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的漂泊意识具有鲜明的特征,他既有被现实逼迫下的漂泊心态,更有一种独特的自我放逐的漂泊意识。

漂泊意识是人们心灵无所皈依的时候而产生生命的漂泊流离之感。生活的动荡变迁,人生的短暂和磨难,事业的蹉跎,都会促使漂泊意识的产生。就李白而言,终其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有进京干谒求官的时候,有安史动乱乱离逃难的时候,也有被皇帝放逐贬谪的时候,更有出翰林后千金散尽,从璘兵败贬谪夜郎的时候,最终客死异乡。李白的诗歌正是其漂泊者的心声,表现他对命运、对信仰、对生存的焦虑以及对国家与个人未来前途的恐惧、忧伤。

一、诗歌意象中的漂泊意识

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其中寂寞冷清的意象,也许通过对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意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从精神上把握李白倾诉漂泊流离的痛苦和忧思。

一是愁猿意象。猿猴哀鸣益增漂泊在外的愁绪,猿猴悲啼的意象,在漂泊诗中增添了哀伤悲戚的气氛。李白漂泊诗有很多“愁猿”意象的运用,天宝十三年(754)以后安禄山逆迹已露,将带来天下动乱,诗人满怀忧情,由因至德年间皇室内讧,永王兵败丹阳,诗人因此遭受被判流夜郎的不平待遇,心态转趋悲观低沉,这增加了他更浓烈的漂泊心态。其所作《别山僧》云:“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别离在即,各自又要踏上漂泊之旅,万般愁绪,辗转难眠,

一夜猿啼更添别情。在李白诗歌中“愁猿”的意象,多为悲凉哀戚,在历经漂泊沧桑、饱受风霜之余,愁猿哀啼益发令人肠断。

二是流水意象。李白将流水意象广泛运用于诗作,有以水流四海比喻思念不绝,有以一水两端比喻相隔遥远,有以流水消逝不返象征别时容易再聚难,有以水面的茫茫与冷清比喻漂泊心境之的茫然,水意象在李白漂泊母题诗歌创作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和功能。天宝十三年李白与王屋人、魏万相遇于广陵,二人同舟漂泊秦淮、上金陵,二人相别时李白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云:“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以黄河入海无边无际以喻羁旅漂泊思念不尽之情。其时,安禄山逆反之迹已显,天下即将面临大乱,诗人漂泊在外,空有忧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心中的焦虑和痛苦难以言喻。

三是孤雁意象。离群之雁,常运用于漂泊意象,盖因雁的习性乃是群序而飞,故前人常以“雁行”喻指兄弟相序相随,以失群“孤雁”比喻手足离散,亲人离别,故一朝失群各分飞。在李白诗歌中,形单影只的孤雁足以使漂泊者将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种的表面上的相似性,为词人创造孤雁的艺术形象提供了依据。孤雁作为表现受尽漂泊流离之苦的人们的象征,在本质上是诗人对时代苦难的亲身体验的艺术成果。因此,李白诗歌中的孤雁意象是浓缩了的时代投影,又不仅仅是词人们漂泊生活的自我写照了。

二、李白漂泊意识的特殊性

由于在家庭出身、文化背景和宗教原因差异,大多中国文人形成了家庭人伦本位传统,如杜甫。又有一些文人形成了个人的自由独立传统,以李白为典型。不是说李白不喜欢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说他骨子里铭刻了自由与成就功名的信念,这些信念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不会安定下来,平凡度过一生,而是一直漂泊,寻找精神的依托。

一方面,自开元十二年(724)至天宝元年(742)待诏翰林之前,十八年间李白漫游天下、遍干诸侯,寻求入仕作积极努力,这是他的积极的入世情怀。李白也很怀念故乡,毕竟对中国文人来说故乡是生命的根源,也是落叶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样的冲动让诗人拾起行囊离乡远游?大漠烽烟是鲁连口却秦兵的战场;长安魏阙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所在是人生的理想在声声呼唤。可以说,追求功名的理想是他不惜离家漂泊的力量源泉。

另一方面,赐金还山的李白,心境自有攀龙堕谷之叹,诗人乃藉诗酒以自适,漫游以消愁。李白为玄宗赐金放还,初出翰林,囊中多金,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秋猎孟诸。天宝中期朝政愈趋昏暗,朝廷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则屡兴大狱,李白连续几年滞留吴越、寓居金陵。总的说来,出世思想增加了李白内心深处的漂泊意识,他没有归属感,需要寻找精神的家园,总其一生来看,他的心灵都没有得以平静过,不管出世还是入世,他都在寻觅精神的港湾,他主动赋予自己漂泊之感,去寻求他的理想和精神的乐园。

三、影响李白漂泊意识的因素

第一,漂泊意识的客观现实基础。

漂泊主题乃是以反映诗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为依归,这个主题在文学上的反映往往体现在羁旅行役题材上。唐代前期社会稳定,交通发达,为诗人漫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漫游之风也未曾衰竭。唐代文人的行旅生活有着开掘和深化漂泊题材的生活阅历。唐代文人不再像魏晋六朝文人生活面狭窄,诗坛局限于一定区域,“唐代诗人在诗文中对这种漫游往往赋予一种幻想的色彩”,希望借助于科举考试的政策实现理想抱负,寒门子弟纷纷离开家乡赶赴京城应举。然而,统治者对文人实施严厉的政策,很多文人都像李白一样被贬谪他乡,这种贬谪流移,遣散四方的现状,往往使诗人感到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长期处于羁旅奔波之中,生活变得分外不安定。

第二,精神困境中的自救

历来谈论李白的思想渊源,较为周延的说法,大抵以兼容并蓄为立论的基础,故而以一家学说为李白思想的主轴,向往功名和自由是他思想的主旋律还是可以说得通的。在李白的漂泊行旅之中,追求功名利禄往往是其力量的源泉。他往往怀抱凌云壮志和不凡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求取功名。但封建社会的现实政治往往与诗人们的理想格格不入,在屡受打击和挫败的境遇中,李白体悟出到理想未能实现的困境,进而寻求精神的自救和解放。在这样的思想困境之下,李白需要寻求自我,领悟人生的自由内涵,因此,诗人自我放逐,漂泊羁旅意识越发强烈,唯有在这一过程中诗人才能感受到生命内在本质的价值,并以此意识作

为自己免受黑暗政治精神伤害的盾牌,来确立漫游对自我人格构成的肯定性力量。此亦是诗人在羁旅漂泊所感受到的真谛。

李白诗集大全

李白诗集大全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诗集大全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的漂泊意识具有鲜明的特征,他既有被现实逼迫下的漂泊心态,更有一种独特的自我放逐的漂泊意识。 漂泊意识是人们心灵无所皈依的时候而产生生命的漂泊流离之感。生活的动荡变迁,人生的短暂和磨难,事业的蹉跎,都会促使漂泊意识的产生。就李白而言,终其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有进京干谒求官的时候,有安史动乱乱离逃难的时候,也有被皇帝放逐贬谪的时候,更有出翰林后千金散尽,从璘兵败贬谪夜郎的时候,最终客死异乡。李白的诗歌正是其漂泊者的心声,表现他对命运、对信仰、对生存的焦虑以及对国家与个人未来前途的恐惧、忧伤。 一、诗歌意象中的漂泊意识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其中寂寞冷清的意象,也许通过对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意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从精神上把握李白倾诉漂泊流离的痛苦和忧思。 一是愁猿意象。猿猴哀鸣益增漂泊在外的愁绪,猿猴悲啼的意象,在漂泊诗中增添了哀伤悲戚的气氛。李白漂泊诗有很多“愁猿” 意象的运用,天宝十三年(754) 以后安禄山逆迹已露,将带来天下动乱,诗人满怀忧情,由因至德年间皇室内讧,永王兵败丹阳,诗人因此遭受被判流夜郎的不平待遇,心态转趋悲观低沉,这增加了他更浓烈的漂泊心态。其所作《别山僧》云:“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别离在即,各自又要踏上漂泊之旅,万般愁绪,辗转难眠, —夜猿啼更添别情。在李白诗歌中愁猿的意象,多为悲凉哀戚,在历经漂泊沧桑、饱受风霜之余,愁猿哀啼益发令人肠断。

二是流水意象。李白将流水意象广泛运用于诗作,有以水流四海比喻思念不绝,有以一水两端比喻相隔遥远,有以流水消逝不返象征别时容易再聚难,有以水面的茫茫与冷清比喻漂泊心境之的茫然,水意象在李白漂泊母题诗歌创作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和功能。天宝十三年李白与王屋人、魏万相遇于广陵,二人同舟漂泊秦淮、上金陵,二人相别时李白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云:“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以黄河入海无边无际以喻羁旅漂泊思念不尽之情。其时,安禄山逆反之迹已显,天下即将面临大乱,诗人漂泊在外,空有忧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心中的焦虑和痛苦难以言喻。 三是孤雁意象。离群之雁,常运用于漂泊意象,盖因雁的习性乃是群序而飞,故前人常以“雁行”喻指兄弟相序相随,以失群“孤雁”比喻手足离散,亲人离别,故一朝失群各分飞。在李白诗歌中,形单影只的孤雁足以使漂泊者将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种的表面上的相似性,为词人创造孤雁的艺术形象提供了依据。孤雁作为表现受尽漂泊流离之苦的人们的象征,在本质上是诗人对时代苦难的亲身体验的艺术成果。因此,李白诗歌中的孤雁意象是浓缩了的时代投影,又不仅仅是词人们漂泊生活的自我写照了。 二、李白漂泊意识的特殊性 由于在家庭出身、文化背景和宗教原因差异,大多中国文人形成了家庭人伦本位传统,如杜甫。又有一些文人形成了个人的自由独立传统,以李白为典型。不是说李白不喜欢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说他骨子里铭刻了自由与成就功名的信念,这些信念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不会安定下来,平凡度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古诗大全

李白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6、《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一年级必背古诗20首

一年级古诗词背诵20首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其二)》 李绅《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论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

论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 龙慧 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大多时候都在漂泊中度过,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漂泊意识,这也反映到了他的诗歌作品中。本文通过剖析李白一生的漂泊经历,意在找寻出这一特定的生存方式对其精神建构及诗歌创作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漂泊感 前言 公元725年,也就是开元13年,李白25岁,大约在这年秋天的时候,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李白四处漂泊,终其一生,却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可以说,漂泊感在其诗歌作品上烙下了不可忽视的独特影响。所谓漂泊感,是人们心灵无所皈依的时候而产生生命的漂泊流离之感。生活的动荡变迁,人生的短暂和磨难,事业的蹉跎,都会促使漂泊意识的产生。就李白而言,终其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有进京干谒求官的时候,有安史动乱乱离逃难的时候,也有被皇帝放逐贬谪的时候,更有出翰林后千金散尽,从璘兵败贬谪夜郎的时候,最终客死异乡[1]。李白的诗歌正是其在漂泊生涯中的心声,表现他对命运、对信仰、对生存的焦虑以及对国家与个人未来前途的恐惧、忧伤。 一、漂泊的一生 李白诗歌中的漂泊感与其一生的遭遇密切相关,研究其“漂泊的灵魂”,首先要了解其漂泊的人生。 (一)安陆时期 这是李白第一次流浪的时期,是李白实现济世理想的奋斗期,这一时期自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为了踏上仕途,他以任侠、干谒、隐居为手段,“广为结交,养望待举”。由于“士志于道”的思想、名士传统及时代召唤等原因,李白“伏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读万卷书之后的行万里路,漫游兼求仕。 这一时期自开元十年始。诗人的“事君”、“荣亲”的忠孝观念与建功济世的理想紧密相连,成为支配一生的主导思想。 (二)长安供职时期

小学李白的古诗词全集

小学李白的古诗词全集 李白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留下了絮叨优秀的作品。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一些古诗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李白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李白的古诗词(一) 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 唯)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

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摘要:李白是我国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伟大典范。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内涵丰富,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月意象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已;是故乡,是亲人,是挥洒不尽的情愁;是诗人高洁人格的化身,是诗人崇高精神的宿营地。月意象之丰富,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月意象的运用,使李白的诗歌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特质,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即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她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增强了李白诗歌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为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

目录 一、引言----------------------------------------------------------------3 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3 (一)意象的内涵-------------------------------------------------------------------3(二)李白的不解情缘-------------------------------------------------------3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4 (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4(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4 (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4 (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5 (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5 (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6 (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6 四、“月”意象在李白诗中的作用---------------------------------------------------------------------7参考文献--------------------------------------------------------------------9

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篇一】唐诗三百首全集之李白古诗 1、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关山月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赠汪伦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春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山中问答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8、山中与幽人对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9、将进酒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0、蜀道难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二十首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二十首 01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02寻隐者不遇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03 绝句(唐) 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暖睡鸳鸯。 04 竹里馆(唐)王维 dúzuòyōu huáng lǐ 独坐幽篁里,tán qín fùcháng xiào 弹琴复长啸。shēn lín rén bùzhī 深林人不知,míng yuèlái xiāng zhào 明月来相照。 lú 05 塞下曲(唐)卢纶 jínàn cǎo jīng fēng 林暗草惊风,jiāng jūn yèyǐn gōng 将军夜引弓。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 平明寻白羽,mòzài shíléng zhōng 没在石棱中。 yǐn 06 乐游原(唐)李商隐 xiàng wǎn yìbùshì 向晚意不适,qūchēdēng gǔyuán 驱车登古原。xīyáng wúxiàn hǎo 夕阳无限好,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作者:————————————————————————————————日期: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月1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相结合而形成,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审美图像。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一、在李白的诗作中,“月亮”这一意象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月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理想人格的追求。 漆黑的天幕下,月与夜互相辉映、互相衬托,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往往勾起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皎洁的月光更使人联想到月亮的高洁,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文思如泉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个“上”字和一个“揽”字就表达了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用“醉月”意象,表现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致,描绘其超群脱俗、风流儒雅的高人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敬慕之情。 2、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思乡和相思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 月亮与故乡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人一旦离开故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感伤,诗人往往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感。李白在《静夜思》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以月寄思乡之情,更将其阐发到对亲人、友人、家国的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明月”是多情的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诗人通过它将自己的关切与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西,交给不幸的友人王昌龄。又如《峨嵋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的意象寄托着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对故国故人的深深依恋之情。 3、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月亮是亘古不变的,象征永恒的月亮常常作为生命有限的对照物出现在诗人的构思中,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与历史意识,唤起了面对广大时空的人生喟叹,触发起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情怀、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以《把酒问月》为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亮以其永恒的存在阅尽历史沧桑,因而引发对人事匆匆、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思考。 李白对明月的描写,贯穿了他的一生。月亮始终照着诗人的身影,照着诗人的足迹,照着诗人的心灵,伴着诗人走过了曲折的一生。李白创造的符合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的“月亮”意象,成为古典诗词审美领域的明珠。 二、“月”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人也以各种方式亲近“月”。 1、泛月——体现圣洁与柔情 李白描写月,常常有水相伴。诗人喜欢在月光照射的水面上,泛月而行。《东鲁门泛舟》“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月亮皎洁明媚,水色晶莹澄澈,月光水光交织无间,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 的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江”字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作者: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作者: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行路难三首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大全

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大全 【篇一】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

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篇二】精选李白古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课外古诗2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选摘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劳劳亭(唐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4、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5、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6、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班姓名 7、赐萧臣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知者必怀仁。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9、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10、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3、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4、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5、留别四弟 (金刘汲) 对床喜清夜, 樽酒话平生。 自是今宵雨, 于人却有情. 班姓名 16、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7、夏日联句 (唐李昂) 人皆苦炎热, 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18、子夜四时歌(冬) 南朝 果欲结金兰, 但看松柏林。 经霜不堕地, 岁寒无异心。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选摘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德阳赵昀 就个人与社会而言,个人的生存发展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制约和影响的,在其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时代的特点,并且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与个人的思想情绪是不同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特点。主要生活在盛唐时代的李白,时代精神,文艺风格,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加上个人的思想性格与非凡的文才,使他成为了盛唐时代杰出的诗人。在李白身上,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侠客精神可谓交织融合,难分彼此。他二十五岁出巡远游,隐居安陆,客鲁郡。期间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而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又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受囹圄,长流夜郎。途中遇赦东归,往依族叔李阳冰,不久病逝。在他六十二年的生命里,李白足迹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多舛,再加上诗人横溢的才华,至今有存诗九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而由此而生的万千气象,也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吧。他的诗歌充分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神来气来情来”,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杜甫说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言概之,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丰富了盛唐气象。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盛唐气象 继承北朝体系建立的唐王朝,在开疆拓土稳定边疆国内的政治秩序以后,将重心转向如何构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比较适应当时生产力的措施。同时社会风气开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这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唐朝强大的国力为唐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使其有更为恢宏的胸襟、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这种怀着繁荣时代强盛民族的优越感、自信心和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远大的政治抱负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中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情调;再者,经过初唐四杰的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陈子昂的高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的大旗,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和瑰丽的文学。文章四友的诗体定型。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上要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将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形成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这一切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准备。 唐开元天宝年间,统治者不拘一格降人才,长安成为了四方文士的聚散地。他们是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殷璠说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做到了“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王维的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的自然平淡静逸明秀之美,王昌龄的豪爽明丽清刚俊健之美,高适的沉雄浑厚慷慨奇伟之美,李昕的雄浑旷放苍凉悲怆之美,岑参的雄奇阔大意调高远之美……遂形成盛唐诗风,也就是文史称之的在诗人群体,诗歌的体式,诗歌内容,诗歌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以开阔的眼界,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自由活跃的思想,大胆的批判精神,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盛唐气象之体现 盛唐气象体现于李白诗的内容和风格中

李白诗词全集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词全文 --------------------------------------------------------------------------------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赏析:广武山是公元前203年刘邦、项羽楚汉争雄时的古战场。楚汉争霸天下,刘邦屯兵广武,在西山筑城。项羽进军广武,隔广武涧在东山筑城,形成楚汉对垒。汉霸二王城之间的广武涧,是楚汉分界的鸿沟。当时刘邦有广武山上的敖仓之粮为后盾,以逸待劳,士气高昂,而项羽则兵瘦粮缺。后来韩信、英布围打楚军,最终迫使项羽接受汉约,划定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44岁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杜甫、高适三人游历洛宋齐鲁。途中李白经过广武山古战场,大发怀古幽情,感慨项羽的失败,刘邦的登基,有感于秦汉时代英雄成败而作《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长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第一部分(前七句)概括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第二部分(后八句)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对峙的历史,以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风格,借广武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指出“拨乱属豪圣”的规律。

一年级下册必背20首古诗

小学一年级下册必背20首古诗 1、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6、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7、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9、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0、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1、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1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莲花坞(wù)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1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张恒 摘要:盛唐是我们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尤 其是诗歌创作。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中,对理想的呼唤、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对现存统治秩序的反抗、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以及创作中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都典型的体现了盛唐气象,同时盛唐气象也培养了李白的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昂扬的斗志、慷慨激昂的情感、放荡不羁的行为、坚韧不拨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积极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欲望。 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创作 “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提出来的,“林庚先生曾经做过精彩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1]盛唐气象是在盛唐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的一个必然结果。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诗人李白有着笼盖古今的气魄,他充满了自豪、骄傲与自信,自视甚高,看不起那些目光短浅的凡夫俗子,更没有比人低一头的自卑心理。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有着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强烈欲望和要求,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盛唐气象的内容。 一、对理想的呼唤 唐朝国力强盛,人们精神奋发,一般的士人均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表现的十分突出。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雄才大略,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已任,以宰相辅与帝王师自期,希望登上政治舞台,作一番惊

(完整)一年级必背古诗词20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指定篇目20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

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是笔者最崇拜的诗人,他一生都在为理想和自由苦苦奋斗。虽然他奔放不羁的个性、建功立业的抱负遭到了压抑和破灭,但因此而碰撞出的焦灼而痛苦的火花点燃了他生命与艺术的熊熊巨烛。他在压抑人性、限制自由的时代把人的魅力张扬到极致,他用如椽的诗笔为自己绘制了大鹏般的永恒画像。他有着火山般的激情,孩子般的天真。他好酒,也爱剑,常常“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酒和剑,还有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伴着他度过了潇洒而狂狷的一生,正如余光中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i]。面对这位旷世奇才自由挥洒的盛唐诗峰,虽时隔千年的风云变幻,犹能感受到那跃跃跳动的生命活力和精光四射的生命本色。如何通过诗歌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对他的人生具备“了解之同情”[ii],是当前李白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以为,抓住与诗人的生命碰撞交融的“酒”、“剑”、“月”等重点意象作为对话交流的桥梁,或许是个有效的途径。本文打算对“剑”意象进行尝试性分析。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

“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他既谦虚又骄傲地称与自己相濡以沫、生死相许的妻子为“拙妻莫邪剑”(《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他豪爽而坦荡地褒奖亦弟亦友的李凝为“吾家青萍剑”(《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他把朋友苏明府比作“苏季子”,并称赞他“剑戟森词锋”(《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人从小就有学剑的经历,而且剑术还很不错。[iii]剑是他的知音,他的至爱,甚至是他生命的化身。他用自由的诗笔把我国文学史上的剑舞蹈得出神入化、潇洒翩然,为后人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建功立业的凭借 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古代冶炼技术不发达,宝剑铸成不易,其威力往往被神化。《列子·汤问》说:“殷帝之宝剑,一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iv]《越绝书》中的泰阿之剑在败晋郑围楚之师时大显神通:“于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驱逐,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v]虽然早在东汉末年,适于劈砍的环柄刀已取代适于推刺的长剑而成为军中大量装备的短兵器,[vi]但人们对剑的喜爱并没有衰歇。众多关于宝剑的神话传说已牢牢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