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与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就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瞧到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并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此矛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并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1。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她们背对着的方向就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就是北,右手指的方向就是南。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⑵例1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指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知道东、西就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就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3.例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与交流各种记录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⑴教科书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有关练习一中习题的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第4题,就是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练习。通过呈现我国“五岳”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知识。教师出示地图后可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五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再填空。

6.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4。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目的就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

⑵例4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会瞧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⑴例5。

教科书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说一说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与经过的地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13-37页

1.口算除法。

⑴主题图。

以运输水果、蔬菜为素材,为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⑵例1。P14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法式题(60÷3、600÷3、240÷3)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③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⑶例2。

①例2教学估算,由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②P16“做一做”第1题,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练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笔算除法P19页

⑴例1。(P19页)

①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2÷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

⑵例2。(P20页)

①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

的问题就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②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③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⑶例3。(P22页)

①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与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瞧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⑷例4。(P25页)

①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

②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⑸例5。(P28页)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

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就是零的数都得0”。

⑹例6。(P29页)

①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与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与末尾有0的除法”。

②第(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就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⑺例7。(P31页)

①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②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2)题,教学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第三单元统计

1. 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就是起始格与其她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

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与决策。

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例1。(P38页)

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就是完全一致的,只就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与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她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P39页)

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

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就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与其她格表示的单位量就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她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其她每格表示2千克。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就是用折线表示的,与其她的格有所区别。

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2.平均数

平均数就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就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就是一组数据的与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就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瞧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

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就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就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就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P42页)

(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就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就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瞧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

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就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与平均分成这么多份。由此,总

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⑵例2。(P43页)

(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与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第四单元年、月、日

1.年、月、日的认识。

⑴主题图。(P46页)

通过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例1。(P47页)

①呈现了比较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

②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与记大月的歌诀。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同时,让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与想像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48页上面的“做一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公式大全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

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 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四舍五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09年11月22日15:48:01 来源: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被除数个位数学遮住,用乘法口诀推出6X8=48 最接近49,然后在后面添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 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 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 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就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就是西,后面就是东,左面就是南,右面就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就是北,后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瞧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 北。东南与西北相对, 西南与东北相对。 2、地图上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的。如太阳在东,影子在西。 ③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不在正头顶,而是在头顶 偏南方一些(我国的情况是这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树朝风向相反的 方向弯,如刮北风时,树叶朝南方摆动) ⑤树叶茂密情况:南茂盛北稀疏。 树木年轮:南疏北密。(因为我们中国在北半球,太阳升起 到落下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偏南方一些,所以通常一棵树的南面 比北面接受阳光要多些,南面的树叶就长得比较好(茂盛),树径生长较快,年轮就较宽(稀疏),北面接受阳光相对较少,树叶长得稀疏,而树径生长较慢,年轮就较窄(密))。 ⑥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⑦ 大雁每年秋天要从北方飞向南方过冬。 4、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 5、谁在谁的什么方向,以第二个谁为观察点或中心点来进行判 断。 如图,小华在小海的()面,以小海为中心画个“十”字 架来判断。 小海在小华的()面,以小华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谁的什么方向是谁,就是以第一个谁为中心点来进行判断。如图,小红的()方是小海,()方是小明,都是以小红为中心。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 0; (2)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3)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任何数乘以1或除以1都得任何数本身; (6)0不能作除数。 2、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汇总重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姓名: 知识点和常考点: 1.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 确定一个方向,能判断出其他方向的方法:按照顺时针方向 “东—南—西—北” 4.以一个物体为中心来判断另一个物体在什么方向:如“学校在小明在的( )方向”,这时候要以小明家为中心。 5. 学会描述路线:从( 开始地点 )出发,往( )方向,经过( ),到达(目的地 ) 一、填一填 1.小东早晨上学,他面向太阳,他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 (1)小刚出门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2)小红出门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最后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3)小明出门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就到学校了。 3. 帮小动物找家 学校 小红家 小刚家 小明家 60米 50米 100米 40米 70米 北

小鸡的家 小狗的家小鸭的家小猪的家 小猫的家 (1)小鸡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小猪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2)小猫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小猪的家在小鸡的家的()面。 二、选择题 1.早上太阳从()方升起,傍晚在()方落下。 A.东 B. 西 C. 南 D. 北 2.小红向东走,迎面走来小明,小明向()面走。 A.东 B. 西 C. 南 D. 北 3.大树的影子在东边,那么太阳在大树的()面。 A.东 B. 西 C. 南 D. 北 4.冬冬座位的西北方向是李伟的座位,那么冬冬的座位在李伟的座位的()方向。 A.西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5. 西南与()相对。 A.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三、一起去逛街 下面是公交车线路图 我从新华路乘公交车向()方向坐()站地到公园,再向()方向坐()站地到书店,最后向()方向坐()站地就到火车站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教材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等。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易错题汇总

洋葱数学小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附答案)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天,第一季度是()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2 C、1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A、7 B、8 C、9 7、852÷8的商()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 A、10......4B、100......4C、1000 (4) 9、当A÷B=13……9时,B最小,A=()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的算式是:()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格,每一格可放32至38本,一共可以放书()本。 A、不足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13、小明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8分,小强所在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是96分,小明数学考试成绩比小强数学考试成绩() A、高 B、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14、6﹕00—16﹕00表示()。 A、上午6时到下午6时 B、上午6时到下午4时 C、上午6时到下午8时 15、从晚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经过了()个小时。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16、一个公园占地3()。 A、平方米 B、平方千米 C、公顷 D、千米 17、我们学校阶梯教室的面积是100() A、平方分米 B、平方米 C、米 18、如果a×b=0,那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科任: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基本情况学生总数其男生中女生前学期学生成绩分类优良中差出现差生主要原因学习基础差、成绩差、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本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本学期(段)教学。 一、目的要求: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 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练习题

627÷3= 725÷6= 912÷3= 280÷5= 840÷7=40×54=10×80=11×40=30×20=23×30=570÷3= 216÷2= 840÷4= 604÷2= 880÷4=42×60=28×14=38×40=12×73=46×30=780÷6=252÷9=563÷4=963÷9=212÷4=77×48=36×29=24×13=23×81=64×98=

152÷5=314÷3=870÷9=315÷3=264÷2=38×15=74×63=20×38=18×70=45×46=1250÷5=4760÷4=1800÷4=5400÷6=3000÷5=64×14=19×81=72×32=95×26=83×56=1400÷7=2400÷6=5400÷9=2100÷7=2800÷4=17×15=26×20=25×48=33×60=33×14=

306÷6=912÷8=3550÷5=1600÷2=1220÷4=38×15=74×63 =20×38=18×70=24×36=249÷9= 94 ÷ 9=96÷3=84÷4=815÷4=20×90=76×40=29×24=36×15=45×36=460÷7= 271÷5= 513÷3= 159÷4= 909÷9=19×45=16×32=16×78=76×18=21×19=

242÷6=872÷8=63÷3=75÷5=513÷9=15×67=19×24=78×79=21×34=23×78=782÷4= 646÷3= 254÷7= 645÷9= 323÷5=61×23=76×98=54×14=23×19=64×45=205÷5= 648÷8= 187÷6= 329÷5= 843÷4=58×36= 40×11= 44×49= 12×34= 72×47=

(完整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要求: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课时安排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 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 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 行数、列数。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4、填写 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 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25×8=200 ,125×4=5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周长。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5、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