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金榜学案:第1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嘶哑.(yǎ) 海峡.(xiá) 窄.窄(zhǎi) 荇.藻(xìnɡ)

B.淤.滩(yū) 蓬蒿.(ɡāo) 干瘪.(biě) 憔.悴(qiáo)

C.纤.绳(qiān) 胚.芽(pēi) 沦.陷(lún) 虔.信(qián)

D.慰藉.(jí) 晨曦.(xī) 瞰.望(kàn) 白桦.(huà)

【解析】选A。B项,“蒿”应读hāo;C项,“纤”应读qiàn;D项,“藉”应读jiè。

2.(2014·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

....,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

....“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解析】选A。“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担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话题的热议。

D.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周洋获得金牌,并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成功卫冕该项目的第一人。

【解析】选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正确的应为“因为《中国达人秀》栏目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艾青,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B.戴望舒,中国著名诗人。他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

C.舒婷,原名龚佩瑜,著名女诗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D.莱蒙托夫是原苏联著名诗人。休斯是美国诗人,是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解析】选D。莱蒙托夫是俄国诗人。

5.(2014·南京模拟)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嫦娥三号”登陆期间,美国宇航局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器以及ARTEMIS探测器对“嫦娥三号”登陆过程进行了跟踪。

B.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丁肇中教授认为:“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D.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一个外交词汇——无可奉告,这个词语一度流行。

【解析】选C。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6.(2014·咸宁中考)综合性学习。(5分)

香城中学九(1)班组织开展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方言兴趣小组”负责人,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为做好方言研究,传承地方文化,请你对媒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A.

B.

(2)请你为“方言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活动,并对其主要内容稍加说明。(3分)

答:

答案:(1)示例:A.电视讲座 B.方言专栏(专题)节目

(2)示例一:方言竞赛。说明:两人一组“你说我猜”,一人说方言,一人用普通话翻译,以正确率高的为优胜。示例二:调查访问。说明:到偏僻山村找高龄老人搜集方言,记录整理(录音整理)。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11题。(12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7.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分)

答:

答案: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8.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2分)

答:

答案: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9.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首先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上下文相关词语的意思揣摩。

答案: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10.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比喻义。结合“土地”通常的喻义,联系本诗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来分析。

答案:祖国。

11.全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答案: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二)(2014·益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

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原题为“夜深花睡”。选自十月文艺出版社《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有删改)

1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最爱“百合花”?(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主旨的分析,本文以百合花为线索,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作者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所以这里的百合花寄托了作者对丈夫的情感,也是两人爱情的象征。

答案(示例):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更是作者夫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象征。

1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内心的复杂情感。(3分)

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句子是对丈夫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示了丈夫复杂的内心,需要分析丈夫的心理情况,一种是委屈,一种是愧疚。前者是因为买百合花这个行为被误会的情感。后者则是情节中所提到的因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愧疚。

答案(示例):一是为买百合花送给妻子,反遭妻子责骂感到委屈;二是为自己失业,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

14.通读全文,试简要分析“丈夫”的性格特点。(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能力。首先是买百合花这个行为,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其次,在受到误会之后的动作“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也是让作者感动的一个细节,表现“丈夫”能够忍受委屈。

答案(示例):深爱自己的妻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妻子买百合花;能忍受委屈,在遭到妻子责怪时,不发火、不辩解,默默地弯腰拾起百合花。

15.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和中心的概括、理解。第一问,概括内容,从第5段开始回忆往事,其中5~10段讲述和丈夫之间一次因为买百合花而产生的误会。第11~15段则是写丈夫死后自己上坟的事。第二问,联系内容理解作者对丈夫的爱以及追悔、怀念的情感。

答案(示例):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等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

16.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在结尾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下面语段,分析二者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1)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2)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夜深了,花睡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写作手法的把握,这里比较的是两篇文章结尾的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背影》的结尾是由信而怀念父亲,表达对多年不见的父亲的思念之情。而《夜深了,花睡了》的结尾则是由百合花而产生的对死去丈夫的怀念之情。这样的写作手法称之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答案(示例):都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2014·抚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3分)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选自201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标题扣住一个“怒”字,结尾扣住“芦花”“黄河”这两个关键词。

答案:芦花之怒黄河之怒

18.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第⑧自然段有“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再从第⑤自然段的“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中提炼“壮观”一词。第⑨自然段有“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把拟人化的语言还原成“怒放”“怒吼”“壮烈”中的一个关键词即可。

答案: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关键词“壮观”);看到芦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关键词“怒放”“怒吼”“壮烈”,答对其中一个关键词即可给满分)

19.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答:

【解析】本题考查锤炼语言的能力。找出关键的动词“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回答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狂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赞美、喜爱)。答案:通过“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动词,生动具体地表现黄河水的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从修辞手法入手,“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是比喻,“雪的天堂”是“美”,作者的情感是“喜爱和赞美”;“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是排比,排比的修辞效果是“增强语势”,也是表现了一种美,作者的情感依然是“喜爱和赞美”。

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芦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芦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手法的能力。“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二者相结合,突出了风之大,这是后文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的原因。

答案: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21.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3分)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结合的能力。《黄河颂》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关头“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的精神,与本文的象征义是相同的。

答案(提示):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作答,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体裁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话题。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

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的微笑一路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定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从具体的写法上讲,这个题目最好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又容易写成“记流水账”的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采用点技巧。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的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记叙经历过程是可以进行合理虚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