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分区与static解释

五大分区与static解释
五大分区与static解释

五大内存分区

在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楚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明确区分堆与栈

在bbs上,堆与栈的区分问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此可见,初学者对此往往是混淆不清的,所以我决定拿他第一个开刀。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

void f() { int* p=new int[5]; }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new,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operator new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他在VC6下的汇编代码如下:

00401028 push 14h

0040102A call operator new (00401060)

0040102F add esp,4

00401032 mov dword ptr [ebp-8],eax

00401035 mov eax,dword ptr [ebp-8]

00401038 mov dword ptr [ebp-4],eax

这里,我们为了简单并没有释放内存,那么该怎么去释放呢?是delete p么?澳,错了,应该是delete []p,这是为了告诉编译器:我删除的是一个数组,VC6就会根据相应的Cookie信息去进行释放内存的工作。

好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堆和栈究竟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区别由以下几点:

1、管理方式不同;

2、空间大小不同;

3、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生长方向不同;

5、分配方式不同;

6、分配效率不同;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VC6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

1M(好像是,记不清楚了)。当然,我们可以修改:

打开工程,依次操作菜单如下:Project->Setting->Link,在Category 中选中Output,然后在Reserve中设定堆栈的最大值和commit。注意:reserve最小值为4Byte;commit是保留在虚拟内存的页文件里面,它设置的较大会使栈开辟较大的值,可能增加内存的开销和启动时间。

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

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

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

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 EBP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而不是用堆。

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就算是在你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掉,那时候debug可是相当困难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有人把堆栈合起来说,那它的意思是栈,可不是堆,呵呵,清楚了?

static用来控制变量的存储方式和可见性

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在程序执行到它的定义处时,编译器为它在栈上分配空间,函数在栈上分配的空间在此函数执行结束时会释放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如果想将函数中此变量的值保存至下一次调用时,如何实现?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定义一个全局的变量,但定义为一个全局变量有许多缺点,最明显的缺点是破坏了此变量的访问范围(使得在此函数中定义的变量,不仅仅受此函数控制)。

需要一个数据对象为整个类而非某个对象服务,同时又力求不破坏类的封装性,即要求此成员隐藏在类的内部,对外不可见。

static的内部机制:

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程序一开始运行时就必须存在。因为函数在程序

运行中被调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不能在任何函数内分配空间和初始化。

这样,它的空间分配有三个可能的地方,一是作为类的外部接口的头文件,那里有类声明;二是类定义的内部实现,那里有类的成员函数定义;三是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前的全局数据声明和定义处。

静态数据成员要实际地分配空间,故不能在类的声明中定义(只能声明数据成员)。类声明只声明一个类的“尺寸和规格”,并不进行实际的内存分配,所以在类声明中写成定义是错误的。它也不能在头文件中类声明的外部定义,因为那会造成在多个使用该类的源文件中,对其重复定义。

static被引入以告知编译器,将变量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而非栈上空间,静态

数据成员按定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初始化,注意静态成员嵌套时,要保证所嵌套的成员已经初始化了。消除时的顺序是初始化的反顺序。 static的优势:

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是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因此,对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存储一处,供所有对象共用。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但它的值是可以更新的。只要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更新一次,保证所有对象存取更新后的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引用静态数据成员时,采用如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名>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

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PS:

(1)类的静态成员函数是属于整个类而非类的对象,所以它没有this指针,这就导致

了它仅能访问类的静态数据和静态成员函数。

(2)不能将静态成员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3)由于静态成员声明于类中,操作于其外,所以对其取地址操作,就多少有些特殊

,变量地址是指向其数据类型的指针,函数地址类型是一个“nonmember函数指针”。

(4)由于静态成员函数没有this指针,所以就差不多等同于nonmember 函数,结果就

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成为一个callback函数,使得我们得以将C++和C-based X W

indow系统结合,同时也成功的应用于线程函数身上。

(5)static并没有增加程序的时空开销,相反她还缩短了子类对父类静态成员的访问

时间,节省了子类的内存空间。

(6)静态数据成员在<定义或说明>时前面加关键字static。

(7)静态数据成员是静态存储的,所以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

(8)静态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

初始化在类体外进行,而前面不加static,以免与一般静态变量或对象相混淆;

初始化时不加该成员的访问权限控制符private,public等;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它所属类;

所以我们得出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

<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

(9)为了防止父类的影响,可以在子类定义一个与父类相同的静态变量,以屏蔽父类的影响。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说静态成员为父类和子类共享,但我们有重复定义了静态成员,这会不会引起错误呢?不会,我们的编译器采用了一种绝妙的手法:name-mangling 用以生成唯一的标志。

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一天内任何时间都能满足室内管网的水量、水压要求时,应充分利用外网压力,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建筑内部管网直接在外网压力的作用下工作。 直接给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最简单,能充分利用外网压力。但室内没有贮备水量,外网一旦停水,内部立即断水。 (2)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当室外管网的水压周期性变化大,一天内大部分时间,室外管网水压、水量能满足室内用水要求,只有在用水高峰时,由于用水量过大,外网水压下降,短时间不能保证建筑物上层用水要求时,可采用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在室外管网中的水压足够时(一般在夜间),可以直接向室内管网和室内高位水箱送水,水箱贮备水量;当室外管网的水压不足时(一般在白图2—2直接供水方式天),短时间不能满足建筑物上层用水要求时,由水箱供水。由于高位水箱容积不宜过大,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不适用于日用水量较大的建筑。 a. 引入管与外网管道相连接,通过立管直接送~屋顶水箱,水箱出水管与布置在水箱下面的横干管相连,水箱进水管、出水管上无逆止阀,实际上水箱已成为各用水器具用水的必经之路(相当于外网水的断流箱)。可保证水箱水随进随出,水质新鲜,又可保证水压稳定。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水箱贮水量要求保证缺水时的最大用水量,否则会造成上、下层同时断水。 b.水箱进水、出水合用一根立管,只是在水箱底部才分为两根管,一根管为进水管,另一根为出水管。外网水压高时,外网既向水箱供水也向用户供水,外网水压不足时,由水箱补充不足部分。

图1-3 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 采用这种给水方式,可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水压,缓解供求矛盾,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工作完全自动,无须专人管理;但是采用水箱,应注意水箱的污染防护问题,以保护水质;水箱容积的确定应慎重,过大,则增加造价和房屋荷载;过小,则可能发生用户缺水,起不到调节作用。 在不宜设水箱或设水箱有困难的情况下,水罐的给水方式。也可以设置|气压给水设备。

xx农业气候区划 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 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 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几种方式 十层的民用建筑至少在30米,即使以24米的公用建筑计算,市政管网的压力肯定需要二次加压才能满足要求,不存在直接供水的可能。但是,根据建筑的高度、管道的承压能力、用水器具的压力要求,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分区减压系统这种系统目前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减压阀的价格已经降到3000元/件左右,相比而言,管材和安装工程量以及系统得维护难度等均大幅度下降,其经济效率大大提高。系统的组成方式为:、生活水池、水泵、主管道、直接入户管、减压阀、阀后入户管等。目前的高层或小高层采用这种方式的很多。系统原理:一般由建筑地下室的泵房进行一次性集中加压,高压水沿主干管送至建筑上部用户,并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建筑下部的用户水压过高,则需要进行集中减压(减压阀组),再送至用户。缺点就是减压区的水头损失大,水泵功耗较大。 1 高层建筑给水方式的选择 选择给水方式是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给水系统的使用和工程造价。对于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即低区部分直接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高区部分由水泵加压供水。 高区部分可以采用的分区给水方式有: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变频调速水泵给水方式或气压罐给水方式。目前绝

大多数高层建筑采用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可根据《规范》要求采用高位水箱减压给水方式、高位水箱并联给水方式和高位水箱串联给水方式,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几种给水方式的结合。其中高位水箱减压给水方式利用减压水箱和减压阀减压,而减压阀占地面积小,不影响水质,无噪声,国内减压阀产品质量逐渐提高,性能可靠,故采用减压阀减压方式的日渐增多。 2 给水减压阀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给排水科技的发展,近十余年来各种类型进口和国内自行研制的给水减压阀已在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表明:应用减压阀的给水减压保障系统与传统的中间水箱减压系统相比,有占用空间小、技术特性稳定、压力比调节灵活、使用寿命长、维护管理便捷等优点。但如何保障高层建筑减压阀给水系统的正常工作,使高层建筑用户获得良好的供用水环境,并确保楼宇内消防灭火设施(消火栓、喷洒)遇警显效的作用,离不开对减压阀给水系统科学有序的维护管理。下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减压阀的使用及维护管理谈一些体会。 2.1 1用1备的减压阀组应定期轮换工作。大部分高层建筑生活给水减压保障系统,是以给水竖向分区设置的,一般设在每一给水分区总管上。考虑到众多用户的用水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供水以及排水需求不断增加。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合理的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对满足城市居民的给排水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设计管网分布时,合理的进行管网分布,能有效的节约能源资源,尤其是在选择输水方式的时候,在地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重力输水方式,因地制宜的应用地势的落差进行输水从而节约能源、资源。在对城市的给水排水的管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综合城市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的详细介绍,并对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仔细推敲,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并对我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中给排水设计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ee18445688.html,/8/view-3964347.htm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提供的基础保障。在整个城市供水系统中,给水管网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管网的投资业相当巨大,大约占了总投资的80%左右。在供水系统中,输水管网的主要作用是将水保质保量的送到千家万户,进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城市供水系统耗能中,克服管网的水头损失和满足最小服务水头以及多余水头的耗能占了很大的比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供水投资成本,因此只要进行良好的设计,这部分就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本文就给水管网的合理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降低对整个供水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节约

社会资源。 一、输水方式的选择 1 输水方式的分类 输水方式分为压力流输水方式、重力流输水方式以及压力与重力相结合的输水方式、压力流输水方式是当水厂水池位高于水源水位时,依靠水泵加压输水。采用加压输水时,输水管要根据地形高差、管线长度、管材的承受能力、地质状况及设备动力等情况,设置一级加压泵站或中途加压泵站,压力流输送至水厂。当水源水位高于水厂水池水位,且两处的地势高差足以克服输水管线的水头损失时,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重力流输水,不能自流的地段,采用压力流输水,这种输水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是理想的输水方式;由于地形的复杂性,水在输送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形加以确定,宜用压力输水的地段采用压力输水,在压力输水段需要设置加压泵站提升水压。这种既有压力输水又有重力输水的方式成为压力与重力结合输水方式。 2 输水方式的选择 输水方式的选择往往受水源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选择输水方式,首先要确定供水的水源、供水的距离I和力量Q,之后根据水源水位Z1和水厂水池水位Z2之差来确定采用何种输水方式。 如果Z1 HP=Z1-Z2+h 式中:Hp为加压泵站水泵扬程,m;h为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m。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 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 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 专业班级:建筑学XXX班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X

摘要 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资料调查,认真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并选取各气候区城市有代表性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从而总结得出各地建筑应该如何做到和气候很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 气候分区气候特点气候适应性建筑 正文 一.我国五大气候区及建筑设计要求 1.中国五大气候区: 我国一共有五大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过热。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 2.五大建筑气候分区 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之间的科学联系,使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

3.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各个气候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各自区域地域性气候的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二.夏热冬冷气候区 1.气候特征概述 位于省中部、江汉平原东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地貌为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区平均海拔为50米,而丘陵地区则为200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ⅢB)。 号称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另外二者为、),夏天闷热,冬天阴冷。一般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市年降水量平均为1259.4毫米,最少仅680.5毫米;最多达2047.5毫米。 2.气候形成原因 众所周知,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水文状况。 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呈“凹”字形地理布局,每年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云量稀少,辐射强烈,会出现几段持续性的晴热天气,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并且市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会将整个城市罩住,使其像一个“蒸笼”更使人感到闷热。 是一个有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工业发达,高楼林立,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导致市闷热潮湿,素有“火炉”之称。 的冬天也异常的冷,虽然地处秦岭分割线的南方,但的冬天并不比北方城市温暖,由于处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地带,市湖泊众多,造成在冬季空气十分潮湿,加上较低的气温,造成冬季气候阴冷。 3.与同气候区城市气候比较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3.1海陆影响: 上海(ⅢA):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这与

给水方式的分类 给水方式 根据资用水头H0(市政管网所能提供的水头)与建筑物所需水头H之间的关系,给水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给水方式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一天内任何时间都能满足室内管网的水量、水压要求时,应充分利用外网压力,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建筑内部管网直接在外网压力的作用下工作。见图2—2直接给水方式。 直接给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最简单,能充分利用外网压力。但室内没有贮备水量,外网一旦停水,内部立即断水。 (2)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当室外管网的水压周期性变化大,一天内大部分时间,室外管网水压、水量能满足室内用水要求,只有在用水高峰时,由于用水量过大,外网水压下降,短时间不能保证建筑物上层用水要求时,可采用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在室外管网中的水压足够时(一般在夜间),可以直接向室内管网和室内高位水箱送水,水箱贮备水量;当室外管网的水压不足时(一般在白图2—2直接供水方式天),短时间不能满足建筑物上层用水要求时,由水箱供水。由于高位水箱容积不宜过大,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不适用于日用水量较大的建筑。 当用户对水压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或外网水压过高,需要减压时,也可采用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此种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a. 引入管与外网管道相连接,通过立管直接送~屋顶水箱,水箱出水管与布置在水箱下面的横干管相连,水箱进水管、出水管上无逆止阀,实际上水箱已成为各用水器具用水的必经之路(相当于外网水的断流箱)。可保证水箱水随进随出,水质新鲜,又可保证水压稳定,但对防冻、防漏要求高。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水箱贮水量要求保证缺水时的最大用水量,否则会造成上、下层同时断水。见图2—3设水箱的给水方式(a)。 b.水箱进水、出水合用一根立管,只是在水箱底部才分为两根管,一根管为进水管,另一根为出水管。外网水压高时,外网既向水箱供水也向用户供水,外网水压不足时,由水箱补充不足部分。系统要求:水箱出水管要设逆止阀,保证只出不进,以防止水从出水管进入水箱,冲起沉淀物。在房屋引入管上也要设置逆止阀,为了防止外网压力低时,水箱里的水向户外倒流。横干管设在底部,可以充分利用外网水压,并可以简化防冻、防漏措施。缺点是:水箱水用尽时,用水器具水压会受到外网压力影响。见图2—4设水箱的给水方式(b)。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到北部的10 -14℃。大陆性强对农作物蛋白质合成有利,如北部和西北地区小麦品质比南部好,日较差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有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比日较差小的地区为优;④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多种需要;⑤一些重要的农业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大,农业气象灾害多。以降水量年变率为例,主要农业区的平均年变率在10-30%之间,生长期中各月的变率更大,以南北纬度差异很大的两地为例,北京在39-83%之间,广州在29-96%之间,年际变化大对于多熟制地区的年总产量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季风强弱、迟早和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以及短期强烈天气的偶然发生,我国常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分区论述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遵循农业气候相似性和差异性,区划指标具有明确的农业意义,主导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按照指标系统,逐级分区。分区系统依次为农业气候大区、农业气候带、农业气候区。农业气候大区主要反映光热水组合状况的差异和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农业气候带的划分主要考虑具有明显地带性的热量带及能够反映农业生产的熟制、不同种类经济林木和作物地域分布、越冬状况和产量等方面的热量特征值;农业气候区着重考虑非地带性的农业气候因素。全国分为3个农业气候大区,15个农业气候带,55个农业气候区。 Ⅰ.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位于我国东半部广大区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6%。农业耕地占80%以上,人口占90%多。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业气候特点如下:

分区并联给水方式 ②分区并联给水方式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集中布置(一般设在地下室内)。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的各类高层建筑,广泛采用。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供水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能源消耗较小。管材耗用较多,水泵型号较多,投资较高,水箱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水泵宜采用相同型号不同级数的多级水泵,在可能条件下,低区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 ③并联直接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变速水泵或多台并联水泵,从贮水池中抽水。根据用水的水量或水压,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这种给水方式供水较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能量消耗较少。水泵型号、数量较多,投资较高,需设置水泵控制调节装置。 ④气压水罐并联给水方式各区均采用水泵自贮水池抽水加压,利用气压水罐调节水压和控制水泵运行。如图 5.1.8 所示。适用于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气压水罐给水方式的优点是水质卫生条件好,给水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是气压水罐的调节贮量较小,水泵启动频繁,水泵在变压下工作,平均效率低、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水压变化幅度较大,对建筑物给水配件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影响。 ⑤分区串联给水方式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分散布置,自下区水箱抽水供上区使用。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的高层建筑(如高层工业建筑)。这种给水方式的总管线较短,投资较省,能量消耗较小。但是供水独立性较差,上区受下区限制;水泵分散设置,管理维护不便;水泵设在建筑物楼层,由于振动产生噪声干扰大;水泵、水箱均设在楼层,占用建筑物使用面积。 ⑥分区水箱减压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水泵统一加压,利用水箱减压,上区供下区用水。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 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这种给水方式的水泵数目少、维护管理方便;各分区减压水箱容积小,少占建筑面积。下区供水受上区限制,能量消耗较大。屋顶的水箱容积大,增加了建筑物的荷载。在可能的条件下,下层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中间水箱进

分区并联给水方式 ②分区并联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集中布置(一般设在地下室内)。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的各类高层建筑,广泛采用。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供水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能源消耗较小。管材耗用较多,水泵型号较多,投资较高,水箱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水泵宜采用相同型号不同级数的多级水泵,在可能条件下,低区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③并联直接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变速水泵或多台并联水泵,从贮水池中抽水。根据用水的水量或水压,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这种给水方式供水较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能量消耗较少。水泵型号、数量较多,投资较高,需设置水泵控制调节装置。 ④气压水罐并联给水方式 各区均采用水泵自贮水池抽水加压,利用气压水罐调节水压和控制水泵运行。如图5.1.8 所示。适用于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气压水罐给水方式的优点是水质卫生条件好,给水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是气压水罐的调节贮量较小,水泵启动频繁,水泵在变压下工作,平均效率低、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水压变化幅度较大,对建筑物给水配件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影响。 ⑤分区串联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分散布置,自下区水箱抽水供上区使用。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的高层建筑(如高层工业建筑)。这种给水方式的总管线较短,投资较省,能量消耗较小。但是供水独立性较差,上区受下区限制;水泵分散设置,管理维护不便;水泵设在建筑物楼层,由于振动产生噪声干扰大;水泵、水箱均设在楼层,占用建筑物使用面积。⑥分区水箱减压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水泵统一加压,利用水箱减压,上区供下区用水。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这种给水方式的水泵数目少、维护管理方便;各分区减压水箱容积小,少占建筑面积。下区供水受上区限制,能量消耗较大。屋顶的水箱容积大,增加了建筑物的荷载。在可能的条件下,下层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中间水箱进水管上最好安装减压阀,以防浮球阀损坏和减缓水锤作用。 ⑦分区减压阀减压给水方式 水泵统一加压,仅在顶层设置水箱,下区供水利用减压阀减压。适用于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这种方式的设备、管材较少,投资省,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下区供水压力损耗较大,能量消耗较大。根据建筑物形式,减压阀可有各种设置方式,如输水管减压、配水立管减压、配水干管减压、配水支管减压等。(3)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 给水系统按给水管网的敷设方式不同,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和环状供水式三

七种给水方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七种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不设增压及储水设备 (2)优点:系统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投资较少、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并且供水安全可靠 (3)缺点:系统内部无储备水量,当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系统立即断水(4)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外管网水压水压充足,并能全天保证用户用水要求的地区 (5)(2)单设水箱给水方式 (6)优点: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省;系统具有一定的储备水量,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供水,节省电耗 (7)缺点:系统设置了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并给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当水压较长时间持续不足时,需增大水箱容积,并有可能出现断水情况。 (8)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周期性不足,室内用水要求水压稳定,并且允许设置水箱的建筑物 (9)(3)设储水池、水泵的给水方式 (10)优点:供水安全可靠,不设高位水箱,不增加建筑结构荷载 (11)缺点:没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 (12)(4)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水泵从储水池吸水,经加压后送入水箱。因水泵供水量大于系统用水量,水箱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停泵,当低水位时重新启动。

(13)优点: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可以减小水箱容积。同时,在水箱的调节下,水泵能稳定在高效点工作,节省电耗。在高位水箱上采用水位继电器控制水泵启动,易于实现管理自动化。储水池和水箱能够储备一定水量,增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14)缺点: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设备和运行费用较高,安装及维护比较麻烦。 (15)适用范围: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室内用水不均匀、室外管网不允许水泵直接吸水,而且建筑物允许设置水箱时。 (16)(5)气压给水方式:利用密闭压力水罐代替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形成气压给水方式 (17)优点:设备可设在任何高度上,安装方便,便于隐蔽,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水质不易受污染,便于实现自动化。 (18)缺点:给水压力波动较大,能量浪费严重 (19)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又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20)(6)变频调速给水方式 (21)当给水系统中流量发生变化时,扬程也会发生变化。压力传感器不断向微机控制器输入水泵出水管压力的信号,当测得的压力值大于设计给水量压力值时,则微机控制器向变频调速器发出降低电流频率的信号,从而使水泵转速降低,水泵出水量减少,水泵出水管压力下降;反之亦然 (22)适用条件:水泵扬程随流量减少而增大,管路水头损失随流量减少而减少。当用水量下降时,水泵扬程在恒速条件下得不到充分利用,为节能,可采用此方式。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 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2100--3100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第3.1.2条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雪,基本雪压为 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七种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不设增压及储水设备 优点:系统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投资较少、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并且供水安全可靠缺点:系统内部无储备水量,当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系统立即断水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外管网水压水压充足,并能全天保证用户用水要求的地区 (2)单设水箱给水方式 优点: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省;系统具有一定的储备水量,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供水,节省电耗 缺点:系统设置了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并给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当水压较长时间持续不足时,需增大水箱容积,并有可能出现断水情况。 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周期性不足,室内用水要求水压稳定,并且允许设置水箱的建筑物(3)设储水池、水泵的给水方式 优点:供水安全可靠,不设高位水箱,不增加建筑结构荷载 缺点:没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 (4)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水泵从储水池吸水,经加压后送入水箱。因水泵供水量大于系统用水量,水箱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停泵,当低水位时重新启动。 优点: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可以减小水箱容积。同时,在水箱的调节下,水泵能稳定在高效点工作,节省电耗。在高位水箱上采用水位继电器控制水泵启动,易于实现管理自动化。储水池和水箱能够储备一定水量,增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缺点: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设备和运行费用较高,安装及维护比较麻烦。 适用范围: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室内用水不均匀、室外管网不允许水泵直接吸水,而且建筑物允许设置水箱时。 (5)气压给水方式:利用密闭压力水罐代替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形成气压给水方式 优点:设备可设在任何高度上,安装方便,便于隐蔽,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水质不易受污染,便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给水压力波动较大,能量浪费严重 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又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6)变频调速给水方式 当给水系统中流量发生变化时,扬程也会发生变化。压力传感器不断向微机控制器输入水泵出水管压力的信号,当测得的压力值大于设计给水量压力值时,则微机控制器向变频调速器发出降低电流频率的信号,从而使水泵转速降低,水泵出水量减少,水泵出水管压力下降;反之亦然 适用条件:水泵扬程随流量减少而增大,管路水头损失随流量减少而减少。当用水量下降时,水泵扬程在恒速条件下得不到充分利用,为节能,可采用此方式。 (7)分区给水方式 城市角度上讲:分区给水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得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分区给水的原因,从技术上是使管网得水压不超过水管可以承受的压力,以免损坏水管和附件,并可减少漏水量;经济上得原因是降低供水能量费用。 在给水区很大、地形高差显著、远距离输水时,都有可能考虑分区给水问题 小区或者是楼层上讲:分区不但可以保证供水的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因管道内压力过大而损坏用户端的管件

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指标 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3.如何提高路基的稳定性⑴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⑵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做稳定处理。⑶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浸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⑷正确进行排水设计⑸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离温层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积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土基⑹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压实度。⑺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以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4.冻胀(春季)翻浆的原因⑴土质不良(粉性土)⑵水文条件不良(路基旁或底下有充足的水源供给)⑶气候条件不良(温度反复无常)⑷形车荷载(重车通过)5.我国出现季节性冰冻翻浆冒泥原因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为季节性冰冻地区,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是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冰先溶解,水分难以迅速排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便大大降低。若是在交通任务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

的形式从涨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冻胀和翻浆的出现,使路面遭到严重的损坏。6、沥青路面的设计内容:⑴ 原材料调查、选择⑵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⑶ 各项参数的确定⑷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⑸ 结构层厚度设计⑹ 方案比选7、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流程1,交通分析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2,计算荷载疲劳应力6Pr4,计算温度疲劳应力6Tr5,将6Pr,6Tr代入极限状态平衡方程,初拟路面板厚度6,对中温地区将近行,防冻厚度检验8、挡土墙稳定性计算1抗滑稳定性验算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3 基底压力及合理偏心矩验算4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9、干容重r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在同等条件下一定含水量之前R随W增加而提高主要原因是水起润滑作用土粒之间阻力减小施外力后 孔隙减小土粒易于挤进 E得以提高 R值至最大值后W再增大土粒孔隙被水占据而水一般不被压缩因而W增大E随之降低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1.2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即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合理的供水方案,应综合工程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技术因素:供水可靠性,水质对城市给水系统的影响,节水节能效果,操作管理,自动化程度等;经济因素:基建投资,年经常费用,现值等;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建筑立面和城市观瞻的影响,对结构和基础的影响,占地对环境的影响,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抗寒防冻性能,分期建设的灵活性,对使用带来的影响等。 可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 在初步确定给水方式时,对层高不超过3.5m的民用建筑,给水系统

所需的压力H(自室外地面算起),可用以下经验法估算: 1层(n=1)为100kPa,2层(n=2)为120kPa,3层(n=3)以上每增加1层,增加40kPa(即H=120+40×(n-2)kPa,其中n≥2)。 1.2.1 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 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 (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 (2)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3)气压给水方式 (4)分区给水方式 (5)分质给水方式

动画演示 单击鼠标播放 直接给水方式 1. 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 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 水,为最简单、经济的给水 方式。 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 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 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低峰用水时,可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并向水箱进水,水箱贮备水量。 高峰用水时,室外管网水压不足,则由水箱向建筑给水系统供水。 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保证建筑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供水的要求,也可采用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法。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遮阳、隔热和通风,以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的建筑则要防寒和保温,让更多地阳光进入室内。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把我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分区代号分区名称气候主要指标建筑基本要求 ⅠⅠA ⅠB ⅠC ⅠD 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 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 等要求 ⅡⅡA ⅡB 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 7月平均气温18~28℃ 建筑物应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 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ⅢⅢA ⅢB ⅢC 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10℃ 7月平均气温25~30℃ 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 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 2、建筑物应防雨、防潮、防洪、防雷电 ⅣⅣA ⅣB 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29℃ 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 风、防雨要求 2、建筑物应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 电 ⅤⅤA ⅤB 温和地区1月平均气温0~13℃ 7月平均气温18~25℃ 建筑物应满足防雨和通风要求 ⅥA ⅥB 严寒地区 Ⅵ ⅥA 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 ~ -22℃ 7月平均气温<18℃ 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 关要求 ⅧⅦA ⅦB ⅦC 严寒地区 ⅦA 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5~ -20℃ 7月平均气温≥18℃ 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 关要求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 一、气温分布特点: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 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 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合作探究: 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描述一月00 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 (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 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漠河和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课堂练习: 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 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 A 天津 B C D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 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 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岛-----一年三熟 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 A 和 B 和新疆 C和 D新疆和 7.每年五月下旬,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 省降水量大于省 B省比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省小麦品种好于省 D省的人口比省少 8.() A.①为 B.②为 C.③为 D.④为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 中国气候——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