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教师总结一战爆发的原因。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学生梳理后回答,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图示。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合作探究】2.说一说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学生看书后回答。

交战双方死亡70多万人

教师展示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图片。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对塞尔维亚来说参战是正义的,但整个战争从整体来看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更能认识到一战的实质。

【合作探究】2.结合所学及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灾难沉重

历时4年多,波及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美国和俄国开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4)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并总结概括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5)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时,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它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6)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四、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

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

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教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 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 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自我预习提纲

部编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自我预习提纲 【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和过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内容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子目关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文导读提纲】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的胜利 2、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纪年方法: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4、举措: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经过: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举措: (1)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遵从)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机构:参议院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又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新生政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勿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二)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优质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图片、《末代皇帝》电影剧照、民众剪发辫的历史照片等)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材料展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2.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个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时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图片展示: 唐绍仪(左)与伍廷芳(右)南北会谈时合影 2.教师讲述: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4.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5.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的大致过程。 7.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等。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图片展示: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规定临时大总统享有立法、行政、司法权 C.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革命军》 3.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了 A.黎元洪B.袁世凯 C.宋教仁D.黄兴 4.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一律平等 C.国民言论自由,财产公有 D.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5.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以下哪些内容符合这个文件() ①总统世袭制②国民一律平等③司法独立 ④国民拥有言论、出版等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9年四川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李明的爷爷今年85岁高龄,李明的历史老师听说后,想考一下李明,便问道:“李明,你知道你爷爷出生于中华民国哪一年吗?”李明应回答 A.中华民国二十年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C.中华民国二十二年D.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9.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10.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重点记住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3.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 二、【新课导学】 (一)长征的原因 材料一: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没占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虽仗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看着身边同志一个个倒下,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 我们前途在哪里? ——《战地日记》1934年9月6日阴1.“这场仗这么难打”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分析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二)长征的过程 环节一:危机重重——错误指挥 材料二:我们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我们拼死冲杀,但有更多同志倒下了。我们不知路在何方? 要走向哪里? 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多亏了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会摆脱敌人吗? ——《战地日记》1934年10月26日多云2.为什么说当时“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在这一时刻,毛泽东提出怎样的建议? 环节二: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材料三:在遵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我们继续在川黔滇边地区运动。军队的领导告诉我们,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军事上的指挥权再次转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手中。……最近几天,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今天,我们终于首次渡过了赤水河。但是,敌人又很快包围上来,我们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吗?我们会不会再像以前只能被动挨打呢? ——《战地日记》1935年1月27日晴3.“党中央更换领导人”与哪次会议有关?为什么说这一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环节三:万水千山只等闲—过雪山草地 材料四: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10课中华民国的 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哪段历史? (2)近代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展示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