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大毒药与四大名药

古代九大毒药与四大名药
古代九大毒药与四大名药

古代九大毒药与四大名药

中国古代九大毒药

夹竹桃

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夹竹桃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

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

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鹤顶红

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

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断肠草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乌头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另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金刚石

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砒石

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古代四大名药

没有现代医学的时候,古代中国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抵抗疾病。

中医、中药,无疑是土生土长的“救命稻草”。尽管很多现代文化名人都反感中医,比如,鲁迅先生就曾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的确曾为世世代代国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当然,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领域,玄妙深奥,浩如烟海,其中确有几味臭名昭著的中药,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一)蒙汗药

读过《水浒》的人,都记得“母夜叉”孙二娘,她开黑店,兼卖人肉包子,还险些将武松剁成肉馅儿。《孟州道母夜叉卖人肉》中写道:“那妇人哪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了口,望后扑地便倒……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母夜叉”所谓的“洗脚水”,指的便是“蒙汗药”。

据古书记载: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即是“洋金花”。洋金花在中国的分布极广,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此花遍生原野,方便采集,医生采之制麻药救人,盗贼也可采之作为蒙汗药使用。洋金花自身气味辛苦,所以要用酒来调和,掩盖其味道。从洋金花提取出来,可算作中药里,麻醉效果最强的一种,可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也可用作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将配制好的蒙汗药,搀和在酒水里,一来遮味儿;二来提高麻醉效果。即便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

(二)春药

《金瓶梅》中详述西门庆向胡僧求“春药”的故事,西门庆得到“春药”

后,如获至宝。他常年纵情淫乐,最终,彻底毁了自己的身子股儿。“春药”泛指能激发和增强性欲的药物,古代称之谓“淫药”,现代又称为“性药”或“催欲药”。

我国传统中药中温肾壮阳类药物多半具有助欲功能,其中常见的植物和矿物类有附子、肉桂、淫羊藿、阳起石等。动物类药有动物阴茎和睾丸(牛鞭、驴肾之类)、鹿茸、晚蚕蛾、九香虫、海马等,但大多力单势薄。古人常以复方进服。如果适度享受男欢女爱,自然可以延缓衰老、永藻青春;但是,“贪淫纵欲”,不加节制,势必毁灭性地掏空了身体。如果长期依靠春药短暂的效力取乐,肯定会伤生害命、直至早夭。

(三)长生药

这是一种传说中的仙丹妙药,据说,服用之后,可保障青春永驻,长生不死。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迷恋,已经道了非理性的状态,世世代代有权、有钱、有思想的大人物,都对长生不老的梦想情有独钟,甚至亲自尝试。中国土著的“道教”以长生不老为仙人的标志。秦始皇迷恋长生之术,便让方士徐福千里迢迢,跑到海边去寻找蓬莱、瀛洲等地的仙人。制作“长生药”的基本程序就是炼丹。在金属铸成的“炼丹炉”里苦炼49天。传说,长生药中有许多金属,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铅等有毒物质。死在“长生药”上的人多如牛毛,尤其是那些乐此不疲的封建帝王。史料记载,唐太宗吃了“仙丹”之后,随即七窍流血,中毒暴亡,想不到,文治武功的“贞观天子”,非但没有延年益寿,反倒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四)砒霜

这种药物,剧毒,而致命,常和谋杀、暗害等阴森、恐怖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砒霜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加热之后,则挥发出类似蒜的臭味。砒霜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迅速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也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砷,砷在天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其化合物往往毒性强烈。几个世纪前,杀手们选择砒霜作为杀人的工具,除了剧烈的毒性之外,还因为它无臭无味,难以在尸体上被检验出来。虽说砒霜作为致命杀手,声名狼藉;但是,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少量摄入砒霜,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有益呢。尤其使用于治疗一些血液疾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