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唐宋著名诗人词人字号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诗风沉

郁顿挫

3.王维,字摩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5.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

6.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

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8.杜牧,字牧之,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9.王勃,字子安,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

四杰。

10.刘禹锡,字梦得,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1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属豪放派。

13.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

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诗风以豪放为主。

15.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人

1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17.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8.李煜,世称李后主。

19.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

名,人称“苏黄”,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诗词文学常识积累

古诗自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今体诗又叫格律诗,分为绝名(4句)和律诗(8句)。词按风格分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古代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韩愈(768~824) 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主要成就:提出复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代表作品:韩昌黎集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1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望岳、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江南逢李龟年、绝句、夔州歌、赠花卿、兵车行春望春夜喜雨登高水槛遣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文学史唐宋时期复习整理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诗歌创作上,他们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温韦: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但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缜密、含蓄;韦词清丽、疏淡、直率。 唐传奇:唐代文言小说,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花间派: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后人称其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 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诗学李商隐,艺术特征是整饰典丽。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等。“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稼轩体:一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代表人物是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诗文革新运动:一场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运动。代表人物有欧阳修以及他提携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他们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甚至使诗歌创作领域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诗人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王孟诗派。其中的王维成就最高,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人物,因此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韩孟诗派:中唐的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等。主张“不平则鸣”,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精品名师资料.doc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格式:作家——人生经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1)王维——身陷叛军,皈依佛门——前期积极,后期求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人生经历:(公元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后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乱平,受降官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思想内容:前期诗歌表现出一种政治理想,积极入世精神。诗豪壮雄阔,内容充实。后期着意表现大自然之美。 艺术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描写景物优美,精工刻画;意境动人,浑然完整,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2)孟浩然——应试落第,归隐山林——寄情田园,寻求归隐——清远空淡,韵味深长 人生经历:(公元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思想内容:其山水田园诗,主要反映隐居生活,描写山水田园风景。内容并不丰富。 艺术特点:清远空淡,韵味深长,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调表达深长意韵,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怀,给人一种清纯之美。语言朴实无华,平淡、自然。 (3)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飘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人生经历:(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属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李璘府,因璘败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诗人。深刻尖锐地揭露朝廷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痛苦,表现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主观感情强烈,个性特征鲜明,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解放。 艺术特点:往往给人开阔壮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奋进的勇气,也给人激动心胸的鼓舞。广泛采用民间神话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情调,构成奇幻无穷、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语言往往冲口而出、真率自然、浑然天成,清新飘逸。 (4)杜甫——早年漫游,科场失利,身陷叛军,晚年漂泊——忧国忧民,揭露黑暗,同情百姓——意境壮阔,沉郁顿挫 人生经历:(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 思想内容:盛唐现实主义诗人。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往往和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描写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一些寄情写景诗,有的渗透着诗人的爱国之情,是内在情感的折射。 艺术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 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 台阁重臣--普通士人 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 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 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 边塞诗派--高、岑、王、李 浪漫诗人--李白 中唐:杜甫--深沉强烈 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 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 晚唐:内敛、细腻 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 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 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 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沈宋;李杜;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吧。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 一、先秦至隋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着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

唐代著名诗人+名句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唐代)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代诗人的生平介绍模板

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 陶渊明(365~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王维(701?-761) 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唐宋古文八大家

3000名语文文学常识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引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元书》、《明书》【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填空选择题合集

1.王维兼擅山水诗画,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塞外奇丽雪景的传世佳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出塞》诗的前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概括了千年来塞上战争不断,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3.唐代最早写新乐府的作家是杜甫。而“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其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4.“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5.“欧梅”是指宋代诗人欧阳修和,“张三影”是宋代词人张先,“贺梅子”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梅尧臣。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 7.武后时代的初唐诗人陈子昂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明确地提倡“”和“”,反对“”的齐梁诗风,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8.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前者是诗,后者是传奇小说, 互为经纬,歌咏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 10.中唐时期诗人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鬼才”之称。其诗独特,谓之“诗鬼”。 11.“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属于宋代,他们是“三苏”、欧阳修、曾巩

和柳宗元。 12.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山园小梅》。 13.“唯秦今代词手,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中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 14.“二窗”是指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15.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 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诗。 4.与词相配的音乐是(燕乐(宴乐))。 5.唐代传奇创作的繁荣期是在(中唐)。 6.“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山谷)的并称。 7.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柳永)。 8.《小山词》的作者是(晏几道)。 9.秦观的词集名(《淮海集》)。 10.著有《使金记事诗》七十二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范成大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为孟浩然。 12.盛唐诗人中,惟一做到高官而封侯的是(高适。 13.《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要求:1.用记号笔标注重点,熟知著名诗人的生平,归纳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2.一周内容,每天积累六位诗人概述。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素真挚,悠然冲淡 人生经历:陶渊明(365—427),东晋末年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曾几度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自觉深受羁缚,后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直到病故。 思想内容: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作品主要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和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还有的诗写他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 人生经历: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兵败,骆下落不明。 思想内容:曾久戍边城,写了不少边塞诗,抒写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或写边塞生活的亲切见闻。而《咏蝉》,则借蝉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艺术特点:五律工整精练,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 人生经历: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青年时代就迫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水,受惊而死。 思想内容: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艺术特点:所作诗意境开阔,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4)陈子昂——慷慨任侠,株连下狱——忧国忧民,生不逢时——激情奔放,刚健质朴 人生经历: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对边防颇有些远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思想内容:其边塞诗表现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既有对将帅无能、统治者穷兵黩武

著名古代诗人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