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全】_2020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全】_2020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全】_2020

第1章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今天你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问题2:这些数够用吗?你还见过其它的数吗?

【教学说明】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说一说:如下图所示的温度计上是如何区分零上的度数和零下的度数的?

2.观察:

(1)在预报北京市某天的天气时,播音员说“北京,晴,局部多云,零下6摄氏度到5摄氏度.”这时,屏幕上是如何显示这天的温度的?

(2)如下图,储蓄存折上是怎样表示“存入2500元”和“支出3000元”的?

3.思考: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在数学里怎么表示这样的一对数?

【归纳结论】像3、125、10.5、2

3

等大于0的自然数和分数就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

上“-”(读作负)号,例如-3、-1、-0.618、-2

3

等就是负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正)号,以强调它是正数.例如,“正数5”写作“+5”,但通常把“+”号省略不写.

4.零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归纳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我们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把负数和零称为非正数.

【教学说明】强调:①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譬如:用正数表示向南,那么向北3km可以用负数表示为-3km.

②“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二是在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如:向东走10米,和运进20吨就不是意义相反的量.

5.请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表示它们.

【教学说明】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

入负数的必要性.

6.议一议: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归纳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学说明】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有理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B)

A.前进与后退

B.胜3局与负2局

C.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

D.盈利3万元与支出2万元

2.表示相反意义量是(B)

A.“前进8米”与“向东6米”

B.“赢利50元”与“亏损160元”

C.“黑色”与“白色”

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5千克”

3.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5℃的意义是(C)

A.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5℃

B.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2℃

C.温度先上升3℃,再下降5℃

D.上面答案都不正确

4.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D)

A.收入250元与支出20元

B.水位上升17米与下降10米

C.超过0.5mm和不足0.03mm

D.增大2岁与减少2升

5.下列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C)

A.一天凌晨的气温是-5℃,中午比凌晨上升5℃,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

B.如果+3.2米表示比海平面高3.2米,那么-9米表示比海平面低5.8米

C.如果生产成本增加5%记作+5%,那么-5%表示生产成本降低5%

D.如果收入增加8元,记作+8元,那么-5元表示支出减少5元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7.(1)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米,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50.

(2)小明家8月份收入8000元记作+8000,支出5000元记作-5000.

(3)答题时假如答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那么答错一道扣5分记作-5.

(4)如果体重减少了10千克记作-10千克,那么体重增加10千克记作+10千克.

(5)月底某超市开展打折促销活动,月底结算共盈利80000元可记作+80000.

8.若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向西走30米若向西走-30米又是什么意思向东走30米.

9.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位置上:

1,-5

23

,111,-0.6,5,0,3.3,6,-135,0.3,2%,12,

1

4

.

正数:{1,111,5,3.3,6,0.3,2%,12,1

4 };

负数:{-5

23

,-0.6,-135};

整数:{1,111,5,0,6,-135,12};

正分数:{3.3,0.3,2%,1

4 };

负分数:{-5

23

,-0.6};

分数:{-5

23

,-0.6,3.3,0.3,2%,

1

4

};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巩固提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2、4题.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1.2.1 数轴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放飞学生的思维,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4.你知道温度计吗?温度计的形状是什么?它上面的刻度和数字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学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学生感受到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下图是小丽从点O出发,沿一条笔直的东西向人行道行走的示意图,由图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归纳结论】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把点O叫做原点,用原点表示数0;

规定直线的正方向(标上箭头).通常把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的方向规定为负方向;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3.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归纳结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4.思考: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教学说明】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5.探究:+3,-4,4,1,-1.5,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得出结论: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8例1、例

2.

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D)

3.如图所示,点M表示的数是(C)

A.2.5

B.-1.5

C.-2.5

D.1.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有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B.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

C.有些有理数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5.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C)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6.数轴上点M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点M表示的数是(C)

A.5

B.-5

C.5或-5

D.不能确定

7.在数轴上表示-2,0,6.3,15的点中,在原点右边的点有(C)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4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C)

A.2002或2003

B.2003或2004

C.2004或2005

D.2005或2006

9.把下列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6,-4.5,-3,0,5

2

,4.

解:

10.指出下列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数.

解:A点表示-2;B点表示0;C点表示3.5;D点表示-4.5;E点表示0.5.

【教学说明】一方面巩固新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使学生通过练习,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数轴.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题.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但另外,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让他们犯错,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

正,以示警戒,是否效果会更好呢?我们有时候是否也需要学会适当放手,建议下次大家都可试试.

1.2.2 相反数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相反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

2.初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有理数王国的公民“+3”一天不小心掉入一个魔瓶里.谁知出来后竟变成胖乎乎的0,你说怪不怪?冷眼旁观的2说:“谁叫这瓶里睡着他的相反数兄弟呢?幸好我兄弟不在里面!”

同学们,你想知道+3的相反数兄弟吗?为什么他俩见面后就变成了0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相反数的世界吧!

【教学说明】由故事、游戏引入,激发兴趣,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下图,点A和点B表示的有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会——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2.观察下列数:6和-6,22

3

和-2

2

3

,7和-7,

5

7

和-

5

7

,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

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你能够写出其他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

【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教学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能力.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想一想:0有没有相反数?如果有,是哪个数?

【归纳结论】0的相反数是0.

5.说一说:

(1)-5.8是5.8的相反数,3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a,a-b的相反数是-(a-b),0的相反数是0.

(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教学说明】提升学生的化简能力,加深对相反数的理解.

6.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呢?

【归纳结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0例3.

2.判断题

①-3是相反数(×)

②-7和7是相反数(√)

③-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④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B)

A.正数

B.正数或0

C.负数

D.负数或0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C)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

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

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1)-(-8)的相反数是-8.

(2)+(-6)是6的相反数.

(3)1-a的相反数是a-1.

(4)若-x=9,则x=-9.

6.化简下列各符号:

(1)-[-(-2)]

(2)+{-[-(+5)]}

(3)-{-{-…-(-6)}…}(共n个负号)

答案:(1)-2(2)5(3)当n为偶数时,为6;当n为奇数时,为-6.

7.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点B 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

解: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应表示-2或-6.

8.若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求这两个数.

解:其中的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为13.4,所以这两个数是+13.4和-13.4.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3、4、5题.

这节课学生对相反数的定义掌握得较好,但利用相反数对式子的化简能力还不足.

课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重难点有所突破,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1.2.3 绝对值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探索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

【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什么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代数意义及几何特征如何?

2.到原点的距离为2.5的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征?

【教学说明】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小明家、学校、小李家在数轴上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点A、O、B所示,若数轴的单位长度表示1km,则A,B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多少?小明、小李各自从家到学校要走多远?

【归纳结论】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如4叫做-4的绝对值,记作“|-4|=4”.

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6、-

7、1、-21,+9

4

,0,-7.8.

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2)负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3)0的绝对值是什么?

【归纳结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给出几对相反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4.每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三个负数和零,然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教学说明】同桌之间举例,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5.如果a 表示一个数,则|a|等于多少?同时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a 表示一个数,则(1)当a 是正数时,|a|=a ;(2)当a=0时,|a|=0;(3)当a 是负数时,|a|=-a.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一个非负数.

【教学说明】对数a 的绝对值的讨论,是初中阶段渗透数学分类思想的重要体现,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环节教师给出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大大降低了讨论和理解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2例5、例6.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C)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4)一个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若-│a │=-3.2,则a 是(C) A.3.2B.-3.2 C.±3.2D.以上都不对

4.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一定是(C)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5.a<0时,化简3a a a

结果为(B)

A.2

3

B.0

C.-1

D.-2a

6.绝对值小于5而不小于2的所有整数有±4,±3,±2.

7.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8.数a的绝对值等于9,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9,这样的点在数轴上共有2个.

9.计算.

10.化简下列各式:

【教学说明】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7、10题.

一个数的绝对值实质上是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而这种几何解释反映了绝对值概念的本质,学生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义上来,这样比较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概念的非负性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与技能】s

会比较两个(或几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利用数轴,会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谈及温度,比如某城市一天中4个不同时刻的气温分别是-3℃,-5℃,4℃,0℃,哪个时刻气温最高,哪个时刻气温最低?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归结为比较有理数-3,-5,4,0的大小,我们已经能够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及正数与0的大小,引入负数以后,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说一说:温度-10℃与2℃,哪个温度高?0℃与-3℃,哪个温度高?

【归纳结论】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

2.温度-10℃与-3℃,哪个温度低?-10的绝对值与-3的绝对值,哪个大?

因此,你能发现两个负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00与-3;

(2)-2

3

与-

3

5

4.把-3,-5,4,0表示在数轴上,这些数的大小与其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这里放开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后,与同学讨论形成规范的语言归纳发现的结论,利用数轴比较大小,体会使用数与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归纳结论】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比较-0.5,-1

5

,0.5的大小,应有(B)

A.- 1

5

>-0.5>0.5 B.0.5>-

1

5

>-0.5

C.-0.5>-1

5

>0.5 D.0.5>-0.5>-

1

5

2.在有理数-π,0,-│+1000│,-(-5)中最大的数是(B)

A.0

B.-(-5)

C.-│+1000│

D.-π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

D.若a=b,则│a│=│b│

4.设a是最大负整数的相反数,b是最小自然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三个数的和为(A)

A.1

B.0

C.-1

D.2

5.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绝对值最小的负整数是-1.

6.比较下列每对数大小:

(1)-(-5)与-│-5│;

(2)-(+3)与0;

(3)-4

5

与-│-

3

4

│;

(4)-π与-│-3.14│.

解:(1)化简,得-(-5)=5,-│-5│=-5. 因为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所以-(-5)>-│-5│;

(2)化简,得-(+3)=-3,

因为负数小于零,

所以-(+3)<0;

(4)化简,得-│-3.14│=-3.14,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因为│-π│=π,│-3.14│=3.14,

又因为π>3.14,

所以-π<-│-3.14│.

7.将有理数0,-3.14,-22

7

,2.7,-4,0.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

接起来.

解:-4<-22

7

<-3.14<0<0.14<2.7.

【教学说明】涉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时,可先将它们分三类:正数,0,负数,因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在小学就已学过,故本题的关键是几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应用本节学习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比较时应注意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8.已知有理数a为正数,b、c为负数,且│c│>│b│>│a│,用“<”把a、b、c、-a、-b、-c连接起来.

解:由b、c为负数,│c│>│b│,所以有c

由a>0,b<0,│b│>│a│,所以-b>a,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

大小关系为c

9.设

200220032004

200320042005

,,

a b c

===,比较a,b,c的大小.(提示:用整数1分

别减去a,b,c)

解:a

【教学说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并巩固.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2、3、5题.

从学生完成的练习分析,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错,能运用两种方法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过多地推理概括有理数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缺少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

2.教学的预见性还不够,时间控制得不好,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充分.

3.学生对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感到比较困难.它既用到新学的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结论,又联系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往往只做一次比较,比较完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后,就得出结论了.

教学设计的改进:

1.对于难点的处理,可以学生讨论、讲解思路,加强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练习方面,多设计几题学生易错的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使学生加深印象.

3.习题的设计要更加细心,层次分明.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

-3与-2;3与-3;-3与0;-2与+1;-4与-3.

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

【教学说明】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动脑筋:如下图,在一条东西向的笔直的马路上,任取一个点O,若把向东走1km记为1,则向西走1km记为-1.

小丽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了2km,然后继续向西走了3km,两次行走后,小丽从O点向哪个方向走了多少千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