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信息获取的方法》

2.1《信息获取的方法》
2.1《信息获取的方法》

第二中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上述案例。

、定位信息需求 --- 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天气预报

、选择信息来源 --- 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电话”

word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图四个大洲中,表示南极洲的是( ) 4.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是( 5. 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 6. 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7. 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8.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 大西洋和印度洋 D. 太平洋和北冰洋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3. 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非洲南美洲 大洋洲 B.亚洲 大洋洲南美洲 非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 欧洲 非洲 欧洲南美洲 A.海洋占71%,陆地占 29% B.海洋占 29%, 陆地占71% C.海洋占70%陆地占30% D 海洋占 30%, 陆地占70% A. 亚欧大陆 B. 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 A. 白令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9.亚、欧、非三大洲都濒临的海是( ) 、选择题(共1题;共4 分) 10?读大陆漂移假说示意图,完成后面小题: (2)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 ) 三、填空题(共4题;共24 分) 1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 A.里海、黑海 B.红海 C.红海、阿拉伯海 D.地中海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1)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板块的运动 )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A.南美大陆、大西洋、非洲大陆 B 非洲大陆、印度洋、南美大陆 C.南美大陆、印度洋、非洲大陆 D 非洲大陆、大西洋、南美大陆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第一课时 大洲和大洋

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一)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二)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能力: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三、师生准备: 课件、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浩瀚的宇宙》(解说:在茫茫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各自的轨道……从容的、日复一日地运行着。在八大行星中,只有我们人类的栖息地----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上大洋和大洲的有关知识。 师:其实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魅力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 二、了解洋、洲及其分布。我们人类的家园有多大呢?假如一个人日行50千米,从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绕地球赤道一圈要801天,假如想把地球团团围住,需要2300万人手拉手站成一圈才行。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学生介绍资料: 1.了解海陆分布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简单复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殖地,从图上看,陆地和海洋的面积那个大? 2.展示《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海洋71%,陆地 29%。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 3.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四人一组合作: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地球共几个大洲和大洋,看清它们起止的位置. 4.集体交流,并指名指出. 5.了解大洲和大洋的面积: 6.七大洲和四大洋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结合自己的资料和地球仪,请大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7.学生自学资料并排序。 8.交流结果: 七大洲面积 以录像的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使用相应工具,感受大洋和大洲的大小位置等。 继续训练形成合作意识,交流中取得收获。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 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年级:2008级地理科学 姓名:冯文佳 学号:0008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二)、课程标准解析 课程标准中对《大洲和大洋》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海陆的分布情况。 2、运用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3、要求学生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在动手绘 画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上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3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来学习地理知识。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用地球? 水球?作为标题,先引起学生们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阐述了为什么叫地球和水球,同时也讲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分布及它们的特点。紧接着讲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引出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最后用活动来进一步讲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29%陆地 71% 七大洲、四大洋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一部分)、太平洋(一部分)、北冰洋(一部分) 东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C ) 2.有关海陆分布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B.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陆地大于海洋 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七大洲和四大洋 读图,回答3~6题: 3.图中属于半岛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4.①大洲为( C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5.②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D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6.F大洋是( A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关于海陆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表面80%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0% B.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北极地区是一块陆地

C.无论把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陆地的面积始终小于海洋的面积 D.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不相连的四个大洋 (xx庆阳)读“东西半球图”,回答2~3题: 2.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D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B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观察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大洲为( A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5.下列海峡中为甲、乙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B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6.下图中,①②③④地均是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D )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7.关于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标 (一)课标内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2 七大洲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与分布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90%学生能够掌握 2、海陆分布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3、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七大洲的分布 四、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记住七大洲的轮廓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你知道吗?1961 年4 月,前苏联加加林少校,第一次登上了太空。同年5 月美国人登上太空……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登上了太空!播 放杨利伟发回的视频。 展示航空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多是蓝色的? 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 【讲授新课】 活动一:抛球找比例,观球找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实验——观察探究——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小组内抛地球仪,观察手心接触的位置是海洋还是陆地,并记录下来(10 次) 2、观察东西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观察南北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将观察结果填入学案) 3、观察南北两极,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反 馈:

十组 十一组 十二组 出示下图 概括的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策略:通过小组抛球活动记录次数,阅读数据说出地球的海陆比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课时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课时练(武邑中学) 姓名:班级:考号: (1) 图中面积最小的洲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②大洲没有常住人口,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候寒冷B. 有阳光直射现象 C. 地面崎岖,起伏大 D. 山地、高原面积广 (3) 图中①大洲是(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 洲 D. 亚洲 2. 一大陨石飞向地球,落入海洋的可能性约为( ) A. 70% B. 30% C. 50% D. 100% 3. 北冰洋周围环绕着三个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 ) A. 亚洲、欧洲、北美洲 B. 南美洲、北美洲、欧洲 C. 亚洲、北美洲、欧洲 D. 非洲、欧洲、南美洲 4. 下列地貌的形成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荷兰围海大坝 C. 珠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 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白令海峡 (2) 包围①大洋的大洲没有( )A. 非洲 B. 亚洲 C. 南极 洲 D. 北美洲 (3)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第1页/共17页

6. 下列各组所列的两大洲中,以运河作为分界的有( ) ①亚洲、非洲 ②亚洲、欧洲 ③欧洲、非洲 ④北美洲、南美洲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7.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 非洲和欧洲 B. 北美洲和南美洲 C. 亚洲和大洋洲 D. 亚洲和南极洲 8. 关于下图中地理事物名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岛屿 B. ②为半岛 C. ③为大洋 D. ④为海峡 9. 世界上拥有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最大的大洲分别是( ) A. 北美洲、南美洲 B. 亚洲、欧洲 C. 南美洲、南极洲 D. 非洲、南极洲 10.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A.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B. 非洲、太平洋、南美洲 C.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D.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11. 下图中M洲濒临的大洋是( ) 简笔画世界 A. 北冰洋、大西洋 B. 印度洋、太平洋 C. 太平洋、北冰洋 D. 大西洋、印度洋 12. 欧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大洲和大洋》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在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的基础上,从地球卫星照片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面貌引入,介绍全球的海陆分布情况。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课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本节课既巩固了对地球和地图等知识的学习,又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设计上,本课是以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开始,逐步展开并不断具体、深入的学习全球海陆面貌情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动画类电影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识,初步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进行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地球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描述能力有一些不足。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特点,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根据所给资料,描述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和大洋,主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海、海峡等。【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有人问起他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时?他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 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 那么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大洲和大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部分内容。 回答导入问题,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 后来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到的地球是蔚蓝色的星球,觉得地球更象水球。这说明人们的认识的不断的发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卫星照片,识别陆地和海洋。 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任务1 通过动手拼图,比较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 在事先准备好的“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将全球陆地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全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课前准备纸质地图,剪刀等工具,预留5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 大洲和大洋》 课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

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1节大洲和大洋【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1节大洲和大洋一、单项选择题 1.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星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B.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地球被水汽包围D.地球被云层包围 2.陆地主要集中在 A.北半球和西半球B.北半球和东半球 C.南半球和西半球D.南半球和东半球 3.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4.欧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下列大洲分界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乌拉尔河 6.世界四大洋中跨纬度最广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7.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出发到西欧大西洋沿岸,它不可能经过的是A.土耳其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苏伊士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8.读下图,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图中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9.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10.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1. 位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12. 关于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的形状像“W” C.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D.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13. 读图,其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岛屿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14. 假设你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 A.80天 B.800天 C.1 200天 D.8 000天 15. 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29%是陆地,71%是海洋 B.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C.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 16.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C.南极洲、太平洋D.亚洲、北冰洋17.下列为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大洲与大洋教案

《大洲与大洋》教案 课程《大洲与大洋》 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课时1课时 课程目标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为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本课讲述的便是地球表面的两大组成部分:大洲和大洋,这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第一步,学好本课,对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讲起,进而具体带领学生具体认识七大洲与四大洋,并时时注意突出人地关系的主题,结构突出,重点鲜明。 教学重点七大洋、四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各洲分界线、重要地理位置轮廓辨认 学情分析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本课内容多多少少知晓一些,但是这些知识是片段性的,零散性的。而且受年龄和经历所限,空间概念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各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与联系,并需要大量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 教学目标①学生能通过观察地图及数字计算得出海陆分布不均的特点和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书本说出四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大体位置及大洲间的分界线。③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课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半岛、海峡、大陆、岛屿的含义,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重要的海峡、半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封信只有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想出去看看世界吗?我也很想,只是很可惜不管是同学们还是我自己,我们暂时都还没办法去实现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