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荐系统技术简介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 王涛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王涛 发表时间:2017-11-28T09:40:19.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王涛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热点媒介,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因此得到迅猛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热点媒介,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因此得到迅猛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于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阐述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相关概念等基本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趋势;热点业务;智能终端 前言: 互联网技术自上世纪中叶出现以后,逐步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用户的互联互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不过,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在满足用户的实时接入网络需求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以其全面、便捷的特点,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梦想,已经逐渐发展为现代通信领域里的热点领域。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前一年的90.1%上升到95.1%。另据《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规模已达13.7亿台,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期大陆地区总人口数13.83亿人。从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已深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人均一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自2016年1月20日起《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指标规范》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领域中第一份成文的行业标准,在全球大数据峰会(GBDC)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标准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探索今后业务发展的热点研究方向,对研究我国信息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 从广义上讲,移动互联网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网络接入、提供移动网络访问服务的各种网络的总称。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仅继承了互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在改进网络技术、能耗技术后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并且可以实现互联网的实时接入,从而使移动终端用户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其优劣势和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网络资源、信息与无线通信之间的紧密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环境因素的约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不过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一定的不连续性。 自上世纪90年代,GSM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其传输速度仅为9.6Kbps。为了提升传输速率,全球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欧洲日本主导基于宽带码分多址的WCDMA网络,北美韩国主导码分多址的CDMA2000网络(基于二代通信技术CDMA升级),我国则主导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TD-SCDMA网络,2008年起我国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商用建设,三大基础运营商分别建设不同制式的通信网络,其传输速度已提升至100-1024Kbps。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使用户信息交互更加便捷化,也推动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数字内容产业的爆炸式发展。自2014年起我国进入4G时代,第四代移动通信LTE网络开始商用建设。LTE是基于OFDMA的通信技术,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中国移动建设时分双工的TD-LTE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建设频分双工的FDD-LTE网络,LTE网络传输速度可达10Mbps,而LTE-Advanced技术可达100Mbps。自2016年起,我国已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5G将具有更高的速率和安全性,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此外,常用的移动通信网络还有WIFI、蓝牙、NFC、UWB、宽带卫星通信等,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1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中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2016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22.6万亿,占当年GDP的比重超过30.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9.9%。移动互联网以其智能、连接、普及的优势,带动信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2.1.1相关业务逐渐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络游戏、手机银行、网络医疗等众多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推出,极大方便了用户生活,取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商业模式逐步成熟,移动互联网业务也逐步获得巨大收益,其中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两大中国互联网企业携手成为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 2.1.2热点业务迅速发展,精品业务独具优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增长的非常迅速。空前的市场机遇,使得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热点业务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据《2016年中国移动应用商店行业发展现状》,45.3%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单一移动终端上安装的软件数量在20-49个之间,这也反映了当前移动软件应用数量众多,功能各异,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趋向于“少而精”,因此只有少数业务独具优势,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如移动订餐、网络约车、掌上理财等服务于日常生活场景的典型应用为手机用户提供了线下的便利服务,不仅提升了交互模式、丰富了商业形态,而且健全了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因此在市场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业务也推动了通信行业发展的发展和完善,自2016年起中国联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先后推出腾讯大小王卡、百度大小神卡、阿里大小宝卡、新浪V卡、优酷小酷卡、京东小强卡、招行大小招卡等近20种联名流量卡,在提升网络服务的同时也通过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A 1、A类IP地址以1开头。(×) 2、ADSL是指对称数据用户线路。(×) 3、A类网址最多可以表示127个网络号。(×) 4、ADSL虚拟拨号连接Internet需拨电话号码。(√) 5、ARP协议的功能是将主机的物理地址解析成IP地址。(×)(点评:反了) 6、属于公网IP地址。(×) 7、是B类IP地址。(×) 8、5类双绞线最好传输率科大20Mbps。(×) 9、可以直接在Internet上使用。(×) 0、56Kbps Modem 拨号上网接受和发送的速率相同均为56Kbps。(×) B 1、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送到本地计算机的过程叫上传。(×) C 1、采用路由器,能有效地抑制“网络风暴”。(√) 2、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3、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是,其干线的最大节点为10.(×) D 1、对等网络中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是固定的。(×)

2、DNS是指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3、对等网中由于可以相互共享资源,所以网络中的部分计算机可以不安装硬盘。(×) 4、对于令牌传送方法,由于某一时刻只有一台计算机能够使用令牌,因此不存在冲突。(×) 5、电子邮件服务是一种非在线方式,发送电子邮件时如收件方不在线则该邮件也不会被 退回。(√) 6、当二台计算机同时访问网络介质导致冲突发生时,然后都撤消发送,大家分别等待随 机的时间再发送,这种介质访问方法叫CSMA/CD。(√) E 1、E-mail通讯方式是一种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F 1、非屏蔽双绞线易弯曲、安装具有阻燃性,布线灵活。(√) 2、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是划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两个最主要的依据。(√) G 1、光缆的网络距离是1KM。(√) 2、广域网络比局域网的误码率要高。(√) 3、关于网络上计算机名称,每台计算机是唯一的。(×) 4、关于网络上计算机名称,每台计算机不是必须的。(√) 5、广域网中的主机和工作站的物理分布一般在几公里以上。(√) H 1、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

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 一、推荐系统概念和形式化定义 互联网规模和覆盖面的迅速增长带来了信息超载的问题:过量信息同时呈现使得用户无法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信息使用效率反而降低。推荐系统作为一种信息过滤的重要手段,是当前解决信息超载问题的非常有潜力的方法。推荐还研究用户模型和用户的喜好,基于社会网络进行个性化的计算,推荐是由系统主导用户的浏览顺序,引导用户发现需要的结果。高质量的推荐系统会使用户对该系统产生依赖。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推荐系统的非形式化概念是Resnick和Varian在1997年剐给出的:“它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建议,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产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推荐有3个组成要素:推荐候选对象、用户、推荐方法。用户可以向推荐系统主动提供个人偏好信息或推荐请求,或者用户不提供,而是推荐系统主动采集。推荐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推荐策略进行推荐,如将采集到的个性化信息和对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推荐结果,或者直接基于已建模的知识数据库进行推荐。推荐系统将推荐结果返回给用户使用。 二、现有的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是整个推荐系统中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推荐系统类型和性能的优劣。目前,对推荐系统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推荐方法进行了不同的划分。但主流的推荐方法基本包括以下几种:基于内容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知识推荐和组合推荐。 1、基于内容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推荐是指根据用户选择的对象,推荐其他类似属性的对象作为推荐,属于Schafer划分中的方法。不需要依据用户对对象的评价意见。对象使用通过特征提取方法得到的对象内容特征来表示,系统基于用户所评价对象的特征,学习用户的兴趣,从而考察用户资料与待预测项目相匹配的程度。 2、协同过滤推荐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推荐系统中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大量论文和研究都属于这个类别。其基本思想非常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利用好朋友的推荐来进行一些选择。协同过滤正是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推荐系统中来,即基于其他用户对某一内容的评价向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可以说是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推荐的,并且是自动的,也就是说,用户所获得的推荐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推荐系统的架构

本文从互联网收集并整理了推荐系统的架构,其中包括一些大公司的推荐系统框架(数据流存储、计算、模型应用),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取长补短,最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技术选型来设计相应的框架。后续持续更新并收集。。。 图1 界面UI那一块包含3块东西:1) 通过一定方式展示推荐物品(物品标题、缩略图、简介等);2) 给的推荐理由;3) 数据反馈改进个性化推荐;关于用户数据的存放地方:1)数据库/缓存用来实时取数据;2) hdfs文件上面; 抽象出来的三种推荐方式 图2

图3 图3中,推荐引擎的构建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也就是用户的特征有很多种类,例如统计的、行为的、主题的)+不同的推荐模型算法,推荐引擎的架构可以试多样化的(实时推荐的+离线推荐的),然后融合推荐结果(人工规则+模型结果),融合方式多样的,有线性加权的或者切换式的等 图4 图4中,A模块负责用户各类型特征的收集,B模块的相关表是根据图3中的推荐引擎来生成的,B模块的输出推荐结果用来C模块的输入,中间经过过滤模块(用户已经产生行为的物品,非候选物品,业务方提供的物品黑名单等),排名模块也根据预设定的推荐目标来制定,最后推荐解释的生成(这是可能是最容易忽视,但很关键的一环,微信的好友推荐游戏,这一解释已经胜过后台的算法作用了) HULU的推荐系统

总结:这个也就跟图3有点类似了,葫芦的推荐系统,至少在他blog中写的比较简单。更多的是对推荐系统在线部分的一种描述,离线部分我猜想也是通过分布式计算或者不同的计算方式将算法产生的数据存储进入一种介质中,供推荐系统在线部分调用。系统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获取用户的行为,包括(watch、subscribe、vote),这样行为会到后台获取show-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同时这些行为也会产生对应的topic,系统也会根据topic 到后台获取topic-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两种数据进行混合,然后经过fliter、explanation、ranking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生成用户看到的推荐数据。 淘宝的推荐系统(详细跟简单版)

关键技术)项目申报要求和指南

2018年度太仓市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申报要求和指南 一、项目类别 本年度太仓市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竞争项目两类。 (一)重点项目。重点项目需瞄准掌握一批产业高端环节核心技术和未来产业前瞻性技术,凝练项目主题,加强技术集成和项目整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创新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基于交叉科学的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前瞻性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重点项目按照“项目+课题”的形式进行组织,由项目牵头单位联合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申报。牵头单位原则上应为主要课题的承担单位,一般为企业。每个重点项目可设置2-3个课题,其中至少有1个课题为企业承担,同一单位只能承担1个课题。项目承担单位为企业的必须注册在太仓市。 (二)竞争项目。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围绕我市重点支持的产业方向,凝练项目主题,聚焦太仓优势产业整体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按照面上引导、竞争择优的原则,择优推荐以企业为主、产学研联合开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符合太仓市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

关键技术)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具有明确的研发内容和较强的前瞻性,目标产品具有战略性和产业带动性,能解决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领域企业的技术难题,支撑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项目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必须体现产学研用结合。申报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项目申报单位须有申请或授权的发明专利。 (三)申报单位为太仓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并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企业上年度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不低于3%,在我局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备案记录。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年度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高新产值目录内的企业、拥有多项授权发明专利的企业、建有苏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 (四)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可预见的产业化应用前景,成果形式以样品、样机为主。在项目完成时,电子信息领域项目须完成样机系统,能源与资源领域项目须完成小试,先进制造领域项目须完成产品样机,新材料领域项目须完成小试。 (五)项目实施周期两年,自筹资金与申请市经费比例要求3:1以上,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 三、所需附件材料 (一)必备材料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剖析

互联网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局域网构建及Netmeeting组件的使用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专业班号: 实验职责: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建立局域网和Netmeeting的使用 了解基本计算机网络硬件,如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卡等。并学会简单 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两台电脑、一个交换机、两根网线 三、实验步骤 1、局域网的建立 用带RJ-45头的B-B双绞线将各计算机网卡连接到交换机上; 2.配置客户端: ①添加网络协议TCP/IP(已添加好)。 桌面——右击“网上邻居”—点击“属性”—点击“本地连接”—点击“属性”—点击“安装”—点击“协议”—点击“添加”—选“TCP/IP”; ②配置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 桌面——右击“网上邻居”—点击“属性”—点击“本地连接”—点击“属性”—点击“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 —选择“使用下面IP地址”; 项目名称TCP/IP协议 IP地址子网掩码 计算机1 Mis01(可任意定)192.166.0.1 255.255.255.0 计算机2 Mis02(可任意定)192.166.0.2 255.255.255.0 计算机3 Mis03(可任意定)192.166.0.3 255.255.255.0 计算机4 Mis04(可任意定)192.166.0.4 255.255.255.0

③重起计算机,单击“开始”—选择“运行”—键入“cmd”键入“ping 192.168.0.2”,测试计算机之间是否连通。 3.此时可以在计算机中任选一文件夹,右击选择“共享”—选择文件夹 属性中的“共享该文件夹”;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 学时:48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 (二)移动IPv4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 (三)移动IPv6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教学建议:多举案例 (四)移动子网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的结构和术语,移动子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家乡代理的工作过程,移动子网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和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4.教学建议:结合实际举例,学习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115 专业名称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与移动互联技术相关的电子、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移动互联专业知识,从事移动互联、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穿戴等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移动互联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编程和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相关产品生产、经营服务和系统集成等行业企业,在生产、销售、设计等岗位群,从事移动互联、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穿戴等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移动互联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编程和测试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进行嵌入式系统编程,使用开发工具,下载、调试和测试无线通讯嵌入式程序的能力; 3.具备理解移动互联应用软件需求的能力,初步具备移动互联应用软件设计、测试、部署能力; 4.掌握 PCB 设计与制作技能,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各类移动互联产品; 5.掌握与移动互联技术相关的电子、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移动互联专业知识; 6.掌握移动互联、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穿戴等设备的种类、性能等相关知识,掌握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接口、协议等知识;

7.掌握各种移动互联应用解决方案相关知识,能编写相关技术文件。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嵌入式应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短距离)、移动互联设备安装与调试、移动互联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移动互联应用程序设计、移动互联应用程序综合应用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和综合布线、智能安防移动设备装调,智能手机控制软件开发,智能老人看护等实训。 在移动互联相关产品生产、经营服务和系统集成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无线电装接工计算机辅导设计(Altium)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 语言)测试工程师助理电子商务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习心得之令狐文艳创作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习心得 令狐文艳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用它与朋友沟通交流,用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获取信息,我们上网购物等等。可是,我们对网络的了解却是非常少的。然而,通过学习《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这门课,我找到了答案。我不仅明白了什么是互联网,而且还掌握了一些互联网的使用技术,通过这门课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一些使用的技术。这将为我以后更高效的使用互联网带来很大的帮助。 某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也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也是人类的巨大进步。第一章“Internet概述”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互联网的知识。Internet发展简史、Internet提供的服务、工作原理、收发邮件、远程登录、FTP服务、网上交流等等。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向我们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当然,目前互联网还没有定型,还一直在发展、变化。因此,任何对互联网的技术定义也只能是当下的、现时的。 那么互联网是这样定义的,那么它的用途究竟有哪些呢?

一线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架构演进

一线互联网智能推荐系统架构演进 作者:fisherman,时任推荐部门推荐系统负责人,负责推荐部门的架构设计及相关研发工作。Davidxiaozhi,时任推荐部门推荐系统架构师,负责推荐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系统升级。来自:《决战618:探秘京东技术取胜之道》零,题记在电商领域,推荐的价值在于挖掘用户潜在购买需求,缩短用户到商品的距离,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京东推荐的演进史是绚丽多彩的。京东的推荐起步于2012年,当时的推荐产品甚至是基于规则匹配做的。整个推荐产品线组合就像一个个松散的原始部落一样,部落与部落之前没有任何工程、算法的交集。2013年,国内大数据时代到来,一方面如果做的事情与大数据不沾边,都显得自己水平不够,另外一方面京东业务在这一年开始飞速发展,所以传统的方式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为此推荐团队专门设计了新的推荐系统。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多屏(京东App、京东PC商城、M站、微信手Q等)互通,推荐类型从传统的商品推荐,逐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推荐,如活动、分类、优惠券、楼层、入口图、文章、清单、好货等。个性化推荐业务需求比较强烈,基于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为此,团队于2015年底再次升级推荐系统。2016年618期间,个

性化推荐大放异彩,特别是团队开创的“智能卖场”,实现了 活动会场的个性化分发,不仅带来GMV的明显提升,也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流量效率和用户体验,从而达到商家和用户双赢,此产品获得了2016年度的集团优秀 产品。为了更好地支撑多种个性化场景推荐业务,推荐系统一直在迭代优化升级,未来将朝着“满屏皆智能推荐”的方向 发展。一、推荐产品用户从产生购买意向,到经历购买决策,直至最后下单的整个过程,在任何一个购物链路上的节点,推荐产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决策。1.1、推荐产品发展过程推荐产品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图1),由简单的关联推荐过程到个性化推荐,逐步过渡到场景智能推荐。从相关、相似的产品推荐过渡到多特征、多维度、用户实时行为、结合用户场景进行的全方位智能推荐。图1 推荐产品发展历程1.2、多屏多类型产品形态多类型主要指推荐类 型覆盖到多种类型,如商品、活动、分类、优惠券、楼层、入口图、文章、清单、好货等。在移动互联时代,多屏场景非常普遍,整合用户在多屏的信息,能使个性化推荐更精准。多屏整合的背后技术是通过前端埋点,用户行为触发埋点事件,通过点击流系统进行多屏的行为信息收集。这些行为数据通过实时流计算平台来计算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根据用户兴趣偏好对推荐结果进行重排序,达到个性化推荐的效果。京东多屏终端如图2所示。图2 京东多屏终端二、推荐系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以“REACT”设计情境教学,以“3P”和“ARCS”模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学习包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过程资历认可(RPL)的实施。 2.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

智能推荐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推荐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越来越便宜,拥有智能手机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互联网用户规模已接近增长的顶点。摄像头和信息处理软件(各种滤镜、剪辑等工具)技术的进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信息的产生以指数级增长,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 在上述背景下,怎么高效快速地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对每个互联网公民来说是愈发重要的事情,推荐系统的出现可以轻松地应对这一棘手的难题。推荐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过滤工具,可以很好地部分解决用户精准高效获取信息的问题(搜索、导航等也是解决用户获取信息的手段),并且也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在人们需求不明确时,借助推荐系统获取信息是非常必要的,而每一个人都有不明确的需求)。 推荐系统作为一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从2012年头条成立之初将推荐系统作为核心产品功能到现在差不多有8年时间,在这8年中推荐系统的商业价值在国内逐步得到认可和肯定,大家都认可推荐系统在内容分发、用户体验、商业变现等方面的重大价值。推荐系统目前已经成为toC互联网产品的标配技术,任何一个toC产品要想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一种被动高效获取信息的工具,推荐系统是绕不过去的。在特定情况下人类需求的不确定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这两个条件让推荐系统成为一项长久而实用的技术,推荐系统不会昙花一现,它会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化。 在前面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对推荐系统的算法、工程、评估、展示、交互、业务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虽然推荐系统在国内的出现只有短短8年,但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的方法、应用场景、产品形态层出不穷。未来推荐技术会朝哪些方向发展?推荐行业又有哪些变化?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体现又有什么新的特点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对推荐系统的理解和行业判断,在这篇文章中讲讲推荐系统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具体我会从政策及技术发展对推荐系统的影响、推荐系统的就业变化、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及交互方式、推荐算法与工程架构、人与推荐系统的有效协同、推荐系统多维度价值体现等6个方面来讲解推荐系统的未来发展和变化。本文为读者提供多角度来观察推荐系统的未来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2722732.html,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 作者:卢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9期 摘要:移动互联网融合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优势,代 表了未来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蕴藏了巨大的商机。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接入方式、关键技术,同时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协议;接入方式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用手机直接进行即时信息查询,或者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别人进行通信,或者将自己即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某个网站上,这些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实用的移动互联网。从起源上说,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 广义的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蜂窝移动电话、PDA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 线网络,包括移动无线网络(例如2G、3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等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一、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特点 从层次上看,移动互联网可分为:终端\设备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业务层。 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继承了互联网的特点),对应的通信模式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接入层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模式,但在网络层以IP协议为主;终端种类繁多,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一个终端上通常会同时运行多种应用。 世界无线研究论坛(WWRF)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自适应的、个性化的、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服务。它给出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如下: 各种应用APP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得用户交互支持或移动中间件支持;互联网协议簇负责网络层到链路层的适配功能;操作系统完成上层协议与下层硬件资源之间的交互;硬件\固件则指组成终端和设备的器件单元。 注:移动中间件层有多个通用服务元素构成,包括建模服务、存在服务、移动数据管理、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时间通知和环境监测等。 互联网协议簇主要有IP服务协议、传输协议、机制协议、联网协议、控制与管理协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