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轴对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轴对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

2、下列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画出对称轴。

二、自学合探

自学书113页,找到关于轴对称的概念,对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找出区别和联系。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叫对称点。

2、你发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再探:轴对称的性质

1、

实践、操作: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下面步骤做一做.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 (1)在纸上画△ABC ;

(2)用笔尖在△ABC 的顶点处打小孔,标记为A’、B’、C’,并连接A’、B’、C’。 (3)将纸展开,连接AA’、BB’、CC’

2、讨论、探究:

独立完成:如图,△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⑴对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垂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平行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问题:

(1)△ABC 与△A’B’C’有什么关系?答:

(2)折痕MN 与线段AA’、BB’、CC’有位置关系是————————————

(3)折痕MN 又将线段AA’、BB’、CC’分别分成两段,每两段之间有数量关系是———— 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它们的对应线段—————对应角—————。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

四、独立思考,合作解决:性质应用

1、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 对称,

则∠C 的度数为______,∠B 的度数为 依据:轴对称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 对称,请根据轴对称的 性质在网格中画出△A ′B ′C ′

3、画下列图形关于直线MN 的轴对称图形;

4、已知: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是否完成了你的学习目标?总结一下你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C

B ′

l l

l

六、自我检测:

1、下面给出的每幅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

对称点.

2、△ABC 与△DBC 关于直线BC 轴对称,

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上题中线段和角相等的依据。(小组完成)

拓展与提高:

要在燃气管道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 ,B 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小组探索索引

(1)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 (2)画出点A 到点B 的最短路径。

(3)在直线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4)画点A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A ’,则直线 上任意点P 到A 点与A ’的距离PA 与PA ’的大小关系是PA_____PA ’.思考PA+PB=______+PB,何时这个值最小?

B

A

l

B

A

l

l

l

12.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

一、知识回顾: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

2、下列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画出对称轴。

三、自学合探

自学书113页,找到关于轴对称的概念,对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找出区别和联系。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叫对称点。

三、合作再探:轴对称的性质

1、实践、操作: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下面步骤做一做.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

(1)在纸上画△ABC;

(2)用笔尖在△ABC的顶点处打小孔,标记为A’、B’、C’,并连接A’、B’、C’。

(3)将纸展开,连接AA’、BB’、CC’

2、讨论、探究:

独立完成: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⑴对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垂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平行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问题:

(1)△ABC与△A’B’C’有什么关系?答:

(2)折痕MN与线段AA’、BB’、CC’有位置关系是————————————

(3)折痕MN又将线段AA’、BB’、CC’分别分成两段,每两段之间有数量关系是————

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它们的对应线段—————对应角—————。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

四、独立思考,合作解决:性质应用

1、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 对称,

则∠C 的度数为______,∠B 的度数为

依据:轴对称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 对称,请根据轴对称的 性质在网格中画出△A ′B ′C ′

3、画下列图形关于直线MN 的轴对称图形;

4、已知:点A 和点B 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是否完成了你的学习目标?总结一下你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七、自我检测:

1、下面给出的每幅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

对称点.

2、△ABC 与△DBC 关于直线BC 轴对称,

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上题中线段和角相等的依据。(小组完成)

拓展与提高:

要在燃气管道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 ,B 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C

B ′

l l

l

小组探索索引

(4)两点之间__________最短 (5)画出点A 到点B 的最短路径。

(6)在直线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4)画点A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A ’,则直线 上任意点P 到A 点与A ’的距离PA 与PA ’的大小关系是PA_____PA ’.思考PA+PB=______+PB,何时这个值最小?

B

A

l

B

A

l l l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图片) 2、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 好些轴对称图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轴对称图形” a、现在我们把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c、学生汇报。 d、结合课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这是一只蝴蝶,我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同学们发现这对翅膀怎样了? 2、深化认识,教学对称轴。 (1)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折痕,那么这条折痕叫什么呢?生:对称轴 师:对,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对称轴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上面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和结果。 4、边让学生演示边用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你认为自己学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到底学的怎么样。 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题1、2。 五、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13.1 轴对称(1) 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引言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二、课本精讲: 问题1 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得到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 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 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 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问题2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 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 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教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教师:你能结合具体的图形说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 两者的联系: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两者的区别: 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 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 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 问题3 如图,△ABC 和△A′B′C′关于直线MN 对称,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 板书: 看画面 请看画面。 出示课件迎客画面。

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 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 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齐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举实例说明对称的重要性和生活中充满着对称. 2.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3.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 二、导入新课 1.观察: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强调: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 练习: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2.观察:课本图1 3.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1—22页,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 利用这些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水 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轴 对称,本节课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 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 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多组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于找对称轴还 是有些困难。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轴 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对称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认识轴对称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的活动,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建立数学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PPT、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欣赏一下呢? (课件展示图片)。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能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用几张漂亮的轴对称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谈话,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学习的氛围,获得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进入活跃的学习状态中。) 二、探究新知 1、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说起轴对称图形,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好些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准 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结合折纸,进一步认识轴对 称图形。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 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独立活动,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汇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依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大多数学生可以凭 观察就能判断一个简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也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比

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时刻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 2.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时间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3.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30°,点D是斜梁AB的中点,BC、DE垂直于横梁AC,AB=16m,则DE的长为(). A、8 m B、4 m C、2 m D、6 m 4.如图:∠EAF=15°,AB=BC=CD=DE=EF,则∠DEF等于(). A、90° B、 75° C、70° D、 60°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则重合部分是(). A、直角三角形 B、长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A.9 B.12 C.9或12 D.5 7.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 的对称点、 ,连接交OA于 M,交OB于N ,若=6,则△PMN的周长为(). A、4 B、5 C、6 D、7 8.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 ). A、20° B、 40° C、50° D、 60° 9.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再把B点折叠在折痕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H,沿AH和DH剪下,这样剪得的三角形中(). A 、 B 、 C 、 D 、 10.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点A(x,-4)与点B(3,y)关于x轴对称,那么x+y的值为____________. 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__ . 1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点E、F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的面积为12cm2,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 cm2. 15 .如图,在△ABC中, AB=AC, D为BC上一点,且,AB=BD,AD=DC,则∠C= ____ 度.. 16.如图,在等边中,分别是上的点,且,则 度. 17.如图:在△ABC中,AB=AC=9,∠BAC=120°,AD是△ABC的中线,AE是∠BAD的角平分线,DF∥ 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则DF的长为; 18.在直角坐标系内,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3,3),若M为x轴上一点, 且MA+MB最小,则M的坐标是___________. 校 名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F E D C B A B M N P1 A P2 O P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 M A N C Q P B N M D C H E B A D C 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 B C E D A B F E D C A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精品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二)》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自主探究 1.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出示课件) 生:是小房子的一半。 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得对吗? 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淘气画的房子不对。 师: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生:画屋顶、房体、门。 师:怎样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房子的门左边到对称轴有1格,右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1格。 学生在图上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 2.画出轴对称图形树的另一半。 出示课件,方格纸上画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 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小组讨论,汇报。 生1:想象左边的图形是沿对称轴对折后的图形,把对折后的图形展开。 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看每个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 按照左边图形的形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组汇报中,教师边听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质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出的方法画出小树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用直尺。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3.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出示课件)下面第一幅图中左边是什么数字?如果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需要注意看什么?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第一幅图,对称轴左边是数字“2”,最右边距离对称轴1格,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 数一数这些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各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师:第二幅图的对称轴在哪儿?图形在对称轴的哪个方向?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独立画出。 总结提升 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和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锡林郭勒大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及反思 吉利区第一小学郭乐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3、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4、认识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段的作用及静态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讲读法、演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配乐欣赏,游戏激趣 1、(出示课件二)导入语:欢迎大家乘坐建设303次列车,我是本次列车的代班列车长。列车运行中,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请睁开眼睛,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吧! 2、指1到3名学生说说草原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入新课:是啊,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这样的草原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感受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齐读第1自然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呢?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根据填充图来回答。 2.四人一组交流: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课件,品读课文中各种景物所对应的句子。 (1)野草(4) A、出示句子: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B、引导学生想象,理解“满眼”“铺向”等词,体会野草绿而茂盛。

第十三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 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片,听故事,思考最后的问题. (配合动画讲故事)故事: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于是,蜻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一家呢.”(播放动画 ) 思考问题:为什么蜻蜓、蝴蝶、树叶是一家?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 【类型一】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 下列体育运动标志中,从图案看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1)(2)(4)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3)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要确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类型二】 判断对称轴的条数 下列轴对称图形中,恰好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

A .正方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长方形 D .圆 解析:A.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 探究点二: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类型一】 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 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 ,其中∠BAD =150°,∠B =40°,则∠BCD 的度数是( ) A .130° B .150° C .40° D .65° 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 ,其中∠BAD =150°,∠B =40°,∴∠D =40°,∴∠BCD =360°-150°-40°-40°=130°.故选A. 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综合考查. 【类型二】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4cm 2 B .8cm 2 C .12cm 2 D .16cm 2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S 阴影=12 ×42=8(cm)2.故选B.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 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 如图,O 为△ABC 内部一点,OB =72 ,P 、R 为O 分别以直线AB 、B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 (1)请指出当∠ABC 是什么角度时,会使得PR 的长度等于7?并完整说明PR 的长度为何在此时等于7的理由. (2)承(1)小题,请判断当∠ABC 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 的长度小于7还是大于7?并完整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解析:(1)连接PB 、RB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B =OB ,RB =OB ,然后判断出点P 、B 、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一: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二、教案背景: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四、教学重点:

5、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①课件出示:“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指导朗读。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令我们感动,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朗读这句话。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唱歌,以歌助兴)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把两族人民一起高歌的愉快场景读出来。 ④有感情地朗读。 6、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草原人民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概括为:人情---美(板书) 蒙汉人民同欢乐的场景真是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②课件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带着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3、4自然段,再次回味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五)自主探究三:“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轴对称在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23——24页)[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目的是以丰富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额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图形、图案图片 师:这些图形中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答 师: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生:把这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对称轴两侧的两部分可以完全重合。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轴对称图形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但是在这一方面还有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生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再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引导学生看教材例题。淘气画出的小房子对不对?说出你的想法。 (二)活动探究一:怎样画出正确的小房子? (1)独立完成活动探究一。 (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交流自己的结果。 (3)归纳总结:①淘气画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画的不对。②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但淘气画的有3格,所以画的不对。 (三)活动探究二:教材第二个问题,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别一半。 (1)学生操作:在课本上上画一画。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新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1 课 题 2.2 轴对称再认识(二) 课时 1 上课时间 领导签批 教 学 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轴对称再认识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征,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性,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画房子的另一半这个情境,让学生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因此画出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价值。 重难 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找出所给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教学具 三角板 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1.预习反馈,做三学一测上知识回顾的第一题。 2.欣赏图片(见课件),师导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着独特的 美,找找这些图片,看看他们美在哪里? 3.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的知识了,如果画出一 个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 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 二、学 (一)提出问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引导学生看教材例题。淘气画出的小房子对不对?说出你的想法。 (二)活动探究一:怎样画出正确的小房子? (1)独立完成三学一测中的活动探究一。 画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找出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量):数出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描:在对称轴的另一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④连:按照原图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应点,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第十三章轴对称全章教案

§13.1 轴对称(1) 教案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教案重、难点: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教案过程: 一、问题导入: 引言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二、课本精讲: 问题1 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得到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 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教师:你能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2问题 共同特征吗?

共同特征:每一对图形沿着虚1 / 19 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教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教师:你能结合具体的图形说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 两者的联系: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 称. 两者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CABABCMN ABC ′′,′关于直线,对称,点问题3 如图,△′和△′′ MN AABBCCABC有什么关系?′,′与直线分别是点,的对称点,线段,′,教师: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MN CABABC 对称,那么,直′和△′关于直线上面的问题说明“如果△′BBMN AAAAMN BBCC′和线还平分线段垂直线段′,′,并且直线′和′,CC′”.如果将其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CBMN ACABC AB′,′问题3 如图,△和△,′′′′关于直线对称,点 CCBBMN AABAC有什么关系?′与直线′,′,的对称点,线段分别是点,,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前面的结论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材第23~24页)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1.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出示课件) 生:是小房子的一半。 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得对吗? 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淘气画的房子不对。 师: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生:画屋顶、房体、门。 师:怎样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房子的门左边到对称轴有1格,右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1格。 学生在图上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 2.画出轴对称图形树的另一半。

出示课件,方格纸上画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小组讨论,汇报。 生1:想象左边的图形是沿对称轴对折后的图形,把对折后的图形展开。 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看每个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按照左边图形的形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组汇报中,教师边听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质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出的方法画出小树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用直尺。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3.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出示课件)下面第一幅图中左边是什么数字?如果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需要注意看什么?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第一幅图,对称轴左边是数字“2”,最右边距离对称轴1格,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数一数这些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各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师:第二幅图的对称轴在哪儿?图形在对称轴的哪个方向?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独立画出。 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和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把这些对称点按顺序连接起来。 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轴对称再认识(二)

八年级数学_第十三章_轴对称教案

13.1.1 轴对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体现。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三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二、新知探究 1、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形成 (1)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概念形成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3)学生举例 (4)制作学具,强化概念 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 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5)例题讲解 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结果:图(1)有四条对称轴;图(2)有四条对称轴;图(3)有无数条对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5)有七条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