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锻造缺陷

常见锻造缺陷
常见锻造缺陷

锻造缺陷

一、原材料缺陷造成的锻造缺陷

1. 层状断口

2. 碳化物偏析:含碳量高的合金钢开坯和轧制时共晶碳化物未被打碎造成不均匀偏析。

危害:带状碳化物使工件在淬火时产生较大的变形,并沿着碳化物带状处产生裂纹。当碳化物级别较高时,对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级别>5级是,可造成刀具崩刃或断裂。

3. 缩管残余:钢锭冒口部分切除不净,开坯轧时将夹杂物缩松或偏析残留在钢材内部,淬火时形成裂纹。

二、落料不当造成的锻件缺陷

1. 锻件端面与轴线倾斜:剪切时未压紧

2. 撕裂:刀片间隙太大

3. 毛刺:切料时,部分金属被带入剪刀间隙之间,产生尖锐和毛刺。

后果:造成加热时局部过烧,锻造时产生折叠和开裂。

4. 端部裂纹:剪切大断面坯料时,圆形端面变成椭圆形,材料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引起应力裂纹。另外,气割落料前,原材料没有预热,产生加工应力导致裂纹

5. 凸芯开裂:车床下料时,棒料端面中心留有凸芯,锻造时凸芯冷却快,由于应力集中造成开裂。

三、锻造工艺不当造成的缺陷

1. 过热:加热停留时间过长或加热温度过高引起材料晶粒粗大

2. 过烧:过烧时,晶粒特别粗大,断口呈石状。对碳钢,金相组织出现晶界氧化和熔化;工模具钢晶界因为熔化而出现鱼骨状莱氏体;铝合金出现晶界熔化三角区或复熔球。

3. 锻造裂纹

1)加热裂纹:尺寸大的坯料快速加热造成内外温差大,热应力大造成开裂。

特征: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扩展,多产生于高合金材料

2)心部开裂:常在坯料的头部,开裂深度与加热和锻造有关,有事贯穿整个坯料。

原因:加热时保温不足,坯料未热透,外部温度高,塑性好,变形大,内部温度低变形小,内外产生不均匀变形

3)材质缺陷开裂:锻造时在缩孔夹渣碳化物偏析等材料缺陷处形成锻造裂纹

4. 脱碳和增碳

1)脱碳:钢材表面在高温下,碳被氧化发生脱碳,使表层组织含碳量下降,硬度下降,强度下降,脱碳层的深度与钢的成分、炉内气氛、温度有关。通常高碳钢易氧化脱碳,氧化性气氛中易脱碳。

2)增碳:用油炉加热锻造表面发生增碳,厚度可打1.0-1.5mm,增碳量可达W=2%,可出现莱氏体组织,锻造时表面易开裂5. 锻造折叠

折叠的特征是其折纹与金属流线方向一致。折叠尾端一般呈小圆角,但随后的锻造变形又会使折叠发生开裂。折纹两侧有较严重的氧化脱碳现象,折叠的尾端成为应力集中点,易在淬火后开裂或使用时成为疲劳源。

折叠与原材料便面缺陷,坯料的形状,模具的设计成型工序的安排,润滑情况,锻造操作有关。

6. 组织缺陷

1)带状组织:多出现在两相组织的亚共析钢、奥氏体钢和半马氏体钢中

2)粗晶:低倍组织晶粒粗大。

原因: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终锻温度过高,变形度落入临界变形区

3)晶粒不均匀:对高温合金和耐热钢特敏感。

产生原因:局部区域变形度落入临界变形区。

4)冷硬:锻件内部仍保留一部分冷变形组织,使锻件塑性下降。

原因:变形时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及锻后冷却过快导致再结晶引起的软化小于变形引起的硬化,出现加工后的冷硬现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见铸件缺陷分析

常见铸件缺陷分析缺陷种类,缺陷名称生产原因 多肉类飞翅(飞边) 1.砂型表面不光洁,分型面不增整 2.合理操作xx准确 3.砂箱未固紧 4.未放压铁,或过早除去压铁 5.芯头与芯座间有空隙 6.压射前机器调整、操作不正确 7.模具镶块、活块已磨损或损坏,锁紧元件失效8.模具强度不够,发生变形 9.铸件投影面积过大,锁模力不够 10.型壳内层有裂隙,涂料层太薄 毛刺 1.合型操作不准确 2.砂箱未固紧 3.芯头与芯座间有空隙 4.分型面加工精度不够 5.参考飞翅内容 抬箱 1.砂箱未固紧

2.压铁质量不够,或过早除去压铁 胀砂 1.砂型紧实度低: 壳型强度低 2.砂型表面硬度低 3.金属液压头过高 冲砂 1.砂型紧实度不够,型壳强度不够 2.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3.金属流速过快,充型不稳定 4.压射压力过高,压射速度过快 5.金属液头过高 掉砂 1.合型操作不正确 2.型砂紧实度不够 3.型壳强度不够,发生破裂 铸件缺陷分析 缺陷种类缺陷名称产生原因 多肉类外渗物(外渗豆)内渗物(内渗豆) 1.铸型、型号、型芯发气最大,透气性低,排气不畅2.合金液有偏析倾向

3.凝固温度范围宽或凝固速度过慢 xx类气孔、针孔 1.铸件结构设计不正确,热节过多、过大 2.铸型、型壳、型芯、涂料等发气量大,透气性低,排气不畅 3.凝固温度范围宽,凝固速度数低 4.合金液含气量高,氧化夹杂物多 5.凝固时外压低 6.冷铁表面未清理干净,未挂涂料或涂料烘透 7.铜合金脱氧不彻底 8.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 缩孔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悬殊,过渡外圆角太小: 热节过多、过大 2.浇注系统、冷铁、冒口安放不合理,不利于定向凝固 3.冒口补缩效率低 4.浇注温度过高 5.压射建压时间长,增压不起作用撮终补压压力不足,或压室的充满度不合理 6.比压太小,余料饼术薄,补压不起作用 7.内浇道厚度过小,溢流槽容量不够 8.熔模的模组分布不合理,造成局部散热困难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

铸件常见缺陷的鉴别、起因、修补及检验----------------------------------------------福联造型,呋喃树脂、酚醛树脂、覆膜砂专家 1.缺陷的分类 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1.1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如照片) 气孔 照片1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如照片2) 缩松 照片2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如照片3) 渣眼 照片3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 铁豆是夹着铁珠的孔眼、别名铁珠、豆眼、铁豆砂眼等。

常见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常见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铸件缺陷种类繁多,产生缺陷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它不仅与铸型工艺有关,而且还与铸造合金的性制、合金的熔炼、造型材料的性能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分析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时,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缺陷的特征、位置、采用的工艺和所用型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消除缺陷。 一、浇不到 1、特征 铸件局部有残缺、常出现在薄壁部位、离浇道最远部位或铸件上部。残缺的边角圆滑光亮不粘砂。 2、产生原因 (1)浇注温度低、浇注速度太慢或断续浇注; (2)横浇道、内浇道截面积小; (3)铁水成分中碳、硅含量过低; (4)型砂中水分、煤粉含量过多,发气量大,或含泥量太高,透气性不良;] (5)上砂型高度不够,铁水压力不足。 3、防止方法 (1)提高浇注温度、加快浇注速度,防止断续浇注; (2)加大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积; (3)调整炉后配料,适当提高碳、硅含量; (4)铸型中加强排气,减少型砂中的煤粉,有机物加入量; (5)增加上砂箱高度。 二、未浇满 1、特征 铸件上部残缺,直浇道中铁水的水平面与铸件的铁水水平面相平,边部略呈圆形。 2、产生原因 (1)浇包中铁水量不够; (2)浇道狭小,浇注速度又过快,当铁水从浇口杯外溢时,操作者误认为铸型已经充满,停浇过早。

3、防止方法 (1)正确估计浇包中的铁水量; (2)对浇道狭小的铸型,适当放慢浇注速度,保证铸型充满。 三、损伤 1、特征 铸件损伤断缺。 2、产生原因 (1)铸件落砂过于剧烈,或在搬运过程中铸件受到冲撞而损坏; (2)滚筒清理时,铸件装料不当,铸件的薄弱部分在翻滚时被碰断; (3)冒口、冒口颈截面尺寸过大;冒口颈没有做出敲断面(凹槽)。或敲除浇冒口的方法不正确,使铸件本体损伤缺肉。 3、防止方法 (1)铸件在落砂清理和搬运时,注意避免各种形式的过度冲撞、振击,避免不合理的丢放; (2)滚筒清理时严格按工艺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 (3)修改冒口和冒口颈尺寸,做出冒口颈敲断面,正确掌握打浇冒口的方向。 四、粘砂和表面粗糙 1、特征 粘砂是一种铸件表面缺陷,表现为铸件表面粘附着难以清除的砂粒;如铸件经清除砂粒后出现凹凸不平的不光滑表面,称表面粗糙。 2、产生原因 (1)砂粒太粗、砂型紧实度不够; (2)型砂中水分太高,使型砂不易紧实; (3)浇注速度太快、压力过大、温度过高; (4)型砂中煤粉太少; (5)模板烘温过高,导致表面型砂干枯;或模板烘温过低,型砂粘附在模板上。 3、防止方法 (1)在透气性足够的情况下,使用较细原砂,并适当提高型砂紧实度;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报告文案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见表。 常见铸件缺陷及产生原因 .学习帮手.

缺陷名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孔 在铸件部或表 面有大小不等 的光滑孔洞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⑤春砂过紧,型砂透气性差;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缩孔与缩松缩孔多分布在 铸件厚断面 处,形状不规 则,孔粗糙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②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不对; ③浇注温度太高;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收缩率过大,冒口太小或太少 砂眼在铸件部或表 面有型砂充塞 的孔眼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③浇注系统不合理,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 .学习帮手.

型;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散砂未清理干净 粘砂铸件表面粗 糙,粘有一层 砂粒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②型砂含泥量过高,耐火度下降;③浇注温度太高;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 夹砂铸件表面产生 的金属片状突 起物,在金属 片状突起物与 铸件之间夹有 一层型砂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水分过多,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④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慢 错型铸件沿分型面 有相对位置错①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准;②合箱时,上下砂箱错位;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 .学习帮手.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见表。

常见铸件缺陷及产生原因缺陷名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孔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 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⑤春砂过紧,型砂透气性差;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缩孔与缩松缩孔多分布在铸件厚 断面处,形状不规则, 孔内粗糙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②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不对;③浇注温度太高;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收缩率过大,冒口太小或太少

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 型砂充塞的孔眼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③浇注系统不合理,内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型; 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 粘砂铸件表面粗糙,粘有一 层砂粒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②型砂含泥量过高,耐火度下降;③浇注温度太高;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 夹砂铸件表面产生的金属 片状突起物,在金属片 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水分过多,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④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慢

夹有一层型砂错型 铸件沿分型面有相对位置错移①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准;②合箱时,上下砂箱错位;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铁,浇注时产生错箱 冷隔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 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 处是圆滑的①浇注温度太低,合金流动性差;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④铸件壁太薄;⑤直浇道(含浇口杯)高度不够;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型腔未充满

常见铸件缺陷分析

常见铸件缺陷分析 缺陷种类,缺陷名称生产原因 多肉类飞翅(飞边) 1.砂型表面不光洁,分型面不增整 2.合理操作朱准确 3.砂箱未固紧 4.未放压铁,或过早除去压铁 5.芯头与芯座间有空隙 6.压射前机器调整、操作不正确 7.模具镶块、活块已磨损或损坏,锁紧元件失效 8.模具强度不够,发生变形 9.铸件投影面积过大,锁模力不够 10.型壳内层有裂隙,涂料层太薄 毛刺 1.合型操作不准确 2.砂箱未固紧 3.芯头与芯座间有空隙 4.分型面加工精度不够 5.参考飞翅内容 抬箱 1.砂箱未固紧 2.压铁质量不够,或过早除去压铁 胀砂 1.砂型紧实度低:壳型强度低 2.砂型表面硬度低 3.金属液压头过高 冲砂 1.砂型紧实度不够,型壳强度不够 2.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3.金属流速过快,充型不稳定 4.压射压力过高,压射速度过快 5.金属液头过高 掉砂 1.合型操作不正确 2.型砂紧实度不够 3.型壳强度不够,发生破裂 铸件缺陷分析 缺陷种类缺陷名称产生原因 多肉类外渗物(外渗豆)内渗物(内渗豆) 1.铸型、型号、型芯发气最大,透气性低,排气不畅

2.合金液有偏析倾向 3.凝固温度范围宽或凝固速度过慢 孔洞类气孔、针孔 1.铸件结构设计不正确,热节过多、过大 2.铸型、型壳、型芯、涂料等发气量大,透气性低,排气不畅 3.凝固温度范围宽,凝固速度数低 4.合金液含气量高,氧化夹杂物多 5.凝固时外压低 6.冷铁表面未清理干净,未挂涂料或涂料烘透 7.铜合金脱氧不彻底 8.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 缩孔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悬殊,过渡外圆角太小:热节过多、过大2.浇注系统、冷铁、冒口安放不合理,不利于定向凝固 3.冒口补缩效率低 4.浇注温度过高 5.压射建压时间长,增压不起作用撮终补压压力不足,或压室的充满度不合理 6.比压太小,余料饼术薄,补压不起作用 7.内浇道厚度过小,溢流槽容量不够 8.熔模的模组分布不合理,造成局部散热困难 缩松疏松 1.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宽,或凝固速度低 2.合金液体含气量高,透气性差 3.参见缩孔类 裂纹、冷隔类冷裂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易变形产品道部位未加工艺加强肋,未给出预变形量:壁厚悬殊等 2.铸型、型壳、砂芯、模具等退让性差 3.铸件冷却过程中,冷却不均匀 4.铸型、型壳、模具温度过低 5.钢液中含氧量过高 6.铸件落砂过早 7.水爆温度过高 热裂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悬殊,造成过渡区应力集中 2.铸型、型壳、型芯,模具退让性差 3.压铸件留模时间过长 4.浇注温度过高:晶粒粗大 5.合金液中气体、夹杂含量过高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 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2)减小合金收缩率。 (3)适当增大内浇口截面面积。 (4)降低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采用温控和冷却装置,改善模具热平衡条件,改善模具排气条件,使用发气量少的涂料。 5、气泡 特征: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鼓胀所形成的泡。 形成原因: (1)模具温度太高。 (2)充型速度太快,金属液流卷入气体。 (3)涂料发气量大,用量多,浇铸前未挥发完毕,气体被包在铸件表层。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6)铝液温度高。 防止方法: (1)冷却模具至工作温度。 (2)降低充型速度,避免涡流包气。 (3)选用发气量小的涂料,用量薄而均匀,彻底挥发后合模。 (4)清理和增设排气槽。 (5)修正开模时间。 (6)修正熔炼工艺。 6、气孔(气、渣孔) 特征:卷入铸件内部的气体所形成的形状规则,表面较光滑的孔洞。 形成原因: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处理1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处理 一、飞边: 飞边就是铸件在分型面上(或活动部位处)突出过多的金属薄片。产生的原因有: 1.压射前机器的调整、操作不合适。 2.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原件损坏 3.模具镶块及滑块磨损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6.投影面积计算不正确,超过锁模力 二、气泡 铸件表面下,聚齐气体因热胀将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产生的原因: 1.模具温度过高 2.金属液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过多,浇入前未燃净,使挥发气体被包在铸件表面。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三、孔穴 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 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金属液卷入气体形成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确或精炼不够,气体溶解于合金中。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溶于金属中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不当,导致金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正面撞击及漩涡。 2.流道形状设计不良, 3.压室充满度不够 4.内浇口速度太高,形成端流。 5.排气不畅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机械加工于量太大 8.涂料过多,在填充前未燃尽 9.炉料不干净,精炼不良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补充不足形成的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合金规范不合适,浇入温度过高 2.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3.比压太低 4.余料柄太薄,最终补压不到作用 5.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 6.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7.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无法用溢流槽解决 8.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 四、夹杂

夹杂又称为夹物、砂眼、夹渣。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孔穴部分或全部充塞着杂物,产生的原因有: 1.炉料不干净 2.合金精炼不够,熔渣未除净 3.舀取金属液时带入熔渣及金属氧化物 4.模具未清里干净 5.涂料中石墨太多 五、冷豆 冷豆也称铁豆,其表现是嵌在铸件表面,未和铸件完全融合的金属颗粒,产生的原因有: 1.浇注系统设置不当 2.填充速度过快 3.金属过早进入型腔 六、麻面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填充时,金属液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击型壁,结果形成具有强烈流向的细小、密集的麻点区域。 七、印痕 顶出原件引起:表现是在铸件表面上出现凹痕或凸痕,产生原因: 1.顶出原件调整不正确 2.推杆端部模损 3.推杆面积太小 4.开模过早 镶件或活动部分引起:表现在铸件平整的表面上出现阶梯痕迹,产生的原因有: 1.镶件部分松动 2.活动部分松动或磨损 3.镶件的侧壁表面由动定模互相穿插的镶件所形成 八、裂纹 铸件的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的缝隙,呈不规则线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这种缺陷称为裂纹 原因: 铸件结构和形状引起的: 1.铸件的壁厚处与壁薄相接处转变剧烈 2.铸件上的转折处圆角不够 3.铸件上能安装推杆的位置不够,造成推杆分布不均衡 4.铸件设计上考虑不周收缩时产生应力而撕裂 模具的成型零件表面质量不好,装固不稳引起的: 1.成型表面沿出模方向有凹陷(或凹坑),铸件脱出撕裂 2.凸的成型表面其根部加工痕迹未能消除,铸件被撕裂 3.成型零件装固有偏斜,阻碍铸件脱出 顶出造成的: 1.模具的顶出原件安置不合理(位置或个数) 2.顶出机构偏斜,顶出力不均衡 3.模具的顶出机构与压铸机上的顶出器的连接不合理,或有歪斜,或动作不协调 4.顶动顶出时的机器顶杆长短不一致,液压顶出的顶棒长短不一致 合金的成分引起: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一:氧化夹渣缺陷特征: 氧化夹渣多分布在铸件的上表面,在铸型不通气的转角部位。断口多呈灰白色或黄色,经x光透视或在机械加工时发现,也可在碱洗、酸洗或阳极化时发现。 产生原因: 1.炉料不清洁,回炉料使用量过多; 2.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3.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净; 4.浇注操作不当,带入夹渣; 5.精炼变质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 防止方法: 1.炉料应经过吹砂,回炉料的使用量适当降低; 2.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高其挡渣能力; 3.采用适当的熔剂去渣; 4.浇注时应当平稳并应注意挡渣; 5.精炼后浇注前合金液应静置一定时间 二:气孔、气泡等缺陷特征: 铸件壁内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光滑的表面,一般是发亮的氧化皮,有时呈油黄色。表面气孔、气泡可通过喷砂发现,内部

气孔、气泡可通过X光透视或机械加工发现气孔、气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 产生原因: 1.浇注合金不平稳,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混入有机杂质(如煤屑、草根马粪等); 3.铸型和砂芯通气不良; 4.冷铁表面有缩孔; 5.浇注系统设计不良。 防止方法: 1.正确掌握浇注速度,避免卷入气体; 2.型(芯)砂中不得混入有机杂质以减少造型材料的发气量; 3.改善(芯)砂的排气能力; 4.正确选用及处理冷铁; 5.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三:缩松缺陷特征: 铝铸件缩松一般产生在内浇道附近飞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接处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在铸态时断口为灰色,浅黄色经热处理后为灰白浅黄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雾状严重的呈丝状缩松可通过X光、荧光低倍断口等检查方法发现。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四:裂纹缺陷特征: 1.铸造裂纹。沿晶界发展,常伴有偏析,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在体积收缩较大的合金和形状较复杂的铸件容易出现; 2.热处理裂纹:由于热处理过烧或过热引起,常呈穿晶裂纹。常在产生应力和热膨张系数较大的合金冷却过剧。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时产生。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汇总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 一、常见缺陷 1.缺陷的分类 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1.1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如照片) 气孔 照片1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如照片2) 缩松 照片2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如照片3) 渣眼 照片3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 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2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3 缩松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 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4 渣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提高铁液温度。降低熔渣粘性。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增大 铸件内圆角。 5 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严格控制型砂性能和造型操 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6 热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严格控制铁液中的 S、P含量。铸件壁厚尽量均匀。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让性。浇冒口不应阻碍铸件收缩。避免壁厚的突然改变。开型不能过早。不能 激冷铸件。 7 冷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8 粘砂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减少砂粒间隙。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9 夹砂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 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10 冷隔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提 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11 浇不到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提高浇注温度和浇 注速度。不要断流和防止跑火。 夹砂、鼠尾、沟槽 形成原因:1)金属流股的热量在被烘烤的砂型表层形成低强度高湿度水份

压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一、飞边: 飞边就是铸件在分型面上(或活动部位处)突出过多的金属薄片。产生的原因有: 1.压射前机器的调整、操作不合适。 2.模具及滑块损坏,闭锁原件损坏 3.模具镶块及滑块磨损 4.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 5.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6.投影面积计算不正确,超过锁模力 二、气泡 铸件表面下,聚齐气体因热胀将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产生的原因: 1.模具温度过高 2.金属液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过多,浇入前未燃净,使挥发气体被包在铸件表面。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三、孔穴 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 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金属液卷入气体形成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

确或精炼不够,气体溶解于合金中。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溶于金属中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不当,导致金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正面撞击及漩涡。 2.流道形状设计不良, 3.压室充满度不够 4.内浇口速度太高,形成端流。 5.排气不畅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机械加工于量太大 8.涂料过多,在填充前未燃尽 9.炉料不干净,精炼不良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补充不足形成的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产生的原因有: 1.合金规范不合适,浇入温度过高 2.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 3.比压太低 4.余料柄太薄,最终补压不到作用 5.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 6.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 7.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无法用溢流槽解

决 8.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 四、夹杂 夹杂又称为夹物、砂眼、夹渣。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孔穴部分或全部充塞着杂物,产生的原因有: 1.炉料不干净 2.合金精炼不够,熔渣未除净 3.舀取金属液时带入熔渣及金属氧化物 4.模具未清里干净 5.涂料中石墨太多 五、冷豆 冷豆也称铁豆,其表现是嵌在铸件表面,未和铸件完全融合的金属颗粒,产生的原因有: 1.浇注系统设置不当 2.填充速度过快 3.金属过早进入型腔 六、麻面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填充时,金属液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击型壁,结果形成具有强烈流向的细小、密集的麻点区域。 七、印痕 顶出原件引起:表现是在铸件表面上出现凹痕或凸痕,

铸造常见的缺陷

一.

手工造型的方法: 1.两箱造型 2.三箱造型 3.挖砂造型 4.活块造型 5.地坑造型 6.刮板造型 7.假箱造型 8.脱箱造型 9.组芯造型 二.分型面的选择 1.为起模方便,分型面一般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上,但注意不要使模样在一箱内过高. 2.尽量将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放在同一个砂箱中,而且尽可能放在下箱,以便保证铸件尺寸的精确. 3.为简化操作过程,保证铸件尺寸精度,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目,减少活块的数目,特别是机器造型流水线生产, 通常只允许有一个分型面,而且尽量不用活块,常用砂芯代替活块. 4.为便于生产操作,减少制造工艺装备的费用,分型面应尽量用平直面. 5.分型面的选择应尽量减少砂芯的数目.

三.钢的热处理的三要素:,加热、保温、冷却。 四.焊条选用原则 (1)低碳.中碳钢.普通低合金钢等强度 (2)同一强度等级的酸.碱性焊条选用对塑性、冲击韧性、抗裂性要求高的选用碱性焊条 (3)异种钢的焊接用强度低的钢材来选相应的焊条 (4)铸钢选碱性电焊条 (5)其他有特殊性能的钢种的焊接,应选用相应的专用焊条 五,焊条的组成及其作用: 1.焊芯作用: 填充焊缝金属、导电 2.药皮作用: (1)保护熔池,使熔池隔离空气.(造气剂,造渣剂) (2)冶金作用脱氧→减少FeO 杂质→缝的性能↑, 渗合金→焊缝达到所需的成份与性能 (3)稳定电弧加入稳弧剂KCO3,NaCO3 六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区域, ,可分为:(1)熔合区焊缝与基本金属的交界区.组织中含未熔化,但受热长大的粗晶粒和部分铸造组织,是危险区域. (2)过热区该区受高温影响,晶粒急据长大,产生过热组织,塑性冲击韧性降 低(3)正火区金属发生重结晶,冷却后金属细化,得到正火组织.

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一、气孔(气泡、呛孔、气窝) 特征:气孔是存在于铸件表面或内部的孔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多个气孔组成一个气团,皮下一般呈梨形。呛孔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气窝是铸件表面 凹进去一块,表面较平滑。明孔外观检查就能发现,皮下气孔经机械加工后才能发 现。 形成原因:1、模具预热温度太低,液体金属经过浇注系统时冷却太快。 2、模具排气设计不良,气体不能通畅排出。 3、涂料不好,本身排气性不佳,甚至本身挥发或分解出气体。 4、模具型腔表面有孔洞、凹坑,液体金属注入后孔洞、凹坑处气体迅速膨胀压 缩液体金属,形成呛孔。 5、模具型腔表面锈蚀,且未清理干净。 6、原材料(砂芯)存放不当,使用前未经预热。 7、脱氧剂不佳,或用量不够或操作不当等。 防止方法:1、模具要充分预热,涂料(石墨)的粒度不宜太细,透气性要好。 2、使用倾斜浇注方式浇注。 3、原材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使用时要预热。 4、选择脱氧效果较好的脱氧剂(镁)。 5、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二、缩孔(缩松) 特征:缩孔是铸件表面或内部存在的一种表面粗糙的孔,轻微缩孔是许多分散的小缩孔,即缩松,缩孔或缩松处晶粒粗大。常发生在铸件内浇道附近、冒口根部、厚大部位, 壁的厚薄转接处及具有大平面的厚薄处。 形成原因:1、模具工作温度控制未达到定向凝固要求。 2、涂料选择不当,不同部位涂料层厚度控制不好。 3、铸件在模具中的位置设计不当。 4、浇冒口设计未能达到起充分补缩的作用。 5、浇注温度过低或过高。 防治方法:1、提高磨具温度。 2、调整涂料层厚度,涂料喷洒要均匀,涂料脱落而补涂时不可形成局部涂料堆 积现象。 3、对模具进行局部加热或用绝热材料局部保温。 4、热节处镶铜块,对局部进行激冷。 5、模具上设计散热片,或通过水等加速局部地区冷却速度,或在模具外喷水, 喷雾。 6、用可拆缷激冷块,轮流安放在型腔内,避免连续生产时激冷块本身冷却不充 分。 7、模具冒口上设计加压装置。 8、浇注系统设计要准确,选择适宜的浇注温度。 三、渣孔(熔剂夹渣或金属氧化物夹渣) 特征:渣孔是铸件上的明孔或暗孔,孔中全部或局部被熔渣所填塞,外形不规则,小点状熔剂夹渣不易发现,将渣去除后,呈现光滑的孔,一般分布在浇注位置下部,内浇 道附近或铸件死角处,氧化物夹渣多以网状分布在内浇道附近的铸件表面,有时呈 薄片状,或带有皱纹的不规则云彩状,或形成片状夹层,或以团絮状存在铸件内部, 折断时往往从夹层处断裂,氧化物在其中,是铸件形成裂纹的根源之一。 形成原因:渣孔主要是由于合金熔炼工艺及浇注工艺造成的(包括浇注系统的设计不正确),模具本身不会引起渣孔,而且金属模具是避免渣孔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