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即反帝反封建。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过程中,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基本思想的形成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③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④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初步形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3、达到成熟

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4、系统论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小结

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1921/07—192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1927/07—1937/07 )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1937/07—1945/04 )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1945/04—1949/10 )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内容。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概括,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一)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外患)——第一个、最凶残的敌人

(1)它扼杀中国的民族经济;它绞杀中国的革命运动;它屠杀中国人民。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2)反帝的内容:反对帝国主义,就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内忧)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①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

②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

(三)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对象

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即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由于官僚资本是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密切结合,是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直接为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服务,是革命的对象,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并不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一直难以获得正常发展。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有要求革命的一面,是革命的

动力之一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三座大山,但不同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敌人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大中间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基本内容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核心),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重要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实行“耕者有其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依据:(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

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独创性地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理论。

(3)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3、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4、三大法宝之间的联系: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问答题:复习课后6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