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课时配套练习汇总

第7章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 4、5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无论是无机物质的分子, 还是有机物质的大分子, 其分子大小的数量级都是10-10m C.本节中所说的“分子”, 只包含化学中的分子, 不包括原子和离子

D.分子的质量是很小的, 其数量级为10-10kg

答案:A

解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故A项正确. 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大小的数量级超

过10 -10m, 故B项错误. 本节中把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离子统称为分子, 故C项错误.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一般为10-26kg, 故D项错误.

2.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知1nm(纳米)=10-9m, 边长为1nm的立方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值( )

A.102B.103

C.106D.109

答案:B

解析: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1nm=10-9m, 即1nm=10×10-10m, 所以排列的分子个数接近于10个, 可容纳103个, B项正确.

3.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 就可以估算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答案:B

解析:对四个选项的条件逐一分析, 看根据每个选项的条件能求出何种物理量, 由该物理量求出分子间的距离d. 如:A选项的条件只能求出分子的总个数, 而不能继续求得分子的体积V0, 故A选项不正确. 同理对选项C, D进行分析判断, C只能求出该气体的密度, D 能求出该气体的质量和摩尔数. 故正确答案为B.

4.(南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对于液体和固体来说, 如果用M表示摩尔质量, m表示分子质量, ρ表示物质的密度, V表示摩尔体积, V0表示分子体积,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N A=V

V0B.N A=

V0

V

C.M=ρV D.V=m ρ

答案:AC

解析:摩尔体积是1mol分子的体积, 故N A=V

V0

, 故A正确, B错误;摩尔质量等于密度

乘以摩尔体积, 故M=ρV, 故V=M

ρ

, 故C正确, D错误.

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 ) A.将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 .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 .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答案:ABD

解析:实验中油酸的直径是用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来计算, 所以实验的科学依据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并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所以A 、B 、D 正确, C 错误.

二、非选择题

6.(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 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 溶液中有纯油酸1mL, 用注射器测得1mL 上述溶液有200滴, 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 待水面稳定后, 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 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mL, 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cm 2

. 根据上述数据, 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__nm.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5.00×10-6

40.0 1.25

解析:1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 V =1200×1000

mL =5.00×10-6mL ; 由于每格边长为1cm, 则每一格就是1cm 2, 估算油膜面积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 小于

半格就舍去的原则, 估算出40格, 则油酸薄膜面积为:S =40cm 2

由于分子是单分子紧密排列的, 因此分子直径为: d =V S

=1.25×10-9m =1.25nm. 7.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 kg/m 3和2.1 kg/m 3

,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 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

空气, 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3×1022个

解析: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 , 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ρ海和ρ岸, 一次吸入空气的体积为V , 则有Δn =ρ海-ρ岸V M

N A , 代入数据得Δn =3×1022.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 4题为多选题)

1.(潍坊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 水的分子个数, 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 不间断地数, 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1023mol -1)( )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答案:C

解析:1克水的水分子数是6.0×102318

个, 60亿人一年数的个数是60×108×5000×24×365个, 所以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C 选项.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 A mol -1, 铜的摩尔质量是μkg/mol, 铜的密度是ρkg/m 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 3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ρN A μ

B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是μN A

C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μρN A

D .1k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ρN A

答案:D

解析:1m 3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m

μ·N A =ρ·V ′μN A =ρN A μ

, A 正确.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0=μN A , B 正确.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V 0=V N A =

μρN A , C 正确. 1kg 铜所含原子数目为n =1μ·N A =N A μ

, D 错误. 3.(高密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某种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5%,50滴这种溶液的总体积为1mL, 将1滴这样的溶液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 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后, 最后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最大面积约为( )

A .103cm 2

B .104cm 2

C .105cm 2

D .106cm 2 答案:A 解析:1滴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V =150

×10-6×0.05%m 3=1×10-11m 3.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又V =Sd 得S =V d =10-11

10-10m 2=10-1m 2=103cm 2. 故A 正确. 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中, 若已知油滴的摩尔质量为M , 密度为ρ, 油滴质量为m , 油滴在水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以上各量均采用国际单位, 那么( )

A .油滴分子直径d =

M ρS B .油滴分子直径d =m ρS

C .油滴所含分子数N =M m

N A D .油滴所含分子数N =m M N A

答案:BD

解析: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认为油膜的厚度就为分子直径, 油滴的质量为m , 最大面积为S, 则油滴的体积为V =m ρ, 油滴分子直径为d =m ρS

, 选项B 对, A 错;油滴的物质的量为m M

, 油滴所含分子数为N =m M N A , 选项D 对, C 错.

二、非选择题

5.(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 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 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 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 计算出油膜的面积, 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 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 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 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 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 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 2. 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④①②⑤③ (2)5×10-10

解析:(1)实验操作开始之前要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 确定每一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所以步骤④放在首位. 实验操作时要在浅盘放水、痱子粉, 为油膜形成创造条件, 然后是滴入油酸、测量油膜面积, 计算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 所以接下来的步骤是①②⑤③.

(2)油酸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是

1300, 一滴溶液的体积是150cm 3=2×10-8m 3, 所以分子直径d =2×10-8×13000.13

m =5×10-10m. 6.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kg/mol, 摩尔体积为1.8×10-5m 3/mol, 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球体. 现有容积是250mL 的矿泉水一瓶.

(1)均匀洒在地面上形成一块单分子水膜, 求该水膜面积为多大?

(2)如果水分子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成一条线, 这条线能绕赤道几圈?(已知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4×104km)

答案:(1)6.4×105m 2 (2)8.1×107圈

解析:(1)水分子的体积为V 0=V mol N A , 因为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为V 0=43π(D 2)3=16

πD 3, 所以D =36V 0π, 形成水膜的面积S =V D , 将数据代入后得D =36×1.8×10-53.14×6×10

23m =3.9×10-10m, S =250×10-63.9×10

-10m 2=6.4×105m 2. (2)250mL 水中分子的个数为n =V V 0, 水分子排成的线长为s =n ·D =3.25×1015m. 可绕地球赤道的圈数为N =s

L =8.1×107

圈. 第7章 第2节 分子的热运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 6题为多选题)

1.(江苏盐城2014~2015学年高二检测)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香水瓶打开盖, 香味充满房间

B.汽车驶过后扬起灰尘

C.糖放入水中, 一会儿整杯水变甜了

D.衣箱里卫生球不断变小, 衣服充满卫生球味

答案:B

解析:香味充满房间、整杯水变甜及衣服充满卫生球味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而灰尘是固体微粒, 它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故选B.

2.(山东烟台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关于布朗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微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水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引起的

C.悬浮微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D.悬浮微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水的流动引起的

答案:B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微粒做的无规则运动, 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它不是微粒分子的运动, 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故A错误. 悬浮微粒周围有大量的水分子, 水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会撞击微粒, 撞击的力不平衡时会引起微粒的运动, 故B正确. 由上分析知, 布朗运动是由于水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引起的, 而不是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也不是由于水的流动引起的, 故C、D错误.

3.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十天, 而把萝卜炒成熟菜, 使之有相同的咸味, 只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盐的分子很少, 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 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 分子热运动激烈

答案:D

解析:萝卜变咸的原因是盐分子扩散到萝卜中去,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激烈, 扩散现象越显著, 萝卜变咸也就越快.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的物体中的分子有热运动, 冷的物体中的分子无热运动

B.气体分子有热运动, 固体分子无热运动

C.高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比低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激烈

D.运动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比静止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激烈

答案:C

解析: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温度高低, 分子都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只是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下列事例中, 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吹拂, 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 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D.室内扫地时, 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答案:B

解析:树叶、灰尘、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固体微粒, 它们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 A、C、D错, B对.

6.(青州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同学们一定都吃过味道鲜美的烤鸭, 烤鸭的烤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调料, 只是在烤制之前, 把烤鸭放在腌制汤中腌制一定时间, 盐就会进入肉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让腌制汤温度升高, 盐分子进入鸭肉的速度就会加快

B.烤鸭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把盐分子吸进鸭肉里

C.在腌制汤中, 有的盐分子进入鸭肉, 有的盐分子从鸭肉里面出来

D.把鸭肉放入腌制汤后立刻冷冻, 将不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

答案:AC

解析: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扩散,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A正确;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并不是因为分子引力, B错误;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有的进入鸭肉, 有的离开鸭肉, C正确;冷冻后, 仍然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 只不过速度慢一些, 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在房间的一角打开一瓶香水, 如果没有空气对流, 在房间另一角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 这是由于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实际上是比较大的. 过一会儿才闻到香味的原因是:虽然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比较大, 但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且与空气分子不断碰撞, 因此要闻到香味需要足够多的香水分子,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8.用显微镜观察放在水中的花粉, 追踪几粒花粉, 每隔30s记下它们的位置, 用折线分别依次连接这些点, 如图所示. 图示折线是否为花粉的运动径迹?是否为水分子的运动径迹?

答案:花粉粒的无规则运动, 是大量的液体分子撞击的平均效果的体现, 其运动径迹是没有规律的.

在花粉粒的运动过程中, 每秒钟大约受到1021次液体分子的碰撞. 此图画出每隔30s观察到的花粉粒的位置, 用直线依次连接起来, 该图线既不是花粉粒的径迹, 更不是水分子的径迹, 因为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 4~6题为多选题)

1.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在0℃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 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

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A

解析:分子的运动虽然受温度影响, 但永不停息, A项正确, B、C、D错.

2.(泰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我国已经展开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 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 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 PM2.5的运动越激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周围大量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答案:B

解析:PM2.5直径小于2.5 μm, 比分子要大得多, 所以在空气中做的是布朗运动, 不是热运动, B错误;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A正确;布朗运动是由大量液体(气体)分子与布

朗颗粒碰撞的不平衡性产生的, 所以C正确;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 所以倡导低碳生活,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D正确.

3.如图所示, 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 五年后发现金中有铅, 铅中有金, 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属扩散现象, 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相互吸引

B.属扩散现象, 原因是由于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

C.属布朗运动, 小金粒进入铅块中, 小铅粒进入金块中

D.属布朗运动, 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彼此进入对方中

答案:B

解析:属扩散现象, 是由于两种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引起的, B对.

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对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现象在月球表面都能进行

B.三种现象在宇宙飞船里都能进行

C.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月球表面能够进行, 而对流则不能进行

D.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宇宙飞船里能够进行, 而对流则不能

答案:AD

解析: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 而对流需要在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由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形成的, 所以二者在月球表面、宇宙飞船中均能进行. 由于月球表面仍有重力存在, 宇宙飞船内的微粒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故对流可在月球表面进行, 而不能在宇宙飞船内进行, 故选A、D两项.

5.下列词语或陈述句中, 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B.天光云影共徘徊

C.花香扑鼻D.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答案:AC

解析:B、D两项是物体的运动, 而非分子的热运动, A、C两项中均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故A、C正确.

6.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悬浮小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液体的温度越低, 悬浮小颗粒的运动越缓慢, 当液体的温度到0℃时, 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就会停止

C.被冻结在冰块中的小碳粒不能做布朗运动, 是因为冰中的水分子不运动

D.做布朗运动的固体颗粒越小, 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AD

解析:据布朗运动的特点知A正确, B错, C错, 因为分子运动永不停息, 不论在固体还是液体中, 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当颗粒越小时, 各方向上的受力越易不平衡, 且颗粒小, 质量小, 惯性小, 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布朗运动越明显, 故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地运动的科学家是英国植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 他进行了下面的探究:①把有生命的植物花粉悬浮在水中, 观察到了花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把保存了上百年的植物标本微粒悬浮在水中, 观察到了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把没有生命的无机物粉末悬浮在水中, 观察到了粉末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此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布朗微小颗粒的运动不是生命现象

8.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

(1)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 这就是布朗运动.

(2)一滴碳素墨水滴在清水中, 过一会儿整杯水都黑了, 这是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答案:(1)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 一般数量级在10-6m, 这种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 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大风天看到的灰沙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 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 另外它们的运动基本上属于在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而布朗运动是无规则运动.

(2)碳素墨水是由研磨得很细的炭粒散布在水溶液中构成的, 把它滴入水中, 由于炭粒并不溶于水, 它仍以小炭粒的形式存在, 这些小炭粒受水分子的撞击, 要做布朗运动, 并使得整杯水都黑了. 布朗运动并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 因此说“这是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错误的.

第7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 6、7题为多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 下述说法错误

..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答案:C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可知A、B对,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错. 分子动理论的提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D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汽车轮胎充气时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液体很难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向气球充气时, 需要用力, 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以上说法全错

答案:D

解析:A、C选项中用力是需要克服气体的压强, A、C错. 对于B选项, 液体分子中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只不过在压缩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故B错, 只能选D.

3.(山东烟台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两个相近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 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 引力在增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答案:D

解析: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减小时,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 选项A错误. 当分子间距离由r0开始增大时, 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在减小, 选项B错误.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不为零, 选项C错误.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选项D正确.

4.(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 两个接触面

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 下面的铅柱不脱落, 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力的概念, 下面铅柱不脱落, 是因为上面铅柱对它有向上的分子引力作用, D正确.

5.在弹性限度内, 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来看, 最能反映这种规律的是图中的( )

A.ab段B.bc段

C.de段D.ef段

答案:B

解析:当r=r0时, 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r>r0时,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对应弹簧被拉长;当r

6.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C.用斧子劈柴, 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答案:ACD

解析: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 才发生分子引力的作用, 纸被打湿后, 水分子填充了两纸之间的凹凸部分, 使水分子与两张纸的分子接近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

故A正确;磁铁对小铁钉的吸引力在较大的距离内都可发生, 不是分子引力, B错误;斧子劈柴, 克服的是分子引力, C正确;电焊的原理是两块铁熔化后使铁分子达到引力作用范围而发生作用, D正确. 故选A、C、D.

7.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如图所示)的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 分子力为零, 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 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当r>r0时, 随着距离的增大,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但引力比斥力增大的快, 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的距离r

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 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CD

解析:当r=r0时,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只是合力为零, A错;当r>r0时,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但斥力比引力减小的快, 当r≥10-9m时, 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B错误, C、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破镜不能重圆”指的是打碎的镜片不能把它们拼在一起利用分子力使镜子复原,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因为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 分子引力才比较显著. 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 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 只有极少数分子能相互接近到距离很小的程度, 绝大多数分子彼此间的距离远大于10-10m, 因此, 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 不足以使它们重新接在一起.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 5、6题为多选题)

1.表面平滑的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相互摩擦时, 很容易发生“粘合”现象, 这是由于

( )

A .摩擦生热的作用

B .化学反应的作用

C .分子力的作用

D .万有引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当表面平滑的飞行器在太空中相互摩擦时, 可以使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上有许多分子间的距离达到分子力作用的范围, 而发生“粘合”, 因此发生“粘合”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力的作用.

2.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 , 乙分子从远处静止释放, 在分子力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 点是引力最大处, d 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 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

能是(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D

解析:a 点和c 点处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乙分子的加速度为零. 从a 点到c 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 速度增加, 从c 点到d 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由于到d 点分子的速度为零, 因分子引力做的功与分

子斥力做的功相等, 即F -cd ·L cd =F -ac ·L ac , 所以F d >F b . 故分子在d 点加速度最大. 正确选

项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B .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 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 .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 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 用力很难拉开, 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 .用力拉铁棒的两端, 铁棒没有断, 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答案:D

解析:当r <r 0, 减小r 0斥力增大得比引力更快,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所以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A 错误;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 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 则B 错误;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 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 用力很难拉开, 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C 错误;用力拉铁棒的两端, 铁棒没有断, 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D 正确.

4.如图, 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 处不动, 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 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引力的大小随

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e为两曲线的交点, 则( )

A.ab线表示引力, cd线表示斥力, 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5m

B.ab线表示斥力, cd线表示引力, 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0m

C.ab线表示引力, cd线表示斥力, 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0m

D.ab线表示斥力, cd线表示引力, e点的横坐标数量级为10-15m

答案:C

解析:表示引力的线与表示斥力的线的交点, 横坐标表示分子间距r0, r0大约10-10m, 由分子力特点可知r>r0时, 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r

5.(济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很难被压缩, 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 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 当分子间距rr0时, 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 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答案:ABC

解析:正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才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 总体积减小, 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A正确;水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B正确;由分子力与

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C正确;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

的, 与分子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D错误.

6.如图所示,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 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 )

A.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B.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

C.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 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D.因为拉起时需要克服水分子间的吸力, 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答案:BD

解析:玻璃板被拉起时, 要受到水分子间的引力, 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与大气压无关, 所以选BD.

二、非选择题

7.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方式, 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等. 摩擦焊接是使焊件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 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力), 瞬间就焊接成一个整体了. 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

答案:摩擦焊接是利用分子引力的作用. 当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且加上很大的压力, 就可以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或接近r0, 从而使两个接触面焊接在一起, 靠分子力的作用使这两个焊件成为一个整体. 利用分子力使物体结合在一起, 要向分子间距方面考虑, 拉伸和压缩物体, 要优先考虑分子力.

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 4~6题为多选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达到热平衡后, 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答案:C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 C选项正确.

2.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 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 只有D正确.

3.严冬, 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 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 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 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 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 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 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 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 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 水灌满瓶后取出, 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 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 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 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提出, 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 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C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 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 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 把温度计取出来, 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 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 C的做法正确, D的做法不正确, 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 水瓶提出后, 再用温度计测, 这时, 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 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南通市2014~2015学年高二检测)下列状态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环境中

C.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 容器突然停止运动, 容器内的气体

D.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

答案:AB

解析: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 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 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冰水混合物在0℃环境中, 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 是平衡态, 故A、B对;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突然停止时, 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压强变大, 故其不是平衡态, C错;开空调2分钟内教室内的气体, 温度、体积均要变化, 故其不是平衡态, D错.

5.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K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C.摄氏温度升高10℃, 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

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 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

答案:ACD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 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K, 有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可变形为ΔT=Δt+273.15K, 而认为C选项正确, 实际上ΔT=T2-T1=t2-t1=Δt, 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 所以选项B正确, 选项C、D错误.

6.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 分开后, 由于受外界的影响, 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 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C

解析: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 温度相同, 当分别升高5 ℃和5 K后, 温度仍相同, 两个系统仍为热平衡状态, 故A错误、B正确;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 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故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济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入冬以来, 冷空气频繁来袭, 我省气温不断下降, 24日更是降到自入冬来的最低, 鲁中山区更是低至-5 ℃, 如果用热力学温度表示该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K;高温超导材料是各国争相研究的新型导体材料, 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临界温度比较高的超导体是铋锶钙铜氧超导体, 临界温度为110 K, 用摄氏温度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8 -163

解析:由T=t+273 K可得-5 ℃的热力学温度为268 K, 110 K 的摄氏温度为-163 ℃.

8.家用温度计经常标有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把冰点的温度定为0℃, 水

沸点的温度为100℃, 两温度之间分为100等份, 每一份为1℃;而华氏温度把冰点定为32, 把水的沸点定为212

, 中间分为180等份, 每一等份为1.

(1)1℃等于多少?

(2)人的正常体温若取37℃, 为多少华氏度?

答案:(1)1.8 (2)98.6

解析:(1)1℃=180100

=1.8 (2)37×1.8+32=98.6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 4、5题为多选题)

1.小明自定一种新温标p , 他将冰点与沸点之间的温度等分为200格, 且将冰点的温度定为50p , 今小明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150p 时, 则该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时应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C

解析: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100200

=0.5℃, 比冰点高出的温度为(150-50)×0.5℃=50℃, C 对, A 、B 、D 错.

2.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 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一部分, 然后象图中那样去测量和读数, 她这样做被小宁发现了, 小宁指出她的错误如下. 你认为小宁找错的是

( )

A .不应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这会使温度降低

B .水倒的太少, 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 .读数时, 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 而不应斜视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八章动量 (5) 8.1冲量和动量 (5) 8.2 动量定理(2课时) (8) 8.3动量守恒定律 (16) 实验一: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9) 8.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课时) (22) 8.5 反冲运动火箭 (28) 全章复习课 (29) 第九章机械振动 (35) 9.1 简谐运动 (35) 9.2 振幅、周期和频率 (38) 9.3 简谐运动的图象 (41) 9.4 单摆(2课时) (47) 实验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4) 9.6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 (58) 9.7 受迫振动共振 (62) 全章习题课(共2课时) (66) 第十章机械波 (71) 10.1 波的形成和传播 (71) 10.2 波的图象 (74) 10.3 波长、频率和波速(2课时) (78) 10.4 波的衍射 (86) 10.5 波的干涉 (89) 10.7 多普勒效应 (94) 机械波习题课(2课时) (99) 第十一章分子运动能量守恒 (106) 1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06) 1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15)

11.4 物体的内能热量 (119) 11.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23) 11.6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7) 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31) 全章复习课 (134) 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 (139) 12.8 气体的压强 (139)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140) 第十三章电场 (141) 13.1 电荷库仑定律 (141) 13.2 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147) 13.3 电场线 (159) 13.4 静电屏蔽 (164) 13.5 电势差电势(2课时) (169) 13.6 等势面 (177) 13.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9) 实验五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81) 13.8电容器的电容 (186) 13.9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195) 全章复习课(2课时) (203)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212) 14.1 欧姆定律 (212) 14.2 电阻定律电阻率 (217) 实验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20) 14.3 半导体及其应用 (223) 14.4 超导及其应用 (225) 14.5 电功和电功率 (226) 14.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231) 14.7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 (238)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 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 直线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动量守恒定律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例1(投影)】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思考与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教案讲义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全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全册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q 沿直线从A 到B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2.电势能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可用E P 表示。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写成式子为: PB PA E E W AB -= 注意: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即E P =W AB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⑤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⑥零势能面的选择:通常把电荷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AB AB PA qEL W E == 3.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P E 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q E p =?(与试探电荷无关)(3)单位:伏特(V ) 1V=1J/C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 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章静电场 ................................................................... - 2 -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2 - 1.2库仑定律................................................................ - 5 - 1.3.1电场强度.............................................................. - 7 - 1.3.2专题:静电平衡....................................................... - 12 - 1.4电势能电势........................................................... - 15 - 1.5电势差................................................................. - 17 - 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 - 19 - 1.7电容器与电容........................................................... - 21 -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23 - 第二章、恒定电流 .............................................................. - 26 -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 26 - 2.2、电动势(1课时)...................................................... - 28 - 2.3、欧姆定律(2课时).................................................... - 30 -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 32 - 2.5、焦耳定律(1课时).................................................... - 34 - 第三章磁场 ................................................................... - 37 - 3.1 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 37 - 3.2 、磁感应强度(1课时)................................................ - 39 - 3.3 、几种常见的磁场(1.5课时)........................................... - 41 - 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5课时)................................... - 44 - 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课时)........................................ - 47 -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1练习)............................................................. - 4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