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1、 (个人)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00404)(200204)

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在互相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作以下几点说明:

1、这里所说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动着的公共关系状态,即为动态公共关系;

2、这里所说的“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是指公共关系行为的发出者(或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公众;

3、这里所说的“心理现象”是指公共对组织形象的主观映象。

3、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00307)(200304)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

1、 系统分析法:辩证的方法,要求人们不是孤立地、片面地而是从社会生活的总体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

2

、 动态研究法:只有借助动态研究,我们才能看到由环境、条件等变因引起的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及媒介变化,才能根据这些变化提出相应的措施提供公共关系活动的效力;

3、 比较研究法: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其异同或者优劣。 第二,实证研究法:

1、 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

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的研究方法。

2、

谈话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3

、 个案法:对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4、 测验法: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5、 实验法:研究者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起某种心理反应。

4、 如何组织成员的士气(200407)

5、 简述影响组织士气的因素。(201007)(200910)(200804)(200607)

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

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

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

4、对工作的满足感

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

6、成员关系是否融洽

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

8、员工身心是否健康

6、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200907)

1、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利益

3、组织领导人

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

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

7、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201004)

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它既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也是组织的现实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体现。因此,组织心理氛围的优劣直接制约这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好坏。进一步说,组织内部的员工是组织赖以存活的基础,组织的一切方针、政策、计划、措施,首先须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同样道理,组织的整体形象在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之前,首先要得到自己员工的认可;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在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之前,首先要赢得自己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否则,组织的价值和目标将会落空组织将无法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社会公众。所以组织唯有首先优化自己内部的心理氛围,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内部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和谐,全体员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在“内求团结”的基础上“外求发展”。

8、试述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意义与策略. (201007)(201001)(200901)

(200807)(200707)(200604)(200507)(200407)组织的价值观念对于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有哪些?(200910)

意义:

第一,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利于提供工作效率;

第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组织规范;

第四,有利于产生优秀的领导人。

策略:

第一,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1、它赋予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崇高的意义2、它赋予组织以重大的社会责任3、它为组织成员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

第三,重视内部传播;

第四,有效使用激励手段;

第五,加强情感维系;

第六,合理化解怨气。

9、简述公众意志的特征及意志行动的过程。(200507)

意志的特征:

第一,具有目的性:在行动之前,就确定了目标,并能预见到结果的行动才是意志。意志的目的性既可符合最终目标的行为产生也得以坚持,又可以制止和纠正那些不符合目标的行为;

第二,具有坚韧性:一个人遇到困难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2 页(共10 页)

就成为了衡量人的意志力强弱的客观标准。

第三,具有随意性:这是由意志的随意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性。人的行为是由一系列的运动动作组成的,分为不随意运动和随意运动。随意运动受意志支配和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的运动,它是通过后天实践逐渐学会的。

意志的行动过程:

第一阶段,形成决定阶段:1、动机的取舍和目标的确立2、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制定

第二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心理完成阶段。

10、如何培养公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201001)

意志品质是意志行动稳定的表现方式。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我们做好任何工作都是必要的。主要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培养方式: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

其次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加强自我锻炼对于意志的培养很重要。

11、从众行为与服从行为的异同。(200807)

同:从形式上看,服从与从众具有共同点,二者的行为都属于附和行为,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异:服从是被迫的,即对行政命令、群体规范或权威意志的服从,是无条件的服从,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都要服从;而从众不是对群体规范的服从,而是对社会舆论的压力的随从。从众也可以表现为一种违反心愿的遵从,它与服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群体或权威的明文规定的执行,而是在群体的压力下的随从行为。

12、新闻媒介公众的需要有哪几种?(201007)(200901)

1、及时获取真实信息的需要

2、尊重职业道德的需要

3、追求新闻价值的需要

4、希望较少付出的需要

5、希望较多配合的需要

13、消费者公众的需要有哪些?(200507)

1、求实

2、求美

3、情感

4、求名

5、求便

6、求信

14、简述掌握公众的性格特征、内涵及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001)(200810)(200607)

性格特征:

第一,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第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预测公众的行为;

第二,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

15、气质对行为的影响。(200407)

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发挥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3 页(共10 页)

第一,正确地理解人的气质作用;

第二,在考虑人的气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岗位、选用人员,有助于组织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三,根据气质特征进行公关人员的选拔是非常必要的。

16、个体加入群体的主要原因.(201004)(200307)(200204) (200810)

(200607)

群体有着与个体完全不同的功能:

第一,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三,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使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

第四,获得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17、群体发展的基本阶段及特点(201007)(200810)(200804)

第一,初创阶段:一开始,彼此陌生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了解、认识,并慢慢建立起某些基本的操作规则;

第二,磨合阶段:群体成员为争取在群体内有一个良好的位置和所希望的角色而开展活动或竞争;

第三,稳定阶段:如果磨合阶段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得到顺利解决,群体初步安定下来,就进入这个阶段;

第四,操作阶段:群体的主要精力已集中在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和工作上来,并力求通过这些任务和工作的完成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五,中止阶段:所有目标都达成,群体进入这个最后阶段。

18、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200904)

1、优越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2、压力感:是一种自我感觉

3、威望感:是一种心理倾向

4、用权感:对待权力的心理倾向

5、成就感:一种心理倾向

6、竞争感:心理状态或者心理倾向

7、相容感:心理状态

8、自卑感:因自我评价所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感。

19、群众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200604)

表现形式很多,最为典型的是时尚、流言、舆论、习俗。

时尚:表现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在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相互感染和模防。根据事件的长短和规模大小可分为:阵热、时髦、时狂。

流言: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

舆论:指在社会上或群体中人们对普遍关心的人和事公开地发表一致性的意见。

习俗:是社会长期的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20、联系具体实例说明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意

义(20090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群体心理特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200404)群体心理特征是是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它具体表现在归属感、认同感、整体感。

归属感:是成员对群体产生向心力的一种特殊情感表现。无论正式的群体还是非正式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4 页(共10 页)

的群体,其成员都有归属于其所在群体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每个成员就会自觉地用群体的规范来要求自己,说话、做事也会从群体的利益出发。

认同感:是指成员在认识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情感。由于这种情感的作用,群体中的成员在共同的兴趣和利益的驱使下,对一些群体内外的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都能保持一致的看法,怀有一样的情感,意见也趋于一致。

整体感: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一种总体感觉意识。在这种意识下,群体成员会认为群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一盘散沙。

21、社会组织形象的特点?(200910)(200707)(200607)(200507)组织

形象的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01001)

特点:

第一,组织形象的客观性:1、组织形象的原型是客观的2、形成过程是客观的3、形成后的状况是客观的;

第二,组织形象的主观性;

第三,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第四,组织形象的阶段性;

第五,组织形象的整体性。

22、社会组织形象构成的软、硬要素?(201004)(200804)

完整的组织形象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其中即包括软要素,也包括硬要素。

软要素:主要指组织中与人有关的要素。

1、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

2、组织的群体心理氛围

3、组织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水平

4、组织的道德形象

硬要素:组织中与物有关的要素。

1、组织的地理位置

2、组织的建筑群落和环境布置

3、组织拥有的生产、技术设备

4、组织的生活娱乐设施

5、组织的自己状况

6、组织的产品

7、组织的无形资产

23、结合实际分析晕轮效应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200307)(200204) 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过于突出而影响了对其其它特点的知觉,从而产生以点盖面的认知偏差。

晕轮效应在公关活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就需要公关人员努力做到:

(1)利用晕轮效应,扩大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名片效应和名人效应。

(2)对已形成的消极晕轮效应及时采取对策,消除公众的误解和偏见。

(3)在对公众进行认知和感知时,公共关系人员要尽量避免晕轮效应的不良影响,客观地、实事求是来评价、认识各类公众。

(4)晕轮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短缺、不全面,所以公关人员要完善沟通渠道,将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提供给公众。

24、公众印象与组织形象关系。(200807)(200304)

公众印象与组织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公众印象是形成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基础,同时组织形象又是公众印象的综合。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公众印象就是组织形象。这主要是因为: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5 页(共10 页)

第一,公众印象往往是一种个体印象,是处于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互动认知个体的整合过程,而组织形象则是公众个体互动,逐渐形成群体共识的基础上,对组织

印象的社会整合过程。

第二,公众个体对组织形成某种印象之后,由于认识能力和接触范围的限制,往往怀疑自己的认知是否可靠,进而产生与他人交往,切磋的心理需要。在公众间相

互心理作用的影响下,最终形成对组织的共识。这样经过公众个体印象的社会

化,组织形象就获得抽象、概括的含义。

25、试述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并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

现(200904)(200604)

26、简述公众印象形成的特点。(200901)

主要表现在:一致性、评估性以及描述中心词的作用。

一致性:公众对组织形成印象的过程,主要是对组织中的人形成印象的过程,公众会把零散的信息资料汇总起来,形成一个一致的、互不矛盾的印象。

评估性:在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常常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这种评估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方面。在公众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公众对组织同样做出这样的判断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会把有关组织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综合、概括,从而形成对组织的整体印象。

描述中心词的作用:在人们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有些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些描述词起着边缘作用。因此,组织的公关人员在从事公关宣传时,应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对组织有利的描述词来进行宣传,这样才能给公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7、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有哪些。(200901)简述人类的高级情感在公共关

系中发挥的作用。(200807)

高级社会情感分类:

第一,理智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第二,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或评价他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客观现实与人们道德需要关系的反

映。

第三,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情感体验。

作用:

第一,理智感:坚定而深刻的理智感鼓舞人们探求知识,追求真理,激发人们的科学创造精神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共关系人员对公众未知心理和未知态度的探求也属于理智感的一种表现;

第二,道德感:组织的发展如果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并在这些道德标准之下满足公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公众便会对组织产生赞赏、肯定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鄙视和厌恶的情感;

第三,美感:对于组织所面对的公众来说,美感能使公众增加对组织的好感和认同感。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6 页(共10 页)

28、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201004)(200910)

(200901)(200810)(200804)(200807)

职业道德:

1、恪尽职守,诚实信用

2、努力学习,有效工作

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4、公道正派,谦虚团结;

心理素质:

1、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

2、充分的自信心

3、稳定乐观的情绪

4、坚强的意志

29、公关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201001)(200707)

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论辩能力、审美能力30、针对公众的逆反行为,公关人员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201001)

(200904)(200507)(200207)

逆反心理与行为是客观存在的。

应对的策略:

第一,根据相关公众的感受限度,调整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和强度,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二,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转;

第三,有意设置刺激诱因,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习题册P149)

31、简述公众态度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201001)

公众态度的三个成分为: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关系为:首先,态度结构中的三个成分是相互依赖、协调一致的。

其次,赞成或者不赞成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关键,这种情感评价不仅会影响

行为倾向,而且也会对认知或者观念产生影响。

第三,态度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与实际行为发生联系。行为倾向与外在行为

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

行为倾向组成的有机整体。

32、试以企业广告宣传为例,分析在逆反心理作用下消费者公众的行为模

式?(200901)

过度刺激-相反体验-否定评价-重新探索-更新决策-逆反购买行为

33、逆反心理常见的表现形式?(201007)(200707)

感觉逆反、广告逆反、价格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过度禁止性逆反

34、测定广告效果的方法有哪些?(200901)

抽样调查法、审查判断法、再认识实验、再现实验、试销

35、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致效的基本原则(200910)(200904)

(201001)

基本要素:公关关系传播者、公关关系传播内容、公关关系传播渠道、目标公众、公关关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7 页(共10 页)

系传播效果。

基本原则:1、传播者要有“可信度”;2、正反面意见并陈;3、逐步接近公众

36、从传播者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200907)(200707)

(200604)(200407)(200207)

第一,语言障碍:公关传播主要是利用语言进行传播,所以,以“编码”和“译码”的双方是否对语言的词汇含义作出同样的解释,是传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二,信息失真:虚假信息最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因为受众加入信息传播行列,是想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而虚假宣传给予受传者的却是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距离的东西,受传者据此采取的行动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

第三,言论“一边倒”: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既有成功,又有失败;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经验,又有教训。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之,只讲好的方面,只讲对自己有利方面的片面宣传,必然会降低传播者的威信,导致不良后果。

37、举例说明如何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00204)(200404)

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不仅取决于传播的媒介和技术,还取决于传播者的主体条件、传播内容的制作方式、对受众的研究分析、传播的环境气氛等因素。

(1)传播者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权威性、客观性、与公众关系的亲密性

(2)良好的信息制作方式:首先强调较好的信息组织形式和表达形式,使得信息对于公众来讲易于获取、易于阅读、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把握。

同时要注意扩大与公众的共同语言范围。

(3)尊重受众的选择权,防止逆反心理的出现。

(4)注意大众传播媒介与人际交往的有机结合

(5)注意环境气氛的影响 (6)完善传播沟通的技巧。

38、试述公共关系传播的人际交往中,组织传播者的任务与要求。(200804)任务:第一,组织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人”:1、接待来信来访,2、同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3、消除隔阂和误解;

第二,组织内部关系的“粘合剂”

要求:第一,作为“中间人”时的条件:1、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2、了解交往对象的心理特征3、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演讲-会议-书信-编写传单-小册子

第二,做好纵向沟通的“中间人”及横向沟通的“联络人”

39、为做好组织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人”,组织传播者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00804)

第一,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只有掌握了双向交流所应具备的知识和信息,组织传播者在与公众的交往中-无论是口头联系、信函联系还是举行讨论会组织参观活动等等,才能做到应对自如,使得公众得到满意的答复。如果传播者对于上述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就可能使自己在传播中限于被动的境地;

第二,了解交往对象的心理特征:在利用人际沟通手段进行传播中,传播者与公众直接见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8 页(共10 页)

面,没有中介物的阻隔。既然直接交往,传播者就必须了解对方,熟悉对方,摸清受众的心理特征,使自己的传播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组织传播者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深入了解不同组织、不同类型公众的基本特征,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行为的盲目性;

第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组织者须掌握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和书面语言表达技巧40、简述公共关系传播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00607)(200404)(200304)

与大众传媒相比,人际交往有哪些优势?(200810)

第一,人际交往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有力补充:大众传播有着三方面的不足:1、对感官的刺激方面;2、取得信息反馈的机会方面;3、控制信息流速方面。

以上大众传播媒介的不足正式人际传播手段的优势;

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每个组织都希望向外“传递”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外部公众的友善、信任和支持。“内求稳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

内部成员具有良好的团结状态,行为科学把这个“团结状态”称为“群体凝聚力”。

要想使得组织处于“稳定”“团结”的状态,使得内部成员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就必须有意识的调动人际传播手段,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组织内部信息传播渠道,协调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表面,面对面的接触比有中介物居间的交流更直接,更亲切,更具有感情色彩,更容易产生“自己人效应”;

第三,人际交往是消除组织内部及外部冲突的良方。(习题册P134)

41、试述“有限效果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200810)

主要内容: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一般来说,受传者使用传播媒介,并不是希望通过它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希望它能够支持或证实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以维持心理平衡。如果传播内容能够给受传者带来新的事实,新的经验,以证实他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人们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他就乐于接受;如果传播内容给他带来的是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那么选择性因素就会出来干扰:选择性接受的因素会使受传者不去接受那些危及自己观念的传播内容;选择性理解的因素会帮助受传真者曲解那些自己回避不了的信息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因素会帮助受传者尽快忘掉那些自己讨厌、反感的传播内容。受传者的同事、亲属、朋友会千方百计地防止他离经叛道;受传者也愿意与那些持相同观点的人交换意见。大众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受传者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媒介提供了可能性;大众传播媒介的利润动力也促使传播内容尽量迎合受传者的嗜好和偏见。而所有这些都说明,传播者很难改变受传者的固有观念,传播效果是有限的。

启示:它提示我们,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排斥。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内容若不能引起受传者的共鸣,说不到他们的心坎上,宣传效果就一定不好。为了避免这种偏差,组织的传播者应当全面了解受众,搞清楚他们究竟是哪一类人,其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大体是什么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情绪以及各种不同的需要与爱好。只有对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保持敏锐的注意力,充分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组织传播的内容才能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心愿,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42、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200307)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9 页(共10 页)

特点:普遍性;迅速、及时的特点。

43、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07)

44、公众个性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004)

(200910)

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有:

(一)公众自身因素:公众个性是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

第一,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动力趋向;第二,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内容选择;第三,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

(二)社会环境:主要表现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社会舆论

(三)组织行为:是影响公众心理的最直接因素。

45、简述公共关系信息传播过程。(200404)

46、公众印象与个体印象的形成过程有何联系与区别?(200910)

47、试论组织形象各构成要素对于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重要性。(200907)(200504)

(200407)

48、企业公关人员了解各类公众心理需要的重要意义?(200910)

49、举例说明期望理论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200604)

5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200904)

5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200901)

00643# 公关心理学试题第10 页(共10 页)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试卷及答案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 P7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P23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P47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B)P45 A层次划分 B性质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 )P71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B)P106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C)P111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B)P112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C )P116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P128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P139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D)P159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P179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 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 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 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 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 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 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 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 (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 (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

1.何谓状态何谓平衡状态何为稳定状态 状态: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宏观状况 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 稳定状态:系统内各点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说明状态参数的性质。 (1)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函数。对应一定的状态。状态参数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位。 (2)状态参数的变化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当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而恢复到初态时。其状态参数的变化为零,即它的循环积分为零 (3)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为点函数,它的微分是全微分。 3.何谓热力过程 热力学状态变化的历程 4.何谓准静态过程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系统经历一系列平衡状态,每次状态变化时都无限小的偏离平衡状态。 条件:状态变化无限小,过程进行无限慢。 5.非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的容积变化功可否表示为 ?=-21 2 1 d v p w 为什么 不可以。在非准静态过程中pv的关系不确定,没有函数上的联系。 6.何谓可逆过程 经历一个热力学过程后,热力学系统逆向沿原过程逆向进行,系统和有关的外界都返回到原来的初始状态,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7.何谓热力循环 系统由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后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所完成的一个封闭式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8.何谓正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顺时针循环的为正循环,其目的是利用热产生机械功,动力循环,顺时针,循环净功为正。 9.何谓逆循环,说明其循环特征。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过程按照逆时针循环的为逆循环,其目的是付出一定代价使热量从低温区传向高温区,制冷循环,逆时针,循环净功为负。 10.何谓热量何谓功量 热量:仅仅由于温度不同,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边界所传递的能量 功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间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1.热量和功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相同特征:都是系统与外界间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都是过程量,瞬时量。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 (PRSA)成立的时间是 ( C ) A.1978 年 B.1955 年 C.1948 年 D.1947 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 B ) A. 马斯洛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 ) A. 耳目 B. 修正者 C.发言人 D. 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 协调意识 B. 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 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D ) A. 分析人员 B. 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 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 关系 B. 舆论 C.形象 D. 观念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 A ) A. 互益性组织 B. 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 ( A ) A. 目标公众 B. 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 D. 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 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 B ) A. 社会事件 B. 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 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 D )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 ( C ) A. 印刷媒介 B. 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 工作方法选择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 A ) A. 两级传播论 B. “3S”论 C.把关人理论 D. 议题设置论 l4. 公关调查的对象是 ( C ) A. 社会组织 B. 消费者 C.公众 D. 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D ) A. 推销产品 B. 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 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 VIS 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B ) A. 标准字 B. 标志 C.标准色 D. 象征图案 17. 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 广告创意 B. 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 广告效果测定 18. 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B )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 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 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 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 变换性与伸缩性; 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 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 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 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 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 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a实践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3 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案例法d实验法,e 文献法。 4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a角色观念,b形象观念,c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团队观念,服务观念。 5 组织成员的公共观念:指组织成员应当共同具备的与公众要素相关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或观念系统,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塑造与整体发展中对公共应用的意识。 6 公共观念:是指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对那些与组织有利益联系或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氛围。 7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指组织把握处理自我与公众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思想,其中应包括舆论观念,双赢观念,沟通观念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等。 7 作为组织及其成员,主要应该树立哪些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呢?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发展是一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观念就是志组织及其成员要充分重视舆论对组织的形象的影响,要善于克服消极的舆论倾向积极引导舆论以利于组织的形象建设和发展。 9 双赢观念:指主体在公关活动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体关系,摆正彼此的利益关系,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不忘利他;公关主体应该认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双赢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双赢关系。 10 上行沟通: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指组织的上层领导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等向下传达;平行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11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包括:性别角色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 12 在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人的动机,人的动机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13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内部动力。 14 动机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 15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16 公众心理效应: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17 固着性是一种特殊的心里定势,定势是指心里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8功能固着:指某人见到某个物品有一个惯常的用法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用途。心理效应的固着性又称为习惯性或相对稳定性。 19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20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由认识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的泛化,推及出其他一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如: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风趣的谈吐、动人的微笑等都会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使对方爱屋及乌或为以后进一步的交往打下基础。 21 经验效应:也叫定型效应,指公众个体在对对象进行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22 移情:把公众个体对待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似的人和物上的心理现象。移情效应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 23 论述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众的自我意识即公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自我、心里自我、社会自我,简言之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在相互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一种与当前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公关人员一方面要擅于控制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真实感情,调整自己的策略; (2)、公众的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如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等。从地域上分,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南方人精明能干。另一方面公众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由于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来说,应注意时尚嬗变的规律。 24、公众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首要公众是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信誉、成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分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5、心理换位法: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之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26、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27、人际传播策略:从广义上讲,人际传播可以指除一般传播外的多有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最古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策略是组织传播策略和大众传播策略的基础。 28、组织传播策略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总汇编

工程热力学简答题汇 总

1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开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 闭口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孤立系统:热力系统和外界即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2平衡状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准平衡过程:若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被平衡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间又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当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如果有可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回复到原来状态,并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3汽化潜热:即温度不变时,单位质量的某种液体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4比热的定义和单位:1kg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热量称为质量热容,又称比热容,单位为 J/(kg·K),用c表示,其定义式为c=δq/dT或c=δq/dt。 5湿空气的露点:露点是在一定的pv下(指不与水或湿物料相接触的情况),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湿空气,即将结出露珠时的温度,可用湿度计或露点仪 测量,测的td相当于测定了 pv。 6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 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 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 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 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 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 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 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 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 在。 7卡诺定理:定理一:在相同 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 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 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可 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哪 一种工质也无关。 定理二:在温度同为T1的热 源和同为T2的冷源间工作的 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 小于可逆循环。 推论一:在两个热源间工作的 一切可逆循环,他们的热效率 都相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只决定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 热效率都可以表示为ηc=1— T2/T1 推论二:温度界限相同,但具 有两个以上热源的可逆循环, 其热效率低于卡诺循环 推论三: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必定小于同样条件下的可逆循 环 8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欲加速 处于超音速区域的气流,应采 取什么形式的喷管,为什么: 因为Ma>1超声速流动,加速 dA>0气流截面扩张,喷管截面 形状与气流截面形状相符合, 才能保证气流在喷管中充分膨 胀,达到理想加速度过程,采 用渐扩喷管。 9压气机,实际过程与理想过 程的关系,在压气机采取多级 压缩和级间冷却有什么好处: 每级压气机所需功相等,这样 有利于压气机曲轴平衡。每个 汽缸气体压缩后达到的最高温 度相同,这样每个汽缸的温度 条件相同。每级向外排出的热 量相等,而且每级的中间冷却 器向外排除的热量也相等。 (避免压缩因比压太高而影响 容积效率,有利于气体压缩以 等温压缩进行,对容积效率的 提高也有利) 10逆向循环:把热量从低温热 源传给高温热源。 11绝热节流:在节流过程中, 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就称 绝热节流。 14简述功和热量的区别与联 系:都是过程量,作功有宏观 移动,传热无宏观移动,作功 有能量转化,传热无能量转 化,功变热无条件,热变功有 条件。 12喷管的形状选择与哪些因素 有关?背压对喷管性能有何 影响?温度有何变化规律和 影响?进口截面参数(滞止 压力P0)和背压(P b);Pb ≥Pcr选渐缩喷管,Pb<Pcr 选缩放喷管。 13蒸汽压缩式制冷和空气压缩式制 冷的联系与区别。蒸汽压缩式制冷 的优点,装置上的区别及原因。 答:都是利用压缩气体来制冷,制 冷装置不用,使用的气体不同,前 者使用的是低沸点的水蒸气,后者 使用的是空气。蒸汽压缩式制冷的 优点:1,更接近于同温限的逆向卡 诺循环,提高了经济性;2,单位质 量工质制冷量较大。为了简化设 备,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实际 应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采用节 流阀代替膨胀机。 14湿空气温度与吸湿能力的关系 湿含量一定时,温度升高,空气中 水蒸气密度变大,吸湿能力下降 15朗肯循环在T-S图上表示 1-2,绝热膨胀做功 2-3,冷却放热,冷凝的饱和水 3-4,在水泵里绝热压缩 4-1,加热,汽化 循环吸热量q1=h1-h4;循环放热量 q2=h2-h3 对外做功w1=h1-h2;消耗功w2=h4- h3 热效率ηt=Wnet/q1=(h1-h2)-(h4- h3)/h1-h4 16R和Rg的意义及关系:Rg是气体 常数,仅与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气体 的状态无关;R是摩尔气体常数,不 仅与气体状态无关,也与气体的种 类无关,R=8.3145J(mol·K)。若气 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R=MRg 17热量(可用能)的概念:在温 度为T0的环境条件下,系统(T> T0)所提供的热量中可转化为有用 功的最大值是热量,用EX,Q表 示。 18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工程热力学1期末试题+答案

图 1 图2 2012工程热力学Ⅰ考题(A ) 一、简答题(共30分) 1、图1中循环1-2-3-a -1和循环1-b -3-4-1都是不可逆 循环。有人判断循环1-2-3-a -1的热效率高于循环1-b -3-4-1的热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10分) 2、有一种热机,以水蒸气为工质,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1200 K ,低温热源温度为300 K ,循环的热效率t η。现将循环工质改成理想气体,则循环的热效率t'η与原循环热效率比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10分) 3、“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中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释放出大量热量,有人提出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直接送回锅炉可提高水蒸气循环的热效率。”请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评估这种观点。(10分) 二、计算题(共70分) 1、一种切割工具利用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水流切割材料,供水压力为200kPa 、温度20℃, 喷嘴内径为0.002m 时,射出水流温度20℃,压力100kPa ,流速1000m/s ,已知在200kPa 、20℃时,3 0.001002m /kg v =,假定可近似认为水的比体积不变,求水泵功率。(10分) 2、某太阳能供暖的房屋用5×8×0.3m 的大块混凝土板作为蓄热材料,该混凝土的密度为2300kg/m 3 ,比热容0.65kJ/(kg ·K)。若混凝土板在晚上从23℃冷却到18℃(室内温度),求此过程的熵产。(10分) 3、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2循环1-2-3-4-1),压缩比ε =10,压缩冲程的起点状态是t 1=35℃ 、p 1=100kPa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 =1.004kJ/(kg·K),κ =1.4,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循环热效率;(2)若循环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不可逆,两过程的熵产分别为0.1kJ/(kg·K)和0.12 kJ/(kg·K),求工质 经循环后的熵变; (3) 若膨胀过程持续到5(p 5 = p 1),画出循环T-s 图,并分析循环热效率提高还是下降。(10+5+5分) 4、空气在轴流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力比为4.2,初终态温度分别为30℃和227℃。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市场营销学将公共关系看作是维持组织与环境之间与的一种经营策略和方法。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和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所共同构成的。 4.公共关系在本世纪年代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它最早产生于国。 5.1947年,美国的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论述了" "的公共关系模式。 6.公共关系人员的性格应该是开朗、、、随和。 7.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非公众、公众、公众和行动公众。 S.公众这一概念特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或的总和。 9.形象广告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10.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即、、。

11.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公开、公开和公开办事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关组织、公关人员和受众是公共关系的主体。(_ )2.一旦脱离了社会组织的目标和需要,公共关系便毫无用处。(_ ) 3.舆论是无形的关系。(_) 4."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理论的精髓。(_ ) 5."清垃圾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共关系的学科化。(_ )6.潜在公众是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_ ) 7.形象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有固定的模式。(_ )8.口号、厂歌、厂旗等是标识形象的外显。(_ ) 9.印刷媒介是最具渗透力和扩散力的传播工具之一。(_ )10.问卷设计采用在每一问题下列出可供选择的备造答案,请调查对象选择的称为开放式。(_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的经营管理目标是(_) A.销售业绩 B.产品质量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3 绪论 [1]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有效、合理地利用热能的途径。 2.能源的地位与作用及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热能及其利用 [1]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 [2]来源:一次能源:以自然形式存在,可利用的能源。 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如机械能、机械能等。 [3]利用形式: 直接利用:将热能利用来直接加热物体。如烘干、采暖、熔炼(能源消耗比例大) 间接利用:各种热能动力装置,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或者再转换成电能, 4..热能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 5.热能利用的方向性及能量的两种属性 [1]过程的方向性:如:由高温传向低温 [2]能量属性: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即做功能力) [3]数量守衡、质量不守衡 [4]提高热能利用率:能源消耗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第1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 1 热力系统 一、热力系统 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总和。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运动的、变形的。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二、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 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称控制体积。 三、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系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为绝热)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2、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及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3、组织形象: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力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4、公共关系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四个方面。 二、判断题: 1、√ 2. √ 3. √ 4. X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A 四、多项选择题:

1. ADE 2. AD 五、问答题: 1、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P.49-51) 答: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 (2)组织形象信息。指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3)政府信息。指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经济活动的立法,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各种法令、条规。 (4)媒介信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有关本组织的信息及这些媒介本身的相关信息。 (5)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包括:对方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技术能力和设备状况,产品开发与销售状况,市场价格与占有情况,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个人兴趣和爱好等等。 (6)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包括: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及潜在顾客的分布,顾客的人数、性别、类型、收入、购买动机、消费特点、购买方式、对产品的期望等等。 (7)内部公众信息。内部公众信息包括职工对组织管理、劳资关系、福利待遇、职工教育、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意见,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 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 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 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 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底层)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 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 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2)技术性,技

工程热力学部分简答题

1.均匀系统和单相系统的区别? 答:如果热力系统内部个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则该系统成为均匀系统。如果热力系统由单相物质组成,则该系统称为单相系统。可见,均匀系统一定是单相系统,反之则不然。2.试说明稳定、平衡和均匀的区别与联系? 答:稳定状态是指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但这种不变可能是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 平衡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均匀状态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时不但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且状态参数不随空间变化。 均匀→平衡→稳定 3.实现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 答:(1)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即过程所涉及的有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之间的不平衡势差为无限小。(2)过程中不纯在耗散效应,即不存在用于摩擦、非弹性变形、电流流经电阻等使功不可逆地转变为热的现象。 4.膨胀功、流动功、技术功、轴功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气体膨胀时对外界所做的功称为膨胀功。 流动功是推动工质进行宏观位移所做的功。 技术功是膨胀功与流动功的差值。 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所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5.焓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静止工质是否也有焓这个参数?

答:焓的物理意义为,当1kg 工质流进系统时,带进系统与热力状态有关的能量有内能u 和流动功pv ,而焓正是这两种能量的总和。因此焓可以理解为工质流动时与外界传递的与其热力状态有关的总能量。但当工质不流动时,pv 不再是流动功,但焓作为状态参数仍然存在。 6.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变过程、传热过程、气体自由膨胀过程、混合过程、燃烧反应过程都是自发的、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无偿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7.循环热效率公式12 1q q q -=η和121T T T -=η是否完全相同? 答:前者用于任何热机,后者只用于可逆热机。 8.若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历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到达同一终态,两个过程的熵变相同吗? 答:对系统来说,熵是状态参数,只要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的熵变就相等。所谓“可逆过程的熵变必然小于不可逆过程的熵变”中的熵变是指过程的总熵变,它应该包括系统的熵变和环境的熵变两部分。在始态和终态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而不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中环境的熵变。 9.g f dS dS dS +=;熵可能大于零,可能等于零,也可能小于零。 T Q dS f δ=----熵流,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与热源温差的比 值。 0≥g dS (大于时为不可逆过程,等于时为可逆过程)----熵产,表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舆论是可以制造和引导的,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是为了公众的注意,扩大组织影响,消除公众的某些偏见或误解 “制造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制造能引起公众广泛的重大事件,就是制造新闻 “引导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利用引起公众广泛议论的重大事件因势利导,使公众相信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想出而未说的看法制造和引导舆论一般也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专门的舆论工具,善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联手制造或引导舆论,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关键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会、演讲活动、赞助洗、庆典活动等都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途径和方式。一般说来,它们都要遵循符合社会的需要。迎合兴趣热点,出奇而不出格的原则,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要顾及到产生的社会影响。归根到底,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还是为了树立组织在社会上良好的形象,而不是不是只管知名度而不管美誉度。 集体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集体是承担社会分工任务,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 2、集体是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目标和特定任务的群体 3、集体是成员间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彼此友爱相处的群体 4、集体是民主和集中高度统一,自由和纪律高度统一的群体 5、集体能满足成员精神需要和其他需要、能充分发挥成员聪明才智的群体 集体是怎样影响个体:1、明显的社会促进作用2、明显的社会标定作用3、明显的社会规范作用 集体意识的形成:1、组建集体的外在形式———某种社会组织 2、明确组织的共同任务和行为规范 3、在持续的集体意识的灌输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形成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表现:其一,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顾及到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能积极地为集体利益作贡献 其二,遵守集体的规范,自觉地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当集体中出现不遵守集体规范,危害集体行为时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分清是否 其三,和集体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关心、帮助、团结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避免无原则的冲突,当集体中出现冲突时能主动地发挥化解的作用 集体的集体意识(三个特点):其一,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服从组织的决定,遵守组织的章程,纪律严明,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比较平等,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责任感、效力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自觉地关心集体,参与组织的管理,必要时肯定为集体作出牺牲 其三,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先进能够帮助后进,后进能够向先进看齐,很少有妒嫉,保守等不良现象,在集体取得成就是为集体而自豪,在集体中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互相埋怨而以积极的态度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