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整理)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整理)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2.3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2.3.1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参数

飞机的几何外形,由机翼、机身和尾翼(分为水平尾翼或平尾、垂直尾翼或垂尾)等主要部件的几何外形共同构成。现代飞机的几何外形,必须保证满足空气动力特性和隐身特性等方面的要求。飞机的几何外形也称为气动外形。

机翼的几何外形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升力主要是由机翼产生;同时机翼上也会产生阻力。机翼上的空气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机翼的外形,即机翼翼型(或翼剖面)几何形状、机翼平面几何形状等。描述机翼的几何外形,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说明。

a. 机翼翼型的几何参数

飞机机翼、尾翼,导弹翼面,直升机旋翼叶片和螺旋桨叶片上平行于飞行器对称面或垂直于前缘的剖面形状,称为翼型,又称为翼剖面。

翼型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2.3.1所示。图中(a)是平板剖面,它的空气动力特性不好。后来人们在飞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把翼剖面做成像鸟翼那样的弯拱形状——薄的单凸翼剖面(见图(b)),对升力特性有改进。随着飞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加大剖面的厚度,也会改善升力特性,因而就有了凹凸形翼剖面(见图(c)),这种翼剖面的升力特性虽然较好,但阻力特性却不好,只适用于速度很低的飞机上;另外,因为后部很薄而且弯曲,在构造方面不利,因而目前已很少应用。至于平凸形翼剖面(见图(d)),在构造上和加工上比较方便,同时空气动力特性也不错,所以目前在某些低速飞机上还有应用。不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e))的升力和阻力特性都较好,在构造方面也有利,所以广泛应用在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上。图(f)中是S形翼剖面,这种翼剖面的中线呈S形的,它的特点是尾部稍稍向上翘,使得压力中心不会前后移动。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g)),通常用于各种飞机的尾翼面上。图(h)是所谓“层流翼剖面”,它的特点是压强分布的最低压强点(即最大负压强)位于翼剖面靠后的部分,可减低阻力。这种翼剖面常用于速度较高的飞机上。菱形(见图(i))和双弧形(见图(j))翼剖面常用在超音速飞机上,它们的特点是前端很尖,相对厚度很小,也就是很薄,超音速飞行时阻力很小,比较有利,然而它在低速时的升力和阻力特性不好,使飞机的起落性能变坏。

图2.3.1 不同的翼型和翼型的几何参数

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有弦长、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位置等,见图2.3.1(k)。

弦长 连接翼型前缘(翼型最前面的点)和后缘(翼型最后面的点)的直线段称为翼弦(也称为弦线),其长度称为弦长,用c 表示。

相对厚度 翼型的厚度是垂直于翼弦的翼型上下表面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翼型最大厚度t max 与弦长c 之比,称为翼型的相对厚度t/c 或t ,并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100/max ?==c

t c t t 低速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大致为12~18%,亚音速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大致为10~15%,超音速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大致为3~5%。

最大厚度位置 翼型最大厚度离开前缘的距离x t ,称为最大厚度位置,通常也用弦长的百分数表示,即

%100?=c

x x t t 现代飞机翼型的最大厚度位置约为30%~50%。

b. 机翼平面形状的几何参数

基本机翼在机翼基本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机翼的平面形状。基本机翼是指包括穿越机身部分但不包含边条等辅助部件的机翼,其穿越机身部分通常是由左右机翼的前缘和后缘的延长线构成,也可以由左右外露机翼根弦的前缘点连线和后缘点的连线构成。机翼基本平面是指垂直于飞机参考面且包含中心弦线(位于飞机参考面上的局部弦线)的平面。所谓飞机参考面就是机体的左右对称面,飞机的主要部件对于此面是左右对称布置的。

按照俯视平面形状的不同,机翼可分为平直翼、后掠/前掠翼和三角翼等3种基本类型,如图2.3.2所示。

(a)

(b)

(c)

(d)

图2.3.2 机翼的平面形状

(a) 平直翼 (b) 后掠翼 (c) 三角翼 (d) 平面形状参数

表示机翼平面形状的主要参数有:机翼面积、翼展、展弦比、梯形比和后掠角等。

机翼面积 基本机翼在机翼基本平面上投影面积,称为机翼面积,用S 表示。

翼展 在机翼之外刚好与机翼轮廓线接触,且平行与机翼对称面(通常是飞机参考面)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翼的展长,简称翼展,用b 表示。

展弦比 机翼翼展的平方与机翼面积之比,或者机翼翼展与机翼平均几何弦长(机翼面积S 除以翼展b )之比,称为机翼的展弦比A ,即

S

b A 2

梯形比 机翼翼尖弦长与中心弦长之比,称为机翼的梯形比,又称尖削比,用λ表示。 后掠角 描述翼面特征线与参考轴线相对位置的夹角称为后掠角。机翼上有代表性的等百分比弦点连弦同垂直于机翼对称面的直弦之间的夹角称为机翼的后掠角,用Λ表示。通常Λ0表示前缘后掠角,Λ0.25表示1/4弦线后掠角,Λ0.5表示中弦线后掠角,Λ1.0表示后缘后掠角。后掠角表示机翼各剖面在纵向的相对位置,也即表示机翼向后倾斜的程度。后掠角为负表示翼面有前掠角。

如果不特别指明,后掠角通常指1/4弦线后掠角。

平直翼的1/4弦线后掠角大约在20o以下,多用于亚音速飞机和部分超音速飞机上;后掠掠翼1/4弦线后掠角大多在25o以上,用于高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上;三角翼前缘后掠角约在60o左右,后缘基本无后掠,多用于超音速飞机,尤以无尾式飞机采用较多。

c. 机翼的前视形状

机翼的前视形状通常用机翼的上反角来说明。翼面基准(如翼弦平面)与垂直于飞机对称平面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机翼的上反角Г(图2.3.3)。通常规定上反为正,下反为负。机翼上反角一般不大,通常不超过10o。

图2.3.3 上反角

图2.3.4 机身参数

以上所述翼型和机翼的各几何参数,对机翼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大。特别是机翼面积、展弦比、梯形比、后掠角以及相对厚度这五个参数,对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有重大的影响。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些参数,以保证获得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乃是飞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尾翼的几何外形及其参数与机翼相似。不再赘述。

机身的几何外形

机身的功用是装载有效载荷(旅客、货物等)、乘员、各种系统和设备等,并把组成飞

机的各部件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与机翼相比,机身的形状要复杂的多(图2.3.4)。

表示机身几何特征的参数主要有:(1) 机身长度L F;(2) 最大当量直径d F:把机身看成是当量旋成体,其横截面积对应的当量旋成体的直径称为机身当量直径,其中最大横截面积对应的当量旋成体的直径称为机身最大当量直径;(3) 长细比λF:机身长度与机身最大当量直径之比。

机身的主要空气动力是阻力,升力很小。

2.3.2 低速、亚音速飞机的空气动力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之所以能在空中飞行,最基本的事实是,有一股力量克服了它的重量把它托举在空中。而这种力量主要是靠飞机的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的。

迎角的概念飞行速度(飞机质心相对于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的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一般取机翼翼根弦线或机身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迎角(图2.3.5(a)),用α表示。当飞行速度沿机体坐标系(见2.4.1节)竖轴的分量为正时,迎角为正。

如果按照相对气流(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气流)方向,则相对气流速度(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相对于飞机质心的运动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就是迎角,且当相对速度沿机体坐标系竖轴的分量为负时,迎角为正(图2.3.5(b))。

图2.3.5 迎角图2.3.6小迎角α下翼剖面上的空气动力1—压力中心2—前缘3—后缘4—翼弦

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根据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运动的转换原理,可以认为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是不动的,而空气以同样的速度流过飞机。如图2.3.6所示,当气流流过翼型时,由于翼型的上表面凸些,这里的流线变密,流管变细,相反翼型的下表面平坦些,这里的流线变化不大(与远前方流线相比)。根据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可知,在翼型的上表面,由于流管变细,即流管截面积减小,气流速度增大,故压强减小;而翼型的下表面,由于流管变化不大使压强基本不变。这样,翼型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形成了总空气动力R,R的方向向后向上。根据它们实际所起的作用,可把R分成两个分力:一个与气流速度v垂直,起支托飞机重量的作用,就是升力L;另一个与流速v平行,起阻碍飞机前进的作用,就是阻力D。此时产生的阻力除了摩擦阻力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翼型前后压强不等引起的,称之为压差阻力。总空气动力R与翼弦的交点叫做压力中心(见图2.3.6)。好像整个空气动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作用在翼型上。

根据翼型上下表面各处的压强,可以绘制出翼型的压强分布图(压力分布图),如图2.3.7(a)所示。图中自表面向外指的箭头,代表吸力;指向表面的箭头,代表压力。箭头都

与表面垂直,其长短表示负压(与吸力对应)或正压(与压力对应)的大小。由图可看出,上表面的吸力占升力的大部分。靠近前缘处稀薄度最大,即这里的吸力最大。

(a) 翼型上的压力分布

1—翼型 2—吸力 3—压力

(b) 不同迎角下翼型压力分布的变化

1—尾部漩涡

图2.3.7 翼型的压强分布图(压力分布图)

由图2.3.7(b)可见,机翼的压强分布与迎角有关。在迎角为零时,上下表面虽然都受到吸力,但总的空气动力合力R 并不等于零。随着迎角的增加,上表面吸力逐渐变大,下表面由吸力变为压力,于是空气动力合力R 迅速上升,与此同时,翼型上表面后缘的涡流区也逐渐扩大。在一定迎角范围内,R 是随着迎角α的增加而上升的。但当α大到某一程度,再增加迎角,升力不但不增加反而迅速下降,这种现象我们叫做“失速”。失速对应的迎角就叫做“临界迎角”或“失速迎角”(见图2.3.8)。

图2.3.8翼型的L -α曲线 图2.3.9翼型的C L -α曲线

R 随α的变化而变化,它在垂直于迎面气流方向上的分力L ——升力,也随α的变化而变化。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采用无因次的升力系数C L 来表示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即

S v L

C L 221ρ=

升力系数C L 随迎角变化的曲线称为升力曲线(图2.3.9)。在一定飞行速度下,在迎角较小的范围内,升力系数C L 由随迎角α的呈线性变化;随着迎角的继续增加,升力曲线逐渐变弯,到临界迎角时,升力系数达到最大值C Lmax ;之后再增大迎角,升力系数反而减小。

翼型的力矩特性及焦点

图2.3.10气动合力及力矩

图2.3.11 C m -C L 曲线

当气流流过翼型时,可以把作用在翼型上的空气动力R 分解为垂直翼弦的法向力L 1和平行于翼弦的切向力D 1(图2.3.10)。我们规定使翼型抬头的力矩为正,则空气动力对F 点的力矩可写为

M yP =-L 1 (x P -x F )≈-L (x P -x F )

改用力矩系数的形式表示为

)()(22

1221

F P L F P yP

m x x C c x x S v L Sc v M C --=--==ρρ 式中P x 和F x 分别是压力中心和任意点F 到翼型前缘距离与弦长比的百分数(见图2.3.9)。

α不但影响R 的大小,同时还改变其作用点(压力中心)。为此,变换不同的迎角作实验,求出各个迎角下对应的升力系数C L 和力矩系数C m ,画出C m 与C L 曲线,如图2.3.10所示。由该图可见,当C L 不太大时曲线近似呈直线,不同的F 可得到不同的斜率。因此总能找到一点,其C m 几乎不随C L 而变化,这样的点在空气动力学中称之为焦点(或空气动力中心)。

由于升力增加时,升力对焦点的力矩不变,因此,焦点实质上是迎角增加时升力增量的作用点。

低速时,焦点一般在25%机翼弦长附近(见图 2.3.11)。焦点距前缘的相对位置用)/(c x x F F =,绕该点的力矩系数用C m 0表示。对于已选定的翼型,它们都是定值(见图

2.3.11),

)(0F P L m x x C C --=

L m F P C C x x /0-=

可见压力中心并非焦点,它是随C L 的增大而前移,并逐渐接近焦点。

附面层与摩擦阻力

由于空气是有粘性的,所以当它流过翼型时,就会有一层很薄的气流被“粘”在机翼表面上。这个流速受到阻滞的空气流动层就叫做附面层。通常取流速达到0.99v ∞处为附面层边界,由翼型表面到该处的距离被认为是附面层的厚度。受阻滞的空气必然会给翼型一个与飞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这就是摩擦阻力。

附面层中气流的流动情况是不同的(见图2.3.12)。一般翼型大约在最大厚度以前,附面

层的气流不相混淆而成层地流动,而且底层的速度梯度较小,这部分叫做层流附面层。在这之后,气流的流动转变成杂乱无章,并且出现了旋涡和横向流动,而且贴近翼面的速度梯度也较大,这部分叫做紊流附面层。层流转变为紊流的那一点称为转捩点。在紊流之后,由于分离,附面层脱离了翼面而形成大量的旋涡,这就是尾迹。

图2.3.12附面层

摩擦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粘性、飞机的表面状况以及同空气接触的飞机表面面积等。空气的粘性越大、飞机的表面状况越差、同空气接触的飞机表面面积越大,摩擦阻力也就越大。

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就希望尽量延长层流段,因为附面层内的摩擦阻力同流动情况关系密切,层流的摩擦阻力小,紊流的摩擦阻力大。选用最大厚度位置靠后的层流翼型,就有可能使转捩点位置后移。但是转捩点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气流速度、翼型制造误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等因素,都将使转捩点前移而导致摩擦阻力的增加。

压差阻力

压差阻力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着的物体前后所形成的压强差。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图

2.3.13(a)所示的垂直地竖立在气流中的平板了。气流流到平板的前面,受到阻拦,速度降低,压强增加,形成高压区(用“+”表示);气流流过平板后,压强降低,形成低压区(用“―”表示),并形成许多漩涡,这就是气流分离。由于板的前面压强大大增加,后面压强减小。前后形成了很大的压强差,因此而产生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压差阻力。

(a)

(b)

图2.3.13 压差阻力

(a) 平板与相对气流方向垂直

(b) 平板与相对气流方向平行

图2.3.14 最大迎风面积

压差阻力的大小同物体的迎风面积、形状以及在气流中的位置有关。

所谓迎风面积,就是物体垂直与迎面气流的剖面积,其中最大值就是最大迎风面积,

如图2.3.14所示。物体的最大迎风面积越大,压差阻力也越大。

物体的形状对压差阻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把一块圆形的平板垂直方在气流中,其前后

会形成很大的压差阻力,平板后面会产生大量的漩涡,造成气流分离。如果在圆形平板前面

加上一个近似于圆锥体的旋成体,如图2.3.15(a)所示,其迎风面积并没有改变,但形状变了。平板前面的高压区被旋成体填充,其流可以平滑地流过,压强不会急剧升高。虽然此时平板

后面仍有气流分离和低压区的存在,但前面的压强却大为减小,因而压差阻力会大大降低。

图2.3.15 物体形状对压差阻力的影响

1—圆形平板剖面2—前部近圆锥体

图2.3.16 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阻力3—后部近圆锥体

如果在平板后面再加上一个细长的近似于圆锥体的旋成体,图2.3.15(b)所示,把充满漩

涡的低压区也填满,使得物体后面只出现很少的漩涡,其阻力将会进一步降低。

像这种前端圆钝,后面尖细,象水滴或雨滴似的物体,称为流线形物体,简称流线体。在迎风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其压差阻力最小。

物体在气流中的位置也影响压差阻力的大小。一块平板垂直地放在气流中,压差阻力很大;而如果平行地放在气流中,压差阻力很小(如图2.3.13所示)。同一个流线体,平行与

气流放置和垂直与气流放置,其压差阻力相差也会很大。

物体上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合起来叫做迎面阻力。一个物体,究竟那一种阻力(摩擦

阻力或压差阻力)占主要部分,这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如果是流线体,那么它的迎

面阻力中主要部分是摩擦阻力;如果形状远离流线体的式样,那么压差阻力占主要部分,摩

擦阻力则居次要位置,而且总的迎面阻力也较大。翼型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合起来叫做翼

型阻力。

物体的形状和迎面阻力的关系可从图2.3.16看出来。图中的八种物体,虽然形状和尺寸

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他们在空气中以同一速度运动,并且位置如图所示,那么每一种物体的

迎面阻力示基本相同的。

机翼的三元效应

在前面研究升力和阻力时,我们把机翼看成是无限长的而取其中的一个剖面——翼型,来讨论其升力、阻力的产生。但实际飞机机翼的翼展是有限的。绕有限翼展和无限翼展的气流作用效果是有差别的。

(1) 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α??/L C (或αL C )

在产生正升力的情况下,下翼面的压力总要比上翼面的大。所以有限翼展机翼下表面的高压气流会绕过翼尖而流向上翼面低压区,形成绕翼尖的漩涡。如图2.3.17所示。这种流动的直接后果是缓和了上、下翼面的压强差。因此,在同样的迎角下,有限机翼的升力系数就比无限翼展机翼的升力系数小。展弦比越小,横向流动所波及的相对范围就越大,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以后简称升力线斜率) α??/L C (或αL C )自然就越小,如图2.3.18所示。

(a) 翼尖气流的展向流动

(b) 翼尖气流展向流动引起的漩涡

图2.3.17 翼尖气流的展向流动及漩涡

(2) 升力沿翼展的分布

由于下表面的高压气流会绕过机翼翼尖而流向上翼面低压区,使翼尖部分上下表面的压强趋于平衡,因此该处的升力趋于零。靠近翼尖附近的其他剖面显然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离翼尖越远影响越小。这样就出现了各剖面的升力沿翼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如图2.3.19所示。梯形比愈小,靠近翼根剖面的升力愈大。这是因为在机翼总升力L 等于常数的情况下,减小梯形比意味着增大翼根附近剖面的弦长而减小翼尖附近剖面的弦长,所以翼根附近剖面的升力势必增加。

(3) 机翼的下洗流和诱导阻力

在产生正升力的情况下,下表面的高压气流会绕过机翼翼尖而流向上翼面低压区,形成绕翼尖的漩涡。由于下翼面存在着流向翼尖的展向流动,而上翼面存在着流向翼根的展向流动,因而当上下翼面气流在机翼后缘流过而混合时,这一上下相反的展向流动将形成漩涡而从机翼后缘拖出。这种后缘漩涡与翼尖漩涡组成了机翼后面的尾涡面。这个尾

涡面在机翼附近诱导出一个向下的速度,称为下洗速度,其数值不大。下洗速度与来流速度合成而使合速度方向改变。

图2.3.18 不同展弦比机翼的升力系数 图2.3.19 梯形比对展向升力分布的影响

如图2.3.20所示,当气流以速度v ∞、迎角α流向机翼时,由于尾涡的影响使得在该剖面处的气流附加了一个下洗速度w 。这样,该切面处气流的有效速度(合速度)为w v v e +=∞,迎角则变为e α,εαα-=e 。ε为合速度与来流速度的夹角,称为下洗角。下洗速度和下洗角使有效迎角减小。机翼上的升力因与有效速度方向垂直,即与不考虑尾涡引起下洗的情况相比,升力方向向后顾斜了一个下洗角ε,因而在来流方向上产生一个分力D i ,这就是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的大小,与机翼的平面形状、翼型、展弦比,特别是同升力有关。

在同样CL 的情况下,与椭圆形机翼相比,其他平面形状机翼的诱导阻力系数要大一些,即椭圆形机翼的诱导阻力系数最小。

一般说来,机翼展弦比增加,诱导阻力减小。

图2.3.20 下洗速度与诱导阻力

(4) 有限翼展的阻力系数

与升力系数一样,我们可以定义阻力系数:

S v D

C D 221ρ=

低速机翼的阻力系数为

C D = C Df + C Dp + C Di

式中摩擦阻力系数C Df 与雷诺数(μρ/vl R e =,v 为流速,μ为动力粘度,l 为物体特

性长度)的大小和附面层的流态有很大关系。在小迎角时,摩擦阻力占据主导地位。压差阻力系数 C Dp 在大迎角,尤其是在附面层有较严重的分离后,才迅速地增加,而在小迎角时主要是受机翼相对厚度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常数。只有诱导阻力系数 C Di 是与2

L C 成比例。因此C D -α曲线接近一条抛物线,如图2.3.21。

(5) 机翼的极曲线

把机翼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随迎角变化的关系,综合地用一条曲线画出来,即CL = f (C D ) 曲线,称之为机翼极曲线,如图图2.3.22所示。极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升力系数,横坐标表示阻力系数,极曲线上每一点对应一个迎角。从极曲线图上可看出CL 和C D 的对应值及所对应的迎角α;从图中亦可找出零升力迎角α0、临界迎角αcr 、最大升力系数CLmax 和最小阻力系数C Dmin 等参数。

在分析机翼气动性能时还会用到升阻比的概念。升阻比L/D 表示同一个迎角下升力与阻力之比,即 D L C C D L //

图2.3.21 某种机翼翼型风洞实验所得的3种曲线

图2.3.22 机翼的极曲线

升阻比越大,机翼在产生相同升力的情况下阻力越小,或者阻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升力越大,表明机翼的气动效率越高。由坐标原点作极曲线的切线,则切点处对应的升阻比即为机翼的最大升阻比(L/D)max。在最大升阻比状态下,机翼的气动效率最高。

干扰阻力

飞机上除了有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和诱导阻力以外,还有一种干扰阻力。所谓干扰阻力,就是飞机各部分之间由于气流相互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额外阻力。

飞机的各部件如机翼、机身和尾翼等,单独放在气流中产生的阻力总和并不等于、而使往往小于把它们组合成一架飞机示所产生的阻力。这是因为存在干扰阻力的缘故。

(a)

(b)

图2.3.23 机翼与机身之间的干扰阻力

(a) 机翼和机身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造成了气流的干扰 (b) 机翼与机身之间的整流片

1—整流片

如图2.3.23(a)所示气流流过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在A 处气流通道的截面积最大,到C处气流通道收缩到最小,随后向B又逐渐扩大。由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可知,C处气流的速度大而压强小,B处气流的速度小而压强大,所以在CB 段通道中,气流有从高压区B流向低压区C的趋势。这就形成了一股逆流。但飞机前进时不断有气流沿通道向后流动,遇到后面这股逆流就形成了气流的阻塞现象,使得气流分离而产生许多漩涡。这些漩涡表明气流的动能有了损失,因而产生了一种阻力,这一阻力是由于气流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所以称为干扰阻力。

不但在机翼和机身之间会产生干扰阻力,而且在机身和尾翼连接处、机翼和发动机短舱连接处等都会产生。

干扰阻力显然和飞机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如果在设计飞机时,仔细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它们压强增加不大也不急剧,干扰阻力就可以减小。另外还可以在不同部件的连接处加装流线型的整流片的方法,是连接处圆滑过渡,尽可能减小漩涡的产生,也可以减小干扰阻力,如图2.3.23(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飞机上不但机翼会产生升力,还有平尾和机身都可以产生升力,其他暴露在气流中的部分也都可以产生少许的升力。不过除了机翼以外,其他部分产生的升力都是很小的,而且平尾的升力又经常改变方向。所以通常用机翼的升力来代替整个飞机的升力。换句话说,机翼的升力就是整架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升力即为整架飞机的升力,但飞机的阻力却不然。不但机翼会产生阻力,飞机暴露在气流中的其他部分如起落架、机身、尾翼等同样会产生阻力。现代飞机在巡航飞行时,机翼的阻力大约占全机阻力的25%~35%,因此,不能以机翼的阻力来代替全机的阻力。

低速飞机的4种阻力——摩擦阻力、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和干扰阻力中,只有诱导阻力与升力有关,也称为升致阻力,是产生升力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和干扰阻力都与升力的大小无关,通常称为零升阻力或废阻力,这部分阻力是纯粹的付出。不论何种阻力,都应该千方百计地减小(特殊情况如着陆减速滑跑等除外)。

飞机空气动力学复习

实用标准文案 飞机空气动力学复习 一.概念: 1.升力、翼型分离、压差阻力、压力中心和失速P116-120 2. 机翼展向压强变化P135-136 3.马蹄涡系、下洗与诱导阻力P137-140 4. 声速、马赫数、马赫线、马赫角和马赫锥P187-200 5. 亚声速、超声速与截面积关系P197-201 6. 亚声速小扰动理论P273-282 7. 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284-294 8. 超声速翼型P314-321 9. 超声速机翼P330-335,338-340 10.高超声速流P363-371 二.论述: 1.低速翼型气流分离的原因?论述后缘分离对压强分布的影响,并绘图示意。 P129-130 2.低速翼型的前缘气泡?论述产生前缘气泡的原因,并绘图示意前缘气泡对压强分布的影响。P130-131 3.分别论述后掠翼的前、后缘是亚声速流还是超声速流?并画出各机翼中某翼型处的压强系数与翼弦的分布示意图。P330-331,338 4.分别论述高超声速有粘性干扰的边界层和激波,并画出流动简图和压强分布图。P363-364 5. 论述超音速机翼锥形流法的含义,描述机翼前后缘均为超声速后掠机翼锥形流理论的处理方法,画出用锥形流法处理的区域示意图。P334 三.计算 1.已知某机翼平板二维机翼翼型参数,求二维机翼翼型升力及升力系数。 2.已知单翼椭圆机翼飞机飞行状态,求诱导阻力及根部剖面处的环量。 3.机翼为椭圆机翼低速平飞,已知重量、速度和翼展、展弦比,求飞机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阻力。 4.一架飞机以某马赫数高速飞行,求飞机的飞行速度和皮托管测出的总压。 5.翼型以某马赫数和迎角运动,已知翼型参数, 用线化理论算翼型的升力系数和波阻系数。 精彩文档

更完美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更完美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风洞试验对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至关重要 空气动力学和噪声学问题对许多汽车的设计原则、设计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最佳的空气流动方式是保证汽车高速行驶时兼有良好的动力性和舒适性的基本前提,同时还可以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耗油量。为了使奥迪TT轿车不仅具有时尚流畅的外观,而且有很好的空气动力学和声学效果,避免空气涡流的产生,空气动力学和噪声学的专家在研发初期的方案设计中就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从奥迪TT轿车批量生产到投产下线的全过程,专家们都一直在和“空气”打交道,希望空气流动方式的改善能为这款跑车助力。 在新型奥迪TT轿车的设计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沿用第一代车型的视觉主题——简约明朗的圆形风格以及颇具动感的跑车形象,与此同时,还要求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符合设计目标所制定的行驶动力性能。依据新的市场定位,需要对新型奥迪TT轿车的一些数据,如空气动力学数据、车轴浮升力数据及车轴的负载分布数据等进行准确的说明。 根据以往的情况,较低的车轴浮升力都是以较高的空气阻力系数为代价获得的,但是,奥迪公司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成功地在较低的空气阻力系数条件下改善了整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并且更好地限制了车轴浮升力。 CFD空气流动仿真试验 在早期方案设计时,没有可供使用的风洞试验硬件设施,空气动力学专家对新型奥迪TT轿车进行了CFD 空气流动仿真试验,从而及早对整体方案中原则上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和各个详细的特性进行了评判。借助于图形显示和色彩显示,仿真试验的结果尤其是高级设计的结果一目了然。 可以说,如果没有CFD仿真试验,就无法落实新型奥迪TT轿车严格的外部设计所制定的一系列进度要求。例如,在计算机中对CAD数据进行了6~7h的较大修改之后,将修改后的数据传送到CFD计算模型中,马上就可以进行大约10h的空气流动仿真试验,确保了最新设计方案可以在两天内完成全部的空气流动性能的模拟试验。 伸缩式后扰流板设计

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低速、亚音速飞机的空气动力 环境c091 王亚飞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学和现在的流体力学有着相同的特点,研究空气动力学可以间接的学习流体力学,而空气动学上的最突出的应用就是飞机,所以现在着重讲述下飞机的空气学特点,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之所以能在空中飞行,最基本的事实是,有一股力量克服了它的重量把它托举在空中。而这种力量主要是靠飞机的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的。 迎角的概念飞行速度(飞机质心相对于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的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一般取机翼翼根弦线或机身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迎角(图2.3.5(a)),用α表示。当飞行速度沿机体坐标系(见2.4.1节)竖轴的分量为正时,迎角为正。 如果按照相对气流(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气流)方向,则相对气流速度(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相对于飞机质心的运动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就是迎角,且当相对速度沿机体坐标系竖轴的分量为负时,迎角为正(图2.3.5(b))。

图2.3.5 迎角图2.3.6小迎角α下翼剖面上的空气动力 1—压力中心 2—前缘 3—后缘 4—翼弦 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根据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运动的转换原理,可以认为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是不动的,而空气以同样的速度流过飞机。如图2.3.6所示,当气流流过翼型时,由于翼型的上表面凸些,这里的流线变密,流管变细,相反翼型的下表面平坦些,这里的流线变化不大(与远前方流线相比)。根据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可知,在翼型的上表面,由于流管变细,即流管截面积减小,气流速度增大,故压强减小;而翼型的下表面,由于流管变化不大使压强基本不变。这样,翼型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形成了总空气动力R,R的方向向后向上。根据它们实际所起的作用,可把R分成两个分力:一个与气流速度v垂直,起支托飞机重量的作用,就是升力L;另一个与流速v平行,起阻碍飞机前进的作用,就是阻力D。此时产生的阻力除了摩擦阻力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翼型前后压强不等引起的,称之为压差阻力。总空气动力R与翼弦的交点叫做压力中心(见图 2.3.6)。好像整个空气动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作用在翼型上。 根据翼型上下表面各处的压强,可以绘制出翼型的压强分布图(压力分布图),如图 2.3.7(a)所示。图中自表面向外指的箭头,代表吸力;指向表面的箭头,代表压力。箭头都与表面垂直,其长短表示负压(与吸力对应)或正压(与压力对应)的大小。由图可看出,上表面的吸力占升力的大部分。靠近前缘处稀薄度最大,即这里的吸力最大。

(整理)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2.3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2.3.1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参数 飞机的几何外形,由机翼、机身和尾翼(分为水平尾翼或平尾、垂直尾翼或垂尾)等主要部件的几何外形共同构成。现代飞机的几何外形,必须保证满足空气动力特性和隐身特性等方面的要求。飞机的几何外形也称为气动外形。 机翼的几何外形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升力主要是由机翼产生;同时机翼上也会产生阻力。机翼上的空气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机翼的外形,即机翼翼型(或翼剖面)几何形状、机翼平面几何形状等。描述机翼的几何外形,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说明。 a. 机翼翼型的几何参数 飞机机翼、尾翼,导弹翼面,直升机旋翼叶片和螺旋桨叶片上平行于飞行器对称面或垂直于前缘的剖面形状,称为翼型,又称为翼剖面。 翼型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2.3.1所示。图中(a)是平板剖面,它的空气动力特性不好。后来人们在飞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把翼剖面做成像鸟翼那样的弯拱形状——薄的单凸翼剖面(见图(b)),对升力特性有改进。随着飞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加大剖面的厚度,也会改善升力特性,因而就有了凹凸形翼剖面(见图(c)),这种翼剖面的升力特性虽然较好,但阻力特性却不好,只适用于速度很低的飞机上;另外,因为后部很薄而且弯曲,在构造方面不利,因而目前已很少应用。至于平凸形翼剖面(见图(d)),在构造上和加工上比较方便,同时空气动力特性也不错,所以目前在某些低速飞机上还有应用。不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e))的升力和阻力特性都较好,在构造方面也有利,所以广泛应用在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上。图(f)中是S形翼剖面,这种翼剖面的中线呈S形的,它的特点是尾部稍稍向上翘,使得压力中心不会前后移动。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g)),通常用于各种飞机的尾翼面上。图(h)是所谓“层流翼剖面”,它的特点是压强分布的最低压强点(即最大负压强)位于翼剖面靠后的部分,可减低阻力。这种翼剖面常用于速度较高的飞机上。菱形(见图(i))和双弧形(见图(j))翼剖面常用在超音速飞机上,它们的特点是前端很尖,相对厚度很小,也就是很薄,超音速飞行时阻力很小,比较有利,然而它在低速时的升力和阻力特性不好,使飞机的起落性能变坏。 图2.3.1 不同的翼型和翼型的几何参数 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有弦长、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位置等,见图2.3.1(k)。

飞机空气动力性能

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 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是决定飞机飞行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飞行员既要熟悉飞 机空气动力的产生和变化,同时也要清楚飞机空气动力性能的基本数据。这对 于更好地认识飞机的飞行性能,正确处理飞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非常重要。 所谓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其中包括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最小阻力系数 和最大升阻比等。 应该注意:升力系数或阻力系数仅仅是影响升力或阻力的因素之一,系数 本身并不就是升力或阻力。确定升、阻力的大小,不仅要看升力系数、阻力系 数的大小,而且还要看影响升、阻力大小的其它因素,空气密度、飞行速度和 机翼面积是否变化和如何变化。因此,不能把升力系数同升力、阻力力系数同 阻力混为一谈。我们在分析迎角对升力或阻力的影响时,之所以常用升力系数 或阻力系数来表达这种影响,而不直接用升力或阻力来表达,其优点是可以撇 开空气密度。飞行速度和翼面积对升、阻力的影响。这样就突出了迎角对升、 阻力的影响,对分析问题和计算都带来很大方便。 一、飞机的升阻比 衡量一架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能单从升力,或单从阻力一个方面来看,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升力和阻力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谓升阻比,就是在同一迎角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也就是同一迎角 下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之比。由于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大小主要随迎角而变,所以升阻比的大小也主要随迎角而变。也就是说,升阻比与空气密度、飞行速度、机翼面积的磊小无关。因为这些因素变了,升力和阻力都按同一比例随之 改变,而不影响两者的比值。 升阻比大,说明在取得同一升力的情况下,阻力比较小。升阻比越大,飞 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越好,对飞行越有利。 二、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曲线 (一)升力系数 升力系数为零,这个迎角叫无升力迎角。翼型不同,无升力迎角的大小也 不同。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为零度,非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一般为负值。 从无升力迎角开始,迎角增加,升力系数增加,直到最大升力系数。最大升力 系数所对应的迎角,叫临界迎角。超过临界迎角,迎角再增加,升力系数将急 剧降低。迎角从无升力迎角减小,升力系数将变为负值,也就是升力变成负升 力了。 (二)阻力系数

飞行空气动力学

第三章 - 飞行空气动力学 飞行空气动力学介绍作用于飞机上的力的相互关系和由相关力产生的效应。作用于飞机的力 至少在某些方面,飞行中飞行员做的多好取决于计划和对动力使用的协调以及为改变推力,阻力,升力和重力的飞行控制能力。飞行员必须控制的是这些力之间的平衡。对这些力和控制他们的方法的理解越好,飞行员执行时的技能就更好。 下面定义和平直飞行(未加速的飞行)相关的力。 推力是由发动机或者螺旋桨产生的向前力量。它和阻力相反。作为一个通用规则,纵轴上的力是成对作用的。然而在后面的解释中也不总是这样的情况。 阻力是向后的阻力,由机翼和机身以及其他突出的部分对气流的破坏而产生。阻力和推力相反,和气流相对机身的方向并行。 重力由机身自己的负荷,乘客,燃油,以及货物或者行礼组成。由于地球引力导致重量向下压飞机。和升力相反,它垂直向下地作用于飞机的重心位置。 升力和向下的重力相反,它由作用于机翼的气流动力学效果产生。它垂直向上的作用于机翼的升力中心。 在稳定的飞行中,这些相反作用的力的总和等于零。在稳定直飞中没有不平衡的力(牛顿第三定律)。无论水平飞行还是爬升或者下降这都是对的。也不等于说四个力总是相等的。这仅仅是说成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因此各自抵消对方的效果。这点经常被忽视,而导致四个力之间的关系经常被错误的解释或阐明。例如,考虑下一页的图3-1。在上一幅图中的推力,阻力,升力和重力四个力矢量大小相等。象下一幅图显示的通常解释说明(不保证推力和阻力就不等于重力和升

力)推力等于阻力,升力等于重力。必须理解这个基本正确的表述,否则可能误解。一定要明白在直线的,水平的,非加速飞行状态中,相反作用的升力和重力是相等的,但是它们也大于相反作用的推力和阻力。简而言之,非加速的飞行状态下是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而不是说推力和阻力的大小和升力重力相等,基本上重力比推力更大。必须强调的是,这是在稳定飞行中的力平衡关系。总结如下: ?向上力的总和等于向下力的总和 ?向前力的总和等于向后力的总和 对旧的“推力等于阻力,升力等于重力”公式的提炼考虑了这样的事实,在爬升中,推力的一部分方向向上,表现为升力,重力的一部分方向向后,表现为阻力。在滑翔中,重力矢量的一部分方向向前,因此表现为推力。换句话说,在飞机航迹不水平的任何时刻,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每一个都会分解为两个分力。如图3-2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一、大气的物理参数 1、大气的(7个)物理参数的概念 2、理想流体的概念 3、流体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规律 5、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规律 6、影响音速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的构造 1、大气的构造(根据热状态的特征) 2、对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3、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三、国际标准大气(ISA) 1、国际标准大气(ISA)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四、气象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阵风分类对飞机飞行的影响(垂直阵风和水平阵风*) 2、什么是稳定风场? 3、低空风切变的概念和对飞行的影响 五、大气状况对飞机机体腐蚀的影响 1、大气湿度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临界相对湿度值的概念 3、大气的温度和温差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章 1、相对运动原理 2、连续性假设 3、流场、定常流和非定常流 4、流线、流线谱、流管 5、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1、连续方程的含义和几种表达式(注意适用条件) 2、连续方程的结论:对于低速、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管变细,流线变密,流速变快;流管变粗,流线变疏,流速变慢。 3、伯努利方程的含义和表达式 4、动压、静压和总压 5、伯努利方程的结论:对于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而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这里的压力是指静压) 重点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1)定常流动。2)研究的是在同一条流线上,或同一条流管上的不同截面。3)流动的空气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即空气是绝热的。4)空气没有粘性,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三、机体几何外形和参数 1、什么是机翼翼型; 2、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 3、翼型的几个基本特征参数 4、表示机翼平面形状的参数(6个) 5、机翼相对机身的角度(3个) 6、表示机身几何形状的参数四、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1、什么是空气动力? 2、升力和阻力的概念 3、应用连续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4、迎角的概念 5、低速飞行中飞机上的废阻力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6、诱导阻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7、附面层的概念、分类和比较;附面层分离的原因 8、低速飞行时,不同速度下两类阻力的比较 9、升力与阻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10、大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 11、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曲线(会画出升力系数曲线、掌握升力随迎角的变化关系,零升力迎角和失速迎角的概念) 12、阻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 13、掌握升阻比的概念 14、改变迎角引起的变化(升力、阻力、机翼的压力中心、失速等) 15、飞机大迎角失速和大迎角失速时的速度 16、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概念和区别 六、高速飞行的一些特点 1、什么是空气的可压缩性? 2、飞行马赫数的含义 3、流速、空气密度、流管截面积之间关系 4、对于“超音速流通过流管扩张来加速”的理解 5、小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传播速度 6、什么是激波?激波的分类 7、气流通过激波后参数的变化 8、什么是波阻 9、什么是膨胀波?气流通过膨胀波后参数的变化 10、临界马赫数和临界速度的概念 11、激波失速和大迎角失速的区别 12、激波分离 13、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划分* 14、采用后掠机翼的优缺点比较 第三章 一、飞机重心、机体坐标和飞机在空中运动的自由度 1、机体坐标系的建立 2、飞机在空中运动的6个自由度 二、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及其平衡方程 外载荷组成平衡力系的2个条件*: ①、外载荷的合力等于零(外载荷在三个坐标轴投影之和分别等于零)∑x = 0 ∑Y = 0 ∑Z = 0 ②、外载荷的合力矩等于零(外载荷对三个坐标轴力矩之和分别等于零) ∑Mx=0 ∑My= 0 ∑Mz= 0 1、什么是定常飞行和非定常飞行? 2、定常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载荷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组

空气动力学原理(经典)

空气动力学原理(经典)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在科学的范畴里是一门艰深的度量科学, 一辆汽车在行使时, 会 对相 对静止的空气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 空气会因此向四周流动, 而蹿入车底的 气流便会 被暂时困于车底的各个机械部件之中, 空气会被行使中的汽车拉动, 所 以当一辆汽车 飞驰而过之后, 地上的纸张和树叶会被卷起。 此外, 车底的气流会 对车头和引擎舱 内产生一股 浮升力 , 削弱车轮对地面的下压力, 影响汽车的操控 表现。b5E2RGbCAP 另外, 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 而当汽 车高 速行使时, 一部分动力也会被用做克服空气的阻力。 所以, 空气动力学对于 汽车设 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汽车的 操控性 ,同时也是降低油耗的一个窍门。 对付浮升 力的方法 p1EanqFDPw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其一可以在车底使用扰流板。不过,今天已经很少有 量产型汽 车使用这项装置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研发和制造的费用实在太过高 昂。在近期的量 产车中只有 FERRARI 360M 、 LOTUS ESPRIT 、 NISSAN SKYLINE GT -R 还使用这样的 装置。DXDiTa9E3d 另一个主流的做法是在车头下方加装一个坚固而比车头略长的阻流器。 它可 以 将气流引导至引擎盖上, 或者穿越水箱格栅和流过车身。 至于车尾部分, 其课 题主 要是如何令气流顺畅的流过车身,车尾的气流也要尽量保持整齐。RTCrpUDGiT 如果在汽车行驶时, 流过车体的气流可以紧贴在车体轮廓之上, 我们称之为 ATTECHED 或者 LAMINAR (即所谓的流线型) 。 而水滴的形状就是现今我们所知的 最 为流线的形状了。不过并非汽车非要设计成水滴的形状才能达到最好的 LAMINAR , 其
1/9

航空空气动力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摘要: CFD高性能计算技术正在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设计过程中除风洞试验以外最重要的方法,曙光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深厚积累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规模的集群系统解决方案。最新推出的TC2600刀片集群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低能耗和低占地面积的优势、是符合“高效能计算”思想的最佳解决方案。

1.概述 传统的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主要依赖理论研究估算、设计师的经验以及大量的风洞试验结果,风洞试验是主要设计工具。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航空空气动力学的革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计算流体力学将以突破对黏流流场物理现象的模拟能力为重点,尤其是精确预测流动分离点和转捩过程以及湍流流动。 1.1.国外发展概况 美国 美国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探索新概念飞行器、航空新技术、新研究和试验方法上也具有明显优势。美国对空气动力学技术的投资堪称世界第一,为促进气动技术的发展,先后建造了一大批用于各类飞行器研制的气动力地面试验设施,现有高、低速搭配、尺寸配套的科研生产型风洞70多座。 长期以来,美国充分利用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优势,大力开展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投资建立数值模拟中心,推广CFD技术的工程应用。特别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气动设计中,采用先进的CFD技术使设计周期和成本大幅度降低,设计质量迅速提高,飞机气动性能不断改进。 欧洲 总体上讲,欧洲,主要是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空气动力学发展研究方面稍逊于美国。由于经济原因,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上,欧洲明显落后于美国,但欧洲的气动试验设施在某些方面比美国先进,比如欧洲的跨声速风洞,其试验能力和试验效率明显高于美国现有的风洞。 英国航空航天界人士认为,目前空气动力学已达到非常先进的阶段,但还不成熟,业界未来的目标应该在于开发未来先进的、快速的和适用的方法,用于设计可显著改善气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机翼,为应用行业带来显著的效益。CFD方法的研究进展在其中应保持优先性,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浅析(精)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措施浅析 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有利于改善汽车的操纵性和行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乘座舒适性。随着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汽车车身设计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车前部的影响 车头造型对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多,车头边角、车头形状、车头高度、发动机罩与前风窗造型、前凸起唇及前保险杠的形状与位置、进气口大小、格栅形状等。 车头边角主要是车头上缘边角和横向两侧边角,对于非流线形车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尖锐边角会产生有利于减少气动阻力的车头负压区;车头横向边角倒圆角,也有利于产生减小气动阻力的车头负压区,圆角与阻力的关系r/b=O.045就可以保持空气流动的连续;整体弧面车头比车头边角倒圆气动阻力小。车头头缘位置较低的下凸型车头气动阻力系数最小;但不是越低越好,因为低到一定程度后,车头阻力系数不再变化,车头头缘的最大离地间隙越小,则引起的气动升力越小,甚至可以产生负升力。增加下缘凸起唇后,气动阻力变小,减小的程度与唇的位置有关。 发动机罩与前风窗的设计可以改变再附着点的位置,从而影响气动特性(如图1)。发动机罩的纵向曲率越小(目前大多数采用的纵向曲率为0.02/m),气动阻力越小;发动机罩的横向曲率也有利于减

小气动阻力。发动机罩有适当的斜度(与水平面的夹角)对降低气动阻力有利,但如果斜度进一步加大对降阻效果不明显。风窗玻璃纵向曲率越大越好,但不宜过大,否则导致视觉失真、刮雨器的刮扫效果变差;前风窗玻璃的横向曲率也有利于减小气动阻力;前风窗玻璃的斜度(与垂直面的夹角)小于30°时,降阻效果不明显,但过大的斜度,使视觉效果和舒适性降低;前风窗斜度等于48°时,发动机罩与前风窗凹处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压力降,因而造型时应避免这个角度;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与垂直面的夹角)越大,气动升力系数略有增加。发动机罩与前风窗的夹角与结合部位的细部结构对气流也有重要的影响。 汽车前端形状的对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前凸且高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而且还将会在车头上部形成较大的局部 负升力区。具有较大倾斜角度的车头可以达到减小气动升力乃至产生负升力的效果。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浅析(精)

?毛毳学号:110010156改善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措施浅析 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有利于改善汽车的操纵性和行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乘座舒适性。随着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汽车车身设计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车前部的影响 车头造型对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多,车头边角、车头形状、车头高度、发动机罩与前风窗造型、前凸起唇及前保险杠的形状与位置、进气口大小、格栅形状等。 车头边角主要是车头上缘边角和横向两侧边角,对于非流线形车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尖锐边角会产生有利于减少气动阻力的车头负压区;车头横向边角倒圆角,也有利于产生减小气动阻力的车头负压区, 圆角与阻力的关系r /b=O.045就可以保持空气流动的连续;整体弧面车头比车头边角倒圆气动阻力小。车头头缘位置较低的下凸型车头气动阻力系数最小;但不是越低越好,因为低到一定程度后,车头阻力系数不再变化,车头头缘的最大离地间隙越小,则引起的气动升力越小,甚至可以产生负升力。增加下缘凸起唇后,气动阻力变小,减小的程度与唇的位置有关。 发动机罩与前风窗的设计可以改变再附着点的位置,从而影响气动特性(如图1)。发动机罩的纵向曲率越小(目前大多数采用的纵向曲率为0.02 /m),气动阻力越小;发动机罩的横向曲率也有利于减 小气动阻力。发动机罩有适当的斜度(与水平面的夹角)对降低气动阻力有利,但如果斜度进一步加大对降阻效果不明显。风窗玻璃纵向曲率越大越好,但不宜过大,否则导致视觉失真、刮雨器的刮扫效果变 差;前风窗玻璃的横向曲率也有利于减小气动阻力;前风窗玻璃的斜度(与垂直面的夹角)小于30。时,降阻效果不明显,但过大的斜度, 使视觉效果和舒适性降低;前风窗斜度等于48。时,发动机罩与前风窗凹处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压力降,因而造型时应避免这个角度;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与垂直面的夹角)越大,气动升力系数略有增加。发动机罩与前风窗的夹角与结合部位的细部结构对气流也有重要的影响。 汽车前端形状的对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前凸且高 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而且还将会在车头上部形成较大的局部负升力区。具有较大倾斜角度的车头可以达到减小气动升力乃至产生负升力的效果。

空气动力学-气动力性能估算讲解

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 技术报告 姓名: 学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18

目录 任务书 (3) 第一章全机升力特性的估算 (5) 1.1单独外露机翼升力特性 1.2单独全机翼升力特性 1.3全机升力特性 第二章全机阻力系数的估算 (16) 2.1全机零升阻力系数随M数的变化情况 2.2 全机诱导阻力系数随M数的变化情况 2.3 全机阻力系数随M数的变化情况 2.4 全机极曲线 第三章全机焦点及中心的纵向力矩系数的估算 (32) 3.1全机焦点随M数的变化情况 3.2 全机对重心的纵向力矩系数随M数的变化情况 第四章参考资料 (35) 附图 (36)

任务书 题目:A型机纵向气动特性的估算与分析 给定飞机(详见附图),无动力装置,全动水平尾翼。 飞机高度:H=10000米 飞行M数:0.3,0.6,0.8,0.94,1.0,1.02,1.10,1.40,1.60。 飞行迎角:0°,2°,3°,5°,7°。 舵面不偏转:δθ=δA=δB=0 试估算全机的升力特性,阻力特性和纵向力矩特性。 1.单独外露机翼升力系数C y翼(外),升力线斜率C y翼(外) α随M数变化曲线(以迎角为参数); 2.单独全机翼升力线斜率C y全翼 α随M数变化曲线; 3.全机升力线斜率随M数变化曲线; 4.全机零升阻力系数C x 随M数变化曲线; 5.全机诱导阻力系数随M数变化曲线; 6.全机阻力系数随M数变化曲线; 7.全机极曲线; 8.全机焦点随M数变化曲线; 9.全机对重心的纵向力矩系数随M数的变化曲线; 机身(截尾)外形曲线 r 身 0=[1?(1? 2x ) 2 ] 3 4 式中r0=r m ax=0.794, l 身 =19.84。 原始几何数据: 一飞机重心 距机头顶点7.96(位于机身轴线上),长度以米为单位(面积为米2)。 剖面机翼双弧形平尾圆弧形立尾NACA0006 c?0.06 0.06 0.06 厚度位置x?c0.5 0.5 0.3 展弦比(全翼) 3.09 3.99 稍根比0.39 0.33 全翼面积38.81 7.74

空气动力学期末复习题1

第一章 一:绪论;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最早的飞行器是什么?——风筝 2、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9 5 )32(?-T =T F C 15.273+T =T C K 6、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的单位分别是什么?——C ο F ο K ο 二: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海平面温度为15C ο 时的大气压力为多少?——29.92inHg 、760mmHg 、 1013.25hPa 。 3、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A) A 、空气的流动位置 B 、气流的流速 C 、空气的粘性系数 D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5、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 、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 、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 、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 、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6、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三:1.2 大气层的构造;1.3 国际标准大气 1、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的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为(D) A 、8公里。 B 、16公里。 C 、10公里。 D 、11公里 3、现代民航客机一般巡航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顶层和平流层底层)。 4、云、雨、雪、霜等天气现象集中出现于(对流层)。 5、国际标准大气指定的依据是什么?——国际民航组织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物理性质的平均值修正建立的。 6、国际标准大气规定海平面的大气参数是(B) A 、P=1013 psi T=15℃ ρ=1、225kg /m3 B 、P=1013 hPA 、T=15℃ ρ=1、225 kg /m3

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作者:Ken Blac…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e13970233.html,点击数:5666 更新时间:2007-2-4 4:41:01 如果图片太小,你可以在图片上面滚动鼠标滑轮来放大图片观察,也可以在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保存图片到你的电脑上面再进行查看。 1.介绍 这里打算介绍关于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为什么飞机能飞行,为什么有时坠毁,可以参阅我的《世界记录纸飞机》和《孩童纸飞机》中的任何一本书。本来打算在这里也用一个章节来写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但限于篇幅,不能写了。希望这些内容不会过于专业性,其中一些细节可能比较复杂,但大多数原则是很简单明了的。我的目标是高中生能理解大部分内容。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的网站上放一个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介绍 了解纸飞机和真正的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很重要。它们同样产生升力和拖力,并且同样会因此而稳定或不稳定。但纸飞机不但外形看上去和真飞机不同,它的空气动力原理也和真飞机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虽然不明显,但确实影响纸飞机的飞行。 2.为什么纸飞机很真飞机外形不同大多数真飞机有机翼、尾翼和机身(来承载飞行员和乘客)。大多数纸飞机只是将纸折出一对翅膀和一个手可以握住、投掷的部分。有以下几点理由来说明这种不同:

2.1 折纸时间 造成纸飞机和真飞机外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折纸飞机的人总想又快又简单地折出一个纸飞机。加一个机尾或其他部分总需要将纸折更多次,有时侯还可能需要剪刀、胶带或胶水。最简单的纸飞机就是一个飞行的翅膀。 2.2不需要尾翼真飞机的水平尾翼有一个升降系统,飞行员可以通过旋转该系统使飞机抬头而缓慢飞行,或低头加速飞行。纸飞机通过将翅膀后端边缘的纸折起而达到上升缓慢飞行或下降加速飞行的目的。 有一些真飞机没有尾翼也能成功飞行。Northrop XB-35 and B-2、贺顿兄弟的滑翔机都是很稳定,很好的飞行器。许多人都以为飞机尾翼是必要的稳定器,但上面提到的飞机及成百万的纸飞机都证明没有尾翼飞机也能平稳。

空气动力性噪声

由于机械零件和周围及封闭媒质(空气)交互作用而辐射出噪声的声源称为空气动力性噪声源。 1、喷射噪声:气流从管口以高速(介于声速与亚声速之间)喷射出来,由此而产生的噪声称为喷射噪声,也称为喷注噪声或射流噪声。 2、涡流噪声:气流流经障碍物时,由于空气分子黏滞摩擦力的影响,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与障碍物背后相对静止的气体相互作用,在障碍物的下游区形成带有涡旋的气流。这些涡旋中心的压强低于周围介质的压强,每当一个涡旋脱落时,湍动气流就会出现一次压强跳变,这些跳变的压强通过周围介质向外传播,并作用于障碍物。当湍动气流中压强脉动含有可听声的频率成分且强度足够大时,就能辐射出噪声,称为涡流噪声或湍流噪声。 3、旋转气流噪声:旋转的空气动力机械(如飞机螺旋桨),旋转时与空气相互作用而连续产生压力脉动,从而辐射的噪声称为旋转气流噪声。 4、燃烧噪声:各种燃料通过燃烧器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强烈的噪声,这种噪声称为燃烧噪声。气态燃料燃烧噪声有如下特性: (1)燃烧吼声:可燃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噪声,称为燃烧吼声。燃烧吼声强度与燃烧强度成正比,燃烧强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热量释放率,当火焰燃烧速度保持不变而火焰体积增大时,则强度降低,燃烧吼声也降低。 (2)振荡燃烧噪声:可燃混合气通过燃烧器燃烧时,由于燃烧气体的强烈振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振荡燃烧噪声,也称为燃烧激励脉动噪声。 (3)工业燃烧系统的噪声:来自燃烧设备与燃烧过程的噪声,如可燃气及空气供应系统中的风机和阀门噪声,可燃气与空气从燃烧器喷嘴喷出的喷射噪声,以及燃烧炉或燃烧器所在空间的共振声等,这些噪声能与燃烧吼声和脉动噪声一起合成为燃烧系统的噪声。 1、级和分贝 (1)级 人们听觉灵敏度与声波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接近对数的关系。因此利用分贝作为单位进行量度,既可对范围很大的声音强度进行对数压缩,而且也符合人耳对声音响应的灵敏程度。使用“级”的概念用于量度声音的强弱。 声学量与同类基准(参考)量之比再取对数就是“级”的概念。级的单位是奈培时。级的单位是贝尔(Bell),其对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符号是B. (2)分贝 声学中将正比于声功率的两个同类声学量(如两个声压平方)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该参数的单位称为分贝,记为dB. 2、声压级

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1.介绍 这里打算介绍关于纸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为什么飞机能飞行,为什么 有时坠毁,可以参阅我的《世界记录纸飞机》和《孩童纸飞机》中的任何一本书。本来打算 在这里也用一个章节来写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但限于篇幅,不能写了。希望这些内容不会过 于专业性,其中一些细节可能比较复杂,但大多数原则是很简单明了的。我的目标是高中生 能理解大部分内容。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的网站上放一个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介绍 了解纸飞机和真正的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很重要。它们同样产生升力和拖力,并且同样会因 此而稳定或不稳定。但纸飞机不但外形看上去和真飞机不同,它的空气动力原理也和真飞机 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虽然不明显,但确实影响纸飞机的飞行。 2.为什么纸飞机很真飞机外形不同大多数真飞机有机翼、尾翼和机身(来承载飞行员和乘 客)。大多数纸飞机只是将纸折出一对翅膀和一个手可以握住、投掷的部分。有以下几点理 由来说明这种不同:

2.1 折纸时间 造成纸飞机和真飞机外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折纸飞机的人总想又快又简单地折出一个纸飞 机。加一个机尾或其他部分总需要将纸折更多次,有时侯还可能需要剪刀、胶带或胶水。最 简单的纸飞机就是一个飞行的翅膀。 2.2不需要尾翼真飞机的水平尾翼有一个升降系统,飞行员可以通过旋转该系统使飞机抬头 而缓慢飞行,或低头加速飞行。纸飞机通过将翅膀后端边缘的纸折起而达到上升缓慢飞行或 下降加速飞行的目的。

有一些真飞机没有尾翼也能成功飞行。Northrop XB-35 and B-2、贺顿兄弟的滑翔机都是很稳定,很好的飞行器。许多人都以为飞机尾翼是必要的稳定器,但上面提到的飞机及成百万的纸飞机都证明没有尾翼 飞机也能平稳。 飞机通过尾翼向前后不同的方向倾斜来保持飞机的稳定性。飞机只有在重心点上时才能保持平衡,而这 个重心点会因承载的人员和货物的多少,甚至燃料的多少而前后移动。如果飞机的重心移到飞机的中点 之后,飞机会不平稳,如果重心移到中点之前,又会过于平稳,需要更多的升力。升降系统安装在尾翼 比在机翼上更有效。所以有尾翼的飞机比没有尾翼的飞机更好控制重心。纸飞机的重心不移动,所以不 需要尾翼。

大型飞机复杂状态的空气动力原理与改出技术

Aerodynamic Principles and Recovery Techniques of Large-Airplane Upsets 大型飞机复杂状态的空气动力原理与改出技术 编译/刘嘉(运控中心资料室)刘兰(飞行技术培训管理部) 飞行中飞机失控是导致商业航空灾难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飞机进入复杂状态的诱因各异,但从统计上看无特别突出的因素。减少复杂状态诱因意味着一个持续的培训过程,消除其中某个因素并不足以减少失控事故和灾难的发生。此外,飞机进入复杂状态的许多诱因与环境相关,规避这类环境是最佳解决办法,但这不是始终可以做到。所以,飞行员必须具备改出飞机复杂状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各制造商生产的大型后掠翼商用喷气机的气动原理大同小异。出于安全考虑和认同改出技术共性的愿望,空客公司、波音商用飞机集团及道格拉斯产品部联合撰写了本文。本文主要针对无电子飞行操纵装置(非电传操纵)的空客和波音飞机,但对电传操纵飞机而言,当处于降级控制法则(模式)时,改出技术同样适用。此外,某些条件可能使任何飞机进入复杂状态,此时,无论飞行控制系统构造如何,识别和改出的基本原则仍然适用。 飞行员可能面临的飞行情景无以计数,且各有不同,因此无法针对每种情景设计改出程序。航空公司应针对各自机队的机型强调技术的程序化应用。飞行员了解气动原理并掌握基本改出技术,就可以将处于复杂状态的飞机恢复到正常飞行状态。 航空公司机组始终如一地在确保高度安全的同时致力于为旅客提供平稳的飞行旅程。航线飞行中,飞行员极少遇到飞机复杂状态下常有的俯仰和坡度变化过大的情况,然而,对空气动力基本原理理解越透彻,他们在飞机遭遇罕见的复杂状态时,越有把握使飞机成功返回直线平飞状态。 各厂家生产的大型后掠翼商用喷气机的气动原理基本相似,根据这些原理提出的飞机复杂状态改出的技术和方法也是通用的。虽然飞机进入复杂状态的几率很小,但对此类情况的理解可以使飞行员有更充分准备从这类危险状态中改出。一般来说,飞机复杂状态的四种情形(图1)均是非故意行为: ?机头上仰超过25° ?机头下俯超过10° ?坡度角大于45° ?在这些参数范围内飞行,但空速不适合当前的条件 为了避免进入复杂状态,或者从复杂状态中改出,飞行员必须了解:

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
第四章 风力发电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风机叶片在空气中的受力特性与飞机的机翼在空气中的受力相类似,所以对风机叶 片 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很多是借鉴了对飞机的翼型的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技术以及飞机翼 型的制 造技术。b5E2RGbCAP 飞机在空气中运动所引起的作用于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取决于空气的物理属性,飞机 的 几何形状、 飞行姿态以及飞机与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 因此在讨论空气动力的产 生及其变化 规律之前,首先来研究空气的基本属性。p1EanqFDPw 空气动力学是关于气流特性的学说,相对于固体而言气体的特性。空气动力学定律, 尤其是旋涡、推力、 正面阻力和升力使得飞机可以飞行。 相同的定律对于滑翔也很 重要。空 气动力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 并非在每种具体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假设计算 对特定现象作数字 上或理论上的精确说明, 因而要利用风洞试验结果。 所以空气动 力学也是一门以经验为依据 的科学。DXDiTa9E3d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气体和液体同固体相比较,分子间引力较小,分子运动较 强 烈, 分子没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这就决定了气体和液体具有共同的特性, 不能保持 一定形状, 而具有流动性。RTCrpUDGiT 从力学性质来看,固体具有抵抗压力、拉力和切力的能力。因而在外力作用下,通 常 发生较小的变形, 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后变形就停止。 流体由于不能保持一定形状, 所以它不 能抵抗切力。当他受到切力作用时,就要发生连续不断变形(即流动) 。这就 是流体同固体 在力学性质上的显著区别。5PCzVD7HxA 气体和液体除了具有上述的共同特性外,还有如下的不同特性:
1 / 15

飞机空气动力布局(3)

常规气动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有主翼和水平尾翼,大的主翼在前,小的水平尾翼在后,有一个或者两个垂直尾翼。常规布局最大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这是航空发展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布局,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完善,生产技术成熟稳定,同其他气动布局相比各项性能比较均衡,所以目前无论是民用飞机还是军用飞机绝大多数使用这种气动布局(见图1、图2、图3)。 无尾布局: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尾巴”的气动布局。这里的“尾巴”指的是水平尾翼,无尾布局就是没有水平尾翼的布局,主翼在机尾,实际起到水平尾翼的作用。无尾布局的最大优点是高速飞行性能优异。由于没有水平尾翼,无尾布局大大减少了空气阻力,所以非常适合高速飞行。无尾布局的机翼承载重量更合理,与机身链接结构更稳固,这就简化了机身结构,机身重量可以大大减小。无尾布局的缺点是低速性能不好,影响到了机动性能和起降能力。无尾布局只能依靠主翼上的襟翼、副翼控制飞行,所以稳定性也不理想。无尾布局在欧洲应用最为普及,法国的幻影系列是典型机型(见图4、图5、图6)。 鸭式布局:针对无尾布局的低速性能和稳定性的缺陷,后来飞机设计师们又重新采用了莱特兄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气动布局——鸭式布局。因为当初这种气动布局的飞机飞起来像鸭子,故此得名。鸭式布局的主翼在后,小机翼在前,叫做鸭翼,所以这种气动布局其实就是无尾布局加个鸭翼,又称之为无尾鸭翼布局。有了这个鸭翼,无尾布局的缺点得到明显改善。欧洲最为推崇鸭式布局,瑞典的JAS39,英法德西班牙联合研制的欧洲战斗机EU2000,法国的阵风以及以色列的幼师全部采用鸭式布局。我国最新研制的歼10猛龙就属于典型的鸭式布局(见图7、图8、图9)。 三翼布局:这种布局就是常规布局加个鸭翼。三翼布局的优势是又多了一个可以控制飞行的部位,三个机翼更好的平衡分配载重,机动性能更好,可以缩短起降距离,对飞机的操控也更精准更灵活。缺点是增加的鸭翼又增加了阻力,降低了空气动力效率,增加了操控系统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综合评测,常规布局增加鸭翼取得的性能改进得不偿失,所以目前只有俄罗斯苏27的改进型苏30MKI、33、34、35、37等部分机型采用了这种气动布局(见图10)。 飞翼布局:这种布局简单说就是只有飞机翅膀的布局,看上去只有机翼,没有机身,机身和机翼融为一体。这种布局是空气动力效率最高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阻力,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雷达波反射,因此飞翼布局也是隐身性能最好的气动布局。飞翼布局的最大缺陷是操控性能极差,完全依赖电子传感和发动机的矢量推力控制,因此没有得到普及,只应用于大型飞机,例如轰炸机、运输机,目前投入使用的只有美国的B2轰炸机(见图11)。 前掠翼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主翼前掠而不是后掠,不过虽然很早就开展了这种气动布局的研制工作,但是因为机翼前掠致命的稳定性问题导致这种技术一直只停留在研发阶段,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典型机型有俄罗斯正在研制的S37金雕试验机和美国早已停止研制的 X29试验机(见图12)。图1 我国的ARJ21支线客机图2 我国的FC-1枭龙歼击机图3 我国的歼11B歼击机 图6 英国火神轰炸机 图5 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超音速客机图4 法国幻影F2000歼击机图7 世界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图8 俄罗斯图144超音速客机图9 我国的歼10猛龙歼击机 图12 俄罗斯S37金雕试验机 图11 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图9 俄罗斯苏37歼击机空气动力布局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