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照明设计规范

变电所照明设计规范
变电所照明设计规范

变电所照明设计规范

摘要:照明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照明是变电站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变电站照明设计作为变电站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了变电站照明的实际效果,更关系到供电的可靠程度。照明设计是一项周密、细致的工作,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本文对照明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供有关人员参考。

变电所照明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1、变电所照明分支线路负荷计算:

Pjs=∑Pz(1+α)(kW)

2、照明主干线路负荷计算:

Pjs=∑KxPz(1+α)( kW)

3、照明负荷不均匀分布时负荷计算:

Pjs=∑Kx3Pzd(1+α)( kW)

前言

照明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照明设计,可以为运行和检修

人员创造舒适合理的视看环境,提高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同时,变电站照明设计也是一项周密、细致的工作,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果抓住其中的重点所在,不但使设计工作事半功倍,更可以使设计成果更加精益、合理。

1. 变电站照明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可将变电站照明进行划分。按照装设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按照照明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按照安装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室外照明和室内照明。室外照明包括设备区照明、道路照明等。室内照明包括配电室照明、控制室照明、走廊照明、生活间照明等。

2. 照度计算

为保证创造出舒适的视看环境,照度计算是照明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光线太强或者太弱均会影响运行和检修人员站内工作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多强的光是适合工作的。

2.1 照度

首先引入照度的概念,照度即为光照强度,物理上可以解释为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通亮,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一般用lx(l勒克斯)表示,代表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

表1 变电站各场所照度标准值

2.2 变电站各场所照度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及《火力发电厂和变配电照明设计技术规定》SDGJ56-83相关规定,变电站各个场所正常照明的照度值应满足表1中的规定,事故照明的照度值按正常照明照度值的10%-15%选取,疏散照明的照度值要求不应低于0.5lx。

2.3 照度计算

照度计算即算出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面上的照度值。对于变电站照明设计来说,可以根据表1中各个场所的标准照度值,反过来计算需要的照明设施数量及安装位置。

计算照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逐点计算法和利用系数法。

逐点计算法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量较大,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

利用系数法计算简单,适用于计算精度不高的场合,因此在工程实际中经常用到。其主要根据照度定义及灯具的利用系数,同时考虑灯具的使用环境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av为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n为照明设施数量;φ为单个照明设施的光通量;U为利用系数;M为综合系数,考虑到灯具随着寿命衰减、环境因素、维护情况等,一般取0.7;A为受照面积[4]。

照明设计中经常会取Eav为某场所的标准照度值,将上述公式变换:

n 即为该场所所需的最少照明设施数量。

3. 光源选择

良好的光源是保证照明质量的基础。首先,优质的光源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6]:

1)灯光源发出的光应为全色光,这样不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2)灯光光谱成份中应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大部分为可见光,发光效率高,且能消除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改善用眼环境;

3)光的色温应贴近自然光,人眼的适应性强,视觉效果好;

4)灯光为无频闪光,降低人眼调节器官的紧张度,减少视觉疲劳。

同时,考虑到电力设备周围总是存在着较大的电磁场,为了保障工作安全和照明质量,灯具的选择应满足防震、防腐、防水、散热等要求,且照明亮度和使用寿命应当较高。

因此,就照明灯具而言,主控室多采用LED灯,控制室及高压配电室多采用节能型日光灯,室外照明多采用大功率LED泛光灯。

上图中主控室LED灯为—免维护LED三防灯QC-SL002(此款灯可同时做应急照明灯用)

4. 照明设施的选择和布置

根据工业场所“两型一化”及“节能环保”的要求,变电站照明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节约成本,优化配置以降低维护成本;

2)灯具布局规范、合理、美观,检修、维护方便;

3)使用优质灯具,消除照明安全隐患;

4)达到舒适的照明亮度和均匀度。

因此,进行照明设计时,首先应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照明器。不同场所对照明的要求不同,各种照明器的特点也不同,应该结合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和各种照明器的特点合理选用。

2)满足照度要求。保证各个场所工作面上的照度达到规定的标准照度值,至少不低于要求的最低照度值。

3)保证安全距离。变电站内高压设备较多,照明设施布置必须首先考虑与带电设备间的安全距离,保证在更换灯具时与不停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足够。

4)整体布置。照明设施整体应均匀布置,这样可以使得照度均匀,光线射向适当,光源安装容量减至最小,并且总体布置显得整齐、美观、协调。且照明器间的距离L和计算高度H之比值应恰当,保证照明均匀度的同时,提高经济性。

上图中的变电站室外灯具为—免维护LED投光灯QC-TL117-B-Ⅱ

5)装设高度与位置。为控制眩光,照明器的悬挂高度不宜太低,而出于方便维护考虑,照明器的悬挂高度又不太高。比如说层高在3.5~4.5米左右的室内场所一般灯具布置在2~3米左右为宜。照明器应避免安装在母线上方、水池处,保证维护方便与设备安全。

6)事故照明。可能引起事故的场所、重要设备和材料处、主要通道和出入口处应设置事故照明。

同时,在不同场所的布置照明设施时,应注意结合所在场所的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最合理的设计。

5.电源布置及导线选择

变电所中正常照明网络电压应为380/220V,事故照明电源可由直流电源屏或逆变电源提供,其电源电压为110V或220V。电缆隧道、夹层等易触碰位置的照明电源选用低于36V的安全电压。

变电站正常照明供电由1台或2台站用变提供,先引到交流电源屏再由该屏分配若干回路,引至照明配电箱。配电箱一般设置在门口附近,出现故障时便于检查和维护。变电所中事故照明网络,应由直流电源屏直流系统供电。事故照明与正常照明也可同时运行,正常时由所用电源供电,事故时应能自动切换到直流母线供电。

照明线路导线截面应按线路计算电流进行选择,按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允许的最小导线截面进行校验,并应与供电回路保护设备相互配合,且三相负荷应分配均匀。

6. 设计实例

下图1为W变电站220kV改造工程中的新建的220kV设备区控制室照明布置图。本控制室长12.4m,宽5m,层高4.2m,控制屏采用2排布置。

控制室照度一般要求达到300lx,最低不低于200lx。控制室照明器布置时应注意提高表盘垂直照度,提高照度的均匀度,改进光源的光色,提高事故照明质量等。

结合控制室的环境和照明器特点,选择采用节能型日光灯。通过照度计算式变换式可得n=11.6,布置12盏灯为宜。考虑到前边章节述因素,设计时避免将灯具布置在柜体正上方与易在屏前造成反光侧;事故照明需保证一定光强,启动迅速,且尽量靠近主要出口处布置。

因此,本次设计将12盏灯分三排均匀布置在控制屏中间和两侧;中间选择吊杆式,中心距地面3m;两侧选用壁挂式,中心距地面2.8m,保证光源充足,照度均匀。两侧门口处单个灯具兼做事故照明,接两回路电源,一回接正常照明回路,一回接事故照明回路,平时由正常照明回路供电,事故时切换至事故照明回路供电。

每相电源各带4盏灯具,2个暗装5孔插座,负荷均匀分配。通过计算,本控制室照明及其他低压设备总装置容量为20kW(包含空调,轴流风机等)、最大相工作电流32A。

照明电源箱设置在右侧门口,安装高度距地1.5m,便于日常维护。通过ZR-VV-0.6/1-3×16+1×10型低压电缆引至交流馈电屏。事故照明回路选用

ZR-VV-0.6/1-2×2.5型电缆引至变电站总事故照明回路。

7. 结语

照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检人员的工作效率与人身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应加强质量意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把握好照明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同时,应充分考虑经济、美观、节约能源,进一步做到设计精益化,提高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 DL/T 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3] GB 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4] 李想.3种照度计算方法的比较.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

[5] 王秋红.变电站主控室照应设计谈.中国照明电器.

[6] 陈海华.LED在变电站绿色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电气.2013.

[7] 黄萍.谈220kV变电站的照明设计.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

《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与信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的腾飞,人们对能源利用的认识越来越重视。现在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拟在某地区新建一座220KV的变电站。 本次设计是在掌握变电站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它我不仅复习巩固了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工程观念,培养了变电站设计的能力。同时对能源、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有个详细的概念,能熟练的运用有些知识,如短路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接线的设计、导体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及变压器的运行等。 二、文献综述 1 变电站的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在整个行业中所占比例逐渐趋大。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严密的整体。各类发电厂、变电站分工完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和配电的任务。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部门,而变电站的设计是电力工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由于变电站的设计内容多,范围广,逻辑性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不同性质负荷的变电站设计时所侧重的方面是不一样的。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变电站的规模和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大致分为四大类:升压变电站,主网变电站,二次变电站,配电站。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变电所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提高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认真对待。[1] 结合我国电力现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供给充足、可靠、优质、廉价的电能,优化发展变电站,规划以220KV、110KV、10KV电压等级设计变电站。从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用电发展趋势来看,新建变电站应充分体现出安全性、可靠

电气设计规范有效版本20100426

电气一次 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 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4.《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8.《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9.《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 10.《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 11.《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07 12.《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 1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97 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97 15.《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5028-93 1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 17.《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DL/T615-1997 18.《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401-2002 19.《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DL/T537-2002 20.《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CECS32:91 21.《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CECS33:91 电气二次 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 2.《电气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3.《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08 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2004 5.《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规程》DL/T5137-2001 6.《火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规程》DL/T5136-2001 7.《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 8.《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7-200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全)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和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20kV及以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1.0.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节约电能、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选用设备和确定设计方案,并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4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所址选择 2.0.1 变电所的所址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比较后确定: 1 宜接近负荷中心; 2 宜接近电源侧; 3 应方便进出线; 4 应方便设备运输; 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6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处,也不宜设在与上述场所相贴邻的地方,当贴邻时,相邻的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的防水处理; 8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的有关规定; 9 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10 不宜设在对防电磁干扰有较高要求的设备机房的正上方、正下方或与其贴邻的场所,当需要设在上述场所时,应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2.0.2 油浸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2.0.3 在多层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的裙房中,不宜设置油浸变压器的变电所,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时,应将油浸变压器的变电所设置在建筑物首层靠外墙的部位,且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处以及疏散出口的两旁。高层主体建筑内不应设置油浸变压器的变电所。 2.0.4 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层设置非充油电气设备的配电所、变电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有多层地下层时,不应设置在最底层;当只有地下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地面和防止雨水、消防水等积水的措施。 2 应设置设备运输通道。 3 应根据工作环境要求加设机械通风、去温设备或空气调节设备。 2.0.5 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根据需要可以在避难层、设备层和屋顶设置配电所、变电所,但应设置设备的垂直搬运及电缆敷设的措施。 2.0.6 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场所: 1 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2 挑檐为燃烧体或难燃体和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旁; 3 附近有棉、粮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场; 4 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灰尘或导屯尘埃且会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 3 电气部分 3.1 一般规定 3.1.1 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架构的选择,应符合正常运行、检修以及过电流和过电压等故障情况的要求。 3.1.2 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 3.1.3 在海拔超过l000m的地区,配电装置的电器和绝缘产品应符合现行国标准《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用高压电器的技术要求》GB/T 20635 的有关规定。当高压电器用于海拔超过l000m的地区时,导体载流量可不计海拔高度的影响。 3.1.4 电气设备的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 和《低压电气装置》(或《建筑物电气装置》)GB/T 16895 系列标准

应急照明设计依据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安全照明系统已引起普遍重视。因为它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的生产安全,并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场所。同时可进行必要的操作,以有效地制止灾害或故障蔓延的必要设施。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不少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法规。例如有: 建筑物的内部的安全照明指南[(CIE)81-49号技术文件]; 安全照明[U.S.A.(NEC)87-700(美国电气法规)]; 事故、疏散和警卫照明[原苏联CHNn11-4-79 (照明设计规范)]; 安全照明[日本《照明手册》1978]……。 我国亦有相应规范、标准: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通用技术条件GA54-9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节录第3.4.5条在标志远离指示文物时,必须联用方向辅助标志。如果标志与其指示物很近,人们一眼即可看到标志的指示物,方向辅助标志可以省略。 第3.5.6条方向辅助标志的颜色应与联用的图形标志的颜色统一。 第3.6.2条文字辅助标志应该与图形标志或(和)方向辅助标志联用。当图形标志与其指示物很近,表示意义很明显,人们很容易看懂时,文字辅助标志可以省略。 第3.6.7条机场、海外、饭店等国际旅客较多的地方,可以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辅助标志。《消防安全示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节录:

第5.1条商场(店)、影剧院、娱乐厅、体育馆、医院、饭店、旅馆、高层公寓和候车(船、机)室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处、层间异位的楼梯间(如避难层的楼梯间)、大型公共建筑常用的光电感应自动门或360度旋转门旁设置的一般平开疏散门,必须相应地设置“安全出口”标志。在远离安全出口的地方,应将“安全出口”标志与“疏散通道方向”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 第5.7条各类建筑中的隐蔽式消防设备存放地点应相应地设置“灭火设备”、“灭火器”、和“消防水带”等标志......远离消防设备存放地点应将灭火设备标志与方向辅助标志联合设置。 第5.10条设有火灾报警电话的地方应设置“火警电话”标志。 第6.10.1.1条疏散通道中,“安全出口”标志宜设置在通道两侧部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大于1m,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不应大于10m。 第6.4条方向辅助标志应设置在公众选择方向的通道处,并按通向目标的最短路线设置。 第6.5条设置的消防安全标志,应使大多数观察者的观察角接近90°。 第6.10.1.2条疏散通道出口处,“安全出口”标志应设置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 第6.10.1.3条悬挂在室内大厅处的疏散标志牌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 第6.10.2条附着在室内墙面等地方的其它标志牌,其中心点距地面应在1.3m-1.5m之间。

220KV总变电所土建实施细则要点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热电站(2×50MW )工程 土建工程 监理细则 220KV总变电所 达华集团北京中达联咨询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热电站工程监理部2008年7月5日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工程(2×50MW )机组 土建工程 监理细则 220KV总变电所 批准: 审核: 编制: 目录 1、工程概况....................................................................................4 2、编制依据....................................................................................7 3、工程监理目标..............................................................................8 3.1、质量目标.................................................................................8 3.2进度控制目标..............................................................................8 3.3投资控制目标..............................................................................8 3.4安全控制指标..............................................................................8 4、监理流程 (9) 5、监理的控制措施…………………………………………………………………9 5.1监理依据…………………………………………………………………………9 5.2质量控制…………………………………………………………………………9 5.3钢筋

2018年 发输变电 规范 分级规范

大纲编号2014大纲规范标准号真题出现几率4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71《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7-2013★★★51《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 832-2016★★48《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T 436-2005 56《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4-2014★75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26-2013 17《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58《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7《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 6830-1986★★★3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83《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NB/T 35050-2015★★★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DL/T866-2015★★★★★73《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3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40《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17★★★★★《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242-2010★★★★56《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014-2010★★★★35《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T 50063-2017★★★★★69《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2-2004★★★★7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12★★★★3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63《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DL/T 5103-2012★★★66《220kV?550kV变由所计質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 62《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70《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60《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14★★★★★77《髙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85《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 311-2004★★★33《3?110kV髙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3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6《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84《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NB/T35067-2015★★★2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26218.1-2010★★★2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 26218.2-2010 23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T26218.3-2011 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 311.1-2012★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GB/T311.2-201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1094. 3-2003★1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3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65《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7-2001★★★5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3-2017★★★5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2-2005★★★67《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3-2014★★★★★68《220?10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2016★★★★★81《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T 5164-2014★★44《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660-2011★★★★★64《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12★★★★4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78《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0-2014★★★28《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2011★★61《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DL 5053-2012★★59《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041-2012★★

10kV及以下变电所场所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 第6.2.1条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6.2.4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6.2.6条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

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4.10.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物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4.10.3 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4.10.4 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0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30m。

行业标准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规范说明

行业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规范说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0.3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0.3.1 除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间);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5、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10.3.1 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设置疏散照明可以使人们在正常照明电源被切断后,仍然以较快的速度逃生,是保证和有效引导人员疏散的设施。本条规定了建筑内应设置疏散照明的部位,这些部位主要为人员安全疏散必须经过的重要节点部位和建筑内人员相对集中、人员疏散时易出现拥堵情况的场所。 对于本规范未明确规定的场所或部位,设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从有利于人员安全疏散需要出发考虑设置疏散照明,如生产车间、仓库、重要办公楼中的会议室等。10.3.2 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2、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 3、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10.3.2 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的区域均为疏散过程中的重要过渡区或视作室内的安全区,适当提高疏散应急照明的照度值,可以大大提高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安全疏散条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本条规定设置消防疏散照明场所的照度值,考虑了我国各类建筑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影响人员疏散的问题,参考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相关标准,但仍较这些国家的标准要求低。因此,有条件的,要尽量增加该照明的照度,从而提高疏散的安全性。10.3.3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10.3.3 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是要在建筑发生火灾时继续保持正常工作的部位,故消防应急照明的照度值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要求。这些场所一般照明标准值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10.3.4 疏散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

变电站智慧照明方案研究报告

变电站智慧照明方案研究报告 1 概述 变电站内优良的照明是保障及时发现变电站各设备缺陷、消除事故隐患、提高检修效率的有效捷径。变电站内照明的要求是灯光亮度高,光线均匀、无眩光;照明场地没有死角,方便对设备的检修;光源寿命长,维护量小;室外灯防水、防腐及防锈;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减少高空作业。事故照明可采用蓄电池直流供电或通过逆变器交流供电,宜兼做正常照明。 照明控制主要针对光强和照度场分布要求进行控制,达到舒适或节能的目的,采用基于互联网+云管控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的精细化智能照明控制,满足变电站对照明节能、照明场所和设备监控以及照明精细控制的舒适化和便利性的要求。 智慧照明系统将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相结合,使照明脱离单一开关控制的管理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在满足照明系统功能丰富化、控制灵活化、管理维护方便科学化的同时,真正做到按需照明、实现最大化的节能,将是未来照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变电站照明设计分析 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和中国在本世纪进入老龄化,以及现代智能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供电公司变电站越来越趋向于无人值守,或区域监控管理,这就要求变电站越来越智能化,而现在大部分的变电站照明系统一直沿用传统照明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勘察多个国网变电站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能源浪费,人为因素无法控制 变电站普遍使用普通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只能人为干预开关电源,存在浪费能源、无法自动控制。 (2)无法及时发现照明系统故障 目前变电站电压普遍较高,变电站现场环境复杂,灯具及线路老化,损坏严重,又不能及时发现与更换,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不适合未来发展需求 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功能的普及,大量的巡视任务可由远方控制完成,而目

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及优化策略 周骏飞

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及优化策略周骏飞 发表时间:2018-10-17T15:51:06.4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作者:周骏飞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成为社会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后盾,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的分析及系统论述,探讨变电站土建设计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昆明耀龙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成为社会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后盾,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的分析及系统论述,探讨变电站土建设计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设计;优化策略 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快,维修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在土建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限制电力系统的保护措施,妨碍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了解变电站土建设计的要点入手进行分析,为变电站土建设计提供优化策略并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作。 1 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分析 1.1设计前期选址阶段 变电站设计的核心在于电站负荷中心,这是对整个变电站运作起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对变电站设计选址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负荷中心的位置,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规划,来科学合理地确定负荷中心的位置。 同时,在设计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线路的问题。变电站的线路直接影响整个变电站的运作,因此在设计选址过程中,对线路的选择应与当地地址的选择相协调。在进行变电站选址过程中,要与线路相关技术人员紧密沟通,确保输电线路方案合理科学。因为变电站线路修建过程所花费金额大于对变电站的建设费用,科学合理的选择线路可以避免后期重改线路等造成的更大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变电站建设的经济性,合理性。 1.2可行性研究阶段 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调查研究其可行性,可以根据以往变电站选址的经验。如果变电站选址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后期运作,严重的会要求重新修建变电站,造成巨大麻烦和损失。 在初步选定的变电站土建设计中,可以根据存在的细节问题,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改善。通过技术人员对整个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不影响变电站功能运作的前提下,要求变电站尽量占用较少土地面积。这就要求在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建筑原理,充分运用变电站结构空间,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不仅如此,可行性分析中还要求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不影响交通,水文等,确保将对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的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3初步设计阶段 在对变电站形成初步设计时,要考虑变电站的总体平面设计,竖向布置,道路标高设计以及管线布置等各要点。 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在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过程中,要求变电站的总体平面设计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规范,综合考虑消防安全以及交通运输。竖向布置设计是指对变电站土建建筑物的高度加以控制,对场地道路等进行标高。对道路标高设计是为了防止在雨天时无法将雨水排出的问题,确保变电站保持干燥。管线布置过程中,确保管线管道平行,同时需要修建一定的坡度,让管道管线可以自流。 1.4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对变电站土建初步设计可行性评估结束之后,对符合标准的建筑进行施工图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将原设计图依据对初步设计结果的审核建议进行修改,确保变电站土建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 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要求按相关规定流程从局部设计开始,然后扩展到整体设计。原则是不能超过初步设计审查中所确定的范围,同时要求对在初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优化修改。对施工图的审查合格之后,开始正式修建,所以施工图在整个变电站土建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变电站土建设计优化策略 2.1变电站站址方案的对比与选用 方案的选择是施工的前提,正确科学的方案能够帮助变电站有效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在进行方案对比后选择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针对方案中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已经决定的方案还要经过进一步审查,然后给出最终意见,最后整合出完整的方案。方案要合理,要能够满足当地的建设需求。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案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2.2变电站主要建构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对于变电站初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要进行优化,地基、暖通风、结构等都属于变电站土建设计方案中的内容。在对变电站各主要部分进行设计优化时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设计规程,在保障变电站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使用。同时,在对变电站暖通风以及水工部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安全设施及消防设施等的需求,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将危险性降到最低。如果在对部分建筑中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定要注意防震抗震性能,保障变电站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 2.3变电站站区排水及消防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 变电站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防水方面要多加重视。由于变电站日常运作需要生活用水消防用水,要注意修建防水墙以及相关防水技术。在对变电站土建设计过程的排水体系上可以采用分流排水,利用两个系统设置将变电站的水分开进行使用。既能做到保障日常用水和消防用水,又能确保及时排水,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2.4屋外构支架的设计与优化 在对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外观结构支架选择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首要。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选择联合类支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对变电站土建施工中的成本费用。不论选择哪种结构材质,都要确保变电站的稳定性,

浅谈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关键技术

浅谈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8-09-12T10:10:56.3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陈晓亮[导读] 我国在1976年在广州建成了国内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广州白云宾馆。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不同城市中拥有着众多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往往建在一个城市繁华地段以及居民集中区,所以在消防以及供电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和普通的建筑需要相比拥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高要求必然带来高投资、高设计标准,提高电气投计的标准,让超高层建筑物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为基本点,进行浅谈的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电气设计;设计要点; 1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重要性我国在1976年在广州建成了国内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高度为120m,共33层,是当时国内第一高楼。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和相关技术、材料的不断优化,我国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且其功能较为综合,包括酒店、金融等多种业态。电气设备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设计难度较大,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多和高度的不断增长,建筑设计中的电气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因而,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提升建筑安全性、可靠性,必须要加强对电气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以保障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2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解析2.1供电电源与电力负荷计算供电电源和供电电压的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主要依据。按国家现行规范,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水泵、消防电梯、自喷接力泵、排烟风机、消控控制中心、应急照明)、电梯、生活水泵用电、电话机房、安保设备和航空障碍照明等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要求供电,其它用电负荷分别为二级或三级负荷。电力负荷预算时应分别计算动力电和照明电。电力负荷预算正确与否,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保证电气设备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对整体工程的经济分析和相关设计,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用电量和当地城市的电网情况而确定:如:上海和天津,上海中心、天津117采用2路110kV,其他建筑均采用35KV供电,苏州采用20KV,其他城市10KV为主。目前没有大量已经运行的类似项目的实际测量数据供参考,设计师往往为了保险起见选择的系数偏大,造成设备的不充分利用和能源的大量浪费,目前大部分项目:变压器容量偏大,空调季节时的变压器负荷率不到50%,非空调季节时的变压器负荷率更低,不到30%。因此任何正确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一直是我们电气设计面临的难题。用电指标推荐如下: 1、单位面积的变压器装置指标:60~90(va/m2) 2、变压器的负载率控制在:70~85%(空调季节)2.2应急电源与备用电源设计大部分项目采用高压柴油发电机组,并机运行,部分项目采用低压+高压组合,消防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合用柴油发电机组,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绝大部分超高层建筑的功能中含五星级酒店,酒店需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也采用柴油发电机,具统计,含酒店功能的超高层建筑中,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共用柴油发电机组,占87%,分别设置应急电源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源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占13%。如果共用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要满足消防要求,又要满足备用要求,但容量不叠加。采用发电机组的容量一般为正常电源容量的15%~25% 2.3配电站及避难层设计技术超高层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高度高。这也使设计人员必须在电气设计中对供电半径进行充分考虑。一般情况下,低压出线柜到末端配电箱线路最适宜的供电半径应在120m之内,低压供电线路的总长度应根据超高层建筑总电压将5%以内的要求进行确定。同时,应在变配电站的设计中采用分区设置的形式,根据不同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在各个功能区中分别设置变配电站。例如超高区负荷中心、地下区负荷中心、低中区负荷中心、中高区负荷中心等。另外,高压的配电室通常都会设置在超高层建筑的底层,也可以设置独立变电站。为节省资源,可以设置紧凑型组合式变电站,并尽可能的缩短变压器与10kV高压开关柜以及0.4kV低压开关柜之间的距离。分配电站的设置应按照超高层建筑负荷情况分析,一般设置在避难层、冷冻机房周边以及顶层。在避难层设计上,超高层建筑第一个避难层楼面应与救援场地地面高度不超出50m,且每一个避难层与前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都不应超出50m。同时,所有避难层的交直流电源都应单独供给,且在末端互投,电缆竖井则需要采取错位设置的方法进行设计。 2.4应急照明系统设计技术在避难层,疏散照明的地面平均水平照度值应在3lx以上。而在避难走道的地面平均水平照度值应在5lx以上,垂直疏散区域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设计。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超高层应急照明设计,其避难区、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标准应在10lx以上,其他区域也应在5lx以上。对于一些100m以上高度的民用建筑,疏散照明备用电源可保持连续供电的时间至少为1.5h。其中,应重点注意大型商业的应急照明系统设计中,备用照明应按一级负荷供电,营业厅也是按照同样标准设置。若是设有停机坪,的需要在其四周都设置应急照明。 2.5合理选择配电线路普通设备的电缆采用阻燃A级低烟无卤电缆,大容量配电线路采用母线槽,消防设备的电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和耐火电缆。塔楼应急照明配电主干线以采用耐火分支电缆为主或采用矿物绝缘电线,高压电缆均采用耐火电线3结语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35kV,110kV无人值班 变电所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主编部门: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2000]164号 前言 本规程编制以国家标准GB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为基础。 规程条文增删、改变的重点是在变电所设计中“无人值班”和“有人值班”的差异部分,当无差异时一般仍应用原条文。 引用标准基本采用国家标准,个别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性较强的引用电力行业标准。引用标准中的内容本规程一般不再复述。 规程内容深度参照国家标准GB50059。 目次 前言 1 范围 4 总则 5 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 6 电气部分 7 土建部分 1 范围

适用范围为变压器单台容量为500OkVA及以上的新建无人值班变电所,与国家标准GB50059一致。 220kV终端变电所的接线、设备、控制方式选择的原则等与本规程有关部分相似的可参照使用,但所址选择及220kV配电装置等部分仍应执行相应的设计标准。 变电所的设汁只涉及变电所内的装置,变电所外的远方控制端设备和系统不在变电所的设计范围,也不属本标准规定之内。 4 总则 4.O.1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设计必须有确定的调度和远方监控关系,涉及到电气一次网络、调度自动化、通信及厂所自动化等发展规划,需与电网调度、远方控制端、通信网络、信息 传输等协调。因此有些设计条件应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 4.0.2 选择较好的交通条件、消防条件、所址区域社会和地理环境将缩减维修操作人员往返变电所的时间,有利于防火及安全防范措施。 4.O.4 节约用地是基本国策,土地是非再生资源。在城区多层建筑比单层建筑费用相当或增加不多时,宜采用节省用地的方案。 半户内式变电所大部分电气设备设在户内,仅主变压器或有部分高压电器设在户外,该变电所占地较少又有利于主变压器的散热和消防。与城市规划协调时也可在城市综合建筑物内建设变电所。 地下或半地下变电所费用增加较多,一般不采用,只在市区中心繁华地带无从选择所址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时采用。 4.O.6 新建变电所应按一次实现无人值班设计,不得采取设计有人值班的过渡措施。调查中发现有些变电所系按同时具备无人值班的设备条件和近期有人值班的建筑条件设计,设置了供值班人员使用的所内微机监控设备和建筑,监控室装修讲究,生活设施齐全,浪费了设备和建设资金。

应急照明规范

8. 6. 2 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的设置要求及照度标准应符合国家防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 应急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与其同时使用时,应有单独的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面板宜与一般照明开关面板相区别或选用带指示灯型。 2 应急照明不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不同时使用时,当正常照明因故停电,应急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 3 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0.5lx,人防工程为lx。 4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 备用照明的照度值除另有规定外,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 6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继续工作的其他房间的备用照明,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7 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应装设出口标志灯。 8 疏散照明宜设在墙面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拐角处,距地面1.Om以下的墙上,直通型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10.Om,袋型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干10.Om,走道转角区疏敦标志灯间距不应大于1.Om。 9 人防工程中,疏散走道指示标志灯的间距应不大于10m,距地高度为1.00—1.20m。 10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蓄电池按90min配置,灯具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5.3 应急照明 5.3.1 疏散照明应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 5.3.1.1 安全出口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建筑各厅、室出口、出入口等应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 (2)地面水平照度不宜低于0.5Lx。 (3)安全出口标志灯宜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里侧上方,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m;5.3.1.2 疏散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疏散通道及其交叉口、拐弯处、安全出口和楼梯间等处应设置疏散标志灯; (2)疏散标志灯应设置在安全出口的顶部,楼梯间、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处应设置在距地面高度为1.0~1.2m的墙面上,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顶部,疏散通道上的标志灯间距不宜大于10m。 (3)地面水平照度不应小于0.5Lx。 5.3.2 备用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营业厅,餐厅、急诊室、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柴油电站、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电话总机房、计算机室、楼梯间等应设置备用照明; (2)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柴油电站、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等工作部位的备用照明应保持正常照明的照度,其它场所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1/10,但最低不应小于5Lx。

基于三维协同平台的变电站照明设计

基于三维协同平台的变电站照明设计 摘要:随着三维协同设计软件的成熟,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设 计中所需的工作量,较直观地反映照明设计的效果。本文对如何应用Bentley软 件平台进行变电站户内照明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三维协同设计;照明设计;Bentley软件 Abstract: 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the use of computer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work required in the design and more intuitively reflect the effect of lighting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Bentley software platform for substation indoor lighting design.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lighting design,Bentley software 0 引言 目前,变电站的照明设计和其它设计一样,主要以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软件为工具,基于二维平面设计。二维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 的空间想象力和制图技能完成空间设计[1],离绿色、精细、智能、高效的设计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很难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 三维协同化设计平台的发展给变电站照明设计带来巨大的便利。这便利性至 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三维设计具有更好的可视性,不在完全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空间想像能力,甚至连最后设计方案的照明效果,都可以通过渲染直接展示,使得设计更加直观; (2)对于原来照明设计中大量需要计算或手动统计的数据,在当前三维化协同平台下,可以由软件程序来完成。布线方面回路属性、导线长度、穿管数量等,照明效果方面照度计算、功率密度计算等,还有出图时候的配电箱接线图和设备 材料表,都可以有程序自动计算完成。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3)所有专业在一个平台下高效协同设计,解决现场施工的碰撞问题[2]。 (4)三维化协同设计平台下的照明设计,无论从照明效果方面、还是材料统计方面,都会更加精细。 1 基于Bentley照明设计工具集的照明布置 1.1 照明设计工具集的简介 本文介绍的照明设计工具集是基于Substation软件开发设计的,可以方便地 完成变电站照明的三维设计,并具有功率密度计算,自动布线,计算穿管等功能。图1.1-1为该工具集面板。下面将结合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的室内照明设计,介绍该照明工具集的用法。 图1.1-1 照明设计工具集面板 1.2 500 kV保护小室照明设备初步布置 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采用装配室建筑结构,长15m,宽6m,高4.2m, 室内高3.6m。室内照明的三维设计需要在土建专业事先绘制的室内结构图上进行。Substation软件提供的参考功能,可以轻松的实现将其它工程设计的三维图纸的 导入的效果,非常便于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效果图如图1.2-1所示。 图1.2-1 某500kV变电站保护小室效果图 将土建模型参考进来后,就可以布置照明设备了。照明设计工具的照明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