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梧州市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

加快梧州市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
加快梧州市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

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_以梧州市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作为梧州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将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梧州旅游业的发展近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梧州旅游业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要有创新发展策略,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水平,使梧州旅游业在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关键词:梧州市;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

加快梧州市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

【摘要】:该文以对梧州市旅游资源调查为依据,分析梧州市旅游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提出要借助外部机遇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强化营销手段,塑造旅游品牌,发挥梧州市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等建议,以求能促进梧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梧州市旅游资源策略思考旅游发展发展旅游业旅游品牌旅游业发展区位优势景区景点机遇

【正文快照】: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紧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境内丘陵低山连绵,三江交汇,有“山城水都”之称,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育了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其中骑楼城和龙母庙最具特色,骑楼城素有“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之称[1]。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世界各

加快发展梧州旅游业之我见

何文石汉葵

【摘要】:加快发展梧州旅游业,必须综合分析梧州旅游业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从梧州的特色旅游资源出发,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梧州的区位优势条件,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全新观念,用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谋划梧州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建成梧州的支柱产业。

【作者单位】:梧州市委党校梧州市委党校

【关键词】:梧州旅游业对策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梧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梧州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最近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在广西全区转发,形成了良好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梧州要使旅游产业有较大的发展,还必须综合分析梧州旅游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充分利用各方面的

关于加快梧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实施意见

发布人:廖燕玲信息来源:本站发布日期:2011-3-22 9:33:01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精神,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结合梧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快旅游业发展对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效益好、容纳就业多、发展速度快的综合性朝阳产业。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对于扩大就业,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高度重视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建设,使之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由景区、旅游集散地、交通线路组成。对旅游者起中转、集散作用的城镇,就是游客集散地。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包括旅游吸引物以及为游客服务的相关设施如住宿设施、交通设施、标识与信息系统等。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位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交汇之处,与主要客源地广东接壤,突出的区位优势、便捷的通达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需求迅猛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市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旅游投入持续增长,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市在面临粤桂邕旅游圈“三面逢源”的同时,也存在“三面不靠”的危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从发展全市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契机,促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利用我市地处穗桂邕旅游黄金三角重心的区位优势,以及我市所拥有的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地位,扬长避短,务实开拓,结合当前中国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大背景,围绕“古苍梧、新水都、夜梧州”这一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梧州市文化休闲、水体休闲和度假休闲三大旅游产品体系,从而整合梧州旅游发展实力,提升梧州旅游发展竞争力,将我市发展成为岭南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2.工作目标。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为目标,立足生态景观、山水兼备的自然资源,深度挖掘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特色文化内涵。以龙头旅游景区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旅游休闲基地。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集散功能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全市旅游接待水平。把我市建设成为连接珠三角旅游圈、北部湾旅游圈和大桂林三旅游圈“三面逢源”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到2015年,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13万人次,创汇2367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16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3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0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全市GDP的8%以上;全市旅行社发展到23家,星级饭店达25家以上(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力争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在全市GDP 中比例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各县(市)根据属地原则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每个县(市)要有一家以上4A级以上景区、一家以上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主要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梧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1.切实抓好旅游规划工作。一是根据《梧州市休闲旅游基地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狠抓旅游项目落实工作。二是加强旅游景区的规划工作,加快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抓规划执法,打击违法破坏规划的力度。四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城市作为吸引游客的载体,完善城市的游客集散功能。在编制全市的城市规划和其它部门规划时,注意城市景观的营造,构筑城市风景带,将旅游功能作为公共建筑和大型建筑物的必备设计要素,使其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具有旅游景观价值,并转化为旅游产品。

2.培育一批精品景区。根据“绿城水都”的旅游形象定位,在不断加快现有景区建设和完善的同时,积极打造突出以“水都”为特色的龙头旅游景区。

(1)以“梧州古城”为理念,进一步整合龙母庙、骑楼城、白云山、四恩寺、珠山等景区,提升档次,丰富内涵,将其培育成市区核心旅游区。充分挖掘鸳鸯江、玫瑰湖、八宝

塘神秘浪漫的文化内涵,建设旅游婚假活动场所。

(2)积极推进距市区1小时旅游圈内的南越山(圣文园)、体训基地、八宝塘、仙人湖、沧海公园、万秀茶花园、梦都美生态园、李济深故居、石表山、太平狮山等10个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时促进岑溪天龙顶旅游区、蒙山太平天国永安州活动旧址等距市区1小时旅游圈以外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完善作为龙头旅游景区的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表山景区、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3)努力促成以长洲水利枢纽和沿江岛屿、沿岸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浔江群岛(百里画廊)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支撑“水都”理念的龙头景区和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标志性旅游区。

(4)在抓住上述重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推进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工业旅游要培育宝石首饰、六堡茶、龟苓膏为游客认可的“梧州三宝”等旅游商品企业,重点扶持主要生产企业开发以“梧州三宝”为主的工业旅游项目。农业旅游重点培育乡村旅游和医药产业,包括市区的玫瑰湖和长洲岛,市郊的夏郢农业观光走廊,苍梧县的六堡生态茶园、大坡农业观光带、沙头农业观光带和新地千亩中草药基地,岑溪市的阳光农业生态园和砂糖橘果园,藤县的塘步砂糖橘果园和道家村,蒙山县的桑蚕农业旅游点。

(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依托主要旅游景区,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旅游名镇(村)。重点发展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表山为依托的藤县象棋镇道家村、以天龙顶山地公园为依托的岑溪市南渡镇吉太社区以及岑溪市樟木古镇、以李济深故居为依托的苍梧县大坡镇等为旅游名镇(村),将蒙山县城发展为融入大桂林旅游圈的休闲度假小镇。

3.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今后新扩建旅游景区要严格按照相关A级景区的评定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白云山(四恩寺)、南越山(圣文园)、仙人湖、李济深故居、天龙顶山地公园、沧海公园、浔江百里画廊、梦都美生态园、太平狮山、万秀茶花园等景区应按照国家4A级或以上旅游景区标准进行建设;太和花园、体训基地、蝴蝶谷、大爽河、藤县袁崇焕故居、华程生态旅游服务中心、中和窑、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等应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设。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市的综合旅游接待水平。

1.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按照广西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建设好位于苍郁高速大坡服务站的广西(梧州)旅游服务中心,强化梧州作为广西东大门的作用。同时,加快藤县华程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和丰富旅游线路体系,提升旅游品质。在市区交通枢纽(如南广铁路梧州站)附近建设市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全面改善从市区到各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条件包括旅游标识系统以及旅游专线车,组织设计好市内游的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交通服务体系,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我市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对已获得国家4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要通二级标准以上的公路。

2.培育一批特色餐馆和风味小吃。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特色餐馆、特色风味小吃和特色饮食一条街,让游客充分感受“夜梧州”的魅力,通过特色美食吸引游客来我市过夜旅游和休闲度假。

3.建设结构合理的旅游饭店业体系。饭店发展速度必须与客源市场增长速度保持一致。优先发展高档旅游饭店,满足国内外高端游客、会议团队和部分度假客人的需求。大力发展连锁商务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满足中低端客源市场的需求。各旅游区建设特色型度假酒店。

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酒店和家庭旅馆,满足周末、节假日的度假旅游和背包客的自助游。鼓励各类住宿设施开拓网上营销系统,达到扩大酒店知名度,拓展散客客源。

4.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着力打造骑楼城特色商业街,在旅游A级景区开发建设特色产品销售点,培育鸳江丽港旅游商品一条街;培育人工宝石、六堡茶、龟苓膏、医药产品及相对应的旅游商品龙头企业申报为广西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设置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体验、观光展示定点服务。形成我市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引导相关工业企业改进产品包装,将工业产品转变成为方便游客携带的旅游商品,引导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把我市建设成为粤桂邕旅游圈的“旅游商品集散地”。

5.营造“夜梧州”旅游休闲度假氛围。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文化娱乐休闲项目,打造“夜梧州”。对娱乐场所进行规范管理,使之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娱乐休闲与医疗养生文化结合,打造“医疗梧州”。引导各娱乐场所专门为吸引游客而开设常年性专场地方特色文艺演出,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娱乐节目吸引游客到我市旅游休闲度假。

6.加快国民休闲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旅游休闲、户外运动、旅游安全等设施,完善自助游、自驾游、特种旅游项目的服务配套。统一规划建设标志标牌和紧急救援设施。发展一批满足自驾车旅游者需求的汽车旅馆、汽车营地。优化电子政务,推进电子商务。建立旅游统计监测体系,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为国民休闲计划的实施和社会需要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尽快形成有利于国民休闲旅游的大环境。

7.加快研究和发掘水都文化、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文化和综合山水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

1.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区域黄金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主动与桂林、贺州、玉林、贵港、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周边城市开展旅游区域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线路共联、产品共推、企业互帮、利益一致”的目的,借周边旅游资源发展本市旅游。整合旅游线路,引导上述区域内旅行社推出以梧州为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粤桂邕黄金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三条区域旅游线路:广州——肇庆——云浮——梧州——玉林——贵港——南宁;广州——肇庆——云浮——梧州——贺州——桂林;广州——肇庆——云浮——梧州——玉林——茂名——湛江。整合游梧州的线路,发展梧州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的线路,形成梧州周边县市的游线网络体系。

2. 有针对性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放眼国内市场,立足珠三角市场,紧抓周边市场,依靠本地市场,推动我市各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游购物场所等为游客服务的企业,组成营销联盟,以“绿城水都”为旅游总体形象,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旅游宣传、咨询、预定等营销活动的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使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旅游博览会、节庆活动宣传我市的旅游。

3. 创新旅游宣传投入模式。发挥市旅游协会作用,成立梧州市旅游企业一体化宣传促销同盟,整合我市分散的旅游企业宣传资源,由鸳鸯江、龙母庙、四恩寺、八宝塘等主流旅游景区作为全市旅游宣传促销主体,联合参加各类旅游推介活动,共同承担宣传费用。全市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床位形式作为参加全市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促销投入,三、四星级饭店每家每年免费提供30间标双客房,专门用于接待来梧州市考察的外地组团社、新闻媒体和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周边城市旅游局的相关代表,以及编印各类旅游宣传资料。相关部门免费或减免大型户外广告牌的设置费用,整合整体旅游宣传的户外广告平台。在市各城区出入口、各县城出入口中、各主要景区出入口树立一批形象户外宣传牌。

4.整合梧州旅游节庆活动,实现绿城水都的节庆文化,至少每年各县、市举办具有一

定规模旅游节庆产品,丰富旅游形式和手段。

(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业。除法律禁止的领域外,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社会各方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支持各类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向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和国内外有资金、有市场、有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有实力的各类企业兼并、收购、控股和租赁我市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点),参与我市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推进外资旅行社试点工作,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到客源地特别是粤桂邕地区投资开发、兴办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

2. 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对旅游企业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严禁向旅游企业乱收费、高收费、乱罚款。依法建立和完善旅游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互助联保,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应为确有市场潜力但一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连锁化经营等方式实现网络化发展,扶持旅游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建立银企、银政旅游项目开发合作机制,扩大旅游投融资规模。采取优惠措施,推广电子支付手段,加快旅游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积极研究实施对旅游涉外企业实行创汇、结汇奖励的办法。重点旅游景区可以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的游客流量。鼓励国有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通过减持股权、合资合作、资产变现、破产兼并、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促使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真正形成有进有退、多种所有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旅游市场主体格局。

3.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市场运作,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带资金、带管理、带客源进入我市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鼓励粤桂邕大旅行商或旅游集团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引进著名酒店管理集团,促进旅游饭店品牌创建和管理模式创新。对于重点龙头旅游企业,优先为其新项目安排政策性贷款,为企业申请自治区和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引进和发展景区专业管理公司,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

(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1. 加强旅游安全与质量体系建设。落实旅游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教育、预防、检查、报告、应急处理、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付等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逐步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4A级以上景区要逐步建成数字化景区。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执行全区宾馆、餐饮、购物等方面的统一服务标准,完善地方旅游标准化体系。

2. 加大旅游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完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各级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的经营活动,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满意梧州”诚信旅游竞赛活动,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

3. 推进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出台政策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效高效照明改造,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

要实施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提高重点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通往国家A级景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公路两侧都要建成绿化带,新建的旅游公路要同步建设绿色通道。通往重点旅游景区公路两侧的边沟外侧2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地面建筑物,已有的建筑物要按规划拆除。景区规划范围内建房要严格审批,严禁乱建,违建必拆。对我市的核心景区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护林防火工作,组建专业的护林防火队伍,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切实强化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1. 设立并完善市旅游发展基金。将旅游业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安排市财政预算的1‰作为市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及产业发展研究、旅游宣传促销、重点景区建设前期工作费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行社组团奖励等。并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奖励和培育等形式,创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的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服务业引导资金和交通、城建、园林、科技、水利、环保、文化等方面的资金,要适当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以支持旅游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可以用于旅游就业培训。

2. 搭建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成立梧州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全市旅游开发的投融资平台和项目招商引资的抓手,切实推进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资源整合以及旅游整体营销。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对还没有开发的重点旅游资源开展前期工作,编制符合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景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材料,编制招商引资用的旅游项目策划书,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我市旅游休闲度假景区。

3. 重点扶持我市精品旅游景区。对有开发业主、落实了建设资金的续建、在建和新建旅游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贷款政策,优先为这些项目向国家、自治区申请各类专项资金,将这些项目培育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项目。特别是国家4A级以上的景区。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促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旅游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作用,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分别任主任和副主任,成员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旅游局局长兼任。市旅游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对涉及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进行决策,协调解决旅游工作中涉及跨部门、跨县(市、区)的困难和问题。

2. 强化目标责任。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由市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定旅游经济目标任务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通过政府主导推进旅游景区开发、乡村旅游、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旅游交通标识牌设置等涉及面较广的工作。

3. 充分发挥旅游行政部门职能。完善市、县(市、区)两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切实强化对旅游业的协调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抓好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宣传促销、市场监管、环境营造等工作,加大接待酒店培训考核力度。市、县两级分别成立旅游执法支队和大队,与同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进一步充实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催生一批旅游投资咨询、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企业及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使之成为加强行业自律的主体。

4. 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大旅游意识,主动配合旅游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共同为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积极主动为旅游业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合力。

市委宣传部:做好梧州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充分发挥市内外各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市发改委:要与旅游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旅游重点项目指导目录,加大对旅游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制定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支持旅游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并根据项目规模明确资金渠道。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突出旅游业的地位,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项目立项充分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指导有关项目业主做好重点旅游项目申报国家、自治区有关专项资金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市财政局: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专项资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对旅游业的支持。

市建规委:编制全市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布局,将全市的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纳入规划。指导和办理旅游项目建设规划选址意见手续。与旅游部门一起推进全国、自治区旅游名镇(村)创建和申报工作。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中,为旅游线路沿线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镇的改造优先安排资金。

市政局:充分利用市园林资源,增加旅游功能。与旅游部门联合推进白云山、太和花园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工作。根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向优秀城市旅游目的地转型的要求,要做好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尽量按照旅游星级厕所标准建设公共厕所,并且合理分布在旅游线路上。设立和更新市区道路交通指示牌时,要为市区主要旅游景区、国家AAA 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自治区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汽车旅游营地设立专用的外部旅游交通标识牌。

市交通局:要做好交通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优先考虑连接主要旅游景区公路的规划建设。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积极为开通中心城镇通往各景区旅游专线车提供便利条件。完善旅游道路交通的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消除滑坡、塌方、急弯、陡坡等给旅游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外地旅游车的跨省证问题实行人性化管理。

市农业局: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充分考虑旅游因素,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重要产业和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切实抓好。打造乡村旅游观光带,参与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在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时,优先考虑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村,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为旅游景区建设向上级争取农业专项资金。

市林业局: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开发国家、自治区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各个景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保护。同时加强重点景区的护林防火工作,落实护林防火基金及森林护林防火规划。停止在对景区大范围及进入核心景区的林业砍伐指标。为旅游景区建设向上级争取林业专项资金。

市水利局:为旅游景区建设向上级争取水利专项资金。加强全市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为水上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利专项资金。

市文化局: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有旅游价值的文物景点,与旅游部门共同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举办各类民间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建设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表演节目,为我市打造“夜梧州”、吸引游客营造氛围。

市环保局: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旅游规划环评的审查以及旅游项目环评的审批工作。指导景区做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

市卫生局:协助旅游部门联合设立旅游紧急救助系统,开辟绿色通道。对旅游行业公共场所卫生(含住宿)做好监管工作。加强对传染性疾病在旅游活动中的监控和应急处理能力。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对旅游行业餐饮安全做好监管工作。

市招商局:强化对我市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

市商务局:提升社会旅馆的档次和接待水平,积极引导社会旅馆向星级饭店或经济型连锁饭店方向发展。

市国土局:依法对我市重点旅游项目的用地给予倾斜,确保重点旅游项目用地。

市扶贫办: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安排上,强化旅游扶贫的功能,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进行倾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市人社局: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家乐经营者的职业素质。

市公安、交警部门: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在游客集中的区域如宾馆、车站、景区门口,划出旅游专用停车线。对外地旅游车轻微违章问题以教育为主,主动热情为外地旅游车和自驾旅游车服务。

中石化、中石油梧州分公司:大力支持位于苍郁高速公路大坡服务区的广西(梧州)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所属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

机场公司:配合做好梧州旅游宣传,在机场候机室摆放梧州宣传资料,积极争取开通梧州重要旅游目客源地城市的航线。

火车站:配合做好梧州旅游宣传,在火车站摆放梧州宣传资料,开展与铁路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合作。

税务部门:落实各项旅游税收优惠政策,主动为旅游企业做好服务,配合旅游部门培育旅游市场。

金融部门:加大旅游开发和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多渠道的政府引导性资金旅游投入政策,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贷款支持、融资服务,放宽旅游企业贷款准入条件。

其他部门:如城管执法、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不断改善全市旅游市场环境。外事、对外宣传、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城市形象宣传、宣传品制作、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等方面与旅游部门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构编制部门要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配置,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放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各级电力、通讯部门应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对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实施电力和通讯全覆盖。

(三)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1.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开发性旅游企业,在2015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旅游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前述的各项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免收或减收从事旅游包车营运定点车辆的客运附加费。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所需进口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施工机械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可比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对符合税法规定的旅游企业的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收入,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旅游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旅游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的,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010年底之前要全面落实对旅游饭店及A级景区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气价格。旅游企业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污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环保部门不再征收排污费。支持“农家乐”等旅游企业享受国家“家电下乡”政策。

2.统筹旅游用地政策。各级政府要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事先要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各级国土管理部门对旅游重点项目优先供地,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按程序及时调整。对旅游项

目用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分期付款,原则上应在1年内缴清;有特殊困难的,可在2年内缴清。首资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的,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开垦费按自治区耕地开垦费标准的下限收取。在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对以出让方式取得旅游景区及附近荒山荒地使用权并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或旅游资源开发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期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对自治区级重点旅游项目或1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其用地计划指标申请由自治区统筹解决。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以按年度缴纳。国有、集体旅游企业改制时有关土地处置参照相应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的政策执行。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和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林权以投资入股、租赁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旅游项目。规范发展我区高尔夫球场和大型主题公园,对不占用耕地或者基本不占用耕地、且占用耕地部分给予补偿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使用荒山、荒坡、滩涂、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用于发展旅游业的,在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宽松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地产资源发展旅游业。

3.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市二职中在旅游教育资源优势,加大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以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评价,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评定和劳动保障制度,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启动“名导进课堂”工程,推动导游人员等级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评定序列,实行导游员聘任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放宽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的进入门槛,对其报考导游资格,降低门槛,取消笔试。培养推出一批名导游、名服务员、名厨师、名企业家,逐步建立我市旅游人才信息库,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本意见的情况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发改委负责综合协调,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对本实施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我国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

中国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平稳,成为全球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即时成为全球的热满话题。由于会展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大,已吸引了许多人踏足此行业,再加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的目光。会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外汇收入.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途径。关注会展的发展,但面对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朝阳行业的会展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步伐太快而市场又没有成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的,会展旅游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 关键词:会展旅游,问题,对策,经济泡沫,发展

会展业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发展的产业。它通过会议与展览的形式,传递信息,创造商机,提供服务,促成交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体形式包括各种洽谈会、交流会、展览会、展销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早在1851年,英国首办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创了大型跨国商品展览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强大冲击,世界经济结构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会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会展业之所以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商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随之而来的会展旅游以及它们带来的经济效应也是巨大的。 一﹑会展旅游带来的效应 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人数近300万,它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以上。根据香港展览业协会所提供的数字表明,I999年展览业为香港带来的收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计其中仅2亿美元是展览业本身的收入,8亿美元是由展览活动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在I:4到I:9。由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连带功能,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上海成功地举办99《财富》论坛,使全世界商界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而APEC 会议的召开,使世界首脑人物云集上海,更使上海声名远播,成为世界级的安全会展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又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埋下了伏笔。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海口的博鳌,过去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镇,虽然开发商在这里做了近lO年的努力,但小小的博鳌仍然是默默无闻,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使其一夜成名。 同时会展旅游还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二、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 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为例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此迈向新的发展轨道。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的提出实施,旅游行业也不断阔步前进不断成熟。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也随之兴起。 从古至今,城市向来都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各种观光、度假、中转及商务、公务的游客,构成了城市旅游的基本雏形。但长期以来狭义上对城市旅游的理解还是局限于对城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游览,更多的会议展览之类的商务型旅游则被大多数人忽略。而会展业以其产业的结合性、行业的带动性、消费的集中性、收益的显著性以及服务的关联性等优势,也势必会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国际性会展的成功举办后,南京也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而这无疑将会成为南京会展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纵观现阶段整个南京的会展旅游行业,南京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会展业对其经济的拉动非同小可。据相关报道,今年国展中心已经接待百万人,每人消费5000元就是50个亿。还有摊位装潢、广告宣传等等,说会展业有1:9、1:10的拉动效应,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南京今年以来星级酒店客房率一直保持60%左右,高出长三角其他城市10多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也增长15%以上。(南京报业网-江苏商报 )。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南京,已成为举办各种展会的热点城市。根据南京市会展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共举办大型展览会议项目数653个,平均每个月有100多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展会,吸引了好几十万境内外的参展客商、参观者。虽然整个会展业发展势头不错,但用“国际会展城市”的标杆来衡量,无论是在品牌塑造、政策支撑,还是在运行管理、市场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就即将举办的青奥会来说,城市会展旅游的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名头”不够响 现今的社会是个品牌的时代,品牌效应对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而言,南京的青奥会在品牌的创建上就显得稍逊一筹。归根结底,也就是宣传的力度不到家。据统计资料显示,对青奥会的认知人群仍然是以青年居多,就南京本城市而言,对于青奥会的相关情况(包括口号、会徽、吉祥物等)了解的人还不到10%。 (二)、潜在可进入性仍待上升 就整个南京市而言,随着地铁3、4号线的建成,南京的城市交通也会更加通达;就全国范围来说,南京作为交通枢纽城市也具有很高的可进入性;然而放大到整个世界来看,南京禄口机场的接待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青奥会,势必会很好的吸引各方游客,航班的增加无疑将会对这个南京的城市旅游带来更大程度的发展。 (三)、服务团队素质逊色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优质的服务无疑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减少很多的阻力。然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各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e13594350.html,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因佛教发展历史最早而列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其历史文物多以寺庙建筑的形式存在,主要内容有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包括殿堂楼阁、古塔经卷,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绘画、碑记、匾额等。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有的甚至可以上书到北魏时期。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其自然风光也值得一看,五个台顶各具特色,春夏之际,山上一派翠绿,野花烂漫,是躲避酷暑的好地方.五台山9月积雪,翌年4月解冻,四月到十月是其旅游季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最低能达到-30度;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30度.即使在盛夏到这里旅游,也要带上厚一点的长袖衣服;台怀地区夏季常有雨水,最好携带雨伞.春秋两季前来,需要携带抓绒衣或毛衣,带上毛裤也不算过分。冬季到五台山,一切防寒衣物都是有必要带上的。 五台山最佳旅游季节 五台山7-9月份是旅游旺季,在这三个月中,吃住行的花费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新在五台山在开发冬季旅游,看雪景、品民俗。每年7月25日至8月25日为一年一届的五台山国际旅游月,虽然到时佛教活动和游览项目繁多,但是交通混乱紧张,人潮人海,吃住价格飞涨,佛教圣地清净脱俗的本来面目,未必就会看得到。避开这一时间进山时明智之举。 五台山1日游程建议 经典得路线是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台内)的主要寺庙,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可按如下顺序游览:黛螺顶-罗睺寺-(罗睺寺文殊殿右侧金刚殿边有小门通往菩萨顶和显通寺)菩萨顶-(下菩萨顶右转)显通寺-(过显通寺牌楼右转)塔院寺-(出塔院寺南门左走10米)万佛阁(俗称五爷庙)。下午晚些时候租车到佛母洞一游。(租车方法见后五台山旅游出租汽车公司租车价格表)。 另一个方案以观赏庙中石雕为主。以石雕闻名的南山寺、佑国寺、龙泉寺和普化寺都属于台怀镇外围的寺庙,可以包车游览外围寺庙10个景点,大概需要6个多小时,费用在16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镇上来往的中巴车作为交通工具,游览以上四个寺庙,每次乘车1元。时间有富余的话,可以安排再游佛母洞。如果想游五台山五个台顶话也可以,但是一般需要包车。包车游览五个台顶的时间大约是10个小时。一般游客会挑选一、两个台顶游览,外加游览台怀镇外围的景点,时间一天。 五台山2日游程建议 方案1 第一天上午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各寺,游览佛母洞;第二天上午游览台怀镇外围四个以石刻闻名的寺庙,下午离开台怀镇后游佛光寺和南禅寺,最后到太原或忻州。 方案2 第一天凌晨出发到东台顶看日出,游览佛母洞和台怀镇中心区各寺;第二天安排同上. 方案3 取道忻州到五台山台怀镇的人,一般都会沿路游览定襄河边阎锡山故居河边民俗博物馆(看不看两可),然后到东冶游。 五台山交通 游客如坐飞机,可先到太原或大同。如果坐火车,可在京原线上的砂河、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各站或太原下车,再转乘汽车。由于火车和飞机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所以公路客运显得尤其重要。铁路沿线各地均有汽车开住五台山,太原、忻州尤多,太原东客站和忻州客运站每天每天也有直达五台山的汽车。 一、火车 五台山火车站在繁峙县砂河镇,从火车时刻表来看,坐火车到五台山在时间上不太合适(一般都在半夜)。五台山火车站有发往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的中巴车,票价25元,从早上6:00开始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报考专业: 论文题目: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老师:刘萍 作者: 联系电话: 成稿时间:

摘要 会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外汇收入.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途径。本文对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会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亟待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会展旅游,问题,对策

Abstract Convention-exhibition tourism in today's world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etropolitan tourism, but also increase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Development city in a way of relevant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nvention-exhibition tourism with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vention-exhibition tourism in China,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ic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gently tak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 convention-exhibition tourism,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会展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1.1会展旅游的内涵 会展旅游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国际上,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和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形式。 一般认为,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会展是会议与展览的简称;会议指人们为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而展览则是指某一经济单位、某一社会组织、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国家,将某一内容的社会产品通过集中方式,在规定时间里推荐给社会的一种活动。其次,各类会展活动是会展旅游的前提条件,没有会展的举办,就不可能有会展旅游。这也是会展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最大区别;第三,会展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和会展业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相关性两大特点。与普通旅游产品相比,会展旅游具有利润高,竞争也相对激烈的特征。 由此可见,会展旅游的概念可界定为,因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各类论坛、大型文化体育盛会等活动而聚集的主体参与、并能吸引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形式。 1.2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在产业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也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开展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要依托共同的基础条件,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鲜明的城市形象、便捷的服务等;因此,旅游业是会展业的条件性相关产业,而会展业则是旅游业的动力性相关产业。旅游业可以通过会展活动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其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办好会展旅游的必备条件,通常,会前会后旅游是会展业延伸的主要形式。 所以,在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业与会展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两者必须分工协作,良好对接,采取会展推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策略,才能促进会展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2.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海南会展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上升期、机遇期。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总决赛、高尔夫世界杯赛等著名国际会议、活动的带动下,目前海口、三亚、博鳌三分海南会展市场,带动旅游业兴旺和相关产业发展。据海口市统计,2010年仅海口地区就举办了60多个会展,会展成交额456亿元。三亚市的会展业也很活跃,海天盛筵、国际兰花博览会等很聚焦。总的来看,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会展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主题切合实际,组织策划能力不断增强。海南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旅游房地产博览会、海洋渔业博览会、热带兰花博览会、旅游商品交易展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和影响力。 随着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已给海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海南会展企业2006年的会展总收入仅690万元,2007年会展总收入1509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18.6%。2008年会展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2007年到三亚的韩国游客首次突破14万人次。海南已经逐渐成为会展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3.海南会展旅游SWOT分析 3.1优势 3.1.1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特色鲜明的旅游大省;近几年,海南旅游迅猛发展,旅游业展型非常快,2004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远远超过1千万人次,年旅游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海南共接待过夜旅游者2251.33万人次,比上年增9.3%。全省收入2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6.4%。随着国人旅游方式由观光向度假的逐步转变,海南旅游业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光明。 3.1.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客源市场优势十分突出,2006年以来,海南省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超过1600万,其中境外游客达63万。目前,海南已开发的温泉旅游接待区的国内游客主要以大陆游客为主,其中北京、广东、上海三省市位居前三;入境游客则以俄罗斯、日本、韩国为主。由于温泉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游客回头率较高,这是许多其他类型旅游产品所无法相比的。每年呈高速增长的到海南开展休闲度假的游客已成为海南各温泉区的重要的潜在客源;此外,随着海南本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省内居民这种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无疑也为海南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3.1.3地理位置优势 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特别是冬天,海南岛因其温暖的气候而成为各行业进行工作总结的首选地点。人们在海南岛充分享受碧水蓝天和怡人的气候的同时,又可使身心得到放松,为来年经济的发展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3.1.4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这里四周环海,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光旖旎。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5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拥有长达1528公里,沙滩坡度平缓,洁白柔软,海水澄澈,阳光充足,水域安全状况良好,可与世界上其他海滨旅游胜地相媲美。海南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自然资源。现探明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温泉20多处,温度在32-93度之间。水温高,水质极佳,医疗价值高。特别是热带雨林区和海滨地区的温泉资源往往还具有开发建设国际一流温泉水疗度假区的潜力。此外,海南还有火山、岩溶、峰岭、陨石坑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尤其是火山熔岩隧道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国内首屈一指,世界上也罕见。另外还有峡谷急流、湖泊河口、瀑布等水文旅游资源,移民文化与本土土著文化汇合而成的海岛文化旅游资源,山寨、渔村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土特产和特色饮食旅游资源,历史名胜古迹旅游资源,革命史迹旅游资源,还有现代滨海城市风光、农业繁殖基地、现代大型工矿企业、卫星发射基地、自然保护区等等,旅游资源种类极其丰富。 海南是休闲的净土,度假的天堂。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会展活动与会展旅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尤其对各种奖励旅游的吸引更是强烈。 3.1.5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惠的政策支撑 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改革开放这盘棋就被激活了。现在,海南已成为“落地签证”的省份,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海南各入境口岸就可办理入境签证手续。除了特殊的特区政策优势外,三亚与海外华人社会、东西方各国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全国各地的商务和会务联系也很多,所以举办境内外会展的机会较多。 3.2劣势 3.2.1会展旅游基础设施欠缺 目前,海南省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仍只有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三亚世界数学论坛等少数几个。而从场馆上看,全省仅有海口会展中心一个大型展览场馆,且其实际用于展览仅有1.6万平方米。因此,会展中心面积小、设施滞后已成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的瓶颈。 一般认为,发展会展业要求有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便捷的对外交通、完善的会展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发达的旅游业以及较高的知名度和开放度。而海南目前与此条件尚有一定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海口目前还不能承办大规模的展会。同时,由于海南岛是一个孤岛,交通便捷条件远比内地差,不能满足大型会议的要求,故而导致会议展览的带动潜力不能完全发挥。 3.2.2缺乏会展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低 可以说,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海南更是如此,据了解,海南从事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普遍匮乏,目前会议业、论坛业、展览业都处于全行业人才紧缺状态,“博鳌论坛”每年都要从海南高校中选定学生来充当志愿者,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可以说,从下游的接待工作到上游的策划组织以及上下游的无缝隙对接方面,都存在专业人员紧缺的情况。 此外,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偏低。由于会展人才需要的是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姜婷 [摘要]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因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并成为今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国内外许多著名都市均将会展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展旅游研究也成为当前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对海南省会展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会展旅游海南策略人才 454 ——

会展业与城市旅游业的相互影响

会展业与城市旅游业的相互影响

┊┊┊┊┊┊┊┊┊┊┊┊┊装┊┊┊┊┊订┊┊┊┊┊线┊┊┊┊┊┊┊┊┊┊┊┊┊ 会展业与城市旅游业的相互影响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21世纪以来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竞相举办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时代,现代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现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杭州西湖博览会对杭州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为例抓住会展业和城市旅游业这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阐述,总结出了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并对杭州西湖博览会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会展业城市旅游业相互影响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urban tourism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ocial progress of a country and region.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has entered an era of competition to hold all kinds of large-scale exhibition activ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xhibi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Hangzhou West Lake Expo in Hangzhou,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for example seize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the city, the second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summed up the reasons for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status of Hangzhou West Lake Expo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city tourism mutual influence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班级:A14旅游2 学号:140807113 姓名:郑小丽 [摘要]现阶段我国会展产业呈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会展行业走向成熟。 关键字: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会展业的概念: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特定主题的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集合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各类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 (一)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1、行业协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好的行业协会能够规范市场机制,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

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会展经济、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被誉为21世纪的“三大无烟产业”,对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具体来说,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到底该怎样看待?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赢 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30%之间。会展具有桥梁、窗口、展台、连带等功能,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展业具有强 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会展业具有很强的连带功能。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10,即展览场馆 的收入如果是1,住宿、餐饮、运输、通讯、旅游、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10。国内据上海、深圳测算表明,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9。主要表现在:会展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观展人员,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3倍;会展业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决定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承展地必须为参展商提供商品展览、研讨会议、新闻通讯、宾馆业等“一条龙”服务,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的咨询业、保洁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的快速发展;会展能够推动举办地加强交通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等基

础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经济实力。会展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不仅可以给举办城市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国际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能够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会展业的发达,还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会展业要坚定不移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 的产物,先是在沿海地区城市飞速发展,“会展经济”已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所认同,所重视。郑州发展会展业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前一段时间考察了上海、深圳等地会展业发展情况,接触了不少从事商贸和会展工作的人士,他们普遍看好郑州发展会展业,认为郑州是举办展会的理想城市。发展会展业要突出个性特色以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的 趋势来看,越来越突出个性化特色,深圳的“高交会”、大连的服装博览会、广州的“广交会”等等。那么,发展郑州的会展业也应该考虑郑州有哪些个性,突出个性才能办好特 色,会展业才会有生命力。根据郑州市的区位、交通、

新乡免费旅游景点及同时美食小吃介绍

新乡免费旅游景点及同时美食小吃介绍 1.八里沟风景区 八里沟风景区,位于新乡市辉县西北约25公里处的太行山石门沟内,景区内森林密布,处处是满目苍翠,还有北方少有的瀑布群和清澈的山溪,整个景区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景区内夏季也非常凉爽,特别适合消夏避暑和休闲度假。 2.万仙山景区 万仙山景区,位于新乡市辉县市沙窑乡,这里是个石头的世界,处处都是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完全用石头建造的农家庄院,一排排,依山顺势地座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别有一番山村情趣。景区目前的交通并不十分便利,无论是从新乡还是辉县前往,都有一段路程没有公共交通,需要包车前往。 3.比干庙 比干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谏臣,因直谏被纣王剖心。武王伐纣后感念其忠心,为其封墓,北魏孝文帝时建庙。在民间,比干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尊其为文财神、文曲星。另外,比干还是裘皮行业的始祖。 4.九莲山景区 九莲山景区,位于新乡市辉县市,因为景区内有九座山峰,长得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九峰围绕中间的“九莲台”傲然挺立。景区的西莲峡谷、关后沟大峡谷、红岩大峡谷等三条大峡谷呈三角形环绕,还有一条长达约15公里的红岩绝壁,景区内峡谷林立,可以看到多处飞流直下的瀑布,山林中间还隐秘着古寺,放眼望去,满目苍翠,还有999级天梯直通云端,十分壮观。 5.跑马岭地质公园

跑马岭地质公园位于南太行东南隅,景区内有着全国独有的山顶万亩草原,辽阔无垠,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碧绿,这是当年朱元璋的大将徐达练兵的地方。一条沧河流淌在公园中,沿岸景色优美,有塔岗湖风景区、奇峪山、青年洞、小店河明清建筑群、河南省跑马岭地质公园等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白龙湖碧波荡漾,碧绿的水面与崇山峻岭浑然一体,仿若一副天然画卷,湖内鱼群游弋,湖面天鹅栖息,恬静美好。 6.潞王陵 潞王陵是明代藩王潞简王的陵园,位于凤凰山下,依山据岭,俯瞰卫水,四周泉壑幽深,景色秀美迷人。整个陵园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布局工整,庄重威严,由东墓区(潞王墓)、西墓区(次妃赵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组成,占地400余亩,极少用到砖木,几乎全采用青石和白石建成,被称作“中原石头城”。 7.新乡市博物馆 创建于1958年8月,前身为原平原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369件,其中碑帖9439件,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举办明清地方名家书画展、馆藏扇面书画展、傅乐善书画作品展等专题陈列。 8.郭亮隧道 郭亮洞高度仅有15英尺(约合4.5米),宽度为12英尺(约合3.7米),整条隧道都在悬崖边上,弯弯曲曲。短短1300米的隧道开有30多个“窗户”,从“窗户”往外看可以欣赏到太行山的壮丽景色,还有令人晕眩的万丈深渊,而隧道的终点是大批中外游客和影视艺术家们喜爱的地方,它就是太行明珠———郭亮。 9.百泉湖 百泉湖因湖底遍布泉眼而得名,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得名“珍珠泉”,湖水碧波荡漾,湖畔风景优美,有“西湖缩影”的赞誉。百泉湖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北宋文豪苏轼曾在湖畔

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福建和盛集团有限公司 进展战略 (征求意见稿)

二○○四年九月1 / 2

第一部分集团背景 福建和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盛集团)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9月的福建和盛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4月完成集团化组建。 现有注册资本金3亿元,是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紧经营范围包括:1、能源开发;2、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监理;3、电气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4、电力技术咨询与服务;5、输变电工程融资建设与租赁电力产品和设施;6、物业治理、旅游业等。 集团公司本部现有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控股子公司10家,包括福建和盛高电压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和盛正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福建亿力电锅炉有限公司、福建和盛旅游有限公司、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福建兴闽咨询有限公司、北京闽能经贸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泉港德和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泉州市泉港德和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参股子公司5家,包括大唐宁德发电有限公司(6×600MW)、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4×600MW)、上海国电投资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阳光进展(000671)等,协议总投资金额已超过100亿元。 1 / 2

第二部分战略分析 2-1外部环境分析 2-1-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电力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其进展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不是随着近期电力短缺情况的加重,以及能源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战略地位的提升,电力产业的进展更受到了多方关注,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巨大的进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政府宏观政策层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为电力产业的进展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2)经济环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中指出,“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同时,居民生活质量将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我国的电力进展弹性系数一般在1.1左右,因此国家经济的快速进展将极大地促进电力消费,从而带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选题背景 当今城市愈发严重的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不堪重负,每逢闲暇时间,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 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但是,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吃 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千村一面的产品太多,缺乏新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选择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水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发展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丹江口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丹江口市面临着机会 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课题通过分析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策略,争取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研究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