 干(吸水纸)。 4、加样:1~8孔对应加入ABA标样50μL,10号孔相应加入最浓ABA标样,9号孔加50μLDB,三 排重复;然后每孔加50μL抗体,37℃ 45分钟。

乳酸菌应用的意义

:乳酸菌饮料以蛋白质、有益活菌及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近年来,添加各种果蔬汁的乳酸菌饮料更是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将苹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合理配伍,可以制造经济实惠、营养更为全面的饮品。本文重点研究以苹果为原料,乳酸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苹果汁饮料的发酵工艺,为发酵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交实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优化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有史以来,蔬菜就是人类食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食品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已经基本认识了蔬菜果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学成分研究了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蔬菜汁饮料特有的营养生理和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在3方面:首先,蔬菜汁饮料内一些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其次,它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比较缺乏甚至非常缺乏的对人体组成有利的化学成分;再有就是一些食品所含有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在蔬菜汁饮料中的含量相当少,甚至不含有。例如各类酒、咖啡或有些茶,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乙醇或咖啡因,而蔬菜汁饮料不含。 蔬菜汁饮料含有许多对人体营养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植物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甜菜原汁当作治疗肾脏或肝脏功能失调的药物,或者当作利尿药物。人民还发现萝卜和萝卜原汁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后来,人们又发现甘蓝能治疗坏血病等等。从热量的标准来衡量,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他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此对运动员,病后恢复健康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具有特殊意义。现在人们进一步发现,许多蔬菜以及用它们制成的饮料都有保健作用。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的保健机理,但是它们大部分的保健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2 生物技术与饮料工业 饮料做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个中传统饮料产品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饮料产品不断问世,极大的促进了饮料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饮料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生物技术的采用,给现代饮料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技术应用与饮料生产,可以在资源、开发产品、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宜作婴儿辅助食品和老年食品。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人们应用乳酸菌的历史非常悠久,保加利亚酸奶、马奶酒及酱腌菜等均是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制品。近年来,随着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肠道有益菌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确认,各种乳酸菌发酵制品更是风行全世界。 通过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乳酸菌之所以有益于人体健康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生理功能。 (1)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乳酸菌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细菌的成长繁殖,增加人体诶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与普通乳相比,发酵乳制品的消化吸收性和营养价值及其风味都已大大提高。 (3)乳酸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4)乳酸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5)乳酸菌对常见至病菌有拮抗作用。

环境生物学 试题

《环境生物学》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生物迁移 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 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 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 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 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 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 用 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 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 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 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 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 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 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能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

β-arrestin的生物学作用

β-arrestin的生物学作用1 汪庆童1, 2, 3,魏伟1, 2, 3 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 2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2) 3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2) E-mail: hfwqt727@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0171.html, 摘要:β-arrestin1和2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对绝大部分与受体偶联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脱敏、内化、复敏、细胞增殖反应和基因转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β-arrestin介导的复杂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揭示其调节功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一代影响GPCRs的药物。 关键词:β-arrestin,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受体脱敏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它们将细胞外的各种信号传递到细胞内[1]。GPCRs被激动剂活化后,其连接的G 蛋白α亚基和β、γ亚基解离,活化的G蛋白亚基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和离子通道等,从而放大和传递细胞内信号。β-arrestin是GPCRs信号通路的重要负调节因子,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 GRK)联合作用,可以使GPCRs对激动剂的敏感性下降,发生受体的脱敏反应,调节受体内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等[2]。本综述将概述β-arrestin生物学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GPCRs的调节机制。 1. β-arrestins的发现过程 β-arrestins是在提纯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β-adrenergic receptor kinase, βARK)的过程中发现的。随着Benovic等对牛脑中βARK的逐步纯化,其减弱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介导的Gαs活化的能力也逐步降低,当将视黄醛蛋白质重新加入纯化的βARK 中时,βARK对受体的脱敏能力又大大的恢复了。这种视黄醛蛋白质最初被称为S-抗原或48K 蛋白质,后来正式改名为arrestin[3]。随后,两个非可视性β-arrestin亚型被克隆出来,命名为β-arrestin1(arrestin2)和β-arrestin2 (arrestin3),它们之间有78%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都广泛的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对GPCRs的特异性比视紫红质强[4,5]。接着,第四个成员,锥体arrestin 被克隆出来[6]。 2. β-arrestin对GPCRs的调节作用 2.1 β-arrestin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绝大部分的GPCRs中都发现了受体脱敏的现象。首先被激动剂激活的GPCRs与GRK 结合发生磷酸化,促使β-arrestins从非活化的晶体结构转变为对受体高亲和结构,与磷酸化了的活化GPCRs结合,形成三聚体,阻止受体与G蛋白之间的继续作用。活化的β-arrestins 分子释放出C末端,通过与胞吞蛋白(如:网格蛋白(clathrin)、衔接蛋白2(adapter protein2, AP2)等)结合,导致受体内吞[7]。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β-arrestin 融合蛋白可以形象的描述原本均匀分布在胞浆内β-arrestin被募集到位于细胞膜活化的受体 1本课题得到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57235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060366003),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No:2005KJ01)项目的资助。

生防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生防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3 王光华 133  Jos M.Raaijmakers 2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40;2荷兰Wageningen 大学植物科学系,Binnenhaven 8025) 【摘要】 利用生防细菌防治植物病害是生物防治的一个主要内容.生防细菌防治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一 个重要机制是产生拮抗物质.生防细菌的拮抗物质种类多,作用范围广谱.同一种拮抗物质可以由多种细菌菌株产生,而同一细菌也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的拮抗物质.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可以加快对产生拮抗物质生防细菌的研究,了解生防细菌在寄主植物根围和叶围的定植效果,明确拮抗物质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拮抗物质的产生除与细菌基因型有关外,一些外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病原菌存在与否、温度、p H 和C 、N 营养等也影响拮抗物质产生.文中论述了生防细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混合菌剂的研制对防止病原菌抗性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应是今后生防菌剂研制中的重点.关键词 细菌 拮抗物质 生物防治文章编号 1001-9332(2004)06-1100-05 中图分类号 S336 文献标识码 A Antibiotics production by b acterial agents and its role in biological control.WAN G Guanghua 1,Jos M.Raaij 2makers 2(1Institute of Northeast Geography and A gricultural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rbin 150040,China ;2L aboratory of Phytopathology ,Depart ment of Plant Sciences ,W ageningen U niversity ,Bin 2nenhaven 8025,The Netherlands ).2Chin.J.A ppl.Ecol .,2004,15(6):1100~1104. Using bacteria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 is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in plant protection ,and its mechanism is commonly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by bacteria.The produced antibiotics not only have struc 2tural diversity ,but also have broad 2spectrum activity against many pathogen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ne kind of antibiotics could be produced by several bacterial strains ,and one bacterial strain could also produced more than one kind of antibiotics.Recent development in molecular and bio 2analytical techniques greatly promot 2ed the research of bacterial bio 2control ,and the colonization survey of introducing bacterial strain to the rhizo 2sphere and spermosphere of host plants.Besides bacterial genotypes ,several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cluding whether the pathogens existing or not ,temperature ,p H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re also identified to affect the antibiotics production by bacteria.The authors illustrated some of the impeding problems in bacterial bio 2con 2trol agents ’application ,and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research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developing mixed bio 2control agent to avoid the anti 2antibiotic activity of pathogens.K ey w ords Bacteria ,Antibiotics ,Biological control.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2SW 21924203)和哈尔 滨市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AFQ Y J002).33通讯联系人. 2003-02-02收稿,2003-06-16接受. 1 引 言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各种有益的微生物资源处理植物的种子、块茎或根系等来达到促进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危害的目的.生物防治的研究是近年来随着化学农药的普及应用,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日益构成威胁从而得以重视.在研究开发的各种生防菌中,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这些细菌大多是从植物的根围和叶围等处分离得到的,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 2 生防细菌产生拮抗物质的种类多样性 许多研究表明,生防细菌在离体条件下产生各种各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早期对Pseudomonas spp.研究证明,该菌的某些菌株产生嗜铁素(siderophores ).它可以与环境中的铁离 子高度结合,而使植物病原菌缺乏铁营养不能够生长繁殖[27],这是典型的营养竞争防治植物病害的例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还产生许多种具有拮抗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多种抗生素类、酶类和挥发性等成分,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6,46]. 生防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多是一些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很低浓度下就可阻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12].表1归纳了一些生防细菌产生的主要拮抗物质及其防治的主要病原菌.由表1可以看出,能够产生拮抗物质的细菌种类很多,且产生的拮抗物质也是多种多样,不仅同一种细菌可以产生多种拮抗物质,而且一种拮抗物质也可以从多种细菌的代谢产物中检测到,如B acillus cereus 菌株 UW85[19]和Pseudomonas f luorescens 菌株CHA0和Pf 25[2,25] 可以产生多种拮抗物质.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6月 第15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J un.2004,15(6)∶1100~1104

乳酸菌

同型乳酸发酵 经EMP途径。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 fermentation)是指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德氏乳杆菌(Lnc.delbriikii)等乳酸杆菌利用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的过程。因为乳酸杆菌大都没有脱羧酶,所以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就不能通过脱羧作用而生成乙醛,只有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需要辅酶I),以丙酮酸作为受氢体,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乳酸。 由此可以得出,葡萄糖经同型乳酸发酵的总反应式为: C6 H 12O6+2ADP+2Pi——+2CH3CH(OH)COOH+2ATP 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理论转化率为100%[1]。 异型乳酸发酵 经HMP途径。 异型乳酸发酵(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除生成乳酸外还生成CO2和乙醇或乙酸。其 生物合成途径也有两种: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和双歧(bifidus)途径,前者的代表菌株有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及葡聚糖明串珠菌(L.dextranicum),后者代表菌株为双歧杆菌(Bi fidobacterium bifidum)。 异型乳酸发酵 葡萄糖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6-phosphoglu-conate)后,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作用转化为5-磷酸核酮糖(ribulose-5-phosphate), 经5-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ribulose-5-phosphate-3-epimerase)的差向异构作用生成5-磷酸木酮糖(xylulose-5-phosphate),5-磷酸木酮糖在磷酸酮解酶(phosphor01ysis ketonase)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为乙酰磷酸(acetyl phosphate) 和3-磷酸甘油醛。前者经磷酸转乙酰酶(phosphotransacetylase)作用转化为乙酰CoA,再经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和乙醇脱氢酶(aclhoi dehydrogenase)作用最终生成乙醇;后者经EMP途 径生成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通过6-磷酸葡萄糖酸异型乳酸发 酵途径,1分子葡萄糖最终可转化为1分子乳酸和1分子乙醇,从而得出乳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50%[1]。 双歧杆菌发酵 经HK途径—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 反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反应过程中不发生脱氢反应,1分子葡萄糖经双歧反应途径 最终转化为1分子乳酸和1.5分子乙酸,乳酸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50%;途径中有两个磷 酸酮解酶参与,即6-磷酸果糖酮解酶(6-phosphofructokinase ketonase)和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xylulose-5-phosphorolysis ketonase)[1]。 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等。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和腐败产物的产生,

环境生物学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 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

拮抗菌生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

拮抗菌生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 摘要:拮抗菌是一种安全、无毒、有效的生物保鲜剂,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利用拮抗菌生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拮抗菌的种类、分离筛选方法、作用机理、提高生防效果措施,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防治;拮抗菌;果蔬;采后病害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 Abstract: Antagonist microorganism is a safe, non-toxic and effective biological preservative, which has broad prospects in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diseases.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advances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antagonist microorganism, including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kinds,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tech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 Its development trend is also predicted. Key words:Biological control;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 Fruit and vegetable; Postharvest diseases 前言 果蔬在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等过程中,常因受到病原菌的侵染或机械损伤而腐烂变质。在发达国家约有10%-30%的新鲜果蔬损失于采后的腐烂,而在缺乏贮运冷链设备的发展中 国家,腐烂损失率则高达40%-50%[1,2]。因此,在对果蔬进行加工及贮藏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延缓果蔬自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或加入杀菌剂、拮抗菌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采用化学杀菌剂控制果蔬的腐败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方法,但易造成果蔬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类健康[1,3]。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些新的、无毒高效的病害防治技术,以逐步取代 化学杀菌剂在采后果蔬上的应用[1]。自从20世纪50年代Gutter等首次报道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水果病原菌具有生防作用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 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生物防治中,通过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来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拮抗菌。研究人员已从苹果、柑橘、桃、猕猴桃等中筛选出几十种拮抗菌,其中可进行商品化应用的主

喝乳酸菌有什么好处

喝乳酸菌有什么好处 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畅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向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向成分等物质具有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研究报道乳酸菌可以改良水质,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生长速率和健康状况。试验证明,小麦、稻米等谷物进行乳酸发酵后,营养价值大大提高。此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何机峻的产生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卜郁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乃三类: 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 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 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乳酸菌是畅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蔺群平衡。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向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如采这个屏障遭剑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土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3.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报道,口服乳酸菌后,对巨璇细胞的?半乳糖甙酶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当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被乳酸菌激活,增强了机体对异物产生抗

生物学图解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攀枝花市攀钢一中(617005)周述琦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组织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必须遵 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虽然 内容不多,但有些知识属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层次,如光合作用、DNA的 结构与复制、动物的新陈代谢等,这些知识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很抽象,学 生不易理解;而有些知识跨度大,如细胞的分裂,分布于一、三、五章,教和 学都比较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知识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 生物学图表就是两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下面就生物图解、表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进行探讨。 一、生物学图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图解就是运用文字、符号和图形等表示生物学现象、过程、原理、 规律、形态结构、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图示。 生物学图解,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图解、图形图解及文图图 解;按照所表现的生物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形态结构图解、生态图解、生 理过程图解、基本原理图解、实验过程图解和统计图解等;按照图解自身性质 的不同可以分为实体图解和示意图解。生物学图解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 方面: (一)直观化 生物学图解最显著的特点是能使复杂的生理过程、细微的亚显微结构和抽象 的知识内容等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且简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演示的;但若将其光反应和 暗反应的过程以图解形式展现给学生,便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如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 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粒 片层;条件是光、色素和酶;过 程是 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变化。3、暗 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变化。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 3、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实验一微生物拮抗作用

(生物科技行业)实验一微生物拮抗作用

《生物技术大实验》讲义 实验壹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进壹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加深对微生物之间互作的进壹步认识 实验原理: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到体外的带谢产物能够抑制棉花黄萎病的生长 供试菌株(1)拮抗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冰箱保存) (2)病原菌株:棉花黄萎病菌(冰箱保存) 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作 (1)PD培养液:(2)PDA培养基:查氏培养液:按上述配方配制查氏液体50ml及固 体胶培养基125ml分别装在250的三角瓶中,121℃条件下灭菌30分钟。2.接种培养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棉花黄萎病菌接种在查氏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4天。 (2)将枯草芽孢杆菌在PD培养液中28℃培养24小时 3.抑菌试验 (1)平板制备:将固体PDA培养基溶化后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2)棉花黄萎病菌液涂皿:将棉花黄萎病菌液用玻棒均匀的涂布在查氏平板培养基上 (3)枯草芽孢菌的接种:将圆滤纸片放置在平板培养基上,用吸管吸取少许枯草芽孢杆菌菌悬 液滴到滤纸片上 (4)培养:28℃培养箱中培养4天 (5)观察结果 实验二酶联免疫法测ABA含量 仪器:酶联免疫仪 酶标板

752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本方法是壹种固相抗原型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先将ABA蛋白质复合物和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结合,然后将待测的ABA(样品或标准品)和兔抗ABA抗体加入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竞争反应,接着弃去上清液,洗涤固相表面,加入酶标二抗使其和结合在固相ABA上的抗体反应,最后去除多余的未反应的酶标二抗,测定和固相结合的酶活性,酶活性和待测ABA 含量呈负函数关系,即固相ABA结合的抗体和酶标二抗量(OD或B%)随待测ABA含量增加而减少,以壹系列已知浓度的ABA的OD值制图而获得标准竞争性抑制曲线,对于未知样品B,只要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反应后的OD值,就能够从标准曲线上查到ABA的量。 测定方法 1、包被:在微量滴定板内准确加入100μLABA包被液,37℃湿盒过夜。 2、标样稀释?:取8支试管每管加150μLDB,第壹管中加入50μL(2000ng/50μL)标 准液,充分涡旋后,取50μL至第二号管中,同样涡旋后,取50μL到第三管;依次稀释到第六管,稀释后的标准ABA依次为1000ng、500ng、250ng、125ng、62.5ng、 31.25ng、15.625ng、7.8125ng/50μL。 3、洗板:从37℃湿盒中取出滴定板,恢复到室温后,弃去包被液,用WB(洗涤缓冲液) 洗涤三次,甩干(吸水纸)。 4、加样:1~8孔对应加入ABA标样50μL,10号孔相应加入最浓ABA标样,9号孔加 50μLDB,三排重复;然后每孔加50μL抗体,37℃45分钟。 5、洗板: 6、加酶标二抗:每孔加100μL,37℃反应1小时。 7、洗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