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周练试题1

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周练试题1
精选高二地理下学期周练试题1

河北定州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周练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200米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A.从乙处到山顶 B.从甲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回答下列问题。

3.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4.“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运用所学知识回1——3答题。

5.该地球仪地轴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约为()

A.23.5° B.30° C.60° D.66.5°

6.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1/500000 B.1/1000000 C.1/10000000 D.1/50000000 7.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 B.4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能源总装机容量占全国比重示意图(2006年),读图回答各题。

8.图中所示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A.核能 B.水能

C.风能 D.煤炭

9.利用这种能源发电的主要缺点是

A.不可再生 B.发电量不稳

C.燃料运输量大 D.产生有害物质多

读俄罗斯主要水泥厂分布图,回答小题。

10.从水泥厂分布情况,可推测俄罗斯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C.东部人口密度较西部小 D.东部经济较西部发达11.以下不属于甲水泥厂区位优势的是

A.临近海港、交通便利B.经济发展、市场需求

C.地势平坦、平原广大D.临近边境、便于出口

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3.甲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A.南北纬40°至60°大陆西岸

B.南北纬30°至40°大陆西岸

C.南北纬25°至35°大陆东岸

D.南北纬35°至50°大陆东岸

14.乙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

16.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1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据报道,2012年秋分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22日22时49分,秋分来临之早,为116年来之冠。完成小题。

18.秋分时全球9月23日范围占全球比例约为()

A.1/3

B.1/4

C.1/5

D.1/8

19.下列关于秋分这一日说法可信的是()

A.与兰州相比北京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B.黄山山顶当地6时刚好可以观看日出景观

C.南半球此日正值春分日

D.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20.2012年秋分来临为116年来最早,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公历纪年历法规则有关

B.黄赤交角变小

C.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速度变快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简析图中A、B两地同一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10分)

坐落在B岛北部文莱河河湾处的水中高脚木屋——“水屋”(如图19所示)是当地传统民居。屋子地板高出水面约2米,高水位时伸手可及水面。

(2)指出水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8分)森林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

(3)比较同强度的暴雨条件下,流域内森林砍伐前后河流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22.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

(1)简述甲处湿地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其成为世界上最大湿地的原因。

(2)分析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 B

3.B

4.A

5.D

6.D

7.A

8.C

9.B

10.C

11.C

12.C

13.B

14.C

15.B

16.A

17.D

18.D

19.D

20.A

21.

(1)A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2分)受地形阻挡(2分),降水丰富;沿岸暖流增温增湿(2分)。B地:地处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分),盛行上升气流(2分),降水丰富。

(2)水屋所在地区终年高温(2分),年降水量丰沛(2分),河湾处地势低平,居住在水上比陆地上凉爽(2分),还可避免陆地涝渍灾害和蚊虫叮咬等(2分)。

(3)与砍伐前相比,森林砍伐后河流流量不稳定,径流季节变化大,洪峰到来时间提前(2分),且含沙量增大(1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1分)、保持水土(1分)的作用,森林可以减慢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2分),植被截留部分雨水,减少对土壤的侵蚀(1分)。

22.

(1)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大,雨季扩大,旱季缩小

原因:汇水面积广;地势低,容易积水;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

(2)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夏季,11月~次年4月),但由于上游地势低平,沼泽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干季时(5月~6月)对河流补给量大,乙处河段汛期滞后明显,洪水期为5月~6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