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23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23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英文名:Sulfadiazine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Huang 'an Midingna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为磺胺嘧啶钠,其化学名为N -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钠盐。

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0H 9N 4NaO 2S

分子量:272.26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遇光易变质。

【药理毒理】

本品为中效磺胺类抗菌药,对许多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抗菌作用。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O N S N N H 2N

有活性。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恶唑。但

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

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药代动力学】

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后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也易进胎儿血循环。本品的消除半衰期在正常肾功能者约为10小时,肾功能衰竭者可达34小时。给药后48~72小时内以原形药物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38%~48%。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

1.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轻症肺炎。

2.星形奴卡菌病。

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4.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用法用量】

本品需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浓度≤1%。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静脉注射剂量为,首剂50mg/kg,继以每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2个月以上小儿一般感染,本品剂量为每日50~75mg/kg,分2次应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者剂量为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

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管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可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

本品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虽少见,但可致命,如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暴发性肝坏死、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异常。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当皮疹或其他反应早期征兆出现时即应立即停药。

【禁忌症】

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3.小于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4.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也可能过敏。

2.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血卟啉

症、失水、爱滋病、休克和老年患者。

3.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

4.应用磺胺药期间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亦可服药碱化尿液。

5.治疗中须注意检查:

(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

(2)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

(3)肝、肾功能检查。

6.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数感染性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50~150μg/ml(严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7.新生儿患者和2个月以内婴儿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嘧啶联合用药外,应属禁忌。

8.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9.由于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过一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

10.本品仅供重病人应用,病情改善后应尽早改为口服给药,不宜做皮下与鞘内注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人类中研究缺乏充足资料,孕妇宜避免应用。

2.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影响。本品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的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本品。

【儿童用药】

由于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属禁忌。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应用磺胺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如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是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中常见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药物相互作用】

1.合用尿碱化药可增加本品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同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也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同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

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4.与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与避孕药(雌激素类)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小,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6.与溶栓药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7.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8.与光敏感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不敏感的相互作用。

9.接受本品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因本品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物的杀菌作用,最好避免与此类药物同时应用。

13.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

【药物过量】

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毒性增强。

【规格】

(1)2ml∶0.4g (2)5ml∶1g

【有效期】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 胡树罗浩万硕 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 引言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 1.常见的磺胺药 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 1.1.1磺胺药的基本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1.1.2磺胺药基本的合成方法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異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異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異塞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異塞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 1.2.1 磺胺噻唑(ST)国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本品疗效虽然较好,但毒性强、副作用多,有被其他磺胺药取代的趋势 1.2.2磺胺嘧啶(SD)仍然是国外公认的优良药物,其抗菌作用和疗效均较好,口服后有较多药物(40%-80%)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对本品耐药者日益增多,故本品在某些地区已不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缺点为乙酰化率较高,应用后有出现结晶尿和血尿的可能。鉴于其半衰期为17h,宜称之为中效磺胺,而常用的剂量和服药间期(每4-6h 1 次,每次1g)显然是过大和过短。 1.2.3 磺胺甲基嘧啶(SM1)抗菌作用和疗效与SD 大致相同,其最大缺点为出现血尿和结晶尿的机会较多。其半衰期为24h.,已和一些长效磺胺如SMP、SMD 等的半衰期相接近,因此以往的服药方法,每日2-3h 次,每次1-2g 可能不妥当,也可能是结晶尿之所以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2.4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抗菌作用较弱,临床疗效也较SD和SM1为差,其优点为不易出现血尿或结晶尿。本品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均比较易于溶解,毒性较低,也是三磺合剂中主要成分之—。 1.2.5 磺胺二甲异嘧啶抗菌作用较SD差,但较SM1为强。本品的主要优点为乙酰化率低,

磺胺嘧啶钠

磺胺嘧啶钠Huang’anmidingna Sulfadiazine Sodium 本品为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钠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 10H 9 N 4 NaO 2 S 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色渐变暗;久置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吸收二氧化碳而析出磺胺嘧啶。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鉴别】(1)取本品约1g,加水25ml溶解后,加醋酸2ml,即析出白色沉淀;滤过,沉淀用水洗净,在105℃干燥后,①取约0.1g,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②取约5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加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加与0.1mol/L亚硝酸钠溶液等体积的1mol/L 脲溶液,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粉红到猩红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3)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①的反应{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检查】碱度取本品1.0g,加水5ml溶解后,依法测定,pH值应为9.6~10.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水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2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0831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6g,精密称定,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7.23mg 的C 10H 9 N 4 NaO 2 S。 【类别】磺胺类抗菌药。【贮藏】遮光,严封保存。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

磺胺类药物的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磺胺类药的应用综述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最早的一类化学治疗药物,在与细菌作斗争和保护人类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磺胺类药物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治疗范围广,在当今这个抗菌药百出不穷的时代,磺胺类药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现发展分类抗菌机理应用原则耐药性不良反应 20世纪初,人们对细菌性疾病尚束手无策。直到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最先在1933年用人工合成的红色偶氮染料百浪多息治疗葡萄球菌血症患者。20世纪40年代之后,磺胺类药物仍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光谱抗菌、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用于临床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之一。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Domagk就发现百浪多息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也得到满意的疗效。1935年Domagk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后,相继发现百浪多息中的有效基团是对氨苯磺胺,从此又合成一系列的磺胺类药物,其中有数种供用于临床,这样,在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一些过去被认为对动物是可怕的感染性疾病,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如细菌性烈性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用磺胺类药后都显着降低。然而,自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相继问世后,磺胺类的地位逐渐被抗菌素所取代,应用范围缩小了。最近一些年来,抗菌素的发展很快。但抗菌素的应用中仍有些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抗药性及不利反应等。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抗菌素的用量虽然愈来愈大,而治疗效率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几乎所有抗菌素都各有其一定的不利反应,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不断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菌药物,仍是很迫切的需要[2]。在此期间,磺胺类也有了很大的新发展,如某些乙酞化率低、肾合并症少的磺胺,某些长效磺胺以及增效剂的发现,克服了过去一些磺胺制剂的缺点,并增强了抗菌作用,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于是磺胺类又重新被重视起来。 2、磺胺类药物的分类 磺胺药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10余种,根据肠道吸收程度和临床用途,分为三大类,①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包括(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全身性的感染治疗,比如、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②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比如酞磺胺噻唑(PST)等,因为这类药能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所以只要用于肠道的感染如肠炎,③外用磺胺药。包括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甲磺灭脓(SML),这些主要用于灼伤感染、化脓性创面感杂、眼科疾病等[4]。 3、磺胺类药的抗菌机理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6]。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的防御能力。 4、磺胺类药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原则 动物全身性的感染:(SM2)、磺胺异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唑(SMZ)磺胺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等,用于巴士杆菌病、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动物肠道感染:磺胺琥珀先磺胺噻唑、酞磺胺噻唑。 动物局部感染:醋酸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磺胺嘧啶银。 动物尿路感染: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 球虫:磺胺恶喹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地索辛。 脑炎:磺胺嘧啶、 乳腺炎:磺胺二甲嘧啶[1]。 剂量原则:首次倍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以后维持量,症状消失后2到3天。

磺胺嘧啶药厂废水中期研究报告结论

《磺胺嘧啶合成药厂废水处理方案研究》中期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立新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0年二月24日

一、项目由来及概况 1.1项目由来 本项目于2010年1月受立新瑞德环保公司委托,对磺胺嘧啶制药废水处理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本课题研究于2010年1月4日开始,为了能有效的降低磺胺嘧啶药厂废水的磺胺嘧啶含量及去除COD,我们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验,就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 1.2项目概况 1.2.1磺胺嘧啶生产原理 药厂在磺胺嘧啶(简称SD)产品生产中省去了从原料到粗品的生产过程,是直接外购SD粗品进行精制生产得到产品,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环节。 磺胺嘧啶粗品加入水中,加生石灰溶解形成磺胺嘧啶钙盐溶液,加活性炭脱色,经稀醋酸中和,离心过滤,甩干,粉碎,经减压真空干燥,过筛,得磺胺嘧啶成品。 1.2.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在一次脱色罐中加入规定量的纯化水,投磺胺嘧啶粗品,加生石灰溶解形成磺胺嘧啶钙盐溶液,加入还原保护剂大苏打,加活性炭,升温,脱色保温数小时,压滤至二次脱色罐,加水稀释体积一倍,加活性炭、氯化铵,升温,脱色保温不少于1.5小时,压滤至结晶岗位,加稀醋酸中和,经离心、过滤、甩干(结晶母液排放至沉淀池自然降温),粉碎,经真空减压干燥,过筛,得磺胺嘧啶成品(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 精制中和 离心过滤 母液 粉碎 冰醋酸 过筛 磺胺嘧啶干燥 二次脱色 压滤 活性炭 氯化铵 炭水 大苏打 纯化水 生石灰 SD-Ca 溶液 一次脱色 压滤 炭水 活性炭 磺胺嘧啶粗品 废渣 S202-1 废渣S202-2 废水W202-1 回收水 G202-2 挥发气 G202-1 挥发汽 蒸汽加热 蒸汽加热 蒸汽加热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 2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 3.H 2O H 2O ++SO 2N N N H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2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银抗菌的安全性

银抗菌的安全性 邢彦军1 ,2 , 宋阳3 , 吉友美1 , 戴瑾瑾1 (1)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1620 ; (2) 东华大学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3)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620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银抗菌剂的安全性、抗菌性能、抗菌机制、银系抗菌纤维和纺织品制备方法、国内外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1 银的抗菌性 微量的、相对无毒的金属具有杀灭病原体和防止它们增殖的“微量作用效应”。在所有金属中,银最具微量生物活性。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使用硝酸银治疗胃溃疡[1]。19世纪第1次确定了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到了20世纪20年代,胶体银由于可以有效地处理伤口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署(FDA)认可[2-3]。与其他抗菌剂相比,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性能高(见表1) ,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抗菌活性。同时,银系抗菌剂还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银系抗菌剂适合于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4-5]。 表1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

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说明书 兽用非处方药 【兽药名称】通用名称: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 商品名称:无 英文名称:Compound Sulfadiazine Suspension 汉语拼音:Fufanghuanganmiding Huinxuanye 【主要成分】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混悬液。 【药理作用】药效学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球虫、弓形体等原虫也有效,属广谱抑菌剂。本品适用于各种动物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临床上常与甲氧苄啶联合,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乳腺炎、子宫内膜炎、腹膜炎、鸡白痢、禽霍乱等疾病的治疗;对畜禽球虫病、弓形体病、鸡住白细胞虫病等均有效。 药动学磺胺嘧啶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最常见的代谢方式是对位氨基的乙酰化。磺胺嘧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半衰期差异较大,犬为9.48小时,马为5.41小时,黄牛为2.57小时,水牛为2.35小时,鸡为5.53小时,绵羊为5.55小时,奶山羊为1.82小时,猪为2.38小时。主要以原形、乙酰化物和葡萄糖苷酸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排泄较缓慢,且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小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①磺胺嘧啶与二氨基嘧啶类(抗菌增效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②某些含对氨基苯甲酰的药物如普鲁卡因、丁卡因等在体内可生成PABA,酵母片中含有细菌代谢所需的PABA,可降低本药作用,因此不宜合用。 ③与噻嗪类或速尿等利尿剂同用,可加重肾毒性。 【适应证】用于防治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以磺胺嘧啶计。混饮:每1L水,鸡80~160mg。连用5~7日。【不良反应】(1)磺胺或其代谢产物可在尿液中产生沉淀,在高剂量和长期给药时更易产生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或肾小管堵塞。(2)在犬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干性角膜结膜炎、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热、荨麻疹、多发性关节炎等。长期治疗还可能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猫多表现为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贫血。马静脉注射可引起暂时性麻痹,内服可能产生腹泻。 【注意事项】(1)蛋鸡禁用(2)用时摇匀。(3)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应给患畜大量饮水。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宜同时给予等量的碳酸氢钠。(4)肾功能受损时,排泄缓慢,应慎用。(5)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长期用药可引起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合成和吸收减少,宜补充相应的维生素。(6)在家畜出现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病给予对症治疗。 【休药期】鸡1日。 【规格】200ml:磺胺嘧啶80g+甲氧苄啶16g 【包装】 【贮藏】密封保存。

磺胺嘧啶银乳膏

磺胺嘧啶银乳膏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磺胺嘧啶银乳膏 英文名: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 汉语拼音:Huang 'an Midingyin Rugao 本品主要成分为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为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银盐。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0H 9AgN 4O 2S 分子量:357.14 【性状】 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乳膏。 【药理毒理】 磺胺类抗菌药,具有磺胺嘧啶和银盐两者的作用,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菌和其他真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且不为对氨基苯甲酸所拮抗,所含银盐具收敛作用,使创面干燥、结痂和早期愈合。 【药代动力学】 当本品与创面渗出液接触时缓慢代谢,部分药物可自局部吸收入血,一般吸收量低于给药量的l/10,磺胺嘧啶血药H 2N N N N S O O

浓度约可达10~20mg/L,当创面广泛,用药量大时,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可更高。一般情况下本品中银的吸收量不超过其含量的1%。本品对坏死组织的穿透性较差。 【适应症】 本品用于预防或治疗Ⅱ、Ⅲ度烧伤继发创面感染,包括对该药呈现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念珠菌等真菌所致者。 【用法用量】 本品可直接以乳膏涂敷创面,约1.5mm厚度,也可以混悬剂制成油纱布敷用,l~2天换药1次。 【不良反应】 局部有轻微刺激性,偶可发生短暂性疼痛。本品自局部吸收后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与磺胺药全身应用时相同,包括: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

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性状: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 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作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 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获得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但耐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仍然敏感。 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产生毒性,现已知对鸡有毒性的有 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脒、周效磺胺等,其中以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为最大。有报道,4~12周龄的鸡以0.25%的磺胺二甲嘧啶饲喂,即发生中毒。如用磺胺二甲嘧啶混饲连用5~7天,纯种鸡用0.06%的浓度即发生中毒,而本地鸡用到0.1%的浓度尚未见明显毒性。130日龄的育成小母鸡转群时,以磺胺二甲嘧啶按0.5%的浓度混饲,连用11天,即发生中毒;产蛋鸡用周效磺胺按0.5克/只剂量内服,第二天即发生中毒。 家禽发生中毒后,其症状为:冠及肉髯苍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消失,渴欲增加,生长停滞,贫血,黄疸,免疫器官抑制,产蛋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会下软壳蛋及薄壳蛋。剖检可发现:血液凝固不良,皮下或肌肉(特别是胸肌、腿肌)有明显出血,骨髓黄染,肾肿大,脾出血梗死或坏死,肝肿大。磺胺类药引起贫血和出血的原因是由于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与B族的合成;此外,磺胺类药还与碳酸酐结合,降低其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故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如发生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可加0.5%~1%的碳酸氢钠液或5%葡萄糖液,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K3,或在日粮中提高1~2倍维生素的含量。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配伍注意: 液体剂型,遇酸性药物,析出磺胺沉淀。固体剂型,遇普鲁卡因,可减弱疗效,甚至失效;遇氯化铵、氯化钙,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注射剂,同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即析出磺胺沉淀。制剂、用量: 详见各具体药物。一、易吸收的磺胺药物

磺胺嘧啶银-说明书 by FDA

SILV ADENE? CREAM 1% (silver sulfadiazine) DESCRIPTION SILVADENE Cream 1% is a soft, white, water-miscible cream containing the antimicrobial agent silver sulfadiazine in micronized form,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structural formula: Each gram of SILVADENE Cream 1% contains 10 mg of micronized silver sulfadiazine. The cream vehicle consists of white petrolatum, stearyl alcohol, isopropyl myristate, sorbitan monooleate, polyoxyl 40 stearate, propylene glycol, and water, with methylparaben 0.3% as a preservative. SILVADENE Cream 1% (silver sulfadiazine) spreads easily and can be washed off readily with water. CLINICAL PHARMACOLOGY Silver sulfadiazine has broa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t is bactericidal for many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as well as being effective against yeast. Results from in vitro testing are listed below. Sufficient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to demonstrate that silver sulfadiazine will inhibit bacteria that are resistant to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at the compound is superior to sulfadiazine. Studies utilizing radioactive micronized silver sulfadiazine,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biochemical techniqu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ilver sulfadiazine on bacteria differs from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sulfadiazine. Silver sulfadiazine acts only on the cell membrane and cell wall to produce its bactericidal effect. Results of In Vitro Testing with SILVADENE? Cream 1% (silver sulfadiazine) Concentration of Silver Sulfadiazine Number of Sensitive Strains/Total Number of Strains Tested Genus & Species 50 μg/mL 100 μg/m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30/130 130/130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maltophilia 7/7 7/7 Enterobacter species 48/50 50/50 Enterobacter cloacae 24/24 24/24 Klebsiella species 53/54 54/54 Escherichia coli 63/63 63/63 Serratia species 27/28 28/28

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9-12T17:18:52.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李公杰[导读]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称分布,下肢常较上肢严重。 李公杰(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13400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36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采用降血糖、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的交替换药。结果 36例糖尿病足32例痊愈,4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足部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10-01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 (1985)标准。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8~82岁,糖尿病病程2~30年。3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16例,足背10例,足底4例,踝部4例,足跟2例,溃疡面积在0.2 cm×0.5 cm~6.0 cm×9.0 cm。3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及创面处理。 2 糖尿病足的预防方法 2.1严格控制血糖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在饮食治疗中注意[2]:①按时进食。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④适当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⑤控制体重。 2.2足外伤的预防 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 ②每日二次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擦伤。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保暖舒适的鞋子。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等。 3 糖尿病足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甚至有恐惧心理。及时将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防治知识和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属,可以让患者对糖尿病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可以:①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痊愈病例,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期望,做好心理疏导。③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治疗和护理的疗效,增强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用安慰、鼓励的语句。 3.2创面处理 根据溃疡局部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的情况,选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用碘伏消毒,每次擦拭两遍,方法自伤口周围边缘向外5 cm,视创面情况清除分泌物,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如创面成痂者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然后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创面30 min,再用普通胰岛素4~8 U、盐酸庆大霉素4万~8万U、生理盐水2~3 ml均匀喷洒于溃疡面,然后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贴敷,无菌纱布包扎。视创面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同时选择敏感高效抗生素给予全身治疗。在换药过程中,若分泌物减少,可在用抗生素喷洒前,先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喷洒创面,以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 结果 36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治疗,32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8例足部溃疡2~3周愈合,14例3~4周愈合4例因入院时溃疡深入肌层,创面愈合较慢,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此病例出院时,溃疡面已成痂干燥)。 5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称分布,下肢常较上肢严重。发生率为30%~45%,它可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运动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低氧[4],更促使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正是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的病变而引起的皮肤、组织等一系列病变的结果[5]。感觉神经的减弱或消失,造成患者肢体极易受到外伤,一旦受伤,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伤口感染且难以愈合,给糖尿病足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所以,糖尿病足的治疗,一方面要积极控制感染和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和重视局部创面的处理,足部溃疡者,可通过采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喷洒创面等方法,改善局部高渗状态,控制感染;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或截肢[6]。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元鲁山,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1-743. [2]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2. [3]王瑛.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沈阳医学院校报,2001,4(3):169-170.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

银的作用及功效

银对人体的好处及五大功效 皇城工坊 自古以来,举行隆重宴会招待贵宾时常使用银质餐具,这既显对客人的尊崇,也炫耀了主人的富有。银,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用作货币、饰物、器皿,也有人用它作信物、宗教标志物、工具等等。古人说,身带银健康和富贵会相伴,是因为它不仅是贵重金属,医学上银对人体健康的效能比金还要高。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保健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银能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长期使用,可以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因此,别小看了经常佩带银饰,其实是好处多多。 功效一:消毒、杀菌 功效古代就常用银制品来试毒,而这是其他金属玉石无法做到的。关于银可以验毒的说法实际是不够科学的,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历史与科学限制的缘故。有的物品并不含毒,但却含许多硫,比如鸡蛋黄,银针插进去也会变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却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因此,银针不能鉴别毒物,更不能用来作为验毒的工具。 银虽不能验毒,然而却能消毒、杀菌。银具有卓越的抗生素及灭菌作用,1893年医学家试验发现银对细菌等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一般的抗生素平均只能对6 种病菌起到作用,但银能消灭650种病菌。银离子能消弱病菌体内做活力作用的酵素,因而能够防止副作用和病菌的耐性强化,根本上控制病菌的繁殖。银在医学上有广泛的作用,0.5%的硝酸银是医治烧伤和创伤的标准溶液,10%-20%硝酸银涂抹可治疗子宫糜烂。哥伦比亚大学Fox教授将银与磺胺嘧啶化合,产生碳胺嘧啶银,其活性比单独的磺胺活性至少强50倍。自1968年磺胺嘧啶银引入市场后,由于它对各种细菌、真菌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有助于伤口修复,不用植皮,故磺胺嘧啶银已成为治疗外伤(如烧伤)的重要药物,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基本保险药物目录。胶体银和蛋白银也是有效的局部抗感染物质,胶体银用于妇科洗涤,消毒杀菌。Fick博士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即在绷带上涂一层银,作为敷料使用。受他的启发,人们利用银的抗菌作用,陆续开发出镀银缝合线、镀银导尿管等,目前美国已有十几种全银产品,作为医疗器械并获得FDA的上市批准。 功效二:进化水质 银离子杀菌能力特别强能够杀灭细菌,净化水质,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因为银对液体中的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微生物细菌被银吸附后,起呼吸作用的酶就失去功效,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就会迅速死亡。美国一科学家曾做过试验,他将4.5升污水

磺胺药物的合成

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磺胺药物的合成 专业应化班级1201 学号2012024044 姓名张伟楠指导教师贠涛 实验时间2013年4月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时间2014年4月实验室理工楼成员张伟楠一.目的和要求 1.学习芳香族化合物硝化、还原、酰胺化、氯磺化等一系列反应的实验通法。 2.掌握多步骤合成与分离、结构测定、性能检测等手段,应用色谱、红外光谱等现代测试仪器和技术,了解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3.根据反应原理及有关数据,查阅中英文文献,设计磺胺 二.实验项目特点 百浪多息是一种红色偶氮染料,1932年,在染羊毛时,意外地发现它有抗菌活性。1933,德国的药剂师Gerhard Domagk将百浪多息成功地治愈因葡萄球菌感染得败血症的男孩,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合成药物治愈败血症的实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百浪多息是一种在动物体内有效的抗菌物质,即注射到活的动物体内时才显抗菌活性。在体外,即用实验室培养生长的细菌作试验时,百浪多息不显药物活性。后来发现百浪多息是在小肠内经代谢作用分解成磺胺,磺胺是百浪多息的活性组分,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这些发现引起了研究磺胺衍生物的极大兴趣,化学合成的磺胺衍生物多达1000种以上,但仅有几种显示出抗菌活性,它们统称为磺胺药物,例如磺胺吡啶、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胍和长效磺胺等。这些磺胺药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副作用和毒性明显低于磺胺。 今天,尽管许多因细菌感染的疾病都可以用抗菌素治疗(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氨基葡萄糖苷和大环内脂等)。但磺胺在治疗如疟疾、肺结核、麻风病、脑膜炎、猩红热、鼠疫、呼吸道感染、肠内或尿路感染等疾病方面仍然有其广泛的用途。

磺胺类抗菌药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述 磺胺类药物属广谱抑菌药,曾广泛用于临床。 【化学及分类】磺胺药是人工合成的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药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磺胺药分为三类,包括用于全身性感染的肠道易吸收类、用于肠道感染的肠道难吸收类如柳氮磺吡啶以及外用磺胺类如磺胺米隆(SML)和磺胺嘧啶银(SD-Ag)。其中肠道易吸收类又根据药物半衰期,进一步分为短效类:磺胺异噁唑(SIZ)和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类: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噁唑(SMZ),以及长效类:磺胺多辛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磺胺多辛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 【抗菌谱】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最敏感的是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氏菌和诺卡菌属;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变形杆菌属和沙门菌属;也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滋养体有抑制作用。但是,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甚至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尚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作用机制】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利用现成的叶酸,必须以碟啶、对氨苯甲酸(PABA)为原料,在二氢蝶酸合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氢蝶酸,后者与谷氨酸生成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下,二氢叶酸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活化后,可作为一碳基团载体的辅酶参与嘧啶核苷酸和嘌呤的合成。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的结构相似,可与之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合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PABA与二氢叶酸合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数千倍以上,使用磺胺药时,应首剂加倍。脓液或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也能水解产生PABA,它们均可减弱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耐药性】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体内过程】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体内分布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5%,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乙酰化物,也可与葡糖醛酸结合。主要从肾脏以原型药、乙酰化物、葡糖醛酸结合物三种形式排泄。磺胺药及其乙酰化物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结晶析出,乙酰化物的溶解度低于原型药物。肠道难吸收类药物必须在肠腔内水解,使对位氨基游离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泌尿系统损害:尿液中的磺胺药一旦结晶析出,可产生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等症状。服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同服等量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服药超过一周者,应定期检查尿液;2.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或服用长效制剂易发生。药疹和皮疹分别多发生于药后5~10天和7~9天。偶见多形性红斑;偶见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致死。本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禁用;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极低但可致死。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4.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5.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可致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肝功能受损者避免使用。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磺胺药,以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新生儿或早产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

磺胺嘧啶要药动学曲线测定讲义

磺胺嘧啶钠的时量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1.药动学:(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本实验采取一次性给药后连续采样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时刻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目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计算。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肝素化:取一耳备皮,用2ml注射器吸取肝素耳缘静脉注射(从远心端开始), 0.5ml/kg,注射后用干棉球及回形针止血; 2.耳中央动脉取血:取同侧耳中央动脉,拔净周围被毛,擦干。取中下1/3交界处,将动 脉上下端固定,可在底下垫一棉球以便切开,做斜切,要求是“切开不切断”以防血管收缩。用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把兔耳折成漏斗状,收集血样0.5~0.6ml(大约半滴管,空白血样可多取)至小试管。用手指指腹夹闭动脉近心端止血,切口以干棉球擦干。3.快速静注20%SD-Na2ml/kg:取另一耳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同时开始计时,注射后 用干棉球及回形针压迫止血。 4.给药后收集血样:给药后第1、3、5、10、15、30、60、120、180min,分别从耳中央动 脉取血样0.5~0.6ml至小试管。 (1)临床上正规实验应不少于11个点 (2)每次取血放开压迫的手指,将兔耳折成漏斗样即可,取血前应擦净残血。 (3)若血液流出不畅,可用灯光局部照射、轻揉耳根部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动脉血流出。 (4)第1、3、5、10、15min时间隔时间短,应注意准确把握,止血用指腹压迫法,30min 后间隔时间长,可用干棉球压于切口再将兔耳反折止血。 5.按照下表进行血浆SD-Na浓度测定。 ***注意:(1)三套试管以及漏斗、移液管、滴管等应做好标记,不能混用; (2)三氯乙酸与血液混匀后应立即震荡; (3)待所有样品过滤、收集滤液完成后才可一起加亚硝酸钠与麝香草酚钠,且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四、结果处理: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用20%SD-Na的原药配制成10、20、40、80、120mg/100ml 5个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