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参数优化和调整参数主要有以下内容

Oracle数据库参数优化和调整参数主要有以下内容
Oracle数据库参数优化和调整参数主要有以下内容

Oracle数据库参数优化和调整参数主要有以下内容:

(1)优化初始参数

(2)优化内存

(3)优化I/O

(4)优化资源争用

(5)其它参数优化

可变参数的优化

参数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起限制作用的,如OPEN_CURSORS;另一大类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如DB_BLOCK_BUFFERS。

在进行数据库系统性能优化时,需要熟练掌握和了解一些可变参数。本文讨论了一些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参数。

限制类可变参数

(1)DML_LOCKS

该参数表明多少个用户,可同时能修改多少张表。例如:有三个用户同时修改二张表,则要求表上的总数为6。若置为0,则组织队列不起作用,其性能会稍有提高。使用该参数时不能用DROP TABLE、CREATE INDEX或显式封锁。

(2)LICENSE_MAX_SESSION

该参数指出允许并发用户会话的最大数。若此参数为0,则不能实施并发。若并发的用户会话数已达到此极限,则只有具有RESTRICTED SESSION权限的用户才能连接到服务器。

(3)LICENSE_MAX_USERS

该参数指出在一个数据库上可建立的最大用户数。当达到最大值时,便不能再建新用户,可改变此值以放松限制。在LICENSE_MAX_SESSION 或LICENSE_MAX_USER为0时,则并发会话或任何用户都不能用。若对不同的实例,此参数不同时,则以第一个登录的数据库实例的参数为准。

(4)MAX_DUMP_FILE_SIZE

该参数指定操作系统中写跟踪文件的块的最大值。可用此值来限制跟踪文件的空间。

(5)OPEN_CURSORS

该参数指明一个用户进程能同时打开光标的最大数,它能限制每个用户进程占用的内存空间量。

(6)OPEN_LINKS

该参数指定并发连接到远程数据库的最大用户进程数。若同时引用多个数据库,则应该增大该值。例如:同时交替访问A、B和C三个数据库时,若OPEN_LINKS设置为2,则需花费等待连接时间。此参数只用于分布事务。若该参数设置为0,则不允许进行分布事务处理。

(7)PROCESS

该参数指定同时连接到Oracle服务器上的最大用户进程数。该参数值包括6个后台进程和一个登录,因此,该参数值为20,则只能有13或14个并发用户连接到服务器。

(8)ROW_LOCKING

该参数指定行封锁方式。若设置为“ALWAYS”,则在修改表时只实施行封锁。若设置为“INTENT”时,则行封锁只适用于SELECT FOR UPDATE,而在修改时实施表封锁。

影响系统性能类可变参数

(1)CHECKPOINT_PROCESS

该参数根据是否要求检查点而设置成TRUE或者FALSE。当所有缓冲

区的信息写到磁盘时,检查点进程(CHPT)建立一个静态的点。在归档日志文件中做一个记号表示有一个检查点发生。检查点发生在归档日志转换的时候或当达到log_checkpoint_interval定义的块数的时候。当设置此参数为TRUE时,后台进程CHPT便可工作。在检查点期间内,若日志写进程(LGWR)的性能减低,则可用CHPT进程加以改善。

(2)DB_BLOCK_CHECKPOINT_BATCH

该参数的值设置得较大时,可加速检查点的完成。当指定的值比参数DB_BLOCK_CHECKPOINT_BATCH大时,其效果和指定最大值相同。

(3)DB_BLOCK_BUFFERS

该参数是在SGA中可作缓冲用的数据库块数。该参数决定SGA的大小,对数据库性能具有决定性因素。若取较大的值,则可减少I/O次数,但要求内存空间较大。每个缓冲区的大小由参数DB_BLOCK_SIZE决定。

(4)DB_BLOCK_SIZE

该参数表示Oracle数据库块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典型值为2048或4096。该值一旦设定则不能改变。它影响表及索引的FREELISTS 参数的最大值。

(5)DB_FILES

该参数为数据库运行时可打开的数据文件最大数目。

(6)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

该参数表示在顺序扫描时一次I/O操作可读的最大块数,该最大块数取决于操作系统,其值在4至16或者32是比较好。

(7)D1SCRETE_TRANSACTION_ENABLED

该参数实现一个更简单、更快的回滚机制,以改进某些事务类型的性能。当设置为TRUE时,可改善某些类型的事务性能。

(8)LOG_ARCHIVE_BUFFER_SIZE

此参数的值依赖于操作系统,它与LOG_ARCHIVE_BUFFER 参数一起用于调整有归档日志的运行,使其运行速度尽量加快,但不能快到降低性能。仅当直接归档到磁带设备时才需要增加这些参数的值,重做日志缓冲区要等待归档日志缓冲区变得可用。

(9) LOG_ARCHIVE_BUFFER

该参数指定用于归档的日志时的缓冲区数。

(10) LOG_BUFFER

该参数指明分配给SGA中的日志缓冲区的字节数,该参数值较大时,

可减少日志I/O的次数。对于繁忙的系统不宜采用大于或等于64K 的值。缺省值—般为数据库块的4倍。

(11)LOG_CHECKPOINT_TIMEOUT

该参数指明两个检查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若指定为0时,则说明不允许进行基于时间的检查点。

(12)LOG_CHECKPOINT_INTERVAL

该参数用来确定检查点进程的执行频率。这个数值设置成取检查点之前处理的重做缓冲区块的数量。

(13)LOG_FILES

该参数指定运行期间数据库可打开的日志文件数。若需要较大的SGA 空间,而不需多个日志文件,则可减少该值。

(14)LOG_SIMULTANEOUS_COPIES

该参数是日志缓冲区副本闩锁的最大数,为同时写日志项所用。为提高性能,可设置此参数为两倍的CPU数,对单进程系统,该值多数设置为0,此时断开闩锁。

(15)LOG_SMALL_ENTRY_MAX_SIZE

该参数与LOG_SIMULTANEOUS_COPIES参数配合使用。若日志项大于此

项,则在给缓冲区分配空间并获得日志复制闩锁之后,用户进程释放日志复制闩锁。

(16)OPTIMIZRER_MODE

若该参数的值为RULE,则ORACLE优化器选择基于规则的优化;若设置为COST,并且在数据字典中存在有统计信息,则优化器选择基于代价的优化方法进行优化。

(17)SEQUENCE_CACHE_ENTRIES

该参数指明在SGA中可进行高速缓存的序列数,用于直接存取。该高速缓存区是基于最近最少使用(LRU)的算法进行管理的。若此值设置得较高,则可达到较高的并发性。

(18)SEQUENCE_CACHE_HASH_BUCKETS

该参数用于加速查看高速缓冲区最近请求的最新序列的桶式地址数,每个桶式地址占8个字节。高速缓冲区以散列表排列,该参数应为质数。

(19)SERIALIZEABLE

此参数用于保证重复读的一致性。当它设置为TRUE时,查询可保证表级读一致,以防止在此查询提交之前的修改。

该参数指定共享池的大小,其中包括共享光标及存储过程。在多用户系统中,较大的SHARED_POOL_SIZE值可改善SQL语句的执行性能,但较小的值可节省内存。

(21)SMALL_TABLE_THRESHOLD

该参数决定SGA中用于扫描的缓冲区的数目,若表的数目小于该值,则该表可整个地读入高速缓存区。若表大于该值,则立即重用该缓冲区。一般用缺省值可使性能最好。

(22)SORT_AREA_TETAINED_SIZE

这是会话内存的最大数量,用于内存排序。当从排序空间提出最后—行时,便释放该内存。若排序要较大的内存,则分配一临时段,排序便可在盘上进行。用于排序的最大总量可由SORT_AREA_SIZE指定,而不用此参数。可以分配同样大小的多个排序空间,不过一般对于复杂的查询才需要。

(23) SORT_AREA_SIZE

该参数用于指定进行外排序(磁盘)时所需PGA内存的最大数量,以字节为单位。当排序行写入磁盘时,该内存被释放。增大该参数的值,可改进排序效率。一般不调整该参数,除非排序量很大时才调整。

该参数仅在排序量很大时才调整该参数。可用下式设置该参数,使排序能最佳地使用盘空间:

[(total_sort_bytes)/(SORT_AREA_SIZE)]十64

其中,total_sort_bytes为:

(number_of_records)*[sum_of_aver_average_column_sizes+(12*n umber of(al)]

(25)SQLTRACE

该参数设置为TRUE时,便可跟踪,以获得改善性能的信息。因为跟踪会增加开销,所以一般仅在收集信息时才置为TRUE。在实际使用时,可用ALTER SESSION命令覆盖它。

(26)TRANSACTION

该参数设置并发事务的最大数。若此值较大,则需增加SGA空间和分配的回滚段数量。缺省值大于PROCESS时,可允许递归事务。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从大型数据库ORACLE环境四个不同级别的调整分析入手,分析ORACLE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机理,从九个不同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调整方案。 对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主要有四个不同的调整级别,第一级调整是操作系统级 包括硬件平台,第二级调整是ORACLE RDBMS级的调整,第三级是数据库设计级的调整,最后一个调整级是SQL级。通常依此四级调整级别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库的整体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从九个不 同方面介绍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一.数据库优化自由结构OFA(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 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对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ORACLE公司对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种优化结构OFA。使用这种结构进行设计会大大简化物理设计中的数据管理。优化自由结构OFA,简单地讲就是在数据库中可以高效自由地分布逻辑数据对象,因此首先要对数据库中的逻辑对象根据他们的使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数据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将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分开、一般数据和索引数据分开、低活动表和高活动表分开等等。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当符合下面的准则:(1)把以同样方式使用的段类型存储在一起; (2)按照标准使用来设计系统;(3)存在用于例外的分离区域;(4)最小化表空间冲突;(5)将数 据字典分离。 二、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 SGA是oracle数据库的心脏。用户的进程对这个内存区发送事务,并且以这里作为高速缓存读取命中的数据,以实现加速的目的。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GA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块缓冲区(data block buffer cache)是SGA中的一块高速缓存,占整个数据库大小 的1%-2%,用来存储从数据库重读取的数据块(表、索引、簇等),因此采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方法进行空间管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 说明和权限,它也采用LRU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该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也采用LRU算法 管理。如果设置过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影响系统性能。 另外,SGA还包括大池、JAVA池、多缓冲池。但是主要是由上面4种缓冲区构成。对这

oracle参数优化参考

Oracle参数优化参考 分析评价Oracle数据库性能主要有数据库吞吐量、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两项指标。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又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即: 数据库用户响应时间=系统服务时间+用户等待时间 因此,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系统服务时间,即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二是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即减少用户访问同一数据库资源的冲突率。 数据库性能优化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调整数据结构的设计这一部分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程序员需要考虑是否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分区功能,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库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等。 2. 调整应用程序结构设计这一部分也是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完成的。程序员在这一步需要考虑应用程序使用什么样的体系结构,是使用传统的Client/Server两层体系结构,还是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不同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要求的数据库资源 3. 调整数据库SQL语句应用程序的执行最终将归结为数据库中的SQL语句执行,因此SQL语句的执行效率最终决定了Oracle数据库的性能。 Oracle公司推荐使用Oracle语句优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锁管理器(Row-Level Manager)来调整优化SQL语句。 4. 调整服务器内存分配内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的。数据库管理员根据数据库的运行状况不仅可以调整数据库系统全局区(SGA区)的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和共享池的大小,而且还可以调整程序全局区(PGA区)的大小。 5. 调整硬盘I/O 这一步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将组成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做到硬盘之间I/O 负载均衡。 6. 调整操作系统参数例如:运行在Unix操作系统上的 Oracle数据库,可以调整Unix数据缓冲区的大小、每个进程所能使用的内存大小等参数。 下面为一些参数调优参考: 一、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 oracle读取数据有两种方式: 1) 通过rowid(即索引扫描) 2) 通过全表扫描 如果是全表扫描时,oracle会一次读取多个blocks,每次读取的块数将受初始化参数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和操作系统的I/o缓冲区大小的限制。 设置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以充分利用操作系统I/O缓冲区的大小。应考虑

解析Oracle数据库中配置文件

Oracle主要配置文件: Profile文件,oratab文件, 数据库实例初始化文件initSID.ora, listener.ora文件, sqlnet.ora文件, tnsnames.ora文件 Oracle主要配置文件介绍 一、/etc/profile 文件 系统级的环境变量一般在/etc/profile 文件中定义在 CAMS系统与数据库,相关的环境变量就定义在/etc/profile 文件中如下所示: export ORACLE_BASE=/u01/app/oracle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8.1.7 export PATH=$PATH:$ORACLE_HOME/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usr/lib export ORACLE_SID=cams export ORACLE_TERM=vt100 export ORA_NLS33=$ORACLE_HOME/ocommon/nls/admin/data export NLS_LANG=AMERICAN.ZHS16CGB231280 说明: 1、配置上述环境变量要注意定义的先后顺序如: 定义 ORACLE_HOME时用到了ORACLE_BASE,那么ORACLE_HOME的定义应该在ORACLE_BASE之后 2、使用中文版 CAMS 环境变量 NLS_LANG 的值应该设置为AMERICAN.ZHS16CGB231280 如上所示在使用英文版 CAMS时可以不设置NLS_LANG 即去掉export NLS_LANG=... ... 那一行,也可以设置NLS_LANG 的值为AMERICAN_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223259.html,7ASCII 二、/etc/oratab 文件 /etc/oratab 文件描述目前系统中创建的数据库实例以及是否通过 dbstart 和dbshut 来控制该实例的启动与关闭如下所示忽略以#开头的注释部分 : cams:/u01/app/oracle/product/ 其中 cams 为实例 ID /u01/app/oracle/product/ ORACLE_HOME目录 Y表示允许使用 dbstart和 dbshut 启动和关闭该实例数据库如果设置为 N 表示不通过 dbstart 和 dbshut 启动和关闭实例数据库 CAMS 系统要求在安装完 ORACLE 后要求将该参数修改为 Y 以保证 ORACLE 数据库自启动和关闭 三、数据库实例初始化文件 initSID.ora

数据库优化配置

[client] port=3306 [mysql] no-beep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mysqld] datadir=D:/Data port=3306 server-id=1 log-output=FILE general-log=0 general_log_file="ADMIN-PC.log" slow-query-log=1 slow_query_log_file="ADMIN-PC-slow.log" long_query_time=10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log-error="ADMIN-PC.err" secure-file-priv="c:/ProgramData/MySQL/MySQL Server 5.7/Uploads" user=mysq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2G innodb_log_file_size=1G innodb_log_buffer_size=8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innodb_file_per_table=1 innodb_io_capacity=2000 innodb_io_capacity_max=6000 innodb_lru_scan_depth=2000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0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 Binary log/replication(这里主要是复制功能,也就是主从,提前配置好,后面讲主从配置) #二进制日志 log-bin #为了在最大程序上保证复制的InnoDB事务持久性和一致性 sync_binlog=1 sync_relay_log=1 #启用此两项,可用于实现在崩溃时保证二进制及从服务器安全的功能 relay-log-info-repository=TABLE master-info-repository=TABLE

oracle数据库优化报告

o r a c l e数据库优化报告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oracle数据库 优化报告 目录 1、概述 随着应用软件用户负载的增加和愈来愈复杂的应用环境,操作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数据库的使用效率、用户的响应速度、系统的安全运行等性能问题逐渐成为系统必须考虑的指标之一。性能测试以及优化通常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用来检测系统是否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瓶颈,最后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随着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复杂逻辑的需求,一旦出现高并发量时,也将可能导致数据库主机无法承载,因此数据库优化亟待解决。 2、数据库优化部分 从2018年1月份开始跟踪及分析,发现托管区数据库在环境、设计及SQL 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在SQL类优化中,本地化代码编写和设计不良,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下面将分成环境、设计、SQL优化三类进行持续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整改方案、整改进度。 、环境优化 被关闭 zonghe托管区数据库统计信息未自动收集,如果未打开收集,会对系统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需要开启统计信息 开启方法如下: --执行 BEGIN (client_name => 'auto optimizer statscollection', operation => NULL, window_name =>NULL); END;

部分索引失效 需要将索引进行删除。删除命令参考如下: drop index index_name; 、设计优化 设计类问题概述 设计类问题优化建议 1、对于表的创建开发人员需要与业务人员确认后再定义 2、经常与其他表进行连接的表,在连接字段上应该建立索引 3、索引应该建在选择性高的字段上。例如:表示性别的数据列,由于只有男女两种值,就属于选择性低

数据库性能优化基础步骤

1性能优化基本步骤 1.1定位跟踪耗费资源较多的SQL语句步骤 1.1.1 通过SQL查询 (1): 查询出最耗费资源的SQL语句 select t1.SID, t1.SERIAL#, tt.HASH_VALUE, tt.ADDRESS, tt.BUFFER_GETS, --读内存次数 tt.DISK_READS, --磁盘物理读次数 tt.EXECUTIONS, --语句的执行次数 tt.BUFFER_GETS / tt.EXECUTIONS, --平均读内存次数 tt.SQL_FULLTEXT from v$sqlareatt, v$session t1 where (tt.BUFFER_GETS>100000 or tt.DISK_READS>100000) and tt.HASH_VALUE = t1.SQL_HASH_VALUE and tt.ADDRESS = t1.SQL_ADDRESS and t1.STATUS = 'ACTIVE' orderby tt.BUFFER_GETS desc (2):根据客户端程序发出的SQL来定位需要跟踪的session select s.sid sid, s.SERIAL# "serial#",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223259.html,ername, s.machine, s.program, s.server, s.LOGON_TIME from v$session s 1.1.2 通过Oracle提供的SQL TRACE进行SQL跟踪 (1):跟踪前设定相应参数 1.查询得到需要跟踪的session 2.打开时间开关

Show parameter timed_statistics alter session set timed_statistics=true; execsys.dbms_system.set_bool_param_in_session(sid => 8,serial# => 3,parnam => 'timed_statistics',bval => true); 3.设置跟踪文件存放位置 Show parameter user_dump_dest alter system set user_dump_dest='c:\temp'; (2):启动跟踪功能并让系统运行一段时间 alter session set sql_trace=true; execsys.dbms_system.set_sql_trace_in_session(8, 3, true); (3):关闭跟踪功能 alter session set sql_trace=false; execsys.dbms_system.set_sql_trace_in_session(8, 3, false); (4):格式化跟踪数据文件,并分析跟踪结果文件 tkprof dsdb2_ora_18468.trc dsdb2_trace.txt EXPLAIN=SCOTT/TIGER tkprof各参数含义: ' traced_file ' 指定输入文件,即oracle产生的trace文件 'formatted_file'指定输出文件,即我们想得到的易于理解的格式化文件 'EXPLAIN' 利用哪个用户对trace文件中的sql进行分析得到该sql语句的执行计划1.2查看分析执行计划 1.2.1查看执行计划 (1):Sqlplus中可按F5查看执行计划 (2):使用执行计划表进行查看 使用语句将SQL语句的执行计划装入plan_table表,然后进行分析查看explainplansetstatement_id = 'dd'into plan_table for select t.type_name,t.source_value,t.standard_value from ODS_STD_COMP t,ODS_STD_COMP_BAK t1 where t.system_id = t1.system_id and t.type = t1.type and t.source_value = t1.source_value (3):示例演示 1.让ORALCE自动选择最优的执行计划,不人为干预 explainplansetstatement_id = 'dd'into plan_table for select t.type_name,t.source_value,t.standard_value from ODS_STD_COMP t,ODS_STD_COMP_BAK t1 where t.system_id = t1.system_id and t.type = t1.type and t.source_value = t1.source_value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摘要主要从大型数据库ORACLE环境四个不同级别的调整分析入手,分析ORACLE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机理,从九个不同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调整方案。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环境调整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主要有四个不同的调整级别,第一级调整是操作系统级包括硬件平台,第二级调整是ORACLERDBMS级的调整,第三级是数据库设计级的调整,最后一个调整级是SQL级。通常依此四级调整级别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库的整体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从九个不同

方面介绍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一.数据库优化自由结构OFA(OptimalflexibleArchitecture) 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对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ORACLE公司对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种优化结构OFA。使用这种结构进行设计会大大简化物理设计中的数据管理。优化自由结构OFA,简单地讲就是在数据库中可以高效自由地分布逻辑数据对象,因此首先要对数据库中的逻辑对象根据他们的使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数据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将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分开、一般数据和索引数据分开、低活动表和高活动表分开等等。 二、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SGA (SYSTEMGLOBALAREA) SGA是oracle数据库的心脏。用户的进程对这个内存区发送事务,并且以这里作为高速缓存读取命中的数据,以实现加速的目的。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

的性能至关重要。SGA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它也采用LRU 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该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也采用LRU算法管理。如果设置过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影响系统性能。 另外,SGA还包括大池、JA V A池、多缓冲池。但是主要是由上面4种缓冲区构成。对这些内存缓冲区的合理设置,可以大大加快数据查询速度,一个足够大的内存区可以把绝大多数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只有那些不怎么频繁使用的数据,才从磁盘读取,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内存区的命中率。三、规范与反规范设计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试题

请将下列试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栏里。(每小题2分) 1.当Oracle服务器启动时,下列哪种文件不是必须的()。 A.数据文件 B.控制文件 C.日志文件 D.归档日志文件 2.在Oracle中,当用户要执行SELECT语句时,下列哪个进程从磁盘获得用户需要的数据()。 A.用户进程 B.服务器进程 C.日志写入进程(LGWR D.检查点进程(CKPT) 3.在Oracle中,一个用户拥有的所有数据库对象统称为()。 A.数据库 B.模式 C.表空间 D.实例 4.在Oracle中,有一个教师表teacher的结构如下: ID NUMBER(5) NAME V ARCHAR2(25) EMAIL VARCHAR2(50) 下面哪个语句显示没有Email地址的教师姓名()。 A.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email = NULL; B.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email <> NULL; C.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email IS NULL; D.SELECT name FROM teacher WHERE email IS NOT NULL; 5.在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中有以下组件: A 表空间 B 数据块 C 区 D 段 这些组件从大到小依次是()。 A.A→B→C→D B.A→D→C→B C.A→C→B→D D.D→A→C→B 6.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Oracle的()服务监听并接受来自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连接请求。 A.OracleHOME_NAMETNSListener

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数据库优化方案设计 XX信息管理平台从大型数据库环境四个不同级别的调整分析入手,分析数据库平台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机理,从九个不同方面设计数据库的优化方案。 对于数据库的数据优化,主要有四个不同的调整级别,第一级调整是操作系统级包括硬件平台,第二级调整是RDBMS级的调整,第三级是数据库设计级的调整,最后一个调整级是SQL级。通常依此四级调整级别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库的整体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从九个不同方面介绍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一、数据库优化自由结构 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对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数据库平台一般对表空间设计提出有相应的优化结构,如ORACLE公司的OFA(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使用这种结构进行设计会大大简化物理设计中的数据管理。优化自由结构,简单地讲就是在数据库中可以高效自由地分布逻辑数据对象,因此首先要对数据库中的逻辑对象根据他们的使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数据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将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分开、一般数据和索引数据分开、低活动表和高活动表分开等等。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当符合下面的准则: (1)把以同样方式使用的段类型存储在一起; (2)按照标准使用来设计系统; (3)存在用于例外的分离区域; (4)最小化表空间冲突; (5)将数据字典分离。 二、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 系统全局区域是数据库平台的心脏,如Oracle数据库的SGA(SYSTEM GLOBAL AREA) 。用户的进程对这个内存区发送事务,并且以这里作为高速缓存读取命中的数据,以实现加速的目的。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GA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块缓冲区(data block buffer cache)是SGA中的一块高速缓存,占整个数据库大小的1%-2%,用来存储从数据库重读取的数据块(表、索引、簇等),因此采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方法进行空间管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它也采用LRU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该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也采用LRU 算法管理。如果设置过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影响系统性能。 另外,SGA还包括大池、JAVA池、多缓冲池。但是主要是由上面4种缓冲区构成。对这些内存缓冲区的合理设置,可以大大加快数据查询速度,一个足够大的内存区可以把绝大多数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只有那些不怎么频繁使用的数据,才从磁盘读取,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内存区的命中率。 三、规范与反规范设计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1、数据库基本语句 (1)表结构处理 创建一个表:cteate table 表名(列1 类型,列2 类型); 修改表的名字 alter table 旧表名 rename to 新表名 查看表结构 desc 表名(cmd) 添加一个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add(列类型); 修改字段类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列类型); 删除一个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列名; 删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column 旧列名 to 新列名; (2)表数据处理 增加数据: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所有列的值); insert into 表名(列)values(对应的值); 更新语句:update 表 set 列=新的值,…[where 条件] 删除数据: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删除所有数据,不会影响表结构,不会记录日志, 数据不能恢复--》删除很快: truncate table 表名 删除所有数据,包括表结构一并删除: drop table 表名 去除重复的显示:select distinct 列 from 表名 日期类型:to_date(字符串1,字符串2)字符串1是日期的字 符串,字符串2是格式 to_date('1990-1-1','yyyy-mm-dd')-->返回日期的 类型是1990-1-1 (3)查询语句 1)内连接 select a.*,b.*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id=b.parent_id

oracle数据库工作原理

oracle工作原理 (2007-05-18 08:47:40) 转载▼ 分类:计算机技术 第一篇Oracle架构总览 先让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张就是Oracle 9i的架构全图。看上去,很繁杂。是的,是这样的。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一、数据库、表空间、数据文件 1.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据集合。Oracle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常情况了我们称的“数据库”,并不仅指物理的数据集合,他包含物理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即物理数据、内存、操作系统进程的组合体。 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在表中。数据的关系由列来定义,即通常我们讲的字段,每个列都有一个列名。数据以行(我们通常称为记录)的方式存储在表中。表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以上就是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一个最简单的描述。 当然,Oracle也是提供对面象对象型的结构数据库的最强大支持,对象既可以与其它对象建立关系,也可以包含其它对象。关于OO型数据库,以后利用专门的篇幅来讨论。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讨论都基于关系模型。 2.表空间、文件 无论关系结构还是OO结构,Oracle数据库都将其数据存储在文件中。数据库结构提供对数据文件的逻辑映射,允许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开存储。这些逻辑划分称作表空间。

表空间(tablespace)是数据库的逻辑划分,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一个表空间(称作SYSTEM表空间)。 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可以使用一些附加表空间来划分用户和应用程序。例如:USER表空间供一般用户使用,RBS表空间供回滚段使用。一个表空间只能属于一个数据库。 每个表空间由同一磁盘上的一个或多个文件组成,这些文件叫数据文件(datafile)。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在Oracle7.2以后,数据文件创建可以改变大小。创建新的表空间需要创建新的数 据文件。 数据文件一旦加入到表空间中,就不能从这个表空间中移走,也不能与其它表空间发生联系。 如果数据库存储在多个表空间中,可以将它们各自的数据文件存放在不同磁盘上来对其进行物理分割。在规划和协调数据库I/O请求的方法中,上述的数据分割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数据库、表空间、文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数据库实例 为了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Oracle使用一组所有用户共享的后台进程。此外,还有一些存储结构(统 称为System Gloabl Area,即SGA),用来存储最近从数据库查询的数据。数据块缓存区和SQL共享池(Shared SQL Pool)是SGA的最大部分,一般占SGA内存的95%以上。通过减少对数据文件的I/O次数,这些存储区域可以改善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库实例(instance)也称作服务器(server),是用来访问数据库文件集的存储结构及后台进程的集合。一个数据库可以被多个实例访问(这是Oracle并行服务器选项)。实例与数据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决定实例大小及组成的参数存储的init.ora文件中(在9i中是spfile)。实例启动时需要读这个文件,并且在运行时可以由数据库管理员修改。对该文件的任何修改都只有在下一次启动时才启作用。实例的init.ora文件件通常包含实例的名字:如果一个实例名为orcl,那么init.ora文件通常被命名为initorcl.ora。另一个配置文件config.ora用来存放在数据库创建后就不再改变的变量值(如数据库的块 大小)。实例的config.ora文件通常也包含该实例的名字:如果实例的名字为orcl,则config.ora一般 将被命名为configorcl.ora。为了便于使用config.ora文件的设置值,在实例的init.ora文件中,该文件必须通过IFILE参数作为包含文件列出。

Oracle数据库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 表3.2 Oracle数据类型

表3.3 XSB的表结构

操作表 创建表 CREATE TABLE [schema.] table_name ( column_namedatatype [DEFAULT expression] [column_constraint][,…n] [,…n] ) [PCTFREE integer] [PCTUSED integer] [INITRANS integer] [MAXTRANS integer]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STORGE storage_clause] [CLUSTER cluster_name(cluster_column,…n)] [ENABLE | DISABLE ] [AS subquery] 【例】使用CRETE TABLE命令为XSCJ数据库建立表XSB,表结构参照表3.3。 打开SQL*Plus工具,以system方案连接数据库,输入以下语句: CREATE TABLE XSB ( XH char(6) NOT NULL PRIMARY KEY, XM char(8) NOT NULL, XB char(2) DEFAULT '1' NOT NULL, CSSJ date NOT NULL, ZY char(12) NULL, ZXF number(2) NULL, BZ varchar2(200) NULL ); 修改表 ALTER TABLE [schema.] table_name [ ADD(column_namedatatype [DEFAULT expression][column_constraint],…n) ] /*增加新列*/ [ MODIFY([ datatype ] [ DEFAULT expression ] [column_constraint],…n) ] /*修改已有列的属性*/ [ STORAGE storage_clause ] *修改存储特征*/ [ DROP drop_clause ] /*删除列或约束条件*/ 【例】使用ALTER TABLE语句修改XSCJ数据库中的表。

Oracle SQL地优化

Oracle SQL的优化 标签:oraclesql优化date数据库subquery 2009-10-14 21:18 18149人阅读评论(21) 收藏举报分类: Oracle Basic Knowledge(208) SQL的优化应该从5个方面进行调整: 1.去掉不必要的大型表的全表扫描 2.缓存小型表的全表扫描 3.检验优化索引的使用 4.检验优化的连接技术 5.尽可能减少执行计划的Cost SQL语句: 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操作的惟一途径; 消耗了70%~90%的数据库资源;独立于程序设计逻辑,相对于对程序源代码的优化,对SQL语句的优化在时间成本和风险上的代价都很低; 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易学,难精通。 SQL优化: 固定的SQL书写习惯,相同的查询尽量保持相同,存储过程的效率较高。 应该编写与其格式一致的语句,包括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换行的位置等都要一致 ORACLE优化器: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会对表达式进行评估,并且把特定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等价的结构,这么做的原因是 要么结果表达式能够比源表达式具有更快的速度 要么源表达式只是结果表达式的一个等价语义结构 不同的SQL结构有时具有同样的操作(例如: = ANY (subquery) and IN (subquery)),ORACLE会把他们映射到一个单一的语义结构。 1 常量优化: 常量的计算是在语句被优化时一次性完成,而不是在每次执行时。下面是检索月薪大于2000的的表达式:

sal > 24000/12 sal > 2000 sal*12 > 24000 如果SQL语句包括第一种情况,优化器会简单地把它转变成第二种。 优化器不会简化跨越比较符的表达式,例如第三条语句,鉴于此,应尽量写用常量跟字段比较检索的表达式,而不要将字段置于表达式当中。否则没有办法优化,比如如果sal上有索引,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使用,第三就难以使用。 2 操作符优化: 优化器把使用LIKE操作符和一个没有通配符的表达式组成的检索表达式转换为一个“=”操作符表达式。 例如:优化器会把表达式ename LIKE 'SMITH'转换为ename = 'SMITH' 优化器只能转换涉及到可变长数据类型的表达式,前一个例子中,如果ENAME 字段的类型是CHAR(10),那么优化器将不做任何转换。 一般来讲LIKE比较难以优化。 其中: ~~IN 操作符优化: 优化器把使用IN比较符的检索表达式替换为等价的使用“=”和“OR”操作符的检索表达式。 例如,优化器会把表达式ename IN ('SMITH','KING','JONES')替换为 ename = 'SMITH' OR ename = 'KING' OR ename = 'JONES‘ oracle 会将in 后面的东西生成一存中的临时表。然后进行查询。 如何编写高效的SQL: 当然要考虑sql常量的优化和操作符的优化啦,另外,还需要: 1 合理的索引设计: 例:表record有620000行,试看在不同的索引下,下面几个SQL的运行情况:语句A SELECT count(*) FROM record WHERE date >'19991201' and date <'19991214‘and amount >2000 语句B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报告题目(与Oracle有关的某一方面知识介绍,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一、目的与要求(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二、设计内容等(字数3000字以上) 1、(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参考文献(至少列出三个,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他格式要求: (A4纸):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倍 左侧装订 可加附页。此处要求写报告时删去。 上交时间:12月4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目的与要求: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对于保证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业务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及特点,然后对数据库性能的评价指标做出一般性概述。随后从CPU利用和内存分配这两方面阐述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最后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即sql语句优化,oracle内存调整,oracle 表空间调整。 信息化系统都基于数据库而运行,而数据库系统性能又最大程度的决定着应用系统的性能。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主要涉及数据库硬件、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内存、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等方面。因此,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整与优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内容: 1 oracle数据库及特点 oracle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它起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这种类型数据库的关键是怎样理解数据间的关系,然后构造反映这些关系的信息库。oracle成功的将关系型数据库转移到桌面计算机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商用DBMs。同时它利用SQL*NET软件层,与多种操作系统支持通信协议相配合,为oracle关系型数据库提供分布式环境,可以实现单点更新,多点查询。Oracle数据库已经被用于各种大型信息系统中,特别是诸如银行,保险,烟草,石油等大数据量,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几百TB),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1]。 2)硬件环境独立。Oracle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支持各种类型的大型,中型,小型和微机系统。 3)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4)较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控制。Oracle有用户鉴别、特权)、角色、触发器、日志、后备等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存取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和数据的回复。 5)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与可连接性oracle不仅可以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上运行,而且可以在同一厂家的不同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具有操作系统的独立性。 2 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系统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以每秒钟的事务量(tps)表示。提高系统吞吐量可以通过减少服务时间在同样的资源环境下做更多的工作或通过减少总的响应时间使工作做得更快这两种方法来实现。 2)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集的第一行所需要的时间,是应用做出反应的时间,以毫秒或秒表示。响应时间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CPU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

SQL SERVER数据库性能调整与优化

摘要:微软的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因其各种优点在软件系统市场上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但是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可以导致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或降低数据访问效率的事件发生。文章从多个方面讲述了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调整和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的查询速度。 关键字:sql server;应用程序;b/s;数据复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012-02 基于微软的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是目前很多软件所使用的数据库,其功能强大,而且兼容性能较好,适用于大多数的软件开发系统。但是,任何一个数据库系统在操作较长一段时间后,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这个性能问题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内存、操作系统、参数设置、操作应用程序及硬件等多个方面。因此,就像操作系统一样,在一个数据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优化对整个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高效性,节约系统开销,解决系统瓶颈。 1 性能调整与优化概述 性能调整是指的对系统的相关参数、应用程序、软硬件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有效改变系统性能的一种活动。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及调整主要包括对软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进行优化,还包括对访问这些配置的应用程序的分析与了解。 对数据库性能是否优秀的判定标准主要是看这个数据库各个性能指标,一个数据库的性能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事务处理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事件的响应时间以及cpu的时间量。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使用的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受使用应用程序、本身的体系结构和硬件设备性能及连接数目及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所谓性能调整,就是通过优化提高系统的高效性,消除系统使用瓶颈。一个系统是否高效,主要是看他的瓶颈,因为这个是系统性能限制的主要决定因素,可能是软件,也可能是硬件部分。如果系统的瓶颈限制过大,则对数据库系统的访问和存储及更新都有很大影响,减少系统瓶颈,可以将一个系统性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有效去除系统瓶颈,对性能进行调整,必须采取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去调整所有和性能相关的组件,包括应用调整和sqlserver。 2 应用调整 对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来说,最有可能导致数据库性能产生变化的就是应用软件的影响。应用调整相对于硬件来说更容易做到监控和修改,也更容易显示出效果来。应用的调整和优化也可以影响到数据系统的后续步骤的调整,有效地减小系统开支,使普通的应用程序不至于占用太多的系统资源。应用调整一般来说是对sql server性能调整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主要包括应用程序调整、页面应用调整、数据库查询语句调整等多个因素。 1)sql语句优化 数据库性能优化中,标准查询语句(sql)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数据查询、更新、插入的执行效率。低效率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往往会占用过多的资源并访问过多的数据库,从而使系统的响应时间变长,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通过优化sql语句,改变数据库查询方法或途径,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最多的就是将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出来,这离不开数据库的查询语句,这也是影响系统性能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微软的sql server本身提供了数据库的查询和优化方法,对常用的数据库查询语句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最佳的查询语句,从而可以减少输入/输出次数,提高执行效率。但是微软提供的查询优化器很难能够完全解决查询语句的优化,比如语义方面的问题等。 2)b/s 模式优化 目前很多软件的开发模式都采用了基于b/s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无须在安装多余的软件,服务器将后台处理的数据通过协议传输到客户端。这种做法实际上减轻了前端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学习大纲详细

《现代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技术》 课程编号:学时数:56 学分数:3.5 适应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所有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现代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也是今后若干年内研究和应用的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因此,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特别是以应用为目标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具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知识。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SQL语言运用及PL/SQL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以后,能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某一门高级语言和Oracle,开发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2关系数据库系统 1.3 Oracle基础知识 (1)Oracle的发展历史 (2)Oracle的特点 第二章O racle体系结构(6学时) 1、教学内容: 2.1 Oracle 体系结构概述 2.2Oracle的存储结构 (1)物理存储结构 (2)逻辑存储结构 2.3Oracle的实例 (1)Oracle内存结构

(2)Oracle进程 2.4数据字典 2、教学重点:Oracle的物理结构、oracle实例、Oracle的逻辑结构 3、教学难点:数据库实例与进程 第三章O racle11g的安装(2学时) 1、教学内容: 3.1 Oracle 11g环境介绍 3.2Oracle 11g for Windows的安装 (1)安装Oracle 11g服务器 (2)Oracle 11g与Windows (3)安装Oracle 11g客户端 3.3 Oracle 11g 的卸载 2、教学重点:学会Oracle的安装 第四章O 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及网络配置(2学时) 1、教学内容: 4.1 SQL*Plus命令 (1)设置SQL*Plus 运行环境 (2)常用SQL*Plus命令 (3)格式化查询结果 4.2 Oracle企业管理器 4.3 数据库配置助手 4.4 启动与关闭oracle实例 2、教学重点:学会使用SQL*Plus 第五章S QL语言基础(5学时) 1、教学内容: 5.1SQL简介 5.2SQL的基本语法 5.3数据查询语言 5.4数据操纵语言 5.5数据定义语言 5.6数据控制语言 5.7常用函数 5.8 事务处理 2、教学重点: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控 制语言 3、教学难点:SQL的基本语法 第六章P L/SQL编程(8学时)(课本第6,7章) 1、教学内容: 6.1PL/SQL基础 (1)变量及声明 (2)数据类型 (3)表达式 (4)PL/SQL程序块结构 6.2PL/SQL控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