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

李子勋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何谓高峰体验

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好!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祥,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二,不一样的高峰体验

报载: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几年前,几个北京的心理学家在一次聚会中讨论与分享高峰体验。精神分析学派的贾晓明说:"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地忙碌,生活像乱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顺,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风景区游玩,我去了。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爬山的时候,我就坐在山脚下一片树林中等待。我放松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阳光从林间叶缝里洒下来,我长久的凝视着身边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身体变得很轻,像浮在空气中,内心深处有一种涌动,我开始分不清它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痛苦,但后来,我有了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内心似乎听到一种召唤,有了一种使命感,生命的意义一下变得清晰可见,疲惫和烦恼一刹间蒸发了,我又变得生气勃勃。在以后的生活与事业中,我充满了灵性,直觉和献身精神。"华东师大心理博士朱建军说:"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意识,

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感觉淹没了我。"

三,快乐层次与不同的高峰体验

人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会对应一种快乐的体验,需求的层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类有多少需求层次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有四个层次:生理需求,情绪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对应着四种动力:本能的动力,情感的动力,心智的动力和心灵的动力。超越的需求,一直是东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学中的"无我",道家中的"空",即是一种超越境界。生活中,人们可能把高峰体验当作一种时尚的标签,一些人把事业的成功、物欲的满足等同于"高峰体验",也有的人朴素的把登山,竞技运动中的快乐称为"高峰体验"。读过韩萱的小说《何谓高峰体验》,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长久的寻觅中,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浪漫钢琴旋律那一刹间的心灵共舞。我不知道韩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种高峰体验,但电话里女孩的"高峰体验"显然不在同一个精神层面。"想融入的那个男人的身体"的她能激发多少心灵的超越呢!情爱的忘我有时是一种孩子与母亲粘结的亲密再现,渴望被爱人"身体化"的心理趋向等同于婴儿渴望回到母亲的子宫。毕淑敏长篇小说《红处方》中,描述人吸毒后的"高峰体验",它的欣快感和高峰体验有很大的相似性,却源于一种意识朦胧中的现实解体和自我解体,对现实的逃避是真正的动机。他是自我封闭的,听不到心灵的欢笑,快感过后是一种精神的苍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与道德的坠落。很多学者认为"禅"的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但"禅"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说得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禅"。宗教体验算不算"高峰体验"?人的信仰的确超越了理性层面,它是靠心灵的力量维持的,宗教体验中的"献身、博爱、无私"如果能超越狭隘的教派原则,指向全人类或所有的生命物质,那么应该算是一种高峰体验。巫术文化中的"神入","神灵附体",让一个平凡的人转变为"神",获得预言的功能(传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长老都是能听见"神"召唤的人),这种神秘体验有时也会被人当作"高峰体验"。我个人认为:每种文化下对高峰体验的释义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绝不是瞬间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种持久引导人们朝向积极,健康,博爱发展的精神动力。马斯洛晚年对滥用高峰体验概念和不择手段的寻求高峰体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非常苦恼,他觉得自己的观念遭到了严重误解。他描述了另一种超越体验:"不再是一种突发的,刹那间,感性,高潮式的体验,而是一种通过时间、努力、修炼、奉献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能从现实或永恒两种角度看待生命,从平凡中体会超越"他称这种体验叫"高原体验"。

四,如何提升心灵创造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的确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是逐步形成的,随着学识的渊博,意识的扩展,精神的完满,像修炼一样,随着心灵的成长、提升、净化,人变得公平、开朗、豁达、宽容、博爱与慈悲,这样的内心境界谁能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高峰!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们的心灵得以从现实中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与超越。有一句经典的东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灵是知者。"那么心灵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我个人

觉得,心灵不是机体的感知觉,不是渴求与满足,不是情绪的舒张,不是逻辑推理,但它却潜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绪和身体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却滋养着我们。像地平线下的水,在人性的深处打一口井,我们会看到心灵像洁净甘甜的水慢慢的渗出,聚积,形成。你会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灿烂,情感的美丽是因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润。一口井可以因为日月变化,风侵雨蚀,被沙石添埋,但灵性还在那里,只要你愿意清理、挖掘与更新,它还会沽沽流淌出来,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那么,我们如何寻迹心灵: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保护和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美的标识。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并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一个群体,一个种族,它属于整个人类。在更高的层面,心灵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现象的内核,是生命现象的原动力,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朴实、坚韧与恒久。心灵不美丽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种"高峰体验"的快乐,心灵美丽的人却可以时时刻刻顺手拈来。物欲或情欲的满足,权利和征服得到的快乐,只是戏剧性的"情绪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剂给人的只是空虚、成瘾、沉溺与道德沦落,这样的"高峰体验"得不偿失。

五,按部就班获得高峰体验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有过高峰体验。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高峰体验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呢?美国的Richard Bennett在《寻求你的高峰体验》中说:"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以下步骤可能帮助你去寻求生命中的"奇妙体验":一,开始精神灌注:你用一个不短的时间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自由与约束、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积攒一定情绪压力,感觉到自我的无助、无能和渺小。二,选择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山水、林间,旷野,海岸、峰顶,把心智长久的集中凝视眼前的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流水、海潮、山峦、地平线上......。三,感觉自然的力量:然后闭上眼睛,让风吹拂着你、水流冲刷着你、山林的气味、虫鸟的声音、宇空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四,缓慢地思索:让无意识去思索我是谁?我存在那里?一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如果我存在,会是什么?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五,放弃自己:然后,深深缓慢的呼吸,放弃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弃自己,忘却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识无意识都随风而去,随浪而流,思维停滞,情绪凝结,物我两忘。六,寻找心灵:用内视的方法,探索心灵深处那一丝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游走在宇宙的深处,感觉自然的博大,广阔,神圣,恒久,感受人性的温暖,和谐,博爱与一体......。七,体验高峰:体验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畅然,平和,舒缓,由此而引发一种缓慢的喜悦、涌动和心灵振荡,听凭这样的感觉席卷而来,听凭心身轻轻的颤栗,激动和欣喜。八,检视自己:这种体验过后,重新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对高峰体验的追求应该是人们追求心灵超越的体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N次,是否获得那种超然的感觉,你都要牢牢记住,当这种心灵的提升训练到了某一个境界,高峰体验便会突如其来,并终身伴随和照耀着你。

六,结语

普陀经中有个故事:十个头脑简单的人跨过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他们费了好大的功夫,精疲力竭地到了对岸。领头的人开始数人数,发现只有九个,另一个人也来数,还是九个。他们难过极了,花了好多时间来搜寻河道,但一无所获。这引起了路过的人好奇,听了他们的原由,路过的人看了看说:"你们不正好是十个人吗!"数数的人都忘了数自己。高峰体验也一样,有时,你已经拥有了它,但却不知道,在你寻找它的时候,它还在帮着你数着数呢!

)

亦师亦友――相互尊重主题班会

亦师亦友――相互尊重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现在主要的家庭模式,孩子的任性、娇气、自私等问题行为,正从家庭走向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的逐渐淡化了的尊师重道的自律,都令老师产生了“师者的地位何在”的困惑,师生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期班级发生了2起师生间言语冲突的事件。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之处,难免存在冲突。如何认识、削弱、消除师生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良好对策。按照心理专家李子勋提倡的“关系大于教育”理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彼此尊重、相对自由和谐的关系。当老师和学生间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如果更注重关系,学生会自然地进步。作为班主任,意在通过主题班会的探讨,使学生意识到相互尊重是构建“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基石,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主动、有意识地改变。二、活动目的(1)明白发生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2)加深对尊重的理解、感悟和内化,引导对个人言行的细节关注;(3)意识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三、活动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pt 四、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游戏五、活动过程(一)活动流程(二)具体过程 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观看猫、狗冲突的画面猫狗的关系,类比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话题讨论。二、情景剧1、师生模式冲突老师和学生小A当场再现课堂冲突其他学生观看课堂冲突的模拟再现,使得学生的后续讨论更真实。2、师生讨论环节Ⅰ—讨论行为刚才的情景模拟中,你觉得同学、老师的哪些行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

现?客观地分析事实,承认在师生冲突中,双方都有不尊重对方的表现。环节Ⅱ—分析原因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利用换位思考的心理体验过程,试着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在公正地评论事件中师生双方的表现过程中,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3、老师小结学生倾听通过分析,发现师生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对尊重的理解1、列举(1)学生不尊重老师的表现;(2)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借这一环节,罗列并明确存在于学生中的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也能明白学生对老师表现的认定。2、讨论话题1:你是如何判断“尊重”的表现的?话题2:尊重的表现利用具体到抽象的概况,从例举的表现中提炼出“尊重”的定义和表现。这种方式比直接阐述更易于学生接受。3、学习简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触动学生,并使他们意识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四、尊重的艺术性1、小游戏:两位学生一组,用不同的方式互相说“你好”。在自创的小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看表演,或亲身体验,边思考边感悟,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2、讨论、小结刚才的游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尊重是相互的;(2)尊重体现在细节处。通过游戏这种活动媒介,使学生由体验内化为自身的感想与体悟。五、师生活动▲点评与分享(1)提问:在今天的班会课上,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感觉有舒服的被尊重感?哪些表现还有待改进?(2)老师与学生分享学生时代与老师发生冲突的过程、事后的感想。承认老师不是完美的化身,诚恳地接受同学的评价,散发着师生间平等交流的气息。通过老师真实故事的分享,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交流你有过跟老师的冲突吗?怎么解决的呢?不断的感悟使学生对尊重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对尊重内涵的真正吸收和消化,才会延伸为

李子勋简介

李子勋 简介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 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 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 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 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 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教育 1978-1983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 1989-1990年:北大医学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1996-1999年:德中心理学院(德国海德堡学院心理专业导师):系统式家庭与婚姻治疗。 1989年:接受中国健康教育所“行为与认知治疗”培训。 1990年:接受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分析性治疗”培训。 1992年:接受日本加藤隆吉“催眠治疗”训练。 1993年:接受美国加利福利亚“性健康治疗与咨询培训”。 2001年:接受北大“国际PDST(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培训。 专业工作经历 1995年拥有心理卫生学会心理专业资格。 2000年获家庭治疗督导资格与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师资格。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心理医生 精神专业执业医师 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执业资格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理事 北大心理系研究生临床指导导师 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 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师 著作 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 书中的书信材料和一语中的的问题都来自深圳版《女友》,原文刊登的专栏为《布鲁夫妻》,成书的时候,为了尊重杂志社的劳动,原文故事变成了通俗的散文诗体。杂志的原主编易虹是李子勋多年的朋友。

心灵飞舞:李子勋谈心理健康 本集文章由作者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时尚》杂志、深圳《女友》、上海《双周刊》、《世界都市》、《追求》等著名杂志。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作者的观点和创作风格。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精选成长个案,帮父母解读亲子问题的深层意义,浓缩36讲精华,拓展家庭的快乐生活之旅。 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 这本书主要是作者对涉及有关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人际间亲密关系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这些解答和普通心理学的解释可能会很不一样,原因是作者一直试图对心理困惑背后的文化进行解读。大多数心理困扰其实是观念冲突所引发的痛苦。作者在一个学习班上问,谁能举出一个不受文化影响的心理痛苦,有人说亲人死亡引发的悲伤是不受文化影响的。作者马上会指出不同文化下面对死亡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民族在亲人离去时,会举行欢快的告别聚会,送亲人回家(去天堂)。 根源舞:发掘你的性资源 全书通过外星人的性表达方式——根源舞和四个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他们不同的性心路历程、性观念的形成和目前的性现实状况,借以阐述几个重要的性观念。《根源舞》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讨比较深奥的性问题,通过书中四个人的经历,阐述不同的观点,阐述不同的感受,而这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影响了这四个人的一生。这本书是故事性的,对有些问题的阐述并没有结论,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引人入胜。

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

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 刘微是高三的一名女生,爱好广泛,善于交际,喜欢体育运动,会打太极拳、书法、钢琴。每个爱好都小有成就,学习成绩在重点高中也是名列前茅,应该是父母所期望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刘庆山是刘微的父亲,当年刘微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时。 刘微从小体弱多病,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因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让亲属帮助照顾孩子,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别人替代不了。 刘微从五岁的时候在父亲的陪伴下,天天坚持晨练,风雨无阻,三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孩子上了小学,孩子随着锻炼时间的推移体质越来越好。在锻炼的三年里和孩子愉快地沟通,解答孩子的提问,共同学习各门的知识。 孩子十岁时,父母引导孩子开始自学英语,小学毕业期间自学完了初中英语,初中时自学完高中的英语。刘庆山说,孩子从小在学习时,他们就不陪在她的旁边,但他们的习惯是在别的房间看书或看电视陪伴她。等孩子学完了睡觉了,才和孩子一起去睡觉。因为上午孩子用脑很多,早餐他们总是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让孩子早餐吃饱。这些年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教育孩子贵在坚持。 案例分析: 刘微是个很出色的孩子。刘微的出色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她的父母培养教育分不开的。应该说她的爸妈为她创造的家庭教育氛围适应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父母掌握了家庭教育方法。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努力积极创造适应孩子家庭氛围。 二、不宠、不溺爱孩子。刘微是个独生女,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去溺爱她,相反家庭成员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孩子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

2021年《学习的格局》读后感

《学习的格局》读后感 《学习的格局》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一本关于学习的方法,因为在最近的几次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自己一直面临着各类考试的失败与挫折。外语考试没过, ___考试也没过。拿到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一本书,让我意外收获的是寻得一本帮助孩子的一本好书。 虽然这本书是关于教育孩子的,但我也从此书里意识到了一些自己的学习问题。写这本书的 ___是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黄静洁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通过深入 ___和研究中西教育20年,不断学习汲取中西教育精髓,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观念,著有畅销书《父母的格局》、《学习的格局》,并在实践中建立起独到的“格局养育”新观念,提出为世界养育孩子的父母新格局。黄静洁同时还是xx ___社会类十大科普公号"父母堂"创始人,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特聘专家。获选全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选的全国百名"传承好家风的好妈好爸"。被新浪育儿授予"妈妈信赖的养育图书 ___"称号。 《学习的格局》是一本为父母和孩子而写的“优等生”养育指南。本书融合了65个世界前沿的学习理论,提供了208个高效实用的学

习方法, ___了 ___个翔实生动的案例故事, ___ ___了那种靠“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学习认知,引导父母走出固有的学习误区,助力孩子成为自主学习的“优等生”,最终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未来 ___人才。 《学习的格局》是一本教育孩子自主学习的"育儿宝典",然而这本书却强调了一个主旨:不犯错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要学会“有效犯错”。对于这句话,知名亲子关系专家李子勋老师就有过这方面的见解,他表示,如果孩子犯错误了,那么家长应当有两个原则,一种是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另一种则是让孩子的错误"不能浪费"。 这句话与《学习格局》的主旨一样,都在强调家长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态度,认为关于错误一定要"有效利用",如果孩子不能承担错误,那么家长也要让孩子在这次失误当中得到经验。父母要能容忍错误,孩子才能从错误当中学到东西。 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人无完人,没有人可以一次性就一帆风顺没有任何的挫折,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错误给予宽容,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错误当中学习到经验,毕竟对孩子来说,在失败过后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反思更多的问题。

抑郁,其实是一种能力----李子勋

抑郁,其实是一种能力 李子勋1 ——什么是情绪?怎么定义它,什么是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为什么7许多有关心理健康的书,情绪调节的书都把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看成是健康的法宝,真是这样吗?快乐的心境、激越的情绪真的能保留住吗?很多情绪调节的书指导大家去学习管理情绪的方式与技术,这些外来的调节技术真的可以让情绪放松吗?我曾在《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文中对当下流行的情绪疏导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释,提出不同的调节方式对人体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张顺应情绪的自然,调节要适可而止。这篇文章我想用一种全新的,类似哲学描述的方式来解释情绪。 情绪原本没有好坏之分 什么是情绪,正如血液流动是肌体维系活力一样,情绪的自然流动是精神的活力,没有情绪的人是死气沉沉的。心理学应该担心的不是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反倒是情绪缺乏或情绪表达困难的人。情绪的分类不应该是文化所标定的正性或者负性,这种分类的方式易于给人一个误解,以为情绪是有好坏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人的意识、心灵、精神世界维持清晰和觉察力的动力。没有情绪的人对他人、对世界是麻木的。情绪能量低的人,爱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险精神、探索心、创意也相应很低。我们应该把人类的情绪原型看成一种掩藏在生理机制后面的生命力。科学可以解释人的神经活动,但解释不了人的自由决策、追求、信仰、喜欢、宗教情结这样的东西。在一种特定的创伤下,如植物人,没有意识,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了情绪。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人的情绪,甚至是动物的情绪看成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呢? 心理学曾经把恐惧、焦虑、孤独、敌意、依恋、兴奋、攻击性(掠夺)、贪欲、满足看成未分化的原始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在动物世界具有普遍性。这些情绪在未被文化分类的时候,都是生命赖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正如人类发明了社会,也发明了社会化情绪一样,情绪不再无序地以本能形式出现。我们伪造了许多美丽的情绪,这些情绪不是人类本体的,而是派生的。用哲学的话来说,情绪是素材,人们通过文化再认和呈现来表达它。这种再认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压抑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反情绪的。实际上,情绪在未被分类前,是难以描述的,是一个泥团,情绪现象只是一种能量突起,彼此不能分。正如爱是靠恨来依附,乐是靠悲来承受一样。中医说七情六欲是人的生命现象,哲学上称之为情绪的客观存在性。 抑郁症是一个发明词汇 人对情绪的觉察力在五岁前基本完成,这是情绪的语言化过程,被识到的情绪已经不是原始情绪本身,而带有明显的价值标定与功能性。当然,对情绪的描述仍旧可以是恐惧、焦虑、孤独、敌意、依恋、兴奋、攻击性(掠夺)、贪欲、满足,但这个时候,它们的内在服义已经不同。原始情绪中恐惧针对死亡意识,焦虑针对存在意识。被感知的情绪具有与现实的互动互应性,不是针对一种意识觉知,而是针对某种具体场景。当然,人的情绪会因为社会的复杂化 1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及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业进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第一届学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嘉宾。 发表作品: 《高峰体验》 《男人与母亲》 《家庭塑造人》《对亲惰的思索》 《寻找你的心理医生》 《<中国式离婚〉心理分析》等

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河南洛宁县的贾容韬,原是该县服装鞋帽公司的经理,为了把一双儿女培养成才,忍痛关掉生产红火的工厂去陪读,潜心研读了数百本教育专著,终于将一双儿女送上了重大大学,他自己,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教育专家。在贾容韬的帮助下,900多名厌学孩子成为优等生,400多名网瘾少年成功戒掉了网瘾,8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一、孩子成绩差得让父亲绝食 贾容韬有一女儿贾蕾,儿子贾毅,女儿大儿子2岁。为了一双儿女的学习,贾容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试贾蕾只考了70分,为此贾容韬伤心得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对女儿说:“你差30分才够100分,我至少要绝食三天。”贾毅抱怨父亲“只认分数不认女儿,算什么父亲?跟只认钱不认人没啥区别。” 贾容韬又伤心又委屈,喊道:“我为谁呀?不就是为你们吗?”他跳下床,抄起东西就摔,当然是抓酱油瓶子,拣不值钱的东西撒气。女儿成绩不好,儿子也不争气。一是上网玩游戏,二是与同学打架,并且屡教不改,差点被学校开除。 二、惊回头,养儿不是养猪 1999年度,贾容韬出差到郑州去看表哥时,发现往日温馨整洁的家,如今冷锅冷灶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墙角挂着蛛网,表哥独自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混浊的泪水无声地从蜡黄的脸上流下来,说:龙龙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来我明明看到他讲究吃穿,不走正道,却因

为工作忙没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毁了这个家!原来,表哥的儿子龙龙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像脱缰的野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来竟染上了毒瘾,导致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气疯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乱跑,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贾容韬想起表哥的泣血哭号,一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着如果任由犯有“游戏海洛因”病症的儿子贾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终有一天会变成龙龙那样……想着想着,冷汗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儿,自己需先受教育 贾容韬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别人,还不如把自己变成教育内行。为此他毅然实施三戒——戒烟、戒酒、戒麻将,又订了几种杂志报纸,买来了一大堆名人传记和教育专著,将全部业余时间用来读书。过去,贾容韬和孩子聊天谈心,总是那句重复了几千遍也不嫌烦的“要努力学习呀”,现在他说提“李政道当年……,林肯小时候……”。 当贾容韬第一次问儿子心情好不好时,贾毅大吃一惊:最近我没有和别人打架呀,也没有考试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说:“有啥事?直说吧!” 贾容韬被儿子噎得喘不过气,讪讪地说:“以前我不知道儿子不是猪,不对,我是说养儿子不是养猪,不能喂饱就万事大吉,还要关心儿子的喜怒哀乐。以后我要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贾毅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睛说:“老爸,谢谢你明白儿子不是猪。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盼

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

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 如何保护孩子所具有的天赋?”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的才华?”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在最好的条件下学习,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并不总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而父母的付出也不一定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李子勋老师的讲座里,阐述了天才具备哪些素质,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自然,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发挥学习的潜能。在活动的最后,部分听众进行了现场提问和咨询。 “保护孩子的直觉,学习让他感到舒服他才会喜欢。”这是李子勋老师给家长们的建议。他甚至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告诉家长们,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替代孩子学习。 本次活动由东南早报和省职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泉州分会主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协办。 央视心理专家:保护孩子天生的直觉 李子勋说,我们知道,有些孩子是天才。怎样判断一个孩子是天才呢,或者说天才具有怎样的素质?在大自然中,我们看不到完美无缺的东西,所有的海岸线都是凹凸不平的,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在被教导之前,孩子对自然的感知是非常强大和多样化的。 那么,如何保持孩子这种天生的直觉呢?其实,每个刚生下的小孩都拥有这种感知能力,没有被语言化、逻辑化,他们是凭着直觉,主要通过嗅觉来感知环境,感知自然的。 美国有一个片子讲的是有关哺育婴儿的。孩子出生第17天后就一直啼哭,一个心理学家过来详细问了孩子的生活环境,但婴儿的妈妈坚持并没有改变婴儿的生活环境,吃的穿的都与之前一样。但心理学家察看一番后,一再坚持是妈妈改变了婴儿熟悉的环境。后来这位妈妈才想起给婴儿换了枕头,这说明婴儿有强烈的环境控制力。西方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接触自然,美国的妈妈尽量让孩子在自然中长大,而中国的妈妈坐月子期间,成天关在家里,害怕着凉。从加拿大回来的孩子,冬天都光着脚丫子到处跑。所以,应该让孩子尽早到大自然去感知,发展知觉能力。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访谈视频 篇一:心理访谈报告 【案例】 小杰3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个人的感情很好,但是从小学开始小杰就出现了偷窃的行为,屡次管教,没有悔改,外公、外婆对此伤心、绝望。小杰1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并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刚开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从发现小杰有偷钱习惯后,一切都改变了。小杰经常拿家里的钱,偷亲戚的钱,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块。小杰用偷来的钱和朋友吃喝玩乐,吸烟、上网、赌博。有一次小杰甚至还因为跟同学一起偷铁进了派出所,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失望。为此,小杰妈妈非常着急,对孩子严加教育,甚至会动手打他,但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使小杰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小杰在家里几乎不说话,甚至很长时间不回家。有一次小杰因为拿了家里客人的钱,继父第一次动手打了他,从此他更加不爱说话、不爱回家。妈妈为了让孩子与原来的朋友切断联系,举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依然无济于事。现在母亲每天在家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女儿,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支撑。 评估与诊断:达到品行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问题成因分析: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家庭教育:怜悯是一种天然的能力,但爱不是一种天然的能力,需要在别人的教 授下习得。家庭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爱”,才能感知到什么是“爱”,进而学会如何去“爱人”。然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近乎“虐待式”的对待——亲生父亲连枕头都不愿意给他买;外公虽然内心在爱孩子,却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待他;母亲显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母亲经济拮据、婚姻失败、改嫁生子,并且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方式也十分愚昧,其许多行为都是雪上加霜的选择,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既不懂什么是爱,也不会表达爱,作为补偿,他选择在同伴那里,用金钱换取友爱。学校教育:教师都应该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职业群体,可以起到

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一、孩子成绩差得让父亲绝食贾容韬有一女儿贾蕾,儿子贾毅,女儿大儿子2岁。为了一双儿女的学习,贾容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试贾蕾只考了70分,为此贾容韬伤心得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对女儿说:“你差30分才够100分,我至少要绝食三天。”贾毅抱怨父亲“只认分数不认女儿,算什么父亲?跟只认钱不认人没啥区别。”贾容韬又伤心又委屈,喊道:“我为谁呀?不就是为你们吗?”他跳下床,抄起东西就摔,当然是抓酱油瓶子,拣不值钱的东西撒气。 女儿成绩不好,儿子也不争气。一是上网玩游戏,二是与同学打架,并且屡教不改,差点被学校开除。 二、惊回头,养儿不是养猪 1999年度,贾容韬出差到郑州去看表哥时,发现往日温馨整洁的家,如今冷锅冷灶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墙角挂着蛛网,表哥独自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混浊的泪水无声地从蜡黄的脸上流下来,说:龙龙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来我明明看到他讲究吃穿,不走正道,却因为工作忙没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毁了这个家!原来,表哥的儿子龙龙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像脱缰的野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来竟染上了毒瘾,导致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气疯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乱跑,

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贾容韬想起表哥的泣血哭号,一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着如果任由犯有“游戏海洛因”病症的儿子贾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终有一天会变成龙龙那样……想着想着,冷汗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儿,自己需先受教育 贾容韬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别人,还不如把自己变成教育内行。为此他毅然实施三戒——戒烟、戒酒、戒麻将,又订了几种杂志报纸,买来了一大堆名人传记和教育专著,将全部业余时间用来读书。过去,贾容韬和孩子聊天谈心,总是那句重复了几千遍也不嫌烦的“要努力学习呀”,现在他说提“李政道当年……,林肯小时候……”。 当贾容韬第一次问儿子心情好不好时,贾毅大吃一惊:最近我没有和别人打架呀,也没有考试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说:“有啥事?直说吧!”贾容韬被儿子噎得喘不过气,讪讪地说:“以前我不知道儿子不是猪,不对,我是说养儿子不是养猪,不能喂饱就万事大吉,还要关心儿子的喜怒哀乐。以后我要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贾毅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睛说:“老爸,谢谢你明白儿子不是猪。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烦恼了可以向老爸诉说。”贾容韬眼眶也湿润了:这么多年来,儿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说话! 期末考试,贾蕾数学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里,她先让母亲做了几个好菜,然后在饭桌上不停地给父亲夹菜说:“爸,吃得饱

关系大于教育(李子勋)

关系大于教育(李子勋) 有一次和朱明瑛做节目,她带来了她的男孩,18岁,非常阳光灿烂、聪明、懂事。我问:“我们都知道你是单亲妈妈,这样好的孩子时如何教育出来的?” 朱:“我觉得应该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天生的吧,我和他父亲都是比较开朗的人。” 主持人问:“单亲子女的教育会是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克服的?” 朱:“不要试图教育他可能是更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孩子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的,不一定适合孩子。” 我:“如果你觉得有一个观念让你与孩子相处获益的话,是什么?” 朱:“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 主持人问:“什么样是好?” 朱:“彼此相信、尊重、欣赏、信赖的关系。” 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好的家庭不用刻意地教育,孩子是在好的关系中就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这时望子成龙就不再是难事,关系是什么意思呢?关系不是依赖,而是平等,孩子有话可说,家里也没有什么禁忌。有一个标准、忌讳,有些家庭不允许孩子干什么,或者是不允许孩子说什么。在关系好的家庭里是很轻松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像朋友,孩子有话都可以说,不会因为哈韩就不敢说,爸爸在家就不敢听音乐。同样哈韩的话,会引发家庭的共情,爸爸妈妈也会从孩子喜欢韩国的东西,看到韩国文化的某一些长处,这就是好的一面,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样关系的现实里,你不用教育孩子,因为你的审美观、价值取向会通过这样的共情传达给他。如果爸爸喜欢读书,有一个很好的书房,儿子就会收集书,就会有自己的书房。好的关系的家庭没有防护和敌对,没有隔阂,所以孩子是最容易模仿父母的,所以好的关系要先于教育。 凡是带过小孩的父母,可能都有一些亲身的体验和感觉:在许多时候,孩子某些行为问题只是在家庭里、在父母的身边才表现出来,换一个环境,换一个人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外面是一只小绵羊,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小疯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精神医生和心理辅导人员会认为,孩子的异常是父母亲不能很好地扮演双亲的角色造成的。他们一方面开办父母学校,帮助成人学会与孩子相处,另一方面也会把这种行为紊乱的孩子收治入院,热衷于用一个好父母的形象来帮助儿童走出紊乱期。这样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内部的麻烦和冲突,但却“产生了大批有家归不得”的儿童病人。 家庭治疗师不同意将孩子与父母亲身边隔离,认为孩子“变异”了的行为正好是与父母接触中慢慢发展而来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治疗大师米纽秦通过观察、交谈提出“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是互相抵消的,壹加壹等于零。”的确,在我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许多儿童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是父母的教养观点不一致,但却都要争夺教育权所致的。相互矛盾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有无论如何做都是错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出一种“混乱”的行为来逃避这种两难情境。 心理医生劝导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有三个原则: 第一是要积极地倾听,等孩子把话说完、说清楚,有时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一听风就是雨,忙于纠正,结果越纠越偏。 第二,要注意与孩子的相处关系,不要只注重教育,在与孩子关系不良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教育,这样做只会引起逆反心理。一般来说,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第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矛盾信息,也不能朝晴暮雨,如双方意见有分歧,也要避开孩子来讨论。同时,一个家庭里规矩不能太多,简单地几条,孩子也易于遵守。做到这些,教育好一个孩子并不难! 心理发展方面有很多理论,但更多的理论是一种多样化的理论,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好与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名人录

李子勋、杨凤池、钟杰、徐凯文、刘丹、施琪嘉、曾奇峰、朱建军、金洪源、袁辛、胡邓、汪冰。 1、李子勋 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硕士及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业进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第一届学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夜话栏目主办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开设心理咨询专栏,接触过许多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在实话实说栏目曾就“中学生强迫症”话题做过深入分析。 担任:《父母必读》亲子关系栏目主持人。《女友》深圳版布鲁夫妻婚姻咨询主持人。《时尚健康》心理栏目撰稿人。中央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亲子关系节目主持人。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心理专家之一。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心理专家之一。 评价:不是他在哪一个方面优秀,而是各个方面都优秀。他自己的话说,是已经看通了人性,达到了这个境界。平时我们说,只要哪个咨询师有一样本领出众,就可以远近闻名,而李子勋是多样出众,样样高手,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明星咨询师。我们网站上也开出了李子勋专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李子勋视频,定能收益良多。专栏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e18828095.html,/forum-74-1.html 2、杨凤池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精神分析疗法的专家代表;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督导师。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班代表性学员。 担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特约心理专家。 评价:杨凤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发展和心理障碍的咨询、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咨询、婚姻家庭心理障碍的咨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恢复原本的自我,作出新的生活选择;也可以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塑造健全的人格,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由于还在学习之中,这一课的内容将在后面很长的时间内逐步完善... 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咨询与别的行业不同,许许多多的高手并不宣传自己,在网络上很难找到资料,即使能找到,也并不详细。因此我的搜寻具有很大的局限,如果您有认为水平很高的咨询师,可以把他的名字和专长跟帖在后面,谢谢。

10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10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也成为了现在家庭的难题,但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有的家庭的孩子可以那么优秀呢?他们的父母是怎么做到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大家在阅读之余也要学习这些家长的育儿经,并找出自身的不足,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1: 袁隆平(1930— ),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是钟灵毓秀的庐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德安西部青竹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起伏,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他的先祖世代在此躬耕垄田,繁衍生息,19世纪后期弃农经商,因经营有方,家道日盛。他的祖父袁盛鉴,在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时期当选为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中县高等学校校长、农会会长、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等职;父亲袁兴烈曾任高等小学校长、督学,后就读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北平铁路局高级职员。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属马,被称为“调皮的小马驹”。少年时他经常闯祸遭罚,做事又显得笨手笨脚。父母想训练和调动他的积极性,要他帮助拿碗,碗却摔破了;要他拿杯,杯掉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为他摔坏了东西便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频繁地让他参与。他好奇心特强,有什么问题必追根究底,父母往往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母亲贤惠善良,酷爱花卉。母亲伺弄花卉的时候,小马驹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忙”。他爱动脑子,感兴趣的必亲自体验。比如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弄点尝尝,结果弄得整个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拿一个衔在嘴里,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才取出来。袁隆平7岁时随父母逃难乘船渡浣江时,被四弟不小心碰了一下掉入江水,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到重庆后,去长江边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仰泳蛙泳来往自如。后又学自由泳。10岁时能横渡长江。他还参加比赛,出人意外地游出了“汉口赛区一百米、四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的成绩。他从小就是这样,一旦认定目标,就百折不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读中学期间他好学勤思,成绩优异,志趣高远,爱好广泛,课余博览群书,思维比一般同学敏捷活跃。他喜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喜欢提问,琢磨为什么。这种寻根究底的执著在以后的科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后,同行们引用学术用语与他开玩笑:“袁教授,你有那么多常人没有的优点,是不是远缘杂交造成的?”袁隆平回答:“差不多吧,母亲江苏人氏,父亲江西人,个性不同,父亲小聪明多,母亲聪慧善良。”这虽然是说笑戏言,但事实上他确实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丰厚的给养。

大众心理学读物与专业基础读物推荐

大众心理学读物与专业基础读物推荐 经常有朋友要我给他们推荐几本心理学的读物,一方面自己看的大多是专业书,专业、技术性太强,怕他们读不懂;另一方面,我的记性太差,一时半会想不起有哪些好书适合他们读,看来读书这东西还是需要积累的哦,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前几天又有朋友问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推脱,今天就好好整理一下。以下的书籍自己并没有都读过,不过多数有些了解,供大家参考,不如意之处还请见谅。 一、推荐心理杂志如下: 1、《爱人心理》期刊每本3.50元 2、《心理医生》月刊每本3.8元 3、《心理月刊》每本20元 4、《心灵世界》月刊每本8元 《女人坊》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不错杂志,科普性很强,值得一读哦! 二、推荐心理学书籍如下: 1、《陪孩子长大》李子勋著 CCTV特邀心理专家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本书精选成长个案,帮父母解读亲子问题的深层意义,浓缩3 6讲精华,拓展家庭的快乐生活之旅。 2、《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著 CCTV《心理访谈》特约婚姻问题专家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换个视角给你看不一样的生活,这是一本实用的婚姻生活心理指导书。用心理医生独特的视角,帮你打开一扇扇家庭的

窗口,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家庭的形态,看到其中的因果互动、矛盾纠结。在不经意间,你会被他带到一个新鲜、奇妙的境界里,轻松、开放、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一切。 婚姻和爱情一样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本书试图用男女两个人的角度去解读婚姻,书中把婚姻男女一律以东东、西西来指代名字,来表达婚姻关系情景。而作者采用双层身份——一个用男性视觉,一个用女性视觉,把一样的东西作不一样的解读,以这种形式增加读者对婚姻多样化的理解。 3、《心灵飞舞》李子勋著 《心灵飞舞》一书精选了李子勋先生的全部文章,包括对文化的解构、心理篇、男性篇、女性篇、婚姻篇和专业篇,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平常问题,探讨心灵自由的心理秘诀,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健康之路,体现了李子勋解决心理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功力。 4、《根源舞》李子勋著 全书通过外星人的性表达方式——根源舞和四个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他们不同的性心路历程、性观念的形成和目前的性现实状况,借以阐述几个重要的性观念。《根源舞》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讨比较深奥的性问题,通过书中四个人的经历,阐述不同的观点,阐述不同的感受,而这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影响了这四个人的一生。这本书是故事性的,不是说教式的,对有些问题的阐述并没有结论,可是许多问题原本是不需要有什么结论的。没有结论,反而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引人入胜。 5、《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著 《心理访谈》特约专家的第一部心灵药方。李子勋教你100个快乐处方,帮你解读生活困扰,改变平常视角,提供有效方法,开拓快乐之旅。这本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其价值体现了李老师对家庭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用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其自然通俗、怡然自得的语言就像纯净、甘甜的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家庭。 6、《女心理师》毕淑敏著分上下册 7、《改变,从心开始》——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荷)马丁纳著 8、《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著 9、《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著 10、《理解人性》阿德勒著 11、《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朱建军著 12、《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徐钧著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大全

教育孩子一直是家长必修的课题,把孩子教育好始终是家长的头号任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以下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家长们参阅. 一、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郑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二、注重言传身教.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2、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采用央视《心理访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采用央视《心理访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旅途中所起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然而,由于受到师资、教材、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许多讲授式、学科倾向的心理课未能引起学生的真正兴趣,效果大打折扣。 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心理访谈》是全国第一档现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许多表现的是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师生交往、青春期困惑等问题,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且有当事人鲜活的案例,有杨凤池、李子勋等著名心理专家的分析、点拨,在短段的20分钟里当事人的心理就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非常形象、生动、直观。 我们录制了部分《心理访谈》,以此作为素材在高一的心理课上播放,结合讨论、讲授等形式,做了灵活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从公主到丑小鸭》与寻找自我 《从公主到丑小鸭》讲述了一个叫李佳的18岁少女,在一年内整容6次,先后共做了4次双眼皮手术,隆了鼻子和下巴,还做了切除下颌骨和去除咬肌手术,即使是这样,她对自己的容貌还是十分地不满意,而且是越整容越不满意。 李佳在小学的时候一直都是家庭、学校的“小明星”,处处受宠,然而到初中时一位老师批评她爱美,说她“无药可救”了,这沉重打击了她的自尊心,使她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认同危机”,于是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做到没有任何人敢说我不好看。然而,数次整容并没有改变她内心的印痕,反而愈加迷失自我。 心理专家分析指出,一个女孩子的价值不全在那张脸,至少一半的价值在于内心、内涵,例如学业、修养、审美情趣的培养等,那为何不对这些“整容”呢?李佳恍然大悟。接着,专家引导她模仿自

李宁公司swot分析

学生学号0121203920711 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 财务战略管理 名称 开课学 管理学院 院 指导教师 石友蓉老师 姓名 学生姓 叶信威 名 学生专业 财务1201 班级

2 013 - - 2 014 学 年第 2学 期

公司简介: 李宁公司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还拥有乐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心动品牌(Z-DO)。 自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业绩连续六年保持高幅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83.87亿人民币。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底,李宁公司店铺总数达到8156间,遍布中国1800多个城市、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拥有多家销售网点。雇员6000余人。 李宁公司成立之初即非常重视原创设计。199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服装与鞋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8月,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品牌服装产品。2008年1月李宁集团美国设计中心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投入运营,专注于鞋类产品的高端技术研发、人体工学科研和专业运动鞋的设计、开发、测试工作。 李宁公司长期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曾先后与NBA、ATP等国际顶级赛事和组织结为战略伙伴。与奥尼尔、柳比西奇、伊辛巴耶娃、托希尔德森等国际顶级运动员合作,与西班牙奥委会、西班牙篮协、瑞典奥委会、阿根廷篮协合作,都强有力的表明李宁品牌的专业实力得到国际顶尖体育团队和个人的认可。更值得一提的是,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李宁公司伴随中国奥运军团一路走来,长期支持中国体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五支“金牌梦之队”。 但近6年来,李宁体育公司的业绩逐年放缓,加上体育永平和服装业近年来萧条的行情,使得李宁公司在12年面临相对其他行业品牌更为严峻的问题,包括库存严重积压,顾客流失,销售停滞,定位失当和过于冒进的国际化战略等。尤其是囤积在中间商和公司仓库中商品更是使得企业资金链紧张,渠道信誉下降。为此在12年,李宁不得不拿出1800000000现金做出折价回购经销商囤货,建立工厂店,折扣店消化库存,直至2014年三季度经过两年多的马拉松式消化,李宁最终重新开始,轻装上阵。然而此时的李宁虽然依旧是国产运动品牌名义上的领头羊,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即使在国产运动品牌全面回暖的2014年,业绩依旧不好看: 那么,依旧作为国内领头羊,近年来却业绩连跌的“李宁体育”本身具有怎样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