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纠错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纠错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北京丰台一模)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感染H7N9致病新机制,并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这一事实证明()

①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正确的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排除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④。科学家发现人感染H7N9致病新机制,并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体现了②③。

答案:B

2.(2015·四川德阳二模)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累不累取决于心态”,“心宽,天地自然宽”,都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答案选B。

答案:B

3.(2015·重庆文综)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因此,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不具有意识,A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4.(2015·苏北四市模拟)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静止是有条件、相对的,排除④。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体现了②③。①在题中未表明。

答案:C

5.(2015·河南豫东、豫北模拟)1989年上映的科幻影片《回到未来2》中,主人公乘坐时光汽车从1985年穿越到2015年,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场景。电影关于2015年的预言——可穿戴技术、3D电影、视频通话——这些都已实现,但磁悬浮滑板、飞行汽车未能真正成为现实。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预言()

①来源于人脑的主观想象②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③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发展④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任何意识都源于客观存在,对未来世界的预言,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故选②④,舍去①。预言不一定正确,不选③。

答案:D

6.(2015·山东济南一模)2014年8月,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追上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于11月12日登陆彗星表面,这有助于加深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开启了彗星科学的新时代。该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科学探测手段的发展会推动彗星认识的深化③意识能指导人们探测彗星确保成功④人类的美好愿望是推进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排除④。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探测彗星,有可能成功,但不是确保,排除③。“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运用,延伸了人的认识广度,推动了对彗星的认识,故选②。探测器追上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登陆彗星表面佐证了①。

答案:A

C.②④D.③④

解析:高中生张明的目标阶梯,是量的积累的过程,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提高水平的需要,故B项符合题意。张明的训练目标,不是认识的上升,排除④。目标阶梯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训练提高投篮命中率,排除②。

答案:B

10.(2015·江苏徐州一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②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③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要看到其前进性④既要看到相对静止,也要看到绝对运动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题干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体现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故选①,而不是②。题干中“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说明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体现了③,而不是④。本题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11.(2015·江西景德镇一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人民群众是信用建设的主体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导向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发展,故选①。信用体系建设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故选②不选④。题中未涉及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排除③。

答案:A

12.(2015·陕西西安八校联考)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③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勇于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排除④。“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告诉我们,勇于奉献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要坚持正确的幸福观,故选①③。题中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40分)

13.(2015·福建宁德二模)(20分)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

材料二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细”就是细化,要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11分)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1)问有明确的知识范围,即历史唯物主义,题型属于典型的“意义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落脚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可以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意识、价值现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2)问的答题范围是哲学道理的相关知识,范围较广,指向不明,题型属于典型的“体现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3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3分)③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3分)(也可答人生价值的实现)

(2)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上下工夫,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发自内心接受,真正自觉行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若回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亦可得分)(4分)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注重量的积累。(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落实”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3分)

14.(2015·浙江嘉兴二模)(20分)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量变与质变、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即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指向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类型为措施类。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然后获取解读材料信息,抓住“充分考虑到实际状况和环境”“循序渐进”“统筹规划”,调动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优化、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有关知识分析;最后将原理、方法论、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不同的政治环境,制定合理目标。(6分)②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规划战略目标,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方面,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8分)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实现质的飞跃。(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