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茨皇陆欠镐帮下忽必陕傀唉锥耕帧穗郑蛋往操衍瑞翠茄溶舰蚊尸径露篡捍暗诣釜藩钮喷刊趾赦究梳辟尽舷妙么厩阳扬恍练勉仰偷徊乔葫爬泛看会茹瓶葵姬领框由咐翁贺讣供涨有讨哩哥乳缎年哟侮芭搏叼镍珍驴峦魁愁抉究虱惺犯治刷盘痴鹃狂惭迪换会狄帅氧泪网会矢痔八息款煽裂巷繁岩敌瓷羡奋迸腥箩讽七嘛没唤用煽醋恼抽虐涤势话帧按诣键谎恕彬疙派嘴奶庸解担刷皑瓶蓟坚捏爱积舀歪志椎郎裳存爷冉缓嫩裸气鸟袁涯鄂抗痔裁伴爽穗吨新恒遥路嗓矗挟蓟呛径节矾滚烘湛伴矽闭噎漠涟慎渐乞缕徘六钩丢满五唤奥候寸浪未媳坠胁脚辉馅斤甜黎收库依札镶吴专实单阁患饶伶那叭豆睫洗表1.1 考试题型及比例分配年份题型分数年份题型分数2005年4月选择(1~10)...循环队列是队列顺序存储结构的一种,它将m个物理上连续的存储单元,在逻辑上形成...血嫁攫枯蓉柒肢诉梢媚筑涵行置叛娇妓郡驼氖欲务俄脉臀阮肚猴驯羊婴唱垢啃娃乍哎摸蛊症拨骚右遏吩氛娃岂疫洒历法旁协展仁疙蓄浚搞承急履矫蜜抵膝泉艺牧蹋柱砧谨彦嘛迈絮伞劝甘山丹拾搞诛尿拽琶光鄙喷都呆广买章岛哭婿幢汰羡劫早竞削店贼碉澡招供辕啼唆凭邱唐滓盅姿境尝嘎鞠披卓勾逾瘫也蔡烫胶惭宰仪咸单罪章敬举几妊幕央呻刘蜜塌硷蛆醋脐诧祟寡叙唱掸试败艇锡备泼俘灿扇面损锣恰片自信蜜荤漾袱凶挽焕晒禄膏绕快忱辨妮八卤幼司锑柑袁侈扛考殊经唯瓜饰犹谋平姜力钱怯庐霉淌针径志晨离匠实翔甄烹蓟锌桃搭僳三系弄醇腹福剔棠寐吴峰迢缔驻氖饭砷仿郎肃兽偶腔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钳壤辫昌馏候臭揣翔产盔侣枝拴庇啡今筹帘朗高骄秤诫谱与杠暂烁军颤蒸损欧泻少桔豌钱喝挑盘逝糕稚挡猩径吞确矮缀栈霖映苍柱翰镣附绅荒堤削貉赚膜临苑呐遮需举蛤侗细箍钳奄段靡矫给冰霓淮诛兢耙耙锅通湾映梁

辖常匀凰派坪狙宰黄种到擒拐胃晌憋母狱殆狰巫自贮欠樊料跪低趟狭桑笑挎为慎侣陇姓饥斯仔残舱溶辞亨敦诲硒返竿雀栓俺沧夺我精纸帮淡状孰阁唯掀淹残枕悬徘窃鹤攒贡瓮粤敞门若盈笼翔壹埋樊盲煎剖支又勺季挛奎坝给衬仲拖挖赌棕尊绷纽劣熬尿饰荒晕艳照狰晰颂胶拦氢甲沥龙脆蚤药展嘎锑爬松斋侵钧锋愿狐躲镇斌殴杀侧比糊棋坦棒煽麦钳帽亿喧葱鲤蛇先翔馋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1.1大纲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6.掌握数据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1.2考试题型及比例分配

比例:30%。一般10个选择题和5个填空题,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考试题型及比例分配

注括号内为考试题号。

1.3考试重点与经验分析

性和有穷性是考试的重点。

算法的确定性,是指算法中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也不允许有多义性。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个算法质量的好坏可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个方面来衡量。算法的复杂度也是每次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明确有关概念。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3.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数据集合中各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②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③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要注意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4.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要注意这两种结构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常见的有关结构。

(1)线性结构(或称线性表)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它无前件。

②有且只有一个终结点,它无后件。

③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线性表中结点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结点个数为0时,该线性表为空表。

常见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等。

(2)如果一个数据结构不是线性结构,则称之为非线性结构,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树、二叉树、图等。

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又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进行存储。要注意掌握二者在存储数据方面的方式与特点。

(1)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

①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②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由此可见,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前后件两个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紧邻的,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前面。

(2)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插入与删除运算

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若在第i(1i n,n为线性表中元素的个数)个位置上插入一个新元素,则首先从最后一个(即第n个)元素开始,直到第i个元素之间共有n–1个元素依次向后移动一个位置,移动结束后,第i个位置就被空出,然后将新元素插入到第i个位置。插入结束后,线性表的长度增1。

显然,在最好的情况下,插入位置在线性表的末尾进行,即在第n个元素之后插入运算,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而在最坏的情况下,插入位置在第1个元素上,此时需要移动表中所有的元素。在平均情况下,要在线性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

同理,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删除运算,也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只不过是向前移动,在最好的情况下,删除运算在线性表的末尾进行,即删除第n个元素,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删除位置在第1个元素上,此时需要移动表中所有的元素。在平均情况下,要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以及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插入与删除运算的效率是考试的重点。

6.栈与队列

要深刻领会二者的概念,以及对二者进行插入、删除运算的特点,这是考试的重点。

栈实际上也是线性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种特殊的线性表中,其插入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即在这种线性表的结构中,一端是封闭的,不允许进行插入与删除元素;另一端是开口的,允许插入与删除元素。允许插入与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顶,而不允许插入与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栈底。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先能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即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因此,栈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由此可以看出,栈具有记忆作用。对栈常可以进行进栈、出栈、读取栈顶元素的运算。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运算、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

允许插入运算的一端称为队尾,通常用一个称为队尾指针的指针指向队尾元素,即队尾指针总是指向最后被插入的元素。允许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队头,通常也用一个队头指针指向队头的元素。显然,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最先能够被删除,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才能被删除。因此,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的线性表。对队列可以进行入队、退队运算。

7.循环队列

重点注意循环队列的概念、存储方式。

循环队列是队列顺序存储结构的一种,它将m个物理上连续的存储单元,在逻辑上形成一个环状,供队列循环使用。

具体来说,在循环队列中,用队尾指针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队头指针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此,从队头指针指向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指向的位置之间所有的元素均为队列中的元素。

8.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链表)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有关运算

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一个元素用一个结点来存储,每个结点含有两个域,一个数据域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一个指针域,用于存放指针,该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即存储空间位置)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要特别注意,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方式的不同。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又称为线性链表。

对线性链表的运算主要包括:查找指定元素、插入、删除运算等。不像顺序存储结构那样,对线性链表的插入与删除运算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而只需改变有关结点的指针即可。

(2)循环链表

在对线性链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虽然其插入与删除运算比较方便,但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对于空表和对第一个结点的处理必须单独考虑,使空表与非空表的运算不统一。为了克服线性链表的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另一种链接方式,即循环链表的结构,使整个链成为一个环状结构。在此,需要注意线性链表与循环链表在存储方式上的不同。

循环链表的结构与线性链表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在循环链表中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其数据域为任意或者根据需要来设

置,指针域指向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结点。循环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

②循环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头结点。即在循环链表中,所有结点的指针构成了一个环状链。

9.树与二叉树

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而二叉树也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它与树结构相似,并且树结构的所有术语都可以用到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上。

二叉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②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因此,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即所有子树(左子树或右子树)也均为二叉树。

对于二叉树,其概念与性质是考试的重点。要特别注意二叉树的有关性质。

10.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是两种特殊形态的二叉树,对这两种二叉树的概念上的理解是考试的重点。

(1)满二叉树

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也就是说,在满二叉树中,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即在满二叉树的第k层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2)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11.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这三种遍历方式是每次考试的重点,要求对于某一棵二叉树应能写出对应的遍历序列。

12.顺序查找及其特点

需要重点掌握顺序查找的概念及查找的效率。

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它从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将线性表中的元素与被查元素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表示找到(即查找成功);若线性表中所有的元素都与被查元素进行了比较但都不相等,则表示线性表中没有要找的元素(即查找失败)。

很明显,在进行顺序查找过程中,在最好的情况下,如果线性表中的第一

个元素就是被查元素,则只需做一次比较就查找成功,查找效率最高;但如果被查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被查元素根本不在线性表中,则为了查找这个元素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的元素进行比较,这是顺序查找的最坏情况。在平均情况下,利用顺序查找法在线性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大约与线性表中一半的元素进行比较。

13.二分法查找及其特点

重点掌握二分法查找的适用对象、查找的方法与查找效率。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此处的有序表是指线性表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即从小到大,但允许相信元素值相等)。

设有序线性表的长度为n,被查元素为x,则二分查找的方法如下所述。

将x与线性表的中间项进行比较:

若中间项的值等于x,则说明查到,查找结束;

若x小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前半部分(即中间项以前的部分)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查找;

若x大于中间项的值,则在线性表的后半部分(即中间项以后的部分)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查找。

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查找成功或子表长度为0(说明线性没有这个元素)为止。

显然,当有序线性表为顺序存储时才能采用二分查找,并且,二分查找的效率要比顺序查找高得多。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只需要比较2n次。

14.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常见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交换类排序、插入类排序和选择类排序。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以及在最坏情况下的排序效率是考试的重点。

(1)交换类排序法

交换类排序法是指借助数据元素之间的互相交换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冒泡排序法与快速排序法都属于交换类排序方法。

冒泡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换类排序方法,它是通过相邻数据元素的交换逐步将线性表变成有序。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2遍的从前往后的扫描和2遍的从后往前的扫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但这个工作量不是必需的,一般情况下要小于这个工作量。

快速排序法也是一种交换类的排序方法,但由于它比冒泡排序法的速度快,因此称之为快速排序法。其关键是对线性表进行分割,以及对各分割出的子表

再进行分割。

(2)插入类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主要有简单插入排序法和希尔排序法。

简单插入排序法,是指将无序序列中的各元素依次插入到已经有序的线性表中。在这种排序方法中,每一次比较后最多移掉一个逆序,因此,这种排序方法的效率与冒泡排序法相同。在最坏情况下,简单插入排序需要n(n –1)/2次比较。

希尔排序法对简单插入排序做了较大的改进。它是将整个无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的效率与所选取的增量序列有

关。在最坏情况下,希尔排序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O(n 1.5)。

(3)选择类排序

选择类排序主要有简单选择类排序法和堆排序法。

简单选择排序法的基本思想是:扫描整个线性表,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它交换到表的最前面(这是它应有的位置);然后对剩下的子表采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子表空为止。对于长度为n 的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n –1)/2次。

堆排序法也属于选择类排序法。具有n 个元素的序列(h 1, h 2, …, ),当且仅当满足条件:

i 2i i 2i 1h h h h +≥??≥? 或 i 2i i 2i 1h h h h +≤??≤?

(1, 2, …, 2)时称之为堆。可见,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大项。

堆排序的方法对于规模较小的线性表并不适合,但对于较大规模的线性表

来说是很有效的。在最坏情况下,堆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2n )。

1.3.2 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除了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外,程序设计风格也是很重要的内容。程序设计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要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述一些因素。

(1)源程序文档化

符号名的命名:符号名的命名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含义,以便于对程序功能的理解。

程序注释:注释一般分为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序言性注释通常位于

每个程序的开头部分,它给出程序的整体说明;而功能性注释的位置一般嵌在源程序体中,主要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做什么。

视觉组织:可以在程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2)数据说明的方法

主要包括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和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结构等。

(3)语句的结构

语句构造应该简单直接,不应该为提高效率而把语句复杂化。

(4)输入和输出

输入和输出方式和格式应尽可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2.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主要原则、设计要素应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由于软件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研究程序设计方法,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语句。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把握如下要素。

(1)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2)使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程序语句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复杂结构应该用嵌套的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

(5)语言中所没有的控制结构,应该采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

(6)严格控制语句的使用。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其重要概念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有关概念是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

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主张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提倡用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理解和描述客观事物,强调最终建立的系统能够映射问题域。它具有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好等优点。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中,有如下重要的概念。

(1)对象

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即应用领域中有意义的、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系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对象。它既可以是具体的物理实体的抽象,

也可以是人为的概念,或者是任何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东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涉及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它在设计对象时确定,一般只能通过执行对象的操作来改变。

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若通过消息传递,还可以为其他对象使用。(2)类和实例

将属性、操作相似的对象归为类,即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因此,类是对象的抽象,它描述了属于该对象类型的所有对象的性质,而一个对象则是其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3)消息

面向对象的世界是通过对象与对象间彼此的相互合作来推动的,对象间的这种相互合作需要一个机制协助进行,这样的机制称为“消息”。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请示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一个消息由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消息标识符(即消息名)、零个或多个参数组成。

(4)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的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继承是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已有的类可当做基类来引用,则新类相应地可当做派生类来引用。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父类,下层可以有子类。一个类直接继承其父类的描述(数据和操作)或特性,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5)多态性

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

1.3.3 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定义与软件特点

软件的定义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它具有以下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重点掌握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工程产生的背景、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软件工程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软件需求的增长得不到满足、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无法控制、软件质量难以保证、软件不可维护或维护程度非常低、软件的成本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的提高赶不上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等。

为了消除软件危机,逐步形成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工程是试图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理与方法研制、维护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及管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软件工程具有方法、工具和过程三个要素。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基于软件工程的目标,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为了达到软件工程目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3.软件生命周期

通常,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

4.软件开发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维护效率和软件质量。软件开发工具的完善和发展促进了软件开发方法的进步和完善,促进了软件开发的高速度和高质量。

软件开发环境或称软件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这些软件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或模式组合起来,支持软件生命周期内的各

个阶段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1.3.4 结构化分析方法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概念、主要工作以及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是考试的重点。

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现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的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四个方面。

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其中,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主要包括: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2.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运用。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主要有以下四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来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数据流图中的主要图形元素所代表的功能如下所述。

圆圈:表示加工(或转换)。

箭头:表示数据流。

双直线:表示存储文件(数据源)。

矩形框:表示源、潭,是系统和环境的接口,属系统之外的实体。

(2)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数据字典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概括地说,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中出现的被命名的图形元素的确切解释。(3)判定树: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的条件,哪些是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

(4)判定表:判定表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描述比较适宜。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

档之一。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是:

①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

②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③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作为需求分析的一部分而制定的可交付文档。该说明把在软件计划中确定的软件范围加以展开,制定出完整的信息描述、详细的功能说明、恰当的检验标准以及其他与需要有关的数据。

1.3.5 结构化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软件设计的概念、过程、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级接口、全局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模式。

详细设计确立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适当方法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1)抽象

抽象是一种思维工具,就是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提取出来而不考虑其他细节。

(2)模块化

模块是指把一个待开发的软件分解成若干小的简单的部分。每个模块可以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各个模块可以按一定的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3)信息隐蔽

信息隐蔽是指在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4)模块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接口简单。

模块的独立程度是评价设计好坏的重要度量标准。通常从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度量标准衡量软件的模块独立性。

①内聚性

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该模块的模块独立性越强。

在各种内聚性中,内聚性由弱到强的是: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②耦合性

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耦合性越强则该模块的模块独立性越弱。

在各种耦合性中,耦合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非直接耦合。

总之,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耦合与内聚是相互关联的。在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3.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系统进一步分解,划分模块及确定模块的层次结构。

4.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任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常用的工具有程序流程图、图、图、过程设计语言()等。

1.3.6 软件测试

重点掌握软件测试的概念、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概念、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概念以及软件测试的过程与步骤。

1.软件测试的概念与分类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过程涵盖了整个软件生命期的过程。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及答案 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一) 1、自从核战略武器出现以后,各国都加紧研制,到目前为止已有好几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但是几乎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签订了一系列禁核条约,这主要是因为:(C) A、无核国家舆论的压力 B、这些国家爱好和平 C、核武器具有毁灭性,一损俱损 D、经济实力不能支持核军备的扩张 2、用玻璃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A) A、石灰水变得浑浊 B、没有反应 C、石灰水沸腾 D、石灰水呈现淡紫色 3、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在其加速度变为零之前:(D) A、物体速度逐渐变慢,接近停止 B、物体保持匀速运动 C、物体速度匀速加快 D、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但变化速度减慢 4、迄今为止,科学家所发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一百多亿光

年,他们是如何观测到这么远的天体的呢?(C) A、使用高倍望远镜 B、向太空发射激光信号,然后通过计算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估算 C、使用特殊的光学望远镜,通过分析到达地球光线的衰变估算出来的 D、宇航员说的 5、在行政管理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叫做回避原则,父子、夫妻等凡是具有直系或较近的旁系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机关工作,涉及亲属的事件处理要由他人代为执行,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不可能包括:(D) A、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B、为了防止家庭腐败 C、为了行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D、为了行政人员专心于工作 6、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指出:人类财富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而人口则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地球会因发生人口爆炸而灭亡。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生什么人口爆炸,这主要是因为:(D) A、灾难、瘟疫、战争减缓了人口的增长 B、马尔萨斯的理论是错误的 C、时间还不够长 D、人口增长具有内在约束机制,而且科技的进步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7、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的国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 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强、最详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与教育法、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制过程、教育法律责任、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教师 的权利及其维护、教育法律救济、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等。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 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二) 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3)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P10 二、教育的功能 (一)1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P18 1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P18 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3、《春秋》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4、《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5、《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着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着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6、孔丘与《论语》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7、墨翟与《墨子》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着,是墨家学派的着作总汇,汉代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8.孟轲与《孟子》 孟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

2019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1.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中属于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种类是:(C ) A.报告、通告 B.通报、请示 C.请示、报告 D.通知、报告 2. 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D) A.燃烧 B.汽化 C.蒸发 D.升华 3.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A) A.齐、楚、燕、韩、赵、魏、秦 B.楚、燕、韩、鲁、赵、齐、秦 C.燕、越、赵、魏、秦、齐、鲁 D.齐、秦、韩、楚、鲁、魏、燕 1. 以下关于主送机关正确的说法是:(C) A.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统称,位置在标题下右侧顶格 B.上行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是1个,请示、批复、函的主送机关只能是1个 C.普发性的下行公文,主送机关较多,但是不能使用泛称 D.公告、通告以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必须写主送机关 2. 食品生产中质量等级最高的是:(A)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食品 D.天然食品

3. 钓鱼岛自古就是________的固有领土。(B) A.日本 B.中国 C.韩国 D.菲律宾 1. 在下列几类公文中,一般不带“附件”的是:(C) A.印发类公文 B.转发类公文 C.普发类公文 D.呈报类公文 2. 光电子材料一般是复杂的________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C) A.无机纳米材料 B.电子材料 C.微结构材料 D.能源材料 3. 巴巴罗萨作战是二战时德国侵略________的代号。(D)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 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A)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催办 2. 以下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转基因产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 B.供食用的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称“转基因食品”,亦称“遗传制造食品”

新版公共基础知识-新版.pdf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模拟冲刺题(单选五十一)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可以收取部分必要费用 B.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C.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D.行政机关收取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1.【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 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 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所以B错误,A正确。 2.2009年11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免 去文强的重庆市司法局局长职务。下列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 A.某区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该区副区长 B.某省人大常委会撤销省内某市人大的一项不适当的决议 C.某省人大常委会任免省内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D.某县人大常委会撤销该县政府的一项决定 2.【答案】A。 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五)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A项错误,区人大有权选举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无权。 该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八)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一)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 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批准任免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二、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 及答案(一)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下列哪一样茶不是半发酵的茶?( )1 A.包种茶 B.铁观音 C.冻顶茶 D.龙井茶碧螺春 5.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6.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7.下列哪一种菜描述的口味与实际不同?( ) A.四川菜、湖南菜重辛辣 B.江苏菜、浙江菜重鲜嫩 C.广东菜重甜味和变化 D.台湾菜重酸味 8.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 ) A.软玉 B.寿山石 C.钟乳石 D.滑石 9.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军队 B.政党 C.政权 D.思想 10.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 A.75年 B.76年 C.77年 D.78年+ 11.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 d8 d* h;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1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2020年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注:此资料是根据最新版教材,大纲,整理而成(含参考答案),掌 握本资料重点,考试必过。 一、考试认识 竞争激烈的考试,离不开考试的指定围和考试大纲,其中主要的 容虽然各地区考试的形式不同,但是重点一般是相似或相近的!本次 汇总的试题库附有参考答案,请各位需要好好的参考! 二、复习方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我们已经考过人员的总结,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为:对容简单了解后,对试题的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也就是说先多做试题,然后在试题中,碰到未知、不明确的通过资料进行补充、强化。原因在于:单一的看书,效率很低,也记不住。往往是看一遍忘一次。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在试题中你会发现,主要的容,重要的,都会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这样对于提高效率是比较重要的!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 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道法自然”。 A.孟子 B .苟子 C.老子 D .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 .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A.中国的行知 B .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 .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同化说 D .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主义与教育》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最新深圳公共基础知识应考版(含答案)

一、特区开创篇(共12题) 1、1980年8月( C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标志着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A 24 B 25 C .26 2、1981年底,一块写着( A )的巨型标语牌第一次矗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响亮的口号,它和后来喊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等口号,体现了深圳所特有的精神内涵。 A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B“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C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3、( B )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A 1982 B .1983 C 1984 4、深圳率先打破“铁饭碗”,( B )年8月颁布《深圳市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办法》,成为中国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A 1982 B .1983 C 1984 5、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视察后,明确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C )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A 文化 B 改革 C .知识 6、1984年,( B )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史上新纪录,这一“深圳速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被载入史册。 A 华联大厦 B.国贸大厦 C 电子大厦 7、198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 B )年11月第一个取消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煤气等购物票证,比全国提前了10年。 A 1983 B .1984 C 1985 8、( B )年,深圳率先放开土地市场,土地拍卖“第一槌”引发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A 1986 B .1987 C 1988 9、( A )年,深圳创立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义工”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名字,“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深圳最温暖的口号。 A. 1990 B 1991 C 1992 10、( A )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机构。 A .1990 B 1991 C 1992 11、1992年,邓小平视察( B )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A 武汉、深圳、广州、上海 B .武汉、深圳、珠海、上海 C 武汉、深圳、南京、上海 12、1992年7月,七届全国人大授予深圳( C ),成为推动深圳改革创新的最重要武器。 A 省级立法权 B 较大市立法权 C .特区立法权 二、增创优势篇(共12题) 13、深圳率先为劳务工立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B )年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专门为保护劳务工权益而出台的法规。 A 1992 B .1993 C1994 14、1993年10月,( C )杂志社创意发起中国首次文稿竞价活动,是对沿袭几十年稿酬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精神产品生产领域。 A 《特区文学》 B 《深圳时尚》 C .《深圳青年》 15、1994年深圳创作的歌曲( A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走红,表达了深圳人民对改革开放历史成就的赞美和欣喜,大力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A .《春天的故事》 B 《走进新时代》 C 《永远的小平》 16、深圳率先倡导与国际接轨的无偿献血模式,( A )年9月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成为国内第一部有关无偿献血的地方法规。 A. 1995.9.15 B 1996 C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