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习题

体育心理学习题
体育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二、填空题

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2、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教练员;

3、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4、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5、心理学在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三大运动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分别衍生了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

6、体育心理学的前身是动作心理学。19世纪的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与动作和运动速度有关的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7、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8、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将学习者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9、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10、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设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1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的创造性。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V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X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V

4、Pargman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V

5、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V 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X

7、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V

8、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时期。X 9、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体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V

10、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X

四、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相同的;

B、认知的;D、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情境中的科学。()

A、情感和行为;

B、个性和意志;D、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一种;

B、两种;

C、三种;多种

5、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C、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D、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何谓体育心理学?其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题要点: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教师。它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集中研究如何通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3、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一、名词解释

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二、填空题

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2、目标定向分成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两种。

3、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业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

4、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其他人。

5、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6、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生的成功、运动目的和学习策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7、设置目标时,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恰当评价与判断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

8、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9、追求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10、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标准;结果目标是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是否能够获胜上。

11、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目标设置

1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_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_正式群体_。

13、在体育运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分为计划、_执行、_检查三个阶段。

14、技术表现目标是基于学生个人能力之上设置的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某一具体的行为标准,而结果性目标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得到的比较性结果。15、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根据目标难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原则。

三、选择题

1.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2.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

A. 成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C. 自我目标定向;D 结果目标定向3.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

________。()

B、学习目标定向;

C、掌握目标定向;

D、结果目标定向4.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智力或能力;B;性格或气质;C、性格或能力;D、智力或气质

5、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

6、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

B、任务;

C、成绩标准;

D、达标标准

7、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的策略。

A C.过程;D.结果

8、学习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生的成功、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原关系。

A、学习方法;B D、运动指导

9、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其他人。

B、回避;

C、落后;

D、平等于

10、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人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与结果,如跑的速度、投掷的远度、跳跃的高度、举起的重量、投篮的命中率、传球的准确率等,属于。

A、过易目标;

B、过难目标;

C、结果目标;

1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人与他人相比较的竞争性结果,如获得第一、战胜对手、取得名次等,属于。

A、过易目标;

B、过难目标;D、技术表现目标

12、“最大努力”是一个的目标。

A、现实、具体;笼统、模糊;C、有挑战性;D、清晰、明确

四、判断题

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V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是个体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X

3、对于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都高是最好的结合。X

4、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V

5、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更最容易产生推动作用。X

6、对运动员或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V

7、团队目标是评价团队各项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V

8、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V

9、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有效的策略。X

10、在体育教学中,成绩目标定向程度高的课堂气氛更容易使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可能导致学生的挫折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V

11、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V

12、追求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V

13、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习的进

步。X

五、思考题

1、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

答题要点: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教师首先向学生强调,学习这一技术动作对于掌握该项运动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通过创设竟是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时认真观察和思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上。第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②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课堂任务时,及时表扬,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④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地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通常采用结果评价评判学生的成绩或不足。

2、试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答题要点: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主要有:①看待成功方面: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习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

②运动目的方面:学习目标定向的人认为,运动应该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等的重要性。成绩目标定向失认为,运动应该使人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③运动首先和攻击性行为: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更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比较欣赏采用欺骗行为去获得成功。成绩目标定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④运动快乐方面: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不管竞技水平如何,也不管是否获胜,都能从运动中获得乐趣。⑤学习策略方面: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听从教练的指挥,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及有规律的练习能够给他们带来益处,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3、试述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题要点: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主要有①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

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目标。

4、简述团队的定义及团队的特点。

答题要点: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具有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目标和共同责任等特点。

5、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

答题要点: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主要有:①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需要进行的体育活动任务上。②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③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④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6、结合个人专项,试以“阶梯型”目标设置的方法论述如何进行某一项技术动作的学习(如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

答题要点: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式目标设置。其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学生经过努力奋斗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然后,确定目前学生完成该项运动的基础水平或一般水平表现;最后,确定几个指向于实现最终目标并且难度逐步加大的目标。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定位投篮的命中率是30%,体育教师向该生提出在期末达到80%命中率的终极目标。刚开始,学生认为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有知难而退心理。这时,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一终极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分级的子目标,最低一级的目标依据学生当前个人能力而定。该学生的当前水平是30%的命中率,那么,子目标一提高10%,达到40%的命中率;子目标二提高20%,达到50%的命中率;子目标三提高30%,达到60%的命中率;子目标四提高40%,达到70%的命中率;子目标五提高50%,从而达到终极的目标——80%的命中率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一、名词解释

运动需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间接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体育态度: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成就动机: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或运动竞赛,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二、填空题

1、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2、良好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

3、体育成就动机高的学生乐于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活动任务,体育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难度较低或较高的活动任务。

4、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5、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6、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

7、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8、运动需要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9、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服从阶段、认同阶段

和内化阶段。

10、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体育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服从阶段。

11、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直接模仿学习;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象征性模仿学习。

12、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模仿。

三、选择题

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广泛性;

B、有效性;D、稳定性

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B、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间接兴趣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A、物质兴趣;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A、广泛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5、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技术基础

6、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A、乐趣;

B、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

7、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8、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

这种兴趣是。()

A、乐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

9、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B、体育习惯;

C、运动兴趣;

D、体育态度

10、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A、驱动;

B、引诱

C、阻碍;

11、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B、选择、

C、强化;

D、维持

12、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发动;C、强化;D、维持

13、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A、发动;

B、选择;D、维持

14、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

A、创造模仿;

B、观察学习;直接模仿;D、间接模仿

15、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四、判断题

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V

2、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V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V

4、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X

5、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V

6、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X

7、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X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V

9、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X

10、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X

11、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V 12、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V

13、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X 14、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V

15、体育态度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习得的,它常常指向具体的对象。V

五、思考题

1、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题要点: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2、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①运动需要的满足。运动需要主要

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运动需要会促使学生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赖于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相应的兴趣也就越强烈。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不在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广度(多)而在于其深度(精),即运动技能的水平。因为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就越有机会体验体育运动内在的魅力,领悟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奥妙,倍感其乐无穷。人们一般在余暇时间会更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自己所擅长项目的活动,从中满足自己的运动需要。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一般来讲,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越强的内容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或练习.④成功体验的获得。运动兴趣是体育学习获得成功的动力,而体育学习的成功又是激发和提高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有成功希望的、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能带来愉快感的体育运动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这些体育运动中,学生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获得成功体验,兴趣就会随之产生。学生往往是越感兴趣越要学,越能有所得,而越有所得,就越会感兴趣越要学。⑤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不受学生爱戴、亲近的教师,大多数是教学能力差、好训斥、武断和偏执的教师。受到学生爱戴、亲近的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朝气蓬勃、与学生打成一片。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爱屋及乌”。学生常常会为其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学生对某位教师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发展为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任务,就会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试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

答题要点: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在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

的各种需要。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②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③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④及时反馈,积极评价。⑤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4、如何从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出发,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答题要点:(一)教学内容方面:选择具有强烈吸引的学习内容即新奇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活动的活动性、体验性、质感性、变化性、竞争性、游戏性、集体性等特点,满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刺激、宣泄的要求。(二)教学方法方面:①满足学生运动需要;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③激发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④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⑤及时反馈,肯定评价;⑥建设合理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为什么在传统的体育课中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答题要点:体育课中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运动需要,更多地强调其他需要如文化学习需要、升学需要、就业需要等。因此体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哪些需要和动机,在充分尊重学生运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6、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正确的动机及适宜强度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效果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7、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答题要点: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通过游戏、竞赛

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最后,可让学生将学到的成功标准和行为策略应用到某一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内容之中,自己选择活动目标、策略和评价标准,对动机水平、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

8、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答题要点: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提供反馈和评价时,教师往发根据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给予表扬或批评。①表扬要以正面表扬为主。但也要注意适当运用批评,使用“默默强化”的效应。②表扬和批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为目的。在多鼓励、严要求和适当、适度批评时,发力争做到表扬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强化每一个努力;③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④将表扬和批评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努力上,放寿为表现上,放在是否提高上;⑤要树立标准,使他们逐步做到自我表扬和批评;⑥了解学生对老师表扬、批评的理解与评估;⑦要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理智、慎重地使用惩罚,启动学生内部调控机制进行反思。

9、试述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的关系

答题要点: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10、简述体育活动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体育活动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体育学习动机对体育学习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学生在运动活动中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满足了心理需要,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体育学习动机就可以得到加强。

因此,在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中,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认可,获得奖励,产生“行必有果”、“还想再行”的效应,进而使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得到巩固与提高。

第四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一、名词解释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作出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2.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选择性、强度和资源的有限性。3.活动任务的特点、难度和意义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4.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5.根据注意的广度和方向,Nideffer将注意方式分为广阔-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和狭窄-内部注意四种。

6.注意的强度包括警觉性和集中性。

7、注意在个体的运动表现过程中起着选择信息、保持唤醒水平、调节和监督行为的作用了。

8、注意资源决定着执行任务的量与质,决定着可执行任务的多少及其间的差异与协同性。

二、选择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2、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3、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D;外部注意4、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作出努力的注意属于。()

A、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外部注意

5、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外部注意

6、高尔夫球、保龄球、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

A、广阔—内部注意;

C、广阔—外部注意;

D、狭窄—内部注意

7、足球队员将注意有目的地从进攻及时地转移到防守上的能力属于。()

A、注意稳定性; B D、注意维持

8、足球、篮球等项目需要在同一时间内有效地对大量外部信息进行综合,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注意方式。

B、广阔—内部注意; B、狭窄—外部注意;

广阔—外部注意; D、狭窄—内部注意

三、判断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V

2、活动任务的特点、难度和意义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V

3、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无限的心理资源。X

4、注意在个体的运动表现过程中起着选择信息、保持唤醒水平、调节和监督行为的作用。 V

5、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注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V

6、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是相互抑制、相互促进的。X

7、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选择。V

8、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它主要决定于活动的自动化程度。X

四、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简述体育运动中注意的特性。

答题要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体育运动中的注意

有三个特点:选择性、强度(阈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什么是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这三种注意?

答题要点:根据注意这一过程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后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人们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和刺激物的意义性。同时,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所产生的兴趣和期待等心理状态都会引起他们对教材内容的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既有助于学生对新鲜事物进行定向,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有关事物,也能使人们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分散注意力,因而,它对人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兴趣、过去的知识经验、人格特点以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随意后注意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系统的、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技能时,既有助于他们将心理活动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同时,又能节省很多心理资源。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注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分析题

1、一个动作技能娴熟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能做到边运球,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答题要点:涉及相关理论: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指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以上不同的活动或对象上。实现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在同时进行的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其中一种主要动作应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是有联系的。动作技能娴熟的篮球运动员,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场上队员的跳动变化上,其他技能动作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以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在满天星斗的夜间,我们只能同时看清楚其中的几颗星星,而不能看清楚所有的星星。

答题要点:涉及相关理论:注意的范围。注意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在反映对象的数量,所以只能同时看清楚其中的几颗星星。影响注意范围大小有两个方面:第一,注意对象的组成特点。第二,同个体知识经验和活动任务有关。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进攻的成功,当前排队员采用背飞技术时,会有其他队员通过其他进攻手段来掩护,而后排队员会补位加强防守,这些队员间的协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2.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老板签订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团体为完成共同目标努力。这体现了__________对凝聚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A.典型身份 B.球员价值 C.合约责任 D.社会价值 3.团体凝聚力是一种__________的过程。 A.动态 B.静态 C.成员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D.结合体 4.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特征。 A.多维性 B.动态性 C.时间性 D.过程性 5.__________是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6.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被分成五人一组进行投篮、运球配合练习,这可以促进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7.__________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着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8.个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会关系的感知属于__________。 A.团体任务吸引力 B.团体社交吸引力 C.团体任务一致性 D.团体社交一致性 9.__________是指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10.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__________。 A.社会促进 B.社会改造 C.社会影响 D.社会性懈怠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特征:__________。 A.多维性 B.动态性 C.目的性 D.情感性 12.团体凝聚力测量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2020年自考《体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体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人内部的协调及其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部关系的良好状态。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活动与情绪的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活动行为的理论、合理性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识过程,它在变化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

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D )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 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 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A ) A. 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 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B )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

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B平衡 C放大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B愤怒 C 抑郁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B间接 C没关系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B自尊 C控制点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B升华 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

体育心理试题&答案

体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 2.价值观: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组成的有层次性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 3.暗示训练:利用语言等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4.唤醒水平: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5.团队: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6.集中法:在练习中不休息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7.运动迁移: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8.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9.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的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 10.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11.体育心理: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12.认知运动能力:在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表现水平 13.体育态度:是指个人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 14.运动焦虑症: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镜具有的担忧倾向。 15.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16.知觉:人对当前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17.心境: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几个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18.注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种选择性的指向和集中就表现为注意。 19.个体: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组成的有层次性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 20.动机:促使人们产生相应行为的需要的心理活动。 21.比赛法:实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22.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 23.自我效能: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知识。 24.分解法:是把技术动作按结构分成几个环节,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部分,逐次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的掌握动作方法。 25.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26.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他反应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27.领导者:领导者就是在一定的团体结构和成员秩序排列中,占据最高的地位 28.念动训练: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二、选择 C 1、1979年在()举行的第()届全国心理学术年会上,设立了体育运动专业分组,这是我国体育运 动心理学第一次学术会议。 A天津、二 B上海、三 C、天津、三 D、上海、二 D2、第一世界大战后,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是()。 A、顾拜旦 B、亚里斯多德 C、巴斯 D、科曼.格里菲思 A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冯特 B、科曼.格里菲思 C、特里比特 D、汤姆斯 B4、( )年,科曼·格里菲思出版了《训练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A.1924 B.1926 C.1925 D.1927 A5、ISSP 是( )的简称。 A.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B. 心理学会 C. 体育心理学会 D. 中国运动心理学会 C6、1913年在()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专门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入了科学的行列。 A、萨马兰奇 B、基拉宁 C、顾拜旦 D、尤伯罗斯 A7、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为()。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三、判断×√ 1、我国体育心理学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6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体育心理学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60年代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 诞生。() 3、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包括对生物属性的作用和影响。(×)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名词解释 1、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AB修订稿

体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A B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

填空: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的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2)成绩目标定向 3、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二、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 4、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维持、强化。 5、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 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6、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景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7、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是由格里菲斯创建的 8、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 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动机的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0、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可控制的维度、稳定性维度 1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 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2、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1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有: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14、教练员的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名词解释: 1、目标设置: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 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 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 组合与精巧安排 4、冰山剖面图: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5、自然性影响力: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6、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7、心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8、交往凝聚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的交往的程度。 任务凝聚力: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的努力程度 9、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和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目标定向: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12、认知运动能力: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注意等。 简答: a)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4、其他因素 b)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原因?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