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德语,合作办学,其他论文文档]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作者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德语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多年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学经验,从中德合作办学的特殊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探讨合作办学框架下进行德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必要性、基本目标和拟解决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 中德合作办学 德语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国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逐步拓展到教育领域。同时,“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水涨船高,并不断发生变化”(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2008)。在此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其中,中国与德国高校间的教学及科研合作在近年内迅速增加。与传统大学专业教育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专业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然而,在外语语言教学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形成源于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往外语教学研究中鲜有涉及这些特殊性的探讨。笔者将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德语教学实践为例,就其德语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中德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2.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下德语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青岛市由于其曾经的殖民历史原因,在城市建筑、语言文化等很多方面留下了德国文化的印记,近年来与德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青岛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较早地开始了德语教学及与德国高校间的学术文化交流,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伯恩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德科技学院便是其中之一。中德科技学院将机械制造、自动化及应用化学三个专业的学习与德语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取得符合条件的专业及语言成绩后,即可前往德国帕德伯恩大学继续深造。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德科技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德语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由于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仍处于发展探索时期,虽然吸取了中德办学经验及教学资源,却并未形成独立、完善的办学机制。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对德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教学改革,是实现长期合作的基础和保障。

国际性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外语学习(此处为德语学习)是开始国外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准备,学生要面对

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另外,全部由中国学生构成的班级和传统中国式教学及学习习惯,使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举步维艰,因为学生遇到交流困难时会下意识地使用母语,且对于在课堂中进行的即兴的、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交际演练并不适应。除此之外,语言的学习目的也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的一大要素: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学习德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德国大学认可的德语语言水平测试(Test-DaF或者DSH),因此,与学习德语专业的文科学生相比,他们对于语言本身及语言交流的兴趣仍有待提高。

以上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语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在德国的专业学习。因此,针对合作办学中的特殊性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德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意义

根据对中德科技学院德语教学实践的总结及对德语与专业课程的安排情况分析,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教学改革研究:

第一, 德语学期考试改革。根据德语教学经验总结和德国合作办学大学德语教学专家的建议,应对德语课程的考试形式、内容、成绩评定标准等进行改革,使其与其他普通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区分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小班分班教学,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并优化师资力量分配。

第二, 多媒体教学。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因为学习媒介单一、缺乏或在学习过程中丧失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不能持之以恒。为解决此问题,应研究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师、书本、板书媒体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即他们“接收和加工新信息的模式”(Susan Gass;Larry Selinker,2011),引入并发挥多种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并利用其自主制作多样性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第三,多方位与德方大学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往往因为合作形式、内容单一的问题,容易导致固定模式下双方的学术及管理缺乏交流,对合作办学中的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合作办学的长期发展。针对此问题,设计研究中德学院与德方大学合作框架下的多方位合作及具体实施方法,进一步发展交换生项目、假期语言班、教师交流与培训、合作科研项目等多方位的合作。

第四,引入跨文化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通常是被忽视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达不到语言真正应用型的社会交流功能。外语学习者应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学会像德国人那样说德语,因为

只有“像他人那样说话”,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也使一个人在社会群体、阶层或种族背景等方面与他人取得认同”(SusanGass;LarrySelinker,2011)。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引入文化学习可以丰富外语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及好奇心,更能使他们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更准确地理解目标语言表达的意义。

第五,教材改革和科技德语教育。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与德方大学学业联接紧密度等重要教学指标。中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语教学应与技术专业教学相结合,在教材选择及教学中,应相应添加科技德语、专业德语的教学,并研究自主编纂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的德语教材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德国大学的学业,并更容易将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德国的学习研究中。

第六,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只有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在教学管理中应实现“双向互动”,完善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学习情况三方面的评估制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朱小安;姚灯镇;李宏伟,2008)。

在中德合作办学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者更应当开展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实际问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2]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当代中国德语教育的纲领和模式.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0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