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专题十三: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军国主义

13专题十三: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军国主义
13专题十三: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军国主义

专题十三: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军国主义

一、日本简况:

1、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均为亚洲大国,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

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2、日本多山地和丘陵,居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3、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防治等工业是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日本耕地少,但渔业资源丰富。

二、历史上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始于汉朝

2、唐朝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到中国,中国鉴真东渡,646年日本仿效隋唐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革新”;

3、明朝后期,倭寇侵略中国,戚继光抗倭;

三、近代日本大肆侵华:

1、1874年入侵台湾;

2、1894-1895年挑起甲午战争,强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3、1900-190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强迫签订《辛丑条约》

4、1914年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中国山东;

5、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6、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

7、1921-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为美国所排挤

10、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11、1932年在东北制造伪满洲国;

12、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3、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5、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

16、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同中国政府签投降书,10月台湾回归;

四、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杂,曲折前进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2、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但存在许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矛盾;

(1)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2)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

(3)领土之争如钓鱼岛归属问题;(4)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五、在当今形势下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我们主张中日两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日本应遵循防卫政策,遵守和平宪法,走向和平发展之路。

六、你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认识?

我们对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卑劣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本质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牢记历史,同时要发愤学习,立志报国,振兴中华,我们国家应积极发展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七、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是如何改善的?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屡再现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史以及首相等重要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八、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分别给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充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战争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十一、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说:“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你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我们不否认打仗总是要死人的,那是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作战必然结果,但是日军是在占领南京之后,对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警察和无辜的平民实行屠杀的,并且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残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所以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歪曲

了事实真相,其目的是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逃避罪责,蒙混视听。

十二、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1、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的同

胞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2、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

行径,坚决反对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3、我们是头脑清醒的中学生,我们还要注意将日本人民同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分子、新法

西斯分子区分开来,尽量帮助那些暂时受到蒙蔽的中学生明白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十三、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据此回答:今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庆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一些国际的领导人出席了庆典。

(1)这向世人昭示了什么?(3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届时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某校团委将在纪念日那天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筹备。

①主题活动设计有“勿忘国耻”图片展览。请你确定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典型图片(写出图片名称即可),并简要说明其内容和影响。(3分)

②主题活动要展示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英雄事迹或抗战成果。请按要求各举一例。(写出名称即可)(3分)

③在主题活动结束语中,要求概括出以下内容,请你完成: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一财富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6分)

答案要点:

(1)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2)①图片名称: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寻找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②抗日战争的开始“平型关大捷(或台儿庄大捷);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这种伟大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四、用史实说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斯战争有什么关系。面对今天人类社会要解决的环保、禁毒、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予我们什么启示?(3分)答:关系: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史实:A1942年,中英美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B中国抗战歼灭日伪军200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付出了巨大代价。(举一例即可。1分)启示: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互相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

十五、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逃避战争责任,这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请你写一封公开信寄给日本首相,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

尊敬的首相先生: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日本多次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屠杀、奸淫、掳掠,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民族屈辱,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对于这一段历史,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然而,日本的右翼势力无视无可辩驳的历史,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问题,否认细菌战,为战犯翻案,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推卸战争责任,拒绝对当年侵华罪行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大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如今,如何认识日本侵华史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世界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两大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希望贵国牢记历史教训,以起码的良知和应有的勇气正视历史,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地、主动地、妥善地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同时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努力消除妨碍中日友好的不利因素,积极发展中日之间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顺祝你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个普通的中国中学生

…年…月…日

十六、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主题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结合材料和你对历史的学习回答:

①“和平大钟”为什么撞响66声?

②谈谈你的感想。(5分)(要求不少于35字)

答①“和平大钟”撞响66声,是因为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到2003年是66周年。(2分)

②感想:A.不忘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我们奋起的动力;B.纵观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是靠祈祷来赢得和平的;C.“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真正需要撞响的,应该是警世之钟,是自强之钟。(以上三个方面任一方面或其它方面谈,只要言之有理且层次清晰,都可得4分

十七、简单谈谈中日两国人民应如何珍惜现在的友好关系,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1分)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下面几层意思之中的一层或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分)中日两国人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的环境,努力维护和平大局,坚决同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历史、否认侵华罪行的行为作斗争。保持和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十八、新闻背景:日军的残暴,令人发指。除南京大屠杀等为世人熟知的惊天暴行外,日军还曾“创下”30天内,连续血洗山西阳高、天镇、左云、灵邱、宁武、蒴县、原平7座县城,屠杀无辜百姓1.6万人的“记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生命已毫无尊严”看了以上图片、资料,你一定想说什么,请写出来。(要求字数在100字左右,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述流畅)评分说明:可能出现的几种观点:

第一种: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世界人民无尽的伤痛与灾难。当今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我们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第二种: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日本、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今天,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世界人民应当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三种:法西斯暴行严重损害了人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人的尊严,捍卫人权。

十九、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

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政要惨败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等事件。

二十、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1、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

2、正视中日关系史中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一代;

3、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的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二十一、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到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二十二、你认为面对未来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仅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二十三、“极右势力曾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指的是什么事件?欧洲的“极右势力”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性质是否一致?德国、日本政府对于国内的这种势力采取的态度是否一致?你认为哪一国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两国不同的态度你有何感想?

答: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一致。两国对国内极右势力的抬头采取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德国的做法是明治之举:德国政府就二战中德国法西斯所犯罪行多次向欧洲人民道歉,同时,吸取历史教训,对欧洲的极势力抬头,德国政府是坚决反对的。而日本政府却与日本右翼势力相互勾结,纵容、助长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感想: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对历史没有正确认识的民族是很难对自己国家的前途作出明确的选择的;日本政府的错误立场,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二十四、(1)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它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决定成立的?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近年来在外交上谋求什么地位?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遭到亚洲许多各国人民的反对。根据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谈谈日本政府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1)雅尔塔会议,政治大国(2)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中犯下的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

世界古代史测试题

世界古代政治专题测试题 1.(2017·湖北荆州二模·32)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 A.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B.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D.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2.(2017·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六·31)古希腊政治家执政官尼西阿斯曾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材料反映出古希腊( ) A.公民大会的实权遭到削弱B.多数暴政毁灭了民主政治 C.民主权力行使有滥用色彩D.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权利3.(2017·全国Ⅱ卷高考模拟一·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一般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法律平等观念 B.原告和被告必须辩护是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 C.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范 D.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4.(2017·四川内江五模·32)伯里克利在一个演讲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制,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体现了( ) A.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B.雅典民主不只是贵族的民主C.雅典公民是雅典民主的决定性力量D.雅典民主根本上是公民的人民民主 5.(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32)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 ) A.实行陶片放逐法B.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组建“十将军委员会” 6.(2017·四川成都三模·32)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7.(2017·福建三明二模·31)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2020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讲义10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 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 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中考历史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中考历史· 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1.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桑奇佛塔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法》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3.下列关于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于古代印度 B.其实质是等级制 C.种姓制度出现于古代,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D.它是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实行的制度 4.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含 D.首陀罗 5.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两河流域一一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一一古埃及一一金字塔 C.尼罗河一一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一一中国一一种姓制度 6.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健全民主法制 7.以下对古代文明古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B.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汉漠拉比法典》 C.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 D.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 8.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希腊 D.阿拉伯帝国 9.“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オ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 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 来走向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 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近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1)

第八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 ※“近代化”:日语中至今仍单纯使用“近代化”,不使用“现代化”概念。所谓“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体制从产生到确立的过程。它包括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罗荣渠的“现代化”定义:以工业化为核心和主要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嬗变并引发经济、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重建的大转变历程。(《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1993年版)北京大学历史系已故罗荣渠教授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1997 年),认为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经过了三次模式的转变。 一、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历程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经过了从低层次改革到高层次变革两个发展阶段。所谓低层次的改革,就是在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而高层次的变革则是国家政冶经济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改革派或革命派参与以至掌握国家政权。近代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大体上都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但发展的进程及其成果却有很大的不同。 1、日本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天保改革: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德川幕府和西南各雄藩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由于连年饥荒,各地民众不断暴动,为加强幕府的统治力量,幕府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于1841-1843年推行改革,由于没有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故收效甚微。而各雄藩同时期的改革却取得了一定成就。长州藩于1838年压制豪商,保护中下级武士,开展往来大阪的海运贸易,改善了本藩财政。萨摩藩拖延偿还债务,控制糖的收购和销售,充实了本藩的海军力量。肥前、土佐等藩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各藩的改革,中下级武士及部分豪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各藩的实权,为西南四强藩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安政改革:1853年培理舰队入侵后,为应付外国侵略,幕府和西南各藩在安政年间(1854—1859)进行的改革。幕府在首席老中阿部正弘主持下进行了幕政改革,如创办洋学所,翻译西书,吸收西洋文化;编练新式海军,加强海防等。在幕政改革的同时,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藩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破格提拔有才干的武士参与藩政,发展藩营企业和对外贸易,鼓励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创办军火工厂,购炮练兵等。改革进一步增强了西南各藩的实力,为未来的倒幕维新运

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专题复习资料(精品)

世界史?古代部分 【阶段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 (1)经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商业高度发达,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2)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所建立的民主原则与民主经验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古罗马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和法律原则,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公民有较高参政意识。(3)思想:古希腊出现了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一、希腊政治形成的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地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有利于吸取亚非文明。 2、三面环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影响:有利于海外贸易,海外

殖民活动等。 3、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经济作物发达。(葡萄、橄榄) 4、地形:多山,平原少。经济上:不利于农耕,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上:城邦林立。 二、希腊政治形态——城邦 1、城邦的含义: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 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政治民主。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异常繁荣。 3、城邦的影响: (1)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环境。(2)成为联系各城邦关系的纽带。(联系包括:相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共同的遵守和信仰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等) (3)创造出异常繁荣的思想文化。 三、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 1、条件: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自备武器作战、成年男性。 2、权利及义务:(1)权利:有权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等。 (2)义务:保卫城邦、建设家园等。 3、公民的基本要求: (1)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的培养。书写、修辞、演讲、音乐和体育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2019尔雅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 1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喊出了的口号是()A ?A、 以日本为师 ?B、 求富 ?C、 求强 ?D、 中体西用 2 《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C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43年 3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A ?A、1868年 ?B、1854年 ?C、1842年 ?D、1840年 4 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C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5 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B

?A、A中美 ?B、B中日 ?C、C中俄 ?D、D中印 6 日本是哪一年被美国打开大门的?B ?A、1852年 ?B、1854年 ?C、1860年 ?D、1864年 7 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8 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

?A、1840年 ?B、1846年 ?C、1940年 ?D、1946年 9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C ?A、A《日本国志》 ?B、B《劝学篇》 ?C、C《日本变政考》 ?D、D《康南海自编年谱》 10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正确 11 《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错误 12 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正确 13

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著作是《日本人》错误 14 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正确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 1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 ?A、王晓秋 ?B、康有为 ?C、黄遵宪 ?D、李大钊 2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B ?A、A室町时代 ?B、B幕末和明治初年 ?C、C大正时期 ?D、D战国时代

近代史,论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背景:在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系列展出——复兴之路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所到之处杀伤抢掠的图片依然历历在目,馆内所陈列的文物,油画不仅仅是带给了人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人心灵上的震撼和感悟。返校之后,遂决定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的探讨一下中日关系,纠正自己对历史的错误认识,弥补对中日历史的盲点。下文主要从从中日关系发展史、中日关系的现状和中日关系的症结三个方面来谈中日关系。 恩恩怨怨——中日关系发展史 “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这句话告诉我们,研究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离不开对中日关系史的考察。中日两国由于地缘相近,不管愿意与否,同处于一个对各自发展发展有至关影响的利益互动体中。因此,探求与总结二千余年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经验与教训,对于21世纪中日关系建立良性互动模式、选择最佳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但到了13世纪上半期,倭寇开始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长达300多年。此时中国正处明朝,与日关系分分合合,明太祖还曾绝日本贸易,严海禁,派兵剿御倭寇,看来中国人对日本的坏印象是由“倭寇”这一侵掠形象慢慢积累加深的。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的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日军所到之处烧伤抢掠,其中就有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等,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辽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另一种手段,通过条约对清政府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清政府不断的割让土地,赔偿白银,转让自主权。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战争结束后,中日关系僵硬,直至1972年9月25日,田角中荣首相访华,中日量过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访日。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2007年12月,日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破冰”。2007年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中日关系“融冰”。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中日关系“迎春”。2008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 12月25日到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上任以来首次访华,距2012年还有短短数天,明年中日关系将正式进入不惑之年。《论语·为政》中说,“四十而不惑”,不惑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孔子又说:“智者不惑。”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要达到“不惑”,需要中日双方增进互信与沟通,并为之贡献更多智慧。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贸易总额从最初的年约11亿美元扩大到约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也从当时的年约1万人次增加到约540万人次,两国经贸往来、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依存度不断深化。然而,中日关系并非一直高歌猛进。尤其最近几年,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并在2010年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终结了日本长达42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日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去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致使中日关系跌入低谷。野田佳彦上台后深化美日同盟,极

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分析

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2.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D.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4.伯利克里时期,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会议 D.陶片方式 5.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6.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

识概述准确的是( )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革国家管理;依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④实行中央集权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8.对右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9.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

2016高考专题梳理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2016高考专题梳理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古希腊罗马文明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 1.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世纪起,伴随着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发展,希腊工商业发展起来,推动了以雅典城邦为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兴起,并走向了繁荣;同时,古希腊的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对近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梭伦改革——为民主制奠定基础(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措施: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③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影响: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化轨道(2)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措施: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实行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

敌人的有效方法。影响: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3)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措施: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4)雅典民主制的内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雅典民主制特征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征的充分体现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②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它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③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司法、监察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5)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③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中日曾经友好过吗——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中日曾经友好过吗?——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史与现实非常明确地显示,中日友好的提法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综观中日两千年的交往,中国与日本之间,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从来没有过平等友好的关系。 宋朝以前,日本称臣于中国,而中国人毫无保留地传授文化与技术,特别是在唐朝,日本人多次派人到中国留学,而中国也有鉴真东渡等。从明朝开始,则是日本人对中国不断侵略、破坏,不断残杀中国人的历史。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而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中日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也在没有。将来会不会有?现在言之过早。中日友好,充其量只是一个虚幻的愿望。中国发展对日关系时,必须以史为鉴,而不能以虚幻的愿望为基础。 “东夷貌柔顺”的伪装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唐大宗时朝鲜内乱,中国应新罗之请以宗主国身份平乱。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六六三)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占领锦江口。唐朝不得不遣刘仁轨领兵击之,“仁轨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贱众大渍”。一千二百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与这一幕何其相似,同样是朝鲜内乱,中国以宗主国身份平乱,然后日本乘机寻衅。然而,强弱易势,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给日本国民带去了巨大的欢乐和利益。 显然,日本人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不过是他们崇拜强权的特性的表现。当时的日本尚处于近乎蒙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卧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书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开始走出原始时代,完成所谓大化革新。日本人向唐朝称臣的目的,无非是要通过引进文化来改善他们蒙昧落后的状态。当时日皇即告诫其使者:“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计”。史称东夷貌柔顺,没有识别倭人的伪装。 崇强鄙弱的日本人二战后,日本对美国千依百顺,连天皇也每天早晨起来就去给麦克阿瑟鞠躬行礼,获得美国的信任,以从中国和亚洲掠得的资金购买设备和获取先进的技术,如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一旦感到羽翼丰满,就开始看不起美国人。把美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说得一无是处的《日本敢于说不》,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美国在计算机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把日本远远抛在后面。而南朝鲜等生产的随机存取芯片也侵蚀了日本的市场占有,这无疑是给那个狂妄无知的索尼总裁打了一计耳光。他曾狂言日本的一兆位的存取芯片能打破美苏的战略平衡,认为日本人的智力无与伦比,殊不知日本不过是在做计算机里最简单重复的一个部件而已。而现在,这个日本人在藐视中国人之余,又对美国人毕恭毕敬了,连声说他不反美国,他最佩服民美国人。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 1【单选题】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A、1840年 B、1846年 C、1940年 D、1946年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 A、A《日本国志》 B、B《劝学篇》 C、C《日本变政考》 D、D《康南海自编年谱》 我的答案:C 5【判断题】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 我的答案:√ 6【判断题】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 我的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 1【单选题】《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 A、王晓秋 B、康有为 C、黄遵宪 D、李大钊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 A、A室町时代 B、B幕末和明治初年 C、C大正时期 D、D战国时代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 A、A魏源 B、B罗森 C、C黄遵宪 D、D李鸿章 我的答案:B 4【单选题】“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 A、高杉晋作 B、中牟田仓之助 C、伊藤博文 D、日比野辉宽 我的答案:C 5【单选题】“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62年 我的答案:D 6【单选题】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 A、A川端康成 B、B佐久间象山 C、C冈千仞 D、D吉野作造 我的答案:C 7【单选题】《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黄遵宪 D、洪秀全 我的答案:B 8【判断题】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 我的答案:√ 9【判断题】《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8.7分 10【判断题】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我的答案:√ 11【判断题】日本民间作家以太平天国为题材写作的军谈小说是《云南新话》我的答案:√ 12【判断题】近代日本第一艘官方的访华贸易船是“千岁贡” 我的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三) 1【单选题】《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作者是谁? A、王芸生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浅谈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浅谈 华中科技大学;曾奕昂;U201212022;15 摘要:一个国家想要成立,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军事方面入手,简单分析了从古至今中日军事力量的对比对国家关系所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关系近现代军事 一、明治维新之前 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的中国,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日本作为还没有完全发展的国家,以大化改新为代表,积极的学习中国的知识文化。从那时起中国就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日本从来都不甘于屈居人下,从在600年和602年,推古政权曾派兵征新罗,但没有获得成功。同时,先后四次派使节访隋,其中在607年派小野妹子使隋时,在国书中使用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之语;608年,再次派遣小野妹子与8名留学生、留学僧赴隋时,国书中带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语,其中用语中表达的希望与中国平起平坐的欲望显而易见。 在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也与日本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战争,其主要焦点也集中在朝鲜半岛。如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唐军凭借着优良的造船技术与丰富的作战经验。以13000人,战船170余艘战胜倭军42000人,战船1000余艘。而当时,而当时的中国,光北京的范阳节度使就管兵九万一千人,马六千五百疋,衣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远非日本可比。 而到了中国明代,日本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群雄割据时期。最终由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大部。而那时日本大的战役也不过是过万人的军队,例如奠定了秀吉统一日本基础的山崎合战中明智军有1.6万人,羽柴军也仅有3.5万人。而当时的明朝,则是强过日本数倍。以捕鱼儿海大捷为例,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大将军永昌侯蓝玉率师十五万,由大宁进庆州,闻虏主脱古思贴木儿在捕鱼儿海,从间道,兼程而进”。通过记载,蓝玉捕鱼儿海大捷,共灭敌数万,俘虏七万多人。在战争规模与激烈程度来看都远超日本。 而到了1585年,一统日本后的秀吉说:“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中华,决意渡海”。并于1592出兵朝鲜,意图途径朝鲜进攻中国。丰臣秀吉还认为两年内就可以迁都北京,自己将定居宁波,然后主持对印度的征服。但在明朝政府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相继收复失地,日军退缩,丰臣秀吉提出议和,第一次战争暂告结束。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日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 二、明治维新到918事变 1598年的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意识到与中国作战的时机不成熟,于是江户幕府马

近代中日关系史

《近代中日关系史》讲授提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近代中日关系史 英文名称: 学分:2 周学时:2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基本内容: 一、导言 1、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的意义 2、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特点 3、基本研究史料 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与日本 1、中日关系源远流长 2、《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 3、中日关于台湾与琉球问题的交涉 三、中日两国关系之逆转 1、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态度之转变 2、两国经济关系之演变 3、中国人开始向日本人学习 四、民国初年之两国关系 1、日本对中国革命者的态度 2、孙中山对日态度的转变 3、五四以前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五、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中日关系 1、日本对中国军阀的控制与扶植 2、日本与五四运动 3、中国内乱与日本侵华新策略 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的两国关系 1、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2、国民党的妥协外交与日本的步步进逼 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日本的以华制华战略 5、日本投降与善后处理 七、战后中日关系的缓慢恢复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两国交往

2、中日交往中的逆流 3、进入半官半民交往的新阶段 八、中日友好新篇章 1、中日邦交正常化 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的两国关系 3、中日关系的新课题与远景展望 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日常作业及期末论文 参考资料: 1、《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1-8册) 王芸生编著三联书店出版 2、《近五十年来中国与日本》(1932—1982)若干册 张蓬舟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日关系史纲》 杨考臣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4、《中日关系史》(卷一) 张声振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5、《近代中日关系史》 (台)林明德著三民书局印行出版 6、《侵略与自卫——全面抗战时的中日关系》 曹振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日中友好运动史》 (日)日中友协中央本部编商务印书馆出版8、《日本侵华七十年史》 北京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9、《当代中日关系史》 吴学文等著时事出版社出版 10《近代中日关系研究》 王晓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附一】《中日关系全书》 关捷等主编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附二】《中国的中日关系研究》 李玉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5)

第三章中日友好交往的第一次高潮——隋、唐时期 一、圣德太子与遣隋使 □圣德太子:日本古代的政治家、外交家。593年被推古天皇立为太子,行摄政。在职期间,制订“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初步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原则。对外,则派出遣隋使和留学生、学向僧,努力吸取中国文化。笃信佛教,修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并著有《三经义疏》。 (一)向隋遣使的目的 自隋文帝时代起延长至炀帝时代的多次对高句丽的战事,强烈冲击着与朝鲜半岛南部关系密切的倭王政权,促使大和国家的执政者改变前几代倭王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做法。 (1)学习隋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与方法,以巩固大和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统治。 ※王权加强和豪族反王权;苏我氏。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在倭皇迎接抵达都城的隋使裴世清的欢迎词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冀闻大国惟新之化。” (2)与隋朝建交,可对新罗施加压力,以挽回大和国家6世纪末以来在朝鲜半岛上军事失败的局面。 ※加罗(任那日本府) (3)向隋朝学习佛教文化,可使国民做到扬善去恶;国家则会恶去刑息,实现太平。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438年开始)、北周武帝灭佛(574年开始)、唐武宗灭佛(841-846年)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二)圣德太子向隋四次遣使 据中日史籍《隋书》、《日本书纪》记载,自公元600年至614年间,日本曾四次派使节到隋朝。其间,隋朝使节去日本一次。 1、第一次遣隋使 第一次遣隋使是在圣德太子第一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隋开皇二十年,即600年)。《隋书·东夷传·倭国》说:“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 ,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北史·倭国传》也有同样记载。但这次遣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古代史部分专题复习讲义(完整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古代史部分专题复 习讲义(完整版) 【通史综述】 公元前8--前5世纪,在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与贵族奴隶主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结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的等措施的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它铸造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以来,在罗马平民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中,在罗马扩张导致的不同民族的矛盾尖锐以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影响。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的背景下,智者运动兴起,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雅典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根,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 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在民主和法制方面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以及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古代希腊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和文化的巨大成就。以雅典为发表的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三次改革,民主制度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古代罗马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制度。罗马法历经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发展历程,适时不断调整演变,使之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形成法律体系,其蕴含的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的意义。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制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对西方乃至当今世界民主政治都产生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不足。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科学向关注人和社会的方面转变,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通史坐标】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相互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为世界历史所罕见。我们两国的先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相互往来。秦汉之际,中国大陆传到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日本列岛从渔猎采集为主的绳文时代进到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南北朝时,日本史学界称为“渡来人”的中国移民,在日本传播了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的技术。3至5世纪,汉字逐渐传到日本。隋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到了唐朝,中日友好交往更是盛况空前。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大批前往中国。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就是他们中的著名代表。吉备真备在唐18个年头,钻研儒家经典,学习律令、礼仪、音韵、天文和历法。阿倍仲麻吕善诗能文,同大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陆续传入日本,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很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审美传统。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认为,就整个日本历史来说,平安时代完成的最大贡献是利用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生动地说明日本人民是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的伟大人民。从宋朝开始直至清朝前期,贸易往来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漫长的交往,两国人民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和重要纽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如饥似渴地向外国学习。一时之间,到日本求学考察成为时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次到日本。中国许多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如陈独秀、周恩来、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都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过。先后到日本求学的中国人有数万人之多,他们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 不幸的是,19世纪末,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之路,1894年甲午战争后,侵占了中国领土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一度占领中国的旅顺、大连。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以上,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教导中国人民,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承担,中国人民应该和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周恩来总理不辞辛劳,亲自同日本各界广交朋友。两国社会名流和广大民间人士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1972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恢复了邦交。中日关系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1978年,我们两国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进一步巩固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着重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我们应该沿着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方向,发展持久的睦邻友好关系。邓小平先生曾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团结,中日两国亲密合作,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日两千多年交往的进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真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有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进行,才会对他们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任何以武力侵略、奴役别国人民,或者把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强加于其他民族,都必然带来浩劫和灾难,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人类曾经付出惨痛代价才得到的基本教训,值得我们的今人和后人格外珍重。在当今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平等互利,友好相处,以促进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国家,在丰富多彩的发展中不断地实现共同进步。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既有地理的优势,又有历史的渊源,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心愿和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