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l、在定量分析中,判断下列情况各属于何种类型的误差(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

(1)天平零点稍有移动。()

(2)砝码锈蚀()

(3)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4)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CO2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

(5)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

(6)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

(7)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

(8)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9)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

(10)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

(11)放液后,将移液管管尖在容器内壁来回蹭。()

2.以下哪些是系统误差的特点();哪些是偶然误差的特点()。

A.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

B.数值随机可变;

C.误差是可以测定的;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具有抵消性;

E.通过多次测定,均出现正误差或负误差。

3.准确度、精密度、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B.偶然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C.准确度高,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一定小;

D.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E.偶然误差影响测定的精密度,但不影响准确度。

4.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有()。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5.下列情况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降低精密度)

(1)标定HCl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Na2CO3中含少量NaHCO3()。

(2)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

(3)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

(4)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 )。

(5)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洗移液管。( ) (6)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 ) 6.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 .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值; B .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 C .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n

x x d

i ∑

-=

D .平均偏差是表示一组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好坏的。

7.下列有关标准偏差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 .标准偏差能较好地反映测定数据的精密度; B .标准偏差表示单次测量的相对偏差; C .测定次数趋向于无穷时,标准偏差n

x ∑

-=

2

)(μσ

D .上式中μ为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也就是真值;

E .对有限次测定的一组测量值,标准偏差1

)(2

--=

n x x s i 。

8.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 .变异系数就是相对标准偏差,其值为:

%

100?x

s ;

B .一系列测定(每次做几个平行测定)的平均值,其波动情况不遵从正态分布;

C .平均值的精密度比单次测定的精密度好;

D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n

s s x

=

;E .随测定次数的增加,精密度将不断提高。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即表示在一定的置信度时,以测定结果为中心的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靠性范围;

B .置信度表示平均值的可靠程度;

C .平均值x 与总体平均值μ的关系为:

n

ts x ±

=μ;

D .置信系数t 随测定次数n 增加而增加;

E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随置信度的增加而增加。

10.配制1000mL0.1mol·L -1的HCl 溶液,需量取8.3mL12mol·L -1浓HCl ,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滴定管量取;

B .用量筒量取;

C .用刻度移液管量取。

11.配制1L 0.14mol·L -1NaOH 溶液,需称取5.6gNaOH 。正确的操作是( ) A .一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 B .用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 C .用十分之一的台称称取

12.由计数器算得

2000

.0036.11124.1236.2??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修约为

( )

A.12;

B.12.0;

C.12.00;

D.12.004;

E.12.0045

14.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了如下五种报告。哪种是合理的?( )

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48)%;

E.(25.48±0.13483)%;

15.下列数据中包含三位有效数字的是( ) A.0.32 B.0.99 C.Ka=1.07×10-3 D.1×102 E.pKa=7.00

二、判断题

1.为了减小称量误差,对易潮解、易吸收CO 2或易氧化的物质最好用差减法称量。( )

2.稀释浓酸时,为了提高稀释液浓度的准确性,应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测量流出浓酸的体积。( )

3.一般实验室中砝码的质量必须绝对准确。( )

4.标准偏差愈小,说明平行测定的准确度越高;相对误差越小,说明平行测定的精密度越高。( )

5.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要用操作液淋洗2~3次。( ) 6.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反映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

7.置信度越大,对测定结果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用100%的置信度要比选用90%或95%的置信度要好得多。( )

8.可疑值的取舍,必须根据偶然误差分布规律来决定。( )

9.1000

2845.0)

10.1625.21(10.483120.0?-??=

X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是4位。( )

四、计算题

1.铁矿中铁含量,五次测定值为67.48%,67.37%,67.47%,67.43,67.40%。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并用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

解:

x

n x

i

∑=

5

15

.337=67.43

_

d

=∑|x i - _

x |/n =

5

18.0 =0.036

d r % =_

d /_

x ×100% = 0.05%

s=

1

)

(2

-∑-n i x x =

4

0086

.0=0.046

变异系数=

d

/_

x =67043046

.0×100%=0.068%

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36)%;(67.43±0.05)%;(67.43±0.046)%;

(67.45±0.068)%

2.若上题中铁矿石含铁量为67.45%,计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并用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

解:E=_

x i -x r =67.43-67.45=-0.02 Er%=E/x i =

45

.6702.0-×100%=-0.03%

分析结果可表示为:(67.43±0.02)%;(67.43±0.03)%;

3.坩锅放在天平左盘上时称得的重量等于5.4672g,而放在右盘上时的重量等于5.4664g,求坩锅的真实重量是多少?

解:W 真=(W 左+W 右)/2=(5.4672+5.4664)/2=5.4468

4.某学生从以下各称量样品中测得氯化物的百分含量如下: W样(g) 0.5327 0.5168 0.6425 0.4235 Cl% 21.64 21.62 21.66 21.58

正确含量为21.42%,试计算该学生所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_

x =21.62% E =0.20% Er%=0.93%

5.经过无数次分析(系统误差己消除),测得铜矿中铜的含量为50.60%(μ),其标准偏差σ为0.10%,试求测定值落入区间50.40%~50.80%的概率为多少? 解:

σ

μ

-=

x z ,当x=50.40%时,z=

2

10

.060

.5040.50-=-,当x=50.80%时,

z=

2

10

.060

.5080.50-=-,当z=±2时,查表知概率为95.5%

6.分析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平行测定了五次,其结果分别为:39.10%,39.12%,39.19%,39.17%,39.22%①求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②如果要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界限为士0.05,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多少次?

解:

①%

16.39=x

S=0.05 P=95% f=4时,t 0.54=2.78,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μ =x ±t a 。f 5

05

.078.216.39?±

=n

S =(39.16±0.06)%

②根据上式和题设得:n

t x afs ±

=-μ

=±0.05 S=0.05,

105

.005.0==

n

t af ,查表知当f=n-1=5时,t=2.57,此时6

57.2=1.049=1,即至少应测定6

7.用EDTA 法测定水泥中铁的百分含量,测定结果如下:6.12,6.82,6.32,6.22,6.32。试根据4d法、Q检验法判断6.82是否应当舍弃?

解:①4d 法:舍弃;②Q 检验法:舍弃;③格鲁布斯法:舍弃

8.某一真实值为49.46%的测定,两人分析结果分别为:甲:49.01%,49.21%,49.08%;乙:49.40%,49.44%,49.42%。使从精密度和准确度两方面比较,两人的结果哪个可靠?

解:%

10.49=甲

x

%

42.49=乙x 精密度比较733

.0=甲

d

%

15.0%100%=?=

甲甲

x d d

r

%

0133.0=乙x

%

027.0%10042

.490133.0%100%=?=?=

x d

d

r ,乙的d 、r d %均小,

从精密度看乙的测定可靠:

准确度比较:

%

73.0%10046

.4936.0%100%=?-=

?=

X

E E

r 甲甲

%

04.0%46.49%42.49-=-=-=T

X

x E 乙乙

%

08.0%10046

.4904.0%100%=?-=

?=

X

E E

r 乙乙

,乙的E ,Er%均比甲的小,从准确试看

地也是乙的测定结果可靠。

9.甲、乙二人同时分析某一试样的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3.5g ,分析结果报告为:甲: 0.041%,0.042;乙:0.04099,0.04201%。问谁的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解: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报告的有效数字位数与称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当,同时符合微量组分(<%=一般只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分析结果的规定。

10 . 电位滴定法测定铁精矿中的铁(以Fe%表示),六次测定结果为:60.72,60.81,60.70, 60.78, 60.56, 60.84。①求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动系数(注意检查有无可疑值)*②已知此铁精矿为标准试样,其铁含量为60.75,问这种测定方法是否准确可靠(5%置信度)?

解:①按顺序排列数据:用Q 检验法检验最小数60.56和最大数60.84是否可疑:

Q 计1=

5000

.056

.6084.6056.6070.601

2

=--=

-极差

x Q 计2=

1071

.056

.6084.6081.6084.601

=--=

--极差

n n x x 当n=6

P=90%时,查表得Q 0.90=0.56,可见Q 计1和Q 计2均<Q 0.90故无可疑值。

%

10.01

)(%,74.606

2

=--=

==

n x x S x x i i

变动系数=

%

16.0%10074

.6010.0%100=?=

?x

S

②已知标准值μ=60.75%,用t 检验检验与μ的符合程度:

24

.010

.0675.6074.60=-=-=s

n x t μ

计,查表得t 0.95=2.57 t 计<t 0.95说明x 与μ无显

著性差异,所用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习题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 评分: _______ 上课时间: 第____周星期____上午[ ]下午[ ]晚上[ ] 请将1-24小题的答案对应地填在下表中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采用“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将下列各数据取为2位有效数字(修约间隔为0.1),其 结果正确的是: A. 2.750→2.7 B. 2.650→2.6 C. 2.65001→2.6 D. 2.6499→2.7 2.自然数6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A. 1位 B. 2位 C. 3位 D. 无穷位 3.L=0.1010m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A. 2位 B. 3位 C. 4位 D. 5位 4.V=2.90×103m/s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A. 3位 B. 5位 C. 6位 D. 7位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0.06m=60mm B. 1.38m=1380mm C. 4cm=40mm D. 5.0mm=0.50cm 6.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123.98-40.456+ 7.8,其结果正确的是: A. 91.324 B. 91.3 C. 91.32 D. 91 7.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271.3÷0.1和3.6×4.1,其结果正确的是: A. 3×103和14.8 B. 3×103和15 C. 2712和14.76 D. 2712和15 8.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 4.0345 +38.1 9.0121-9.011 ,其结果正确的是: A. 3705.827 B. 370.8273 C. 3705.8 D. 4×103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要准确地解决“量”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减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另外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写出合乎要求的分析报告。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 x - μ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00%100?-=?μ μμδ x 若真实值未知,但δ 已知,也可表示为 %100?x δ 3.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相对真值:如标准参考物质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经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又称标准试样。 实际工作中,常把最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 果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替代值。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在试样间是恒定的,重复测定 时重复出现。

按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方法误差:滴定分析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 不符、副反应的发生、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的分解或挥发。 仪器或试剂误差:砝码、容量器皿刻度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物质。 操作误差:称样时未注意防止吸湿、洗涤沉淀过分或不充分、辨别颜色偏深(浅)、 读数偏高(低)。 按系统误差的数值变化规律分类:恒定误差、比例误差。 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 2.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 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可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以减免。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 表示。评价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加样回收率衡量。 2.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可用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是精密度的常见别名。 偏差:d = x i - x 平均偏差: n x x d n i i ∑=-=1 相对平均偏差: %100/)(%1001?-=?∑=x n x x x d n i i 标准偏差(标准差): 1 )(1 2 --= ∑=n x x S n i i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 1.1.1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试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1.2误差的基本概念 1.2.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 1.2.2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之差。 1.2.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 1.2.4引用误差: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比值为引用误差。 1.2.5误差来源:1)测量装置误差 2)环境误差 3)方法误差 4)人员误差 1.2.6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特点,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1.2.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1.2.8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2.9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1.3精度 1.3.1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成为精度。 1.3.2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2)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3)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1.4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1.4.1有效数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1.4.2测量结果应保留的位数原则是:其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应是可靠的。 1.4.3数字舍入规则:保留的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应按下面的舍入规则进行凑整: 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一 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 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1.4.4数据运算规则: 1)在近似数加减运算时,运算数据以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2)在近似数乘除运算、平方或开方运算时,运算数据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3)在对数运算、三角函数运算时,数据有效位数应查表得到。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2.1随机误差 2.1.1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1)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 2)环境方面的因素 3)人员方面的因素。 2.1.2随机误差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抵偿性。 2.1.3正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均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由于多数随机误差都服从正态分布,因而正态分布在误差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误差与数据处理知识

误差与数据处理知识 一、误差 1、量:描述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由定义可知,量是由一个纯数据和一个计量单位组成。量可指一般概念的量或特定量。其符号用斜体表示, 一般概念的量如:长度l、质量m。 特定量如:长度为2m、质量为0.5g。 2、真值: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如按照计量单位定义复现出来的量值为真值。 量的真值只能通过完善的测量才能获得,所以真值是无法测量到的,随着测量准确度的逐步提高,只能越来越接近真值。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使用真值,为此,人们常常将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作为下一级测量的约定真值;将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作为检测结果的约定真值。 3、被测量:拟测量的量。 为保证特定条件下的被测量值是单一的,应根据所需要的准确度及特定条件予以完整定义,如:1m长的铁棒需要测至微米级准确度,就必须说明所给定的温度和压力等,但要测到毫米级准确度就不需给定温度、压力和其他影响的值。 4、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原定义: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如:a)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测微计的温度(不包括物体本身的温度,因为物体的温度可以进入被测量的定义中); b)测量交流电压时的频率;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对自然界所发生的量变现象的研究,常常需要借助于各式各样的试验与测量来完成。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试验中测得的值和它的客观真值并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的表现即为误差。

误差公理:测量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之中。由于我们的工作就是测量,所以就应该了解有关误差的知识。 5、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根据定义误差表示两个量的差值,所以误差为带有正号或负号的量值,与测量结果一样的计量单位。表示测量结果对真值的偏离量,以真值为参照点。是一个确定的量值,所以误差值不能带有±号。常用“Δ”或“δ”表示。 误差计算公式: 测量误差Δ=测量结果—参考量值 测量结果可以是:给出值、测得值、实验值、仪器示值、标称值、预置值、计算近似值等。 参考量值可以是:①理论真值,如平面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②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的计量单位的定义值: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kg;……; ③标准器复现的量值,标准器的误差是被测仪器误差的(1/3~1/10),达到可忽略的程度,认为标准值为约定真值; ④做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时,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认为是约定真值。 注:测量误差也称“绝对误差”,或直接称为“误差”注意不要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 例1:测得某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00′03″,则该内角和的误差为+3″。 例2:用0.05级活塞压力计检定0.4级压力表,压力计调整的压力值为10MPa,压力表的示值为9.8 MPa。则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为9.8 MPa-10MPa=-0.2 MPa 对于制造实物量具的企业来说,使用偏差更为方便。要加工的实物量具的值为标称值,而对于加工的实际值来说,偏离了要求的标称值,这个差值称为加工偏差。 偏差=(-误差)=(标准值-标称值)=实际值-标称值指:加工后的实际量值(标准值)偏离要求的标称值的大小。 以标称值为参照点,相对于标称值来说偏离了多少。 如果用皮尺测量100m的准确距离,测量值为101m,误差为1m;用钢尺测量准确距离为1000m的长度,测量值为1001m误差也是1m。从误差值来说,它们都一样,但不能说两者的准确度一样,若将误差用相对值表示为,皮尺:1%;钢尺:0.1%。很明显看出哪一个准确度更高。 对于测量相同值的两种器具,比较准确度时可用绝对误差;测量不同值时比较它们的准确度,用相对值更方便。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权数一般凭经验确定。 (4)几何平均值 (5)对数平均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平均值,目的是要从一组测定值中找 出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平均值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一组观 测值的分布类型,在化工原理实验研究中,数据分布较多 属于正态分布,故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 (三)中位数(xM )

物理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 实验误差评定和数据处理 (课后参考答案) 制作:李加定 校对:陈明光 3.改正下列测量结果表达式的错误: (1)12.001±0.000 625 (cm ) 改:12.0010±0.0007(cm ) (2)0.576 361±0.000 5(mm ) 改: 0.576 4±0.000 5(mm ) (3)9.75±0.062 6 (mA ) 改: 9.75±0.07 (mA ) (4)96 500±500 (g ) 改: 96.5±0.5 (kg ) (5)22±0.5(℃) 改: 22.0±0.5(℃) 4.用级别为0.5,量程为10 mA 的电流表对某电路的电流作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测量结果及标准差,并以测量结果形式表示之。 解:①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I : ②计算测量列的标准差I σ: ③根据格拉布斯准则判断异常数据: 取显着水平a =0.01,测量次数n =10,对照表1-3-1查得临界值0(10,0.01) 2.41g =。取max x ?计算i g 值,有 由此得6I =9.40为异常数据,应剔除。 ④用余下的数据重新计算测量结果 重列数据如表1-3-3。

计算得 9 1 1 9.564 ()9i i I I mA == =∑ ,0.0344 ()I mA σ== 再经过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所有测量数据符合要求。 算术平均值I 的标准偏差为I σ 0.01145I σ= = = (mA ) 按均匀分布计算系统误差分量的标准差σ仪 为 0.0289σ?=仪0.5%10 (mA ) 合成标准差σ为 0.031σ (mA ) 取0.04σ= (mA),测量结果表示为 9.560.04x x σ=±=± (mA ) 5.用公式24m d h ρπ= 测量某圆柱体铝的密度,测得直径d =2.042±0.003(cm ),高h =4.126±0.004(cm ),质量m =36.488±0.006(g )。计算铝的密度ρ和测量的标准差ρσ,并以测量结果表达式表示之。 解 (1)计算铝的密度ρ: (2)计算g 标准差相对误差: 对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这些物理性质与其化学反应间关系的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一方面要拟定实验的方案,选择一定精度的仪器和适当的方法 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必须将所测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纳,科学地分析并寻求被研究变量间的 规律。但由于仪器和感觉器官的限制,实验测得的数据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此,在着手实验之前要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以及在实验以后合理地进行数据处理,都必须 具有正确的误差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选用最合适的仪器量程,寻找适当的实验方法,得出测量的有利条件。下面首先简要介绍有关误差等几个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误差。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无论所用仪器多么精密,方法多么完善,实验者多么细心,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完全一致而会有一定的误差或偏差。严格地说,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 值之差,偏差是指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但习惯上常将两者混用而不加区别。根据误差的种类、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 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所造成的恒定偏差,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其数值总可设法 加以确定,因而一般说来,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用改正量来校正。系统误差起因很多,例如: (1)仪器误差。这是由于仪器构造不够完善,示数部分的刻度划分得不够准确所引起,如天平零点的移动,气压表的真空度不高,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的刻度不够准确等。 (2)测量方法本身的限制。如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式测量某蒸汽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有偏差,不用外推法求得的相对分子质量总较实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大。 (3 )个人习惯性误差。这是由于观测者有自己的习惯和特点所引起,如记录某一信号的时间总是滞后、有人对颜色的感觉不灵敏、滴定等当点总是偏高等。 系统误差决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它恒偏于一方,偏正或偏负,测量次数的增加并不能 使之消除。通常是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技术或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验条件、调换仪器等 以确定有无系统误差存在,并确定其性质,设法消除或使之减 少,以提高准确度。 偶然误差: 在实验时即使采用了完善的仪器,选择了恰当的方法,经 过了精细的观测,仍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这是由于实验者的感官的灵 敏度有限或技巧不够熟练、仪器的准确度限制以及许 多不能预料的其他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类误差称为 偶然误差。它在实验中总是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但它服从几 率分布。偶然误差是可变的,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 时负。但如果多次测量,便会发现数据的分布符合一般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可用图I一1中的典型曲线表示,此曲线称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此曲线的函数形式为: y= y = 式中:h称为精确度指数,b为标准误差,h与b的关系为:h= 。 自图I 一1中的曲线可以出: (1)误差小的比误差大的出现机会多,故误差的几率与误差大小有关。个别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极少。 (2)由于正态分布曲线与y轴对称,因此数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近于相等。如以m代表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它可以代表真值。b为无限多次测量所得标准误差。由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可以得出,误差在土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2006ZB01 2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开发应用试验研究2006ZB02 3 GPS长距离高精度高程传递关键技术研究2006ZB03 4公路隧道松弛荷载预测理论与预警系统及设计方法研究 2006ZB04 5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梁下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6ZB05 6 FRP在混凝土桥梁预应力体系和构件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06 7钢筋砼肋拱桥现状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2006ZB07 8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研究 2006ZB08 9公路隧道建设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2006ZB09 10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研究2006ZB10 11桥梁结构表面防护耐久性材料的研究2006ZB11 12跨江海大型桥梁结构混凝土裂化性能与耐久性对策措施的研究 2006ZB12 13高性能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研究 2006ZB13 14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应用研究2006ZB14 15基于弹粘性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分析体系研究2006ZB15 16 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研究2006ZB16 课程内容: 《桥梁模型试验与量测技术》课教学实施计划表

课程特点:内容多、涉及面宽、比较难学。 学习方法:认真笔记、完成思考题 第一章误差分析与实验数据处理 研究误差的意义 人类为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需要不断地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测量和研究,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可将误差控制得愈来愈小,但终究不能完全消除它。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已为大量实践所证明,为了充分认识并进而减小或消除误差,必须对测量过程和科学实验中始终存在着的误差进行研究。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①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②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效据。 ③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第一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真值、实验值、平均值、理论值、误差 真值:是指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知道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又是可知的。 理论真值:例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o;一个整圆周角为360o。 规定真值:例如: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会议提出“米”的新定义为:1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相对真值:为了使用上的需要,在实际测量中,常用被测的量的实际值来代替真值,而实际值的定义是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量值。例如在检定工作中,把高一等级精度的标准所测得的量值称为真值。 实验值: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算术平均值: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n x x n i ∑=1 理论值: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某个物理量的数值。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一、概述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数据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并不是即成事实的消极措施,而是给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武器,通过误差分析,可以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影响,使我们有可能预先确定导致实验总误差的最大组成因素,并设法排除数据中所包含的无效成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实验误差分析也提醒我们注意主要误差来源,精心操作,使研究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 实验误差从总体上讲有实验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等)、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人员和被测量五个来源。 1.实验装置误差 测量装置是标准器具、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实验装置误差是指由测量装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来源于: (1)标准器具误差 标准器具是指用以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由于加工的限制,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单位是有误差的。例如,标准刻线米尺的0刻线和1 000 mm刻线之间的实际长度与1 000 mm单位是有差异的。又如,标称值为1kg的砝码的实际质量(真值)并不等于1kg等等。 (2)仪器仪表误差 凡是用于被测量和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它们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例如,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干涉仪、天平,等等。 由于仪器仪表在加工、装配和调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以致仪器仪表的指示值不等于被测量的真值,造成测量误差。例如,天平的两臂不可能加工、调整到绝对相等,称量时,按天平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认为两边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天平的不等臂,虽然天平达到平衡,但两边的质量并不等,即造成测量误差。 (3)附件误差 为测量创造必要条件或使测量方便地进行而采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或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量中的转换开关及移动测点、电源、热源和连接导线等均为测量附件,且均产生测量误差。又如,热工计量用的水槽,作为温度测量附件,提供测量水银温度计所需要的温场,由于水槽内各处温度的不均匀,便引起测量误差,等等。 按装置误差具体形成原因,可分为结构性的装置误差、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和变化性的装置误差。结构性的装置误差如:天平的不等臂,线纹尺刻线不均匀,量块工作面的不平行性,光学零件的光学性能缺陷,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完善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如投影仪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不准确,水平仪的零位调整不准确,千分尺的零位调整不准确,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在使用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引起的。变化性的装置误差如:激光波长的长期不稳定性,电阻等元器件的老化,晶体振荡器频率的长期漂移,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随时间的不稳定性和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测量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被测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测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一客观事实说明,环境对测量是有影响的,是测量的误差来源之一。环境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测量附件同被测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测量环境除了偏离标准环境产生测量误差以外,从而引起测量环境微观变化的测量误差。 3.方法误差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 据处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录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 1 测量与误差 (2) 2 误差的处理 (6) 3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0) 4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的剔除 (13)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5) 6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7) 习题 (25)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1 测量与误差 测量及测量的分类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在实验中,研究物理现象、物质特性、验证 物理原理都需要进行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选来作为标...................... 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的过程...................... 。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称之为单位,倍数称为测量数值。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等于测量数值与单位的乘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物理量有着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就分别有码、英尺、市尺和米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计量大会于1990年确定了国际单位制(SI ),它规定了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均作为这些基本单位的导出单位。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它无须进行任何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如用尺测量长度、以秒表计时间、天平称质量、安培表测电流等。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量。如单摆测量重力加速 度时,需先直接测量单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再应用公式224T l g π=,求得重力 加速度g 。物理量的测量中,绝大部分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按照严格的方法及正确地使用仪器,才能得出应有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细心地进行操作读数和记录,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 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尽管各次测量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判断某一次测量更为精确,只能认为它们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种具有同样精确程度的测量称之为等精度测量。在所有的测量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时所进行的测量即为不等精度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凡是要求多次测量均指等精度测量,应尽可能保持等精度测量的条件不变。严格地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测量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当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时,乃可视为等精度测量。在本书中,除了特别指明外,都作为等精度测量。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

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 1 2222 21 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2 1212 121ln ln ln x x x x x x x x x -=--=对 (2-4) 应指出,变量的对数平均值总小于算术平均值。当1x /2x ≤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当1x /2x =2,对x =, =x , (对x -x )/对x =%, 即1x /2x ≤2,引起的误差不超过%。

第二章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2.以下哪些是系统误差的特点(A、C、E);哪些是偶然误差的特点()。 A.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 B.数值随机可变; C.误差是可以测定的;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具有抵消性; E.通过多次测定,均出现正误差或负误差。 3.准确度、精密度、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B.偶然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C.准确度高,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一定小; D.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E.偶然误差影响测定的精密度,但不影响准确度。 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正确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5.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有()。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测定次数; D.遵守操作规程; E.校准仪器; F.校正分析方法。 6.下列情况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降低精密度) (1)标定HCl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Na2CO3中含少量NaHCO3()。 (2)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 (3)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 (4)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 (5)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洗移液管。() (6)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