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中的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高中教学中的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高中教学中的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高中教学中的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从初中升入高中时,学生的能力已经出现了差距.如果统一的按照一种能力水平去教学,去评价学生,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能力基础稍差的,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能力基础较强的学生接受比较快,

感觉又太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这样一来,会形成基础好的学生能力提不上去,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

一、学生要分层

要想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分组.可以通过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分组,这里三组或四组较好,组别过多不好进行调度,组别过少又不能体现分组的意义,所以要适中.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寒,在这方面得让学生感觉是为了他们学习成绩好,千万不能刺激到学生,对心理上有想法的学生要多说教,也可以做出微调.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了解差异,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好)、B(中)、C(滞后)3个层次,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可在这部分知识上超出课本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授课要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在提问过程中要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提问,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备课要分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精品】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施与探究 ——分层次教学 摘要:由于各个地区信息技术及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同,高中生无论是个性上还是才能等各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本文就是通过对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阐明了分层教学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新课程;分层教学;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及评价分层 前言: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差异,同时,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将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课改,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仅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前提 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省、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 1、学生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优秀生: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称之为A组;中等生: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称之为B组;后进生: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称之为C组. 就这三个层次标准,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对学生说明这样做主要目的是针对各个同学情况和老师教学设计而安排位置的,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各层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

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途径

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18-07-16T15:42:33.7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作者:蒙慧娟梁昌祝[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法既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以分层教学法概述为切入点,分析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法既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以分层教学法概述为切入点,分析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优势显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具体应用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整合教学内容,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相互适应。 1、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是教学模式与思想,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达成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分层教学法可以照顾所有学生,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帮助教师找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差生进步,优等生更优,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加深师生间的了解,改善师生关系。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教材内容深度、广度及要求都发生较大变化,很多高中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引入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初中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2、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教学目标明确并划分学生层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尽可能保证科学、有效的分层,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中教师可遵循学生意愿自由组合或按照学生化学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而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成绩进行分层。如,教师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安排一些测试性题目,对学生化学水平进行考查[2]。 例如,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对原子、分子和晶体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进行分组。利用此法教师能更清楚了解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为高效分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在分组时教师需要适当征询学生意见,避免因为组员关系不和谐而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从而阻碍学生学习。在分层完成后,教师需要根据各层学生能力特点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为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又如,在学习《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其分为A、B、C、(由高到低)三个层次,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次学生,不仅要明确掌握氯水的组成成分,还要明确掌握其在不同化学反应中微粒表现出的性质,能够自主设计相关实验验证不同微粒所具有的性质;而B层次学生需要掌握氯水的组成成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微粒所表现出的性质;而C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明确掌握氯水的组成成分,理解氯水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2.2 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开始前,主要是案例讨论的准备时期,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提出针对性的讨论思考题。同时,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教师所选案例进行资料搜集,案例和相关资料进行认真阅读,仔细分析,集思广益,并以此进行深入探索,确定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探寻更加完善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学习配位滴定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引用案例“水的总硬度测定法”,让学生根据我国对《生活用水卫生标准》为参考,对自己生活领域内的生活用水和周围环境的水源进行实验验证[3]。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级的问题。如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发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第二层次的学生则适当延伸;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其按照标准完成即可,充分考虑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3 作业分层分析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内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教师布置作业合理、有趣、简洁,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教师既要重视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作业,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以个别作业,对一些后进生可利用他们好动手、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布置小实验、小创新等形式的实践性作业,给他们展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发掘、发扬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如对后进生主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其正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态度,意识到自己更大的进步空间以及只要自身肯努力,很容易就能看到成效;而对于中等生,在对其进行鼓励并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正视和审视自身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计划;在面对优等生时,既要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肯定和鼓励,还需要针对他们以往课堂表现和考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从而突破学习上的瓶颈,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考核做好准备。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实施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准,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报名及平时的考查产生“层次”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并产生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小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①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②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④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我校的情况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我校学生们肩负着考大学的重任。虽然学校按课程设置每周都有安排信息课,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它,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的学生们来自我县的各个乡镇,信息能力起点也不一样,对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针对于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这体现了课改“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新理念。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一些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这为我们实施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7-16T10:11:59.5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0期作者:徐征途[导读] 课前预习中导学案、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山东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摘要:本文提出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从教学目标、课前预习中导学案、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一、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问题 分层教学在我国上可追溯到孔子时期,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在分层走班教学中老师对提问、教学内容、规律总结等方面的分层把控比较合理,但也有以下问题。忽视课前预习部分,即使布置预习任务,老师没有相关的查阅措施,导致对学生没有约束作用;一味地赶进度,实验的部分直接跳过或简短地描述;教学中老师更倾向于应试教育,只关注教学难度的分层,忽视了对A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 C层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忽视了走班带来的课堂环境上的变化。 二、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B层的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成绩不错,可进入高中之后后劲不足,B层的学生大多数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有很大潜力,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前预习中导学案的分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离不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并且章节前后逻辑关联性强,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再加以习题巩固,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而通过制作该节课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该节课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并及时整理出该章节中有疑问的地方,以在听课时有所侧重,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而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老师对于不同的层次要求也应有所不同,A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B 层C层旨在让学生对该课有初步的了解。此外,还需提出相应的监督机制,让老师能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成果,以约束学生进行预习。 3.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及理论的建立都需要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经受实验的检验。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探究性实验,比如在力的合成这一课中,A层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设计重“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之前时,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已有器材画出合力,如何确定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相同,如何画出分力,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并抽一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解,再让其他小组提出意见,老师总结。这种方式能够点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彼此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走动在各个小组之间,去大致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在出了问题时可以及时补充和指正,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学生展示合作成果,老师可以将其中误差较小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大家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B层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老师抽点一位同学回答,并适时引导和补充,最后老师总结,C层的学生少“引导”,重“讲解”,在小组分组讨论后,让学生自愿举手回答问题,无论对错,老师都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课后习题的分层。物理课后习题的选择主要是能够准确地抓住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难度的把握,根据知识点所学顺序对应罗列出相关习题,题量不需太大,相同类型的习题只需选出一至两道即可。对于每个习题所考知识点应明确标出来,以此让学生明白解答该题的目的,并同时清楚自己还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最后再根据难度依次罗列出综合性的题,该类题目,在旁边附上解题步骤,以引导学生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哪一个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A层的学生除了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可另外增加一两道发散思维的习题,对B层的学生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可设置几道较综合的题目,并以鼓励为主,C层重在基本概念的掌握,放缓难度梯度。 5.完善课后辅导的渠道。为了让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老师在课堂结束之后,如果没有急需处理的事情,可等到学生走完之后才离开,因为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有很多思绪混乱的问题,而此时得以解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每个物理老师与学生每天约定答疑解惑的时间,比如大课间、晚自习以前、中午上课之前等,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掌握老师动向,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乱转。此外,根据学校办公室的划分还可以在任课老师的办公室划分学科区域,学校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全师皆我师”的理念,当学生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任课老师不在时,能够明确的知道哪些是物理老师,方便向其他老师请教,而物理老师之间也应当秉承教育合作的思想,只要有学生提出物理问题,就给出解答,不分彼此。 参考文献 [1]王轶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83。 [2]何金菊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才智,2018,(28),47。 [3]王丽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71。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篇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有效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发散性、层次性、趣味性、探究性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问题材料进行感知、思考和想象,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得到一定的有用信息,对教学进度、步骤等的安排给出了指导性意见。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能够被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将教学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能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水平、认知结构、性格特征等都不一样,统一化的教学不仅很难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而且很难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行合理分层。例如,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因素进行分层,可以将学生分成英语基础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A类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B类学生和英语基

础书评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C类学生,此外还应该在每一个学生中按照性格进行再分类,以便 在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进行目标分层,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等。再次,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实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分层的策略,并在 课堂中成立互帮互助小组、不同层次学生回答不同问题、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景对话等方式,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只有让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语言的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合作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标准的 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可以在交互交流中运用语言 知识、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特长缺点等实际情 况分成实力相当、优势互补的小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竞争氛围。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 引导者的作用,在交流合作的前期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并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仅进行必要的查看和指导。再次,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积极表达自己观点、 善于总结和归纳、学会分工配合等,进而为合作交流效果的提升做好铺垫。最后,在小组合作交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8T14:21:44.9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程良斌 [导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四川省泸化中学程良斌 摘要:“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模式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非常大,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很难使每一个学生满意,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教学。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分层呢? 一、多元分层: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50%、25%左右。 二、动态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三、隐性分层:学生的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四、课堂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3、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 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5、测试分层: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经过实践,我对我所教班的一学期进行多次对比分析,应该说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这些学生已进入高三,高一进校时学生间的差距很大,目前这些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分层教学,效果显著,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法。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使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更好,我将继续在我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一中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黄梅一中20XX年秋季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鄂教基〔2012〕81号)精神为指导,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性的需要,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教学依据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在理论上说明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性的分组、分层教学。即以“上不封顶,鼓励冒尖;下要保底,全面合格;各有发展,凸现个性”为宗旨,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共同的教学方针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1.分层对象:20XX年秋入学的部分高一学生 2.分层学科:高一数学、英语。 3.分层操作: (1)宣传认同:8月20日-25日,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向家长、学生、教师认真解读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分层依据,操作办法,让各方面认同分层走班教学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同学校在分层教学实施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2)分层设计:我校20XX级高一新生1500人,分为20个行政班,高一(1)-(10)班为对照班,高一(11)-(20)班为分层实验班。分层实验设A、B二个层次。再将高一(11)一(20)分层实验班分再为上下两个半区,高一(11)-(15)班为上半区,高一(16)-(20)为下半区。每个半区各设置A层次2个班级,B层次1个班级,将5个行政班按层次分为5个教学班。 (3)教师安排:学校各选派高一数学、英语教师中的3位教师担任A层次教学任务,2位教师担任B层次教学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 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6)协同研究法 第二章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础 2.小学,初中,高中各自教学目标? 第三章 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1)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性2)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3)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 爱学. 3.中小学信息课教学特点: 1)现代性特点2)实践性特点3)工具性特点4)应用性特点5)文化性特点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3)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6)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 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与 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 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觉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有多种具体的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 键.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2-11-29T14:19:43.1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9期作者:管如能[导读]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下,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 管如能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500 摘要本文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索实践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下,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由于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客观存在差异,对知识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原来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等的差异, 形成了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需求目标等方面的很大不同。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 有针对、有目标地进行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 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通过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 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分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的联系。实施分层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重要的是要优化师生关系, 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与学风, 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个性, 并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分层是把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层, 不是人格的分层。要向差生表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使他们平衡心理, 互相帮助, 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 不仅有物理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也有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差异, 特别是逻辑——数学智能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其次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物理。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 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 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 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 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 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三是从新的教学观看,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 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还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通过物理学学习的深入, 启发学生从某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 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规律,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时, 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并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学习差异, 这是由高中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 应该实施考虑学生物理智能差异的物理分层教学。 三、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 如何分层, 是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笔者在新学年开始, 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摸底, 并深入调查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认知能力, 掌握学生“ 学习的实际可行性” , 然后结合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自己应属的类别,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 将全班学生分为 A、 B、 C三组。A组是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 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拔尖的学生, A、 B、 C 三组学生的比例依次为 2: 6: 2。与此同时, 积极做好必要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 特别是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 让全部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中学习。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发展的潜能,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最终达到 A组逐步解体, B、 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其次是实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练习分层、学习成绩检测分层。 1.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 材的知识结构, 合理地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各个层次的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 A 组学生达到大纲目标, B组学生达到提高的目标, C 组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 2. 教学过程分层。由于教学手段大致相同, 教材统一, 进度统一, 只有教学要求不同, 因此教学过程分层主要体现在每堂课既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 又因材施教面向局部解决个性问题。特别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要体现分层的技巧, 按学生的认知层次选择提问内容和练习内容,重视学生“ 最近发展区” 的开发, 让他们“ 跳一跳, 摘桃子” 。首先, 教师要针对目标备好课, 根据本节内容的要点和学生认知水平, 以目标为导向, 有的放矢。一方面, 按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使各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一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小高潮。另一方面, 每组问题围绕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 使几个小问题之间分出层次, 拉开档次, 并使问题与问题之间, 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相扣, 步步提高, 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链。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 兼顾局部, 做到精讲精导, 点拨恰到好处, 引导学生向目标奋进。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小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解决集体教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