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注射局部灶红肿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世界结直肠癌患者高达140万人,位居乳腺癌和肺癌之后,在肿瘤疾病中排位第三[1-7]。目前有研究报道贝伐珠单抗或者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8]。但对两者合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何,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 ~53岁,平均年龄(41.8±5.5)岁;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5.8±

2.8)年。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0.6±

5.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4±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9] 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试验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贝伐珠单抗(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5 mg/kg,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每2周给药1次,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90 min,若第一次输注耐受性良好,则第二次输注时间可缩短到60 min;若患者对60 min 的输注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那么随后进行的所有输注都可以30 min完成,贝

(完整版)阿帕替尼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商品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 英文名称: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拼音全码:JiaHuangSuanAPaTiNiPian(AiTan)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甲磺酸阿帕替尼。 【成份】 化学名:N-[4-(1-氰基环戊基)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 【性状】本品为片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型号】0.25g*10s 【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推荐剂量:850mg,每日1次。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资料为确定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及其近似发生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由于临床试验的条件变化大,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个药物的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中的实际发生率。有关甲磺酸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一项3期、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267)。受试者均为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试验中排除了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及以上患者、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尿蛋白阳性患者、胆红素≥1.25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伤口未愈合的患者。176例患者服用本品850mg qd治疗。72%的受试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 AE3.0判断)发生率分别为92.05%和71.43%,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7%和24.18%。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非血液学毒性(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声音嘶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6.59%,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另外一项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n=141)提供了支持数据。该研究中接受850mg qd治疗的受试者共47例。研究人群基线特征与3期相似。850mg qd 组有35例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850mg qd组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6T14:21:55.8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黎启菊[导读] 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临床探究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使用磺酸阿帕替尼片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观察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结论: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在治疗时可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良反应;化疗;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非小细胞肺癌【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09-02 Clinical effect of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Li Qiju.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xichang, 6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siblity and advantages of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 8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treated from June 2014 to Jul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on the basis,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The control rate of cancer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48.8%)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group (67.4%); the control rate of cancer for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control the metastasis of cancer, the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can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 r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Adverse reaction; Chemotherapy;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Clinical effect; NSCLC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肺癌类型,其早期症状亦如其他恶性肿瘤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检查出时多处于中晚期[1]。临床对疾病多采用化疗、放疗,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易出现不良反应,有学者提出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次我院临床探究磺酸阿帕替尼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发现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经检查符合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2],对所用药物无相关禁忌症、明显过敏反应,可积极配合治疗有良好依从性,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24例,19例为女性,患病时间2~11年,平均时间(7.1±2.6)年,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4±4.6)岁;治疗组男25例,18例为女性,患病时间3~12年,平均时间(7.3±2.6)年,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6±4.1)岁,两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别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同时维持病患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使用紫杉醇和顺铂治疗,其中紫杉醇剂量为135~145mg/m2,顺铂剂量为25mg/m2,化疗期间给予补液、止吐能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1次用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5 产品规格:0.425g),每日用药剂量为850mg,此药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连续用药4周。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临床癌症控制有效率(RR),以及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以及改良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以及进展(PD),临床有效率=CR+PR。完全缓解:经检查患者肿瘤减少50%以上,用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经检查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部分缓解:患者肿瘤减少30%以上,且病症有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检查趋于平稳;稳定:患者肿瘤增加在15%以下或减少30%以下;进展:患者疾病症状未改善,病情加重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 治疗两组癌症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比率为20.9%,其在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的比率为27.9%、其在治疗后获得肺癌癌灶病变稳定的比率为32.6%、其在治疗后肺癌癌灶发生恶化进展的比率为18.6%。治疗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比率为27.9%,其在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的比率为39.5%、其在治疗后获得肺癌癌灶病变稳定的比率为25.6%、其在治疗后肺癌癌灶发生恶化进展的比率为7.0%。由此可知,对照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后合计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后合计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见表1。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4:04:47.8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作者:和光宇张玉玲程洪英 [导读] 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山东省 274300 摘要:目的: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分析组30例)与单用多西他赛(对照组30例)应用,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多西他塞;晚期肺癌;疗效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组全球范围的恶性肿瘤疾病,存在较高发生率与死亡率,特别在近年来临床中反应,受多因素影响,肺癌发生率表现出逐年高发态势。晚期肺癌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化疗方案仍是当前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线方案,但由于患者存在耐药等因素导致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存在药力降低,总体疗效并不可观,因此临床指出,为预防肺癌病情的进展,需启动三线化疗方案,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一种的治疗方案,但就其具体效果尚缺乏临床报道证实。本文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肺癌TNM分期标准(第八版)[2]对晚期肺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资料均完整;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禁忌症者、伴有其他肿瘤疾病者;本组患者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58.15±3.45)岁,其中分型为鳞癌者13例,腺癌者47例;分期为ⅢB期17例,Ⅳ期43例;依据患者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用多西他赛(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393092),通过静脉滴注,单药剂量75~100mg/m2,滴注1h,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随后停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分析组则采取阿帕替尼(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500mg/次,采取餐后30min口服治疗,+多西他赛(与对照组用法一致,剂量调整为 60~75mg/m2)。 1.3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酶标仪选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E与配套试剂,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 ?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多西他赛(Docetaxel)是一种M期周期特异性药物,其作用与机制与紫杉醇相似,可通过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微管并抑制其聚解的作用,从而促使小管数量减少,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破坏微管网状结构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应用于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癌等治疗中,据有关研究指出,本品在人体细胞内浓度超过紫杉醇3倍不止,并且在细胞滞留时间较长,这也是现阶段体外实验中,多西他赛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原因。阿帕替尼(又名艾坦),本品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于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同时也是晚期肿瘤化疗失败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单药。本品也是现临床为数不多的靶向药物口服制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依从性,不仅利于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同时本品中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VEGFR-2的ATP结合位点,以此阻断下游信号转导,实现对肿瘤组织心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组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利于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此指标也进一步证实了联用方案的临床疗效[4]。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口服治疗,以期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无间质性肺炎发生,其中1例因Ⅲ度皮疹停药。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标签:阿帕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疗效 近年来,随着抗血管生五垂芍物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2],其可高度选择性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3-4]。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8市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标准主要为:1)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2)既往接受过化疗、靶向等三线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病情进展;3)至少存在一处可测量病灶。排除标准:1)ECOG评分≤2分,初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既往神经或精神病史;3)存在严重呼吸、心血管和肝肾疾病。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6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截止2017年6月,客观缓解率为19.56%,疾病控制率为54.34%,中位无进展牛存时间为3.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皮疹、蛋白尿、疲乏、恶心、呕吐、血液学毒性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2.1 临床疗效分析 三组口服不同药物剂量组中,随着口服药物剂量的增加未见有更长的PFS (F=0.641,P=0.532)(表一)。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中产牛继发高血压患者共23例(50.00%),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共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注射局部灶红肿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世界结直肠癌患者高达140万人,位居乳腺癌和肺癌之后,在肿瘤疾病中排位第三[1-7]。目前有研究报道贝伐珠单抗或者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8]。但对两者合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何,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 ~53岁,平均年龄(41.8±5.5)岁;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5.8± 2.8)年。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0.6± 5.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4±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9] 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治疗,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试验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850 mg/次,1次/d;贝伐珠单抗(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5 mg/kg,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每2周给药1次,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90 min,若第一次输注耐受性良好,则第二次输注时间可缩短到60 min;若患者对60 min 的输注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那么随后进行的所有输注都可以30 min完成,贝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但未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目前尚无阿帕替尼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 及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方面大型的研究结果报道。本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帕替尼在治疗肿瘤甚至某些非肿瘤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小分子抗肿瘤新药,研究已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 1.适应证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推荐剂量用法阿帕替尼850 mg qd,口服,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 2.注意事项: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者,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 mg qd开始服药,服用 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 3.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VEGFR-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

在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及增强VEGF的弥散中起重要作用。因此,VEGFR-2被认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VEGFR-2当被VEGF激活后,其羧基末尾及激酶插入区域发生自动磷酸化,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随后的细胞增殖、迁移、弥漫及内皮细胞存活效应。阿帕替尼通过与VEGFR-2结合,来竞争性抑制VEGF 与VEGFR-2结合及后来的VEGFR-2自动磷酸化,从而发挥强有力的抗肿瘤作用. 推荐阿帕替尼Ⅲ期临床研究的剂量为850 mg qd 4.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非血液系统(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食欲减退和腹泻)。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及对症处理实现控制和逆转. 4.1一般不良反应 4.1.1乏力乏力常常与肿瘤的疾病本身以及肿瘤的治疗相关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2例报告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7-07-17T14:26:10.3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作者:隋黎丽1 丁伟娜2 刘晶1 朗福凯1 [导读] 肺癌的发病率仍稳居目前全球癌症的首位,在中国发病率也是最高的恶性肿瘤。 1山东省潍坊阳光融和医院 261061;2山东省潍坊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肺癌的发病率仍稳居目前全球癌症的首位,在中国发病率也是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其中80%一85%以上,发现时多为晚期,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一般40岁以后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到75岁左右达到高峰,然后有所下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不尽人意,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如果不给予抗肿瘤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仅4-5个月【1】。随着对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人们对肺癌的发生、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针对特定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药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类药物往往低毒、高效,为治疗肺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肺癌靶向治疗涉及肿瘤细胞生长的多个重要环节,针对的靶点超过5个,但目前较为成熟并且进入临床应用药物,主要针对2个作用点,一个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另一个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来启动下游通路导致血管内皮增殖,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从而促进肿瘤生长。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2】。 阿帕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抗血管生成药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于2014 年11 月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其作用靶点主要为VEGFR-2。阿帕替尼能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3】。 近年来在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阿帕替尼的临床实践日益增多,不少患者从中获益,但相关报道极少。现将本院在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阿帕替尼的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病案摘要 病例1:患者郎某,男性,68岁,于2015年7月因活动后胸闷憋气就诊潍坊市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示:右肺高代谢占位,考虑中心型肺癌征象;左锁骨上、纵膈内及右肺门高代谢淋巴结,考虑淋巴转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右主上叶)符合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示:TTF1(+)、CK7(-)、CD56(+)、Syn(-)、P63(-)、Ki67指数(40%)。诊断为右肺癌Ⅳ期;于2015.07.16始行EP方案化疗8个周期共用依托泊苷4.0g、顺铂1200mg,并于2015年11月2日序贯胸部放射治疗:6MV-X5400cGy/27f/36d,治疗过程中每2周期复查评价:稳定。于2016年04月22日复查行胸部+上腹部增强CT示:左肺癌,纵膈肿大淋巴结治疗后复查,疾病进展,双肺小结节影,转移不除外,双侧肾上腺转移。于2016年04月27日因胸闷憋气加重来我院住院治疗,查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病理号:C16-000020):胸水低分化癌(倾向于腺癌),免疫组化:CK(广谱)(++)。肿瘤标记物:血清NSE 88.83ng/ml、胸水NSE 大于370ng/ml;血清CA125 237.40u/ml、胸水CA125 1016.60 u/ml;患者一般情况差,体力状况评分为3 分,未继续化疗;5月17日开始服用阿帕替尼250mg每天早晨8点(餐后30分钟)口服,服用5天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第11天调整计量为阿帕替尼375mg,第21天调整计量为阿帕替尼500mg,服用4周后病情评估:PS评分2分;经1 月治疗后,复查CT 提示疗效为稳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肿块缩小(见图1)血清CA125 32.00 u/ml,NSE 77.44 ng/ml。3月治疗后复查CT提示疗效PD。该病例服用阿帕替尼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3.2个月。 A:CT 显示的右肺肿块 B:经2月阿帕替尼治疗后较前有所缩小 病例2:患者季某某,男性,59岁,201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无咳痰咳血,抗炎治疗无效,于2015年3月在潍坊市附属医院经胸部CT、支气管纤维镜病理活检及经行PET-CT 检查,诊断为左上肺腺癌T3N2M1,IV 期,EGFR 基因检测为野生型。2015 年3 月~2015 年12月行“长春瑞滨+顺铂”化疗6 周期,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改行“多西他赛”二线化疗,疗效评价PD。2016 年4 月自觉胸痛,伴轻度气促。2016年4 月27日就诊于我院,胸部CT:①左肺上叶前段肿块影,考虑肺癌;②左侧胸腔积液。于5 月~6 月行“吉西他滨+奈达铂”三线化疗2 周期。2015 年7 月复查胸部CT 示:左肺上叶前段肿块明显增大,左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疗效评价PD。于7 月25 日开始口服阿帕替尼500 mg每日一次,于早上8点餐后30分钟服用。服用4周治疗后复查CT提示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 月后复查CT 提示疗效SD(见图2)。现仍在随访中,该病例目前PFS 为6 个月。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31T15:20:41.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马斯婉李旺兼 [导读] 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马斯婉李旺兼(番禺中心医院西药房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给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2.50%VS42.50%),P<0.05。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当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时,病情程度已发展至晚期[1]。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痛苦,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采用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甲磺酸阿帕替尼为新型的VEGFR-2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可有效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36±3.50)岁;腺癌为18例,鳞癌为2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5.30±3.17)岁;腺癌为19例,鳞癌为21例。均选取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者。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紫杉醇(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547)单药化疗,175mg/m2/次,静脉输注3小时,且每3w重复一次治疗。 观察组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治疗,850mg/次,1次/d。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同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无过敏反应等进行观察与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总缓解情况:肿瘤减少>50%,且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恢复显著为完全缓解;肿瘤减少30%~50%,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部分缓解;肿瘤减少<30%或增加≤15%为稳定;无任何临床变化或加重为进展。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并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总缓解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x2检验;肿瘤标志物水平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修订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商品名称:艾坦 英文名称:ApatinibMesylateTablets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Apatini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甲磺酸阿帕替尼 化学名称:N-[4-(1-氰基环戊基) 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24H 23N 5O ·CH 4SO 3 分子量:493.58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 按阿帕替尼(C 24H 23N 5O )计:(1)0.425g ;(2)0.375g ;(3)0.25g 。 CN N N H O N NH .CH 3 SO 3 H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剂量:850 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治疗时间: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目前尚无本品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相关数据,建议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剂量调整: 在本品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阿帕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停药和调整剂量等方式处理。临床研究中剂量调整多发生在第2、3个周期(28天为一周期)。 当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时,建议暂停用药(不超过2周)直至症状缓解或消失,随后继续按原剂量服用;若2周后不良反应仍未缓解,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①第一次调整剂量:750 mg,每日一次;②第二次调整剂量:500 mg,每日一次(关于剂量调整方法请参考下面表1及后续的【注意事项】)。如需要第三次调整剂量,则永久停药。 表1.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剂量调整原则 对于出现胃肠道穿孔、需要临床处理的伤口裂开、瘘、重度出血、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永久性地停用本品。尚需进一步确诊的中到重度蛋白尿或临床尚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暂时停止使用本品。择期手术之前,应暂缓本品使用(见【注意事项】)。

阿帕替尼治疗30例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30例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16T15:57:32.420Z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作者:王大鹏刘晶徐忠玲郑广张程肖铟[导读] 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剂量500mg/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6.7%)和疾病控制率(70.0%)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3%)和疾病控制率(43.3%)(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8.6±9.2)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1)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OS延长(2.4月)和PFS延长时间(3.2月)显著长于对照组OS延长(1.2月)和PFS延长时间(1.5月)(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见血液学毒性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腹泻、皮疹等,对症治疗或暂停给药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阿帕替尼;安全性;临床疗效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With Apa Imatinib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of Apa imatinib treatment of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apy group patients were taken Apa imatinib trentment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aken supportive trentment , Apa imatinib dose of 500mg / times, 1 time / day,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apy group response rate (16.7%)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70.0%)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onse rate (3.3%)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43.3%) (P <0.05),Life quality of therapy group patients were improved,therapy group quality life (48.6 ± 9.2) was significant than control group (34.4 ± 8.1) difference is very evident(P<0.05), OS of treatment group extended(2.4 months) and PFS extended (3.2 month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S extended (1.2 months) and PFS extended (1.5 months) (P <0.05).The common side-effect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were hypertension, proteinuria, hand-foot syndrome, diarrhea,rash and so on,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or a pause of administration adverse reactions anesis, Conclusion Apa imatinib treatment of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is safe and effective, with value of using. 【Keywords】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Lung; Apa imatinib; safety; clinical efficacy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晚期肺癌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4个月,1年生存率一般不超过10%。以往晚期肺癌患者采取化疗,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客观有效率在30%,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当前已经开始与新兴靶向药物治疗相结合,患者耐受性更好。阿帕替尼是我国研究的一种小分子血管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有研究发现在治疗胃癌中效果明显。为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以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岁,病理学诊断为IIIb期、IV期,病灶可测量,既往均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或耐药。ECOG评分为0~2分,预期生存期在3月以上,血常规检查正常,生化指标检测TBIL小于1.5ULN,血清Cr小于1.25ULN,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鳞癌、小细胞肺癌、活动性脑转移,影像学检查为坏死性肿瘤,肿瘤病灶距离大血管不足5mm,高血压无法控制,严重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咳血、消化道出血、2月内出现脑血管意外、4周内存在重大外科手术、无法吞咽、活动性乙肝、已经证实ALK基因异常、妊娠期等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2±11.5)岁,3例IIIb期,27例IV期,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4.8±12.6)岁,5例IIIb期,25例IV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取阿帕替尼治疗。给予阿帕替尼剂量500mg/次,1次/日,直至肿瘤进展或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支持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停止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采用WHO制定QOL评分标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佳。记录无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记录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评价近期疗效,根据实体中秋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ORR)=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疾病稳定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生存期、治疗情况、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检验,生存质量采用t或者F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安罗替尼治疗阿帕替尼用药进展后的晚期肺腺癌1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15期 IMHGN,August 2019,Vol. 25 No.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无吸烟史,于2014年2月出现咳嗽、痰中带血,2014年3月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行CT示右肺占位及右肾上腺占位,考虑右肺癌并右肾上腺转移,行支气管镜检,病理提示(右肺)腺癌,2014年3月18日全身麻醉下行右肺下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中分化浸润性腺癌,肿物切面积5.0 cm×4.3 cm,支气管断端未查见癌,肺门淋巴结5枚、肺下韧带淋巴结1枚、上纵膈淋巴结13枚、前纵膈淋巴结4枚均未查见转移;隆突下淋巴结12枚,2枚查见转移(2/12);肺门淋巴结7枚,2枚查见转移(2/7);右肾上腺查见转移,术后病理分期:pT2bN2M1 Ⅳ期,基因检测示Exon-19、Exon-21、Exon-20均为野生型,2014年4月9日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6周期,其后定期复查,2015年8月15日胸部CT示双肺转移,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6周期,疗效SD,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3周期,自行中断治疗。2016年10月17日复查CT示双肺转移灶较前增大、增多,病情进展,给予口服阿帕替尼,1月后复查CT示双肺结节较前缩小,治疗有效,故继续原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根据情况调整阿帕替尼用药在250~500 mg/d,期间复查CT示病情稳定。患者2017年6月出现蛋白尿及手足关节肿胀,给予口服黄葵胶囊等药物对症处理,24 h尿蛋白定量波动在500~100 mg/24 h,2017年10月蛋白尿症状加重,尿蛋白定量>3 000 mg/24 h,患者自行停服阿帕替尼,2月后复查CT示病灶较前增大,2018年1月2日给予多西他赛3周方案+阿帕替尼250 mg(口服5 d,停2 d),2周期后复查稳定,4周期后复查CT病灶增大,病情进展,再次行基因检测示EGFR19外显子突变,突变频率2.49%,因突变 安罗替尼治疗阿帕替尼用药进展后的 晚期肺腺癌1例 陈国华1 杨鑫1 李宁2 孟琦1 1德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253000;2德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253000 通信作者:陈国华,Email:26458719@https://www.360docs.net/doc/ed9767821.html, 【摘要】 目前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抗肿瘤治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针对肿瘤细胞 自身的治疗和对肿瘤微环境进行调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需要持续血管生成的支持,抑制血管生成为 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新途径。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血管 生成药物,但两者作用靶点有所不同,因此,临床疗效也有所差别。本文报道安罗替尼治疗阿帕替尼用 药失败后的晚期肺腺癌1例。 【关键词】 安罗替尼;阿帕替尼;晚期肺腺癌;抗血管生成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15.055 Anlotinib for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after failure treatment by apatinib: a case report Chen Guohua1, Yang Xin1, Li Ning2,Meng Qi1 1Department of Oncology, Dezhou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25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Dezhou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253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Guohua, Email: 26458719@https://www.360docs.net/doc/ed9767821.html,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nti-tumor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ainly focuses on two aspects: the treatment targeting to the tumor cell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umour angiogenesi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the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patinib and anlotinib are two new generations of small-molecule anti-angiogenic drug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in China. Although both belong to anti-angiogenesis drugs, their targets are different, so are their clinical effects.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of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eated with anlotinib after the failure treatment by apatinib. 【Key words】 Anlotinib; Apatinib;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Anti-angiogenic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15.055 ·病例报告· 2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