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发展中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政务微博发展中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政务微博发展中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编号:

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复赛作品

作品名称:政务微博发展中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类别: 社会科学类

政务微博发展中的政府回应机制的研究

(练勤、林会举、叶丽娜、柯怀海、黄巧云、庄学村、林恩文)

摘要:诞生于网络时代的政务微博以其特有的属性满足了中国政府改善官民关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要求,契合了中国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诉求,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宠,在信息公开、引导舆论、把握民意、促进民众良性政治参与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它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急需一个有效的机制去规范。本文以政务微博回应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公共管理了理论和回应型政府理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结合政务微博的实际运营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探究政务微博回应机制的构建,以此推进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建设,使得政务微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政务微博回应回应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智晨.论政府回应的理论依据、现状以及改进思路[J].理论界,2008,(7).

[2] 苟德培、蹇莉. 政务微博的路径选择[J], 网络传播:2012(1).

[3] 《领导决策信息》编辑部.从四大”城市发布”探寻政务微博运作”密码”[J],领导决策信息:2012(6).

[4] 卢坤建,回应型政府: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J].学术研究2009(7):66-138.

[5] 李伟权.“互动决策”: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J].探索,2002,(3).

[6] 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0(7),7.

[7]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76

[8] 赵晗.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构建研究主要责任者 [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9] (美)D·奥斯本和T·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和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0] 郭其友,李宝良.机制设计理论:资源最优配置机制性质的解释与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 (11).

[11]李姣,刘泽照. 微博时代政府对网络事件的应急回应[J].探索与争鸣2011,(9).

[12] 梁婷.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回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赵晗,2010

[13] [14] [15] 秦前红李少文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16] [17]冯泽杰.网络问政:政治民主与和谐社会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5)[18]易承志.论回应机制的优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1 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的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的时期,在这特殊的转型时期,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诉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高涨。

2009年兴起的政务微博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生态,通过微博这样的传播平台,政府机构部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更加深入,微博的出现契合了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表达,对社会乃至政治生活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在网络世界的代言人,在信息公开、引导舆论、把握民意、促进民众良性政治参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据新浪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

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政府机构个人官员微博覆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而今年以来,政务微博数量更是以200%的增长率在增长。

然而,部分政务微博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政务微博建设中的不足。从粉丝数、关注对象的不足到政务微博运行的无序无一不暴露出政务微博规范化建设的不足,政务微博如何发展和管理成为了我国政府面临的时代新课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来倾听民意、引导舆论、创新政府的社会管理体系成为一道急需求解的方程。

这对政府提高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对政务微博现象及其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角度上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在政务微博运行机制上的研究,尤其是政务微博回应机制上的研究目前依旧缺乏。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研究的意义

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电子时代的中国社会,迫切呼唤行之有效的电子管理机制和强大的应对能力去应对公民不同的利益诉求。面对公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诉求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网络时代,政府在网络世界的“办公楼”——政务微博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在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回应机制建设更加重要。

如何在政务微博平台上不断促进政府与群众的交流互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对政务微博回应机制的探索,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回应机制,有利于让政府从高高在上统治者、管理者的身份向真正的服务员、社会公仆这一角色转变,同时借此提高公民网络参政的有序性[1]。除此之外,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丰富了政府回应论,对于验证亨廷顿提出的“经典政治秩序模型”(社会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意愿越高,而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越低,则政治越不稳定(即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面对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态势,政务微博在回应网民提问的有效能力明显不足。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回应机制提高政务微博的效用和网民利用政务微博参政的有序性。总体来说,本文选择《政务微博发展中的回应机制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希望能为该现实问题作出一些贡献。本文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政务微博回应现状原因的分析,得出一套回应机制,以期提高政务微博应对人民政治诉求的能力。间接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回应现状,了解政务微博发展现状,找出其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予以强化和提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政务微博应对民众政治诉求的能力水平,提高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3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论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并进行内容分析,借鉴其有益的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结合微博问政典型案例对我国政务微博回应力进行研究,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分析。

(3)访谈法:通过访谈部分政务微博博主如肖文波、平安梅列等,形成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的感性认识,了解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1.4 研究现状

1.4.1 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国内政务微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问题的研究,如《2011中国政务微博发展报告》中介绍政务微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而苟德培等耶提出政务微博存在发展状况极不均衡的问题,如开通程度不均衡、发育程度不均衡、重视程度不均衡等[2];香德宝、吴竞伟等全面地阐述了政务微博发展中的良好现状。二是对政务微博发展对策的研究,黎福羽等普遍提出从政府和网民两方面去提高政务微博效用,并趋向于促进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建设和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三是政务微博运营策略的研究,《领导决策信息》编辑人员则总结了我国四大城市探寻政务微博运作的经验:北京官方微博的管理化和正规化经验,上海用心显示权威、时尚、亲民等特色经验,重庆推行以民为本的敬业经验,成都的原创经验很好地说明了创新才是发展的良剂[3];四是对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的研究,李少文在《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一文中谈到要讲微博问政的有效机制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就是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建设[4]。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社会管理创新、干群关系和政治风尚这三个角度研究政务微博。秦前红、李少文在《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一文中指出微博这一新技术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载体,促使其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发挥微博效用的必经之路;尹俊在《利用微博构建和谐干群关系探讨》一文中提出应加强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养,对政务微博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培训,以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商意盈在《“微”力量改变政风:政务微博成中国“官民互动”》一文中谈到政务微博的微博属性使得许多官员不得不放低身段,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网民,对于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还存在规范化建设滞后、功能发挥不充分等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推动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缘由之一。

1.4.2 政府回应的研究综述

对于政府回应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斯塔林(Gove?Starling)在他的《公共部门管理》一书中对政府回应的涵义作出了权威性的界定,他认为,“回应是责任性的一种体现,公共管理责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回应。在回应意味着政府对公众接纳政策和公众提出诉求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快速地了解公众的需求,不仅包括回应公众事前的表达需求,更应该洞悉先机,以前瞻性的行为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国内的卢坤建等学者则提出回应(response),即回答、答应或响应,是所有社会形态及其政府运作模式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谋求政府与社会间稳定、和谐关系的基本方式[4],“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对公众的需要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5]。”基本含义应包括“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6]。

国外学者对政府回应的关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民主行政转变,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众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要求政府回应的诉求。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行政改革序幕的开启,政府的回应性日益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西方学者的政府回应研究建立在反对科层官僚制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并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发展日益成熟:最初,西方学者只是将政府回应纳入民主行政的理论体系中去研究。

90年代兴起的治理理论又让西方学者提出加强政府的回应性,但其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于政府回应的研究视角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从善治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政府回应性所进行的政策制定、行政程序改革、公共服务的改进,代表性的成果有《意大利公共行政改革与面向公众的政府回应性》;第二种是从政府失败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回应,这种视角的代表者认为政府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回应性的缺乏和回应机制的不完善;第三种是从公民参与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研究政府回

应,韩国学者Park,Hee-Bong认为市民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提高了政府的合法性和人们对决策的理解,但市民参与在影响政府回应性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如何提高行政回应性,将顾客满足度作为评价行政回应性的重要标准。

对于国内学术界,政府回应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课题,相关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民主政治的高度来阐述和评价政府回应,这些学者在研究政治民主与自由、政治选举与政治参与的时候往往会对政府的回应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国学者主要从民主理论、公共政策制定、政府责任等角度进行研究。俞可平先生从民主理论角度论述政府回应性,他在专著《治理与善治》、《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中提出,政府的回应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也就越高。但俞可平并未就政府回应性问题做深入地论述,尤其在政府决策层面上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李伟权的专著《政府回应论》以政府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回应为研究视角,对政府公共决策回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互动的决策回应机制;张成福在《责任政府论》一文中论述责任政府的同时,间接谈到了政府回应问题,他认为“政府责任是指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要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地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责任意味着政府的社会回应”[7]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主张政府回应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认为政府回应有助于行政改革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三是认为增进政府回应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与政府回应机制建设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政府回应的载体不够完善,回应效率不高;二是认为政府回应的利益取向错位,政府回应意识缺乏;三是认为回应性制度资源短缺,制度效率供给不足,还有学者提出政府回应存在内在官僚制的弊端,李伟权从体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政府回应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提出“政府回应机制中存在的所有不足,归结起来就是政治权力强大与公民权利薄弱导致回应机制的封闭和低效。

在改进政府回应机制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观点从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六点:一是树立政府回应的正确观念,如“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民主化、科学化的理念等;二是注重政府回应的载体建设,特别的电子政府的建设;三是加强政府回应流程的再造,重点加强政府回应体制的反馈和回复能力建设;四是加强政府回应的法规建设;五是注重公务员培训;六是注重政府回应的绩效评估监控。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府回应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有关政府回应机制的要素构成、基本流程、运转模型、回应机制有效运作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要件,以及国外回应回应机制在我国推广的实用性、可行性分析等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展开。拥有实际有效载体的回应机制还没有构建起来,这也是本文的选题缘由之一。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政务微博回应机制作为政务微博发展中的一部分,主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回应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作为其研究基础,本文通过三者的分析,选择了一些对本文的研究有帮助的理论,以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政府回应理论

美国的行政管理学者格罗弗·斯塔林曾经对政府回应做过经典定义:“回应意味着政府对民众对于政策变革的接纳和对民众要求做出的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回应是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之于非政治整合的公民意愿和利益诉求的反应及相应予以回复的过程和作为,即政府对公众接纳政策和公众提出诉求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问题。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回应是

一种互动的过程,是基于主客体双方的一种行为互动;其次,政府回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回应社会的主要途径;再者,政府回应是对社会需求的引导与整合,“回应是对社会需求的响应,但并不应将其理解为只是对社会利益要求的满足,考虑到社会的自治度和成熟程度,考虑到社会需求合理表达的可能性,回应还包括对社会需求的引导。因此,回应的效果,应理解为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需求、价值需求、文化需求和经济需求。各种需求并不都是一致的,对需求的回应实质上是对利益的选择与整合,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需要政府回应的,社会需求以“社会整合”的方式无法进行利益整合或整合成本大于“制度整合”成本是就需要政府对此类需求作出回应[8]。

1.5.2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涵盖如下内容: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在于“掌舵而非划桨”;第二,管理方式应注入企业化管理方式,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在各公共服务部门中采用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第三,行政文化应提倡“顾客导向”,政府转变为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成为政府提供服务的“顾客”;第四,管理上应采用授权或分权方式;第五,目标控制应引入绩效策略,在目标控制上倡导引入绩效目标控制策略,放松行政规制,采取严格的绩效目标控制策略;第六,减少公共产品带来外部性[9]。

1.5.3 机制设计理论

概括的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订什么样的法律、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时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即“如何在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作是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经济机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并用经济模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经济机制理论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a.经济环境;b.自利行为描述;c.想要得到的社会目标;d.配置机制(包括信息空间和配置规则)。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成本问题,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二是机制的激励问题,即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10]。

2政务微博发展概述

2.1政务微博带来的新气象

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25日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该论坛旨在探讨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密切联系,总结和推广政务机构与官员应用微博的新思路、新经验。到如今的新浪发布全国首份《部委微博运营发展模式》

报告,报告介绍了新浪部委微博发展至今的总体概况,并总结出部委微博六种运营模式及其运营发展的四个重点。

政务微博从最初的好奇尝试、探索到如今首份规模的运营发展报告的发布,说明微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为政府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为群众通过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为政府部门或官员积极回应建立了良好环境。政府、群众以政务微博为纽带的多方联动必然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中指出了在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上,部委微博应凸显“微博助“微政务”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助推器政”功能,以部委视角出发,发布专业权威内容,引导地方政务微博。如何让“微政务”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助推器上海普陀各级官方微博在天灾考验面前为我们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继北京暴雨之后,台风海葵给上海带来了一大考验,“上海普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_普陀”和“普陀交警”等普陀公安部门微博,协同“上海普陀宜川路街道”“上海普陀长风”两个街道的政务微博高效运转、积极配合,第一时间向市民发送台风信息、防台防汛温馨提示和普陀区防台工作情况,并形成良好互动。台风“海葵”是普陀区对微博服务社会管理的探索的一个初步检测,努力做到下听民意,上达舆情的目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高效互动,积极听取网民意见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排忧解难,防止网络舆情事件的恶化,成为基层政务微博牵手区官方微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首创。这不仅体现出了普陀区微博服务社会管理的创新,更是表现出其执政能力。

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中,突发事件尤其受到广泛关注,在一次次成功或失败的公关事件中,政府和官员都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进回应机制:(一)加强对微博舆情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回应。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原先“沉默的民情”有了新的诉求平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特别注意收集和分析新平台的信息,并积极予以回应,特别事故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将事故处置与回应公众关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快公开调查的进展情况;(二)利用微博平台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突发事件之后,政府应主动利用微博平台,将微博作为信息发布、辟谣、与民沟通的平台,与网友进行良性互动,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三)注重政府官方微博的开通和建设。为了积极能够积极回应,相关领导思想上重视,摒弃顾虑,派有责任心、懂政务的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和回应[10]。

2.1.2微力量改变政风

从2009年国内各大门户微博测试版上线到现在,中国的微博用户爆发式增长至近两亿,毫无争议地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也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成为政府倾听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政务微博要走近民众,就得改变自己,改变学风、网风,甚至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变革。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改变,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转变,由手工作业向电子政务转变。而政务微博正是对这种转变的有力推动。

政务微博,这种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它体现了公开为先、服务当头、群众路线、良性互动”,在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1]。

2.2政务微博的回应现状

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微博运营模式,政务微博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很多问题都不能够得到较好的规范。对于某些官员而言政务微博只是一种潮流、赶时髦,不能够很好地定位政委微博或只是搞形式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淡薄是造成政务微博的回应率低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时候,绝大所数的的政务微博处于沉睡的状态,甚至于在处理一些网络公共事件中反映出政府能力的欠缺,比如沟通能力差、预警不及

时、信息发布时效差等。

据新浪问卷星关于政务微博常见信息的调查中,从政务微博的各种信息的回应率来看, 68.4%是最新的政务信息和政策法规,79.18.%是突发事件的同步报道与处理信息,69.14%是便民服务与出行安全,与政府部门会官员的互动信息(如对政策法规的解释、求助信息的答复等)。

图1 政务微博常见信息

从该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政务微博回应类型主要有突发事件和互动信息,其中突发事件的信息量更大,说明群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关注度更高,政府部门或官员对突发事件的回应效率更高[12]。

2.3政务微博发展中的不足

2.3.1规范化发展不足

目前政务微博运行没有约束和限制,相当一部分的回应机制落后,表现在一是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发布数量不均。二是对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三是互动功能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微博的各种交互工具来完成应有的功能。而且缺乏营销理念,发帖数量不足,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和关注度严重不足,渐渐地就出现了“聋哑症”,甚至就退出了政务微博,这反应了他们的反应效能差。

根据新浪问卷星关于政务微博的调查反馈,我们得知政务微博在回应中不足之处如下图:

图2 政务微博的不足之处

本文按突出性排列分别为:1、与公众的互动沟通不够,对留言的反馈不够及时;2、内容匮乏,缺乏公众关心的信息;3、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能力不足;4、语言官味十足,不够贴近公众;5、信息的发布不够及时;6、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7、缺少必要的营销;8、不同网站上的微博用户不能通信。群众永远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作出的回应以对人民负责为第一准则,面对民众提出的政务微博不足之处,理应当正视并积极改正回应。

总之而言,政治微博是政府对外的一个窗口,它拉近了政府与普通网民的距离,更是体现了政府的政务形象。在微博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后,内容的新鲜度和诚挚的态度已不再能够维持民众的兴趣和热情,需要的是一套实用的运营机制,使政务微博在一定空间和领域上发挥更大的效用。所以要完善政务微博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明确开设政务微博的目的,注意政务微博所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使其传播或回应网民的内容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如广州环保开博初期,除了每天更新一条空气质量的信息外,偶有发布环保小知识,但渐渐下来,该博索性成了单纯的空气质量公示平台,曾有网友留言询问垃圾分类相关事宜,反映污染环境线索情况,几乎都没有得到过任何回应。

其次是,改善回应网民的技巧,回应网民的疑问和争议时,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和说教的口气,要牢记公务的身份,坦诚面对。官员的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更多地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具体来说,避免“僵尸贴”,保证微博发布的频率,并形成线上和线下互动式的问题解决模式,积极回复网友提问,充分提升政务微博的速度与温度。

最后,要关注舆论热点,做好一手准备,及时了解网民关切,认真对网上信息进行梳理,快速拿出处理应对的方案。避免在舆论中中处于被动失语的状态,以“7·23”动车事件为例,据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报告称,事故发生后的数日内,对该事件的负面舆情评价呈压倒性,直至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抵温州看望伤员,并在事故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后,网络舆情反映出的消极、抵触情绪才有所缓和,并首次出现积极态势。再如保定李刚事件,保定市公安局政治部负责新闻发布的民警被网民指名谩骂,央视采访李刚后,受害者原代理律师立即质问“央视访问嫌疑人及其家属是否符合司法程序”,网络流言随之纷起。面对几近失控的网络声讨,保定市相关部门承受了巨大压力—任何一个澄清都将招致更猛烈的嘲讽谩骂,“不回应”反倒成了暂时平息网络舆情的惟一选择。。

2.3.2媒介素养较低

政务微博的不足还表现在媒介素养的欠缺,具体如以下几点:

政务微博用户传播信息缺乏慎重把关。微博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消解了权威话语权,营造众生平等的话语情境。微博用户可以自由地传播信息、发表见解,微博中的每一位用户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缺乏注重充当信息的“把关人”的意识。微博用户在发布和转发信息中要注意避免因情绪化或疏忽大意而传达错误信息,同时注意言论的客观理性和准确表达。

用户独立反思的能力。政务微博中的每个用户都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用户自身又是其它用户圈子中的一部分,相互嵌套构成微博平台。嵌套中容易陷入“熟人社会”,即依据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兴趣建构关注对象,限制自身的视界。政务微博中的用户应当在多视角观点中,提升反思的能力,培养自我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开阔视野,参与微群讨论话题,制作、传播信息并主动与他人协商、交换思想,提升媒介交往能力,在参与媒介的过程中提高对媒介的驾驭能力。

政府和用户缺少社会责任感。政务微博虽然是一个表达独立观点、享受平等话语权的平台,每一位用户都作为独立的话语主体存在,但话语传递的过程中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总体来说,不管政务微博用户群还是其本身管理人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独立的思想和表达欲望,敢于挑战权威,接受多元思想。而政务微博用户无论话语影响力的大小,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微博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由用户决定。因此,管理人员和用户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共同构筑思辨、理性、人文的政务微博信息交流平台。

3政务微博回应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为民服务的载体之一,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务微博回应工作的好坏是政务微博效用的直接体现,这要求政府部门做好政务微博回应工作的总结,立足于现在的业绩,做好政务微博回应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这将有助于政务微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13]。而笔者所进行的有关政务微博回应现状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3.1政府体制因素的制约

通畅的信息传输渠道是政府对公众利益诉求高效回应的要求。而对于政务微博行政体系来讲,畅通的信息传输是其高效灵活运转的基础,也是其回应过程的重要囚素。但是我国公众利益诉求传递和政府权力传递的管理流程之间却存在着双重困境,一是因为在我国公众的利益诉求需要自下而上逐级汇报,而政府回应信息则需要自上而下逐级下传,即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层次分明、层级节制、僵化封闭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该现状。二是我国现行的政府体制中,权力体系层级交义,权责不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政务微博的责任主体常常无法明确,相关责任人很容易将责任推卸,最终导致人人有责,人人无责、无人可追的尴尬结果。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是信息畅通传输的保障。然而,我国关于规范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的专门法律、法规十分缺乏。包括许多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制定规范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也处于不规范状态,缺少必要的政策、规章和制度。这导致相关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对于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给予回复和解决,导致互动功能不足。因此,为微博问政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规范微博问政的首要措施是解决网络问政的机制体制问题。只有建立起各种规范和制约微博问政的体制机制,才能解决政务微博中回应不及时的问题,为政务微博健康发展提供牢固的制度保障[14]。

有效地监督则是保障政务微博的高效回应。行政问责的实质是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只有对政务微博的相关政府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并让相关责任人为自己的行政过失承担相应的责任。才会使政务微博相关的政府官员更加谨慎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减少失误,提高行政质量,对授予其权力的公民进行有效的回应。但是在我国,对于政务微博的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回应公民的批评监督的规定存在法律空白,从而导致政务微博的相关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对公民的问责及反馈的信息经常处于保持沉默,甚至不屑于顾。此外,目前中国的行政问责体制中还是以同体问责为主,即由在政府内部由责任主体的上级相关部门来进行问责。因此,在政务微博上公众和社会团体及大众媒体的异体问责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对责任主体不能形成威慑。在这种上级对下级问责为主的同体问责模式很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和腐败,尤其是当上级和下级要负共同的连带责任时,微博问责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无从保证[15]。

良好的营销手段是政务微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营销理念对政务微博的影响体现在发帖数、关注对象、粉丝数的多少。发帖数量包括原创、转发和评价,粉丝是否粉得长久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发帖的活跃性。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公安部门的粉丝数量比其他政府部门多,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息息相关,由于处于一线,第一时间接触信息,使得他们可以及时更新信息。而许多其他政府部门就缺少这种优势导致信息匮乏无话可发。关注其他对象对于政务微博来说也是必要的。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主要这两种,一是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这样可以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经验、做法为自己所用,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微博的经营模式。二是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提高粉丝数量就要发布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做好与粉丝间的互动,并从网络下到实践,解决民生问题。

3.2官员媒介素养的制约

在政务微博建设过程中,政务微博人才队伍作为管理主体,主要扮演决策参与者、决策执行者和信息反馈的接受和传递者三种角色,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务微博人才承担的职责是确定其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其职责履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管理效率的高低,以及效益的发挥程度。明确政务微博人才的职责是政务微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名内容。

然而在政务微博工作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我国各级政府官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尚未达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如网友小洁的lucky发微博投诉出租车司机及其单位,热心的网友@晋中市公安局,但是公安局微博却回复“和我局职能有何关系”。此回复实在是考虑欠佳,网友“@”表示对其的信任与期待,虽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如此粗怒的回复必然会遭致网友的不满与不信任,让人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与其建立政务微博的初衷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政务微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都有待全面提升,特别是有些基层政府的官员,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不重视知识的积累,缺少科学、有效地执行政策所必备的战略远见、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及系统观念,缺乏理解和把握政策实质的能力和制定执行计划的能力,疏于协调沟通各利益主体间关系,致使政策在宣传、解答和执行过程中出现失当、失真、失误等情形。

此外由于受社会转型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政府的回应意识还比较薄弱。以沈阳关门事件为例,沈阳从7月16号开始就有许多店面出现关门歇业现象,原因是为了躲避打假专项活动,但是却因为如此导致人们生活不方便,而且谣言愈演愈烈,以致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然而沈阳发布对于此事件却迟迟没有作出回应,甚至在8月6日的政务微博上对市政府当日召开的紧急会议没有反应,而是发了个“五类特别需要感激的人”,导致众人吐槽。现在很多政务微博上经常发一些无关紧要,甚至搭不上边的微文,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是极力回避。

基本上可以把政务微博回应意识淡薄的情况概括如下:一对分不清职责或在职责之外的反馈信息,即便是重大事件也置若周闻。二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以为然,不去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三对明显属于自己的职责不履行,而是相互推卸责任。四对人民群众

的呼声完全得无动于衷,冷眼旁观[17]。

3.3网民媒介素质的制约

随着政务微博的发展,网民对其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渴望从中获得更多更细的信息。人类社会似乎已进入“微政治时代”。今天的政治已与对理念、信仰、制度、权威等价值和相关命题的关切渐行渐远,而更多地表现为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或仅是对民众具体、细小甚至琐碎诉求和问题的回应。微政治源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琐碎问题的关注和回应,或可理解为政治人物对难以应付的更大社会问题所进行的策略性转化,微博的出现,政务微博的植入,可以使微政治发挥的更淋漓尽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13 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另据调查,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民众对于在政务微博上的回应渴求更为强烈。

然而这种强大的渴求对于政务微博、官员却产生着巨大的压力。伍皓曾经说,开微博后,他的大部分私人时间都是回应网友,“你回复吧,太占时间;你不回复吧,别人说你高高在上。”网民的不理解、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得官员负担太重,官员负责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负担起额外的职责。此外,很多网民对于官员开通微博还是存在不信任的想法,伍皓说开微博这三年,他一直想通过微博引领政务公开的作风,但“你想着政务公开,别人却当你自我宣传”。这种不信任势必使得政务微博的回应积极性下降,甚至萌生退意。

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有些网民在政务微博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认清事实真相,甚至有时无故攻击官员。杜少中表示自己少不了有当冤大头的时候,他说曾经微博上有个人无缘无故骂了他一顿,原因是喝醉酒想找个官员发泄,这种网民是极不负责任的。

3.4政务微博自身的局限

政务微博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这对其回应的真实性,可信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虚拟的网络面前我们很难分清事实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信息化研究高级分析师唐亮将政务微博看做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至今未出现过这种极端事件,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务微博在政务微博开通较早的国外,部分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出现"失窃"、"失职"和"冒用"等情况,产生了很多负面社会影响。以印度尼西亚为例,2010年10月,黑客在劫持了负责灾难事务管理的印度尼西亚总统顾问Andi Arief的Twitter账户后,发布了虚假海啸警报,造成了全国性恐慌。我国虽是安全的,如某全国政协常委就被人假冒身份开通微博,接连发布不实的信息。当不良分子成功侵入政务微博并发布回应信息时,对于政务微博回应的真实性将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此外政务微博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网站不同,不是由政府部门自己运营维护,而是依靠微博平台的提供者运行维护。因此一旦出现黑客攻击、平台瘫痪等突发性状况时,政府很难直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5缺乏与政务微博相关的绩效评估

微博政务绩效评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工具。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提高政府人员工作意识的和工作能力的有效催化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对该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这对与政务微博来说亦是如此,通过绩效评估可以科学衡量和有效检验政务微博的真实绩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政府的信用。评估的目的旨在促进政务微博的建设,这对于健全政务微博的管理制度、提高政务微博的建设水平、改善政务微博的应用效果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已有政务微博纳入绩效评估,以东莞为例其测评标准主要包含三大方面。一为政务微博基础数据,包括各微博粉丝量、发布频率、转发及评论量。二是市政府新闻办、各政务微博互评、各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对政务微博的综合评分。三是官方微博重视与网民在线互动,解答网民问题;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通过微博澄清事件,发布新闻通稿

等应对情况。各单位发布情况纳入年终新闻发布考核项目。

然而在我国,虽然绩效评估改革己在政府中推行多年,但目前我国的政府评估体系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而对于政务微博来说,更是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而现行的绩效评估体制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并没有达到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应有的作用与目的[16]。

4 回应机制

4.1 回应机制的构建原则

回应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很有原则性和科学性的工作,构建时,应体现以下原则:(1)以民为本原则:回应机制必须围绕民众的诉求进行构建,把公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该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归在民众的真实诉求上,为民众利益而构建(2)机动性原则:回应机制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事件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3)科学性原则:回应机制的构建必须体现回应型政府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根据实际要求构建能发挥最大效应的回应机制;(6)协同性原则:所构建的回应机制应该是政务微博与政府各个部门的有机组合,以便回应的快速有效[18]。

4.2 回应机制的人员配备

一套良好的回应机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员配备。政务微博的回应机制应该嫁接在政府原有系统之上,在原有的人员构成之上添加政务微博负责人一职,专门负责本部门的网络事务,成为回应机制中的第一环,即发现网络民意,再与部门的其他人员协同回应网络民意,这要求政府公职人员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较强的回应意识。

4.3.回应机制的流程分析

图3 政务微博回应的阶段图式

图4 政务微博回应的流程图式

政务微博的回应机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接收、处理、回馈、发布。整个过程需要政府能力的贯穿,即政府能够把握事态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这也是对政府的一大考验,由于微博传播信息的速度快,若不能及时控制事情的发展,造成的后果比在现实中

处理事件来的严重。这四个过程是互相配合,一环接一环,政府各个部门要紧密协调配合的,使每个阶段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详细介绍下各个阶段应该做到的事项:(1)接受阶段

网络世界因其虚拟性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复杂性,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在网络世界的“办公楼”要安排媒介素养较高的专门人员24小时关注和把握网络动态,并定期整理和总结网民诉求,将其按政府各部门职能整理归类,可以分为突发事件中的民意诉求、民生诉求、政策性诉求等。为了确保所整理的诉求是公民真正的诉求,政务微博负责人在关注网络动态时应参考意见领袖所关注的网络诉求,再结合必要的线下调研以确定真正的民意。除此之外,政务微博负责人还应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预见公民的潜在诉求。

(2)反馈阶段。

反馈阶段工作的进行需要政务微博负责人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将接受阶段获取的公民诉求及时准确地反馈。为了保证反馈的准确性,网络民意的采集者应将微博上的原文截图给相关部门的人员看,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且要反馈给哪个部门需要政务微博人员对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分工有明确的认识。在反馈阶段,找准反馈的对象和沟通是最为关键的,这就要求政务微博负责人熟知政府系统并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3)回应阶段。

回应阶段是回应机制的核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对公民的诉求进行回应,这需要根据公民诉求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回应。如果是突发事件中的民意诉求,需要政务微博负责人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对公民进行回应,将突发事件的进程及时公布在网上;如果是民生诉求,则应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回应;如果是政策性诉求,相关部门应亲自出面回解释;

(4)再回应阶段。

这个阶段在回应阶段结束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了解公民对政府回应的满意度。这个阶段可以采取网络问卷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公民对政府回应行为的满意度,网民他们的把他们的疑惑和意见进一步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回应行为。

4.4回应机制的评价体系

本文以政府回应机制的发生、发展的生命周期,也就是4R模型为基本框架,在以我国政务微博回应现状和需求为背景条件,以回应机制发生的一般过程为基础,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分析结果,将政务微博回应的能力分为六个一级指标,包括发现网络民意的能力、初步处理网络民意的能力、回应网络民意的能力、民众满意度、再回应能力、高级回应能力。又根据一级指标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

如表1所示:

4.5回应机制构建

经过对多个政府微博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我们给出了一下建议:

(一)对政务微博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官方微博管理。注重畅通诉求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相对灵活的微博问政模式。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官方微博的管理内容做一个工作说明设计,使官方微博的管理团队得以有效工作。

(三)与微博运营商合作,开发评价、排行系统,对所得结果做相应的权重处理,纳入最终的绩效考核中。

(1)开发政务微博评分系统,例如星级评价功能等,对于工作好的官方微博可以评为5星,对有恶意炒作、鼓吹的不评星,评差。让粉丝们对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与民互动等一系列内容做分数评价。(2)开发粉丝排名页面。对于粉丝的评论,有价值的、对政府工作有用的意见和想法,官方微博可以给予评分,分数实行累计算法。然后在官方微博页面做一个排名显示,定期对分数排名高、上升速度快的粉丝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微博用户关注官方微博,对政府机构工作给予建议和意见。(3)在网上开展“最佳政务微博”评价活动,由使用过的网民对微博回应情况进行评价。(4)在外部监控上,要尝试建立专门的政务微博监控的技术措施机构等,要开展对政务微博的社会评价和批评,以不断提升政务微博的质量和水平,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务微博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四)将政务微博的运营情况纳入政府机构部门政绩考核体系。

政府应当把微博管理作为本政府机构部门工作成绩考核、奖励的额外内容,甚至作为常规性政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激励各机构部门努力建设微博,和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把政府微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像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绩效考核,评估其使用效果,避免跟风、做秀、开“空壳微博”等。

(1)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在政府工作总结会议上对微博管理出色的机构部门给予点名表扬,对微博管理工作差,态度不认真的机构部门给予批评。

(2)上级管理者对各政府机构部门之间微博运营情况做对比,以此为依据,对运营良好者给予额外的工作奖励作为激励。考查内容应该依据之前提及的微博管理内容,如民意收集情况,回复市民疑问的情况;是否能有效利用微博辟谣;是否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方向;是否能利用非官方微博来处理社会问题。

表2 政务微博回应机制考核表

结语

政务微博承载了民众对于民主政治的众多期望和诉求,但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机制来保证它的有效运行,这套机制需要政府系统相关要素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另附:

采访记录

采访对象:“平安梅列”负责人

采访者:笔者

采访时间:2012年4月10日20:00-20:30

问题一:能否谈谈您对微博这种能有效倾听民意、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桥梁的作用的认识?

答:现在有5亿网民,微博近3亿,对如此大的群体不可视而不见。微博的力量就在于沟通互动。应很好利用这个工具,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起桥梁,成为了解民意,团结民众的有效渠道。这在当前很具现实意义。

问题二:从去年以来大量政务微博开通,但我们常发现一些微博对于网友的咨询和求助不管不问,对官方形象有极大的损害,将来是否会有一些措施和制度规范?

答:官员微博是自愿的,不会列入考核。而官方微博今后会作为硬任务,要有专项考核。现在干部不会用电脑,是要被out了!

问题三: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官员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到去年底,光在腾讯等四家网站上,就有超过1.8万个官员微博。您提出官员微博“公开是要义,务实是精髓”,民众也将官员微博当成了求得帮助的地方,对于官员微博能否作为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的工具,您的看法是什么?

答:官员微博能否作为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的工具,不在于微博工具本身,而在于官员,须做到"三心两意":即用心,把民众需求放在心上;真心,带着感情帮助;尽心,线上线下连动,尽可能为民排忧解难。注重听取民众意见,尊重民众意愿。

问题四:中国官场向来神秘,低调,官员在微博上到底该怎么说话?如何才能运用好微博达到真正问政的效果

答:官员开微博从一定角度讲是打破神秘感,让自己走进公众,让公众了解你。要改变这种误区,认为开博就是张扬高调。官员只要不是粉饰自己,是与公众打成一片,就应当鼓励发声。至于如何发声,只要选好角度,守住底线,不直接发生冲突,就应该大胆说,说真诚话。只要以诚相待,就会投桃报李。

政务微信平台方案

1
“XXXX工商联商会微信公众平台” 策划方案

2
目录:
1. 平台概况………………………………………………………………………….................................3 2. 平台背景………………………………………………………………………….................................3 3. 平台名称………………………………………………………………………….................................3 4. 功能定位………………………………………………………………………….................................4 5. 板块构架………………………………………………………………………….................................5 6. 平台管理………………………………………………………………………….................................6 7. 开发流程………………………………………………………………………….................................17 8. 技术支撑与护………………………………………………………………………….......................17 9. 预算报价………………………………………………………………………….................................18

3
1、平台概况 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带来新媒体雨后春笋版崛起。手机,曾经的通讯工具,以其 高昂的态势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电脑(PC)之后的第五大新兴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不可或缺的工具。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化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代表性 的就是微信和微博。随着后期的发展,微信快速跳出,用户迅速的超过微博,成为了社会化媒 体的第一大终端。 为进一步加大 XXXXXX 的宣传教育力度,第一时间传播工商联新闻动态,更加编辑地宣传 党的方针政策,满足全区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客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新一届区工商联认真结合 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借力新媒体-微信,建设“XXXXXX 公 众平台”全方位服务民营企业和“两城”建设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2、平台背景 1)、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的需要 2)、服务民营企业新发展的创新 3)、建设创新创客新创业的平台 4)、宣传工商联服务两城的窗口 5)、适应获取信息新变化的载体
3、平台名称: XXXXXX 公众平台-简称“XXXXXX”

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3-07-15T14:19:23.5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8期供稿作者:吴路珂 [导读] “政务微博”是各级党政机构和公职人员在门户网站注册微博账号后,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民互动的官方平台。 吴路珂中共开封市委党校475001 摘要: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务微博的发展方兴未艾。政府部门通过政务微博有效捕捉并引导网络舆情,进行微博问政。政务微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上存在着不足,而弥补这些不足,提升政府部门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理念将有利于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政务微博社会管理地方政府 “政务微博”是各级党政机构和公职人员在门户网站注册微博账号后,发布政务信息、实行政民互动的官方平台。当前,政务微博涉及了广泛的社会议题和民生民情,成为各级政府问政于民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通过微博创新社会管理,政务微博成为信息化时代新的社会管理方式。 一、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共有政务微博客账号176714个,较2011年新增了126153个,增长率为249.51%。虽然这其中包括了一些重复注册等情况,但从增长速度来看仍然非常可观。另外,单纯从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来看,2013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净增约3.7万个。这足以说明当前政务微博仍然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全国范围看,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微博的新闻资讯发布与民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增强。 2.在政务公开,提高公众参政议政方面,党政机关、司法、宣传等部门的政务微博较为活跃。 3.在引导舆情,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官员个人微博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4.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形,县处级以下基层官员微博数量相对较大,影响力有限。 二、政务微博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务微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参差不齐。政务微博距离完全成熟,充分发挥自身社会管理优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政务微博在西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参与社会管理程度较低 政务微博的存在和发展受硬件设施的限制,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政务微博的参与度有赖于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但我们也要看到,近两年中部地区政务微博蓬勃的发展势头。政务微博的发展摆脱了一般意义上的地域差异,只要基本平台具备,那么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政务微博仍然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之中,由此可见政务微博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多地取决于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层)的行政理念。 2.部分政务微博内容刻板,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单一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下仍有部分政府机构没有打开思路,只是单纯将自己现实中的机构职能“腾挪”到政务微博当中来。社会管理更重要的,应是通过政务微博的发布,与民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影响大众。 3.机构和部门间的政务微博欠缺互动,社会管理的覆盖面受局限 很多省市都开设了政务微博集中发布厅,政务微博走上了集群发展的道路。从总体上看,只有部门间信息流通、工作联动、互相关注才能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职能、层级等行政局限,扩大社会管理的覆盖面,增强行政效能。 三、政务微博参与地方社会管理的展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广大党政机构和公职人员应利用好政务微博这一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模式。 1.利用政务微博的集群化发展,整合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政务微博在政民互动和政务公开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每条微博的字数有限,难以突破政务微博的功能局限。因此,集群化模式是政务微博的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这种新的政务微博管理方式,不仅整合了部门资源,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机构和行政流程,“一站式”解决问题。 2.利用政务微博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应建立政务微博专业操作员的培养机制 政务微博不仅需要操作员具备专业的电脑操作知识,还要了解新闻传播、社会心理、公共关系、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和较深的语言文字功底。 (2)应建立健全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 ①政务微博要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流程和规章守则,对于微博的常态工作应精细化处理。应注重时效性,并将其纳入政府部门的重大风险社会稳定决策机制。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和持续发展的事件,只能是尽量做到有序有度地进行发布。 ②政务微博要保留“微博”的特点。政务微博不妨多吸取商业微博平台的运营策略,加强政务微博交流手段的创新,树立政务微博的品牌意识。 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刍议 ③对于像公安、安监、信访、医疗卫生等特殊部门的政务微博应积极设立对象化的服务机制。政务微博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重点帮扶。 3.利用政务微博的推广升级,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和干部作风 政务微博在县处级以下的党政机构和公职人员当中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伴随着政务微博覆盖面的扩大,其受众面和影响力也随之增强。身处微博这一特殊平台,政务微博必须适应网络的话语体系和信息传播规律,同时要加强对于网络舆情和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政务微

政务微信平台方案

政务微信门户建设思考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化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微信和微博。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数最大的两大平台,政府部门也开始借助其用户量大的基础来做服务。前期微博兴起后,有一大批的政府用户开始建设政务微博,借助其传播速度快的方式来引导社会舆论; 随着后期的发展,微信快速跳出,用户迅速的超过微博,成为了社会化媒体的第一大终端,不少的政府部门又开始创建政务微信,但是目前很多的政务微信都成了摆设,基本上没人维护,慢慢的就出现了我们经常说的僵尸微信。政府部门对于微信这种?指尖上的政民互动?方式开始产生了动摇,而且有?专家?说,让政府部门的互动回到微博,微信不适合。其实并非不适合,而是不知道如何利用微信来做服务,微信的优势在哪?微信是私密的圈子,圈子里基本上都是自己认识的朋友,对朋友发到朋友圈中的信息不会反感,基本上都会阅读;而微博是全公开的,信息公布没有限制,经常有一些闲着无聊的人去刷屏,记得有段时间,每天打开微博看信息都是一个人的,特别招人烦; 2、广告;微博中存在最多的就是广告,终于有了免费传播的广告渠道了,很多商家看 中这点,注册个微博账号,恨不得每一分钟发一条广告,真正有用的信息比较少,难发现;

而微信中大部分都是干货; 3、链接;链接是微博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相信有很多人试过,在手机上浏览微 博, 有好友推荐了一个美食, 但是点开后微博的链接就不知道链到什么地方了; 微信这点就 比微博好很多,不会随便链到其他非相关的地方。 那么对于政府来讲, 政务微信应该如何建设?很多人不看好政务微信的原因, 并不是因 为微信不适合政府拿来做服务, 而是被之前的微博思维限制了, 仅仅认为微信是个传播信息 的途径,其实信息传播只是微信的最基础功能, PC 上的门户都已经从信息引导在向服务型 门户转变,那么基于移动端的政府门户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好服务?1

为政务微博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为政务微博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周雄安09行10 200930831030 [摘要] 以“微博云南”为首的许多政府机构部门都开通了政务微博,但许多政务微博流于形势,内容空洞,与网友互动性不足,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严重缺失。要提高政务微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务微博的功用,应该为这些政务微博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关键词]微博制度化绩效管理效用 政府开通政务微博,给政府机构部门工作带来了不少好处,然而,也有不少现实问题值得注意:许多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还没有真正运转起来。“广东省团委宣传部”和“广州黄埔区共青团”这2个官方微博都是在2011年前或年后陆续开通的,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官方微博都只是和粉丝打了个招呼,在内容上还是一片空白。此外,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0年1月18日,刚开通半个月的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官方微博“西岗分局”拥有粉丝近5000人,但是仅仅发了3条消息,而且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关注的对象只有日本艳星苍井空一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在2011年6月就已达到4.85亿,微博客用户也超过2亿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产物,其使用之方便、沟通之容易、传播之广泛已经凸现了它作为公共管理工具的优势。但如何改善改善政务微博,最大限度的调度网友参政议政积极性,其任重而道远。 当前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空壳微博”、“形式微博”、“应付性微博”很多。把一条新闻拆成5段帖,有的把规章制度一条一条往上贴,甚至还有的仅在开博时发过一条微博,之后就再无更新它们既不回应网友反映的问题,没有原创内容。“微博云南”就属于“应付性微博”,同一天微博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发布,且微博之间间隔时长大多数≤10 min ,为了发微博而微博。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 1.3. 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1) 1.4. 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1) 1.5. 建设背景、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5.1. 建设背景 (2) 1.5.2. 建设目标 (2) 1.5.3. 建设内容 (3) 1.5.4. 建设周期 (3) 1.6.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 1.6.1. 计划总投资 (3) 1.6.2. 资金来源 (4) 1.7. 效益及风险 (4) 1.7.1. 项目效益 (4) 1.7.2. 项目风险 (5) 1.8. 主要结论与建议 (6) 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6) 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6) 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7) 3. 需求分析 (8) 3.1. 可行性分析 (8) 3.1.1. 建立微信平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8) 3.1.2. 建立微信平台是紧跟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8) 3.1.3. 建立微信平台可提高政务机关公信力 (9) 3.2. 必要性分析 (9) 3.2.1. 有助于政府抢占舆论阵地 (9) 3.2.2. 有助于提升政务信息的辐射力 (9)

3.2.3. 提升政务信息传送的有效性 (10) 3.3. 系统功能指标 (10) 3.3.1. 服务号功能指标 (10) 3.3.2. 企业号功能指标 (11) 3.3.3. 系统性能指标 (12) 4. 项目建设方案 (12) 4.1. 总体设计原则 (12) 4.2. 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5) 4.3. 具体建设内容 (16) 4.3.1. 服务号的建设 (16) 4.3.2. 企业号的建设 (20) 4.3.3. 后台管理端 (23) 4.3.4.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28) 5.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37) 5.1. 领导和管理机构 (37) 5.2. 项目实施机构 (37) 5.3. 运行维护机构 (38) 5.4. 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38) 5.4.1. 项目进度 (38) 5.4.2. 项目质量 (39) 5.4.3. 资金管理 (40) 6. 人员配置与培训 (41) 6.1. 人员配置计划 (41) 6.2. 人员培训方案 (41) 7. 初步设计概算 (42) 7.1. 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42) 7.1.1. 投资估算范围 (42) 7.1.2. 投资估算依据和原则 (42) 7.1.3. 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43)

政务微博的意义

-政务微博的意义 名称:政务微博的意义 文章整理:上海代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日期: 2014 年07 月16 日

政务微博的意义 政务微博简介 所谓政务微博,主要指代表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因公共事务而设的微博。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上海代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专业政务微博构造,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14年特组织员工整理搜集政务微博运营等信息,以使更好的利用政务微博便民,利民,彻底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 政务微博的建立都有哪些意义?

1.听取群众呼声更便捷 微博是一个新兴事物,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便利了人们与博主的沟通交流。通过微博,已经实现了手机终端和网络的互动,而由于手机终端已经相当普及,所以通过微博就能够非常方便地与人交流。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表示,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最早往往不是靠媒体披露的,而是通过网络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得到公开的报道;一些最基本的公众诉求通过网络浮出水面,政府才能了解到这些诉求。微博成了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交心”的一个新渠道。同时,微博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的文风也与简洁的会风高度契合。通过微博,网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保障了人们的话语权,在民情民意的表达和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微博的流行,调动了百姓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 2.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 微博改变了网民的说话方式,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政务微博这一举动,不仅有益于政府政策的公开和透明,更加开了一条政府处理紧急事件的信息公开通道,同时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政府通过微博可以及时提供准确客观的重要信息。例如,在昆明市螺蛳湾商户聚集事件中,当天在网络上并没有出现以往群体性事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谣言,也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这都要归功于“微博云南”及时发布的111 个字的信息。这使得政府改变了先处置、后发布的老套路,边做边说,变被动为主动,从起点就跑在了流言前面。 3.与多种官民交流渠道互补 就民意互动来说,不能指望通过某一种形式解决一切问题。无论在未来新媒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一、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名称 政务微博:“安全监管总局”+LOGO标识。 政务微信:“安全贝贝”+LOGO标识。 二、发布平台 总局逐步开通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微博及腾讯微信公众服务号。 三、组织领导及分工 在总局党组领导下,由总局人事司(宣传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人事司〈宣教办〉)负责组织协调。 人事司(宣教办)负责制定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平台建设规划,拟定重大安全生产活动的信息发布方案。 总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和承担宣传教育任务的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各自业务特点,负责起草微博、微信发布内容,研究提出应对热点问题及社会公众关切的回复意见。 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持,在人事司(宣教办)指导下,负责收集、整理网民在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上的回复意见。 总局通信信息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 四、工作原则和发布内容 (一)工作原则。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公开透明、及时快捷、树立形象”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行政执法、生产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安全文化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权威、

准确、及时地发布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发布内容。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每条最多分别为140个和680个汉字(含标题及标点符号)。初期设置信息发布、新闻链接、生产安全百科(安全生产工作科普知识)、预警预防信息等栏目。根据运行实际和社会公众关注热点,及时对栏目划分进行调整。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 1.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新进展、新成效。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等信息。 3.有关生产安全的事故查处、挂牌督办、预警预防、统计分析,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及救援处置信息。 4.对不实报道、谣言及其他不良言论的回应和澄清。 5.需要发布、回复或转发的其他事项。 禁止发布的内容包括: 1.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2.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破坏国家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 3.散布谣言、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的。 4.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5.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聚众扰乱安全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6.未经确认的信息和未经审定的行政管理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的除外)。 7.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其他内容。 五、相关工作制度 (一)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信息实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授权发布”制度。发布信息内容应履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 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为本单位信息发布授权人员,信息发布人员的授权管理

政务微信公众号平台

目录 一、微信平台背景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3、建立微信集群提高工作效率 4、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需求 5、引导网络舆情、化解社会矛盾 6、解决诉求途径、提升服务质量 三、微信平台开发目标 四、微信平台开发系统 五、微信平台开发功能建设 六、推广方案 一、微信平台背景 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当前我国微信用户已超过6亿。微信已广泛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大众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为进一步做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形势下的XX 市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市各级政务微信的信息质量和

影响力,我市应当尽快全面开展泛微政务建设工作。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政务微信将满足市级、县区及以下各级政府单位在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民意调查、舆论引导、政务服务、政府办公等多方面的需求。围绕我市各级政府单位的中心工作,政务微信不仅可利用起发布传播功能实现开阔政府信息传播渠道,加强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汇集民声民意,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还能针对各级部门的不同需求,通过技术开发实现预约、申报、支付等多重应用型功能,打造为民办事平台,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政务微信弥补了传统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发布政府信息时在及时性和再传播上的不足。微信不仅可通过手机实时接收,更可通过朋友圈分享进行多次再传播,具有大众媒体无可比拟的快速便捷性,使政府发布的信息在弹指之间传向千千万万的网民大众,极大方便了广大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政务微信通过其特有的裂变式传播特征将政府影响力通过多次再传播呈几何倍数扩大。利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发布功能,将现实中的政府"搬"到手机平台上,拉近和普通民众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扩大政府社会影响力,成为地方党政机构进行形象展示、扩大政府影响力的新窗口。 3、建立微信集群提高工作效率

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新媒体是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干群、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单位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本单位或下级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信息中心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本单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信息中心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

信息中心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信息中心进行年度审核检查。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帐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2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动态信息、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和行业动态; (2)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网络语言,生活语言,发布信息尽量达到图文并茂。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定义、意义和在政务微博微信的体现

“使用与满足”的内涵及与新媒体相关的考点 核心概念辨析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定义(名词解释模板)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使用与满足实际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即身边必须有可接触的媒介,如果不具备,受众就会转向其它替代性的满足手段;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介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意义 ?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它揭示了受众媒介媒介使用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轮”或“皮下注射轮”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使用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这对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在这个意义上,也有一些学者把它称为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理解即可)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受众具有主体需求,这一点受到怀疑,受众并非都明确自己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功能主义媒介观,简化了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比如技术满族人类需求的单一关系,两者之间实则为互相建构的关系。 四、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其他研究(拓展知识,注意理解) ?弹幕视频 ①满足用户社交表达的需求。传统的视频评论置于视频下方评论区,受众不可能做到 即时互动,因而发表观点受到局限性。而弹幕视频可以给予受众充分及时的讨论渠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政务微信公众号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微信公众号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一、微信平台背景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3、建立微信集群提高工作效率 4、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需求 5、引导网络舆情、化解社会矛盾 6、解决诉求途径、提升服务质量 三、微信平台开发目标 四、微信平台开发系统 五、微信平台开发功能建设 六、推广方案

一、微信平台背景 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当前我国微信用户已超过6亿。微信已广泛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大众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为进一步做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形势下的XX 市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市各级政务微信的信息质量和影响力,我市应当尽快全面开展泛微政务建设工作。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政务微信将满足市级、县区及以下各级政府单位在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民意调查、舆论引导、政务服务、政府办公等多方面的需求。围绕我市各级政府单位的中心工作,政务微信不仅可利用起发布传播功能实现开阔政府信息传播渠道,加强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汇集民声民意,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还能针对各级部门的不同需求,通过技术开发实现预约、申报、支付等多重应用型功能,打造为民办事平台,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政务微信弥补了传统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发布政府信息时在及时性和再传播上的不足。微信不仅可通过手机实时接收,更可通过朋友圈分享进行多次再传播,具有大众媒体无可比拟的快速便捷性,使政府发布的信息在弹指之间传向千千万万的网民大众,极大方便了广大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 (针对独立官博) 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应对网络舆情、开展政 民互动以及网络问政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促进政府与民众沟通、改善政府形象 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新浪政务微博的规范管理, 促进政务微博健康发展,新浪微博现推出《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管理与考核 办法》,“办法”分“针对独立官博”与“针对微博群”两个版本,此版本将详细 解析独立的政务微博官博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办法 一、明确组织机构 1. 明确政务微博主管领导。 2. 成立政务微博工作小组,明确组长、小组成员。 3. 各部门(单位)分别确定一位微博事务主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本 部门(单位)的微博工作。 4. 建立网评员队伍,网评员为各区县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 5. 建立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由行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6. 建立第三方服务团队。 二、明确各部门(单位)基本职责 1. 政务微博主管领导:应当坚持每日阅读本单位政务微博博文,为微博工作总 体规划把关,制定改进工作意见,审核涉及重大事件的微博。 2. 政务微博各管理(单位)主管领导:应负责策划针对本部门(单位)的微博 话题、内容审核、审查敏感话题回应等。 3. 政务微博小组:负责搜集内容、撰写编排、策划活动、实时审查、发现舆情、 掌握动向、问题督办、记录日志、存档备案、参与学习等。并应同时设置专人专 岗,安排内容编辑、形象设计、数据评估、活动策划专职人员。 4. 下属各处室、分局、委属单位联络员:需围绕本部门(单位)工作职责编写微博,协助监测舆情,根据政务微博小组的督办需求开展工作,与相关专家沟通 等。 5. 网评员:对本单位已发布的微博进行点评、转发,积极参与各类讨论,并协 助监测本单位相关舆情,及时回复。 6. 专家:需经常配合单位的微博及相关工作,参与微访谈,协助处理突发事件 等。 7. 第三方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图片视频编辑、活动执行、后台技术 维护等。 三、制定合理的工作机制 1. 建立微博保密制度 针对某些涉密行业、单位,如公安、检察、司法行业而言,需做好保密工作, 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2. 建立微博发布审批制度 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先审后发:一般内容由政务微博小组审核发布;敏感信 息由各部门(单位)领导审核把关;重大新闻披露报请政务微博主管领导审批。 3. 建立网民回复与互动规范

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政务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政府官方新媒体是政务公开、服务干群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干群、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政府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或下级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

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进行年度审核检查。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帐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2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政务、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和行业动态; (2)政府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网络

政务微博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2356647.html, 政务微博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作者:凡雨婷 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7期 【摘要】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政务微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针对政务微博目前发展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更好地发挥政务微博在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方面的功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府形象影响塑造 一、概念界定 (一)政务微博目前对政务微博的概念尚无权威界定。总体来说,政务微博就是指由政 府机构或者公职人员经过微博网站实名认证开通的,以发布信息、知晓民意和网络问政为目的的官方微博账号,并借此实现官民互动沟通、社会共同治理的问政平台。例如“平安北京”、“上海发布”等。政务微博具有收集民众的诉求和建议,传播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以及促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性沟通等功能。 (二)政府形象关于政府形象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总体而言,政府形象是 指政府的行政行为表现和精神风貌,以及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执政能力、施政理念和施政业绩等,在公众心里留下的一种整体印象和口碑。由此看来,政府形象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政府自身的执政理念、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知与评价,有着一定的主观性。简言之,政府形象就是政府在公众心里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 反映。 二、政务微博的发展状况 2009年11月,湖南省桃源县的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云南省委宣传部开通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紧随其后。接着,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不同地区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机关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因此,2010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 帐号约2万个。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4月1日发布的《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聞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使主流声音和权威准确的政务信息在网络领域和公共信息传播体系中广泛传播。”基于此,全国各地政务微博发展得如

政务微博微信工作总结

政务微博微信工作总结 篇一: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名称: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文章整理: 日期年 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12月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腾讯微博共同发布《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0月30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微信平台开通的公众账号已超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5万个,而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约占认证公众账号的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政务微博正在由功能单一的问政渠道向办公平台扩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在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网络舆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务微信逐渐成为党政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进行形象展

示的新窗口。XX年,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将迎新一轮快速发展。 (一)政务微博发展特征 1.冲破樊篱:腾讯政务微博呈井喷式发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XX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XX年11月11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达70084个。而到XX年10月30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翻了一番,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随着微博大V的消沉,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加上微信的分流,微博热度大幅度下降。腾讯政务微博可谓在“逆境中”生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2.群众路线:政务微博架起官民沟通桥梁 腾讯XX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亿;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亿。腾讯多个产品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为腾讯微博的发展打下了群众基础。政务微博的发展离不开网民,离不开听众的批评与建议,而政府部门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日益成为常态。 通过政务微博践行群众路线,要求政务微博至少要具

_政务微博_的舆论引导策略_官方微博受欢迎的几个因素浅析

案例与方法Case And Method “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策略——官方微博受欢迎的几个因素浅析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政务微博的发展要坚持“变”“定”“动”“群”策略:做到转变意识,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的需要;明确定位,制定个性化的舆论引导方向;感动、生动、行动,动起来;集团管理,整合政务微群。相信未来,“政务微博”必然会悄然有力地重塑政府形象。 □ 文/孙振虎 杨嘉怡 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首次走进上海代表团,对人大代表和网友交流进行网上微直播,正式成为代表、委员征集两会议案、提案的一条新途径。 进入2012年的政务微博,在全国已经是一个拥有数万个“官号”的群体,据新浪微博表示,2012年两会前后,该平台新开通的政务微博数达到17364个,比2011年11月底增74%。①截至目前,政务微博已经全面覆盖了全国30余个省级行政区,扩展到政府机构的各个领域。它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更加被公众所关注,并且在更广范围、更深的程度上践行政务微博“执政为民”的理念。 变——转变意识,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的需要 进入W e b2.0时代,网络社交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政府部门也很快意识到了微博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积极尝试使用微博这一种新社交媒体。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政府在新浪开通微博“桃源网”,成为中国第一个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 从传播角度来看,微博的门槛很低,只要填写几条信息就可以轻松注册,拥有自己的微博。博主与粉丝地位平等,既是传者又是受众,传者与受者没有界限。 在早期,桃源县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微博这一传播特点,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 况。从内容可以看到,“桃源网”发布的 信息主要是一些官方性的新闻,大多是会 议和政府公告,网友评论和转发数常常都 是零,无法实现应有的传播效果。桃源县 政府及时发现了问题,对政务微博发布的 内容进行调整,使用一种更平和开放的语 气,介绍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并 表达欢迎全国的朋友来桃源做客的心愿, 吸引了大量粉丝。 例如3月的一条微博,桃源县的桃花开 了,于是政府在微博上宣传一年一度的“桃 花节活动”。很快“蓝田黛雪”转发并评论 该条微博,“桃源网”紧接着回应“欢迎大 家三月来桃源看桃花”,又有博友称“四月 份会去桃源看桃花”,“桃源网”再次表 达好客之感“四月的桃源很美丽”。在这个 “互粉”的过程中,桃源政府在微博上的态 度是平和亲切的,就像一位朋友,与“粉 丝”娓娓道来,推荐春游的好去处。 作为一个县级部门的政务微博,“桃源 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虽然不能和现在的省 部级以上的政务微博相比,但是它依循微博 传播特点,主动转变了意识,使微博活跃起 来。 因此,政府部门和官员应转变意识,政 务微博不是秀场,必须放下架子,淡化官方 色彩。在微博的平台上没有官与民的身份差 异,人人是平等的。那些为了攀比政绩、被 动开博的部门,微博乏人问津,反而给政府 或官员造成负面影响。 定——明确定位,制定个性化舆论 引导方向 中国网民超过5亿,微博用户超3亿。从 政务微博涉及的行业来看,开通微博的部门 以公共服务部门为主,其中公安系统开设的 微博数最高。2011年政务微博不仅数量呈井 喷式增加,而且各级政府行政部门都涌入开 博的大潮中。 从传播角度来看,微博具有个性化和原 创性的特点。从传播主体来看,微博被称作 为自媒体,它依托其“微结构”技术基础, 为个人提供功能强大的个人表达平台,空前 释放了个人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激发了 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 中国各级政府开通微博,争相发声, 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微博个性化和原创性 的特点。上到省部级下到县处级,庞杂的政 务微博纷纷上线。众多的政务微博面临着身 份的尴尬,找不到合适的定位:为了谁?写 什么?不管是旅游局、环保局还是卫生局, 统统变成了气象局,气象预报播报成了每个 部门刷微博的法宝。这种毫无个性可言的复 制粘贴行为,导致各政务部门不能够各司其 职、发挥其长,造成政府部门的功能无法有 效地在网络上实现。 因此,政务微博要根据职能,明确定 位,发出自己个性化的声音。在新浪的政务 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中,党政宣传系统 ?学者界面? 80 2012.5 CHINESE JOURNALIST

以高水平政务微博微信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高水平政务微博微信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 化 近两年,随着我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其自身的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加强,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发布、政民互动、为民服务的公共平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目前政务微博微信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主、客观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务微博微信水平,为公共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正能量,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值得理论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要充分认识政务微博微信的正能量功能 面对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融合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往往是某些突发事件的前兆信号,党政部门对于舆情的监控和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党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务微博微信的重要意义。2013年10月11日上午9点许,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

布《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超过25万个。政务微博从爆发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政务微博账号数量的增长率,已从2011年的776%、2012年的249%下降到2013年的46%。这表明,政务微博已经过了“孔雀开屏”期,从两年前的井喷式发展,进入平稳运行和发展阶段,党政机关开官方微博以及干部实名认证开微博,已经从新鲜事变成平常事。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4家微博网站上共有政务微博账号258737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账号183232个,党政干部微博账号75505个。在政务微博的地区分布上,报告显示,各地政务微博微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未改变。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政务微博微信发展较好。此外,从政务微博微信的行业分布来看,无论是在党政机构微博还是党政干部微博中,占比最高的都是公安系统。 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微信发展应用得这么快,是和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密不可分的。这充分说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能够正确认识到:在微时代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应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如何掌握好、用好、管理好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我们执政者既是新的考验,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