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

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

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古今异义

(1)锐兵.

刃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2)天子先驱..

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将军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4)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 (古义:营垒 今义:墙) (5)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3.一词多义

(1)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使臣,使节使.

人称谢 动词,派 (2)令?????将军令.曰 动词,下令军中闻将军令.

名词,命令 4.词类活用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

细柳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

将军 名词作动词,下诏 令,下命令

(3)介胄..

之士不拜 名词作动词,披甲 戴盔

5.重点实词

(1)匈奴大入边..

入边:侵入边境 (2)上自劳.

军 劳:慰问 (3)已而..

之细柳军 已而:不久 (4)锐兵刃...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5)天子且.

至 且:将要 (6)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无何:不久

(7)于是天子乃按辔..

徐行 按辔:控制住车马 (8)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 揖:拱手行礼 (9)介胄之士.

不拜 士:将领 (10)天子为动..

为动:被感动 (11)使人称谢..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12)曩.

者霸上 曩:先前 (13)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6.文言虚词

(1)之?????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称善者久之. 句末音节助词,不译已而之.

细柳军 到,往 (2)以?????以.备胡 连词,来请以.

军礼见 介词,用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汉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汉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周亚夫)。

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5.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三、问题探究

1.“上自劳军”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由对戍边驻军的概况的介绍过渡到天子亲自去军队慰问将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中的文帝有什么性格特点?

文帝明辨是非,识才,敬才。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苏洵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它的实际数目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 2.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5.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力量今:智商 7.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可能或能够;许可等 9.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 三.重点词语 1、其实百倍它实际上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四、词类活用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使。。。。亏损,削弱],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五、一词多义 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 五、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及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 21.《细柳营》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曩者霸上天子之诏介胄之士 2. 填空题。 司马迁,时期,伟大的家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五部分:共篇。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4. 翻译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8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7.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三. 链接课外新课标第一网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光学 1.通过对学生观察\注意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2.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 3.通过动力观察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光学的方法及技巧

iii.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iv.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v.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光路可逆 i.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ii.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入射角减小,反射角随之减小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i.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ii.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iii.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 i.室内采光:假如在一个很大的大厅内,不想采用人工光源,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让大厅内获得 明亮而柔和的自然光。 ii.光导纤维:1870年,英国物理学奖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iii.角反射器:自行车尾部的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 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 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i.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ii.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 iii.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i.平面镜能够成像; ii.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iii.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大空间 (3)凸面镜与凹面镜 i.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弯道观察镜;汽车观后镜 ii.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汽车灯,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4.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三线共面)规律;(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钢笔错位、海市蜃楼等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教学教材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8.其实..百倍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

作业设计: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完成1—4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乙】(景)帝居禁中①,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②,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③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④上。上曰:“起!”亚夫因趋⑤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⑥,非少主臣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注]①禁中:宫中。②大胾:大块没有切好的熟肉。③尚席:主持宴席的官员。④谢:道歉,谢罪。⑤趋:快步走。⑥鞅鞅:愤愤不平。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解释加粗的词。 (1)已而之细柳军( ) (2)军士吏被甲( ) (3)顾谓尚席取箸( ) (4)上视而笑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此非不足君所乎? 4、从【甲】文“嗟乎,此真将军矣!”可以看出汉文帝对周亚夫的态度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汉景帝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可见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是_______。 『参考答案』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 (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直线传播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 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3、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概念: (1)一点:入射点 (2)二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 (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三、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3、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色散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为黑色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光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 ②焦点(F) ③光心(O) 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周亚夫军细柳(董一菲)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实录 执教者:董一菲 上课时间:2019年11月10日上课地点: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师(微笑):上课。 (生立) 师:同学好! 生(齐):老师好! 师:请坐。请一名同学们来读一下课题,注意断句。 生(认真):周亚夫军/细柳。 师:停顿,可以夸张一点。 生:周亚夫/军/细柳。 师:为什么要读成“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是什么词性? 生:“军”是动词。 师:“军”是动词,驻军。“细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呢? 生:驻军的地点。 师:“细柳”是驻军所在的地名。 师: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生(齐读):周亚夫军细柳。 师:大家课前已预习了,请同学分别来读读这些文中的字词。这位同学,请你读第一个词。生(朗声):“彀”(gòu)。 师:猜一猜,这个词与什么有关系? 生:和弓有关系。 师:怎么看出来? 生:它的字形里面有个弓。 师:和弓有关系,这是一个动词,注释中对“彀”字的解释为“张开弓”。请问这位同学,这个“彀”字的右半部分,你知道读什么吗? (生疑惑) 师:这其实是一种古代的兵器,读作shū,很像矛,不同的是矛有尖,而它没有。这个字读什么呢? 生(大声):“彀”(gòu)。 师:下一个词读什么? 生:骑(jì)。 师:明明是“骑(qí)”,什么时候读“骑(jì)”? 生:坐骑(jì)。 师:名词读“骑(jì)”,一人一马为骑(jì)。请读下一个词。 生:按辔(pèi)。 师:这个“辔”与什么有关系? 生:和马鞍有关系。 师:跟马鞍有关系,这个不太有道理。为什么呢?大家要知道三国之前我们是没有鞍的,所有的马,所有骑手骑马的时候是没有鞍的。请问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西汉时期。 师:那个时代会不会有鞍呢? 生:不会。应该跟车子有关。

《周亚夫军细柳》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习题【部编版八上第23课】 班级:姓名: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军士吏被.甲:通假字,“被”通“披”,穿,披着。 ②改容式.车:通假字,“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 ③使之称谢.:古今异义,古义:向人致意,表示问候;今义:感谢。 ④已而之.细柳军:古今异义,古义:往,到。 ⑤天子且.至:古今异义,古义:将。 ⑥成礼而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 ⑦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古今异义,古义:必定。 ⑧天子先驱 ..至:古今异义,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⑨军中闻.将军令:古今异义,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⑩持节.诏将军:古今异义,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今异义,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请.以军礼见:古今异义,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锐.兵刃: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军. ? ?改容式.车: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指扶着车前横木。 2、一词多义:

军: ①周亚夫军.细柳:驻军,动词。 ②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名词。 ③上自劳军.:军队,名词。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军队,名词。 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动词。 ②不闻天子之.诏:的,助词。 ③称善者久之.:句末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以: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用、任命。 ②以.备胡:连词,用来。 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臣。 诏: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通告、下诏令。劳: ①皇帝敬劳.将军:慰问,犒劳。 ②上自劳.军:慰问,犒劳。 ③劳.其筋骨:使……劳累。 居: ①居.无何:经过。 ②居.天下之广居.:住;住宅。

《周亚夫军细柳》

2.第一段点明了什么,说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 背景作用: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3.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5.本文重点写周亚夫,可他的出场并不多,说说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运用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对比及描写细柳营严明的军纪上,来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形象。 6.简析人物形象。 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堪当重任的大将军。 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 7.用原文的话回答汉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此真将军矣。 8.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9.课文先写到文帝到霸上、棘门军营的情况有何作用? 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 10.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军士戒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严明(先驱、天子不得入……)军令畅达(将士言必说“将军有令”“将军约”)周亚夫言行(

二. 阅读理解 (-)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本文选自《》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上自劳军(2)天子先驱至 (3)天子且至(4)持兵揖 (5)使人称谢 3.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6.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细柳营》 一. 1、2略 3. (1)慰问,犒劳(2)拉弓(3)先行的卫队(4)将要(5)听从(6)皇帝发布的命令(7)过了不久(8)使者,使臣(9)约定(10)头盔(11)感动(l2)车前的横木(13)告知(14)刚才 4. 略 5. (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太史公书太史公记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3)司马迁子长历史学家文学家 6. (1)曹操(2)诸葛亮(3)刘备(4)关羽 7.略 二. (-) 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 (1)慰问,犒劳(2)先行的卫队(3)将要(4)双手抱举行礼(5)告知 3. 略 4. 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 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6. 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二、文章主旨: 《六国论》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走六国灭亡之路。 三、结构层次 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段是以韩、魏、楚三国赂秦而灭亡作为论据,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 第三段再从不赂秦的国家——齐国、燕国、赵国也终于灭亡的具体事实来论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授,不能独完”这一道理。 第四段慨叹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 第五段,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向当政者提出警告。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四、文言现象 (一)在古今异义词下加线并解释 1秦以攻取之外[攻战取得]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数目] 3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 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5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颠覆,理固宜然。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在通假字下加线并写出本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三)指出加线词属于哪种活用并解释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威势]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 .以,同"于"释为“在"]攻[攻战]/取[取得]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表结果,才]有尺寸之地。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等到]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承接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可是]秦兵又至矣。 4奉之弥[更加,越来越]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6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7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8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9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其势[势力]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1苟[如果]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 1子孙视之[代词,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送给]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独]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还]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 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并解释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2为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状语后置,于秦五战]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于秦弱]

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及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周亚夫军细柳 21.《细柳营》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曩者霸上天子之诏介胄之士 2. 填空题。 司马迁,时期,伟大的家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五部分:共篇。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4. 翻译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5~8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7.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完整版)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比阅读及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比阅读 (一)《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二)《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从入汉中,拜为将军。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巾。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两处) 其 后 人 有 上 书 告 勃 欲 反 下 廷 尉 逮 捕 勃 治 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 .军.细柳(驻军) B .已而.. 之细柳军( 后来 )不久 C .居.十余月(经过) D .顾. 欲反邪!(反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称善者久之. ②吏方验而出之. B .①请以.军礼见 ②不以. 此时反 C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吏方验而.出之 D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②乃. 免相就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5.从文中看,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 ;文帝在对待父子两人的态度中也有一共同点是: 。 参考答案: 1.其 后 人 有 上 书 告 勃 欲 反 /下 廷 尉 /逮 捕 勃 治 之 2.B 不久 3.C (A ①音节助词 ②他B ①用②在C 都是承接关系D ①才②于是) 4.(1)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骑马迎送。 (2)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 5.忠心耿耿;知错能改 参考译文:

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月球Hi 乙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 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 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实 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X 102 3 4 5 6 7 8 9 10 11m/s=3x 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 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o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二3X 108 * 米/ 秒X 365X 24 X 3600 秒=9.46 X 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 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13—18题。(12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 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 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辖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最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驻扎 B.将军亚夫持兵揖日持:率领 C.居无何,上至居:经过 D.上自劳军劳:慰问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将以下骑送迎出郭相扶将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 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并作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