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起源

2、新闻的本源

3、好奇说

4、群居说

5、新闻欲(99新)

6、硬新闻和软新闻

二、简述

1、新闻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传播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

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它寓理于事,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和新闻文体要用事实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到受众,更具说服力。此方法不排斥新闻中必要的精当的议论。

6、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

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

(1)快捷,即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2)准确,即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3)灵活,即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7、报刊的有机运动(98)

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新闻术语,用以说明报刊是通过一个有机的运动过程来逐步揭示事物真相,全面报道客观事实这一观点。

1843年,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写道:“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点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

这一术语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通常用于论证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8、客观报道

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西方新闻界最早提出并运用,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

客观报道并非无倾向性,不可把它同客观主义报道混淆起来。

9、客观原则

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的一种报道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

报道中引用的的别人的话须注明出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加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

新闻与评论须严格区分开来,新闻即新闻,评论即评论,评论意见只应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中。

10、易碎品

西方对新闻时效性的一生活是短促和脆弱的,随着时效的消失而终止。种比喻,意指新闻的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

二、简述

1、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和实现的手段。

(一)新闻倾向性定义:

(二)原因:(1)报道者个人层面

(2)新闻事业层面

(三)手段: (1)选择事实(2)编写新闻

(详细参考教材p36-39)

2、如何理解新闻价值要素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一)新闻价值定义:

(二)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三)新闻价值客观性和综合性:

(详细参考教材p39-43)

3、新闻敏感有哪些特点及它在新闻实践中的作用。

(一)新闻敏感定义:

(二)新闻敏感的特点:

(1)快捷(2)准确(3)灵活

(三)作用:

(1)发现新闻线索的需要

(2)发现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需要

(3)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的需要

(详细参考教材p44-45)

4、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如何制约新闻传播者。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三者都以各自特有的力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实和新闻接受者-受众,它们是决定新闻报道者的活动方式和作用的根本力量。

(一)事实的制约:

(1)事实的客观性制约报道的真实性

(2)事实的逻辑性制约对事实的解释

(3)事实的重大性制约报道的必然性

(二)受众的制约:

(1)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2)客观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受众接受的程度

(三)两者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反馈机制:

(详细参考教材p46-5)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利益集团

2、院外活动集团

二、简述

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手段(93、97、00传)

2、煽情主义

3、有闻必录

4、“试探气球”

二、简述

1、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3、简述两种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抢”与“压”

2、“新闻、旧闻、不闻”(97、02名)

3、舆论

4、时宜性

二、简述

1、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社会功能?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自由

二、简述

1、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2、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3、新闻事业社会控制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一、名词解释

1、群众办报、全党办报

二、简述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要点是什么?

2、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贯彻两为方针?

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及主要方式。

第八章反映实际,指导实际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2、舆论强势

3、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

二、简述

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2、如何做到新闻宣传的“适度”?

3、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九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家办报

2、舆论导向(03新名)

3、新闻事业主旋律和多样化

二、简述

1、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十章舆论监督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开、好、管”三字方针(96名)

二、简述

1、舆论监督的基本社会功能。

2、如何理解舆论监督实现的主要途径是新闻传播?

3、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系。

4、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特点。

5、新闻批评的基本原则。

6、新闻批评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报业集团

2、传播网络论

3、双重出售论

二、简述

1、我国新闻媒介产业化的发展历程。

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

一、名词解释

1、无冕之王

2、新闻自律

3、新闻他律

二、简述

1、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

2、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四要素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填空 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三、思考题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填空 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思考题 1、简述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 3、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填空 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

新闻采写

举例说明采访的主要方式 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材料的直接途径,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在业界甚至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在新闻作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作品真实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不建立在采访上的新闻写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常规下,采访的主要方式包括当面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规方式,即隐性采访。这些采访方式的选取是针对不同的采访情况而说的,可以说极大地保证了采访活动的灵活性。下面笔者将就以上的采访方式做一些举例说明。 一、当面采访 顾名思义,当面采访即记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采访活动。当然受访者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这种采访方式比较常见,许多电视访谈节目,比如央视的《面对面》就是典型的当面采访。这类采访往往可以最直接地解读受访者的态度,包括受访者的语言、表情、动作都可以最细致地被记者捕捉到,从而直接得呈现在观众和读者的面前。 二、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以书面形式将问题写下来,递交受访者,待被访问者看后进行面谈。这种采访方式使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问题的答案,以便记者能够获得详实和期望的答案。另外一种是以书面通信的形式,将报道采访意图以及要问的问题写下来寄给被采访者,由对方作出回复。一般情况下,在对一些政要和重要人物的采访中通常会采取书面采访方式。比如“胡锦涛主席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并且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知道,外交部部长经常会接受一些书面采访。 三、体验采访 体验采访是记者直接投入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体验采访能够为采访者获得最深切的感觉。体验采访的经典案例是夏衍在采写报告文学《包身工》时,为了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深入到上海纺织厂,当时资本家监察很严,他只能化装成包身工体验其的生活,历时三个月才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此外,诸如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重走长征路》也是体验采访的一种。体验采访让采访者的身份具有了双重性,这也很大得局限了记者的视野。 四、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指通过电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是一种比较便捷的采访方式。可以跨越时空。通常在无法直接采访到受访者的情况下使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民生类新闻节目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像《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这些节目,在试图联系某某负责人时经常使用电话采访。 五、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是通过互联网实行的采访,通常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QQ聊天博客等方法对远距离,全球性对象进行采访。以网络论坛为例,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先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问题。至于聊天室,一些公众人物比如演艺明星通常会出现于某些网站聊天室接受采访与影迷互动。 六、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或公开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暗访在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采访活动中比较常见。央视的三一五晚会期间播放的内容就大量地采取了暗访手段。通过一系列的隐蔽拍摄手段,使暗访活动对揭露和批判损害人名群众利益的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事业管理真题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事业管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新闻媒体市场调查的核心是采集 A、媒体数据 B、受众数据 C、广告数据 D、企业数据 2、在我国A股上市的第一家新闻网站是 A、新浪网 B、腾讯网 C、人民网 D、新华网 3、我国新闻媒体涉及最多的一种侵权纠纷是 A、名誉权纠纷 B、著作权纠纷 C、肖像权纠纷 D、署名权纠纷 4、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销售模式,分成联营指三方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享经营收入。这“三方”指 A、制片商、发行商、播放商C、制片商、发行商、经营商 C、投资商、制片商、发行商 D、投资商、制片商、播放商 5、我国实现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种类齐全的年份是 A、1958年 B、1960年 C、1965年 D、1978年 6、我国新闻媒体的多元化战略目前已进入 A、横向联营阶段 B、产业多元化阶段 C、多种经营阶段 D、投资多元阶段 7、专业调查公司发布的年度调查报告属于 A、一手资料 B、二手资料 C、一次销售 D、二次销售 8、“控制权高度集中与高层管理人员手中”这种组织体系,体现的是

A、利克特X理论 B、利克特Y理论 C、麦格雷戈X理论 D、麦格雷戈Y理论 9、判断我国新闻媒体市场细分是否可行的首要因素是 A、可测量性 B、可收益性 C、相对稳定性 D、可接近性 10、新闻媒体渠道经营和管理体系的核心是 A、渠道策略管理 B、渠道成员管理 C、销售合同管理 D、销售价格管理 11、劳动合同有若干约定条款,其中之一是 A、劳动报酬 B、劳动保护 C、竞业禁止 D、社会保险 12、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集团化进入再次突破阶段的事件是 A、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B、东方明珠重组上市 C、上海报业集团成立 D、浙报集团整体上市 13、我国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有效期最长的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4、网络媒体广告的特殊定价模式中,大大降低了广告主风险和成本的是 A、CPM模式 B、CPC模式 C、CPA模式 D、CPRP模式 15、现阶段我国新闻媒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核心是 A、“独立核算,盈余自用” B、“财政断奶” C、“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D、“转企改制” 16、下列关于广告刊例价格和广告成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广告刊例价格通常等于广告成交价格

大二文学理论教程试卷及答案

-- 文学概论试卷: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2.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是——————和————————。 3.文学意境的特征是————————,————————,——————————。 4.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支配下,在特定————————的影响下展开的。 5.文本一般可分三个层面,即————————,————————,—————————。 6.叙事的构成有:————————,————————,———————。 7.文学批评的形态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 2.理想型文学 3.叙事 4.文学典型 5.文学风格 三、辩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类型就是文学体裁 2.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角色?什么是行动元?二者的关系? 2、诗歌的主要特征? 3、风格的特性?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论述现实型文学的特征。 2、举例论述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填空补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类型、文学体裁。 2暗示性、朦胧性。 3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4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5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6、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动作。 7、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1分),叙述故事情节(1分)的文学样式(1分)。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1分)表现主观理想(1分)的文学样式(1分)。 3.叙事用话语(1分)虚构(1分)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1分)。 4.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1分)、富于魅力(1分)的性格(1分)。 5.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1分)和具体话语情景相结合造成的(1分)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分)。 三.辨析(每题5分,共10分) 1.错(2分)内容不同1分,定义2分, 2.错(2分),原因:文学消费具有双重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一般物质商品消费严格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而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无法估价(1分);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有有形或无形的价值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文学产品则不同,各个时代的优秀产品具有永久价值(1分);文学产品的消费不只是简单的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往往具有再创造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1分)。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答:角色定义(2分);行动元定义(2分);两者关系(1分)。 2.定义: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是语言的加强形式,艺术中的艺术。特点:3分。 3.独特性(1分),稳定性(1分),多样性(1分)。综合阐述(2分)。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再现性(5分)、逼真性(5分)、综合阐述并举例(10分)。 2、特征性(5分)、艺术魅力(5分)、举例并阐述(10分)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利。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让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责任论:1)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2)它强调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主动、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3)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4)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新闻: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新闻本源: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有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需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散文笔法”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信息: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2)扩缩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能够消除随机的不确定性,这对受者而言很重要,这也是信息的全部意义所在。(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宣传内容)、where(宣传场合)、when(宣传时机)、why(宣传动机)、how(宣传方法)等7个环节。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南,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特点:①公共性,②公开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 舆论导向:是指舆论的倾向,即社会公众的意见形态通过对群体中各种意见的碰撞、中和,表现为特定群体对特定问题的特定意见。舆论导向是衡量舆论引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志。两种性质:①积极的舆论导向,即对社会稳定、进步起推动作用的舆论导向;②消极的舆论导向,即导致社会混乱、阻碍社会发展的舆论导向。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定本制度 2、《时务报》 3、黄远生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5、《红星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诞生情况 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影响(15分) 2、试分析范长江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时务文体 3、邵飘萍 4、《向导》周报 5、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2、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分) 2、试分析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善写新闻通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团体,1918年10月成立,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专业只发展为宗旨。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后来由陆定一主编。《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答题 1、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绳结、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出现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2、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 1、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2、范长江是著名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两次去西北采访,其《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人生动形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绪论 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 唯物史观:P 社会结构:P 意识形态:P 艺术掌握:P20 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 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美 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 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 文学价值观:P 第二章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1、简要介绍新闻采访的历史。 2、何谓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就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直接目的是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间接目的是为新闻报道打下基础。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新闻报道的水平与真假。 3、新闻采访权及其法理依据有哪些? 新闻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 首先,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由《宪法》衍生的知情权。 其次,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宪法确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 其三,采访权的合法性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4、谈谈网络新闻采访权的问题。 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 2009年新闻出版署指出,商业网站不能申请记者证。 5、如何看待“付费采访”和“有偿新闻”? 一、“付费采访”:作为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付费采访是在市场经济下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必然方式。在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大多是有私人老板投资设立的,新闻等媒介产品是其赢利的手段,商业化运作渗透到新闻的采制过程之中,因此付费采访在西方社会是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媒介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付费采访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1、“付费采访”行为将会严重危害社会氛围,使公益性原则遭到破坏,简单地把商业性原则推及所有关系,会使社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观念,并给腐败提供丰富的土壤。 2、媒体向采访对象支付报酬主要是出于同行竞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烈的商业气息。新闻毕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公众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采访既是媒体记者的权利,也是大众知情权的实现途径,泛滥而不受限制的付费采访有悖于新闻的公共属性。 二、“有偿新闻”:传媒和记者手中具有一定垄断意味的“软权力”,同样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会被“购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寻租现象”“灰色收入”。坚决反对“有偿新闻”已

新闻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的必要元素。 通讯社是专门采集、制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和背景资料等新闻产品,然后供应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的新闻机构。 新闻传播者的概念界定: 广义:凡是和新闻生产有关的机构和人群都可以被称为新闻传播者。 一般意义:指的是从事新闻的采集、生产、传播和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主体和人格主体。 狭义:指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记者、编辑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调节新闻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是指新闻传播者的法律权利,即由相关法律规范所设定并保护的,新闻传播者可以享有的、以相应义务人的义务为保障的行为选择自由。 采访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新闻传播活动的需要,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采集新闻信息的权利。 创制权是新闻传播者根据媒体的编辑方针,对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编排,最后制作成可以传播的新闻产品的权利。 传播权是新闻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制作的新闻内容传播给受众的权利。 著作权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信息的定义: 广义信息是指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利: 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是指公民或组织利用传媒接收信息、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称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知晓权等,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指的是公民知悉、获取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的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表达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的是新闻媒体可以自由地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意见和公民通过媒体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的权利。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新闻采写复习资料41857学习资料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如何评价新闻主题:1、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足以成为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2、主题是否具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3、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新闻主题的选择提炼三原则: 1、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 2、群众议论纷纷、共追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热门话题”。3、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惫义的问题。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分为以下几类:1、第一手资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2、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3、第三手材料:作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记者对新闻材料的选择态度:辩证。 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全局高度找角度;2.关注民生选角度;3.人情味中选角度;4.时空近处选角度;5.抓住特点选角度;6.切中要害选角度;7.推陈出新找角度;8.以小见大找角度9.求异思维选角度;10.分析比较选角度;11.侧面切入选角度;12.虚中觅实找角度: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可以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对改进会议报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选择新闻角度时应避免的两种倾向:1、是没有角度2、是强扭角度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1、从“新”中选择最新闻角度;2、从“焦点、热点”中选择新闻角度;3、从“以小见大”中选择新闻角度;4、从“分析比较”中选取新闻角度 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要求:一、准确、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 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结构:1、倒金字塔顺序(特点:打破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3、悬念式4、并列式5、对比式6、散文式7、提要式8、问答式 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类型:1、叙述型2、描写型3、议论型 新闻主体,指消息结构中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部的解释、补充与叙述,是发挥与表现新闻主体的关键部分,它位于导语之后、结尾之前,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主体的写作: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在消息中常见的位置:1、开头2、导语后3、消息的最后 新闻结尾: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标题写作的基本要求:1、准确2、凝炼3、生动4、有“新闻眼” 新闻稿结尾:1紧扣事实2首尾呼应3增添信息4简短精练5多姿多彩不落俗套 结尾写作遵循原则:1紧扣主题2增添信息3顺势而行4遒劲有力 消息头: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某某社(记者)某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 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 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 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 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 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 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全新整理)10月新闻事业管理全国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事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66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新闻单位后勤管理改革应该实现一种转变,即实现() A.经营服务型向福利服务型转变B.“小而全”向“大而全”转变 C.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D.“大而全”向“小而全”转变 2.对企业有利的企业生产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 A.企业生产能力小于社会需要B.企业生产能力等于社会需要 C.企业生产能力大于社会需要D.企业生产能力与社会需要相匹配 3.报纸实现“商业化”的标志是() A.发行收入超过印刷收入B.印刷收入超过发行收入 C.发行收入超过广告收入D.广告收入超过发行收入 4.就报纸而言,受众选择传播媒介或然率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可以分解为若干因素,其中之一是报纸的() A.编排内容B.定价方式 C.编辑形式D.发行方式 5.对新闻单位来说,最根本的公共关系措施是() A.积极发展社会联系B.大力开展公共服务事业 C.切实履行社会责任D.热情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6.我国新闻单位职工工资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体现职工能力和资历的工资是()A.职务工资B.工龄工资 C.基础工资D.级别工资 7.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化播出的最大特点是节目播出的() A.定量、定人、定期B.定人、定时、定量 1

C.定时、定期、定人D.定期、定时、定量 8.受众选择传播媒介的或然率公式,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的() A.价值规律B.最省力原理 C.效率原则D.最优化原理 9.广义的新闻策划指新闻媒体的() A.报道策划B.发稿计划 C.运作策划D.采访计划 10.广播电视节目审查有多种方式,其中被视为节目安全管理重点的是() A.普审B.复审 C.选审D.终审 11.某市有A、B两家新闻单位,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新闻单位A是新闻单位B的 ()A.公众B.兄弟单位 C.主体D.同行单位 12.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一般分为三大系统,其中发行部属于() A.编辑系统B.经营系统 C.行政系统D.党务系统 13.国际上流行的视听率测量方法有四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A.挨户访问B.电话访问 C.日记调查D.仪器测量 14.报纸经营状况的试金石是() A.读者拥有量B.报纸的公告销量 C.报纸发行量D.报纸的总发行量 15.在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中,体现了编辑业务和经营管理业务相分离的是 ()A.党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B.编委会领导下的社(台)长负责制 C.社(台)长、总编辑双首长制 D.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