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终审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终审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终审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瑞安市莘塍实验小学潘冬梅

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而当今竞争的社会,又在渴望着新一代的接班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更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下面结合笔者在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一、变“乏味”为“趣味”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役”。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联系,使之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

的作业。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又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后,可以设计“猜数”、“组数”等游戏作业。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后,可以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作业,用扑克牌与父母比赛算“二十四”,把碰到的巧算题、难解题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2、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

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什么?”“3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这样,将枯燥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作业的有趣,进而喜爱上了作业。

3、在绘画中做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又如学了面积,通过画一画进行家庭装修设计;学了时间,通过画一画设计“一天的安排”;学了路程,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的作

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二、变“被动”为“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超市”型作业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业难度太大,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的完成作业。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如教学完“生活中的大数”后,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

A、数一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数活动。

B、读一读,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C、用2、8、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这种“超市”型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使他们乐学而不厌,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

2、“编导”型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编导”,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其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发展。

3、“侦探”型作业

所谓“侦探”型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象小侦探一样,通过自己查资料,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之外,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超越课本,有计划、有目的地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有关数学知识的科技书活动,或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有关数学人物事迹、数学常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验数学的学习价值。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了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活动(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写字、阅读、口算等)的次数。

B、了解一下,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在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走出课堂,街头、商店、超市、银行、公司……处处都有学生的身影。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学习完“千米的认识”后,设计如下作业:

A、跑一跑:我跑完100米需要()秒,估计跑完1千米需要()秒;

B、走一走:我走一步大约是()厘米,估计走()步大约1千米。

再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统计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调查一个星期你们家扔掉多少的塑料袋,画出统计图,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样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三、变“独立”为“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1、亲情型作业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里与家长玩扑克牌游戏,边玩边计算两人手中扑克牌包含的数字的和与差。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

学了“测量”后,比较爸爸和妈妈,谁的胸围大自己的头围和妈妈的头围相差多少

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友情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友情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形式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数学活动等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着的。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为让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作业的时间要

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4)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